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1679A - 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1679A
CN108621679A CN201810454909.2A CN201810454909A CN108621679A CN 108621679 A CN108621679 A CN 108621679A CN 201810454909 A CN201810454909 A CN 201810454909A CN 108621679 A CN108621679 A CN 108621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block
arc
wheel
guid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49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1679B (zh
Inventor
彭争妹
沈君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jiasibao Jet We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朱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朱敏 filed Critical 朱敏
Priority to CN2018104549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21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21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1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9/00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9/00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having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subgroups of this gro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50Improvement of
    • B60B2900/551Handling of obstacles or difficult terr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路牙石,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使得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组成的光滑弧形面越过一部分路牙石;此时继续转动方向盘使得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继续摆动;第二固定环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二卡条;此时圆形柱失去了对第二弧形轮的限位;使得第二弧形轮可以相对于圆形柱移动,当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通过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与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车轮技术都是比较单一的设计,当汽车车轮遇到较高的路牙石时就会使得汽车无法行驶越过较高的路牙石,使得汽车本身整体停滞,最终导致汽车无法继续行驶前进;所以设计一种在汽车车轮在遇到较高的路牙石时,可以自动改变车轮轨道越过路牙石的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伸缩弧形轮套、第二弧形伸缩轮套、圆形柱、第一弧形伸缩轮、第二弧形伸缩轮、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一导块槽、第一卡块槽、第二导块槽、第一卡块、第三导块槽、第四导块槽、第五导块槽、第二卡块槽、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一卡条槽、第六导块槽、第一导块、第二导块、第五导块、第六导块、第七导块、第一卡条、第一固定弹簧、第二固定弹簧、第八导块、第二卡条槽、第七导块槽、第八导块槽、第二卡块、第九导块槽、第十导块槽、第十一导块槽、第三内腔、第四内腔、第十二导块槽、第九导块、第十导块、第十一导块、第二卡条、第十二导块、第十三导块、第三固定弹簧、第四固定弹簧、第十四导块、固定块、第十五导块、第十六导块、第五固定弹簧、第六固定弹簧、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其中圆形柱的两端具有弧形面;圆形柱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导块槽;六个第一导块槽靠近圆形柱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圆形柱上开有第一导块槽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卡块槽;圆形柱通过汽车悬架固定安装在汽车驱动桥上;六个第一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圆形柱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一导块与六个第一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一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导块槽,且位于对应第一导块槽的一侧;六个第六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导块的另一端;六个第二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圆形柱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二导块与六个第一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二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导块槽,且位于对应的第一导块槽的另一侧;六个第七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导块的另一端;第一弧形伸缩轮套未开有的一端具有弧形面;第一弧形伸缩轮套的内圆面安装在圆形柱一端的外圆面上;第一弧形伸缩轮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导块槽;六个第二导块槽靠近第一弧形伸缩轮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一弧形伸缩轮上开有第二导块槽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卡块槽;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五导块槽;六个第五导块槽靠近第一弧形伸缩轮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卡条槽,且第一卡条槽远离第五导块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一卡条槽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六导块槽;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导块槽,六个第三导块槽与六个第五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三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五导块槽,且位于第五导块槽的一侧;第一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内腔,且六个第一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三导块槽相通;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导块槽,六个第四导块槽与六个第五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五导块槽;且位于第五导块槽的另一侧;第一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内腔,且六个第二内腔分别与六个第四导块槽相通;六个第一卡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第五导块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五导块的另一端通过与六个第五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六个第五导块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五导块槽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弹簧;第一卡条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一卡条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八导块;六个第一卡条通过两个第八导块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第六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条槽中;第一卡条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五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第一弧形伸缩轮的一端嵌套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套内;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一导块和六个第六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三导块槽和六个第一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二导块和六个第七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和六个第二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五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圆形柱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二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四导块槽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弹簧;六个第一卡块的另一端与圆形柱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块槽一一对应配合;第一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卡条的另一端;第二弧形伸缩轮套未开口的一端具有弧形面;第二弧形伸缩轮套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七导块槽;第二弧形伸缩轮套的内圆面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套的外圆面上。
