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29191A - 中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29191A
CN108529191A CN201810161790.XA CN201810161790A CN108529191A CN 108529191 A CN108529191 A CN 108529191A CN 201810161790 A CN201810161790 A CN 201810161790A CN 108529191 A CN108529191 A CN 108529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er
relaying
delivery section
moved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17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本格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Jid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Jid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Jid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Jid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29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291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5/00Supplying, feeding,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articles to be packaged
    • B65B35/10Feeding, e.g. conveying, single articles
    • B65B35/20Feeding, e.g. conveying, single articles by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ory pushers
    • B65B35/205Feeding, e.g. conveying, single articles by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ory pushers linked to endless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56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to or from inclined or vertical conveyor sections
    • B65G47/57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to or from inclined or vertical conveyor sections fo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43/00Forming, feeding, opening or setting-up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in association with packaging
    • B65B43/42Feeding or positioning bags, boxes, or cartons in the distended, opened, or set-up state; Feeding preformed rigid containers, e.g. tins, capsules, glass tubes, glasses, to the packaging position; Locat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at the filling position; Support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during the filling operation
    • B65B43/48Feeding or positioning bags, boxes, or cartons in the distended, opened, or set-up state; Feeding preformed rigid containers, e.g. tins, capsules, glass tubes, glasses, to the packaging position; Locat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at the filling position; Support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during the filling operation using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pus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43/00Forming, feeding, opening or setting-up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in association with packaging
    • B65B43/42Feeding or positioning bags, boxes, or cartons in the distended, opened, or set-up state; Feeding preformed rigid containers, e.g. tins, capsules, glass tubes, glasses, to the packaging position; Locat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at the filling position; Support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during the filling operation
    • B65B43/52Feeding or positioning bags, boxes, or cartons in the distended, opened, or set-up state; Feeding preformed rigid containers, e.g. tins, capsules, glass tubes, glasses, to the packaging position; Locat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at the filling position; Supporting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during the filling operation using roller-ways or endless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06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a single group of articles arranged in orderly pattern, e.g. workpieces in magazines
    • B65G47/08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a single group of articles arranged in orderly pattern, e.g. workpieces in magazines spacing or grouping the articles during feeding
    • B65G47/08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a single group of articles arranged in orderly pattern, e.g. workpieces in magazines spacing or grouping the articles during feeding grouping articles in r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6Fixed platforms or combs, e.g. bridges between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2Rotary or reciprocating members for direct action on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pushers, rakes, shov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35Containers
    • B65G2201/0238B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多种方式将输送对象物从连续输送方式的输送部向间歇输送方式的输送部移送的中继装置。中继装置(10)具有:将输送对象物(1)连续地向第1方向的正方向(D1a)输送的第1输送部(20)、将多个集合部(29)间歇地向第1方向的正方向移送的第2输送部(26)、设于第1输送部和第2输送部之间的中继输送部(50)以及使中继输送部在第1方向上移动的中继驱动部(60)。中继驱动部至少在第1推进机(31)使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第2方向的正方向(D2a)移动期间,以与利用第1输送部将多个输送对象物向第1方向的正方向输送的速度相同的速度使中继输送部向第1方向的正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中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连续输送方式的输送部接收输送对象物并将该输送对象物传送到间歇输送方式的输送部的中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斗式输送机中,载置有输送对象物的多个料斗(即收纳部)以恒定的间隔配置,通过使输送带行进,输送对象物与料斗一起被输送。在这样的输送机中,当通过人手将输送对象物载置于收纳部时,通常情况下,与使收纳部间歇地移动、改变输送速度地使收纳部移动相比,使收纳部以恒定的速度连续地移动的话,操作者能够更加容易地将输送对象物载置于收纳部。当使收纳部间歇地移动、改变输送速度地使收纳部移动时,难以判断载置输送对象物的时机,操作者也有可能无法将输送对象物载置于恰当的收纳部、错误地接触收纳部。
这样,在通过人手将输送对象物配置于收纳部的情况下,优选使收纳部以恒定速度连续地移动,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在将输送对象物收纳于包装袋的包装装置中,需要使输送对象物间歇地停止。在该情况下,需要将输送对象物从使输送对象物连续地移动的连续输送方式的输送装置转移到使输送对象物间歇地移动的间歇输送方式的输送装置。
作为在输送方式不同的装置间转移输送对象物的装置,公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中继装置。专利文献1的中继装置由环状的中继用斗式输送机构成,将从间歇输送输送机接收的物品收纳于料斗并进行输送,从该料斗将物品向连续输送输送机传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102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中继装置中使用的各料斗需要具有适合输送对象物的大小和状态的尺寸。因此,当改变了输送对象物的大小、状态时,需要更换料斗。料斗的更换需要劳力和时间,此外,需要预先储备多个种类的料斗,因此专利文献1的中继装置不便利。
此外,专利文献1的中继装置无法改变输送对象物的状态。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中继装置中,从上游侧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相当于间歇输送输送机)接收的物品的状态(例如数量和姿势)与向下游侧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相当于连续输送输送机)的收纳部传送的物品的状态彼此相同,无法使两者互不相同。此外,当在下游侧装置的收纳部配置多个种类的物品时,在专利文献1的中继装置中,需要在上游侧装置的一个料斗预先收纳这样的多个种类的物品。但是,通过人手将多个种类的物品恰当地收纳于一个料斗未必容易,因此容易发生收纳失误,收纳也耗费劳力。
