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6364A -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6364A
CN108626364A CN201810129918.4A CN201810129918A CN108626364A CN 108626364 A CN108626364 A CN 108626364A CN 201810129918 A CN201810129918 A CN 201810129918A CN 108626364 A CN108626364 A CN 108626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lubricating oil
clutch
planetary gea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99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6364B (zh
Inventor
饭塚夏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26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6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6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6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6Means for guiding lubricant into an axial channel of a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7Splash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1B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4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9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en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four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6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ix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8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even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66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using one freewheel mechan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79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using freewheel type mechanisms, e.g. freewheel clutches
    • F16H2200/208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using freewheel type mechanisms, e.g. freewheel clutches one freewheel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在变速器壳体(31)的比第1轴承(BRG1)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挡板(67)。挡板(67)具有筒状的供给油路(67a)和润滑油接受面(67b),其中,筒状的供给油路(67a)将润滑油从上方向第1轴承(BRG1)引导;所述润滑油接受面(67b)被配置于供给油路(67a)的上方,用于挡住由最终从动齿轮(42)溅起的润滑油并将其向供给油路(67a)引导。向配置于变速器壳体(31)内部的内置零部件供给润滑油的排出机构(64)向供给油路(67a)供给所述润滑油。据此,能与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量无关来稳定地对轴承进行润滑,其中轴承对最终从动齿轮进行支承。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轴承进行润滑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中所述轴承将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housing)内部的最终从动齿轮(final driven gear)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壳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搭载于车辆等的动力传递装置,其具有:变速器,其将内燃机的驱动力变速后输出;差速装置(Differential device),其将从变速器输出的驱动力分配给左右的驱动轮;传动装置(transfer device),其将传递到差速装置的驱动力分配给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其他驱动轮。
作为这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已知有如下结构:在由最终从动齿轮将润滑油从壳体内部的储油部溅起时,一部分润滑油在被最终从动齿轮的挡板(baffle plate)挡住之后,沿该挡板的表面流动,被引导至将最终从动齿轮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壳体的轴承,对该轴承进行润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061333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现有技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中,在最终从动齿轮的转速大时,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量多,因此,能够向轴承供给足够的润滑油,但当其转速小时,溅起的润滑油量少,可能无法供给足够的润滑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量无关,而能够稳定地对轴支承最终从动齿轮的轴承进行润滑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对轴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1轴承BRG1。以下亦相同。)进行润滑,所述轴承将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动力传递装置PT。以下亦相同。)的壳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变速器壳体(transmission case)31。以下亦相同。)内部的最终从动齿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最终从动齿轮42。以下亦相同。)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壳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润滑油供给机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排出机构64。以下亦相同。)和挡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挡板67。以下亦相同。),其中,所述润滑油供给机构向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内置零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2轴承BRG2。以下亦相同。)供给润滑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比所述轴承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挡板具有筒状的供给油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供给油路67a。以下亦相同。)和润滑油接受面(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润滑油接受面67b。以下亦相同。),其中,所述筒状的供给油路将所述润滑油从上方向所述轴承引导;所述润滑油接受面配置于所述供给油路的上方,用于挡住所述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所述润滑油并将其向所述供给油路引导,