六个第九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九导块与六个第二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九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二导块槽,且位于第二导块槽的一侧;六个第十二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九导块的另一端;六个第十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外圆面上;六个第十导块与六个第二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十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二导块槽,且位于对应的第二导块槽的另一侧;六个第十三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十导块的另一端;第二弧形伸缩轮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八导块槽;六个第八导块槽靠近第二弧形伸缩轮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一导块槽;六个第十一导块槽靠近第二弧形伸缩轮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二卡条槽,且第二卡条槽远离第十一导块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二卡条槽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十二导块槽;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九导块槽,六个第九导块槽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九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一导块槽,且位于第十一导块槽的一侧;第二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内腔,且六个第三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九导块槽相通;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导块槽,六个第十导块槽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十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一导块槽,且位于第十一导块槽的另一侧;第二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内腔,且六个第四内腔分别与六个第十导块槽相通;六个第二卡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第十一导块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十一导块的另一端通过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上;六个第十一导块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十一导块槽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固定弹簧;第二卡条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二卡条的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十四导块;六个第二卡条通过两个第十四导块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第十二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条槽中;第二卡条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十一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嵌套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内;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九导块和六个第十二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九导块槽和六个第三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十导块和六个第十三导块分别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十导块槽和六个第四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十一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十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十导块槽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固定弹簧;六个第二卡块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块槽一一对应配合;第二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卡条的另一端。
六个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未开口一端的外圆面上;六个第十五导块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外圆面上所开的六个第七导块槽中,且六个第十五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七导块槽之间为滑动配合;六个固定块与对应的第十五导块之间分别通过一个第五固定弹簧固定连接;六个第十六导块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外圆面上所开的六个第八导块槽中,且六个第十六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八导块槽之间为滑动配合;六个第十五导块与对应的第十六导块之间分别通过一个第六固定弹簧固定连接。
橡胶外轮是由第一橡胶轮、第二橡胶轮和第三橡胶轮组成,其中第一橡胶轮和第三橡胶轮位于第二橡胶轮两侧;第一橡胶轮和第三橡胶轮上均具有弧形面,且第一橡胶轮和第三橡胶轮上的弧形面位于第一橡胶轮和第三橡胶轮远离第二橡胶轮的一侧;第一橡胶轮未具有弧形面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一卡槽;第一橡胶轮的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六个固定块的一端;第二橡胶轮靠近第一橡胶轮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二卡槽;第二橡胶轮的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十五导块的一端;每个第二卡槽与第一橡胶轮上所开的第一卡槽中对应的两个第一卡槽之间的凸块配合;第二橡胶轮靠近第三橡胶轮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三卡槽;第三橡胶轮未具有弧形面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四卡槽;第三橡胶轮的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十六导块的一端;每个第四卡槽与第二橡胶轮上所开的第三卡槽中对应的两个第三卡槽之间的凸块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当第二弧形伸缩轮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二弧形伸缩轮上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相切。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当第一弧形伸缩轮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一弧形伸缩轮上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相切。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弧形伸缩轮和第二弧形轮两端具有弧形面的一侧通过橡胶层保护;第一弧形伸缩套和第二弧形伸缩套未具有开口的一端通过橡胶层保护。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与第一卡条与第二卡条之间为焊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固定弹簧、第二固定弹簧、第三固定弹簧、第四固定弹簧、第五固定弹簧和第六固定弹簧为压缩弹簧。
相对于传统的汽车车轮技术,本发明设计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越过路牙石的机构,当汽车车轮遇到较高的路牙石时,通过调节汽车车轮上所安装的驱动机构,让汽车车轮通过自动改变车轮轨道越过路牙石,进而使得汽车继续正常行驶通过路牙石。
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有较低路牙石且路牙石不足以触发第一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第一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受损。
本发明中第一弧形伸缩轮套的内圆面安装在圆形柱一端的外圆面上;第一弧形伸缩轮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导块槽;六个第二导块槽靠近第一弧形伸缩轮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一弧形伸缩轮上开有第二导块槽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卡块槽;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五导块槽;六个第五导块槽靠近第一弧形伸缩轮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卡条槽,且第一卡条槽远离第五导块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一卡条槽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六导块槽;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导块槽,六个第三导块槽与六个第五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三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五导块槽,且位于第五导块槽的一侧;第一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内腔,且六个第一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三导块槽相通;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导块槽,六个第四导块槽与六个第五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五导块槽;且位于第五导块槽的另一侧;第一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内腔,且六个第二内腔分别与六个第四导块槽相通;六个第一卡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第五导块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五导块的另一端通过与六个第五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六个第五导块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五导块槽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弹簧;第一卡条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一卡条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八导块;六个第一卡条通过两个第八导块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第六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条槽中;第一卡条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五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第一弧形伸缩轮的一端嵌套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套内;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一导块和六个第六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三导块槽和六个第一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二导块和六个第七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和六个第二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五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圆形柱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二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四导块槽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弹簧;六个第一卡块的另一端与圆形柱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块槽一一对应配合;第一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卡条的另一端。