并且,专利文献1的中继装置能够进行从间歇输送方式的输送机向连续输送方式的输送机移送的输送对象物的中继,但无法进行从连续输送方式的输送机向间歇输送方式的输送机移送的输送对象物的中继。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多种方式将输送对象物从连续输送方式的输送部向间歇输送方式的输送部移送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涉及中继装置,该中继装置具有:第1输送部,其将多个输送对象物连续地向第1方向的正方向输送;第2输送部,其将多个集合部间歇地向第1方向的正方向移送;中继输送部,其在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设于第1输送部和第2输送部之间;中继驱动部,其能够使中继输送部向第1方向的正方向和反方向移动;第1推进机,其使由第1输送部输送的多个输送对象物之中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将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配置于中继输送部;以及第2推进机,其在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由第1推进机配置于中继输送部之后,使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将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配置在多个集合部之中的一个以上的集合部,中继驱动部至少在第1推进机使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以与利用第1输送部使多个输送对象物向第1方向的正方向输送的速度相同的速度使中继输送部向第1方向的正方向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恰当地将输送对象物从连续输送方式的第1输送部向中继输送部传送,并能够恰当地将输送对象物从该中继输送部向间歇输送方式的第2输送部的集合部传送。这样,通过使中继输送部介于第1输送部和第2输送部之间,能够以多种方式将输送对象物从连续输送方式的输送部向间歇输送方式的输送部移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12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主要要素。
图13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14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15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16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17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18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19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0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1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2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3是表示中继装置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4是表示中继驱动部和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5是表示中继驱动部和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6是表示中继驱动部和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7是表示中继驱动部和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8是表示中继驱动部和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0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表示中继装置10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12~图23是表示中继装置10的推进机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12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主要要素,图13~图23简单地表示推进机驱动系统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图24~图28是表示中继驱动部60和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表示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的随着时间的状态变化。
另外,在图1~图28中,为了表示无法从外部观察到的要素的配置,有时概念性地图示这样的要素。此外,在图1~图28中,为了容易理解,有时省略了一部分要素的图示。
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图1的左右方向相对应的方向称作第1方向D1,与图1的上下方向相对应的方向称作第2方向D2,与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方向相对应的方向称作高度方向D3。因而,第1方向D1、第2方向D2以及高度方向D3相互垂直。此外,第1方向D1是包括后述的第1正方向D1a和第1反方向D1b这两者的概念,第2方向D2是包括后述的第2正方向D2a和第2反方向D2b这两者的概念。
[中继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中继装置10作为用于将输送对象物1输送和引导的装置,具有第1输送部20、第2输送部26以及中继输送部50。第1输送部20和第2输送部26将输送对象物1向第1方向D1的正方向D1a(以下也称作“第1正方向D1a”)输送。中继输送部50将输送对象物1向第1正方向D1a输送,与此同时将输送对象物1向第2方向D2的正方向D2a(以下也称作“第2正方向D2a”)引导。在第1输送部20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经由人手或机械将输送对象物1陆续载置于第1输送部20上。另一方面,在第2输送部26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设有包装装置(省略图示),由第2输送部26输送的输送对象物1利用包装装置被收纳于袋中并被包装。
此外,中继装置10作为用于将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移送的装置,具有第1推进机31、第2推进机32以及中继推进机33。第1推进机31、第2推进机32以及中继推进机33分别以能够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互相协作地将输送对象物1逐渐地向第2正方向D2a移送。
构成各输送对象物1的要素的种类和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输送对象物1包括多个小袋体,该多个小袋体以在第1方向D1上排列的状态配置于第1输送部20的各收纳空间23。此外,最终载置于第2输送部26的各集合部29的一组物品群由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输送对象物1构成。一组物品群所包含的输送对象物1的种类和尺寸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在图1所示的中继装置10中,两种类型的输送对象物1包含于一组物品群,第1类型的输送对象物1a配置于中央,在两端侧配置第2类型的输送对象物1b。
<第1输送部>
第1输送部20构成为以定速将多个输送对象物1连续地向第1正方向D1a输送的连续输送方式的输送部,其使输送对象物1以恒定的速度移动。图1所示的第1输送部20具有环状的输送带21和配置于该输送带21的表面侧的多个侧引导件22。输送带21被马达等驱动源(省略图示)驱动,连续地向第1正方向D1a行进。
各侧引导件22向第2方向D2延伸,并且相对于输送带21固定,在第1方向D1上相邻地配置的侧引导件22互相分开地配置。多个输送对象物1分别在收纳空间23中载置于输送带21上,该收纳空间23被相邻地配置的两个侧引导件22分隔出来。在图1所示的第1输送部20中,配置有输送对象物1的区域(即收纳空间23)和未配置输送对象物的区域在第1方向D1上交替地设置。因而,在相邻地配置于输送带21上的输送对象物1彼此之间设有与未配置输送对象物1的区域相对应的空间。
各侧引导件22用于限制配置于收纳空间23的输送对象物1的第1方向D1上的位置,当像后述那样利用第1推进机31推动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使其移动时,将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引导。本实施方式的各侧引导件22与配置于收纳空间23的输送对象物1相接触,从侧方支承该输送对象物1。但各侧引导件22未必一定要与配置于收纳空间23的输送对象物1相接触,设于能够限制该输送对象物1的第1方向D1上的配置的位置即可。
各侧引导件22能够在第1方向D1上配置在任意的位置,能够灵活地调整相邻的侧引导件22之间的间隔(即各收纳空间23在第1方向D1上的尺寸)。因而,可以与输送对象物1的大小(即小袋体的大小和数量)等相应地调整侧引导件22之间的间隔,在最合适的尺寸的收纳空间23配置各输送对象物1。这样,收纳空间23的大小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例如,在各输送对象物1包括相同数量的单一尺寸的小袋体的情况下,可以设为收纳空间23的大小彼此相同。另一方面,当小袋体的尺寸在输送对象物1之间不同、小袋体的数量在输送对象物1之间不同时,各收纳空间23的大小也可以互不相同。
这样,侧引导件22配置为具有这样的位置和间隔,即,能够供输送对象物1在各收纳空间23中保持所期望的姿势。但是,以能够在与后述的中继输送部50所具有的多个导入路51的开口部相对应的位置配置收纳空间23的开口的方式,调整各侧引导件22的位置和各收纳空间23的位置。此外,调整各侧引导件22的位置,以使各收纳空间23的开口部小于所对应的导入路51的开口部。
<第2输送部>
第2输送部26构成为将多个集合部29间歇地向第1正方向D1a移送的间歇输送方式的输送部,重复进行移动和停止地将收纳于多个集合部29的输送对象物1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即向第1正方向D1a)输送。第2输送部26具有环状的输送带27和配置于该输送带27的表面侧的多个侧引导件28。输送带27被马达等驱动源(省略图示)驱动,间歇地向第1正方向D1a行进。各侧引导件28向第2方向D2延伸,并且相对于输送带27固定,在第1方向D1上相邻地配置的侧引导件28互相分开地配置。由多个输送对象物1构成的物品群在各集合部29中配置于输送带27上,所述各集合部29被相邻地配置的两个侧引导件28分隔出来。在图1所示的第2输送部26中,配置有物品群的区域(即集合部29)和未配置物品群的区域在第1方向D1上交替地设置。因而,在相邻地配置于输送带27上的物品群彼此之间设有与未配置物品群的区域相对应的空间。
本实施方式的侧引导件28在第1方向D1上等间隔地配置,由侧引导件28划分出的集合部29在第1方向D1上具有恒定的尺寸。特别是,以能够在与中继输送部50所具有的多个合流路52的开口部相对应的位置配置集合部29的开口的方式,调整各侧引导件28和各集合部29的位置。此外,调整各侧引导件28的位置,以使各集合部29的开口部大于所对应的合流路52的开口部。
多个集合部29以恒定的间距数间歇地被向第1正方向D1a移送。此处所说的“间距数”意为,与通过一次间歇的移动将集合部29移送的距离(以下也称作“间歇移动距离”)相对应的间距的数量。“间距”意为,在第2输送部26相邻地配置的、用于收纳物品群的集合部29彼此间的间隔(即在第1方向D1上的距离)。因而,“间歇移动距离=间距×间距数”的关系成立。间距数能够设定为任意的整数,但优选的是,设定为以中继输送部50所具有的中继输送路53的数量(即合流路52的数量)为上限的整数,更优选的是,设定为中继输送部50所具有的中继输送路53的数量除以1以上的整数得到的1以上的整数。
在图1所示的中继装置10中,中继输送路53的数量(即合流路52的数量)为“4”。因而,在将“间距”假定为“100mm”的情况下,“间歇移动距离”优选地设定为100mm、200mm、300mm以及400mm之中(实际上是100mm、200mm以及400mm之中)的任一个。在间歇移动距离为“400mm”的情况(即间距数与中继输送路53的数量相等的情况(即“间距数=4”的情况))下,在中继输送部50的在第1方向D1上的往复移动的1个循环期间,包括一次间歇的移动的第2输送部26的间歇循环进行一次即可。另一方面,在间歇移动距离为“200mm”的情况(即间距数为中继输送路53的数量的一半的情况(即“间距数=2”的情况))下,在中继输送部50的在第1方向D1上的往复移动的1个循环期间,上述的第2输送部26的间歇循环进行两次即可。同样地,在间歇移动距离为“100mm”的情况(即“间距数=1”的情况)下,在中继输送部50的在第1方向D1上的往复移动的1个循环期间,上述的第2输送部26的间歇循环进行四次即可。
这样,在中继输送部50的在第1方向D1上往复移动的1个循环期间,使集合部29向第1正方向D1a移动这样的距离即可,即,以“中继输送路53的数量(即合流路52的数量)×间距”表示的距离以上(更优选该距离)。由此,能够在与中继输送路53的合流路52的开口相对应的位置配置空的集合部29,能够从各个合流路52向空的集合部29移送物品群。
<中继输送部>
中继输送部50在第2方向D2上设于第1输送部20和第2输送部26之间,其包括在第1方向D1上排列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中继输送路53。各中继输送路53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导入路51和该多个导入路51合流的合流路52。各导入路51与第1输送部20相邻地配置,各合流路52与第2输送部26相邻地配置。
