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6015A - 线缆连结机构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结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6015A
CN108496015A CN201780007984.8A CN201780007984A CN108496015A CN 108496015 A CN108496015 A CN 108496015A CN 201780007984 A CN201780007984 A CN 201780007984A CN 108496015 A CN108496015 A CN 108496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liding part
side member
lock structur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79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6015B (zh
Inventor
吉田翔
田村雅纪
长谷川龙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 L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 L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 Lex Corp filed Critical Hi L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96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6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6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6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101Intermediate connectors for joining portions of split flexible shafts and/or sheath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1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or from the flexible member
    • F16C1/14Construction of the end-piece of the flexible member; Attachment thereof to the flexibl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1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or from the flexible member
    • F16C1/16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or from the flexible member in which the end-piece is guided rectilinear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01Parts of vehicles in general
    • F16C2326/08Vehicle seats, e.g. in linear movable s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exible Shaf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结机构,具备滑动件和滑动件收容构件,其中,滑动件收容构件具有盖侧构件、底面侧构件、一对侧壁、将盖侧构件与底面侧构件连接的一端侧铰链、将盖侧构件与底面侧构件连接的另一端侧铰链、设置于比一端侧铰链靠滑动件收容构件的一端侧的外表面的第一卡合构造、第二卡合构造、第三卡合构造、第四卡合构造、线缆延出部、由一端侧铰链与另一端侧铰链夹着配置的壁部,在闭锁状态下,以通过按压盖侧构件及底面侧构件中的至少一方来解除闭锁状态的方式向线缆施加了载荷时,壁部与盖侧构件及底面侧构件的另一方的外周抵接,限制在一对侧壁排列的方向上的盖侧构件或底面侧构件的移动,因此铰链难以破损。

Description

线缆连结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连结机构。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多个线缆连结并经由这些线缆将基于操作构件的操作力向工作构件传递的线缆连结机构。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缆连结机构具备:多个线缆;具有将多个线缆的线缆端卡定的卡定部的接合件;及具有将接合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容的收容空间的壳体。壳体具有盖侧构件和底面侧构件。盖侧构件与底面侧构件利用铰链连接,构成为相对于底面侧构件能够进行以铰链为中心的开闭。而且,通过形成于盖侧构件的卡合爪与形成于底面侧构件的被卡合部卡合,来维持壳体的闭锁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56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从壳体导出的线缆的配线方向,而线缆对盖侧构件、底面侧构件施力,由此盖侧构件和底面侧构件要相对地移动,铰链可能会破损。因此,在这样的线缆连结机构中,希望以避免来自线缆的力经由接合件向盖侧构件或底面侧构件传递的方式配线线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难以破损的线缆连结机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线缆连结机构具备:滑动件;及滑动件收容构件,收容滑动件,且具有能够供滑动件滑动的空间,其中,滑动件具有在滑动件的滑动方向的两端部连接线缆的线缆连接部,滑动件收容构件具有:盖侧构件;底面侧构件,设置有供滑动件滑动的滑动面;一对侧壁,从滑动面立起且沿着滑动件的滑动方向延伸;一端侧铰链,设置于一对侧壁中的一方的侧壁的一端侧的外表面,将盖侧构件与底面侧构件连接;另一端侧铰链,设置于一对侧壁中的一方的侧壁的另一端侧的外表面,将盖侧构件与底面侧构件连接;第一卡合构造,设置于比一端侧铰链靠滑动件收容构件的一端侧的外表面,将滑动件收容构件维持成闭锁状态;第二卡合构造,设置于比另一端侧铰链靠滑动件收容构件的另一端侧的外表面,将滑动件收容构件维持成闭锁状态;第三卡合构造,设置于一对侧壁中的另一方的侧壁的一端侧的外表面,将滑动件收容构件维持成闭锁状态;第四卡合构造,设置于一对侧壁中的另一方的侧壁的另一端侧的外表面,将滑动件收容构件维持成闭锁状态;线缆延出部,设置于两端部,能够使线缆向外部延伸出;及壁部,由一端侧铰链与另一端侧铰链夹着而配置于滑动件收容构件的外表面,在闭锁状态下,以通过按压盖侧构件及底面侧构件中的至少一方来解除闭锁状态的方式向线缆施加载荷时,壁部与盖侧构件及底面侧构件中的另一方的外周抵接来限制盖侧构件或底面侧构件在所述一对侧壁排列的方向上的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线缆连结机构,铰链难以破损。