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有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一固定环但不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会对第一固定环进行挤压,第一固定环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一卡条,使得第一卡条向内移动;第一卡条移动就会对第三导块进行挤压,使得第三导块脱离第十导块槽进入第三导块槽中;此时第二弧形轮失去了对第一弧形轮的限位;使得第一弧形轮可以相对于第二弧形轮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一弧形轮,使得第一弧形轮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第一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通过第一固定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
本发明中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八导块槽;六个第八导块槽靠近第二弧形伸缩轮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一导块槽;六个第十一导块槽靠近第二弧形伸缩轮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二卡条槽,且第二卡条槽远离第十一导块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二卡条槽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十二导块槽;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九导块槽,六个第九导块槽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九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一导块槽,且位于第十一导块槽的一侧;第二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内腔,且六个第三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九导块槽相通;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导块槽,六个第十导块槽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十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一导块槽,且位于第十一导块槽的另一侧;第二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内腔,且六个第四内腔分别与六个第十导块槽相通;六个第二卡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第十一导块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十一导块的另一端通过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上;六个第十一导块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十一导块槽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固定弹簧;第二卡条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二卡条的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十四导块;六个第二卡条通过两个第十四导块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第十二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条槽中;第二卡条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十一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嵌套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内;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九导块和六个第十二导块分别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九导块槽和六个第三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十导块和六个第十三导块分别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十导块槽和六个第四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十一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十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十导块槽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固定弹簧;六个第二卡块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块槽一一对应配合;第二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卡条的另一端。
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首先会对第一固定环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移动且使得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通过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组成的光滑弧形面越过一部分路牙石;此时继续转动方向盘使得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继续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路牙石就会对第二固定环进行挤压;第二固定环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二卡条,使得第二条向内移动;第二卡条移动就会对第六导块进行挤压,使得第六导块脱离第七导块槽进入第六导块槽中;此时圆形柱失去了对第二弧形轮的限位;使得第二弧形轮可以相对于圆形柱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二弧形轮,使得第二弧形轮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与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通过第一固定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同时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通过第三固定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四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一卡条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二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
人们使用本发明设计的汽车车轮机构;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首先会对第一固定环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移动且使得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通过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组成的光滑弧形面越过一部分路牙石;此时继续转动方向盘使得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继续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路牙石就会对第二固定环进行挤压;第二固定环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二卡条,使得第二条向内移动;第二卡条移动就会对第六导块进行挤压,使得第六导块脱离第七导块槽进入第六导块槽中;此时圆形柱失去了对第二弧形轮的限位;使得第二弧形轮可以相对于圆形柱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二弧形轮,使得第二弧形轮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与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通过第一固定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同时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通过第三固定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四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一卡条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二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
本发明中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四导块、六个第十导块和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六个第三内腔的作用是对第二弧形轮起到导向作用;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一导块、六个第七导块和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六个第一内腔的作用是对第一弧形轮起到导向作用。
本发明中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五导块、六个第十一导块、六个第三固定弹簧和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五导块槽、六个第四内腔的作用是对第二弧形轮起到复位作用;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二导块、六个第八导块、六个第一固定弹簧和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六个第二内腔的作用是对第一弧形轮起到复位作用。
本发明中的第一卡块的作用是为防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地面对橡胶外轮的挤压使得第二弧形伸缩轮会对第一弧形伸缩轮进行干涉;第二卡块的作用是为防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使得第一弧形伸缩轮会对圆形柱进行干涉。
本发明中的第一弧形伸缩轮套和第二弧形伸缩轮套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第一弧形伸缩轮和第二弧形伸缩轮在移动过程中与汽车内侧支架发生干涉。
本发明中的橡胶外轮的作用是对第一伸缩弧形轮套起到保护作用,进而防止第一弧形伸缩轮套与地面接触而使得第一弧形伸缩轮套磨损。
本发明中的第十五导块、第十六导块的作用是在第二弧形伸缩轮相对第二弧形伸缩轮套移动时第二弧形伸缩轮可以带动橡胶外轮进行移动,使得橡胶外轮对第二弧形伸缩轮和第二弧形伸缩轮套起持续保护作用;其中第五固定弹簧和第六固定弹簧的作用是为了对橡胶外轮起到恢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弧形伸缩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弧形伸缩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导块槽分布示意图。
