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9044A - 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9044A
CN108569044A CN201810202508.8A CN201810202508A CN108569044A CN 108569044 A CN108569044 A CN 108569044A CN 201810202508 A CN201810202508 A CN 201810202508A CN 108569044 A CN108569044 A CN 108569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stereo
photo
dilatancy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25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69044B (zh
Inventor
本柳吉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435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658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69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9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69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90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81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waves, e.g. ultraviolet radiation, electron b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60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2Controlling the irradiation means, e.g. image-based controlling of the irradiation zone or control of the dur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6Veined printings; Fluorescent printings; Stereoscopic images; Imitated patterns, e.g. tissues, text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64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on plastics, horn, rubber, or other organic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9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thermal means, e.g. infrared radiation,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795/00Printing on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C2795/002Printing on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before sha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022Foaming unrestricted by cavity walls, e.g. without using moulds or using only internal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0005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containing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B29K2105/0047Agents changing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25Solid
    • B29K2105/253Preform
    • B29K2105/256Sheets, plates, blanks or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08Sequential or multiple printing, e.g. on previously printed background; Mirror printing; Recto-verso printing; using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rinting techniques; Printing of patterns visible in reflection and by transparency; by superposing printed artifac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图像形成系统具备:打印机,其将图像印刷在膨胀性薄片;和光照射装置,其通过对所述膨胀性薄片进行光照射处理来使与所述图像的印刷区域对应的所述膨胀性薄片膨胀,所述打印机在所述光照射处理之前,将包含所述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识别符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方法以及计 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造形技术之一,已知利用在基材层叠了热膨胀层的膨胀性薄片的立体图像形成技术。该技术例如在点字等视觉障碍者用的教材作成中使用。专利文献的特开昭64-28660号公报、特开2001-150812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技术:将使所期望的区域部分膨胀时所用的二维图像(俯视图像)印刷在膨胀性薄片,通过对膨胀性薄片进行光照射处理来使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膨胀,从而形成立体图像。
专利文献1、2公开的现有技术如以下说明的那样,期望使膨胀性薄片具有应从打印机通知到光照射装置的信息。
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具有将二维图像印刷到膨胀性薄片的打印机和使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膨胀的光照射装置。刚印刷后的膨胀性薄片由于印刷中使用的墨水未充分干燥,因此需要用于使墨水汽化的汽化热。
为了形成充分的膨胀高度的立体图像(即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优选进行热量调整控制。
但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操作者,有时偶尔会进行不规则的操作。例如设想:在完成对一片膨胀性薄片的立体图像的形成处理(即,从印刷处理到光照射处理的处理)后进行对下一膨胀性薄片的立体图像的形成处理成为正规的步骤。在该情况下,作为不规则的操作而有:在对一片膨胀性薄片的立体图像的形成处理未完成时由操作者进行了使对下一膨胀性薄片的立体图像的形成处理开始的操作。即,作为不规则的操作,操作者有时会进行如下操作:在打印机中攒下多片进行过印刷处理的膨胀性薄片,将攒下的膨胀性薄片依次放置在光照射装置进行光照射处理。假设在对膨胀性薄片预定进行所述那样的热量调整控制的情况下,若进行了这样的不规则的操作,就会对与预定不同的膨胀性薄片进行热量调整控制。为此,若进行这样的不规则的操作,就不再能形成充分的膨胀高度的立体图像(即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
为此在现有技术中,期望使膨胀性薄片具有应从打印机通知到光照射装置的信息(例如与印刷相关的信息、其他信息),以使得能合适地进行所述那样的热量调整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课题在于,使膨胀性薄片具有应从打印机通知到光照射装置的信息。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打印机,其将图像印刷在膨胀性薄片;和光照射装置,其通过对所述膨胀性薄片进行光照射处理来使与所述图像的印刷区域对应的所述膨胀性薄片膨胀,所述打印机在所述光照射处理之前,将包含所述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识别符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具备:打印机,其将二维图像印刷在膨胀性薄片;和光照射装置,其通过对所述膨胀性薄片进行光照射处理来使与所述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对应的所述膨胀性薄片膨胀,从而形成立体图像,所述打印机在所述光照射处理之前,将包含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识别符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本发明的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形成立体图像,所述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形成工序,将二维图像形成在膨胀性薄片;和光照射处理工序,通过用光照射装置对所述膨胀性薄片进行光照射处理来使所述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膨胀,从而在所述膨胀性薄片形成立体物,在所述形成工序中,将用于控制所述光照射处理、且包含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识别符形成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存放能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使控制加热膨胀性薄片来形成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所述计算机实现以下的功能:将二维图像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并将包含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识别符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在印刷所述识别符后,基于该识别符中所含的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来进行光照射装置的光照射处理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照射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3A、B是表示印刷处理前的膨胀性薄片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4A、B是表示印刷处理后的膨胀性薄片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5A~C是表示膨胀性薄片的各部位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6A、B是表示光照射处理前后的膨胀性薄片的构成的截面图(1)。
图7A、B是表示光照射处理前后的膨胀性薄片的构成的截面图(2)。
图8A~D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处理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处理例的动作的流程图的。
图10A~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第1变更处理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第1变更处理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A~F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第2变更处理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第2变更处理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A~F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第3变更处理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第3变更处理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A~F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第4变更处理例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第4变更处理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印刷于膨胀性薄片的条形码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作「本实施方式」)。另外,各图只是在能充分理解本发明的程度进行概略的示出。因而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图示例。另外,在各图中,对共通的构成要素、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标号,省略它们的重复的说明。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立体图像」表示造型物,在造型物一般包含单纯的形状、几何学形状、字符等广泛的形状。进而造型物还包含作为表面装饰的结果而形成的装饰。所谓装饰,使通过视觉及/或触觉来使人想起美感的存在。另外,所谓「立体图像形成」,不仅包含形成造型物,还包含表面装饰(造饰)。