所述润滑油供给机构向所述供给油路供给所述润滑油。
这样,在本发明的润滑结构中,不仅对轴承通过挡板供给由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还对轴承供给从液压动作机构排出的润滑油。在此,从液压动作机构排出的润滑油量由油泵的旋转速度等决定,因此,不会受到最终从动齿轮的转速的影响。即,即使在最终从动齿轮的转速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从液压动作机构来供给润滑油。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润滑结构,能够与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量无关,而稳定地对轴支承最终从动齿轮的轴承进行润滑。
另外,在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中,优选为,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在所述最终从动齿轮的上方以与所述挡板相邻的方式配置有齿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最终驱动齿轮(final drive gear)36。以下亦相同。),
所述润滑油接受面与所述齿轮的齿部相邻配置。
当这样构成时,能够将被润滑油接受面挡住时分散的润滑油向配置于最终从动齿轮上方且与挡板相邻配置的齿轮供给。据此,能够用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还对位于上方的齿轮良好地进行润滑。
另外,在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中,优选为,
所述壳体至少具有变速器侧壳体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TM侧壳体部件62。以下亦相同。)和变矩器侧壳体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TC侧壳体部件61。以下亦相同。),
所述轴承被设置于所述变矩器侧壳体部件,
所述润滑油供给机构被设置于所述变速器侧壳体部件。
当这样构成时,设置于没有配置润滑油供给机构的一侧的变矩器侧壳体部件的轴承也能够使用设置于变速器侧壳体部件的润滑油供给机构良好地进行润滑。
另外,在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中,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挡板在所述供给油路的侧表面具有开口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1开口部67a1。以下亦相同。),
所述润滑油供给机构具有排出所述润滑油的排出口(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排出口64a1。以下亦相同。),
所述排出口的顶端部通过所述开口部而被插入所述供给油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搭载有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润滑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搭载于图1的车辆的变速器的概略图(skeleton diagram)。
图3是图2的变速器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共线图。
图4是表示图2的变速器的各挡位下的各接合(engage)机构的接合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将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器壳体的主要部分以截面表示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变速器壳体的TM侧壳体部件和固定于TM侧壳体部件的零部件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5的变速器壳体的TM侧壳体部件和固定于TM侧壳体部件的零部件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挡板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9是放大表示图5的变速器壳体的TM侧壳体部件和固定于TM侧壳体部件的零部件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曲轴;2:变矩器;3:变速器;4:前差速齿轮(差速装置);5:传动装置;6:后差速齿轮;7L:前部左车轴;7R:前部右车轴;8:传动轴;9L:后部左车轴;9R:后部右车轴;31:变速器壳体(housing);32:输入轴;33:输出部件;34:中间齿轮;35:中间轴;36:最终驱动齿轮;41:差速器壳体;42:最终从动齿轮;43L:前部左输出轴;43R:前部右输出轴;44:差速器侧齿轮;45:小齿轮轴;46:小齿轮;51:传送输入轴;52:传送输出轴;53:传送输入齿轮;54:第1锥齿轮;55:第2锥齿轮;61:TC侧壳体部件(变矩器侧壳体);62:TM侧壳体部件(变速器侧壳体);63:垫圈;64:排出机构(润滑油供给机构);64a:供给管道;64a1:排出口;65:过滤器;65a:吸口部;66:泵;67:挡板;67a:供给油路;67a1:第1开口部;67a2:第2开口部;67b:润滑油接受面(lubricating oil receiving surface);B1:第1制动器;B2:第2制动器;B3:第3制动器;BRG1:第1轴承;BRG2:第2轴承;C1:第1离合器;C2:第2离合器;C3:第3离合器;Ca、Cb、Cc、Cd:行星齿轮架;E:发动机;ECU:变速控制装置;F1:双向离合器;Pa、Pb、Pc、Pd:小齿轮;PG1:第1行星齿轮机构;PG2:第2行星齿轮机构;PG3:第3行星齿轮机构;PG4:第4行星齿轮机构;PT:动力传递装置;Ra、Rb、Rc、Rd:齿圈;Sa、Sb、Sc、Sd:太阳齿轮;V:车辆;WFL:左前轮;WFR:右前轮;WRL:左后轮;WRR:右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搭载有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润滑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的车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发动机E(内燃机、驱动源)以曲轴(crankshaft)1朝向车辆V的车身左右方向的方式被横向搭载于车身。发动机E的驱动力通过动力传递装置PT而被传递给左前轮WFL和右前轮WFR以及左后轮WRL和右后轮WRR。
动力传递装置PT具有连接于曲轴1的变矩器2、连接于变矩器2的变速器3、连接于变速器3的前差速齿轮(front differential gear)4(差速装置)、连接于前差速齿轮4的传动装置5、和连接于传动装置5的后差速齿轮(rear differential gear)6。
前差速齿轮4通过前部左车轴7L和前部右车轴7R连接于左前轮WFL和右前轮WFR。后差速齿轮6通过传动轴(propeller shaft)8连接于传动装置5,通过后部左车轴9L和后部右车轴9R连接于左后轮WRL和右后轮WRR。
如图2的概略图所示,变速器3具有:输入轴32,其以自如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于变速器壳体(transmission case)31(housing)的内部;和输出部件33,其由与输入轴32同心配置的输出齿轮构成。
发动机E所输出的驱动力通过具有锁止离合器和减震器的变矩器2,被传递给输入轴32。
输出部件33的旋转通过与输出部件33啮合的中间齿轮34(idle gear)、轴支承中间齿轮34的中间轴(idle shaft)35、轴支承于中间轴35的最终驱动齿轮36、和与最终驱动齿轮36啮合的最终从动齿轮42(即,前差速齿轮4),被传递给左前轮WFL和右前轮WFR(参照图1)。
另外,在动力传递装置PT中,也可以代替变矩器2,而设置以自如摩擦接合的方式构成的单片型或多片型起步离合器。
在变速器壳体31的内部,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和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从发动机E侧开始按顺序与输入轴32同心配置。