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的线缆连结机构的滑动件收容构件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滑动件收容构件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c)是从与图1(b)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线缆连结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线缆连结机构的使用例的示意图。
图4(a)是图2的线缆连结机构中的关于滑动件收容构件的A向视图,图4(b)是图2的B-B线剖视图,图4(c)是图2的C-C线剖视图,图4(d)是图2的D-D线剖视图,图4(e)是图2的E-E线剖视图。
图5(a)是图4(b)的铰链部分的详细剖视图,图5(b)是从图5(a)的状态开始关闭滑动件收容构件的中途阶段的剖视图,图5(c)是图4(b)的滑动件收容构件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图4(e)的滑动件收容构件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线缆连结机构的滑动件收容构件的卡合构造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缆连结机构,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3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缆连结机构1是将施加给与操作部M连结的操作侧线缆9M的操作力向与被操作体8具备的被操作部81、82连结的被操作侧线缆9N传递的机构。线缆操作机构1是通过对操作部M进行操作而经由线缆9来操作被操作部N的机构。线缆操作机构1通过连结操作部M侧的线缆9N与被操作部侧的线缆9M,而将输入到操作部M的力向被操作部M传递。通过构成为将操作部M侧的线缆9N与被操作部侧的线缆9M连接而将操作部N侧与被操作部M侧另行组装,因此能够通过线缆彼此的连接而完成操作系统。线缆操作机构1具备:操作部M侧的线缆9N与被操作部侧的线缆9M连接的滑动件2;及具有将滑动件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容的滑动空间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
如图1及图2所示,滑动件2是通过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连接线缆9M、9N而将这些线缆9M、9N连接的构件,收容于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内部设置的空间(以下,称为滑动空间3sp)。滑动件2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内部的滑动空间3sp能够滑动。滑动件2具有在其滑动方向的两端部连接线缆9的线缆连接部21(详情后述)。
线缆9是将施加给操作部M的操作力向被操作部N传递的构件。在此,线缆9具有内线缆91和供内线缆9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的外壳体92。内线缆91的一端连接于滑动件2,内线缆91的另一端连接于操作部M或被操作部N。外壳体92的一端固定于滑动件收容构件3,外壳体92的另一端侧代表性地固定于操作部M或被操作部N,或它们的附近等。需要说明的是,线缆9在滑动件2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也可以不必须具有外壳体92。而且,只要分别连接至少一根线缆9即可,与滑动件2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连接的线缆9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操作侧的线缆与被操作侧的线缆的根数的组合也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动件2的两端部分别连接2根线缆9(详情后述)。
滑动件收容构件3是具有能够供滑动件2滑动的空间即滑动空间3sp的构件。通过使滑动件2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滑动空间3sp内滑动,滑动件2不会与周边的构件干涉而能够进行稳定的移动。滑动件收容构件3具有:盖侧构件31;设有供滑动件2滑动的滑动面32s的底面侧构件32;从滑动面32s立起且沿滑动件2的滑动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32a、32b。需要说明的是,侧壁32a、32b只要构成为侧壁32a、32b从滑动面32s立起地延伸即可,不需要与底面侧构件32一体地形成。例如,也可以是一体地形成盖侧构件31和侧壁32a、32b且滑动面32s构成为供侧壁32a、32b接触的形态,或者分别构成为不同构件并通过粘结等而一体地形成的形态等,侧壁32a、32b与底面侧构件32为不同构件。滑动件收容构件3通过后述的铰链4将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连接,构成为盖侧构件31相对于底面侧构件32能够进行以铰链4为中心的开闭。而且,各侧壁32a、32b设置成,分别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各自的内表面与滑动件2面对,在本实施例中,一方的侧壁32a与另一方的侧壁32b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收容构件3设为一体地形成有底面侧构件32和一对侧壁32a、32b的壳体构件3c。以壳体构件3c的、盖侧构件31的内侧面、盖侧构件31的滑动面32s、侧壁32a、32b的内表面为主,形成滑动件2的滑动空间。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通过利用铰链4连接而能够相互相对地开闭,在关闭的状态下,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形状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滑动件收容构件3例如通过树脂形成。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而说明图中所示的方向x、y。方向x是滑动件2的滑动方向,将方向x上的图示的x1侧、x2侧分别设为一端侧、另一端侧。而且,在方向x上,将比一端侧的某部分或另一端侧的某部分更靠x1侧或x2侧称为外侧,将其相反侧称为内侧。与方向x正交的方向y是侧壁32a、32b排列的方向。将方向y上的图示的y1侧、y2侧分别设为一方、另一方。而且,将与滑动面32s垂直的图中的上方向称为上方,将相反侧称为下方。该上下方向是以滑动面32s为基准的相对性的方向,没有对线缆连结机构1的安装方向进行规定。
