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86398A - 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86398A
CN108586398A CN201810706671.8A CN201810706671A CN108586398A CN 108586398 A CN108586398 A CN 108586398A CN 201810706671 A CN201810706671 A CN 201810706671A CN 108586398 A CN108586398 A CN 108586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tetracarboxylic acid
butane tetracarboxylic
process according
anhyd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66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柏成
王铁林
李春阳
路建强
董静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7066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863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86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863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07/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307/5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07/60Two oxygen atoms, e.g. succinic anhydrid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制备方法领域。其主要技术方案是以顺丁烯二酸酐和1,3‑丁二烯为起始原料,高温熔融状态下经1,4‑加成反应合成中间产物四氢苯酐;四氢苯酐再经过水解、臭氧氧化、双氧水氧化反应得到中间产物丁烷四羧酸;再以乙酸酐或丙酸酐做脱水剂,丁烷四羧酸脱水闭环合成丁烷四羧酸二酐。本方案相对于传统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收率高、无污染等优点,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2,3,4-丁烷四羧酸(BTCA)及下游产品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纺织工业上,1,2,3,4-丁烷四羧酸(BTCA)被广泛用作无甲醛耐久压烫整理剂,实际应用表明,经BTCA整理的织物具有较高的干燥自平性、抗褶皱性、不易泛黄、不需甲醛处理、低毒性等优点。在高分子聚酰亚胺材料方面,用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和其他二胺单体制备的聚酰亚胺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耐热性能、优良的透光性能、稳定的耐化学腐蚀性能、高的耐辐射性能、低的热膨胀系数、优异的介电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绝缘材料、光敏性材料、液晶显示器的取向膜材料以及微电子等领域。
现有的技术中,主要通过化学氧化法氧化四氢苯酐制备相应的丁烷四羧酸,进而脱水闭环合成丁烷四羧酸二酐。传统上的制备工艺主要是硝酸氧化法,如根据美国专利US2203628A和US3915997的报道,用偏钒酸铵做催化剂,65%的浓硝酸做氧化剂,40℃~60℃下氧化四氢苯酐制备BTCA。但是反应过程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并且当反应温度高于65℃~70℃时,反应会剧烈放热不可控,操作比较危险。在美国专利US5157152的报道中,David Brotherton等人对上述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更加清洁的双氧水作为氧化剂,用钨酸或钨酸钠做催化剂,氧化四氢苯酐制备BTCA。该工艺虽然不会产生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但是催化剂与产物难分离,导致产品纯度较低,同时,反应温度高于90℃~95℃时,也会出现剧烈放热现象,反应不可控,操作比较危险。根据阎松等人在《中国钨业》,2008,23(3):31-33公开的文章报道,使用难溶性的三氧化钨做催化剂,催化剂的提取、回收、套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少量的钨离子络合物与产品难分离,导致产品颜色发黄,影响产品的纯度和色泽,并且未能解决反应过程剧烈放热问题。
研究发现,浓硝酸、双氧水氧化碳碳双键工艺中,碳碳双键中π键断裂速率过快是引起反应剧烈放热的主要原因,碳碳双键中π键断裂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放热量增加,当温度升高到失控温度后,会使反应剧烈放热,导致反应失控。
而且,在上述所有的报道中,均没有提出一种准确快速检测反应进程的方法,由于四氢苯酐水解后的产物以及丁烷四羧酸沸点较高,无法使用气相检测,虽然上述报道中提到了液相检测,但需要特定的酸性离子交换柱,普通的液相检测器也无法检测,因此,通过液相检测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相关报道中使用原子吸收法、酸碱滴定法、检测双氧水含量、测定BTCA熔点等方法判断反应进程,但是这些方法均不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反应进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制备工艺及检测方法,合成路线见反应式1。其中,中间产物1,2,3,4-丁烷四羧酸的制备工艺本发明采用臭氧氧化法,采用TLC和希夫试剂检测反应进程。具体操作如下,将四氢苯酐溶于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向溶液中不断通入臭氧气体,低温下反应,TLC检测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加入一定摩尔量的双氧水高温下继续氧化,采用希夫试剂检测反应进程,当向样品中加入希夫试剂不变紫色时,说明原料反应完全,反应结束。