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构成为以太阳齿轮(sun gear)Sc、齿圈(ring gear)Rc和行星齿轮架(carrier/planetary gear carrier)Cc为元件的所谓的单小齿轮式(singlepinion type)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架Cc对与太阳齿轮Sc和齿圈Rc啮合的小齿轮Pc以自如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当将行星齿轮架固定并使太阳齿轮旋转时,齿圈(ring gear)向与太阳齿轮不同的方向旋转,因此,所谓的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机构还被称为负行星齿轮机构(minusplanetary gear mechanism)或反行星齿轮机构(negative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另外,所谓的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机构在将齿圈固定并使太阳齿轮旋转时,行星齿轮架向与太阳齿轮相同的方向旋转。
从图3的上方起第2部分所示的共线图(能够用直线(速度线)表示太阳齿轮、行星齿轮架、齿圈这3个元件的相对旋转速度的比值的图)是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共线图。如该共线图所示,当按照在共线图中的以与齿数比(gear ratio)(齿圈的齿数/太阳齿轮的齿数)对应的间隔进行排列的排列顺序,从左侧起将作为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3个元件的太阳齿轮Sc、行星齿轮架Cc、齿圈Rc分别设为第1元件、第2元件和第3元件时,第1元件为太阳齿轮Sc,第2元件为行星齿轮架Cc,第3元件为齿圈Rc。
在此,从太阳齿轮Sc到行星齿轮架Cc的间隔与从行星齿轮架Cc到齿圈Rc的间隔的比值在设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齿数比为h时被设定为h:1。另外,在共线图中,下方的横线与上方的横线(与4th和6th重合的线)分别表示旋转速度为“0”和“1”(与输入轴32相同的旋转速度)的情况。
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也构成为以太阳齿轮Sd、齿圈Rd和行星齿轮架Cd为元件的所谓的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架Cd对与太阳齿轮Sd和齿圈Rd相啮合的小齿轮Pd以自如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从图3的上方起第1部分(最上方部分)所示的共线图是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共线图。如该共线图所示,当按照在共线图中的以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进行排列的排列顺序,从左侧起分别将作为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3个元件的太阳齿轮Sd、行星齿轮架Cd、齿圈Rd设为第4元件、第5元件和第6元件时,第4元件为齿圈Rd,第5元件为行星齿轮架Cd,第6元件为太阳齿轮Sd。
在此,从太阳齿轮Sd到行星齿轮架Cd的间隔与从行星齿轮架Cd到齿圈Rd的间隔的比值在设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齿数比为i时被设定为i:1。
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也构成为以太阳齿轮Sa、齿圈Ra和行星齿轮架Ca为元件的所谓的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架Ca对与太阳齿轮Sa和齿圈Ra相啮合的小齿轮Pa以自如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从图3的上方起第3部分所示的共线图是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共线图。如该共线图所示,当按照在共线图中的以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进行排列的排列顺序,从左侧起分别将作为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3个元件的太阳齿轮Sa、行星齿轮架Ca、齿圈Ra设为第7元件、第8元件和第9元件时,第7元件为太阳齿轮Sa,第8元件为行星齿轮架Ca,第9元件为齿圈Ra。
在此,从太阳齿轮Sa到行星齿轮架Ca的间隔与从行星齿轮架Ca到齿圈Ra的间隔的比值在设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齿数比为j时被设定为j:1。
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也构成为以太阳齿轮Sb、齿圈Rb和行星齿轮架Cb为元件的所谓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机构,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架Cb对与太阳齿轮Sb和齿圈Rb相啮合的小齿轮Pb以自如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进行轴支承。
从图3的上方起第4部分(最下方部分)所示的共线图是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共线图。如该共线图所示,当按照在共线图中的以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进行排列的排列顺序,从左侧起分别将作为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3个元件的太阳齿轮Sb、行星齿轮架Cb、齿圈Rb设为第10元件、第11元件和第12元件时,第10元件为齿圈Rb,第11元件为行星齿轮架Cb,第12元件为太阳齿轮Sb。
在此,从太阳齿轮Sb到行星齿轮架Cb的间隔与从行星齿轮架Cb到齿圈Rb的间隔的比值在设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数比为k时被设定为k:1。
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太阳齿轮Sc(第1元件)连结于输入轴32。另外,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连结于由输出齿轮构成的输出部件33。
另外,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行星齿轮架Cc(第2元件)、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行星齿轮架Cd(第5元件)和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齿圈Ra(第9元件)相连结,构成第1连结体Cc-Cd-Ra。
另外,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齿圈Rc(第3元件)和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太阳齿轮Sb(第12元件)相连结,构成第2连结体Rc-Sb。
另外,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行星齿轮架Ca(第8元件)和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行星齿轮架Cb(第11元件)相连结,构成第3连结体Ca-Cb。
另外,变速器3具有由第1离合器C1、第2离合器C2与第3离合器C3这3个离合器、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与第3制动器B3这3个制动器、和1个双向离合器(two-way clutch)F1构成的7个接合机构。
第1离合器C1是液压动作型的湿式多片离合器。通过该第1离合器C1,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构成为,自如切换将太阳齿轮Sc(第1元件)与第3连结体Ca-Cb连结的连结状态、和将该连结断开的断开状态。
第3离合器C3是液压动作型的湿式多片离合器。通过该第3离合器C3,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构成为,自如切换将太阳齿轮Sc(第1元件)与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齿圈Rd(第4元件)连结的连结状态、和将该连结断开的断开状态。
