CN108626575B - 燃料油移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料油移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6575B
CN108626575B CN201710851238.9A CN201710851238A CN108626575B CN 108626575 B CN108626575 B CN 108626575B CN 201710851238 A CN201710851238 A CN 201710851238A CN 108626575 B CN108626575 B CN 108626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oil
transfer
storage tank
pipe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512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6575A (zh
Inventor
千千波孝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STA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STA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26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6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6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6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08Pipe-line systems for liquids or viscous products
    • F17D1/14Conveying liquids or viscous products by pum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7D7/80Arrangements of he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for liquids to be transferred
    • B67D7/82Heating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38Apparatu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marine vessels, for handling power plant or unit liquids, e.g. lubricants, coolants, fuel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4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for transferring fuels, lubricants or mixed fuels and lubric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7D7/58Arrangements of pu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7D7/78Arrangements of storage tanks, reservoirs or pipe-l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1/00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31/02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for heating
    • F02M31/12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for heating electrically
    • F02M31/125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1/00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31/02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for heating
    • F02M31/16Other apparatus for heating fu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油移送系统,能够抑制消耗储存于多个罐中的燃料油时产生浪费。该燃料油移送系统的特征在于,在利用燃料油沉淀罐(3)中的燃料油对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进行预热的移送路径中,使用第一辅助流入管(10),在从移送泵(6)排出并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移送作为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2A)中的燃料油的移送路径中,使用第二辅助流入管(100)及迂回燃料油路(101),在从移送源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移送燃料油时,使流过第二辅助流入管(100)的燃料油的一部分经由第一辅助流入管(10)而向移送泵(6)侧回流。

Description