采用臭氧氧化工艺,不需要加入钨系催化剂,催化剂和产品无需分离提纯,后处理操作更加简便,产品纯度更高。而且,臭氧氧化反应工艺是在低温下进行,避免了因快速升温导致反应剧烈放热失控问题。采用TLC和希夫试剂检测,操作简单,检测更加快速准确。因此,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收率高、无污染等优点,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所述的合成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四氢苯酐的制备:将顺丁烯二酸酐置于鼓泡式反应器中,升温至80℃~90℃呈熔融状态,从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1,3-丁二烯气体,继续升温至100℃~140℃,反应3~5h,反应结束,冷却得到白色固体,收率大于97%,熔点:101℃~103℃。
2)2,3-双(2-氧代乙基)丁二酸的制备:将有机溶剂与水按一定比例组成混合溶剂,倒入鼓泡式反应器中将四氢苯酐溶解,从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臭氧气体,低温反应,反应5~6h,反应结束。
3)丁烷四羧酸的制备:将步骤2反应后的溶液置于带有分馏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一定摩尔量的浓度为30%的双氧水,反应温度70℃~120℃,反应过程不断采出混合溶剂,提高双氧水的浓度,反应时间4~5h,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冷却结晶,析出白色固体,过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颗粒,收率87%左右,熔点:189℃~191℃。
4)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将丁烷四羧酸、乙酸酐或丙酸酐、有机溶剂置于反应装置中,氮气氛围中,控制反应温度30℃~60℃,反应0.5~1h小时后,溶液中不断析出白色固体,反应3~4h,反应结束,过滤、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颗粒,收率85%左右,熔点:247℃~249℃。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1,4-加成的反应温度为100~120℃。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溶剂中有机溶剂与水的质量比为(3~5):1,有机溶剂可选用甲酸、乙酸、乙醇、异丙醇、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溶剂与原料四氢苯酐的质量比为(8~10):1。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臭氧氧化的反应温度为-15℃~5℃。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所述的四氢苯酐与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1~1.5)。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所述的双氧水氧化的反应温度为80℃~110℃。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丁烷四羧酸脱水闭环的反应温度为40℃~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方案丁烷四羧酸二酐制备工艺的具体过程,以下列举了具体实验方案,但本方案并不局限于实验案例中列举的具体数字,相同配比的质量放大或缩小的方案也属于实验案例公开的内容。
实施例1
将顺丁烯二酸酐(0.98kg、10mol))置于鼓泡式反应器中,加热至80℃将顺丁烯二酸酐熔化,从鼓泡式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1,3-丁二烯气体,控制反应温度为120℃,反应3小时后,气相检测,原料反应完全,降温凝固,得到1.51kg白色固体,收率为99.2%。
向鼓泡式反应器中加入由12kg乙酸和3kg蒸馏水组成的混合溶剂,将上步制备的四氢苯酐(1.51kg、9.86mol)溶解,低温下,从鼓泡式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臭氧气体,控制反应温度为-5℃,反应6小时后,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反应停止。
将上步反应液置于带有分馏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浓度为30%的双氧水(1.68kg、14.79mol),控制反应温度为80℃,氮气氛围中反应5小时,反应过程中通过减压蒸馏采出12kg混合溶剂,希夫试剂检测反应进程,当向检测样品中滴加希夫试剂,溶液不变紫色时,说明原料反应完全,反应结束,降温析出白色片状固体,过滤真空干燥,得到1.96kg白色固体,收率为85.2%。
将丁烷四羧酸(1.96kg、8.37mol)、乙酸酐(2.14kg、20.93mol)、四氢呋喃(8kg、111mol)置于反应器中,氮气氛围中,控制反应温度30℃,反应1h后,溶液中不断析出白色固体,4小时后反应结束,过滤、乙酸洗涤、真空干燥,得到1.37kg白色固体粉末,收率为82.5%。
实施例2
将顺丁烯二酸酐(490g、5mol))置于鼓泡式反应器中,加热至80℃将顺丁烯二酸酐熔化,从鼓泡式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1,3-丁二烯气体,控制反应温度为110℃,反应4小时后,气相检测,原料反应完全,降温凝固,得到746.3g白色固体,收率为98.1%。
向鼓泡式反应器中加入由6kg甲酸和1.5kg蒸馏水组成的混合溶剂,将上步制备的四氢苯酐(746.3g、4.9mol)溶解,低温下,从鼓泡式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臭氧气体,控制反应温度为0℃,反应5小时后,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反应停止。
将上步反应液置于带有分馏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浓度为30%的双氧水(1.11kg、9.8mol),控制反应温度为90℃,氮气氛围中反应4小时,反应过程中通过减压蒸馏采出6kg混合溶剂,希夫试剂检测反应进程,当向检测样品中滴加希夫试剂,溶液不变紫色时,说明原料反应完全,反应结束,降温析出白色片状固体,过滤真空干燥,得到1.03kg白色固体,收率为87.2%。