各中继输送路53所具有的多个导入路51分别将多个输送对象物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输送对象物1)单独收纳,与此同时将该多个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引导,该多个输送对象物1最终构成载置于第2输送部26的一个集合部29的一组物品群。与各合流路52相连接的多个导入路51以越靠下游侧越互相逐渐靠近的方式配置,该多个导入路51作为向各合流路52引导的导轨发挥功能。
各合流路52将从多个导入路51输送来的、构成一组物品群的多个输送对象物1集合地收纳,与此同时将该多个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引导。另外,与各合流路52相连的多个导入路51既可以在一处合流,也可以经过多个阶段而合流。在图1所示的中继输送部50中,各中继输送路53所具有的四个导入路51之中配置于中央的两个导入路51首先合流而形成中间合流路,在其下游侧,该中间合流路和配置于其两端的两个导入路51合流。
各输送对象物1经由上述的导入路51和合流路52被从第1输送部20向第2输送部26移送。这时,构成一组物品群的多个输送对象物1随着在导入路51中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行进而逐渐地靠近,在合流路52集合,并维持着集合的状态被载置于第2输送部26的各集合部29。另外,各导入路51和各合流路52的大小根据输送对象物1而定,各导入路51和各合流路52具有能够恰当地支承和引导相应的输送对象物1的大小。在图1所示的各中继输送路53中,在具有与第1类型的输送对象物1a相应的大小的两个导入路51的两侧分别配置有具有与第2类型的输送对象物1b相应的大小的导入路51。并且,合流路52(特别是向集合部29开口的部分)具有与这些第1类型的输送对象物1a和第2类型的输送对象物1b互相在第1方向D1上重叠的状态相对应的大小。
上述的中继输送部50设为能够向第1方向D1的正方向D1a和反方向D1b(以下也称作“第1反方向D1b”)往复移动,在中继驱动部60的驱动下,能够使该中继输送部50沿第1正方向D1a和第1反方向D1b移动。具体而言,中继驱动部60包括移动体61,中继输送部50被移动体61固定地支承。通过移动体61在第1方向D1上移动,中继输送部50(即导入路51和合流路52)也与移动体61一同在第1方向D1上移动。这样,中继驱动部60使中继输送部50在第1方向D1上移动,并在第1同步输送位置P1(参照图1)和在第1正方向D1a上比第1同步输送位置P1靠下游侧的第2同步输送位置P2(参照图3)配置中继输送部50。
第1推进机31在中继输送部50从第1同步输送位置P1向第2同步输送位置P2移动期间,使第1输送部20上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并将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配置于多个导入路51。另一方面,第2推进机32在中继输送部50配置于第2同步输送位置P2的状态下,使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并将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配置在多个集合部29中的一个以上。另外,中继驱动部60在第2推进机32使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移动到多个集合部29中的一个以上之后,使中继输送部50向第1反方向D1b移动,并使中继输送部50再次配置于第1同步输送位置P1,然后,再次使中继输送部50从第1同步输送位置P1向第1正方向D1a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中继驱动部60至少在第1推进机31使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期间,以与利用第1输送部20将多个输送对象物1向第1正方向D1a输送的速度相同的速度,使中继输送部50的多个导入路51向第1正方向D1a移动。即,中继驱动部60至少在第1推进机31使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期间,以这样的方式使中继输送部50向第1正方向D1a移动,即,配置有在第1推进机31的作用下移动的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收纳空间23的开口在与中继输送部50的多个导入路51的开口相对应的位置与该多个导入路51的开口彼此相对地配置。
<第1推进机>
第1推进机31使由第1输送部20输送的多个输送对象物1之中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并将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配置于中继输送部50的多个导入路51。本实施方式的第1推进机31由在第1方向D1上延伸的棒状构件(相当于“第1棒状构件”)构成。通过该棒状构件以抵接于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状态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被向第2正方向D2a推动而配置于多个导入路51。另外,此处所说的“棒状构件”指的是某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方向D1)的长度大于其他方向的长度的构件,但其具体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图1所示的第1推进机31由单一的棒状构件构成,但也可以由多个构件构成。
图1所示的第1推进机31以具有这样的大小的方式在第1方向D1上延伸,即,该第1推进机31的大小为与中继输送部50所具有的导入路51的数量相对应的输送对象物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6(=4×4)个输送对象物1”)在第1输送部20所占的范围(特别是第1方向D1的范围)以上。由此,第1推进机31能够将与中继输送部50所具有的导入路51的数量相对应的输送对象物1同时向第2正方向D2a推动,并将该输送对象物1从相对应的收纳空间23向相对应的导入路51移送。
第1推进机31被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驱动,能够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进行往复移动。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在使第1推进机31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期间,将第1推进机31配置在第1推进机31能够抵接于在收纳空间23和导入路51配置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方向位置。此外,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在使第1推进机31向第2方向D2的反方向D2b(以下也称作“第2反方向D2b”)移动期间,使第1推进机31上升得高于配置于第1输送部20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之后,使第1推进机31下降到低于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高度的位置。由此,第1推进机31不会接触(即干涉)配置于第1输送部20(即各收纳空间23)的输送对象物1地从比该输送对象物1靠下游侧(即第2正方向D2a侧)的位置向比该输送对象物1靠上游侧(即第2反方向D2b侧)的位置移动。第1推进机31通过重复进行这一系列的动作,能够重复地进行将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向中继输送部50的移送。
本实施方式的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包括一对第1往复板73,第1推进机31的两端与这些第1往复板73相连结。这些第1往复板73互相同步地动作,并成彼此相同的姿势。与这些第1往复板73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的移动相应地,第1推进机31能够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移动。
此外,第1推进机31经由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和中继驱动部60与中继输送部50相连结。因此,随着中继驱动部60使中继输送部50在第1方向D1上往复移动,第1推进机31也与中继输送部50一同在第1方向D1上往复移动。
<中继推进机>
中继推进机33使配置于中继输送部50的多个导入路51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并使配置于多个导入路51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在合流路52集合地配置在一起。本实施方式的中继推进机33包括在第1方向D1上延伸的至少一个棒状构件,通过该至少一个棒状构件以抵接于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状态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被推动而在合流路52集合地配置在一起。
图1所示的中继推进机33包括棒状的第1中继推进机33a(相当于“第2棒状构件”)和棒状的第2中继推进机33b(相当于“第3棒状构件”),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分别在第1方向D1上延伸。在利用中继推进机33使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移动的方向(即第2正方向D2a)上,第1中继推进机33a配置在比第2中继推进机33b靠上游侧的位置。第1中继推进机33a以抵接于分别配置于多个导入路51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状态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从而推动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使其向下游侧(即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第2中继推进机33b以在中继输送部50抵接于在第1中继推进机33a的作用下从上游侧移动到下游侧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状态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从而推动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使其进一步向下游侧移动。
特别是在图1所示的中继装置10中,利用第1中继推进机33a将输送对象物1推到上述的中间合流路的位置,在各中继输送路53所具有的四个导入路51之中的配置于中央的两个导入路51上配置的两个输送对象物1在中间合流路配置在一起。并且,在第2中继推进机33b的作用下,分别在设于两端的两个导入路51配置的两个输送对象物1与在中间合流路配置在一起的两个输送对象物1一同被向下游侧推动,该四个输送对象物1在中继输送部50的合流路52配置在一起。
图1所示的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分别以具有这样的大小的方式在第1方向D1上延伸,即,所述大小为与中继输送部50所具有的导入路51的数量相对应的输送对象物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6(=4×4)个输送对象物1)在中继输送部50所占的范围(特别是第1方向D1的范围)以上。即,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分别以具有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所占的范围(特别是第1方向D1的范围)以上的大小的方式在第1方向D1上延伸。由此,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分别能够将与中继输送部50所具有的导入路51的数量相对应的输送对象物1同时向第2正方向D2a推动并将其向下游侧移送。另外,图1所示的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分别由单一的棒状构件构成,但也可以由多个构件构成。
上述的第1推进机31与中继推进机33(即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互相连结,互相联动。即,在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所具有的上述的一对第1往复板73上不仅连结有第1推进机31的两端,也安装有中继推进机33(即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各自)的两端。由此,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不仅驱动第1推进机31,也驱动中继推进机33,使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这两者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往复移动。