图6是第一弧形伸缩套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五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8是第二导块槽分布示意图。
图9是第一卡条槽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固定弹簧安装示意图。
图11是第一卡条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十一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13是第八导块槽分布示意图。
图14是第二卡条槽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四固定弹簧安装示意图。
图16是第二卡条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第六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18是圆形柱安装示意图。
图19是第十五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20是第一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橡胶外轮结构示意图。
图22是第一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23是第十二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橡胶外轮;2、第一伸缩弧形轮套;3、第二弧形伸缩轮套;4、圆形柱;5、第一弧形伸缩轮;6、第二弧形伸缩轮;7、第一固定环;8、第二固定环;9、第一导块槽;10、第一卡块槽;11、第二导块槽;12、第一卡块;13、第三导块槽;14、第四导块槽;15、第五导块槽;16、第二卡块槽;17、第一内腔;18、第二内腔;19、第一卡条槽;20、第六导块槽;21、第一导块;22、第二导块;23、第五导块;24、第六导块;25、第七导块;26、第一卡条;27、第一固定弹簧;28、第二固定弹簧;29、第八导块;30、第二卡条槽;31、第七导块槽;32、第八导块槽;33、第二卡块;34、第九导块槽;35、第十导块槽;36、第十一导块槽;37、第三内腔;38、第四内腔;39、第十二导块槽;40、第九导块;41、第十导块;42、第十一导块;43、第二卡条;44、第十二导块;45、第十三导块;46、第三固定弹簧;47、第四固定弹簧;48、第十四导块;49、固定块;50、第十五导块;51、第十六导块;52、第五固定弹簧;53、第六固定弹簧;54、第一卡槽;55、第二卡槽;56、第三卡槽;57、第四卡槽;58、第一橡胶轮;59、第二橡胶轮;60、第三橡胶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它包括第一伸缩弧形轮套2、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圆形柱4、第一弧形伸缩轮5、第二弧形伸缩轮6、第一固定环7、第二固定环8、第一导块槽9、第一卡块槽10、第二导块槽11、第一卡块12、第三导块槽13、第四导块槽14、第五导块槽15、第二卡块槽16、第一内腔17、第二内腔18、第一卡条槽19、第六导块槽20、第一导块21、第二导块22、第五导块23、第六导块24、第七导块25、第一卡条26、第一固定弹簧27、第二固定弹簧28、第八导块29、第二卡条槽30、第七导块槽31、第八导块槽32、第二卡块33、第九导块槽34、第十导块槽35、第十一导块槽36、第三内腔37、第四内腔38、第十二导块槽39、第九导块40、第十导块41、第十一导块42、第二卡条43、第十二导块44、第十三导块45、第三固定弹簧46、第四固定弹簧47、第十四导块48、固定块49、第十五导块50、第十六导块51、第五固定弹簧52、第六固定弹簧53、第一卡槽54、第二卡槽55、第三卡槽56,如图5所示,其中圆形柱4的两端具有弧形面;圆形柱4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导块槽9;六个第一导块槽9靠近圆形柱4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圆形柱4上开有第一导块槽9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卡块槽10;圆形柱4通过汽车悬架固定安装在汽车驱动桥上;如图23所示,六个第一导块21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圆形柱4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一导块21与六个第一导块槽9一一对应,六个第一导块21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导块槽9,且位于对应第一导块槽9的一侧;六个第六导块24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导块21的另一端;如图23所示,六个第二导块22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圆形柱4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二导块22与六个第一导块槽9一一对应,六个第二导块22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导块槽9,且位于对应的第一导块槽9的另一侧;六个第七导块25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导块22的另一端;如图6所示,第一弧形伸缩轮5套未开有的一端具有弧形面;如图18所示,第一弧形伸缩轮5套的内圆面安装在圆形柱4一端的外圆面上;如图4所示,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两端具有弧形面;如图8所示,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导块槽11;六个第二导块槽11靠近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开有第二导块槽11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卡块槽16;如图9所示,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五导块槽15;六个第五导块槽15靠近第一弧形伸缩轮5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卡条槽19,且第一卡条槽19远离第五导块槽15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一卡条槽19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六导块槽20;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导块槽13,六个第三导块槽13与六个第五导块槽15一一对应,六个第三导块槽13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五导块槽15,且位于第五导块槽15的一侧;如图9所示,第一弧形伸缩轮5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内腔17,且六个第一内腔17分别与六个第三导块槽13相通;如图9所示,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导块槽14,六个第四导块槽14与六个第五导块槽15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槽14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五导块槽15;且位于第五导块槽15的另一侧;如图9所示,第一弧形伸缩轮5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内腔18,且六个第二内腔18分别与六个第四导块槽14相通;六个第一卡块12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内圆面上;如图9、10所示,第五导块23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五导块23的另一端通过与六个第五导块槽15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六个第五导块23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五导块槽15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弹簧28;如图11所示,第一卡条26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一卡条26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八导块29;六个第一卡条26通过两个第八导块29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第六导块槽20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条槽19中;如图10、17所示,第一卡条26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五导块23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如图18所示,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一端嵌套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套内;如图23、7所示,安装在圆形柱4上的六个第一导块21和六个第六导块24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三导块槽13和六个第一内腔17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圆形柱4上的六个第二导块22和六个第七导块25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14和六个第二内腔18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的六个第五导块23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圆形柱4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9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二导块22与对应的六个第四导块槽14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弹簧27;六个第一卡块12的另一端与圆形柱4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块槽10一一对应配合;如图20所示,第一固定环7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卡条26的另一端;如图4、6所示,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未开口的一端具有弧形面;如图13所示,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七导块槽31;如图6所示,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的内圆面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套的外圆面上。
