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5978A - 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5978A
CN108535978A CN201710811602.9A CN201710811602A CN108535978A CN 108535978 A CN108535978 A CN 108535978A CN 201710811602 A CN201710811602 A CN 201710811602A CN 108535978 A CN108535978 A CN 108535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room
outlet
developer
transf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16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5978B (zh
Inventor
天野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535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5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5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5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盒具有壳体和输送部件。上述壳体包括第一室、第二室以及通路。上述第一室与排出口连通,并且收容显影剂。上述第二室与上述第一室相比位于距上述排出口更远的位置,并收容色调剂。上述通路使上述排出口与上述第二室连通。上述输送部件将从上述第二室供给到上述通路的色调剂朝向上述排出输送。

Description

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主要涉及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向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器供给显影剂的情况下,除色调剂盒以外将显影剂盒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有时会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需要较大的空间。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盒具备壳体和第一输送部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室,与排出口连通,在所述第一室中收容显影剂;第二室,位于比所述第一室更远离所述排出口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室中收容色调剂;以及通路,使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室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将从所述第二室供给到所述通路的色调剂朝向所述排出口输送。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盒和显影器,所述盒具有壳体和输送部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室,与排出口连通,在所述第一室中收容显影剂;第二室,位于比所述第一室更远离所述排出口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室中收容色调剂;以及通路,使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室连通,所述输送部件将从所述第二室供给到所述通路的色调剂朝向所述排出口输送,所述显影器从所述盒被供给所述显影剂和所述色调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的显影器与其周边部件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盒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示出的盒的F5-F5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盒的第一输送部件的局部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盒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盒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这里先定义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前”以及“后”。“前”意思是指比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的中央部离站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面板17的字符看上去是正确的方向的位置的用户更近的一侧。另一方面,“后”意思是指比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的中央部离站在控制面板17的字符看上去是正确的方向的位置的用户更远的一侧。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成例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是复合机(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一体机)。不过,图像形成装置1并不局限于上述例子,也可以是复印机或者打印机等。
这里,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机箱11、扫描仪部12、供纸部13、打印机部14、排纸部15、盒16、控制面板17、存储部18以及控制部19。
机箱11形成了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轮廓。机箱11收容扫描仪部12、供纸部13、打印机部14、盒16、存储部18以及控制部19。
扫描仪部12将原稿的图像信息读取为数字数据。
供纸部13例如具有供纸盒13a(或者供纸托盘)和拾取辊13b。供纸盒13a收容片材S。拾取辊13b朝向打印机部14输送供纸盒13a内的片材S。
打印机部14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列举直接转印方式的打印机部14为例进行说明。不过,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够应用于具有中间转印方式的打印机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排纸部15将通过打印机部14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排出。
盒16例如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置时或者显影剂的更换时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盒。本实施方式的盒16依次将显影剂与色调剂供给到打印机部14。