[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意图提供能稳定确保所期望的膨胀高度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
例如一般立体图像形成系统若在墨水未充分干燥的状态下进行光照射处理,有时会得不到所期望的膨胀高度。关于这点,进行各种实验的结果,推测为,在光照射处理中期望进行考虑了汽化热的热量调整控制,该汽化热用于使墨水中所含的水分汽化来使墨水干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通过进行这样的热量调整控制来稳定确保所期望的膨胀高度。
本实施方式涉及如下那样的方法:在一方的面上具有对应于吸收的热量而膨胀的热膨胀层(发泡层)的介质(例如膨胀性薄片(热发泡性薄片))上,用包含将电磁波变换成热的材料(例如碳等电磁波热变换材料)的黑的墨水印刷所期望的图像,通过电磁波的照射使膨胀层当中在介质形成有所述图像的部位膨胀而隆起,由此形成立体图像(立体物或造形造型物)。
<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构成>
以下参考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的构成。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的构成的图。
如图1所示那样,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具备控制装置100、与控制装置100连接的显示操作部150、光照射装置(辐射装置)200和作为二维图像形成单元的打印机250,它们经由网络NW连接成能与管理装置300通信。另外,打印机250和光照射装置200构成立体图像形成装置290。
控制装置100由PC(Personal Computer)构成,是与显示操作部150连接的通用的信息处理装置,控制光照射装置200以及打印机250。
显示操作部150是与控制装置100连接的触控面板显示器,具备显示二维图像的显示单元和操作者输入各种信息的输入单元。
光照射装置200是作为光照射单元(照射单元)发挥功能的装置,在膨胀性薄片的上表面(表面)及/或膨胀性薄片的下表面(背面)形成将电磁波变换成热的电磁波热变换层(以下仅称作变换层),通过照射电磁波来使变换层发热。即,光照射装置200通过对膨胀性薄片进行光照射处理来使后述的以光热变换用墨水印刷的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膨胀,从而形成立体图像。
打印机250是作为二维图像形成单元发挥功能的装置,用后述的光热变换用墨水在膨胀性薄片印刷使所期望的区域部分膨胀时所用的二维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打印机250是喷墨打印机进行说明。但打印机250还能由电子照片打印机等构成。
另外,打印机250基于表示在膨胀性薄片的表面使其发泡以及膨胀的部分的数据即表面数据,使用黑色墨水来进行印刷。同样地,打印机250基于表示在膨胀性薄片的背面使其发泡以及膨胀的部分的数据即背面数据,使用黑色墨水进行印刷。另外,含碳黑的黑色墨水是将电磁波光变换成热的材料的一例。另外,作为将电磁波变换成热的材料,也可以利用这以外的材料。黑色墨水的浓度形成得越浓的部分,热膨胀层的膨胀高度就越高。为此,决定黑色墨水的浓度的浓淡,以与目标高度对应。
管理装置300是通用的信息处理装置,存放并管理立体图像的形成所用的代表性的内容。
所述的控制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0、通信部40、非易失性存储部50和易失性存储部55。
控制部10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立体图像形成控制单元20、显示操作控制部31、图像选择单元32和通信控制部33的功能。
立体图像形成控制单元20是控制立体图像的形成处理中的各部的动作的单元,由二维图像形成控制单元21和光照射控制单元23构成。
二维图像形成控制单元21是经由打印机驱动器53来控制打印机250的功能部。
所述的显示操作控制部31使显示操作部150显示给定的画面,接受操作者的触摸操作。
所述的图像选择单元32例如使显示操作部150显示多个立体图像的内容(样本图像),让使用者从多个内容中选择一个。
所述的通信控制部33控制通信部40。
所述的通信部40由在与光照射装置200、打印机250和管理装置300之间进行通信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接口电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路等构成。
所述的非易失性存储部50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HDD(Hard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构成,存放OS51、应用程序52、打印机驱动器53等。
所述的易失性存储部55,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构成,作为工作存储器使用。
所述的光热变换用墨水是具有将红外光或近红外光等光变换成热的特性的墨水。换言之,光热变换用墨水是具有易于通过光照射而带热的特性的墨水。在此说明为光热变换用墨水是含碳黑的黑色(K)墨水。但光热变换用墨水也能取代含碳黑的黑色墨水而使用其他墨水。例如光热变换用墨水若具有将红外光或近红外光等光变换成热的功能,则还能使用在可见光区域透明的墨水。
另外,打印机250除了能使用光热变换用墨水以外,还能使用没有将光变换成热的特性的墨水(以下称作「非光热变换用墨水」)。非光热变换用墨水例如是CMYK(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的彩色墨水,在印刷彩色的二维图像的情况下使用。仅非光热变换用墨水的印刷区域即使进行光照射处理也几乎不膨胀。
在相关的构成中,打印机250为了使膨胀性薄片400(参考图2)的所期望的区域部分膨胀,用光热变换用墨水在膨胀性薄片400印刷二维图像。另外,打印机250在印刷彩色的二维图像的情况下,用所述的例如CMYK(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的非光热变换用墨水在膨胀性薄片400印刷彩色的二维图像。
光照射装置200对印刷了二维图像的膨胀性薄片400(参考图2)进行光照射处理。
<光照射装置的构成>
以下参考图2来说明光照射装置200的构成。图2是表示光照射装置200的构成的图。
如图2所示那样,光照射装置200具备进纸部220、驱动辊231、232、从动辊233、234、光照射组件210、电动机335、上引导器337、下引导器338、室温传感器225、条形码读取器340、入口传感器341和出口传感器342。在此进纸部220将膨胀性薄片400在运送路径进纸。另外,由驱动辊231、232、从动辊233、234、电动机335、上引导器337和下引导器338构成运送组件(运送单元)。
光照射组件(辐射组件)210具备反射镜211、卤素灯215、冷却风扇213和温度传感器214。卤素灯215是从其外周面辐射近红外光、以及可见光的线状光源。反射镜211是铝制的放物面反射镜,使卤素灯215的辐射光成为平行光。卤素灯215以及反射镜211由于配设在运送面的上方,因此从膨胀性薄片400的上方照射近红外区域以及可见光区域的光(电磁波)。若对印刷了含碳黑的黑色墨水的膨胀性薄片400照射光,则在印刷了黑色墨水的部分,与未印刷黑色墨水的部分相比,光被效率更加良好地变换成热。为此,主要是热膨胀层410当中印刷了黑色墨水(光热变换用墨水)的区域被加热,其结果,热膨胀层410的印刷了黑色墨水的区域膨胀。
冷却风扇213对反射镜211进行空气冷却。温度传感器214安装在反射镜211的背面,检测该背面温度。
驱动辊231、232、以及从动辊233、234从上下夹着运送中的膨胀性薄片400来进行运送。驱动辊231、232通过电动机335驱动。上引导器337和下引导器338形成为格子状,从运送面的上下引导膨胀性薄片400。另外,上引导器337为了不在膨胀性薄片400投下较强的阴影而倾斜设置。由此,由于在卤素灯215的正下方,上引导器337与膨胀性薄片400分开给定距离,因此不会投下较强的阴影。
进纸部220载置膨胀性薄片400,将载置的膨胀性薄片400进纸到运送组件。室温传感器225是检测室温的传感器。条形码读取器340是读取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条形码的装置。入口传感器341以及出口传感器342检测运送中的膨胀性薄片400的前端以及后端。
在相关的构成中,光照射装置200在使卤素灯215点亮的状态下运送印刷了二维图像的膨胀性薄片400。由此光照射装置200对膨胀性薄片400进行光照射处理。这时在膨胀性薄片400中,用光热变换用墨水印刷了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的正下方的热膨胀层膨胀,表面凸状地陡峭变化。其结果形成立体图像。在此,立体图像是指在平面形成厚度方向的凹凸的立体结构物。
<膨胀性薄片的构成>
以下参考图3到图5来说明膨胀性薄片400的构成。图3是表示印刷处理前的膨胀性薄片400的构成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印刷处理后的膨胀性薄片400的构成的俯视图。图3A以及图3B分别表示印刷处理前的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和第2面的构成。另外,图4A以及图4B分别表示印刷处理后的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和第2面的构成。图5是表示膨胀性薄片400的各部位的构成的截面图。图5A表示沿着图3A所示的线X1-X1切断膨胀性薄片400的前端附近的切断面的形状。图5B表示沿着图4A所示的线X2-X2切断膨胀性薄片400的前端附近的切断面的形状。图5C表示沿着图4A所示的线X3-X3以通过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4A)的印刷区域切断膨胀性薄片400的切断面的形状。
在此以如下前提进行说明,设有热膨胀层410(参考图5A)一侧的面是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设有基材415(参考图5A)一侧的面是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
对膨胀性薄片400用打印机250实施印刷,膨胀性薄片400的热膨胀层410因膨胀而隆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表面形成凹凸。通过由这样的热膨胀层410的隆起(bump)做出凸或凹凸形状,由此在膨胀性薄片400形成立体图像(立体物或造型物)。
如图3A所示那样,膨胀性薄片400呈现出角部分的一处被切除的矩形的形状。在印刷处理前,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成为无花纹的状态。另外,如图3B所示那样,在印刷处理前,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前端附近,根据需要而预先印刷事前赋予条形码501。事前赋予条形码501是事前赋予的事前识别符。在此以如下前提进行说明,光照射装置200的插入到进纸部220(参考图2)一侧是膨胀性薄片400的前端侧。另外,有时也不印刷事前赋予条形码501。
如图4A所示那样,在印刷处理时,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由打印机250(参考图1)用光热交换用墨水印刷二维图像502。在图示例中印刷了圆形的二维图像502a和四边形的二维图像502b。另外,如图4B所示那样,在印刷处理时,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由打印机250(参考图1)用非光热交换用墨水印刷与事前赋予条形码501不同的条形码503。条形码503是事后印刷的印刷识别符。以下在将条形码503与事前赋予条形码501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称作「印刷条形码503」。
事前赋予条形码501表征膨胀性薄片400的属性(例如薄片的厚度、薄片的表面或背面的朝向等)。另一方面,印刷条形码503包含根据需要设定的任意的信息。作为印刷条形码503,例如能包含二维图像502的印刷区域信息、二维图像502的印刷时刻信息、赋予薄片的光的照射条件(膨胀性薄片400的运送速度、照射到膨胀性薄片400的光量等)的热量调整控制的补正信息等而构成。
如图5A所示那样,膨胀性薄片400成为层叠基材415和热膨胀层410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前提说明,膨胀性薄片400成为在一面侧(第1面侧)面对热膨胀层410、在另一面侧(第2面侧)面对基材415的结构。基材415是能弹性变形的纸张类。热膨胀层410是因热而膨胀的树脂层。
热膨胀层410形成在基材415的一方的面(图5中是上表面)上。热膨胀层410是膨胀成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相应的大小的层,在粘合剂中分散配置有多个热膨胀性材料(热膨胀性微胶囊、微粉末)。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材415的上表面(表面)上及/或基材415的下表面(背面)形成将电磁波变换成热的电磁波热变换层即二维图像502a(以下仅称作变换层),通过照射光来使设有变换层即二维图像502a的区域发热。变换层即二维图像502a通过电磁波的照射而带热。热膨胀层410吸收在设于膨胀性薄片400的表面及/或背面的变换层产生的热而发泡、膨胀。由此能仅选择性地使膨胀性薄片400的特定的区域膨胀。热膨胀性材料若被加热到例如80到120℃程度的温度,就会发泡以及膨胀。