如图22所示,六个第九导块40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九导块40与六个第二导块槽11一一对应,六个第九导块40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二导块槽11,且位于第二导块槽11的一侧;六个第十二导块44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九导块40的另一端;六个第十导块41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外圆面上;六个第十导块41与六个第二导块槽11一一对应,六个第十导块41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二导块槽11,且位于对应的第二导块槽11的另一侧;六个第十三导块45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十导块41的另一端;如图4、12所示,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八导块槽32;六个第八导块槽32靠近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如图14所示,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靠近第二弧形伸缩轮6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二卡条槽30,且第二卡条槽30远离第十一导块槽36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二卡条槽30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十二导块槽39;如图14所示,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九导块槽34,六个第九导块槽34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一一对应,六个第九导块槽34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一导块槽36,且位于第十一导块槽36的一侧;如图14所示,第二弧形伸缩轮6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内腔37,且六个第三内腔37分别与六个第九导块槽34相通;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导块槽35,六个第十导块槽35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一一对应,六个第十导块槽35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一导块槽36,且位于第十一导块槽36的另一侧;第二弧形伸缩轮6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内腔38,且六个第四内腔38分别与六个第十导块槽35相通;六个第二卡块33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内圆面上;如图12、20所示,第十一导块42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十一导块42的另一端通过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六个第十一导块42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所开的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固定弹簧47,如图15所示;如图12、16所示,第二卡条43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二卡条43的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十四导块48;六个第二卡条43通过两个第十四导块48与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所开的第十二导块槽39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条槽30中;第二卡条43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十一导块42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如图4、18所示,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嵌套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内;如图12、22所示,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的六个第九导块40和六个第十二导块44分别与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所开的六个第九导块槽34和六个第三内腔37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的六个第十导块41和六个第十三导块45分别与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所开的六个第十导块槽35和六个第四内腔38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的六个第十一导块42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11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十导块41与对应的六个第十导块槽35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固定弹簧46;六个第二卡块33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块槽16一一对应配合;如图20所示,第二固定环8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卡条43的另一端。
如图19所示,六个固定块4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未开口一端的外圆面上;六个第十五导块50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外圆面上所开的六个第七导块槽31中,且六个第十五导块50与对应的六个第七导块槽31之间为滑动配合;如图19所示,六个固定块49与对应的第十五导块50之间分别通过一个第五固定弹簧52固定连接;六个第十六导块51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外圆面上所开的六个第八导块槽32中,且六个第十六导块51与对应的六个第八导块槽32之间为滑动配合;六个第十五导块50与对应的第十六导块51之间分别通过一个第六固定弹簧53固定连接。
如图1、21所示,橡胶外轮1是由第一橡胶轮58、第二橡胶轮59和第三橡胶轮60组成,其中第一橡胶轮58和第三橡胶轮60位于第二橡胶轮59两侧;第一橡胶轮58和第三橡胶轮60上均具有弧形面,且第一橡胶轮58和第三橡胶轮60上的弧形面位于第一橡胶轮58和第三橡胶轮60远离第二橡胶轮59的一侧;第一橡胶轮58未具有弧形面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一卡槽54;第一橡胶轮58的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六个固定块49的一端;第二橡胶轮59靠近第一橡胶轮58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二卡槽55;第二橡胶轮59的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十五导块50的一端;每个第二卡槽55与第一橡胶轮58上所开的第一卡槽54中对应的两个第一卡槽54之间的凸块配合;第二橡胶轮59靠近第三橡胶轮60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三卡槽56;第三橡胶轮60未具有弧形面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四卡槽57;第三橡胶轮60的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十六导块51的一端;每个第四卡槽57与第二橡胶轮59上所开的第三卡槽56中对应的两个第三卡槽56之间的凸块配合。
如图4所示,上述当第二弧形伸缩轮6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相切。
如图4所示,上述当第一弧形伸缩轮5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4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相切。
如图2、6所示,上述第一弧形伸缩轮5和第二弧形轮两端具有弧形面的一侧通过橡胶层保护;第一弧形伸缩套和第二弧形伸缩套未具有开口的一端通过橡胶层保护。
如图20所示,上述第一固定环7和第二固定环8与第一卡条26与第二卡条43之间为焊接。
如图17、19所示,上述第一固定弹簧27、第二固定弹簧28、第三固定弹簧46、第四固定弹簧47、第五固定弹簧52和第六固定弹簧53为压缩弹簧。
综上所述:
本发明设计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越过路牙石的机构,当汽车车轮遇到较高的路牙石时,通过调节汽车车轮上所安装的驱动机构,让汽车车轮通过自动改变车轮轨道越过路牙石,进而使得汽车继续正常行驶通过路牙石。
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有较低路牙石且路牙石不足以触发第一固定环7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4、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第一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受损。
本发明中第一弧形伸缩轮5套的内圆面安装在圆形柱4一端的外圆面上;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导块槽11;六个第二导块槽11靠近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开有第二导块槽11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卡块槽16;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五导块槽15;六个第五导块槽15靠近第一弧形伸缩轮5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卡条槽19,且第一卡条槽19远离第五导块槽15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一卡条槽19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六导块槽20;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导块槽13,六个第三导块槽13与六个第五导块槽15一一对应,六个第三导块槽13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五导块槽15,且位于第五导块槽15的一侧;第一弧形伸缩轮5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内腔17,且六个第一内腔17分别与六个第三导块槽13相通;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导块槽14,六个第四导块槽14与六个第五导块槽15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槽14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五导块槽15;且位于第五导块槽15的另一侧;第一弧形伸缩轮5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内腔18,且六个第二内腔18分别与六个第四导块槽14相通;六个第一卡块12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内圆面上;第五导块23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五导块23的另一端通过与六个第五导块槽15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六个第五导块23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五导块槽15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弹簧28;第一卡条26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一卡条26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八导块29;六个第一卡条26通过两个第八导块29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第六导块槽20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条槽19中;第一卡条26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五导块23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第一弧形伸缩轮5的一端嵌套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套内;安装在圆形柱4上的六个第一导块21和六个第六导块24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三导块槽13和六个第一内腔17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圆形柱4上的六个第二导块22和六个第七导块25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14和六个第二内腔18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的六个第五导块23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圆形柱4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9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二导块22与对应的六个第四导块槽14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弹簧27;六个第一卡块12的另一端与圆形柱4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块槽10一一对应配合;第一固定环7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卡条26的另一端。