控制面板17接收各种操作指示的输入。
存储部18存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控制部19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全体。例如,控制部19对扫描仪部12、供纸部13、打印机部14、盒16、控制面板17以及存储部18的动作进行控制。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的构成进行说明。
首先,对机箱11进行说明。
机箱11具有盒收容部21、开口部22以及盖23。
盒收容部21是设于机箱11内的空间。在盒收容部21中以能够卸下的方式收容盒16。盒收容部21是“收容部”的一个例子。另外,盒收容部21能够收容通常的色调剂盒(只供给色调剂的盒)而取代本实施方式的盒16(依次供给显影剂与色调剂的盒)。
在盒收容部21中设有盒检测传感器26以及盒驱动部27(参照图3)。
盒检测传感器26在盒16收容于了盒收容部21的情况下检测盒16。例如,盒检测传感器26在盒16收容于了盒收容部21的情况下,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盒16而检测盒16。盒检测传感器26将盒检测传感器26的检测结果送至控制部19。盒检测传感器26是“传感器”的一个例子。
盒驱动部27例如具有连结于盒16的联结件(カップリング部品)(主体侧联结件)29(参照图5)、以及对联结件29进行驱动的电机。联结件29在盒16收容于了盒收容部21的情况下,与盒16连结。盒驱动部27经由联结件29驱动盒16的后述的第一输送部件43、第二输送部件44。盒驱动部27是设于盒16的外部的驱动源。盒驱动部27是“驱动部”的一个例子。
开口部22设于形成机箱11的外轮廓的壁部的一部分。例如,开口部22设于机箱11的前壁11a。开口部22在后述的盖23打开的情况下,使盒收容部21向机箱11的外部露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用户以及维护作业人员(以下称作“用户等”)通过开口部22能够将盒16收纳于盒收容部21、或从盒收容部21取出盒16。不过,开口部22并不局限于设于机箱11的前壁11a,也可以设于机箱11的侧壁等。
盖23以能开闭的方式关闭开口部22。例如,盖23在开口部22设于机箱11的前壁11a的情况下,通过覆盖开口部22而形成机箱11的前壁11a的一部分。
接下来,对打印机部14进行说明。
打印机部14具有转印部14a和定影部14b。
转印部14a具有带电充电器31、感光鼓32、曝光单元33、显影器34以及转印辊35。带电充电器31使感光鼓32的表面带规定的电位。感光鼓32是图像承载体。感光鼓32在被赋予了规定电位的状态下被照射光,从而被照射光的区域的电位发生变化。曝光单元33通过向感光鼓32照射激光束,从而在感光鼓3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34通过向感光鼓32的表面供给色调剂,从而在感光鼓32的表面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色调剂像。转印辊35通过对片材S赋予规定的电位,从而使感光鼓32上的色调剂像转印于片材S。
定影部14b通过对转印有色调剂像的片材S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从而使色调剂像定影于片材S。
这里,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器34。
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器34收容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双组分显影剂是磁性载体与色调剂的混合物。磁性载体是铁粉或者高分子铁氧体(ポリマーフェライト)粒子。磁性载体将摩擦带电电荷赋予给色调剂。显影器34将在显影器34内运送的色调剂供给到感光鼓32的表面。
图2是放大表示显影器34及其周边部件的剖面图。
如图2所示,显影器34具有显影器壳体34a、第一混合器34b、第二混合器34c、显影辊34d以及磁传感器34e。显影器壳体34a形成了显影器34的外轮廓。第一混合器34b以及第二混合器34c对从盒16供给到显影器壳体34a内的显影剂以及色调剂进行搅拌。显影辊34d将在显影器34内运送的色调剂供给到感光鼓32的表面。磁传感器34e检测显影器壳体34a内的显影剂的磁性状态(例如磁性的强度)。磁传感器34e例如配置于第一混合器34b的下方。磁传感器34e检测被第一混合器34b搅拌后的显影剂的磁性状态。磁传感器34e将磁传感器34e的检测结果送至控制部19。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系统构成例的框图。
如图3所示,控制部19经由电缆等电连接路径而与扫描仪部12、供纸部13、打印机部14、控制面板17、存储部18、盒检测传感器26、盒驱动部27以及磁传感器34e电连接。
控制部19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是通过处理器(硬件处理器)执行存储于存储部18的程序(软件构件)而实现的软件功能部。此外,控制部19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也可以通过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者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那样的硬件来实现,或者还可以通过软件功能部与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存储部18例如由HDD(Hard Disc Drive:硬盘驱动器)、闪存、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中至少之一形成。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盒16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盒16是对显影器34供给显影剂以及色调剂两者的盒。例如,盒16首先将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器34,之后,具有时间差地将色调剂供给到显影器34。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盒16的立体图。图4示出盒16被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姿势下的盒16。以下,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上”或者“下”以该图4的姿势为基准。
这里,对“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进行定义。X方向以及Y方向是沿着水平面的方向。X方向是盒16的长边方向。Y方向是与X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Z方向是大致铅垂方向。Z方向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
图5是图4所示的盒16的沿着F5-F5线的剖面图。图5示出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之前的状态下的盒16。
如图5所示,例如,盒16具有盒壳体40、第一密封部件41、第二密封部件42、第一输送部件43、第二输送部件44、连动机构45以及联结件(盒侧联结件)46。