如图5A所示那样,在印刷处理前,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前端附近预先印刷事前赋予条形码501。
如图5B所示那样,在印刷处理后,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前端附近印刷与事前赋予条形码501不同的印刷条形码503。另外,如图5C所示那样,在印刷处理后,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任意的位置印刷二维图像502。
<立体图像的构成>
以下参考图6以及图7来说明立体图像的构成。图6以及图7分别是表示光照射处理前后的膨胀性薄片400的构成的截面图。图6A以及图6B分别表示在光照射处理前后沿着图4A所示的线X2-X2切断膨胀性薄片400的前端附近的切断面的形状。图7A以及图7B分别表示在光照射处理前后沿着图4A所示的线X3-X3以通过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4A)的印刷区域切断膨胀性薄片400的切断面的形状。
如图6A所示那样,光照射装置200(参考图1)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照射红外光或近红外光等光来进行光照射处理。这时,膨胀性薄片400的前端附近由于未使用光热交换用墨水,因此几乎不带热。为此如图6B所示那样,在光照射处理后,在膨胀性薄片400的前端附近不形成立体图像,膨胀性薄片400的前端附近维持与光照射处理前相同的截面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7A所示那样,若光照射装置200(参考图1)将光照射到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来进行光照射处理,则膨胀性薄片400的二维图像502a的印刷区域带热。为此如图7B所示那样,在光照射处理后,在二维图像502a的印刷区域的正下方膨胀性薄片400膨胀,其结果形成立体图像。
<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动作>
以下参考图8以及图9来说明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的动作。图8是用于说明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的处理例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的处理例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9中,以梯形框示出的地方表示由操作者进行的动作(以下同样)。
另外,各装置基于由未图示的计时器测量的时间进行动作。另外,各装置的动作,通过能自由读出地预先存放于各装置的存储部的程序规定,由各装置的控制部执行。以下关于这些点,由于在信息处理中是惯用手段,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光照射装置200对应于二维图像502的印刷中的每1薄片的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累积浓度来进行热量调整控制。其中光照射装置200也可以对应于二维图像502的印刷中的膨胀性薄片400的运送方向上的每所期望面积的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累积浓度来进行热量调整控制。
图8所示的处理例,表示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进行以下的处理a~处理d。
(处理a):在第1面印刷二维图像(图示例中是2个二维图像502a、502b)(参考图8A)。
(处理b):在第2面印刷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8B)。该印刷条形码503包含2个二维图像502a、502b所涉及的信息。
(处理c):向第1面进行光照射(参考图8C)。
(处理d):立体图像(图示例中形成与2个二维图像502a、502b对应的立体图像602a、602b)(参考图8D)。
图8所示的处理例通过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执行图9所示的流程图的各处理而实现。
如图9所示那样,在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中,为了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进行印刷,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侧放置在打印机250的进纸部(未图示)(步骤S110)。打印机250若探测到膨胀性薄片400的放置,就将探测信息通知给控制装置100。响应于此,控制装置100例如将内容一览显示画面(未图示)显示在显示操作部150(参考图1)。
在步骤S110之后,操作者操作显示操作部150(参考图1),从内容一览显示画面(未图示)中选择所期望的内容(样本图像),指示印刷处理的开始。响应于此,控制装置100接受样本图像数据的选择结果,并接受印刷处理的开始指示(步骤S120、S130)。
于是,控制装置100的二维图像形成控制单元21(参考图1)基于所选择的样本图像数据指示打印机250进行二维图像的印刷。响应于此,打印机250用光热变换用墨水将二维图像502(参考图4A)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步骤S140),在完成印刷后将膨胀性薄片400排出(步骤S150)。
操作者使排出的膨胀性薄片400的表背翻转,为了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印刷而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打印机250的进纸部(未图示)(步骤S160)。打印机250若探测到膨胀性薄片400的放置,就将探测信息通知给控制装置100。响应于此,控制装置100的二维图像形成控制单元21(参考图1)指示打印机250进行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的印刷。响应于此,打印机250用非光热变换用墨水将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步骤S170),在完成印刷后将膨胀性薄片400排出(步骤S180)。关于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中所含的信息的详细,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的章节进行说明。
在步骤S180之后,操作者为了对排出的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进行光照射而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侧放置在光照射装置200的进纸部220(参考图2)(步骤S210)。
光照射装置200若探测到膨胀性薄片400的放置,就用条形码读取器340(参考图2)读取膨胀性薄片400的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步骤S220),将条形码的读取信息通知到控制装置100。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基于条形码的读取信息来设定应对处理(步骤S230)。关于应对处理的详细,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的章节进行说明。
操作者操作显示操作部150(参考图1)来指示控制装置100开始光照射处理。响应于此,控制装置100接受光照射处理的开始指示(步骤S240)。
于是,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使光照射装置200执行基于所设定的应对处理的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步骤S250)。由此在膨胀性薄片400形成立体图像。光照射装置200在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结束后将膨胀性薄片400排出(步骤S260)。
然而,印刷二维图像502、印刷条形码503的面能根据需要而变更。对于由此,由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执行的处理也适宜变更。以下说明其一例。
另外,在此以如下前提进行说明,条形码读取器340(参考图2)具有从膨胀性薄片400的两面(即第1面以及第2面的双方的面)读取事前赋予条形码501和印刷条形码503的功能。
<第1变更处理例>
以下参考图10以及图11来说明第1变更处理例。图10是用于说明第1变更处理例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第1变更处理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所示的第1变更处理例表示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进行以下的处理1a~处理1c。
(处理1a):在第2面印刷二维图像的镜像(图示例中是2个二维图像的镜像502ai、502bi)和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a(参考图10A)。该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a包含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2个二维图像的镜像502ai、502bi所涉及的信息。
(处理1b):向第2面进行光照射(参考图10B)。
(处理1c):形成与立体图像(图示例中是与2个二维图像的镜像502ai、502bi对应的立体图像602a、602b)(参考图10C)。
图10所示的第1变更处理例通过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执行图11所示的流程图的各处理而实现。
如图11所示那样,第1变更处理例若与所述的处理例(参考图9)比较,在以下点上相异。
(相异点1):取代步骤S110的处理(参考图9)而进行步骤S110a的理的点。
(相异点2):取代步骤S140的处理(参考图9)而进行步骤S140a的处理的点。
(相异点3):不进行步骤S160~S180的处理(参考图9)的点。
(相异点4):取代步骤S210的处理(参考图9)而进行步骤S210a的处理的点。
(关于相异点1)
所述的步骤S110a的处理是为了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印刷而由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打印机250的进纸部(未图示)的处理。
(关于相异点2)
所述的步骤S140a的处理是用光热变换用墨水将二维图像的镜像(图示例中是2个二维图像的镜像502ai、502bi)和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a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处理。如所述那样,该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a包含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2个二维图像的镜像502ai、502bi所涉及的信息。
(关于相异点3)
在第1变更处理例中,由于在步骤S140a中全部二维图像的镜像和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a都印刷在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因此删除步骤S160~S180的处理(参考图9)。
(关于相异点4)
所述的步骤S110a的处理是为了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光照射而由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光照射装置200的进纸部220(参考图2)的处理。
在这样的第1变更处理例中,为了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印刷,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打印机250的进纸部(未图示)(步骤S110a)。于是打印机250执行步骤S120~步骤S150的处理。这时,打印机250在步骤S140a将全部二维图像的镜像(图示例中是2个二维图像的镜像502ai、502bi)和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a同时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
然后在步骤S150之后,在步骤S210a,为了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光照射,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光照射装置200的进纸部220。于是光照射装置200执行步骤S220~步骤S260的处理。
<第2变更处理例>
以下参考图12以及图13来说明第2变更处理例。图12是用于说明第2变更处理例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变更处理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所示的第2变更处理例表示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进行以下的处理2a~处理2f。