具体而言,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在使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期间,将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配置在第1推进机31抵接于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并且中继推进机33抵接于其他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方向位置。此外,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在使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期间,使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上升得高于配置于第1输送部20和中继输送部50(特别是导入路51)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之后,使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下降到低于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的位置。
此外,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借助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和中继驱动部60(即推入杆75、第1往复板73、第1连结构件72以及移动体61)与中继输送部50相连结,并与中继输送部50一同在第1方向D1上一体地往复移动。即,上述的中继驱动部60使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与中继输送部50一同在第1方向D1上往复移动。
另外,关于上述的中继驱动部60和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的具体的结构,之后参照图12和图24说明。
<第2推进机>
在利用第1推进机31将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配置于多个导入路51之后,第2推进机32使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并将其配置于多个集合部29之中的一个以上。即,第2推进机32将输送对象物1从中继输送部50上向第2输送部26上移送。更具体而言,当中继推进机33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从而中继推进机33从在合流路52配置在一起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分开之后,第2推进机32抵接于在合流路52配置在一起的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并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这样,第2推进机32使在合流路52配置在一起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并将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一起配置于多个集合部29中的任一个。
本实施方式的第2推进机32由在第1方向D1上延伸的棒状构件(相当“第4棒状构件”)构成,通过该棒状构件以抵接于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状态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被推出到第2输送部26的多个集合部29之中的一个以上并配置于该第2输送部26的多个集合部29之中的一个以上。
图1所示的第2推进机32以具有这样的大小的方式在第1方向D1上延伸,即,该第2推进机32的大小为与中继输送部50的中继输送路53的数量(即合流路52的数量)相对应的物品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物品群)在中继输送部50所占的范围(特别是第1方向D1的范围)以上。即,第2推进机32以具有中继输送部50的合流路52所占的范围(特别是第1方向D1的范围)以上的大小的方式在第1方向D1上延伸。由此,第2推进机32能够将与中继输送部50所具有的合流路52的数量相对应的物品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物品群)同时向第2正方向D2a推动,并从相对应的合流路52向相对应的集合部29移送。另外,图1所示的第2推进机32由单一的棒状构件构成,但也可以由多个构件构成。
第2推进机32被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85驱动,能够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往复移动。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85在使第2推进机32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期间,将第2推进机32配置在第2推进机32抵接于配置于合流路52的物品群(即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方向位置。此外,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85在使第2推进机32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期间,使第2推进机32上升得高于配置于合流路52的物品群(即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1)之后,使该第2推进机32下降到低于该物品群的高度的位置。由此,第2推进机32不会接触(即干涉)配置于合流路52的物品群(即输送对象物1)地从比该物品群靠下游侧(即第2正方向D2a侧)的位置向比该物品群靠上游侧(即第2反方向D2b侧)的位置移动。第2推进机32通过重复进行这一系列的动作,能够重复进行将物品群从中继输送部50向第2输送部26的移送。
本实施方式的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85包括一对第2往复板88,在第2推进机32的两端安装有这些第2往复板88。与这些第2往复板88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的移动相应地,第2推进机32能够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移动。
另外,关于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85的具体的结构,之后参照图12说明。
<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
参照图12和图24说明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的结构。另外,在图12中图示了第1驱动箱71,但在图24中省略了第1驱动箱71的图示,而图示了配置于第1驱动箱71内的装置类。
用于使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即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移动的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包括未图示的驱动源、旋转轴77、旋转块76、第1连结构件72、引导槽78、第1往复板73、气缸74以及推入杆75,并构成连杆机构。
上述的第1往复板73分别连结有用于使第1往复板73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移动的两组第1驱动机构。第1驱动机构分别包括由马达构成的第1驱动部(省略图示)、固定于第1驱动部的旋转轴77的旋转块76以及揺动自如地与旋转块76相连结的第1连结构件72。
两个第1连结构件72的一端部摆动自如地在第2方向D2上分开的位置与各第1往复板73相连结。与各第1往复板73相连结的两组第1驱动机构互相联动,这些第1驱动机构所包括的第1往复板73以相互间始终成相同的姿势的方式驱动。由此,各第1往复板73能够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往复移动,在使第1往复板73往复移动期间,第1往复板73在由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规定的平面内进行平移运动而不会倾斜。
在旋转块76的一端侧固定有旋转轴77,在另一端侧摆动自如地连结有第1连结构件72。各第1连结构件72的一端部摆动自如地与第1往复板73相连结,另一端部滑动自如地与形成于移动体61的引导槽78卡合。引导槽78形成为在高度方向D3上延伸的长孔,用于将各第1连结构件72的另一端部在高度方向D3上引导。各第1连结构件72在连结于第1往复板73的部位和卡合于引导槽78的部位之间与旋转块76相连结。因而,各第1连结构件72伴随着旋转轴77的旋转而揺动,成与旋转轴77的旋转位置相应的姿势,使第1往复板73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往复移动(参照图24~图28)。
伴随着这样的第1往复板73的往复移动,安装于第1往复板73的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以及借助推入杆75与第1往复板73相连结的第1推进机31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进行往复移动。
在各第1往复板73摆动自如地连结有推入杆75的中间部。在推入杆75的一个端部固定有第1推进机31的端部,在推入杆75的另一端部摆动自如地固定有气缸74的缸体。该缸体构成气缸74的一侧的端部,气缸74的另一侧的端部相对于第1往复板73摆动自如地固定。气缸74的缸体的突出量是可变的,与该缸体的突出量相应地,推入杆75相对于第1往复板73的姿势被定下来,并且第1推进机31的位置(特别是高度方向D3的位置)发生变化。因而,根据输送对象物1的大小(特别是高度方向D3的大小)来决定气缸74的缸体的突出量,第1推进机31相对于输送对象物1在恰当的位置抵接和推动。
另外,上述的第1驱动部和气缸74被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
在具有上述的结构的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的作用下,第1推进机31沿着由图24的附图标记“t”所示的闭环轨道移动。即,第1推进机31重复进行以下过程:从退避位置(图24所示的闭环轨道t的最左端位置)向第2正方向D2a大致水平地移动的第1移动过程、在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的同时在高度方向D3上上升的第2移动过程、在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的同时在高度方向D3上下降的第3移动过程。在第1移动过程中,利用第1推进机31将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的收纳空间23向中继输送部50(特别是导入路51)上推出。在第2移动过程中,第1推进机31以不与第1输送部20上的其他输送对象物1相接触的方式从结束了输送对象物1的推出的位置向第2反方向D2b返回。并且在第3移动过程中,第1推进机31返回到比第1输送部20上的输送对象物1靠上游侧(即第2反方向D2b侧)的位置且能够在高度方向D3上抵接于第1输送部20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位置(即退避位置)。通过连续地重复进行上述第1移动过程~第3移动过程,第1推进机31能够将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的收纳空间23连续地向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上移送。
此外,在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的作用下移动的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的轨道的图示被省略,但形成为与上述的第1推进机31相同的形状(参照图24的附图标记“t”)。即,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分别在与第1推进机31相同的时刻重复进行这些过程:从退避位置(即第2正方向D2a上的最上游侧位置)向第2正方向D2a大致水平地移动的第1移动过程、在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的同时在高度方向D3上上升的第2移动过程、在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的同时在高度方向D3上下降的第3移动过程。通过连续地重复进行上述第1移动过程~第3移动过程,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能够将输送对象物1从各中继输送路53的导入路51连续地向合流路52移送。
<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
如图12所示,使第2推进机32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移动的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85包括收纳于第2驱动箱86的第2驱动源(省略图示)、第2连结构件87以及第2往复板88,其构成与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相同的连杆机构。
在各第2往复板88连结有两组第2驱动机构。各第2驱动机构包括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第2驱动部(省略图示)、固定于第2驱动部的旋转轴的旋转块(省略图示)以及摆动自如地与该旋转块相连结的第2连结构件87。