盒壳体40(以下,简称为壳体40)形成了盒16的外轮廓。壳体40具有第一端部40a和第二端部40b。第一端部40a是壳体40的X方向上的一端部。第一端部40a是在盒16被收容于了盒收容部21的状态下朝向机箱11的开口部22的端部。换言之,第一端部40a位于比第二端部40b更靠近机箱11的开口部22的位置(即、更靠近盖23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二端部40b在X方向上位于与第一端部40a相反的一侧。
壳体40具有将显影剂以及色调剂供给到显影器34的排出口(下落口)50。排出口50设于壳体40的下部。排出口50开口于壳体40的外部。排出口50在盒16被收容于了盒收容部21的状态下,位于显影器34的上方(例如正上方)(参照图2)。例如,盒16内的显影剂以及色调剂因重力而从排出口50朝着显影器34自由下落,从而被供给到显影器34。
排出口50设于壳体40的第一端部40a。为此,排出口50在盒16被收容于了盒收容部21的状态下,位于比后述的第二室52更靠近机箱11的开口部22的位置。为此,将盒16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用户等通过机箱11的开口部22,能够目视确认排出口50相对于显影器34的位置以及从排出口50向显影器34供给显影剂的状态等。
壳体40在壳体40的内侧形成有内部空间J作为收容显影剂以及色调剂的空间。内部空间J包括第一室51、第二室52以及通路53。
第一室51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壳体40的第一端部40a。第一室51经由通路23而与排出口50相连。第一室51收容是磁性载体与色调剂的混合物的显影剂。例如,第一室51设于排出口50的上方(例如正上方)。为此,在盒16已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情况下,第一室51内的显影剂因重力所致的自由下落而从排出口50供给到显影器34。
第二室52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壳体40的第二端部40b。即,第一室51以及第二室52在X方向上分开位于壳体40的两端部。例如,X方向上的第一室51与第二室52之间的距离L1比X方向上的第一室51的宽度W1(或者X方向上的第二室52的宽度W2)大。第二室52与第一室51相比,位于距排出口50更远的位置。第二室52收容色调剂。即,第二室52不收容磁性载体。
通路53遍及壳体40的第一端部40a与第二端部40b地沿X方向设置。通路53在壳体40的第一端部40a处位于第一室51的下方,并位于排出口50的上方。通路53在壳体40的第二端部40b处位于第二室52的下方。通路53使第二室52与排出口50连通。从第二室52供给到通路53的色调剂在通路53的内部被后述的第一输送部件43朝着排出口50输送。通路53与第一室51以及第二室52相比更细。例如,Z方向上的通路53的宽度H(高度)比Z方向上的第一室51的宽度H1(或者Z方向上的第二室52的宽度H2)小。
如图5所示,壳体40在第二室52与通路53之间具有分隔壁55。分隔壁55将第二室52与通路53分隔开。在分隔壁55上设有连通口56。连通口56使第二室52与通路53连通。X方向上的连通口56的宽度W5比X方向上的第二室52的宽度W2小。另外,X方向上的连通口56与排出口50之间的距离L比X方向上的第一室51的宽度W1(或者X方向上的第二室52的宽度W2)大。
第一密封部件41安装于壳体40,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封堵排出口50。在已安装第一密封部件41的状态下,收容于第一室51的显影剂不会从排出口50向壳体40的外部流出。
第二密封部件42安装于壳体40,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封堵连通口56。在已安装第二密封部件42的状态下,收容于第二室52的色调剂不会向通路53流出。第二密封部件42是将第二室52与排出口50之间分隔开的“分隔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二密封部件42具有向壳体40的外部突出的突出部。例如,用户等通过拉拽上述突出部,从而能够从壳体40卸下第二密封部件42。不过,第二密封部件42的安装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例如,第二密封部件42也可以以能够卸下的方式设于第二室52与排出口50之间的任意的位置(例如通路53内的任意的位置),从而将第二室52与排出口50之间隔开。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室51与通路53之间不存在壁部。不过,壳体40也可以在第一室51与通路53之间具有像分隔壁55那样的壁部以及像连通口56那样的开口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用像第二密封部件42那样的密封部件以能卸下的方式封堵该开口部。
第一输送部件43沿X方向设于通路53。第一输送部件43遍及壳体40的第一端部40a与第二端部40b地在通路53的内部延伸。例如,第一输送部件43是沿X方向输送色调剂的螺旋输送器(搬送オーガ)。第一输送部件43将通路53内的色调剂从第二端部40b朝向第一端部40a输送。例如,第一输送部件43将从第二室52供给到通路53的色调剂朝着排出口50输送。
这里,图6是表示第一输送部件43的局部的剖面图。
如图6所示,例如,第一输送部件43具有螺杆。例如,螺杆的螺距p是6mm。即,第一输送部件43旋转一圈而使色调剂朝着排出口50移动6mm。
再次返回图5进行说明,第二输送部件44沿X方向设于第二室52。例如,第二输送部件44是沿X方向输送色调剂的螺旋输送器。第二输送部件44将第二室52内的色调剂朝向连通口56输送。例如,第二输送部件44具有与第一输送部件43同样的螺杆。
连动机构45设于壳体40的第二端部40b。连动机构45使第一输送部件43与第二输送部件44连动。例如,连动机构45包括连结于第一输送部件43的齿轮和连结于第二输送部件44的齿轮。由此,连动机构45使第一输送部件43的旋转动作与第二输送部件44的旋转动作连动。当设置了这样的连动机构45时,能够以外部的一个驱动源来驱动第一输送部件43和第二输送部件44。
联结件46与第一输送部件43、第二输送部件44以及连动机构45中任一连结。联结件46与盒驱动部27的联结件29连结。联结件46通过从盒驱动部27的联结件29获取动力而被驱动旋转。若联结件46旋转,则经由连动机构45而使第一输送部件43以及第二输送部件44旋转。由此,第一输送部件43以及第二输送部件44在盒16的内部对色调剂进行输送。
出于噪声等方面考虑,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的驱动单元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盒16的联结件46离壳体40的第二端部40b比离壳体40的第一端部40a更近。由此,能够使盒16的联结件46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驱动单元的一部分而设置的主体侧的联结件29连结。
接下来,对盒16的作用和与该盒16的作用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19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盒16在设置图像形成装置1时或者更换显影剂时等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盒16在第一密封部件41以及第二密封部件42已从壳体40卸下的状态下收容于机箱11的盒收容部21。当盒16被收容于盒收容部21时,收容于第一室51的显影剂通过自由下落而从排出口50供给到显影器3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室52与第一室51相比位于距排出口50更远的位置。为此,收容于第二室52的色调剂移动到通路53,但不会到达排出口50。其结果,收容于第二室52的色调剂不被供给到显影器34。由此,供给到显影器34的显影剂能够维持与收容于第一室51的状态相同的磁性状态(即,维持磁性载体与色调剂的比率)。