滑动件收容构件3具有一端侧铰链41、另一端侧铰链42及中央铰链43作为将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连接的铰链4。铰链4是在将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连接的状态下,相对于底面侧构件32能够进行以铰链4为中心的旋转产生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开闭的构件。而且,铰链4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打开状态下防止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的分离,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关闭状态下接受从线缆9向盖侧构件31或底面侧构件32施加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打开的方向的力,能够抑制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的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4的一端经由侧壁32a、32b中的一方,即收容构件3的y1侧的侧壁32a的包含外表面的部分而与底面侧构件32连结,另一端设置成与盖侧构件31的外表面连接。即,铰链4经由侧壁32a而与盖侧构件31连接。在此,对于滑动件收容构件3定义轴侧V和开闭侧W。轴侧V是用于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开闭的盖侧构件31的回旋运动的轴侧,即设有铰链4的一侧,开闭侧W是用于开闭的盖侧构件31的回旋运动的外侧或y方向上的轴侧V(设有铰链4的一侧)的相反侧。一端侧铰链41设置于一对侧壁中的一方即侧壁32a的一端侧(x1侧)的外表面。另一端侧铰链42设置于一对侧壁中的一方即侧壁32a的另一端侧(x2侧)的外表面。中央铰链43设置在一对侧壁中的一方即侧壁32a的中央(x方向的中央)。所有的铰链41、42都经由侧壁32a而将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铰链4与构成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其他的构件一起一体成形,但是例如在将盖侧构件31和壳体构件3c分别设为不同构件时等,也可以采用公知的铰链将两者连接。
滑动件收容构件3具有将滑动件收容构件3维持成闭锁状态的5个卡合构造,即第一卡合构造51、第二卡合构造52、第三卡合构造53、第四卡合构造54及第五卡合构造55(总称为卡合构造5)。在此,闭锁状态是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形成有滑动件能够稳定地滑动的密闭的空间的状态,更具体而言,是指壳体构件3c的开口由盖侧构件31密闭的状态。通过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为闭锁状态下使用线缆连结机构1,由此能够保护滑动件2,容易维持滑动性。
第一卡合构造51和第二卡合构造52设置于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轴侧V的外表面,主要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闭锁状态下,减轻向铰链4施加的力,维持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设有铰链4的一侧的闭锁状态。第一卡合构造51设置在比一端侧铰链41靠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一端侧(x1侧)的外表面,第二卡合构造52设置在比另一端侧铰链42靠滑动件收容构件的另一端侧(x2侧)的外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滑动件收容构件3也可以在轴侧V还具备卡合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卡合构造51具有设置于盖侧构件31的卡合爪51a和设置于底面侧构件32的卡合框51b。卡合框51b具有供卡合爪51a插入的卡合孔。卡合爪51a通过其前端部分借助盖侧构件31以铰链4为中心的开闭动作而插入于卡合框51b具有的卡合孔,从而与卡合框51b卡合。由此,限制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的相对移动,因此滑动件收容构件3维持成闭锁状态。关于第二卡合构造52也同样,具有设置于盖侧构件31的卡合爪52a和设置于底面侧构件32的卡合框52b。
第三卡合构造53、第四卡合构造54及第五卡合构造55设置在一对侧壁32a、32b的另一方(在此为侧壁32b)的外表面,将滑动件收容构件3维持成闭锁状态。在此,各卡合构造53~55设置于侧壁32b的外表面是指各卡合构造53~55设置于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外表面中的侧壁32b侧。因此,各卡合构造53~55并不是仅设置于侧壁32b。例如,各卡合构造53~55可以设为具有在盖侧构件31和底面侧构件32中的一方设置的卡合部及在另一方设置的被卡合部的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卡合构造53、第四卡合构造54及第五卡合构造55在侧壁32b的外表面及对应的盖侧构件31的外表面设置于一端侧、另一端侧、及它们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卡合构造53~55设为所谓卡扣构造的卡合构造。例如,第三卡合构造53是在盖侧构件31形成作为卡合爪的卡合部53a的前端与在底面侧构件32设置的作为凸部的被卡合部53b卡合的构造。由此,收容构件3维持为闭锁状态。关于第四卡合构造54及第五卡合构造55也同样地具有卡合部54a、55a、被卡合部54b、55b。本实施方式的线缆连结机构1只要至少具有设置于一对侧壁32a、32b的另一方(侧壁32b)的一端侧(x1侧)的外表面并将滑动件收容构件3维持成闭锁状态的第三卡合构造53和设置于一对侧壁32a、32b的另一方(32b)的另一端侧(x2侧)的外表面并将滑动件收容构件3维持成闭锁状态的第四卡合构造54即可。而且,这些开闭侧W的卡合构造5并不局限于将卡合部53a等设置于盖侧构件31并将被卡合部54b等设置于底面侧构件32的结构,也可以将设置的部位颠倒。卡合部53a、被卡合部53b等的构造并不局限于卡扣构造,可以设为任意的卡合构造。