燃料油移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油移送系统,更详细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在燃料油存储罐间转移燃料油的燃料油移送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或发电机等的锅炉所使用的燃料油被收纳在罐等储存部中,以向内燃机等供给而进行消耗。另外,除燃料油外,以内燃机等主机为对象的润滑油也与燃料油相同地收纳在罐等储存部中进行使用。
有时船舶所使用的燃料油和润滑油的储存部根据性状的种类或不同的储存量等而准备多个罐(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对被内燃机消耗而减少的润滑油进行补充时,选择储藏有性状不同的润滑油的多个罐中的一个的结构。
从性状不同的润滑油选择是因为,通过供给适合于内燃机内的润滑油的性状的润滑剂,防止成为内燃机的运行状况变差的原因的润滑剂的不足。
虽然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与燃料油不同,但以向内燃机内供给的物质为对象从多个罐进行供给这一点与燃料油在概念上是通用的。
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仅是以选择多个罐中的任一个为前提,并没有考虑在罐之间移送燃料油这样具有相同性状的对象物。
因此,由于残留在罐内的少量燃料油未被消耗而原封不动地放置,不利于实施抑制燃料消耗的浪费的节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68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消耗储存于多个罐中的燃料油时产生浪费的燃料油移送系统。特别是提供一种燃料油移送系统,在多个罐之间进行燃料油的移送时能够一边防止燃料油的粘度上升和流动阻力的增加一边进行燃料油的转移。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一种燃料油移送系统利用燃料油沉淀罐对由移送泵从多个燃料油存储罐中的一个燃料油存储罐移送来的燃料油进行加热,并利用流下泵使加热后的燃料油返回到上述燃料油存储罐而与该燃料油存储罐内的燃料油混合,由此能够局部地提高上述燃料油存储罐内的燃料油的温度,上述燃料油移送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燃料油移送系统具备:第一辅助流入管,在将上述一个燃料油存储罐设为移送源、且将除了作为移送源的上述一个燃料油存储罐以外的其他燃料油存储罐设为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时,上述第一辅助流入管将燃料油能够从上述燃料油沉淀罐向上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移送、或者从该燃料油沉淀罐向上述移送泵的燃料油抽吸侧移送;第二辅助流入管,连通在上述移送泵的燃料油排出侧与上述第一辅助流入管之间;及迂回燃料油路,从该第一辅助流入管分支而能够向上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移送燃料油,上述燃料油移送系统能够选择如下的移送路径:用于在对上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中的燃料油进行预热时使用上述第一辅助流入管而将上述燃料油沉淀罐中的加热后的燃料油与上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中的燃料油混合的移送路径;及使用上述第二辅助流入管及上述迂回燃料油路而将上述作为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中的燃料油向上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导入的移送路径,在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移送燃料油时,上述燃料油移送系统使用上述第一辅助流入管而使移送源的燃料油的一部分向上述移送泵的燃料油导入侧回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转移燃料油存储罐内的燃料油,因此,不会残留燃料而消耗不会产生浪费。特别是由于在转移时能够抑制燃料油的流动阻力,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顺畅的转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料油移送系统所使用的燃料油移送装置的结构及燃料油加热时的燃料油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燃料油移送装置执行的燃料移送时的燃料油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燃料油移送装置所使用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由图3所示的控制部实施的预定条件判定中使用的原理的线图。
图5是用于说明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前提的燃料油移送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以图5所示的结构为对象的燃料油的移送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燃料油移送系统的燃料油移送装置1的结构。
燃料油移送装置1具备与包含一对的多个燃料油存储罐2连通的燃料油沉淀罐3及燃料油日用罐4。
燃料油沉淀罐3是用于对燃料油进行加热的罐,通过未图示的加热器,作为一例,将燃料油加热至70~80℃的温度。
燃料油存储罐2与燃料油沉淀罐3利用移送管5进行连通,在其中途配置有移送泵6、温度传感器7及压力传感器8。
温度传感器7例如对移送泵6的燃料油入口侧、所谓吸入侧的温度进行计测。
压力传感器8是为了监测吸入到移送泵6内的燃料油的压力变化而设置的。压力变化用于判断与燃料油的粘度变化对应的流动阻力的变化。特别是在粘度增高而流动阻力增加的情况下,移送泵6的入口侧的压力具有真空化趋势。因此,若检测到真空化趋势的压力变化,则需要进行加热以降低燃料油的粘度。