(处理2a):在第1面印刷一部分二维图像(图示例中是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12A)。
(处理2b):向第1面进行光照射(参考图12B)。
(处理2c):形成一部分的立体图像(与二维图像502a对应的立体图像602a)(参考图12C)。
(处理2d):在第2面印刷二维图像502a以外的二维图像(以下称作「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图示例中是镜像502bi)和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b(参考图12D)。该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b包含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所涉及的信息。
(处理2e):向第2面进行光照射(参考图12E)。
(处理2f):形成其他部分的立体图像(图示例中是与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对应的立体图像602b)(参考图12F)。
图12所示的第2变更处理例通过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执行图13所示的流程图的各处理而实现。
如图13所示那样,第2变更处理例若与所述的处理例(参考图9)比较,则在以下的点上相异。
(相异点1):不进行步骤S160~S180的处理(参考图9)的点。
(相异点2):不进行步骤S220~S230的处理(参考图9)的点。
(相异点3):取代步骤S250的处理(参考图9)而进行步骤S250b的处理的点。
(相异点4):在步骤S260之后进行步骤S310~S460的处理的点。
(关于相异点1)
在第2变更处理例中,由于对在步骤S140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二维图像502a照射光,因此删除步骤S160~S180的处理(参考图9)。
(关于相异点2)
在第2变更处理例中,由于未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印刷印刷条形码503b,因此删除步骤S220~S230的处理(参考图9)。
(关于相异点3)
所述的步骤S250b的处理,是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使光照射装置200执行一定的热量的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的处理。
(关于相异点4)
所述的步骤S310~S460的处理如以下那样。
在步骤S260之后,为了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印刷,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打印机250的进纸部(未图示)(步骤S310)。另外,在第2变更处理例中,在步骤S260,与二维图像502a对应的立体图像602a形成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2C)。
打印机250若探测到膨胀性薄片400的放置,就将探测信息通知到控制装置100。响应于此,控制装置100例如将内容一览显示画面(未图示)显示在显示操作部150(参考图1)。
操作者操作显示操作部150(参考图1)来指示印刷处理的开始。响应于此,控制装置100接受印刷处理的开始指示(步骤S330)。
于是,控制装置100的二维图像形成控制单元21(参考图1),指示打印机250进行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在此为镜像502bi(参考图12D))的印刷。响应于此,打印机250用光热变换用墨水将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在此是镜像502bi(参考图12D))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步骤S340),在完成印刷后将膨胀性薄片400排出(步骤S350)。
在步骤S350之后,操作者为了对排出的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光照射而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光照射装置200的进纸部220(参考图2)(步骤8410)。光照射装置200若探测到膨胀性薄片400的放置,就用条形码读取器340(参考图2)读取膨胀性薄片400的印刷条形码503b(参考图12D)(步骤S420),将条形码的读取信息通知到控制装置100。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基于条形码的读取信息来设定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应对处理(步骤S430)。另外,控制装置100将光照射装置200的操作画面(未图示)显示在显示操作部150(参考图1)。关于应对处理的详细,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的章节进行说明。
操作者操作显示操作部150(参考图1)来指示控制装置100开始光照射处理。响应于此,控制装置100接受光照射处理的开始指示(步骤S440)。
于是,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使光照射装置200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执行基于所设定的应对处理的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步骤S450)。由此光照射装置200将与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对应的立体图像602b形成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2F)。光照射装置200在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结束后将膨胀性薄片400排出(步骤S460)。
在这样的第2变更处理例中,首先,为了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进行印刷,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侧放置在打印机250的进纸部(未图示)(步骤S110)。于是打印机250执行步骤S120~步骤S150的处理。这时打印机250在步骤S140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印刷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12A)。
在步骤S150之后,为了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进行光照射,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侧放置在光照射装置200的进纸部220。于是光照射装置200执行步骤S210、S240、S250b、S260的处理。这时,光照射装置200在步骤S250b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进行一定的热量的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参考图12B)。由此光照射装置200将与二维图像502a对应的立体图像602a形成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2C)。
然后,在步骤S260之后,为了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印刷,操作者使膨胀性薄片400的表背翻转,来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打印机250的进纸部(未图示)(步骤S310)。于是打印机250执行步骤S310、S330、S340、S350的处理。这时,打印机250在步骤S340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同时印刷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和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b。
在步骤S350之后,为了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光照射,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光照射装置200的进纸部220(步骤S410)。于是光照射装置200执行步骤S410~步骤S460的处理。这时,光照射装置200在步骤S420、S430读取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b(参考图12D),基于该读取信息来设定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应对处理,在步骤S450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基于所设定的应对处理的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参考图12E)。由此光照射装置200将与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对应的立体图像602b形成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2F)。
<第3变更处理例>
以下参考图14以及图15来说明第3变更处理例。图14是用于说明第3变更处理例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第3变更处理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所示的第3变更处理例表示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进行以下的处理3a~处理3f。
(处理3a):在第1面印刷一部分二维图像(图示例中是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14A)。
(处理3b):在第2面印刷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图示例中是镜像502bi)和两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c(参考图14B)。该两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c包含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两面(即第1面以及第2面)的二维图像502a和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所涉及的信息。
(处理3c):向第1面进行光照射(参考图14C)。
(处理3d):形成一部分的立体图像(图示例中是与二维图像502a对应的立体图像602a)(参考图14D)。
(处理3e):向第2面光照射(参考图14E)。
(处理3f):形成其他部分的立体图像(图示例中是与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对应的立体图像602b)(参考图14F)。
图14所示的第3变更处理例通过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执行图15所示的流程图的各处理而实现。
如图15所示那样,第3变更处理例若与所述的处理例(参考图9)比较,则在以下的点上相异。
(相异点1):取代步骤S170的处理(参考图9)而进行步骤S170c的处理的点。
(相异点2):取代步骤S230的处理(参考图9)而进行步骤S230c的处理的点。
(相异点3):在步骤S260之后进行步骤S510~S560的处理的点。
(关于相异点1)
所述的步骤S170c的处理是用非光热变换用墨水将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图示例中是镜像502bi(参考图14B))和两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c(参考图14B)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处理。该两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c(参考图14B)包含:在步骤S140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14A)所涉及的信息、和在步骤S170c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参考图14B)所涉及的信息。
(关于相异点2)
所述的步骤S230c的处理是基于两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c(参考图14B)中所含的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14A)所涉及的信息来设定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应对处理的处理。关于应对处理的详细,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的章节进行说明。
(关于相异点3)
所述的步骤S510~S560的处理如以下那样。