这里,盒16的第一室51内的显影剂被预先调整成,磁性载体与色调剂的比率落入适当的范围内。控制部19在显影器34内的显影剂已被更换的情况下,从磁传感器34e接收通过磁传感器34e检测出的显影剂的磁性状态的初始值(例如磁性的强度的初始值)。然后,控制部19基于显影剂的磁性状态的初始值,设定用于在色调剂伴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的使用而减少的情况下开始从盒16向显影器34补给色调剂的磁性状态的阈值。该阈值是比显影剂的磁性状态的初始值大预先设定的值(或者比例)的值。控制部19在表示由磁传感器34e周期性地检测的显影剂的磁性状态的值超过了上述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盒驱动部27,以便从盒16向显影器34补给色调剂。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9在盒16安装于了图像形成装置1的情况下,等待了从盒检测传感器26检测到盒16的时刻起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后,控制盒驱动部27,以便开始盒16的第一输送部件43、第二输送部件44的驱动。
图7是表示上述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盒检测传感器26在设置图像形成装置1时或者更换显影剂时等将盒16安装于了图像形成装置1的情况下对盒16进行检测(A11)。
接下来,关于盒驱动部27的驱动,控制部19在从接收到表示盒检测传感器26检测到盒16的信号的时刻起至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为止,不驱动盒驱动部27而进行待机(A12)。例如,上述规定时间被设定为足以供收容于盒16的第一室51的显影剂通过自由下落向显影器34供给至少一定量的时间。例如,控制部19也可以在上述规定时间的期间(待机的期间)接收关于通过磁传感器34e检测的显影剂的磁性状态的初始值的信息。然后,控制部19也可以在上述规定时间的期间,基于通过磁传感器34e检测出的显影剂的磁性状态的初始值,设定开始从盒16向显影器34供给色调剂的上述阈值。由控制部19设定的阈值被存储于存储部18。由此,控制部19能够在未混有来自第二室52的色调剂的状态下取得显影剂的磁性状态的初始值并设定上述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9取得关于显影剂的磁性状态的初始值的信息的时机以及控制部19设定阈值的时机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是在经过了上述规定时间之后。这是因为,第二室52与排出口50之间存在距离,从而即使经过上述规定时间而开始盒驱动部27的驱动,色调剂也不会立即到达排出口50。
然后,控制部19在从接收到表示盒检测传感器26检测到盒16的信号的时刻起经过了上述规定时间之后,开始盒驱动部27的驱动(A13)。由此,通过第一输送部件43旋转,从而将残留于第一室51以及通路53的显影剂从排出口50向显影器34供给。
这里,当将X方向上的第二室52与排出口50之间的距离设为L,将第一输送部件43每秒的输送距离设为M,并将L/M设为T(其中,L、M是任意的数值)时,在盒16收容于了盒收容部21之后盒驱动部27是被首次驱动的情况下,控制部19在盒驱动部27的驱动开始后经过T秒之前使盒驱动部27至少停止一次(A14)。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上的第二室52与排出口50之间的距离的一个例子是200mm以上。第一输送部件43的转速是50rpm。另外,第一输送部件43每一转的输送距离是6mm。为此,第一输送部件43每秒的输送距离M是5mm。因此,T是40秒。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9在盒驱动部27的驱动开始后经过了30秒之后,使盒驱动部27停止。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显影剂的下落过程中色调剂到达排出口50的可能性。这里,上述说明中的“X方向上的第二室52与排出口5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改称为“X方向上的连通口56与排出口50之间的距离”。
而且,控制部19在显影器34内的色调剂伴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的使用而减少,从而表示由磁传感器34e周期性地检测的显影剂的磁性状态的值超过上述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盒驱动部27,以便从盒16向显影器34补给色调剂。由此,从第二室52供给到通路53的色调剂被第一输送部件43输送而到达排出口50。然后,色调剂从排出口50向显影器34供给。
根据以上那样的构成,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盒16具有壳体40和第一输送部件43。壳体40包括与排出口50连通并收容显影剂的第一室51、位于比第一室51更远离排出口50的位置并收容色调剂的第二室52、以及使排出口50与第二室52连通的通路53。第一输送部件43将从第二室52供给到通路53的色调剂朝着排出口50输送。根据这样的构成,能以一个盒16依次将显影剂以及色调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1。由此,无需将色调剂盒以及显影剂盒分别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缩小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空间。由此,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进而,根据上述构成,能以较简单的构成实现将显影剂以及色调剂依次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盒16。由此,也能够实现盒16的低成本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于视觉辨认性方面的考虑,盒16的排出口50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部。另一方面,盒16的联结件46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驱动单元的配置位置对应地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部。为此,盒16呈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部延续至后部的比较细长的形状。另一方面,显影器34所需的显影剂的量与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部延续至后部那样的盒的容量相比更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部延续至后部的盒16的大小设置第一室51以及第二室52,从而收容显影剂以及色调剂两者。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的盒16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个例子,但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例如,控制部19的动作例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控制部19也可以在接收到表示盒检测传感器26检测出盒16的信号之后立即开始盒16的第一输送部件43、第二输送部件44的驱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壳体40的第二室52位于距排出口50远的位置,因此也是显影剂先供给到显影器34。另外,控制部19在接收到表示盒检测传感器26检测出盒16的信号之后立即开始盒16的第一输送部件43、第二输送部件44的驱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盒驱动部27的驱动开始后经过T秒之前使盒驱动部27停止。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将盒16收容于了盒收容部21之后立即驱动盒16的第一输送部件43、第二输送部件44,也能够抑制色调剂到达排出口50。