两个第2连结构件87的一端部摆动自如地在第2方向D2上分开的位置与各第2往复板88相连结。与各第2往复板88相连结的两组第2驱动机构互相联动,这些第2驱动机构所包括的第2连结构件87以相互间始终成相同的姿势的方式驱动。由此,各第2往复板88能够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往复移动,在第2往复板88往复移动期间,第2往复板88在由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规定的平面内进行平移运动而不会倾斜。
在各第2驱动机构中,在旋转块的一端侧固定有第2驱动部的旋转轴,在另一端侧摆动自如地连结有第2连结构件87,各第2连结构件87的一端部与第2往复板88摆动自如地连结,另一端部滑动自如地与形成于移动体的引导槽卡合,各第2连结构件87的另一端部沿着引导槽被在高度方向D3上引导。并且,各第2连结构件87在连结于第2往复板88的部位和卡合于引导槽的部位之间与旋转块相连结,成与第2驱动部的旋转轴的旋转位置相对应的姿势,使第2往复板88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往复移动。
伴随着这样的第2往复板88的往复移动,安装于第2往复板88的一端部的第2推进机32在第2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上往复移动。在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85的作用下移动的第2推进机32的轨道的图示被省略,但形成为与上述的第1推进机31相同的形状(参照图24的附图标记“t”)。即,第2推进机32重复进行这些过程:从退避位置(即第2正方向D2a上的最上游侧位置)向第2正方向D2a大致水平地移动的第1移动过程、在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的同时在高度方向D3上上升的第2移动过程、在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的同时在高度方向D3上下降的第3移动过程。
<中继驱动部>
如图24所示,使中继输送部50向第1正方向D1a和第1反方向D1b移动的中继驱动部60包括移动体61、伺服马达62、伺服马达安装板63、连结块64以及第1方向导轨65。
即,中继驱动部60包括能够固定地支承中继输送部50的上述的移动体61,在移动体61固定地安装有连结块64。连结块64与伺服马达62的旋转轴螺纹卡合,并与该旋转轴的旋转相应地沿着该旋转轴移动。
伺服马达62的旋转轴在第1方向D1上延伸,伺服马达62借助伺服马达安装板63安装于架台66。在架台66上设有在第1方向D1上延伸的两个第1方向导轨65,移动体61滑动自如地卡合于第1方向导轨65。连结块64沿伺服马达62的旋转轴移动,移动体61沿第1方向导轨65移动。
在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对伺服马达62的旋转轴的旋转进行控制,对连结块64和移动体61的第1方向D1上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相对于移动体61固定地设置的中继输送部50能够使第1推进机31以及中继推进机33(即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在第1方向D1上一体地往复移动。
[输送对象物的移送流程]
接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0中进行的输送对象物1的输送流程。为了易于理解,以下说明从在中继装置10中未进行输送对象物1的输送的状态开始对输送对象物1进行输送的情况。
另外,在以下说明的输送对象物1的输送流程中,利用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对构成中继装置10的各装置综合地进行控制。例如,输送带21的驱动源、输送带27的驱动源、第1驱动部、第2驱动部、气缸74以及伺服马达62被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所控制,构成中继装置10的各装置被驱动。
<第1输送部的连续输送工序>
如图1、图13、图14以及图24所示,输送带21以在各收纳空间23配置有输送对象物1的状态向第1正方向D1a行进,输送对象物1被连续地输送。由第1输送部20进行的输送对象物1的连续的输送在进行以下的各工序期间一直持续地进行。
<从第1输送部向中继输送部移送的工序>
然后,如图2、图3、图15、图25、图26所示,在第1推进机31的作用下,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的收纳空间23被推向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地移动。
这时,如图2和图3所示,中继输送部50、第1推进机31以及中继推进机33(即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以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相对于第1输送部20的收纳空间23以相同的速度追随的方式向第1正方向D1a移动。由此,中继输送部50从第1同步输送位置P1(参照图1)向第2同步输送位置P2(参照图3)移动。
另外,在中继输送部50从第1同步输送位置P1向第2同步输送位置P2移动期间(即在中继输送部50到达第2同步输送位置P2的时刻或在该时刻之前),由第1推进机31进行的输送对象物1从收纳空间23向导入路51的移动结束。
<返回工序>
然后,如图4所示,中继输送部50、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即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向第1反方向D1b移动,从第2同步输送位置P2返回到第1同步输送位置P1。
此外,如图4、图16、图17、图27以及图28所示,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即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配置在比相对应的输送对象物1靠上游侧(即第2反方向D2b侧)的位置。
即,第1推进机31配置在这样的位置,即,比配置在第1输送部20的收纳空间23的输送对象物1靠上游侧的位置,第1中继推进机33a配置在这样的位置,即,比配置在导入路51的输送对象物1靠上游侧的位置。另外,第2中继推进机33b配置在比各中继输送路53的上述的中间合流路靠上游侧的位置。
这时,第1推进机31从比配置在第1输送部20的收纳空间23的输送对象物1靠上方的位置通过地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第1中继推进机33a从比配置在导入路51的输送对象物1靠上方的位置通过地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第1推进机31和第1中继推进机33a与输送对象物1之间的接触。
<第1合流工序>
然后,如图5、图6和图18所示,在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的第1推进机31的作用下,新的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的收纳空间23向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移动。此外,在向第2正方向D2a移动的第1中继推进机33a的作用下,输送对象物1从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向下游侧移动,配置在各中继输送路53的中央的两个导入路51的输送对象物1在中间合流路合流。
这时,如图5和图6所示,中继输送部50、第1推进机31以及中继推进机33以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相对于第1输送部20的收纳空间23以相同的速度追随的方式向第1正方向D1a移动。此外,由第1推进机31和第1中继推进机33a进行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的移动在中继输送部50从第1同步输送位置P1(参照图4)向第2同步输送位置P2(参照图6)移动期间(即在中继输送部50到达第2同步输送位置P2的时刻或在该时刻之前)结束。
<返回工序>
然后,如图7所示,中继输送部50、第1推进机31以及中继推进机33向第1反方向D1b移动,从第2同步输送位置P2返回到第1同步输送位置P1。此外,如图7、图19以及图20所示,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配置在比相对应的输送对象物1靠上游侧的位置。
<第2合流工序>
然后,如图8、图9以及图21所示,在第1推进机31的作用下,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的收纳空间23向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移动。此外,在第1中继推进机33a的作用下,输送对象物1从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向下游侧移动,配置在各中继输送路53的中央的两个导入路51的输送对象物1在中间合流路合流。此外,在第2中继推进机33b的作用下,配置在各中继输送路53的中间合流路的输送对象物1和配置在两端的导入路51的输送对象物1向下游侧移动,这些输送对象物1在合流路52合流。
这时,如图8和图9所示,中继输送部50、第1推进机31以及中继推进机33以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相对于第1输送部20的收纳空间23以相同的速度追随的方式向第1正方向D1a移动。此外,由第1推进机31、第1中继推进机33a以及第2中继推进机33b进行的输送对象物1向第2正方向D2a的移动在中继输送部50从第1同步输送位置P1(参照图7)向第2同步输送位置P2(参照图9)移动期间(即在中继输送部50到达第2同步输送位置P2的时刻或在该时刻之前)结束。
<从中继输送部向第2输送部移送的工序>
然后,如图9和图22所示,第2推进机32在这样的位置,即,比配置在各合流路52的多个输送对象物1(即物品群)靠上游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在第2中继推进机33b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而从合流路52上的输送对象物1分开之后,在比配置于中继输送部50的合流路52上的输送对象物1高的上方位置等待的第2推进机32(参照图21)在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的同时下降(参照图22)。由此,第2推进机32不与第2中继推进机33b接触地,在比合流路52上的输送对象物1靠上游侧(即第2反方向D2b侧)的位置配置在能够抵接于该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位置。
然后,如图10和图23所示,合流路52上的多个输送对象物1被第2推进机32向第2正方向D2a推动,并向相对应的集合部29移动。
另外,中继输送部50、第1推进机31以及中继推进机33至少在这样的期间,即,从在合流路52上的输送对象物1的上游侧配置第2推进机32的工序(参照图9、图21以及图22)到在集合部29上配置输送对象物1的工序(参照图10和图23)结束为止期间,如图9和图10所示地维持配置于第2同步输送位置P2的状态。
<间歇输送工序>
然后,如图11所示,配置于第2输送部26的集合部29的物品群(即多个输送对象物1)向第1正方向D1a间歇移送,并被送向设于后段的未图示的包装装置。
此外,中继输送部50、第1推进机31以及中继推进机33向第1反方向D1b移动,从第2同步输送位置P2返回到第1同步输送位置P1。此外,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向第2反方向D2b移动,分别配置在比各自相对应的输送对象物1靠上游侧的位置。
然后,通过重复进行利用上述的图8~图11以及图20~图23说明的上述的工序,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经由中继输送部50连续地向第2输送部26输送。即,通过各装置重复进行以下预先规定的动作,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经由中继输送部50连续地向第2输送部26输送。
即,第1输送部20将多个输送对象物1以恒定的速度向第1正方向D1a输送。此外,中继输送部50重复进行这些步骤:从第1同步输送位置P1向第2同步输送位置P2移动的步骤S1、在第2同步输送位置P2等待的步骤S2、从第2同步输送位置P2向第1同步输送位置P1移动的步骤S3。此外,第2输送部26重复进行这些步骤:使各集合部29停止并等待的步骤S11、使各集合部29向第1正方向D1a移动的步骤S12。此外,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即第1中继推进机33a和第2中继推进机33b)重复进行这些步骤:在能够抵接于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位置向第1正方向D1a移动的步骤S21、在向第1反方向D1b移动的同时向不抵接于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位置上升的步骤S22、在向第1反方向D1b移动的同时向抵接于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位置下降的步骤S23。此外,第2推进机32重复这些步骤:在能够抵接于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位置向第1正方向D1a移动的步骤S31、在向第1反方向D1b移动的同时向不抵接于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位置上升的步骤S32、在不抵接于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位置等待的步骤S33、在向第1反方向D1b移动的同时向抵接于输送对象物1的高度位置下降的步骤S34。