在步骤S260之后,操作者为了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光照射,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光照射装置200的进纸部220(参考图2)(步骤S510)。另外,在第3变更处理例中,在步骤S260,与二维图像502a对应的立体图像602a形成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4D)。
光照射装置200若探测到膨胀性薄片400的放置,就用条形码读取器340(参考图2)读取膨胀性薄片400的两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c(参考图14B)(步骤S520),将条形码的读取信息通知到控制装置100。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基于两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c(参考图14B)中所含的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参考图14B)所涉及的信息,来设定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应对处理(步骤S530c)。关于应对处理的详细,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的章节进行说明。
操作者操作显示操作部150(参考图1)来指示控制装置100开始光照射处理。响应于此,控制装置100接受光照射处理的开始指示(步骤S540)。
于是,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使光照射装置200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执行基于所设定的应对处理的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步骤S550)。由此光照射装置200将与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对应的立体图像602b形成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4F)。光照射装置200在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结束后,将膨胀性薄片400排出(步骤S560)。
在这样的第3变更处理例中,首先,为了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进行印刷,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侧放置在打印机250的进纸部(未图示)(步骤S110)。于是打印机250执行步骤S120~步骤S180的处理。这时打印机250在步骤S170c将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和两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c同时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
然后在步骤S180之后,在步骤S210,为了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进行光照射,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侧放置在光照射装置200的进纸部220。于是光照射装置200执行步骤S220~步骤S260的处理。这时,光照射装置200在步骤S230c基于两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c(参考图14B)中所含的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14A)所涉及的信息,来设定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应对处理,在步骤S250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进行基于所设定的应对处理的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参考图14C)。由此光照射装置200将与二维图像502a对应的立体图像602a形成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4D)。
然后在步骤S260之后,在步骤S510,为了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光照射,操作者将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侧放置在光照射装置200的进纸部220。于是光照射装置200执行步骤S540~步骤S560的处理。这时,光照射装置200在步骤S530c,基于两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c(参考图14B)中所含的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参考图14B)所涉及的信息来设定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应对处理,在步骤S550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基于所设定的应对处理的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参考图14E)。由此光照射装置200将与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对应的立体图像602b形成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4F)。
<第4变更处理例>
以下参考图16以及图17来说明第4变更处理例。图16是用于说明第4变更处理例的图。图17是用于说明第4变更处理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所示的第4变更处理例表示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进行以下的处理4a~处理4f。
处理(4a):在第1面印刷一部分二维图像(图示例中是二维图像502a)和第1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5(参考图16A)。该第1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5包含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二维图像502a所涉及的信息。
(处理4b):在第2面印刷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图示例中是镜像502bi)和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d(参考图16B)。该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d包含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所涉及的信息。
(处理4c):向第1面进行光照射(参考图16C)。
(处理4d):形成一部分的立体图像(图示例中是与二维图像502a对应的立体图像602a)(参考图16D)。
(处理4e):向第2面进行光照射(参考图16E)。
(处理4f):形成其他的立体图像(图示例中是与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对应的立体图像602b)(参考图16F)。
图17所示的第4变更处理例通过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执行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各处理而实现。
如图17所示那样,第4变更处理例若与所述的第3变更处理例(参考图15)比较,则在以下的点上相异。
(相异点1):取代步骤S140的处理(参考图15)而进行步骤S140d的处理的点。
(相异点2):取代步骤S170c的处理(参考图15而进行步骤S170d的处理的点。
(相异点3)取代步骤S230c的处理(参考图15)而进行步骤S230d的处理的点。
(相异点4):取代步骤S530c的处理(参考图15)而进行步骤S530d的处理的点。
(关于相异点1)
所述的步骤S140d的处理是在用光热变换用墨水将二维图像(图示例中是二维图像502a)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时用非光热变换用墨水将第1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5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处理。如所述那样,该第1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5(参考图16A)包含在步骤S140d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16A)所涉及的信息。
(关于相异点2)
所述的步骤S170d的处理是用非光热变换用墨水将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图示例中是镜像502bi(参考图16B))和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d(参考图16B)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处理。该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d(参考图16B)不含在步骤S140d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16A)所涉及的信息,仅包含在步骤S170d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参考图16B)所涉及的信息。
(关于相异点3)
所述的步骤S230d的处理是基于第1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5(参考图16A)中所含的二维图像502a(参考图16A)所涉及的信息来设定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应对处理的处理。关于应对处理的详细,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的章节进行说明。
(关于相异点4)
所述的步骤S530d的处理是基于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d(参考图16B)中所含的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参考图16B)所涉及的信息来设定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应对处理的处理。关于应对处理的详细,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的章节进行说明。
在这样的第4变更处理例中,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在步骤S140d将二维图像502a和第1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5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6A)。另外,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在步骤S170d将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和第2面所涉及的印刷条形码503d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参考图16B)。
然后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在步骤S230d设定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的应对处理,在步骤S250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进行基于所设定的应对处理的光照射处理。由此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将与印刷于第1面的二维图像502a对应的立体图像602a形成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6D)。接下来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在步骤S530d设定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的应对处理,在步骤S550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进行基于所设定的应对处理的光照射处理。由此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将与印刷于第2面的其他部分的二维图像的镜像502bi对应的立体图像602b形成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参考图16F)。
<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
以下参考图18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应对处理的一例的图。