滑动件收容构件3具有设置于其两端部且能够供线缆9向外部延伸出的线缆延出部61、62、及由一端侧铰链41与另一端侧42铰链夹着而配置于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外表面的壁部11、12。线缆延出部61、62引导从线缆连结机构1导出的线缆9的延伸方向。如后所述,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闭锁状态下,通过线缆9按压盖侧构件31及底面侧构件32中的至少一方而以解除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闭锁状态的方式向盖侧构件31及底面侧构件32中的至少一方施加了载荷时,壁部11、12与盖侧构件31及底面侧构件32的另一方的外周抵接,限制在一对侧壁32a、32b排列的方向上的盖侧构件31或底面侧构件32的移动。由此,防止铰链4的破损。壁部11由一端侧铰链41与中央铰链43夹着而配置于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轴侧V的外表面。壁部12配置成由中央铰链43与另一端侧铰链42夹着。即,可以说是所有的壁部11、12都配置成由一端侧铰链41与另一端侧铰链42夹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11、12是以与侧壁32a的外表面相对的方式设置于盖侧构件31侧的大致板状的部分。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闭锁状态下,壁部11、12分别与侧壁32a的外表面抵接,或者以与侧壁32a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的状态相对。在侧壁32a的盖侧构件31侧与壁部11的外表面所成的角部中的、在闭锁状态下与壁部11、12相对的部分,形成有角部被倒角的倒角部10。由于侧壁32具有倒角部10,从而在以铰链4为轴使盖侧构件31转动而将滑动件收容构件3形成为闭锁状态时,容易使壁部11、12向侧壁32a的外表面移动。这是因为如图5所示,壁部11、12难以卡挂于侧壁32a的上端。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2在其滑动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将内线缆91的一端卡定的线缆连接部21。而且,内线缆91的一端具有线缆端91a。线缆端91a具有比内线缆91的直径大的直径。通过使线缆端91a卡定于线缆连接部21而线缆9连接于滑动件2。外壳体92的一端具有用于将外壳体92固定于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末端帽盖92a。末端帽盖92a固定于外壳体92。末端帽盖92a具有比外壳体92的外径大的外径。末端帽盖92a代表性地嵌合于外壳体92的端部,从外周侧被进行紧固加工而固定于外壳体92的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2具有4个线缆连接部21。更具体而言,2个线缆连接部21沿着与滑动件2的滑动方向(x方向)和滑动面32s分别正交的方向(y方向)并列地分别设置在滑动件2的各端部。各线缆连接部21具有用于导出从线缆端91a延伸的内线缆91的线缆导出槽21a及卡定凹部21b。线缆导出槽21a向滑动件2的上面侧(与滑动件2的滑动方向和滑动面32S这两方正交的方向)和滑动方向端面开口。线缆导出槽21a的槽宽(y方向的长度。以下,关于宽度也同样)比内线缆91的直径宽,且比线缆端91a的直径窄。卡定凹部21b是与线缆插入槽21a连通地向上方开口的凹部。卡定凹部21b的开口的宽度的大小具有从上方能够插入配置线缆端91a的大小。线缆导出槽21a与卡定凹部21b在滑动件2的滑动方向(x方向)上连通。由此,在线缆导出槽21a与卡定凹部21b连通的部分产生由它们的宽度之差引起的阶梯,通过使线缆端91a卡合于该阶梯而内线缆91卡定于滑动件2,从而将线缆9与滑动件2连接。线缆导出槽21a和卡定凹部21b具有线缆端91a不会从滑动件2的上表面突出的深度。作为滑动件2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硬质的树脂等。
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两端部具有能够将滑动空间3sp内的线缆9向外部导出的线缆延出部61、6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延出部61、62具有将外壳体92的末端固定于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构造。具体而言,一端侧的线缆延出部61具备将在外壳体92的一端设置的末端帽盖92a固定的2个一端侧外壳体固定部61a(以下,称为固定部61a)。2个固定部61a沿着与滑动件2的滑动方向(x方向)和滑动面32s分别正交的方向(y方向)并列设置。而且,从y1侧朝向y2侧配置有第一卡合构造51、2个固定部61a、61a、及第三卡合构造53。
固定部61a是配置外壳体92的一端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配置末端帽盖92a的半圆筒状的凹部,具有沿着y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的底部、及沿y方向延伸的一端侧壁部和另一端侧壁部。在一端侧壁部设有与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外部连通并导出外壳体92的半圆形的切口61b,在另一端侧壁部设置具有圆形的底部的插通槽61c。在插通槽61c插通内线缆91。固定部61a、切口61b及插通槽61c的各底部为了容易收纳外壳体92、末端帽盖92a及内线缆91而相互成为同轴的圆筒面形状。
当将末端帽盖92a配置于固定部61a时,通过利用外壳体92与末端帽盖92a的外径差而形成的阶梯,将外壳体92卡定于固定部61a。而且,在2个固定部61a、61a之间设有用于将末端帽盖92a临时固定的挠性的脱离防止肋61d。脱离防止肋61d具有向固定部61a的上方伸出的伸出部。末端帽盖92a使脱离防止肋61d挠曲而插入于固定部61a,由脱离防止肋61d限制移动,由此被临时固定于滑动件收容构件3。以上说明的点在线缆延出部62中也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利用滑动件2连结的内线缆91和卡定于固定部61a、62a的外壳体92从线缆延出部61、62向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外部导出。各线缆9通过使盖侧构件31关闭而滑动件收容构件3成为闭锁状态,从临时固定状态起成为固定部61、62覆盖线缆9的固定部61、62的大致整周的正式固定状态。
<使用例>