上述的各工序通过由第1输送部20、中继输送部50、第2输送部26、第1推进机31、第2推进机32以及中继推进机33进行的上述的步骤在恰当时刻进行而实现。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0,能够恰当地将多个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经由具有多个导入路51的中继输送部50向第2输送部26移送。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经由各中继输送路53所具有的所有导入路51向第2输送部26移送的情况,但也可以不必使所有的导入路51都用于输送对象物1的输送。例如也可以是,仅经由各中继输送路53所具有的四个导入路51中的三个导入路51将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向第2输送部26移送。在该情况下,只在与各中继输送路53所具有的四个导入路51中的三个导入路51相对应的收纳空间23配置输送对象物1,在该状态下利用第1输送部20将输送对象物1输送即可。
这样,仅通过调整实际用于载置输送对象物1的收纳空间23的数量并改变用于输送对象物1的输送的导入路51的数量,就能够灵活且简单地改变向各集合部29移送的输送对象物1的数量。此外,能够恰当地将多种大小和种类的输送对象物1经由中继输送部50从第1输送部20向第2输送部26移送。这样,即使输送对象物1的数量、大小或种类改变,也不需要更换输送装置的构成要素,或者需要更换的要素的数量较少即可,因而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0的便利性非常高。
此外,通过使用第1推进机31、第2推进机32以及中继推进机33,能够分为多个阶段地将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逐渐且可靠地向第2输送部26移送。特别是通过将用于驱动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的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与用于驱动第2推进机32的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85分离,能够分别使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的工作与第2推进机32的工作互相独立地进行。由此,能够细致且灵活地设定输送对象物1的推出时刻,也能够缩短输送对象物1的等待时间并在短时间内将输送对象物1从第1输送部20向第2输送部26移送。
此外,能够利用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70使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的驱动系统共通化,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使第1推进机31和中继推进机33的动作可靠地同步,防止推进机之间的碰撞等的事故。
此外,通过与第1推进机31和第2推进机32独立地设置中继推进机33,能够在中继输送部50将互相分开地配置的多个输送对象物1可靠地集合。由此,能够在第1输送部20中以使输送对象物1互相分开的状态将该输送对象物1配置于各收纳空间23,能够简化输送对象物1相对于收纳空间23的配置作业。特别是,即使在需要利用第1输送部20输送多个种类的输送对象物1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输送对象物1按种类配置在单独的收纳空间23,因此,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各收纳空间23载置输送对象物1,不仅如此,在防止输送对象物1相对于各收纳空间23的配置失误上也有效。此外,通过经由中继输送部50的导入路51和合流路52输送多个输送对象物1,能够可靠且恰当地将多个输送对象物1集合。并且,能够将恰当地集合的状态下的多个输送对象物1可靠地装入各集合部29。此外,不必设置用于集合多个输送对象物1的另外的装置,因此能够谋求装置整体的尺寸的缩小和成本的降低。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各集合部29的多个输送对象物1(即物品群)被向未图示的包装装置输送,但第2输送部26也可以将多个输送对象物1向用于除包装之外的其他用途的装置等输送。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例如,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各要素施加各种变形。此外,包括除上述的构成要素之外的构成要素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不包含上述的构成要素之中的一部分要素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包括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包含的一部分构成要素和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包含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因而,可以将分别包含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以及除上述之外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彼此间进行组合,这样的组合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所起到的效果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效果,也能够发挥与各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相应的特有的效果。这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记载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以及附图的各要素进行各种追加、变更以及局部的删除。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0中设有中继推进机33,但也可以省略中继推进机33。在该情况下,利用第2推进机32将利用第1推进机31从第1输送部20移送到中继输送部50的输送对象物1从中继输送部50向第2输送部26移送。在该情况下,适当调整中继输送部50的结构、第1推进机31和第2推进机32的移动范围、移动时刻以及各收纳空间23和各集合部29的大小、位置。

Claims (18)

1.一种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具有:
第1输送部,其将多个输送对象物连续地向第1方向的正方向输送;
第2输送部,其将多个集合部间歇地向所述第1方向的正方向移送;
中继输送部,其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设于所述第1输送部和所述第2输送部之间;
中继驱动部,其能够使所述中继输送部向所述第1方向的正方向和反方向移动;
第1推进机,其使由所述第1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多个输送对象物之中的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将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配置于所述中继输送部;以及
第2推进机,其在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由所述第1推进机配置于所述中继输送部之后,使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将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配置在所述多个集合部之中的一个以上的集合部,
所述中继驱动部至少在所述第1推进机使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以与利用所述第1输送部将所述多个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1方向的正方向输送的速度相同的速度使所述中继输送部向所述第1方向的正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中继输送部具有多个导入路,
所述第1推进机将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配置于所述多个导入路,
所述第2推进机在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配置于所述多个导入路之后,使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将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配置在所述多个集合部之中的一个以上的集合部,
所述中继驱动部至少在所述第1推进机使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以与利用所述第1输送部将所述多个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1方向的正方向输送的速度相同的速度使所述多个导入路向所述第1方向的正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还具有中继推进机,该中继推进机使配置于所述多个导入路的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中继输送部还具有所述多个导入路合流的合流路,
所述中继推进机使配置于所述多个导入路的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在所述合流路集合地配置在一起,
所述第2推进机使在所述合流路配置在一起的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将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一起配置于所述多个集合部中的任一个集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还具有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该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和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将所述第1推进机配置在所述第1推进机抵接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期间,使所述第1推进机上升得高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之后,使所述第1推进机下降到低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高度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还具有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该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和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将所述第1推进机配置在所述第1推进机抵接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期间,使所述第1推进机上升得高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之后,使所述第1推进机下降到低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高度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还具有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该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和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将所述第1推进机配置在所述第1推进机抵接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期间,使所述第1推进机上升得高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之后,使所述第1推进机下降到低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高度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还具有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该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和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将所述第1推进机配置在所述第1推进机抵接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期间,使所述第1推进机上升得高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之后,使所述第1推进机下降到低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高度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互相连结并互相联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互相连结并互相联动。