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有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一固定环7但不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8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会对第一固定环7进行挤压,第一固定环7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一卡条26,使得第一卡条26向内移动;第一卡条26移动就会对第三导块进行挤压,使得第三导块脱离第十导块槽35进入第三导块槽13中;此时第二弧形轮失去了对第一弧形轮的限位;使得第一弧形轮可以相对于第二弧形轮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一弧形轮,使得第一弧形轮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4、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第一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通过第一固定弹簧27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28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43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7恢复到原来状态。
本发明中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八导块槽32;六个第八导块槽32靠近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靠近第二弧形伸缩轮6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二卡条槽30,且第二卡条槽30远离第十一导块槽36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二卡条槽30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十二导块槽39;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九导块槽34,六个第九导块槽34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一一对应,六个第九导块槽34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一导块槽36,且位于第十一导块槽36的一侧;第二弧形伸缩轮6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内腔37,且六个第三内腔37分别与六个第九导块槽34相通;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导块槽35,六个第十导块槽35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一一对应,六个第十导块槽35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一导块槽36,且位于第十一导块槽36的另一侧;第二弧形伸缩轮6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内腔38,且六个第四内腔38分别与六个第十导块槽35相通;六个第二卡块33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内圆面上;第十一导块42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十一导块42的另一端通过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六个第十一导块42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所开的六个第十一导块槽36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固定弹簧47;第二卡条43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二卡条43的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十四导块48;六个第二卡条43通过两个第十四导块48与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所开的第十二导块槽39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条槽30中;第二卡条43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十一导块42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第二弧形伸缩轮6的嵌套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内;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的六个第九导块40和六个第十二导块44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九导块槽34和六个第三内腔37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圆形柱4上的六个第十导块41和六个第十三导块45分别与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所开的六个第十导块槽35和六个第四内腔38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上的六个第十一导块42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11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十导块41与对应的六个第十导块槽35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固定弹簧46;六个第二卡块33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伸缩轮5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块槽16一一对应配合;第二固定环8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卡条43的另一端。
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8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首先会对第一固定环7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移动且使得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通过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组成的光滑弧形面越过一部分路牙石;此时继续转动方向盘使得圆形柱4、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继续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路牙石就会对第二固定环8进行挤压;第二固定环8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二卡条43,使得第二条向内移动;第二卡条43移动就会对第六导块24进行挤压,使得第六导块24脱离第七导块槽31进入第六导块槽20中;此时圆形柱4失去了对第二弧形轮的限位;使得第二弧形轮可以相对于圆形柱4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二弧形轮,使得第二弧形轮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4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4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4、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与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4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圆形柱4、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圆形柱4、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通过第一固定弹簧27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28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43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7恢复到原来状态;同时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4通过第三固定弹簧46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四固定弹簧47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一卡条26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二固定环8恢复到原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8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首先会对第一固定环7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移动且使得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通过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组成的光滑弧形面越过一部分路牙石;此时继续转动方向盘使得圆形柱4、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继续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路牙石就会对第二固定环8进行挤压;第二固定环8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二卡条43,使得第二条向内移动;第二卡条43移动就会对第六导块24进行挤压,使得第六导块24脱离第七导块槽31进入第六导块槽20中;此时圆形柱4失去了对第二弧形轮的限位;使得第二弧形轮可以相对于圆形柱4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二弧形轮,使得第二弧形轮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4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4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4、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与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4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圆形柱4、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圆形柱4、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通过第一固定弹簧27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28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43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7恢复到原来状态;同时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4通过第三固定弹簧46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四固定弹簧47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一卡条26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二固定环8恢复到原来状态。