如图18所示那样,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能根据需要,构成为包含例如二维图像502的印刷区域信息、二维图像502的印刷时刻信息、热量调整控制的补正信息等。
例如设为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包含二维图像502的印刷区域信息。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230(参考图9),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进行以「对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集中进行光照射处理」为特征的设定,作为应对处理。
或者,例如设为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包含二维图像502的印刷时刻信息。或者,例如设为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包含热量调整控制的补正信息。在这些情况下,在步骤S230(参考图9),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进行以「对光照射处理进行热量控制」为特征的设定,作为应对处理。
在此,所谓以「对光照射处理进行热量控制」为特征的设定,是指对光照射装置200进行使光照射处理时给到膨胀性薄片400的热量增加或降低的控制。
<热量调整控制的详细>
以下说明热量调整控制的详细。
热量调整控制通过调整(变更)膨胀性薄片400的运送速度、照射到膨胀性薄片400的光量等来进行。
例如在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二维图像是难以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的图像的情况下,光照射装置200为了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而在光照射处理时使给到膨胀性薄片400的热量增加。难以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的图像易于在光热变换用墨水未充分干燥的情况下产生。在二维图像的印刷中使用的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累积浓度大的情况下,或在以一定的密度以上印刷了热变换用墨水的印刷区域的累积面积量大的情况下,在从印刷二维图像起的经过时间短时,立体图像就难以确保充分的膨胀高度。对难以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的图像,期望与光热变换用墨水的汽化热相应对光热变换用墨水额外给予热量,来促进光热变换用墨水的干燥。
为此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在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二维图像是难以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的图像的情况下,在步骤S230(参考图9)进行使膨胀性薄片400的运送速度变慢的设定、或使光照射装置200的卤素灯215的光量增加的设定,作为应对处理。
例如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在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累积浓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设定使膨胀性薄片400的运送速度变慢的补正量。或者,例如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在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累积浓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设定增加照射到膨胀性薄片400的光量的补正量。
或者,例如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在从印刷二维图像502起的经过时间不足阈值的情况下,设定使膨胀性薄片400的运送速度变慢的补正量。或者,例如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在从印刷二维图像502起的经过时间不足阈值的情况下,设定增加照射到膨胀性薄片400的光量的补正量。
由此光照射装置200在步骤S250(参考图9)进行基于所设定的应对处理的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
即使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二维图像是难以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的图像,这样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也能对光热变换用墨水额外给予热量来促进光热变换用墨水的干燥。其结果,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能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
另外,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为了在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二维图像的干燥度低的情况下对光热变换用墨水额外给予热量来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进行对光照射处理的热量调整控制。因此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如以下所示那样,根据是否在光照射处理近前进行了印刷处理,让是否进行热量调整控制的定时发生变化。
(1)例如设为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在将光热变换用墨水仅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后,进行向第1面的光照射处理。在该情况下,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对向第1面的光照射处理进行热量调整控制。
(2)例如设为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在将光热变换用墨水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后进行向第1面的光照射处理,进而在将光热变换用墨水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后进行向第2面的光照射处理。在该情况下,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对向第1面的光照射处理和向第2面的光照射处理双方进行热量调整控制。
(3)例如设为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在将光热变换用墨水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和第2面双方后进行向第1面的光照射处理和向第2面的光照射处理。在该情况下,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对向第1面的光照射处理和向第2面的光照射处理当中先进行的光照射处理进行热量调整控制。
另外,例如在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二维图像是易于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的图像的情况下,光照射装置200为了降低消耗电力而在光照射处理时降低给到膨胀性薄片400的热量。易于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的图像易于在光热变换用墨水充分干燥的情况下产生。例如在二维图像的印刷中使用的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累积浓度小的情况下,或在热变换用墨水以一定的密度以上印刷的累积面积量小的情况下,在从印刷二维图像起的经过时间长时,立体图像易于确保充分的膨胀高度。对易于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的图像,期望抑制给到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热量来降低消耗电力,或缩短处理时间。
为此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在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的二维图像是易于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的图像的情况下,在步骤S230(参考图9)进行加快膨胀性薄片400的运送速度的设定或使光照射装置200的卤素灯215的光量减少的设定,作为应对处理。
例如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在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累积浓度不足阈值的情况下,设定加快膨胀性薄片400的运送速度的补正量。或者例如,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在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累积浓度不足阈值的情况下,设定减少照射到膨胀性薄片400的光量的补正量。
或者例如,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在从印刷二维图像502起的经过时间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设定加快膨胀性薄片400的运送速度的补正量。或者例如,控制装置100的光照射控制单元23(参考图1)在从印刷二维图像502起的经过时间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设定减少照射到膨胀性薄片400的光量的补正量。
由此光照射装置200在步骤S250(参考图9)进行基于所设定的应对处理的光照射处理(膨胀处理)。
这样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在印刷于膨胀性薄片400的二维图像是易于确保立体图像的充分的膨胀高度的图像的情况下,能抑制给到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热量来降低消耗电力,或缩短处理时间。
另外,所述的光热变换用墨水的累积浓度是指1薄片或所期望的面积中的墨水的印刷密度(即印刷的墨水的粗密的程度)的总量。在光热变换用墨水是含碳黑的墨水的情况下,由于二维图像成为灰色或黑色的图像,因此浓度能以灰色或黑色的灰度值表征。其中,在光热变换用墨水是在可见光区域透明的墨水的情况下,由于二维图像成为无色透明,因此浓度成为与灰色或黑色的灰度值无关的参数。
另外,对所述的热量调整控制的补正量,根据打印机250中的图像的印刷形态而变化。例如、打印机250在膨胀性薄片400的有热膨胀层410(参考图5A)一侧的面和没有热膨胀层410(参考图5A)一侧的面的任意一方的面印刷光热变换用墨水,或者在双方的面印刷光热变换用墨水,或者在任意一方的面印刷彩色墨水。补正量根据这样的图像的印刷形态而变化。补正量的适合的值能通过各种实验获得。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主要特征>
(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具备打印机250和光照射装置200。打印机250在光照射处理之前,将作为包含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识别符的印刷条形码503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光照射装置200按照印刷条形码503中所含的信息进行任意的处理(合适的处理)。
这样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能使膨胀性薄片400具有应从打印机250通知到光照射装置200的信息。由此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能提升便利性。
另外,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中作成的立体结构物,成为印刷有二维图像502和印刷条形码503并形成了立体图像的构成。另外,该立体结构物被预先印刷与印刷条形码503不同的事前赋予条形码501。但事前赋予条形码501不一定是必须的,还能不预先印刷。
(2)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250将包含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印刷在膨胀性薄片400。这时,优选地,打印机250可以在放置在光照射装置200时成为前端侧的膨胀性薄片400的端部附近印刷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另外,在该膨胀性薄片400的端部附近预先印刷事前赋予条形码501。打印机250在印刷了膨胀性薄片400的事前赋予条形码501一侧的面且避开事前赋予条形码501的位置印刷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
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例如能构成为包含以光热变换用墨水印刷的二维图像502的印刷区域信息。在该情况下,光照射装置200能按照印刷条形码503的印刷区域信息对印刷区域集中进行光照射处理。