接下来,参照图3,说明线缆连结机构1的使用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连结机构1通过将多个线缆9相互连接,而将施加给操作部Ma、Mb的操作力利用线缆9向被操作体8的2个被操作部Na、Nb传递。被操作体8是例如车辆的座椅,被操作部Na、Nb是例如将座椅具有的靠背的角度锁定的锁定机构、将座椅具有的座面的位置固定的锁定机构。任意的锁定机构都通过利用操作部M操作锁定机构来解除锁定机构,能够进行靠背的角度、座面的位置的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从各操作部Ma、Mb至各被操作部81、82之间利用内线缆91和滑动件2而相互连接,由此能够将施加给操作部Ma、Mb中的一方的操作力向被操作部81、82这两方传递。即,即使仅对操作部Ma、Mb中的一方进行操作,也能够操作两方的被操作部Na、Nb。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操作部81、82具有以将内线缆91Na、Nb拉入的方式施加作用力R的公知的作用力施加机构(未图示)。因此,在操作部M、Ma处于非操作状态时,滑动件2在线缆连结机构1的内部位于另一端侧即x2侧。
当对操作部Ma或操作部Mb进行操作而产生比作用力R大的操作力F时,内线缆91Ma或内线缆91Mb向x1侧移动。由此,连接有内线缆91Ma、91Mb的滑动件2在线缆连结机构1的内部向x1侧滑动。对应于此,连接于滑动件2的内线缆91Na、91Nb向x1侧移动,由此将操作力F向被操作部81、82传递。当操作力F下降时,利用作用力R,而内线缆91Na、91Nb、滑动件2、内线缆91Ma、91Mb向x2侧移动,滑动件2向原来的x2侧返回。
在此,例如,存在如下情况:对于具备线缆9Ma、9Mb而组装的操作部Ma、Mb,配置具备线缆9Na、9Nb而组装的被操作体8,然后,利用线缆连结机构1将操作部M侧的线缆9Ma、9Mb与被操作构件侧的线缆9Na、9Nb连结。而且,存在将线缆9配线于规定的设置部位,利用线缆连结机构1将线缆9Ma、9Mb与线缆9Na、9Nb连结的情况。此时,配置线缆连结机构1的部位有时设为使滑动件收容构件3变形的载荷作用的状态的部位。作为具体的一例,可列举从线缆连结机构1导出的线缆9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线缆延出部61、62的紧附近弯曲的部位。在这样的部位中,由于线缆9弯曲而线缆9对盖侧构件31、底面侧构件32施力,由此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要相对移动。即,滑动件收容构件3从线缆9施加对盖侧构件31和底面侧构件3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按压的载荷,施加该载荷的方向有时成为解除闭锁状态的方向。虽然详情后述,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线缆连结机构1通过具有壁部11、12,来防止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要相对移动的情况,由此防止铰链4的破损并将滑动件收容构件3维持成闭锁状态。
<壁部和卡合构造的详情>
以下,参照图4至图7,说明将滑动件收容构件3维持成闭锁状态的构造的详情。铰链41、42、43是能够对滑动件收容构件3进行开闭的构件,因此与卡合构造5相比强度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连结机构1为了减轻作用在这样的强度弱的铰链4上的负荷,而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轴侧V具备壁部11、12、第一卡合构造51及第二卡合构造52。
如图5所示,盖侧构件31将连接有线缆9的滑动件2收容,在利用盖侧构件31将底面侧构件32的开口闭塞而形成滑动空间3sp时,使盖侧构件31以铰链4为中心轴旋转。此时,在壁部11、12与底面侧构件32的开口部的端面抵接时为了不妨碍旋转,而在侧壁32a的外表面设有对开口部的端部的外表面侧进行倒角而形成的倒角部10。然后,通过使各卡合构造5卡合而滑动件收容构件3成为闭锁状态。壁部11、12设置成在闭锁状态下,内表面Wa与侧壁32a的外表面Wb接近或抵接。因此,在通过线缆9对盖侧构件31、底面侧构件32施力而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要相对移动时,通过壁部11与侧壁32a的外表面Wb抵接而成为限制移动的挡块。因此,能够抑制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的相对移动,进而能够减轻向铰链4作用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由于铰链4破损而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闭锁状态被解除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第五卡合构造的卡合部53a、54a、55a的卡合部53a、54a、55a与底面侧构件32的y方向的外周抵接或者以最近距离相对并与被卡合部53b、54b、55b卡合。因此,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闭锁状态下,利用卡合部53a、54a、55a来限制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的y方向的相对移动,保护铰链4,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铰链4难以破损的线缆连结机构1。
需要说明的是,壁部11、12并不局限于在盖侧构件31设置2个的结构,可以将任意个数的壁部11、12设置于盖侧构件31及底面侧构件32中的任一方或两方。
参照图6,说明图4(e)的第一卡合构造51。关于第一卡合构造51的说明与关于第二卡合构造52的说明也同样。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处于闭锁状态时,卡合爪51a插入于卡合框51b的卡合孔51c,由此卡合爪51a卡合于卡合框51b。卡合爪51a的前端侧潜入于卡合框51b的下部。卡合爪51a与卡合框51b的卡合通过使卡合爪51a相对于卡合框51b相对地转动180度而形成。更详细而言,卡合爪51a的形状是沿着与滑动件2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L字形状,在其前端具有爪部。并且,该爪部转动至卡合框51b的下部而卡合于卡合框51b。
第一卡合构造51不会由于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相互分离的相对性的平行移动而被解除。例如图6所示,由于卡合部51a的前端与卡合框51b相对,在包含上下方向的分量的移动中,卡合状态未被解除。
在此,设想由于内线缆91、外壳体92而例如向上的外力Fa作用于盖侧构件31且向下的外力Fb作用于底面侧构件32的情况。这样的外力Fa、Fb成为使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上下分离的力。盖侧构件31和底面侧构件32受到该上下分离的力时,铰链4破损,有时无法维持闭锁状态。然而,由于卡合爪51a潜入于卡合框51b的下部而盖侧构件31的向上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沿上下方向打开的力不会向铰链4传递,因此能防止铰链4的疲劳劣化、破损。