另外,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几个变形例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变形例中,以下说明以外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具有相同或者类似功能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变形例)
图8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盒16。
如图8所示,本变形例的盒16除了第一密封部件41以及第二密封部件42之外,还具有第三密封部件61。第三密封部件61设于通路53内的任意的位置,在第一室51与第二室52之间封堵通路53。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封堵”除了包括通路53的开口截面的整个区域被堵住的情况之外,也包括仅有通路53的开口截面的一部分区域被堵住的情况。例如,第三密封部件61在通路53中设于相比于第二室52更靠近第一室51的位置。例如,第三密封部件61配置于与第一室51相邻的位置。若设置第三密封部件61,则能够抑制收容于第一室51的显影剂在通路53内朝向壳体40的第二端部40b移动。
(第二变形例)
图9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盒16。
如图9所示,本变形例的盒16具有设于第二室52的倾斜底面71而取代第二输送部件44。倾斜底面71以随着接近连通口56而变低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收容于第二室52的色调剂被倾斜底面71引导至连通口56。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省略第二输送部件44。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收容色调剂的第二室与收容显影剂的第一室相比设于距排出口更远的位置,因此能够以一个盒依次供给显影剂和色调剂。由此,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盒,具备壳体和第一输送部件,
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室,与排出口连通,在所述第一室中收容显影剂;
第二室,位于比所述第一室更远离所述排出口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室中收容色调剂;以及
通路,使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室连通,
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将从所述第二室供给到所述通路的色调剂朝向所述排出口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
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在所述盒的长边方向上相互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
所述盒还具备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以能够卸下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室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位置,将所述第二室与所述排出口之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使所述第二室与所述通路连通的连通口,
所述分隔部件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封堵所述连通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其中,
所述盒还具备第二输送部件,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将所述第二室内的色调剂朝向所述连通口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
在所述盒被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姿势下,所述第一室位于所述排出口的上方。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盒和显影器,
所述盒具有壳体和输送部件,
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室,与排出口连通,在所述第一室中收容显影剂;
第二室,位于比所述第一室更远离所述排出口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室中收容色调剂;以及
通路,使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室连通,
所述输送部件将从所述第二室供给到所述通路的色调剂朝向所述排出口输送,
所述显影器从所述盒被供给所述显影剂和所述色调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
机箱,具有收容所述盒的收容部;
驱动部,驱动所述盒的所述输送部件;
传感器,在所述盒收容于了所述收容部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盒;
以及
控制部,在接收到表示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盒的信号后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后,控制所述驱动部,以开始所述盒的所述输送部件的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
机箱,具有收容所述盒的收容部;
驱动部,驱动所述盒的所述输送部件;以及
控制部,当将在所述输送部件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室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距离设为L,将所述输送部件的每秒的输送距离设为M,并将L/M设为T时,在所述盒收容于了所述收容部之后所述驱动部是被首次驱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开始后经过T秒之前使所述驱动部至少停止一次。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机箱,