本发明中安装在圆形柱4上的六个第四导块、六个第十导块41和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14、六个第三内腔37的作用是对第二弧形轮起到导向作用;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一导块21、六个第七导块25和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9、六个第一内腔17的作用是对第一弧形轮起到导向作用。
本发明中安装在圆形柱4上的六个第五导块23、六个第十一导块42、六个第三固定弹簧46和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五导块槽15、六个第四内腔38的作用是对第二弧形轮起到复位作用;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二导块22、六个第八导块29、六个第一固定弹簧27和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11、六个第二内腔18的作用是对第一弧形轮起到复位作用。
本发明中第一卡块12的作用是为防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地面对橡胶外轮1的挤压使得第二弧形伸缩轮6会对第一弧形伸缩轮5进行干涉;第二卡块33的作用是为防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使得第一弧形伸缩轮5会对圆形柱4进行干涉。
本发明中的第一弧形伸缩轮5套和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第一弧形伸缩轮5和第二弧形伸缩轮6在移动过程中与汽车内侧支架发生干涉。
本发明中的橡胶外轮1的作用是对第一伸缩弧形轮套2起到保护作用,进而防止第一弧形伸缩轮5套与地面接触而使得第一弧形伸缩轮5套磨损。
本发明中的第十五导块50、第十六导块51的作用是在第二弧形伸缩轮6相对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移动时第二弧形伸缩轮6可以带动橡胶外轮1进行移动,使得橡胶外轮1对第二弧形伸缩轮6和第二弧形伸缩轮套3起持续保护作用;其中第五固定弹簧52和第六固定弹簧53的作用是为了对橡胶外轮1起到恢复作用。

Claims (6)

1.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伸缩弧形轮套、第二弧形伸缩轮套、圆形柱、第一弧形伸缩轮、第二弧形伸缩轮、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一导块槽、第一卡块槽、第二导块槽、第一卡块、第三导块槽、第四导块槽、第五导块槽、第二卡块槽、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一卡条槽、第六导块槽、第一导块、第二导块、第五导块、第六导块、第七导块、第一卡条、第一固定弹簧、第二固定弹簧、第八导块、第二卡条槽、第七导块槽、第八导块槽、第二卡块、第九导块槽、第十导块槽、第十一导块槽、第三内腔、第四内腔、第十二导块槽、第九导块、第十导块、第十一导块、第二卡条、第十二导块、第十三导块、第三固定弹簧、第四固定弹簧、第十四导块、固定块、第十五导块、第十六导块、第五固定弹簧、第六固定弹簧、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其中圆形柱的两端具有弧形面;圆形柱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导块槽;六个第一导块槽靠近圆形柱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圆形柱上开有第一导块槽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卡块槽;圆形柱通过汽车悬架固定安装在汽车驱动桥上;六个第一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圆形柱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一导块与六个第一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一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导块槽,且位于对应第一导块槽的一侧;六个第六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导块的另一端;六个第二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圆形柱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二导块与六个第一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二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导块槽,且位于对应的第一导块槽的另一侧;六个第七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导块的另一端;
第一弧形伸缩轮套未开有的一端具有弧形面;第一弧形伸缩轮套的内圆面安装在圆形柱一端的外圆面上;第一弧形伸缩轮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导块槽;六个第二导块槽靠近第一弧形伸缩轮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一弧形伸缩轮上开有第二导块槽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卡块槽;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五导块槽;六个第五导块槽靠近第一弧形伸缩轮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卡条槽,且第一卡条槽远离第五导块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一卡条槽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六导块槽;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导块槽,六个第三导块槽与六个第五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三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五导块槽,且位于第五导块槽的一侧;第一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内腔,且六个第一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三导块槽相通;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导块槽,六个第四导块槽与六个第五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五导块槽;且位于第五导块槽的另一侧;第一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内腔,且六个第二内腔分别与六个第四导块槽相通;六个第一卡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第五导块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五导块的另一端通过与六个第五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六个第五导块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五导块槽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弹簧;第一卡条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一卡条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八导块;六个第一卡条通过两个第八导块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第六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条槽中;第一卡条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五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第一弧形伸缩轮的一端嵌套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套内;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一导块和六个第六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三导块槽和六个第一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二导块和六个第七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和六个第二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五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圆形柱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二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四导块槽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弹簧;六个第一卡块的另一端与圆形柱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块槽一一对应配合;第一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卡条的另一端;第二弧形伸缩轮套未开口的一端具有弧形面;第二弧形伸缩轮套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七导块槽;第二弧形伸缩轮套的内圆面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套的外圆面上;
六个第九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九导块与六个第二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九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二导块槽,且位于第二导块槽的一侧;六个第十二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九导块的另一端;六个第十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的外圆面上;六个第十导块与六个第二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十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二导块槽,且位于对应的第二导块槽的另一侧;六个第十三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十导块的另一端;第二弧形伸缩轮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八导块槽;六个第八导块槽靠近第二弧形伸缩轮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一导块槽;六个第十一导块槽靠近第二弧形伸缩轮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二卡条槽,且第二卡条槽远离第十一导块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二卡条槽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十二导块槽;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九导块槽,六个第九导块槽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