在燃料油沉淀罐3中设有用于检测由移送泵6吸入的燃料油的液面的液位传感器9。
液位传感器9是能够检测到向燃料油沉淀罐3内导入了预定量的燃料油时的液面的传感器。液位传感器9用于当检测出向燃料油沉淀罐3内导入了预定量的燃料油时,使移送泵6的驱动停止。
传感器不限于上述位置,也设在燃料油存储罐2的内部(参照图5)。该传感器LGl、LG2是根据液位或者压力来检测燃料油存储罐内的燃料油余量的余量传感器。
燃料油日用罐4是用于在使加热后的燃料油净化之后,暂时储存,并向内燃机等供给燃料油的罐。燃料油存储罐2和燃料油日用罐4利用吸入管10进行连通,在其中途配置有流下泵11。储存于燃料油日用罐4中的燃料油的一部分利用流下泵11而流下到燃料油存储罐2,来提高燃料油存储罐2内的燃料油的温度。
该情况下所说的流下泵11的名称的理由是,以燃料油日用罐4配置在比燃料油存储罐2高的位置的结构为前提。即,其意思在于以使燃料油从上位的燃料油日用罐4向其下位的燃料油存储罐2流出落下的方式放出,从而使用流下这一表达方式。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采用了燃料油沉淀罐3及燃料油日用罐4分别与吸入管10连通的结构。因此,以能够设定加热后的燃料油从这两者的罐3、4或者任一罐朝向燃料油存储罐2的流路的方式在各罐3、4的燃料油的出口的流路上设有阀12。
以上的燃料油移送装置1设为对由移送泵6从燃料油存储罐2吸入到燃料油沉淀罐3内的燃料油进行加热,在对加热后的燃料油进行了净化的基础上,向燃料油日用罐4导入,将所储存的燃料油供向内燃机等供给。
暂时储存在燃料油沉淀罐3及/或燃料油日用罐4中的燃料油的一部分利用流下泵11而返回到燃料油存储罐2中。其结果是,燃料油存储罐2内的燃料油与加热后的燃料油混合,从而被部分地加热至36~4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泵之间的工作时间,例如选择移送泵6工作15分钟左右然后流下泵11工作45分钟左右而交替地进行工作。在该时间中,移送泵6的工作时间例如能够与由上述燃料油沉淀罐3内的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燃料油的液面的时间对应。即,若在使燃料油以基于移送泵6的转速、驱动电流等的额定值的流量流动时的工作时间内由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燃料油的液面,则能够判断为不会产生燃料油的流动阻力的燃料油的粘度,在超过该工作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燃料油的粘度较高且流动性较差。另外,当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导入到燃料油沉淀罐3内的燃料油达到预定量时,使移送泵6的工作停止而防止燃料油溢出。
此外,在如停泊期间等没有消耗燃料油时,移送泵6的工作时间较短,到液位传感器9工作为止的时间例如为6分钟左右。
使用移送泵6从燃料油存储罐2向燃料油沉淀罐3吸入燃料油的路径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F1~F5表示。使用流下泵11使燃料油从燃料油日用罐4向燃料油存储罐2流下的路径在图2中用箭头F10~F13表示。
使用这样的结构的燃料油移送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公开在作为本申请人先前申请的日本特开2012-17123号公报中。
具备以上的结构的燃料油移送装置1使用抑制燃料油的流动阻力增加的加热方法。
该情况下的加热是指,通过使加热后的燃料油与未加热的燃料油混合来提高未加热的燃料油的温度。
以下,对使用燃料油移送装置1执行的加热方法进行说明。
燃料油移送装置1能够选择正常运行模式和加热运行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上述正常运行模式是燃料油的粘度较低且流动阻力较少的情况下执行的模式,上述加热运行模式是上述粘度较高且流动阻力增加的情况下执行的模式。正常运行模式是根据液位传感器9的工作状态使工作的移送泵6及向燃料油存储罐2内供给燃料油的流下泵11交替运行来使燃料油进行循环的模式。加热运行模式是强制性地使移送泵6停止、且在对被堵在移送泵6的吸入侧的燃料油进行加热的同时还利用返回到燃料油存储罐2的燃料油对燃料油储藏罐2内的燃料油进行加热的模式。优选的是,执行加热运行模式至被堵在移送泵6侧的燃料油的粘度达到不会使流动阻力增加的值。
作为用于执行加热运行模式的条件,使用如下列举的参数作为数据。
即,参数至少使用被移送泵6吸入的燃料油的温度、压力及移送泵6的工作时间。关于移送泵6的工作时间,如上述那样,参照到液位传感器9工作为止的工作时间或移送泵6自身所具备的计时器的计时时间。当上述各参数的全部或者任一个或多个与需要加热的预定条件一致时,执行加热运行模式。
以下,使用图3对用于执行该运行模式的结构及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图3所示的控制部20控制移送泵6及流下泵11的工作状态。
控制部20将在移送管5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8、液位传感器9与输入侧连接。控制部20的输出侧分别连接有移送泵6的驱动部及流下泵11的驱动部。移送泵6及流下泵11均使用能够通过控制电机(图1、2中,用附图标记M1、M2表示的部件)旋转来控制流量或流速的类型。
在图3中,附图标记15例如是用于显示各泵6、11的工作时间和燃料油的流量等及用于输入燃料消耗量及返回量等所需条件的操作面板,附图标记16是计时器。
计时器16计测例如从移送泵6开始工作的时间点到由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液面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在到移送泵6一边工作一边由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液面的工作时间长至所需以上时能够判断为粘度较高且流动阻力较大。换言之,在移送泵6的工作时间长至所需以上时能够判断为是流过移送泵6的燃料油的粘度较高且流动阻力较大的状态。移送泵6有时会自己具备计测工作时间的计时器。在该情况下,在移送泵6工作了自身的计时器预先设定的工作时间以上时能够判断为是燃料油的粘度较高且流动阻力较高的状态。