将丁烷四羧酸(1.03kg、4.4mol)、乙酸酐(1.08kg、10.56mol)、二氧六环(4kg、45.4mol)置于反应器中,氮气氛围中,控制反应温度40℃,反应40min后,溶液中不断析出白色固体,3小时后反应结束,过滤、乙酸洗涤、真空干燥,得到987.3g白色固体粉末,收率为87.3%。
实施例3
将顺丁烯二酸酐(294g、3mol))置于鼓泡式反应器中,加热至90℃将顺丁烯二酸酐熔化,从鼓泡式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1,3-丁二烯气体,控制反应温度为100℃,反应5小时后,气相检测,原料反应完全,降温凝固,得到454.6g白色固体,收率为99.6%。
向鼓泡式反应器中加入由3kg乙醇和1kg蒸馏水组成的混合溶剂,将上步制备的四氢苯酐(454.6g、2.99mol)溶解,低温下,从鼓泡式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臭氧气体,控制反应温度为5℃,反应5小时后,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反应停止。
将上步反应液置于带有分馏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浓度为30%的双氧水(453.3g、4mol),控制反应温度为100℃,氮气氛围中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反应过程中分馏出3kg混合溶剂,降温析出白色片状固体,过滤真空干燥,得到561.5g白色固体,收率为80.2%。
将丁烷四羧酸(561.5g、2.4mol)、乙酸酐(514.5g、5mol)、乙酸(2kg、33.3mol)置于反应器中,氮气氛围中,控制反应温度50℃,反应30min后,溶液中不断析出白色固体,2小时后反应结束,过滤、乙酸洗涤、真空干燥,得到371.4g白色固体粉末,收率为78.1%。
实施例4
将顺丁烯二酸酐(294g、3mol))置于鼓泡式反应器中,加热至90℃将顺丁烯二酸酐熔化,从鼓泡式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1,3-丁二烯气体,控制反应温度为130℃,反应2小时后,气相检测,原料反应完全,降温凝固,得到443.2g白色固体,收率为97.1%。
向鼓泡式反应器中加入由3kg丙酮和1kg蒸馏水组成的混合溶剂,将上步制备的四氢苯酐(443.2g、2.91mol)溶解,低温下,从鼓泡式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臭氧气体,控制反应温度为10℃,反应7小时后,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反应停止。
将上步反应液置于带有分馏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浓度为30%的双氧水(453.3g、4mol),升高至回流温度,氮气氛围中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反应过程中分馏出3kg混合溶剂,降温析出白色片状固体,过滤真空干燥,得到509.7g白色固体,收率为74.8%。
将丁烷四羧酸(509.7g、2.17mol)、乙酸酐(2kg、19.6mol)置于反应器中,氮气氛围中,控制反应温度60℃,反应1h后,溶液中不断析出白色固体,3小时后反应结束,过滤、乙酸洗涤、真空干燥,得到301.4g白色固体粉末,收率为70.1%。

Claims (10)

1.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顺丁烯二酸酐置于鼓泡式反应器中,升温至80℃~90℃呈熔融状态,从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1,3-丁二烯气体,继续升温至100℃~140℃,经1,4-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产物四氢苯酐。
2)将有机溶剂与水按一定比例组成混合溶剂,倒入鼓泡式反应器中将四氢苯酐溶解,从反应器底部不断通入臭氧气体,低温反应,TLC检测反应进程。
3)将上步反应液置于带有分馏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一定摩尔量的浓度为30%的双氧水进一步氧化,反应温度控制在70℃~120℃,氧化生成中间产物1,2,3,4-丁烷四羧酸,同时,反应过程不断采出混合溶剂提高双氧水浓度。
4)将制备的1,2,3,4-丁烷四羧酸置于反应装置中,加入有机溶剂溶解,用乙酸酐或丙酸酐做脱水剂,在氮气氛围中,控制反应温度30℃~60℃,经脱水闭环反应生成丁烷四羧酸二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100℃~1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混合溶剂中有机溶剂与水的质量比为(1~5):1,有机溶剂可选用甲酸、乙酸、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丙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混合溶剂与原料四氢苯酐的质量比为(5~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臭氧氧化的反应温度为-2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四氢苯酐与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双氧水氧化的反应温度为70℃~1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有机溶剂可选用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乙酸、乙酸酐、丙酸酐中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反应温度应当控制在3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1,2,3,4-丁烷四羧酸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2~3)。