九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一导块槽,且位于第十一导块槽的一侧;第二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内腔,且六个第三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九导块槽相通;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导块槽,六个第十导块槽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十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一导块槽,且位于第十一导块槽的另一侧;第二弧形伸缩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内腔,且六个第四内腔分别与六个第十导块槽相通;六个第二卡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内圆面上;第十一导块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十一导块的另一端通过与六个第十一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上;六个第十一导块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十一导块槽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固定弹簧;第二卡条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二卡条的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十四导块;六个第二卡条通过两个第十四导块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第十二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条槽中;第二卡条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十一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第二弧形伸缩轮的嵌套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内;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九导块和六个第十二导块分别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九导块槽和六个第三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十导块和六个第十三导块分别与第二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十导块槽和六个第四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上的六个第十一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十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十导块槽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固定弹簧;六个第二卡块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块槽一一对应配合;第二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卡条的另一端;
六个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未开口一端的外圆面上;六个第十五导块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套外圆面上所开的六个第七导块槽中,且六个第十五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七导块槽之间为滑动配合;六个固定块与对应的第十五导块之间分别通过一个第五固定弹簧固定连接;六个第十六导块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弧形伸缩轮外圆面上所开的六个第八导块槽中,且六个第十六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八导块槽之间为滑动配合;六个第十五导块与对应的第十六导块之间分别通过一个第六固定弹簧固定连接;
橡胶外轮是由第一橡胶轮、第二橡胶轮和第三橡胶轮组成,其中第一橡胶轮和第三橡胶轮位于第二橡胶轮两侧;第一橡胶轮和第三橡胶轮上均具有弧形面,且第一橡胶轮和第三橡胶轮上的弧形面位于第一橡胶轮和第三橡胶轮远离第二橡胶轮的一侧;第一橡胶轮未具有弧形面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一卡槽;第一橡胶轮的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六个固定块的一端;第二橡胶轮靠近第一橡胶轮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二卡槽;第二橡胶轮的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十五导块的一端;每个第二卡槽与第一橡胶轮上所开的第一卡槽中对应的两个第一卡槽之间的凸块配合;第二橡胶轮靠近第三橡胶轮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三卡槽;第三橡胶轮未具有弧形面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第四卡槽;第三橡胶轮的内圆面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十六导块的一端;每个第四卡槽与第二橡胶轮上所开的第三卡槽中对应的两个第三卡槽之间的凸块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当第二弧形伸缩轮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二弧形伸缩轮上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当第一弧形伸缩轮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一弧形伸缩轮上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弧形伸缩轮和第二弧形轮两端具有弧形面的一侧通过橡胶层保护;第一弧形伸缩套和第二弧形伸缩套未具有开口的一端通过橡胶层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与第一卡条与第二卡条之间为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固定弹簧、第二固定弹簧、第三固定弹簧、第四固定弹簧、第五固定弹簧和第六固定弹簧为压缩弹簧。
CN201810454909.2A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 Active CN108621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4909.2A CN108621679B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4909.2A CN108621679B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1679A true CN108621679A (zh) 2018-10-09
CN108621679B CN108621679B (zh) 2020-12-15

Family

ID=6369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4909.2A Active CN108621679B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16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7115A (zh) * 2000-03-05 2000-12-20 王德林 一种增能轮胎
CN201362133Y (zh) * 2009-03-16 2009-12-16 刘建伟 直径连续可变车轮
CN204548268U (zh) * 2015-03-20 2015-08-12 西南大学 一种双偏心圆可变偏心距越障组件及轮足机器人
CN105946449A (zh) * 2016-04-29 2016-09-2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半径可调的轮式机构
CN106004231A (zh) * 2016-06-07 2016-10-12 河南摩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越障轮
CN107891704A (zh) * 2017-11-29 2018-04-10 常熟市谷雷特机械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摆向的货车双排轮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7115A (zh) * 2000-03-05 2000-12-20 王德林 一种增能轮胎
CN201362133Y (zh) * 2009-03-16 2009-12-16 刘建伟 直径连续可变车轮
CN204548268U (zh) * 2015-03-20 2015-08-12 西南大学 一种双偏心圆可变偏心距越障组件及轮足机器人
CN105946449A (zh) * 2016-04-29 2016-09-2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半径可调的轮式机构
CN106004231A (zh) * 2016-06-07 2016-10-12 河南摩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越障轮
CN107891704A (zh) * 2017-11-29 2018-04-10 常熟市谷雷特机械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摆向的货车双排轮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1679B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4110B (zh) 用于摩托车的充气轮胎
IT1015257B (it) Ruota gommata avente eccellenti prestazioni alle alte velocita
JPS6452507A (en) Pneumatic tire pair
JPS5594803A (en) Lug tire with less noise
CN203411923U (zh) 一种减速带
CN108621679A (zh) 一种通过改变车轮轨道通过路牙石的车轮
CN207617439U (zh) 嵌胶式模块化金属弹性轮胎
CN109263401A (zh) 一种可越过路牙石的车轮
CN2763103Y (zh) 汽车真空胎防爆轮
CN108945138B (zh) 一种机器人使用的轮式双驱行走平台
CN109591518B (zh) 繁花结构式免充气轮胎
CN101096410A (zh) 用于制造城市轨道车辆胶轮的橡胶材料
CN107650667A (zh) 一种基于空气能的钢绳驱动汽车
CN212765505U (zh) 一种多腔室防爆轮胎
CN103373175A (zh) 一组充气轮胎和安装充气轮胎的布置
CN210116326U (zh) 一种多层胶料并用实心轮胎
CN106317838A (zh) 一种防爆轮胎
CN212921025U (zh) 一种高分子智能发光聚氨酯复合免充气轮胎
CN207045053U (zh) 一种具有柔性胎肩的机械弹性车轮卡环组合体
CN101362419A (zh) 一种内胎
CN219544881U (zh) 一种吸汗效果好的方向盘套
CN109080379A (zh) 一种基于气体推力辅助轮胎行走的备用装置
CN205417169U (zh) 一种气动换挡装置
CN206106826U (zh) 一种具有双层胎面结构的防爆轮胎
CN2295620Y (zh) 一种新式车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6

Address after: 314000 Longquan Fumin Development Zone, Jingzhen, Wangjiang,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xing jiasibao Jet Weav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8000 1 group seven, Huangmei forest town, Huangmei, Huanggang, Hubei

Applicant before: Zhu Mi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