另外,第一卡合构造51在与铰链4同轴侧V防止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的分离,因此能够限制y方向上的相反侧的以开闭侧W为转动中心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打开动作。因此,即使假设铰链4破损的情况下,第一卡合构造51也能防止在铰链4的破损的同时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闭锁状态被解除而滑动件2飞出的情况。
第一卡合构造5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在盖侧构件31设置卡合爪51a并在底面侧构件32设置卡合框51b的结构。而且,为了使卡合爪51a与卡合框51b的基于转动的卡合容易,也可以设为向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2之间的相对性的转动动作加入基于铰链4的挠性的平行移动的动作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构造51设置于线缆延出部61。通过将第一卡合构造51设置于线缆延出部,能够使具有卡合孔51c的卡合框51b紧凑地形成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y方向的外形。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3a、3b等是在对滑动件收容构件3进行树脂成形时通过配置有悬垂的形状部分的成形模具而形成的构造,通过这样的成形模具的配置结构,能得到轻量且紧凑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
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中,线缆9向操作侧和被操作侧延伸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线缆连结机构1,能够使用于车辆的座椅用线缆、从驾驶者的就座位置对机罩等进行打开操作等的控制线缆组装体,因此从滑动件收容构件3延伸出的操作侧线缆9M和被操作侧线缆9N的配线状态不是平面性的状态,而是以包含图1中的附图的上下或纸面前后方向等的、与线缆9的从滑动件收容构件3延伸出的延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分量的非平面性的配线状态配置。因此,滑动件收容构件3在线缆9延伸出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端部,从以非平面性的配线状态配置的操作侧线缆9M和被操作侧线缆9N,受到包含与线缆9延伸出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分量的力。
在此,滑动件收容构件3在与线缆9从滑动件收容构件3延伸出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外表面的一方设有铰链4,在铰链4的相反侧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外表面的另一方设有能够进行卡合和卡合解除的卡合构造53、54、55。该卡合构造53、54、55构成为,在从盖侧构件31延伸的卡合爪的前端设有向与主体部分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卡挂部,从而通过盖侧构件31和底面侧构件31的以铰链4为轴的回旋移动而能够对滑动件收容构件3进行开闭,卡合爪53a、54a、55a进行包含与线缆9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分量的方向的移动或弹性变形,由此能够进行卡合和卡合解除。
这样的话,由于操作侧线缆9M和被操作侧线缆9N的非平面性的配线状态而线缆9向滑动件收容构件3施加的、以振动或移动为起因的力的方向、及用于使盖侧构件31和底面侧构件31能够开闭的、卡合爪53a、54a、55a卡合解除用的移动方向都包含与线缆9从滑动件收容构件3延伸出的方向垂直的分量,因此由于线缆9的振动及移动而卡合爪53a、54a、55a与被卡合部54b、54b、55b的卡合可能会被解除。而且,关于在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外表面的设有铰链4的一侧设置的卡合构造51、52,也构成为通过盖侧构件31相对于底面侧构件32进行回旋移动而卡合部插入于卡合孔并与卡合框卡合,因此卡合部51a、52a相对于从盖侧构件31延伸的卡合部主体而前端向与卡合部主体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因此由于与在铰链4的相反侧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外表面设置的卡合构造被解除卡合相同方向的盖侧构件31的移动,而卡合构造的卡合可能会被解除。
然而,本发明的线缆连结机构1在与铰链相同侧的滑动件收容构件3的外表面具有盖侧构件31向与线缆9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壁部。所述壁部为了使底面侧构件32与壁部11、12的间隔消失或几乎消失,而利用壁部11、12和铰链9接受与线缆9延伸出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分量的力,因此卡合机构的卡合不会被解除,能抑制滑动件收容构件3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特别是滑动件收容构件3包含铰链4而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1通过合成树脂制而一体成形的情况下,铰链4的折弯部分成为薄壁,在盖侧构件31与底面侧构件31的进行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产生时,铰链4容易损坏,但是由于抑制壁部11、12、卡合爪的弹性变形容许的方向的盖侧构件31的移动,因此即使在例如40℃以上的高温下,在铰链4上也不会作用有过度的力,铰链4不会损坏。