CN201810706671.8A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5863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671.8A CN108586398A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671.8A CN108586398A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86398A true CN108586398A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3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6671.8A Pending CN108586398A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8639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3617A (zh) * 2019-01-22 2019-03-2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3-羧甲基-1,2,4-环戊烷三羧酸-1,4:2,3-二酐的制备方法
CN109627252A (zh) * 2019-01-09 2019-04-16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1,2,3,4-环戊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1893A (en) * 1991-05-02 1997-01-07 Hoechst A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CN1390824A (zh) * 2002-06-15 2003-01-15 无锡市中远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丁烷四羧酸的制备方法
CN102627550A (zh) * 2011-07-12 2012-08-08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丁烷四羧酸及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CN106431885A (zh) * 2016-09-19 2017-02-22 攀枝花学院 顺丁烯二酸酐混合溶剂臭氧化合成乙醛酸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1893A (en) * 1991-05-02 1997-01-07 Hoechst A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CN1390824A (zh) * 2002-06-15 2003-01-15 无锡市中远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丁烷四羧酸的制备方法
CN102627550A (zh) * 2011-07-12 2012-08-08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丁烷四羧酸及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CN106431885A (zh) * 2016-09-19 2017-02-22 攀枝花学院 顺丁烯二酸酐混合溶剂臭氧化合成乙醛酸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俊彦等: "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 《化学试剂》 *
贾绘如等: "合成丁烷四羧酸过程中间产物的初步分析", 《化学与生物工程》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7252A (zh) * 2019-01-09 2019-04-16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1,2,3,4-环戊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CN109503617A (zh) * 2019-01-22 2019-03-2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3-羧甲基-1,2,4-环戊烷三羧酸-1,4:2,3-二酐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86398A (zh) 一种丁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CN106966882A (zh) 一种四氯苯醌的制备方法
CN100422128C (zh) 芴类化合物氧化制备9-芴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2464638B (zh) 制备柠康酸酐的方法及异构化/脱水衣康酸的方法
CN108047089B (zh) 一种4-叔丁基邻苯二甲腈的制备方法
CN109627252A (zh) 一种1,2,3,4-环戊烷四羧酸二酐的制备方法
CN113636994B (zh) 一种连续流微通道反应系统制备联苯二酐新方法
CN110437056A (zh) 工业化制备2,3,4,5-四氟苯甲酸的方法
CN113735806B (zh) 一种无溶剂液相催化氧化制备氯代苯酐的方法
CN111302971B (zh) 一种连续制备5-氰二醇的方法
TW201819348A (zh) 羧酸化合物的製備方法、羧酸化合物及其酸酐化合物與聚醯亞胺
CN107445959A (zh) 一种2‑氮杂双环[2.2.1]‑庚‑5‑烯‑3‑酮的制备方法
CN113582867A (zh) 一种2-乙酰氨基-5-硝基苯甲醚连续合成方法
CN106117111B (zh) N-甲基酞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JP2011241161A (ja) 2,3,5−トリカルボキシシクロペンチル酢酸の製造方法
CN101601996B (zh) 制备1,8-萘酐的催化剂
CN111187145A (zh)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14621143B (zh) 酮肟贝克曼重排制备酰胺的方法及其催化剂的制备
WO2024000849A1 (zh) 一种贝克曼重排反应合成己内酰胺的方法
CN108976135A (zh) 一种柔性二胺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聚酰亚胺中的应用
CN114602453B (zh) 一种制备酰胺的方法
US1892768A (en) Oxidation of fluorene
CN112898212B (zh) 一种利用离子液体制备氰尿酸的方法
CN113527154B (zh) 一种制备n-磺酰亚胺的方法
US578839A (en) Ische fabrik von heyden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