移送泵6在超过预先设定的工作时间时,被强制性地停止,以备在后面说明的加热运行模式。
另外,作为用于判断燃料油的粘度为使流动阻力增加的粘度的预定条件的监测对象项目,能够将移送泵6的驱动源所使用的电机的驱动电流值设为对象。
驱动电流值是为了得到预先设置的电机的转速、转矩而决定的,在转速或转矩变化的情况下,以恢复为原来的状态的方式变化,特别是在转速或转矩降低的情况下,驱动电流值上升。因此,能够通过监测驱动电流值上升来判断燃料油的粘度上升,从而能够进行运行模式的切换。
在由控制部20选择的正常运行模式中,在燃料油的粘度为不会使流动阻力增加的值的情况下一边保温一边使燃料油循环。根据该运行模式,维持如下的状态:抑制储藏在燃料油存储罐2内的燃料油的温度降低而防止粘度变高。
正常运行模式时的控制部20监测向移送泵6导入的燃料油的温度、压力及移送泵6的工作时间及对作为移送泵6的驱动源的电机施加的驱动电流值的变化。
上述监测对象项目作为例如在产生如下列举的四种状况的情况下判断燃料油的粘度变化、特别是粘度上升的预定条件使用。
(1)达到燃料油的粘度上升而流动阻力增加的温度以下的情况。
(2)移送泵6的燃料油导入侧的压力变化为真空化趋势产生状态的情况。
(3)到液位传感器9工作为止的移送泵6的工作时间延长的情况。
(4)对于移送泵6的驱动源的驱动电流值上升的情况。
在不满足上述预定条件且没有产生燃料油的粘度上升的情况下,执行正常运行模式。
在正常运行模式执行时,交替重复进行从燃料油存储罐2向燃料油沉淀罐3吸入燃料油的循环和使燃料油沉淀罐3及/或燃料油日用罐4内的一部分燃料油朝向燃料油存储罐2流下的循环。但是,在循环中途,移送泵6也会根据液位传感器9的工作而停止。该运行模式执行时的各泵6、11的工作状态显示在操作面板15上。
在持续进行上述监测对象项目的监测而执行正常运行模式时,在根据该监测对象项目导出的预定条件的全部、任一个或者多个一致的情况下,从正常运行模式切换为加热运行模式。
在加热运行模式下,强制性地使移送泵6停止,使流下泵11工作,而使加热后的燃料油流入燃料油存储罐2内。此时,加热后的燃料油一边被堵住于在移送泵6的燃料油吸入侧的燃料油混合一边朝向燃料油存储罐2流动。当燃料油例如相对过滤器(图2中为用附图标记FT表示的部件)逆向流动时,发挥消除过滤器的堵塞的功能。
在控制部20中,监测对象项目中温度、压力能够直接由传感器进行监测,关于到使用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液面为止的移送泵6的工作时间,基于图4所示的状态,判定是否执行加热运行模式。
在图4中,纵轴表示燃料油的量(液位传感器9工作的量),横轴表示时间。
在该图中,在伴随着燃料油的粘度变高而使移送泵6恒定输出的情况下,到液位传感器9工作为止的时间变长。
因此,以粘度较低的燃料油被导入燃料油沉淀罐3内到液位传感器9工作为止的时间(图4中用附图标记T表示的时间)为标准,在比该时间长的情况下(图4中用附图标记T1表示的时间)可以判断燃料油的粘度较高。此外,在移送泵6自身具备计时器的情况下,对计时器的设定时间和实际的工作时间进行比较,在实际的工作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燃料油的粘度较高。
若在根据监测对象项目导出的预定条件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或多个一致的情况下选择加热运行模式,则将加热后的燃料油向燃料油存储罐2输送。由此,不仅与燃料油存储罐2内的燃料油直接混合,还与在移送泵6的吸入侧被堵住的燃料油混合,能够使燃料油的温度上升。结果是,由于在向移送泵6吸入燃料油之前的油路中燃料油被加热,因此,能够确保向移送泵6流入的燃料油的粘度降低。
在作为监测对象项目的温度、压力、移送泵的工作时间及移送泵的电机中的驱动电流值的变化达到消除了粘度上升的条件,与预定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恢复到正常运行模式。
以上的加热方法所使用的燃料油移送装置1的特征在于在从多个罐转移燃料油时,能够一边抑制燃料油的粘度上升和流动阻力的增加一边进行移送。
以下,对用于得到该特征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对用于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对象来设定燃料油的移送路径的开闭阀附以附图标记并追加了一部分结构而得到的图。
图5所示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的不同点如下所述。
即,具备设为直接连通从一个相当于燃料油存储罐的作为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2A至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这两者的关系来转移燃料油的结构这一点。具体来说,在于除将从图1所示的燃料油沉淀罐3与移送泵6的燃料油吸入侧连通的吸入管10作为第一辅助流入管使用外,还使用在吸入管10的一部分分支的第二辅助流入管100这一点。
第一辅助流入管10构成使从燃料油沉淀罐3排出的加热后的燃料油向移送泵6的燃料油吸入侧混合的路径,但和与后述的第二辅助流入管连续的迂回燃料油路101连通。第一辅助流入管10是为了对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内的燃料油进行加热,而能够使燃料油沉淀罐3的加热后的燃料油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移送的路径。
第二辅助流入管100连通于移送泵6的燃料油排出侧与第一辅助流入管10之间,还设有与第一辅助流入管10分支而与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的燃料油导入侧连接的迂回燃料油路101。第二辅助流入管100作为使从移送泵6排出的燃料油向迂回燃料油路101移送的流路使用。