第2离合器C2是液压动作型的湿式多片离合器。通过该第2离合器C2,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构成为,自如切换将太阳齿轮Sd(第6元件)与第2连结体Rc-Sb连结的连结状态、和将该连结断开的断开状态。
双向离合器F1兼具作为第4制动器B4的功能。该双向离合器F1构成为,自如切换反转阻止状态和固定状态,其中,反转阻止状态是指容许第3连结体Ca-Cb正转(向与输入轴32和输出部件33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而阻止反转的状态、固定状态是指将第3连结体Ca-Cb固定于变速器壳体31的状态。
在反转阻止状态下,在第3连结体Ca-Cb被施加了想要使其向正转方向旋转的力的情况下,双向离合器F1容许该旋转,而成为断开状态。另一方面,在第3连结体Ca-Cb被施加了想要使其向反转方向旋转的力的情况下,该旋转被阻止而成为固定于变速器壳体31的固定状态。
第1制动器B1是液压动作型的湿式多片制动器。通过该第1制动器B1,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构成为,自如切换将太阳齿轮Sa(第7元件)固定于变速器壳体31的固定状态、和解除该固定的断开状态。
第2制动器B2是液压动作型的湿式多片制动器。通过该第2制动器B2,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构成为,自如切换将太阳齿轮Sd(第6元件)固定于变速器壳体31的固定状态、和解除该固定的断开状态。
第3制动器B3是液压动作型的湿式多片制动器。通过该第3制动器B3,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构成为,自如切换将齿圈Rd(第4元件)固定于变速器壳体31的固定状态、和解除该固定的断开状态。
第1离合器C1、第2离合器C2与第3离合器C3这3个离合器、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与第3制动器B3这3个制动器、和1个双向离合器F1的切换通过由变速器控制器单元(TCU)构成的变速控制装置ECU(参照图1),根据从省略图示的综合控制单元等发送的车辆V的行驶速度等车辆信息来进行控制。
变速控制装置ECU由通过省略图示的CPU、存储器等构成的电子单元构成。变速控制装置ECU通过接收车辆V的行驶速度和油门开度、发动机E的旋转速度和输出扭矩、拨片换挡杆的操作信息等规定的车辆信息,由CPU执行存储于存储器等存储装置的控制程序,来控制变速器3。
在变速器3中,在输入轴32的轴线上,从发动机E和变矩器2侧起依次配置有第1离合器C1、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第2离合器C2、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第3离合器C3。
并且,第3制动器B3被配置于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径向外侧,第2制动器B2被配置于第2离合器C2的径向外侧,第1制动器B1被配置于第1离合器C1的径向外侧,双向离合器F1被配置于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径向外侧。
因此,在变速器3中,将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第3制动器B3和双向离合器F1配置于行星齿轮机构或离合器的径向外侧。据此,与将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第3制动器B3和双向离合器F1同行星齿轮机构一起排列配置在输入轴32的轴线上的情况相比较,变速器3的轴长缩短。
另外,将第3制动器B3配置于第3离合器C3的径向外侧,将第2制动器B2配置于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径向外侧,也同样能够实现缩短变速器3的轴长。
在此,参照图3和图4,对确立实施方式的变速器3的各挡位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图3中的虚线所示的速度线表示追随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和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中的、进行动力传递的行星齿轮机构,其他行星齿轮机构的各元件进行旋转(空转)的情况。
图4是一并表示后述的各挡位中的第1离合器C1、第2离合器C2与第3离合器C3这3个离合器、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与第3制动器B3这3个制动器、和1个双向离合器F1的状态的图。
在该图中,第1离合器C1、第2离合器C2与第3离合器C3、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与第3制动器B3的列中的“○”表示连结状态或固定状态,空栏表示断开状态。另外,双向离合器F1的列中的“R”表示反转阻止状态,“L”表示固定状态。
另外,带下划线的“R”和“L”表示在双向离合器F1的作用下第3连结体Ca-Cb的旋转速度成为“0”的情况。另外,“R/L”表示通常情况下为反转阻止状态的“R”,但在使发动机制动器工作的情况下切换为固定状态的“L”。
另外,在图4中还示出,设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齿数比h为2.734,设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齿数比i为1.614,设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齿数比j为2.681,设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数比k为1.914的情况下的各挡位的变速比(输入轴32的旋转速度/输出部件33的旋转速度)、和公比(各挡位间的变速比的比值。用比规定的挡位高一级的高速侧的挡位的变速比除规定的挡位的变速比得到的值。),据此,能够合适地设定公比。
在确立1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图4的R),使第1制动器B1和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
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R),使第1制动器B1为固定状态,第3连结体Ca-Cb和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太阳齿轮Sa(第7元件)的反转被阻止,第3连结体Ca-Cb和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太阳齿轮Sa(第7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
据此,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太阳齿轮Sa(第7元件)、行星齿轮架Ca(第8元件)、齿圈Ra(第9元件)成为无法相对旋转的锁止状态,包括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齿圈Ra(第9元件)的第1连结体Cc-Cd-Ra的旋转速度也成为“0”。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1st”,确立1挡。
另外,为了确立1挡不需要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但是,为了能够顺利地从1挡向后述的2挡进行变速,在1挡下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另外,在1挡下使发动机制动器工作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从反转阻止状态(R)切换为固定状态(L)即可。
在确立2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R),使第1制动器B1和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使第2离合器C2为连结状态。
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正转被容许。另外,通过使第1制动器B1为固定状态,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太阳齿轮Sa(第7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另外,通过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
另外,通过使第2离合器C2为连结状态,第2连结体Rc-Sb的旋转速度成为与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0”。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2nd”,确立2挡。