所述机箱具有:
收容部,收容所述盒;
开口部,使所述收容部向外部露出;以及
盖,以能开闭的方式关闭所述开口部,
在所述盒收容于了所述收容部的情况下,所述排出口位于比所述第二室更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位置。
CN201710811602.9A 2017-03-02 2017-09-11 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8535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447,506 2017-03-02
US15/447,506 US9996025B1 (en) 2017-03-02 2017-03-02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5978A true CN108535978A (zh) 2018-09-14
CN108535978B CN108535978B (zh) 2021-12-21

Family

ID=6244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56086.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01636U (zh) 2017-03-02 2017-09-11 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1710811602.9A Active CN108535978B (zh) 2017-03-02 2017-09-11 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56086.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01636U (zh) 2017-03-02 2017-09-11 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996025B1 (zh)
CN (2) CN20730163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6025B1 (en) * 2017-03-02 2018-06-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0180638B1 (en) 2018-03-21 2019-01-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artridge
JP6701256B2 (ja) * 2018-04-17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9189A (ja) * 2004-11-15 2006-06-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N1807100A (zh) * 2004-12-13 2006-07-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液体容器
JP2006227583A (ja) * 2005-01-24 2006-08-31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835701A (zh) * 2004-07-20 2006-09-20 比亚拉蒂工业公开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热饮料的设备
CN101261476A (zh) * 2007-03-08 2008-09-10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1344370Y (zh) * 2009-01-13 2009-11-11 东营人造板厂 持续溶蜡输送装置
CN101614986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夏普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和使用其的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00972A (zh) * 2009-05-28 2010-12-0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082484A1 (en) * 2010-10-05 2012-04-0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20141175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nd erasing method
CN202563245U (zh) * 2011-04-05 2012-11-28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剂盒
JP2013037157A (ja) * 2011-08-08 2013-02-21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の現像剤回収方法
JP2014134583A (ja) * 2013-01-08 2014-07-24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286678A1 (en) * 2011-03-22 2014-09-2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Toner replenish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5339849A (zh) * 2014-06-03 2016-02-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57337A (zh) * 2015-06-19 2016-12-2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7301636U (zh) * 2017-03-02 2018-05-01 株式会社东芝 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6157B2 (ja) * 2006-05-02 2012-06-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5375452B2 (ja) * 2009-09-01 2013-12-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8934B2 (ja) * 2010-02-09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43997B2 (ja) * 2012-11-29 2015-07-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8772B1 (ja) 2013-01-17 2013-12-04 三重県 ドライフルーツ、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5701A (zh) * 2004-07-20 2006-09-20 比亚拉蒂工业公开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热饮料的设备