迂回燃料油路101是用于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移送在第二辅助流入管100中流动的燃料油的油路。因此,第二辅助流入管100及迂回燃料油路101用于使由移送泵6从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2A汲取的燃料油直接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的燃料油导入侧混合的情况。
在第一辅助流入管10上设有代替流下泵11的第一流下泵11,在第二辅助流入管100上,在与其连通的迂回燃料油路101上设有第二流下泵110。
在与第一辅助流入管10及第二辅助流入管100连通的迂回燃料油路101上,在第一、第二流下泵11、110的燃料油排出侧设有能够对燃料油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11、111H。
在作为移送管5、第一辅助流入管使用的吸入管10、第二辅助流入管100及迂回燃料油路101上配置有用于设定燃料油的移送路径的开闭阀V1~V8。
上述开闭阀V1~V8由用于移送泵6及第一、第二流下泵11、110的驱动用电机Ml、M2、M3的驱动控制的控制部20控制开闭状态。
控制部20在将正在使用的燃料油存储罐2A的燃料油转移到其它成为新的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时,设定燃料油的移送路径。该情况下的转移以正在使用的燃料油存储罐2A的余量变少的情况或者正在使用的燃料油存储罐2A出现了意外情况而需要转移的情况等为对象而执行。
控制部20进行如下的处理:根据在现阶段正在使用且相当于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2A的由余量传感器LGl检测出的燃料余量而将燃料油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转移。在因意外情况等而转移燃料油的情况下,当从操作面板15侧发出了该指令时,与根据余量执行的情况相同地执行转移作业。
进行转移时的燃料油的移送状态如图6所示。
在转移燃料油时,为了消除到达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的燃料油的温度较低的情况,如图6(A)所示,从燃料油沉淀罐3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的燃料油导入侧移送加热后的燃料油。这样的燃料油的移送路径能够作为燃料油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的预热油路使用。其结果是,能够得到抑制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移送的燃料油的粘度上升而移送阻力较少的状态。因此,该处理作为在移送之前用于使燃料油顺畅地移送的准备使用。
在从燃料油沉淀罐3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移送加热后的燃料油时,控制部20为了设定移送路径而使开闭阀V7开放。设于燃料油沉淀罐3的开闭阀12也相同地开放而移送燃料油。
接下来,在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内的燃料油的温度通过预热或者已经达到不会引起粘度上升的温度时,从作为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2A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移送燃料油。
为了移送燃料油,使用图6(B)所示的移送路径。即,使用第二辅助流入管100及迂回燃料油路101,以使能够从作为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2A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移送燃料油。
设在迂回燃料油路101上的加热器111H为了防止流过此处的燃料油的温度成为会引起粘度上升的温度而被控制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防止在迂回燃料油路101中流动的燃料油散热或受周边温度的影响而成为会引起粘度上升的温度,因此能够不增大燃料油的移送阻力地进行移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辅助流入管10与第二辅助流入管100连通的结构,由此如图6(B)中细线的箭头所示,能够将流到迂回燃料油路101的燃料油的一部分向第一辅助流入管10分流。
流过第一辅助流入管10的燃料油的量比由移送泵6移送的燃料油总量少向迂回燃料油路101流动的燃料油的量,例如为30%左右的量。因此,来自作为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2A的燃料油的70%的量被移送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比该量少的30%的量被移送到移送泵6的燃料油抽吸(导入)侧。其结果是,矫正了成为导入移送泵6的燃料油的粘度上升的原因的温度降低,抑制了移送泵6的负荷增大。与设在迂回燃料油路101上的加热器111H相同地,对设在第一辅助流入管10上的加热器111进行加热控制,以防止流过的燃料油的温度成为会引起粘度上升的温度。
控制部20为了设定图6(B)所示的移送路径,而沿着燃料油的流动使开闭阀V1、V3、V8、V7及V6、V5开放。
各开闭阀中的设在第一辅助流入管10上的开闭阀V5、V6相对设在第二辅助流入管100、迂回燃料油路101上的开闭阀V7、V8而开放量少,使油路缩小。特别是使开闭阀V7的开放量比开闭阀V8的全开少,由此使迂回燃料油路101比第二辅助流入管100缩小,因此能够朝向第一辅助流入管10移送燃料油。优选的是,开闭阀V7的开放量设定为能够得到上述第一辅助流入管10中的燃料油量的量。
控制部20在使在第二辅助流入管100中流动的燃料油的一部分向第一辅助流入管10分流时,使用与上述加热运行模式不同的条件。即,加热运行模式以强制性地使移送泵6停止的情况为前提而进行,图6(B)所示的状态以移送泵6持续进行工作为前提。因此,将移送泵6的燃料油抽吸(导入)侧的燃料油的温度维持为不会引起粘度上升的温度比较重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燃料油向移送泵6的燃料油抽吸(导入)侧的混合率,来防止燃料油的温度降低。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的燃料油移送系统,能够将导入至移送泵6的燃料油的温度及移送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的燃料油的温度维持在不会产生粘度上升的温度。