在确立3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使第1制动器B1和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使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
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正转被容许。另外,通过使第1制动器B1为固定状态,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太阳齿轮Sa(第7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另外,通过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
另外,通过使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齿圈Rd(第4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与连结于输入轴32的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太阳齿轮Sc(第1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1”。
据此,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齿圈Rd(第4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1”,因此,行星齿轮架Cd(第5元件)的旋转速度、即第1连结体Cc-Cd-Ra的旋转速度成为i/(i+1)。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3rd”,确立3挡。
在确立4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使第1制动器B1为固定状态,使第2离合器C2和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
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正转被容许。另外,通过使第1制动器B1为固定状态,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太阳齿轮Sa(第7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
另外,通过使第2离合器C2为连结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和第2连结体Rc-Sb以相同速度进行旋转。据此,在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与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之间,行星齿轮架Cc(第2元件)和行星齿轮架Cd(第5元件)相连结,齿圈Rc(第3元件)和太阳齿轮Sd(第6元件)相连结。因此,在使第2离合器C2为连结状态的4挡,能够由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和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绘制出由4个元件构成的1个共线图。
并且,通过使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齿圈Rd(第4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与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太阳齿轮Sc(第1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1”,由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和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构成的4个元件中的2个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相同的速度“1”。
据此,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和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各元件成为无法相对旋转的锁止状态,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和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所有元件的旋转速度均成为“1”。另外,第3连结体Ca-Cb的旋转速度成为j/(j+1)。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4th”,确立4挡。
在确立5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使第1制动器B1为固定状态,使第1离合器C1和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
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正转被容许。另外,通过使第1制动器B1为固定状态,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的太阳齿轮Sa(第7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
另外,通过使第1离合器C1为连结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旋转速度成为与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太阳齿轮Sc(第1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1”。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5th”,确立5挡。
另外,为了确立5挡不需要使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但是,由于在4挡和后述的6挡中需要使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因此,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从5挡向4挡的降挡和从5挡向后述的6挡的升挡,在5挡下也使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
在确立6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使第1离合器C1、第2离合器C2和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
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正转被容许。
另外,通过使第2离合器C2和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如在4挡的说明中叙述的那样,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与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各元件成为无法相对旋转的状态,第2连结体Rc-Sb的旋转速度成为“1”。另外,通过使第1离合器C1为连结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旋转速度成为“1”。
据此,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行星齿轮架Cb(第11元件)与太阳齿轮Sb(第12元件)成为相同的速度“1”,各元件成为无法相对旋转的锁止状态。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6th”的“1”,确立6挡。
在确立7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使第1离合器C1和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
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正转被容许。另外,通过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