JP2006139189A (ja) * 2004-11-15 2006-06-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N1807100A (zh) * 2004-12-13 2006-07-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和液体容器
JP2006227583A (ja) * 2005-01-24 2006-08-31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61476A (zh) * 2007-03-08 2008-09-10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14986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夏普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和使用其的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1344370Y (zh) * 2009-01-13 2009-11-11 东营人造板厂 持续溶蜡输送装置
CN101900972A (zh) * 2009-05-28 2010-12-0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082484A1 (en) * 2010-10-05 2012-04-0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20141175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nd erasing method
US20140286678A1 (en) * 2011-03-22 2014-09-2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Toner replenish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202563245U (zh) * 2011-04-05 2012-11-28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剂盒
JP2013037157A (ja) * 2011-08-08 2013-02-21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の現像剤回収方法
JP2014134583A (ja) * 2013-01-08 2014-07-24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39849A (zh) * 2014-06-03 2016-02-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57337A (zh) * 2015-06-19 2016-12-2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7301636U (zh) * 2017-03-02 2018-05-01 株式会社东芝 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君勇 等: ""喷墨打印技术进展"",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10409B2 (en) 2019-06-04
US20180253029A1 (en) 2018-09-06
CN108535978B (zh) 2021-12-21
US9996025B1 (en) 2018-06-12
CN207301636U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1618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171890B2 (ja) 現像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CN108535978A (zh) 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693927B2 (en) Develop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developer case is applied
JP2009210737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14762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57759B1 (ko) 현상제 수용 용기 및 이것이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US10067442B2 (en)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with flexible stirring pieces configured so that an extension of one stirring piece is arranged outward of a base of an adjacent stirring pie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US10234791B2 (en)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WO2016103932A1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109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3049B2 (ja) 現像剤供給容器、着脱作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27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35162B2 (en)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ame
JP4339278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の現像装置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CN204576059U (zh) 显影剂补给容器
CN204256377U (zh) 显影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524476B2 (ja)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搬送装置の開口形成方法
US10877428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148723A (ja) トナー収容容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208384346U (zh) 显影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163822A (ja) 現像装置
CN101414142A (zh) 显影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210963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98165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