另外,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例如能构成为包含对光照射处理的热量调整控制的补正信息。在该情况下,光照射装置200能按照印刷条形码503的补正信息对光照射处理进行热量调整控制。
另外,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例如能构成为包含用打印机250印刷的二维图像502的印刷时刻信息。在该情况下,光照射装置200能按照印刷条形码503的印刷时刻信息对光照射处理进行热量调整控制。
另外,印刷条形码503为了使光照射装置200能读取,不是用无色透明的墨水而是用有颜色的墨水以一定以上的浓度印刷。其中,条形码为了光照射装置200能正确读取,不使之膨胀为好。为此,优选地,打印机250可以用没有将光变换成热的功能的非光热变换用墨水印刷印刷条形码503。进而,优选地,打印机250以能视觉辨识但不使膨胀性薄片400膨胀程度的浓度印刷印刷条形码503为好。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能使膨胀性薄片400具有应从打印机250通知到光照射装置200的信息。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或变形。
例如所述的实施方式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要旨而详细进行了说明。为此本发明不一定限定于具备说明的全部构成要素。另外,本发明能在某构成要素中追加其他的构成要素,或将一部分构成要素变换成其他的构成要素。另外,本发明还能删除一部分构成要素。
另外,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光照射装置200用条形码读取器340(参考图2)读取事前赋予条形码501、印刷条形码503。但光照射装置200也可以取代条形码读取器340(参考图2)而用扫描仪或摄像机等读取单元来读取条形码。
另外,例如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能如图19所示那样变更成二维条形码(QR码(注册商标))504。图19是表示作为印刷条形码503的变形例的二维条形码504的构成的图。二维条形码504与印刷条形码503(参考图4B)同样地用非光热变换用墨水印刷。
另外,如所述那样,例如光热变换用墨水能取代含碳黑的墨水而使用其他墨水。例如光热变换用墨水还能使用具有将红外光或近红外光等光变换成热的功能且在可见光区域透明的墨水。
另外,例如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也可以构成为:将与光照射装置200中的光照射处理所对应的热量调整控制相关的信息(例如热量调整控制的补正信息等)显示在设于打印机250或光照射装置200的显示部(未图示),来用该显示信息管理热量调整控制。
另外,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打印机250仅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印刷二维图像502。但打印机250能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和第2面印刷二维图像502。或者,打印机250能仅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2面印刷二维图像502。进而,打印机250能在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印刷彩色图像。光照射装置200对应于这些形态对膨胀性薄片400的第1面和第2面的任意一方或双方照射光。这时光照射装置200进行热量调整控制。
另外,在印刷彩色图像的情况下,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000按照光热变换用墨水的干燥度(为了使光热变换用墨水干燥所需的汽化热量)进行热量调整控制。
另外,例如光照射装置200可以基于光照射处理的开始时刻和时刻信息双方来控制光照射处理。
另外,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立体图像形成装置290与光照射装置200和打印机250成为一体化的构成(参考图1)。但光照射装置200和打印机250也可以是各自分开的构成。在该构成的情况下,光照射装置200和打印机250能独立设置在不同场所。
另外,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光照射装置200固定设置卤素灯215,通过运送膨胀性薄片400来进行光照射处理(参考图2)。但也可以构成为能移动地设置卤素灯215,在将膨胀性薄片400保持在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使点亮状态的卤素灯215移动,来进行光照射处理。在考虑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光照射处理可以进行光量的控制、膨胀性薄片的运送速度的控制、发出光的光照射部的移动速度的至少一者。
以上为了具体说明而叙述了一些实施例。虽然上述的说明基于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能不脱离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地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变更前述的实施方式。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理解为是例示性的,而不应理解成限制性。因此,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是限制性的,发明的范围仅由添附的权利要求定义,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方案等同的所有方案。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机,其将图像印刷在膨胀性薄片;和
光照射装置,其通过对所述膨胀性薄片进行光照射处理来使与所述图像的印刷区域对应的所述膨胀性薄片膨胀,
所述打印机在所述光照射处理之前,将包含所述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识别符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2.一种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机,其将二维图像印刷在膨胀性薄片;和
光照射装置,其通过对所述膨胀性薄片进行光照射处理来使与所述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对应的所述膨胀性薄片膨胀,从而形成立体图像,
所述打印机在所述光照射处理之前,将包含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识别符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光照射装置基于所述识别符中所含的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来进行所述光照射处理的控制,使与所述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对应的所述膨胀性薄片膨胀来形成立体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识别符包含所述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信息、所述二维图像的印刷时刻信息、对所述光照射处理的热量调整控制的补正信息的至少一者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光照射处理进行光量的控制、所述膨胀性薄片的运送速度的控制、发出光的光照射部的移动速度的控制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i)在所述二维图像的印刷中使用的光热变换用墨水的印刷时的累积浓度大的情况下,(ii)在以一定的密度以上印刷该光热变换用墨水的印刷区域的累积面积量大的情况下,(iii)在从印刷所述二维图像到移转到所述光照射处理为止的时间短的情况下,进行增加所述光量、降低所述膨胀性薄片的运送速度、降低发出光的光照射部的移动速度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光热变换用墨水是具有将光变换成热的特性的墨水,所述二维图像用所述光热变换用墨水印刷,
所述识别符用没有将光变换成热的特性的墨水即非光热变换用墨水印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打印机在放置在所述光照射装置时成为前端侧的所述膨胀性薄片的端部附近印刷所述识别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在放置在所述光照射装置时成为前端侧的所述膨胀性薄片的端部附近,预先印刷与所述识别符不同的事前赋予识别符,
所述打印机在印刷了所述膨胀性薄片的所述事前赋予识别符一侧的面且避开所述事前赋予识别符的位置印刷所述识别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光照射装置基于所述光照射处理的开始时刻和所述时刻信息双方来控制该光照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将与所述识别符不同的事前赋予识别符预先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该事前识别符包含表征该膨胀性薄片的属性的信息。
12.一种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形成立体图像,所述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
形成工序,将二维图像形成在膨胀性薄片;和
光照射处理工序,通过用光照射装置对所述膨胀性薄片进行光照射处理来使所述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膨胀,从而在所述膨胀性薄片形成立体物,
在所述形成工序中,将用于控制所述光照射处理、且包含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识别符形成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在所述形成工序中将所述识别符形成在所述膨胀性薄片之后,
在所述光照射处理工序中,读取该识别符,基于该识别符中所含的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来进行所述光照射处理的控制,使与所述二维图像的印刷区域对应的所述膨胀性薄片膨胀,从而形成立体图像,其中所述控制包括光量的控制、所述膨胀性薄片的运送速度的控制、发出光的光照射部的移动速度的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在所述形成工序中,用具有将光变换成热的特性的墨水即光热变换用墨水来将所述二维图像形成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用没有将光变换成热的特性的墨水即非光热变换用墨水来将所述识别符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15.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存放能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使控制加热膨胀性薄片来形成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所述计算机实现以下的功能:
将二维图像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并将包含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的识别符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在印刷所述识别符后,基于该识别符中所含的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来进行光照射装置的光照射处理的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光照射处理基于所述识别符中所含的所述二维图像所涉及的信息来进行光量的控制、所述膨胀性薄片的运送速度的控制、发出光的光照射部的移动速度的控制的至少一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印刷用具有将光变换成热的特性的墨水即光热变换用墨水将所述二维图像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用没有将光变换成热的特性的墨水即非光热变换用墨水将所述识别符印刷在所述膨胀性薄片。
CN201810202508.8A 2017-03-14 2018-03-12 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及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690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9175 2017-03-14
JP2017049175 2017-03-14
JP2017243502A JP6665850B2 (ja) 2017-03-14 2017-12-20 立体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立体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膨張性シート
JP2017-243502 2017-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9044A true CN108569044A (zh) 2018-09-25