特别是从移送源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的燃料油的移送能够连通燃料油存储罐之间来进行。由此,与从燃料油沉淀罐3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2B供给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燃料油沉淀罐3中燃料油的减少。而且,由于在连通的罐间的移送路径内使预热后的燃料油或者加热后的燃料油混合来防止燃料油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一边防止粘度上升一边顺畅地进行燃料油的移送。
工业实用性
由于本发明能够将燃料油存储罐内的燃料油移送到新的燃料油存储罐中,因此,能够使用剩余量较少的燃料油存储罐内的燃料油而不是放置。由此,在消耗燃料时能够避免浪费的这一点上可利用性高。
特别是通过将罐之间连通而对被转移的燃料进行转移,因此能够抑制燃料油从燃料油沉淀罐的放出量,而且,在能够抑制移送的燃料油的温度降低地进行转移这一点上可利用性高。
附图标记说明
1 燃料油移送系统所使用的燃料油移送装置
2 燃料油存储罐
2A 作为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
2B 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
3 燃料油沉淀罐
5 移送管
6 移送泵
7 温度传感器
8 压力传感器
10 用作第一辅助流入管的吸入管
11 相当于第一流下泵的流下泵
20 控制部
100 第二辅助流入管
101 迂回燃料油路
110 第二流下泵
111、111H 加热器
LG1、LG2 余量传感器
V1~V8 开闭阀

Claims (3)

1.一种燃料油移送系统,利用燃料油沉淀罐对由移送泵从多个燃料油存储罐中的一个燃料油存储罐移送来的燃料油进行加热,并利用流下泵使加热后的燃料油返回到所述燃料油存储罐而与该燃料油存储罐内的燃料油混合,由此能够局部地提高所述燃料油存储罐内的燃料油的温度,所述燃料油移送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油移送系统具备:
第一辅助流入管,在将所述一个燃料油存储罐设为移送源、且将除了作为移送源的所述一个燃料油存储罐以外的其他燃料油存储罐设为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时,使燃料油能够从所述燃料油沉淀罐向所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移送、或者使燃料油能够从该燃料油沉淀罐向所述移送泵的燃料油抽吸侧移送;
第二辅助流入管,连通在所述移送泵的燃料油排出侧与所述第一辅助流入管之间;及
迂回燃料油路,从该第一辅助流入管分支而能够向所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移送燃料油,
所述燃料油移送系统能够选择:用于在对所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中的燃料油进行预热时使用所述第一辅助流入管而将所述燃料油沉淀罐中的加热后的燃料油与所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中的燃料油混合的移送路径;或使用所述第二辅助流入管及所述迂回燃料油路而将所述作为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中的燃料油向所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导入的移送路径,
在向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存储罐移送燃料油时,所述燃料油移送系统使用所述第一辅助流入管而使移送源的燃料油的一部分向所述移送泵的燃料油导入侧回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油移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辅助流入管上设有第一流下泵,在所述第二辅助流入管上设有第二流下泵,在所述第一流下泵及所述第二流下泵的燃料油排出侧分别设有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油移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作为移送源的燃料油存储罐向所述作为移送目的地的燃料油移送罐移送燃料油时,能够将流过所述第一辅助流入管的燃料油的量设定得少于流过所述第二辅助流入管及所述迂回燃料油路的燃料油的量。
CN201710851238.9A 2017-03-22 2017-09-20 燃料油移送系统 Active CN1086265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6428A JP6511697B2 (ja) 2017-03-22 2017-03-22 燃料油移送システム
JP2017-056428 2017-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6575A CN108626575A (zh) 2018-10-09
CN108626575B true CN108626575B (zh) 2019-10-01

Family

ID=63705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1238.9A Active CN108626575B (zh) 2017-03-22 2017-09-20 燃料油移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11697B2 (zh)