接下来,参照图7,说明线缆延出部61、62与卡合构造5的关系。在线缆连结机构1中,优选在从一端x1侧的线缆延出部61至第一卡合构造51和第三卡合构造53的各自的距离大致相等且从另一端x2侧的线缆延出部62至第二卡合构造52和第四卡合构造54的各自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配置第一卡合构造51、第二卡合构造52、第三卡合构造53及第四卡合构造54。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点P1所示的一端侧的线缆延出部61的位置至点Q1所示的第一卡合构造51的位置、及点Q3所示的第三卡合构造53的位置的各自的距离大致相等。点P1是线缆延出部61的中心位置的点,点Q1、Q3是第一卡合构造51和第三卡合构造53的各自的中心位置的点。而且,同样,从点P2所示的另一端侧的线缆延出部62的位置至点Q2所示的第二卡合构造52的位置及点Q4所示的第四卡合构造54的位置的各自的距离大致相等。根据这样的线缆延出部61、62和卡合构造5的配置构造,多个卡合构造5能够分担负担从线缆9向线缆延出部61、62施加的载荷。因此,能够避免由于载荷集中于特定的卡合构造5而载荷集中的卡合构造5的卡合被解除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可以设为将上述的各结构相互组合的结构。线缆连结机构1可以设为将任意的多个线缆9连结的结构,在使用线缆连结机构1时,也可以减少连结的线缆9的根数来使用。内线缆91的末端的线缆端91a只要能够将内线缆91卡定于滑动件2而具有能够传递操作力的强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定,除了球状之外,也可以使用圆柱状、棱柱等任意的形状。而且,可以是各卡合构造5的至少一个设为具有在盖侧构件31及底面侧构件32中的一方设置的卡合部和在另一方设置的被卡合部的结构。
标号说明
1 线缆连结机构
11 壁部
12 壁部
2 滑动件
21 线缆连接部
21a 线缆导出槽
21b 卡定凹部
3 滑动件收容构件
31 盖侧构件
3sp 滑动空间
3c 壳体构件
32 底面侧构件
32a 一方的侧壁
32b 另一方的侧壁
32s 滑动面
4 铰链
41 一端侧铰链
42 另一端侧铰链
43 中央铰链
5 卡合构造
51 第一卡合构造
52 第二卡合构造
53 第三卡合构造
54 第四卡合构造
55 第五卡合构造
61 一端侧的线缆延出部
61a 固定部(一端侧外壳体固定部)
62 另一端侧的线缆延出部
62a 固定部(另一端侧外壳体固定部)
8 被操作体
9 线缆
9M、9Ma、9Mb 操作侧线缆
9N、9Na、9Nb 被操作侧线缆
91 内线缆
92 外壳体
M、Ma、Mb 操作部
N、Na、Nb 被操作部
Wa 内表面
Wb 外表面
y 一对侧壁排列的方向
y1 一方
y2 另一方
x 滑动方向
x1 一端侧
x2 另一端侧。

Claims (5)

1.一种线缆连结机构,具备:
滑动件;及
滑动件收容构件,收容所述滑动件,且具有能够供所述滑动件滑动的空间,
其中,
所述滑动件具有在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的两端部连接线缆的线缆连接部,
所述滑动件收容构件具有:
盖侧构件;
底面侧构件,设置有供所述滑动件滑动的滑动面;
一对侧壁,从所述滑动面立起且沿着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延伸;
一端侧铰链,设置于所述一对侧壁中的一方的侧壁的一端侧的外表面,将所述盖侧构件与所述底面侧构件连接;
另一端侧铰链,设置于所述一对侧壁中的一方的侧壁的另一端侧的外表面,将所述盖侧构件与底面侧构件连接;
第一卡合构造,设置于比所述一端侧铰链靠所述滑动件收容构件的一端侧的外表面,将所述滑动件收容构件维持成闭锁状态;
第二卡合构造,设置于比所述另一端侧铰链靠所述滑动件收容构件的另一端侧的外表面,将所述滑动件收容构件维持成闭锁状态;
第三卡合构造,设置于所述一对侧壁中的另一方的侧壁的一端侧的外表面,将所述滑动件收容构件维持成闭锁状态;
第四卡合构造,设置于所述一对侧壁中的另一方的侧壁的另一端侧的外表面,将所述滑动件收容构件维持成闭锁状态;
线缆延出部,设置于两端部,能够使所述线缆向外部延伸出;及
壁部,由所述一端侧铰链与所述另一端侧铰链夹着而配置于所述滑动件收容构件的外表面,
在所述闭锁状态下,以通过按压所述盖侧构件及所述底面侧构件中的至少一方来解除所述闭锁状态的方式向所述线缆施加载荷时,所述壁部与所述盖侧构件及所述底面侧构件中的另一方的外周抵接来限制盖侧构件或底面侧构件在所述一对侧壁排列的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结机构,其中,
在从一端侧的所述线缆延出部至所述第一卡合构造和所述第三卡合构造的各自的距离大致相等且从另一端侧的所述线缆延出部至所述第二卡合构造和所述第四卡合构造的各自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配置所述第一卡合构造、所述第二卡合构造、所述第三卡合构造及所述第四卡合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结机构,其中,
在所述第三卡合构造与所述第四卡合构造之间具有将所述滑动件收容构件维持成闭锁状态的第五卡合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结机构,其中,
所述线缆具有内线缆和供所述内线缆插通的外壳体,
一端侧的所述线缆延出部具备将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固定的一端侧外壳体固定部,另一端侧的所述线缆延出部具备将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固定的另一端侧外壳体固定部,
所述一端侧外壳体固定部、所述第一卡合构造、所述第三卡合构造沿着所述一对侧壁排列的方向并列,
所述另一端侧外壳体固定部、所述第二卡合构造、所述第四卡合构造沿着所述一对侧壁排列的方向并列。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结机构,其中,
所述各卡合构造中的至少一个卡合构造具有在所述盖侧构件及所述底面侧构件中的一方设置的卡合部和在另一方设置的被卡合部。
CN201780007984.8A 2016-02-19 2017-01-31 线缆连结机构 Active CN108496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9436 2016-02-19
JP2016029436A JP6498136B2 (ja) 2016-02-19 2016-02-19 ケーブル連結機構
PCT/JP2017/003450 WO2017141695A1 (ja) 2016-02-19 2017-01-31 ケーブル連結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6015A true CN108496015A (zh) 2018-09-04
CN108496015B CN108496015B (zh) 2020-10-09

Family

ID=59625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7984.8A Active CN108496015B (zh) 2016-02-19 2017-01-31 线缆连结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1103B2 (zh)
JP (1) JP6498136B2 (zh)
KR (1) KR102017441B1 (zh)
CN (1) CN108496015B (zh)
WO (1) WO20171416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8293B2 (ja) * 2015-07-23 2019-10-30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ケーブルジョイン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ケーブル操作機構