另外,通过使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齿圈Rd(第4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与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太阳齿轮Sc(第1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1”,包括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行星齿轮架Cd(第5元件)的第1连结体Cc-Cd-Ra的旋转速度成为i/(i+1)。另外,通过使第1离合器C1为连结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旋转速度成为与连结于输入轴32的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太阳齿轮Sc(第1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1”。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7th”,确立7挡。
在确立8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使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为连结状态。
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正转被容许。另外,通过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
另外,通过使第2离合器C2为连结状态,第2连结体Rc-Sb的旋转速度成为与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0”。另外,通过使第1离合器C1为连结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旋转速度成为与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太阳齿轮Sc(第1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1”。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8th”,确立8挡。
在确立9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使第2制动器B2和第3制动器B3为固定状态,使第1离合器C1为连结状态。
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正转被容许。另外,通过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另外,通过使第3制动器B3为固定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齿圈Rd(第4元件)的旋转速度也成为“0”。
据此,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行星齿轮架Cd(第5元件)、齿圈Rd(第4元件)成为无法相对旋转的锁止状态,包括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行星齿轮架Cd(第5元件)的第1连结体Cc-Cd-Ra的旋转速度也成为“0”。
另外,通过使第1离合器C1为连结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旋转速度成为与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太阳齿轮Sc(第1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1”。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9th”,确立9挡。
在确立10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使第3制动器B3为固定状态,使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为连结状态。
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反转阻止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正转被容许。另外,通过使第3制动器B3为固定状态,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齿圈Rd(第4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0”。
另外,通过使第2离合器C2为连结状态,第2连结体Rc-Sb和第4行星齿轮机构PG4的太阳齿轮Sd(第6元件)以相同的速度进行旋转。另外,通过使第1离合器C1为连结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旋转速度成为与第3行星齿轮机构PG3的太阳齿轮Sc(第1元件)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1”。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10th”,确立10挡。
在确立后退挡的情况下,使双向离合器F1为固定状态(图4的L),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使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
通过使第2制动器B2为固定状态,使第3离合器C3为连结状态,第1连结体Cc-Cd-Ra的旋转速度成为i/(i+1)。另外,通过使双向离合器F1为固定状态,第3连结体Ca-Cb的旋转速度成为“0”。
于是,连结有输出部件33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PG2的齿圈Rb(第10元件)的旋转速度成为图3所示的反转的“Rvs”,确立后退挡。
返回到图2,前差速齿轮4具有差速器壳体(differential case)41,该差速器壳体41以自如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变速器3的变速器壳体31(参照图5)。在差速器壳体41的外周固定有最终从动齿轮42,该最终从动齿轮42与设置于中间轴35的最终驱动齿轮36相啮合。
变速器3的中间轴35的旋转通过最终驱动齿轮36和最终从动齿轮42而被传递给差速器壳体41。差速器壳体41的旋转按照左前轮WFL和右前轮WFR的负荷,被传递给前部左车轴7L和前部右车轴7R。
与前部左车轴7L相连接的前部左输出轴43L和与前部右车轴7R相连接的前部右输出轴43R以相对自如旋转的方式嵌合于差速器壳体41。在前部左输出轴43L和前部右输出轴43R的各个相向端,花键结合有差速器侧齿轮(differential side gear)44。
在差速器壳体41的内部,以与前部左输出轴43L和前部右输出轴43R垂直的方式固定有小齿轮轴(pinion shaft)45。在小齿轮轴45上,以自如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分别与2个差速器侧齿轮44相啮合的一对小齿轮46。
传动装置5具有:传动输入轴51,其接受从前差速齿轮4的最终从动齿轮42传递过来的驱动力;和传动输出轴52,其接受从传动输入轴51传递过来的驱动力,并将驱动力向传动轴8传递。
在传动输入轴51的前差速齿轮4侧的端部,花键嵌合而轴支承有与最终从动齿轮42相啮合的传动输入齿轮53。在传动输入轴51的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作为斜齿轮(helical gear)的第1锥齿轮(bevel gear)54。
在传动输出轴52的传动输入轴51侧的端部(前端),设置有作为斜齿轮的第2锥齿轮55。另一方面,在传动输出轴52的后端,结合有传动轴8端。
第1锥齿轮54与第2锥齿轮55相啮合,据此,传动输入轴51的旋转通过传动输出轴52而被传递给传动轴(propeller shaft)8(参照图1)。
接着,参照图5~图9,对变速器壳体31(壳体)和设置于其内部的动力传递装置PT的润滑油供给结构进行说明。该润滑油供给结构用于向第1轴承BRG1(参照图5)供给润滑油并对其进行润滑,所述第1轴承BRG1将最终从动齿轮42以自如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变速器壳体31。
首先,参照图5~图8,对润滑油供给结构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变速器壳体31通过将TC侧壳体部件61(变矩器侧壳体部件)和TM侧壳体部件62(变速器侧壳体部件)的开口缘彼此连接来构成。另外,在TC侧壳体部件61的开口端缘与TM侧壳体部件62的开口端缘之间夹持有垫圈63,以防止内部的润滑油泄漏。