KR (1) KR102020475B1 (zh)
CN (1) CN108626575B (zh)
TW (1) TWI670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8676B (zh) * 2019-12-19 2021-07-30 上海玄舟实业有限公司 利用燃油输送泵进行循环加热的新型驳运燃油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29389Y1 (ko) * 2006-07-25 2006-10-23 탱크테크 (주) 선박용 중유 공급장치
JP2012017123A (ja) * 2010-07-08 2012-01-26 Hokushin Sangyo Kk 燃料油移送装置
CN204197264U (zh) * 2014-10-17 2015-03-11 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加热驳运装置
CN104443339A (zh) * 2013-09-20 2015-03-25 北辰产业株式会社 燃料油的加热方法
JP5828941B1 (ja) * 2014-09-18 2015-12-09 株式会社新来島どっく Fot温度制御装置
CN105626324A (zh) * 2016-03-22 2016-06-01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船舶燃油预热系统中高温燃油获取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05300A (en) * 1981-06-15 1982-12-1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Circulating-type fuel oil heater for ship
JPS5935197U (ja) * 1982-08-30 1984-03-05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複数燃料タンク間の燃料相互移送装置
JPS59141148U (ja) * 1983-03-11 1984-09-20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粗悪燃料油の移送装置
JPH074300U (ja) * 1993-06-08 1995-01-20 一水 山本 吸入、吐出兼用の二重管を用いた燃料油加熱装置
JP3600269B2 (ja) * 1994-05-24 2004-12-15 天信 千々波 燃料油移送装置
JP2004036594A (ja) * 2002-07-08 2004-02-05 Hokushin Sangyo Kk 燃料油の加熱方法
KR20100073666A (ko) * 2008-12-23 2010-07-01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중유 공급장치
NO332142B1 (no) * 2011-03-03 2012-07-02 Ulmatec Pyro As Tank heating system
JP6157432B2 (ja) 2013-09-24 2017-07-05 日本バイオマス発電株式会社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潤滑油供給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29389Y1 (ko) * 2006-07-25 2006-10-23 탱크테크 (주) 선박용 중유 공급장치
JP2012017123A (ja) * 2010-07-08 2012-01-26 Hokushin Sangyo Kk 燃料油移送装置
CN104443339A (zh) * 2013-09-20 2015-03-25 北辰产业株式会社 燃料油的加热方法
JP5828941B1 (ja) * 2014-09-18 2015-12-09 株式会社新来島どっく Fot温度制御装置
CN204197264U (zh) * 2014-10-17 2015-03-11 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加热驳运装置
CN105626324A (zh) * 2016-03-22 2016-06-01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船舶燃油预热系统中高温燃油获取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58634A (ja) 2018-10-11
TW201835443A (zh) 2018-10-01
KR102020475B1 (ko) 2019-09-10
TWI670413B (zh) 2019-09-01
KR20180107700A (ko) 2018-10-02
CN108626575A (zh) 2018-10-09
JP6511697B2 (ja) 2019-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4321B (zh) 燃料油移送装置
CN107407304B (zh) 具备预热单元的工程机械及其预热方法
CN108626575B (zh) 燃料油移送系统
CN108626574B (zh) 燃料油移送系统
CN108622839A (zh) 燃料油移送系统
CN108204318B (zh) 燃料油移送装置
CN108726464A (zh) 燃料油移送装置
JP2013117186A (ja) 作業機の燃料供給回路
JP7019172B2 (ja) 燃料油移送装置
JP5997684B2 (ja) 予熱ユニットを備えた建設機械およびその予熱方法
JP4479618B2 (ja) 燃料残量検出装置及び燃料残量検出方法
JP5104822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油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