CN108454483B (zh) * 2018-03-19 2020-06-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拉丝铆接头罩盖总成
JP7308132B2 (ja) * 2019-11-26 2023-07-13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連結機構
JP2022065960A (ja) * 2020-10-16 2022-04-28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ケーブル連結機構
KR20220130943A (ko) * 2021-03-19 2022-09-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후드 케이블 고정 케이스
WO2023127657A1 (ja) * 2021-12-28 2023-07-0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入力デバイス及び入力デバイスの外装カバ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65681A (fr) * 1940-05-18 1941-05-30 Sarl Etablissements Fixator O Dispositif d'accouplement pour câbles, tringles, tubes et organes similaires
JPS5640220U (zh) * 1979-09-06 1981-04-14
JPS6328912U (zh) * 1986-08-11 1988-02-25
JP3066352B2 (ja) * 1997-11-07 2000-07-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連結装置
JP2001208036A (ja) * 2000-01-28 2001-08-03 Maruyama Mfg Co Ltd ワイヤ装置及びスロットルワイヤ装置
JP3920090B2 (ja) 2001-12-21 2007-05-30 日本フレックス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用中間接手
CN2643063Y (zh) * 2003-08-21 2004-09-22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电喷摩托车组合拉索
US7469617B2 (en) * 2004-07-22 2008-12-30 Honda Motor Co., Ltd. Tension compensating assembly for mechanical control cables
US20090175676A1 (en) * 2008-01-08 2009-07-09 Eugene Ficyk Device for connecting two or more actuating cables
JP6466639B2 (ja) * 2014-01-31 2019-02-06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連結機構
JP6479522B2 (ja) * 2015-03-23 2019-03-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連結機構
BR102017004050B1 (pt) * 2016-03-03 2023-12-12 Southco, Inc Dispositivo e conjunto divisor de cabo e método de divisão de cabos
US10234060B1 (en) * 2017-11-27 2019-03-19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Cable tension adjus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6015B (zh) 2020-10-09
KR102017441B1 (ko) 2019-09-02
JP2017145926A (ja) 2017-08-24
WO2017141695A1 (ja) 2017-08-24
KR20180100664A (ko) 2018-09-11
US10451103B2 (en) 2019-10-22
JP6498136B2 (ja) 2019-04-10
US20190024700A1 (en)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6015A (zh) 线缆连结机构
US20180022281A1 (en) Console lid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JP604657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050196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
CN105164354A (zh) 车辆用把手装置
JP605019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
US9771744B2 (en) Glove box for vehicle
CN105940228B (zh) 连结机构
US20170009496A1 (en) Locking device and locking device mounting method
JP694433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US10550877B2 (en) Cable joint and cable opera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same
JP6025385B2 (ja) 把手装置
JP4907556B2 (ja) 釣竿用ケース
JP7089232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装置
JP7308132B2 (ja) 連結機構
CN113423610B (zh) 线束用保护器及线束装置
JP6143718B2 (ja) ヒンジ
JP7239118B2 (ja) ハンドル付きケース
KR100965505B1 (ko) 레버형 커넥터
JP7257308B2 (ja) アウターケーシングの取り付け構造
US20240123908A1 (en) Glove box
JP5801736B2 (ja) ジョイントボックス
JP2016159952A (ja) フラップ付きコンテ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