在该变速器壳体31上,差速器壳体41(即,设置于差速器壳体41外周的最终从动齿轮42)被第1轴承BRG1和第2轴承BRG2以自如旋转的方式轴支承。第1轴承BRG1被固定于TC侧壳体部件61。第2轴承BRG2被固定于TM侧壳体部件62。
如图6所示,在TM侧壳体部件62上,安装有排出机构64(润滑油供给机构)、构成动力传递装置PT的内置零部件(例如,第2轴承BRG2等)、过滤器(strainer)65和泵66。
排出机构64被配置在TM侧壳体部件62内部空间的上方且与变矩器2等液压动作机构对应的位置。排出机构64是将液压动作机构使用的至少一部分工作油作为向第2轴承BRG2供给的润滑油,通过供给管道64a而向变速器壳体31内部排出(供给)的机构。
在供给管道64a上设置有以能够向TC侧壳体部件61的第1轴承BRG1上方供给一部分润滑油的方式分支的排出口64a1。
另外,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并不限定于如排出机构64那样向第2轴承BRG2供给润滑油的机构,也可以是对第2轴承BRG2以外的其他内置零部件供给润滑油的机构。例如,也可以将向差速器壳体41供给润滑油的机构作为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机构来使用。
过滤器65和泵66位于TM侧壳体部件62的内部空间的下方,比垫圈63(即,TM侧壳体部件62的端面)靠TC侧壳体部件61侧,且被配置于在与最终从动齿轮42的旋转中心轴线相交的方向上远离最终从动齿轮42的位置(即,在车辆V的行进方向上为前侧的位置)。
过滤器65在其下表面的中央部具有从储油部吸入润滑油的吸口部65a。过滤器65通过该吸口部65a从由润滑油在变速器壳体31的内部存积而形成的储油部吸入润滑油,并通过泵66向液压动作机构供给。
如图7所示,在TC侧壳体部件61上,在比最终从动齿轮42(即,第1轴承BRG1)靠上方的位置,安装有用于对第2轴承BRG2进行润滑的挡板67(挡板)。另外,在变速器壳体31的内部,在位于挡板67侧方的位置配置有最终驱动齿轮36。
如图8所示,挡板67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供给油路67a、和配置于供给油路67a上方的润滑油接受面67b。
在将挡板67设置于TC侧壳体部件61时,供给油路67a的下端部(即,被挡板67引导的润滑油的排出端)位于作为润滑对象的第1轴承BRG1的上方。更具体而言,位于供给油路67a的下端部的润滑油的排出孔位于以下位置:能够与沿径向贯穿第1轴承BRG1的外圈的方式设置的孔相向的位置。
在供给油路67a的上端部的侧表面,在与设置于排出机构64的供给管道64a的排出口64a1对应的位置(参照图9),形成有第1开口部67a1。在第1开口部67a1中插入排出口64a1的顶端部(但是,为了易于理解,图9表示没有插入排出口64a1的顶端部的状态。)。另外,在供给油路67a的上端部,在与最终驱动齿轮36的齿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2开口部67a2(参照图7)。
第2开口部67a2位于比第1开口部67a1靠上方的位置,从排出口64a1排出的润滑油不会从第2开口部67a2溢出,而被向供给油路67a引导。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第1开口部67a1设置于与第2开口部67a2相同的高度,或者比第2开口部67a2靠上方的位置,使从排出口64a1排出的一部分润滑油能够通过第2开口部67a2,而向最终驱动齿轮36的齿部供给。
接着,参照图7和图9,对基于动力传递装置PT的润滑油供给结构的润滑油的流动进行说明。另外,在图7中,用粗线表示形成于变速器壳体31的内部的储油部的油面。另外,在图7和图9中,由箭头表示被最终从动齿轮42溅起的润滑油的流动。
如图7所示,由排出机构64排出到变速器壳体31的内部的润滑油在变速器壳体31内部的下方形成储油部。最终从动齿轮42的下方部浸渍在该储油部中,因此,响应于最终从动齿轮42的旋转,润滑油被从储油部溅起。
如图7和图9所示,被最终从动齿轮42溅起的至少一部分润滑油被挡板67的润滑油接受面67b挡住,被挡住的至少一部分润滑油被向供给油路67a引导。据此,在最终从动齿轮42的转速足够的情况下,被最终从动齿轮42溅起的润滑油通过挡板67的供给油路67a而被向第1轴承BRG1引导。
可是,最终从动齿轮42的旋转不是始终固定的,根据车辆V的行驶状况,最终从动齿轮42有时以低速进行旋转。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最终从动齿轮42的转速的降低,被最终从动齿轮42溅起的润滑油量也会减少。
但是,在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PT的润滑油供给结构中,从液压动作机构排出的润滑油通过排出机构64的供给管道64a和挡板67的第1开口部67a1被向供给油路67a引导,被供给至第1轴承BRG1。从该排出机构64供给的润滑油量根据油泵的旋转速度等来设定,因此,不会受到最终从动齿轮42的转速的影响。
因此,即使假设最终从动齿轮42的转速降低而被溅起的润滑油(即,通过最终从动齿轮42的溅起而向第1轴承BRG1供给的润滑油量)变少,也会稳定地从排出机构64向第1轴承BRG1供给规定量的润滑油。
另外,被最终从动齿轮42溅起后被润滑油接受面67b挡住的一部分润滑油与润滑油接受面67b碰撞而弹回之后,通过第2开口部67a2向与润滑油接受面67b相邻配置的最终驱动齿轮36的齿面供给。
据此,在动力传递装置PT的润滑油供给结构中,除了第1轴承BRG1之外,还能够向位于第1轴承BRG1上方的最终驱动齿轮36供给润滑油。
以上对图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于TM侧壳体部件(变速器侧壳体部件)的排出机构64(润滑油供给机构),对安装于TC侧壳体部件(变矩器侧壳体部件)的第1轴承BRG1进行润滑。
但是,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润滑对象的轴承安装于变速器侧壳体部件,还可以将润滑油供给机构配置于变矩器侧壳体部件。在该情况下,第2轴承BRG2相当于本发明的轴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挡板使用最终从动齿轮42的挡板67。并且,挡板67构成为,还通过第2开口部67a2向相邻的最终驱动齿轮36供给润滑油。这是为了还能够通过由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对位于上方的齿轮进行润滑,并且通过将用于供给润滑油的部件一体化来实现节省空间。
但是,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的挡板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只要是具有筒状的供给油路和润滑油接受面的结构即可,其中,所述筒状的供给油路将润滑油从上方向轴承引导;所述润滑油接受面被配置于供给油路的上方,挡住由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因此,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的挡板也可以配置于与比最终从动齿轮靠上方的齿轮不相邻的位置,也可以省略第2开口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润滑油供给机构使用排出机构64,该排出机构64将液压动作机构使用的至少一部分工作油作为润滑油,向变速器壳体31内部排出。
但是,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机构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排出机构,只要是向配置于壳体内部的内置零部件供给润滑油的排出机构即可。例如,本发明的润滑油供给机构也可以是将从油泵排出的润滑油直接(不通过液压动作机构)向第2轴承BRG2供给的供给机构。

Claims (4)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对轴承进行润滑,其中所述轴承将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内部的最终从动齿轮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所述壳体,
其特征在于,
具有润滑油供给机构和挡板,其中:所述润滑油供给机构向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内置零部件供给润滑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比所述轴承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挡板具有筒状的供给油路和润滑油接受面,其中:所述筒状的供给油路将所述润滑油从上方向所述轴承引导;所述润滑油接受面被配置于所述供给油路的上方,用于挡住所述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所述润滑油并将其向所述供给油路引导,