CN108569044B CN108569044B (zh) 2020-09-22

Family

ID=63520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250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69044B (zh) 2017-03-14 2018-03-12 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及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64865A1 (zh)
CN (1) CN1085690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73021B2 (en) * 2019-02-06 2022-06-28 Casio Computer Co., Ltd. Simulation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simulation device
US20220380617A1 (en) * 2019-11-15 2022-12-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xpandable microsphere, markable article, mark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6765A (ja) * 1994-03-31 1995-10-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ード
JPH0825785A (ja) * 1994-07-21 1996-01-30 Brother Ind Ltd 立体画像形成用シート
JPH08118780A (ja) * 1994-10-19 1996-05-14 Brother Ind Ltd 立体画像付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と立体画像形成用シート
US5650217A (en) * 1994-03-15 1997-07-22 Repro-Tronics, Inc. Tactile image enhancer
JP2001130194A (ja) * 1999-11-05 2001-05-15 Minolta Co Ltd 発泡造形装置および発泡造形方法
JP2001150812A (ja) * 1999-11-25 2001-06-05 Minolta Co Ltd 発泡造形システム、発泡造形方法、印刷済みの発泡シートおよび発泡造形物
JP2003072217A (ja) * 2001-09-04 2003-03-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立体図形記録媒体及び立体図形記録方法、その利用方法
JP2003154752A (ja) * 2001-11-20 2003-05-27 Toshiba Tec Corp 文字/点字併用印字媒体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485696A (zh) * 2002-08-20 2004-03-31 株式会社理光 色偏移补正方法,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61081A (zh) * 2006-03-17 2009-02-0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CN102649365A (zh) * 2011-02-24 2012-08-29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立体印刷装置、立体印刷系统以及立体印刷方法
JP2013215948A (ja) * 2012-04-06 2013-10-24 Sato Holdings Corp 印字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作製装置
CN103921552A (zh) * 2013-01-15 2014-07-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JP2015063130A (ja) * 2014-10-23 2015-04-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立体画像形成用シート
JP6004125B1 (ja) * 2016-01-18 2016-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乾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18339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黑金刚(福建)自动化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节能的鞋面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77601B2 (ja) * 2002-06-05 2008-11-0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感熱性粘着シートの熱活性化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装置
JP6414537B2 (ja) * 2015-11-10 2018-10-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0217A (en) * 1994-03-15 1997-07-22 Repro-Tronics, Inc. Tactile image enhancer
JPH07266765A (ja) * 1994-03-31 1995-10-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ード
JPH0825785A (ja) * 1994-07-21 1996-01-30 Brother Ind Ltd 立体画像形成用シート
JPH08118780A (ja) * 1994-10-19 1996-05-14 Brother Ind Ltd 立体画像付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と立体画像形成用シート
JP2001130194A (ja) * 1999-11-05 2001-05-15 Minolta Co Ltd 発泡造形装置および発泡造形方法
JP2001150812A (ja) * 1999-11-25 2001-06-05 Minolta Co Ltd 発泡造形システム、発泡造形方法、印刷済みの発泡シートおよび発泡造形物
JP2003072217A (ja) * 2001-09-04 2003-03-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立体図形記録媒体及び立体図形記録方法、その利用方法
JP2003154752A (ja) * 2001-11-20 2003-05-27 Toshiba Tec Corp 文字/点字併用印字媒体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485696A (zh) * 2002-08-20 2004-03-31 株式会社理光 色偏移补正方法,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61081A (zh) * 2006-03-17 2009-02-0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CN102649365A (zh) * 2011-02-24 2012-08-29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立体印刷装置、立体印刷系统以及立体印刷方法
JP2013215948A (ja) * 2012-04-06 2013-10-24 Sato Holdings Corp 印字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作製装置
CN103921552A (zh) * 2013-01-15 2014-07-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JP2015063130A (ja) * 2014-10-23 2015-04-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立体画像形成用シート
JP6004125B1 (ja) * 2016-01-18 2016-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乾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18339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黑金刚(福建)自动化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节能的鞋面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9044B (zh) 2020-09-22
US20180264865A1 (en)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3823B2 (en) Display devic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2490900B1 (en) Drawing control method, laser irradiating apparatus, drawing control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ed therewith
JP6721086B2 (ja) 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JP6848910B2 (ja) 熱膨張性シート、熱膨張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CN108569044A (zh) 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立体图像形成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CN108215483B (zh) 造型系统、造型物形成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CN108621523B (zh) 膨胀装置、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热膨胀性片材的膨胀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76227A (zh) 立体造形物制作方法、印刷数据制作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JP2019018464A (ja) 膨張装置、立体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熱膨張性シート、立体物造形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86809A (ja) 立体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立体構造物
CN108237800A (zh) 立体图像形成系统、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以及立体构造物
CN109383151B (zh) 造形物、造形系统以及造形物的制造方法
CN111283945B (zh) 膨胀装置、造型系统以及造型物的制造方法
JP7044054B2 (ja) 設定装置、造形システム、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77695A (ja) 造形物製造方法
CN108215554B (zh) 立体图像形成系统、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及立体构造物
JP6665850B2 (ja) 立体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立体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膨張性シート
JP6958576B2 (ja) 触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98602B2 (ja) サンプル及びサンプルセット
JP6907623B2 (ja) 立体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立体画像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7008960U (zh) 一种标签纸
JP7081106B2 (ja) 造形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造形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889131B2 (en) Irradiation device, expansion device, and shaping system
JP2022000346A (ja) 画像生成装置、造形システム、画像生成方法、造形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39764B2 (ja) 表示装置、造形システム、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