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还具有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该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和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将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配置在所述第1推进机抵接于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并且所述中继推进机抵接于其他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期间,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上升得高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之后,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下降到低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高度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还具有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该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和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将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配置在所述第1推进机抵接于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并且所述中继推进机抵接于其他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期间,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上升得高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之后,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下降到低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高度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还具有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该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和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将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配置在所述第1推进机抵接于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并且所述中继推进机抵接于其他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期间,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上升得高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之后,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下降到低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高度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还具有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该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和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1推进机驱动装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将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配置在所述第1推进机抵接于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并且所述中继推进机抵接于其他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期间,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上升得高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之后,使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下降到低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高度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中继装置还具有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该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2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和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2推进机驱动装置
在使所述第2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期间,将所述第2推进机配置在所述第2推进机抵接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使所述第2推进机向所述第2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期间,使所述第2推进机上升得高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之后,使所述第2推进机下降到低于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的高度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输送部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互相分开地配置的多个侧引导件,并且该多个侧引导件分别在所述第2方向上延伸,
所述多个输送对象物分别配置在被所述多个侧引导件之中相邻地配置的侧引导件分隔出来的收纳空间,
在利用所述第1推进机使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移动时,所述多个侧引导件将该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引导。
17.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中继驱动部使所述中继输送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移动,能够将所述中继输送部配置在第1同步输送位置和在所述第1方向的正方向上比所述第1同步输送位置靠下游侧的第2同步输送位置,
所述第1推进机在所述中继输送部从所述第1同步输送位置向第2同步输送位置移动期间,将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配置在所述中继输送部,
所述第2推进机在所述中继输送部配置在第2同步输送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向所述第2方向的正方向移动,将所述两个以上的输送对象物配置在所述多个集合部之中的一个以上的集合部。
18.根据权利要求3、4以及9~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第1推进机和所述中继推进机与所述中继输送部相连结,与所述中继输送部一同在所述第1方向上一体地移动。
CN201810161790.XA 2017-03-01 2018-02-27 中继装置 Pending CN1085291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8771A JP6804337B2 (ja) 2017-03-01 2017-03-01 中継装置
JP2017-038771 2017-03-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29191A true CN108529191A (zh) 2018-09-14

Family

ID=6152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1790.XA Pending CN108529191A (zh) 2017-03-01 2018-02-27 中继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0561B2 (zh)
EP (1) EP3369682B1 (zh)
JP (1) JP6804337B2 (zh)
KR (1) KR20180100487A (zh)
CN (1) CN108529191A (zh)
ES (1) ES2763278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0498A (zh) * 2019-05-20 2019-07-23 广东顺力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自动对中机构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6587A (en) * 1958-01-29 1963-02-05 Better Packages Inc Box size controlled tape dispenser
US4036376A (en) * 1976-04-08 1977-07-19 Ide Allan R Cargo transport system
SU826454A1 (ru) * 1979-08-06 1981-04-30 Buyan Aleksej P Реле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S5832134B2 (ja) * 1979-01-31 1983-07-1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搬送物移行装置
WO1995017993A1 (fr) * 1993-12-27 1995-07-06 Hitachi, Ltd. Procede et appareil de production continue d'une multiplicite de types d'articles
JPH10310230A (ja) * 1997-05-07 1998-11-24 Shibuya Kogyo Co Ltd 間欠及び連続搬送手段間の中継装置
CN1590253A (zh) * 2003-08-29 2005-03-09 株式会社大福 输送装置
JP4226738B2 (ja) * 1999-09-08 2009-02-18 株式会社オーエム製作所 物品の箱詰め方法
CN102901920A (zh) * 2011-07-26 2013-0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搬运装置以及电子部件搬运方法
CN203652729U (zh) * 2013-11-05 2014-06-18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新型的后桥过渡转载装置
CN104907319A (zh) * 2015-06-26 2015-09-16 何勇 垃圾处理装置
US20150368048A1 (en) * 2014-06-19 2015-12-24 Texa 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tub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69618A (de) * 1967-03-08 1969-03-15 Hepp Rudolf Verfahren zur Einfügung von Einlagen in gefaltete Druckerzeugnisse wie Zeitungen, Zeitschriften od. dgl.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3690435A (en) * 1970-04-16 1972-09-12 John W King Article conveyor system
DK126372B (da) * 1971-06-02 1973-07-09 Maskinfab K As Knudepunktsfordeler til transportanlæg.