所述润滑油供给机构向所述供给油路供给所述润滑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在所述最终从动齿轮的上方以与所述挡板相邻的方式配置有齿轮,
所述润滑油接受面与所述齿轮的齿部相邻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至少具有变速器侧壳体部件和变矩器侧壳体部件,
所述轴承被设置于所述变矩器侧壳体部件,
所述润滑油供给机构被设置于所述变速器侧壳体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在所述供给油路的侧表面具有开口部,
所述润滑油供给机构具有排出所述润滑油的排出口,
所述排出口的顶端部通过所述开口部而被插入所述供给油路。
CN201810129918.4A 2017-03-17 2018-02-08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Active CN108626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3403A JP6502986B2 (ja) 2017-03-17 2017-03-17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JP2017-053403 2017-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6364A true CN108626364A (zh) 2018-10-09
CN108626364B CN108626364B (zh) 2021-02-05

Family

ID=6351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9918.4A Active CN108626364B (zh) 2017-03-17 2018-02-08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0870B2 (zh)
JP (1) JP6502986B2 (zh)
CN (1) CN1086263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6694A (zh) * 2019-01-28 2021-08-27 Gkn汽车有限公司 变速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6399B2 (ja) * 2020-01-15 2023-03-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0962A (ja) * 1983-01-31 1984-08-13 Aisin Warner Ltd デイフアレンシヤル機構の潤滑装置
CN1441182A (zh) * 2002-02-28 2003-09-10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离合器式止滑差速器
CN1521428A (zh) * 2003-01-28 2004-08-18 ù 最终传动单元的润滑装置
JP2011058519A (ja) * 2009-09-08 2011-03-2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機
US20110111911A1 (en) * 2007-07-17 2011-05-12 Hilker Gregory J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ubricating a differential in an axle assembly
CN103307262A (zh) * 2012-03-16 2013-09-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最终减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0128A (ja) * 1983-01-31 1984-08-11 Aisin Warner Ltd デイフアレンシヤル機構の潤滑装置
JP6301725B2 (ja) * 2014-04-28 2018-03-2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6105535B2 (ja) 2014-09-16 2017-03-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ギヤの潤滑構造
JP6477656B2 (ja) * 2016-10-14 2019-03-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油路構造
US10859152B2 (en) * 2017-11-13 2020-12-08 Zhejiang Xin Precision Mach Co., Ltd. Pure electric vehicle transmission with novel lubrication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0962A (ja) * 1983-01-31 1984-08-13 Aisin Warner Ltd デイフアレンシヤル機構の潤滑装置
CN1441182A (zh) * 2002-02-28 2003-09-10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离合器式止滑差速器
CN1521428A (zh) * 2003-01-28 2004-08-18 ù 最终传动单元的润滑装置
US20110111911A1 (en) * 2007-07-17 2011-05-12 Hilker Gregory J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ubricating a differential in an axle assembly
JP2011058519A (ja) * 2009-09-08 2011-03-2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機
CN103307262A (zh) * 2012-03-16 2013-09-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最终减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6694A (zh) * 2019-01-28 2021-08-27 Gkn汽车有限公司 变速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2986B2 (ja) 2019-04-17
US10920870B2 (en) 2021-02-16
JP2018155350A (ja) 2018-10-04
US20180266537A1 (en) 2018-09-20
CN108626364B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6367B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流体供给结构
CN106438879B (zh) 多级变速器
CN102459961A (zh) 变速器
CN108626365B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CN107842602A (zh) 齿轮装置
WO2018029923A1 (ja) トランスファー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CN108626370B (zh) 带轴承的结构体以及轴承
CN108626364A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CN106195164A (zh) 用于车辆的多挡位变速器
CN108626327B (zh) 带推力轴承的结构体
CN108626372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8626363B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CN108626369B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流路结构
JP7070170B2 (ja) 車両用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JP4836604B2 (ja) 変速機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JPS6127369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2003106414A (ja) 自動変速機
JP2011127706A (ja) 円錐摩擦リング式無段変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