US3815723A (en) * 1971-11-05 1974-06-11 Cutler Hamm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nd storing articles
US4658947A (en) * 1984-11-08 1987-04-21 Raymond Production Systems Transfer mechanism
JPS62275915A (ja) 1986-05-21 1987-11-30 Daifuku Co Ltd 中継搬送装置
FR2647195B1 (fr) * 1989-05-22 1994-06-03 Guerin Sa Pierre Dispositif de chargement et de dechargement pour surgelateur a plaques
JP2565786B2 (ja) * 1990-03-09 1996-1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搬送装置及び方法
US5065678A (en) * 1990-08-14 1991-11-19 Rhodes Arthur B Conveyor system with transverse pusher to transfer load carrier between seperate conveying paths
JP3621117B2 (ja) * 1992-01-21 2005-02-16 ニチモウ株式会社 豆腐等の分離搬送装置
US5299680A (en) * 1992-12-04 1994-04-05 Rhodes Arthur B Conveyor system with transverse pusher to transfer load carrying units between separate conveying paths
TW221401B (en) * 1993-03-01 1994-03-01 Riverwood Int Corp Stacked article cartoning apparatus
US5628614A (en) * 1995-03-16 1997-05-13 Douglas Machin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Continuous motion stac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KR19980016588A (ko) * 1996-08-28 1998-06-05 김영귀 자동차 수동변속기의 클러치-허브와 슬리브간 유격 측정장치용 피검사체 반입/반출 시스템
DE19818604C2 (de) * 1998-04-20 2000-05-18 Mannesmann Ag Vorrichtung zur Übergabe von Stückgut, insbesondere von Werkstückträgern, Werkstücken, Behältern oder Paletten
DE19900804C2 (de) * 1999-01-12 2000-10-19 Siemens Ag Fördersystem
DE50007998D1 (de) * 1999-04-14 2004-11-04 Ipt Weinfelden Ag Weinfeld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tückgutförderung
JP2002104652A (ja) * 2000-10-02 2002-04-10 Murata Mach Ltd 補充システム
US6993889B2 (en) * 2002-10-15 2006-02-07 Graphic Packaging International, Inc. Product packaging system
GB2419578B (en) 2004-09-09 2007-11-28 Quin Systems Ltd Product handling
JP5794182B2 (ja) * 2012-03-15 2015-10-14 シブヤ精機株式会社 物品集積装置
US9085421B2 (en) * 2012-08-31 2015-07-21 Graphic Packaging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and grouping products
CH712797A1 (de) * 2016-08-10 2018-02-15 Wrh Walter Reist Holding Ag Übergabesystem mit Schiebevorrichtung für Stückgüter.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6587A (en) * 1958-01-29 1963-02-05 Better Packages Inc Box size controlled tape dispenser
US4036376A (en) * 1976-04-08 1977-07-19 Ide Allan R Cargo transport system
JPS5832134B2 (ja) * 1979-01-31 1983-07-1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搬送物移行装置
SU826454A1 (ru) * 1979-08-06 1981-04-30 Buyan Aleksej P Реле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WO1995017993A1 (fr) * 1993-12-27 1995-07-06 Hitachi, Ltd. Procede et appareil de production continue d'une multiplicite de types d'articles
JPH10310230A (ja) * 1997-05-07 1998-11-24 Shibuya Kogyo Co Ltd 間欠及び連続搬送手段間の中継装置
JP4226738B2 (ja) * 1999-09-08 2009-02-18 株式会社オーエム製作所 物品の箱詰め方法
CN1590253A (zh) * 2003-08-29 2005-03-09 株式会社大福 输送装置
CN102901920A (zh) * 2011-07-26 2013-0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搬运装置以及电子部件搬运方法
CN203652729U (zh) * 2013-11-05 2014-06-18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新型的后桥过渡转载装置
US20150368048A1 (en) * 2014-06-19 2015-12-24 Texa 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tubes
CN104907319A (zh) * 2015-06-26 2015-09-16 何勇 垃圾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69682B1 (en) 2019-11-13
JP2018144910A (ja) 2018-09-20
US20180251246A1 (en) 2018-09-06
KR20180100487A (ko) 2018-09-11
ES2763278T3 (es) 2020-05-27
EP3369682A1 (en) 2018-09-05
US10160561B2 (en) 2018-12-25
JP6804337B2 (ja) 202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1888B (zh) 用于将待包装的物品转移到容器以及用于向前传输填充好的容器的方法
CN104302549B (zh) 用于将包装件置入纸板箱的方法及设备
CN105026271B (zh) 用于在灌装机中输送货物的方法和设备
US9290321B2 (en) Storage section of a convey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articles
CN104603012B (zh) 用于包装机的供入设备
CN105711871B (zh) 用于将待包装的物品转移到容器以及用于向前传输填充好的容器的方法
GB2561826B (en) Packing machine with individually controllable pockets
CN111655585B (zh) 具有纸箱翻转站的连续运动包装机
EP2810878A1 (en) Machine and method for secondary packaging of articles
GB1559796A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ackets
KR890004134Y1 (ko) 포대에 넣은 시멘트의 자동적재 장치
CN101454207A (zh) 用于制造泡制产品的过滤袋的自动机器
CA1278319C (en) Continuous motion, in-line product stacking apparatus
CN108529191A (zh) 中继装置
CN114728748A (zh) 吸收性卫生制品组的包装设备、运输器具和相关方法
CN102574641B (zh) 用于纸板盒成型机中的扁平纸板片材的输送设备
CN105592727A (zh) 用于传送杆状制品的系统和方法以及用于将杆状制品保持在输送带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8528860A (zh) 包装路段运送区段和改变物品或物品组合包装路段的方法
US5371995A (en) Hesitating carton loading machine
US3695411A (en) Convey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soft cake products
SI2207745T1 (sl) Naprava in postopek za polnjenje vsebnikov
US1176052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lling a container with products
CN1180952C (zh) 用于加工盒子的设备
ES2927448T3 (es) Sistema de transporte para una instalación, en particular, una instalación de fabricación, embalaje, llenado, montaje y/o tratamiento
CN109398815A (zh) 一种米粉的自动精确包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