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5537B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5537B
CN108495537B CN201810536100.4A CN201810536100A CN108495537B CN 108495537 B CN108495537 B CN 108495537B CN 201810536100 A CN201810536100 A CN 201810536100A CN 108495537 B CN108495537 B CN 108495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conducting rod
inner groove
groov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61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5537A (zh
Inventor
阚立刚
王彦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5361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5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5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5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5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55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传导棒和散热部,所述传导棒支撑所述散热部,并将待散热物体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平行设置,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传导棒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散热片,并与多个所述散热片固定连接。利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大大增加半导体制冷片制热端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而且结构简单,使用和更换均很方便,散热成本低。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冷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导体制冷片由N型半导体材料和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电偶对,当半导体制冷片接通直流电流后,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制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制热端。目前,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方式为:将半导体制冷片放置在空气中自由散发热量,散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传导棒和散热部,所述传导棒支撑所述散热部,并将待散热物体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平行设置,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传导棒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散热片,并与多个所述散热片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传导棒的数量为多根,多根传导棒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传导棒包括第一导热棒、第二导热棒和用于与待散热物体连接的第三导热棒,所述第三导热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热棒的第一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棒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二端分别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散热片,且所述第一导热棒和第二导热棒分别与多个所述散热片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散热扇,所述散热片上具有通孔,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安装在距离所述待散热物体最远的散热片的通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棒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二端分别与距离所述待散热物体最远的散热片通过拉铆工艺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在待散热物体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待散热物体的第一侧面上具有与所述传导棒一一对应的凹陷部,所述第三导热棒嵌设在所述凹陷部内。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散热部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多排插板部,所述多排插板部平行设置,相邻插板部形成风槽,所述插板部包括多个插板,相邻所述插板之间具有空隙。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插板的排布方向,所述多排插板部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内槽壁和第二内槽壁,所述第一内槽壁朝向所述第二内槽壁倾斜,所述凹槽槽口的宽度大于距离所述第二内槽壁最近的插板部与所述第二内槽壁的间距。
可选地,距离所述第二内槽壁最近的所述插板部与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凹槽内的气流沿所述第一槽壁进入所述风道。
可选地,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座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待散热物体上,所述插板部由所述安装孔穿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通过设置传导棒和散热部,传导棒将待散热物体的热量传递给散热部的多个散热片上,可大大增加半导体制冷片制热端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而且结构简单,使用和更换均很方便,散热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座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座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A的剖面图。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传导棒2和散热部1,传导棒2支撑散热部1,并将待散热物体的热量传递给散热部1。
散热部1包括多个散热片11,多个散热片11平行设置,相邻散热片11之间具有间隙,传导棒2依次穿过多个散热片11,并与多个散热片11连接。
现以半导体制冷片为例,说明散热装置的工作过程。
散热装置使用时,传导棒2的一端可垂直固定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上,散热片11均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平行。制热端产生的热量,经过传导棒2传递到散热部1的多个散热片11上,进行散热。其中,传导棒2和散热部1均可散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通过设置传导棒和散热部,传导棒将待散热物体的热量传递给散热部的多个散热片上,可大大增加半导体制冷片制热端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而且结构简单,使用和更换均很方便,散热成本低。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1所示,相邻散热片11之间的间距相等,以方便散热部1的制作,降低成本。
在图1的实施例中,散热片11的材质为铝合金,在保证散热效率的同时,还可减轻散热部1的重量,使传导棒2更好地支撑散热部1。
优选地,散热片11的厚度约为0.35mm,相邻散热片11的间距约为1.5mm,进一步地减小散热部1的体积,方便安装。
较佳地,传导棒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传导棒2平行设置,以更好地支撑散热部1,更快地传递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传导棒2形状大致为U型棒,其包括第一导热棒、第二导热棒和用于与待散热物体连接的第三导热棒。
第三导热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热棒的第一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导热棒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二端分别依次穿过多个散热片,且第一导热棒和第二导热棒分别与多个散热片固定连接。
通过将传导棒2设置成U型棒,不仅可增大待散热物体与传导棒2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效率,还可更好地支撑散热部1,保证散热部1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片11为方形片。第一导热棒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二端的连线与散热片11的对角线平行,以便更好地支撑和固定散热部1。
进一步地,如图2-5所示,散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座3,安装座3安装在待散热物体上。
安装座3朝向待散热物体的第一侧面上具有与传导棒2一一对应的凹陷部30,第三导热棒嵌设在凹陷部30内。通过设置安装座3,一方面可使传导棒2更好地与待散热物体接触,保证热量的传递,另一方面还可限制第三导热棒,防止第三导热棒移动,更好地支撑散热部1,此外还可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5所示,凹陷部30为多个,多个凹陷部30的排布方向与第一侧面的对角线平行,并关于该对角线对称,以方便凹陷部30的设置。
其中,靠近第一侧面边角处的两个凹陷部30均为弧形,对应地,安装在该弧形凹陷部30内的第三导热棒的形状大致为U型,可增大支撑面积,更好地支撑散热部1。
较佳地,如图1和2所示,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扇5,每个散热片11上均具有通孔,散热扇5的出风口安装在距离待散热物体最远的散热片11的通孔内。通过设置散热扇5,可增大空气流动速度,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棒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二端分别与距离待散热物体最远的散热片11通过拉铆工艺连接,以防止散热片11与传导棒2发生相对移动。
如图1所示,第一导热棒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二端沿散热扇5的周向均匀排布,且散热扇5位于第一导热棒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二端之间,以方便散热扇5的安装。
优选地,如图4所示,安装座3朝向散热部1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多排插板部31,多排插板部31平行设置,相邻插板部31形成风槽312,每排插板部31包括多个插板311,相邻插板311之间具有空隙。通过设置多排插板部31,不仅可增大安装座3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而且散热扇5吹出的气流经过相邻插板部31之间的风槽312、相邻插板311的空隙流出,可减小气流对安装座3的冲力,避免损坏散热装置,保证散热装置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安装座3上设置有两个凹槽32,凹槽3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插板311的排布方向,多排插板部31位于两个凹槽32之间。
凹槽32包括第一内槽壁321和第二内槽壁322,第一内槽壁321朝向第二内槽壁322倾斜。其中,凹槽32槽口的宽度大于距离第二内槽壁322最近的插板部31与第二内槽壁322的间距,即:距离第二内槽壁322最近的插板部31遮挡了凹槽32的部分槽口。
散热扇5吹出的气流经距离第二内槽壁最近的插板部31未遮挡的部分槽口进入凹槽32内,由距离第二内槽壁最近的插板部31遮挡的部分槽口流出,以改变凹槽32内的气流方向,使凹槽32内的气流沿第一内槽壁321流出,避免气流沿原路返回,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距离第二内槽壁322最近的插板部31与凹槽32之间设置有风道33,凹槽32内的气流沿第一槽壁进入风道33,然后沿风道33流出安装座3,能够更好地分散气流,使安装座3更好地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6所示,风道33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U型。风道33进口的宽度大于风道33槽底的宽度,可增加气流流速,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4所示,与通孔位置对应的风槽312的深度最大,风槽312的深度沿插板部31到凹槽32的方向逐渐降低,以更好地抵消散热扇5气流的冲击力,保护散热装置。在图4中,中间四排插板部31与散热片的通孔位置相对应。中间四排插板部31之间的三个风槽312深度相等。
其中,在中间四排插板部31之间的三个风槽312中,位于该三个风槽312的中间位置的风槽312,该风槽312与散热扇5的中心位置正对,形成该风槽312的两个内槽壁上均设置有凸台部313,可进一步地减小气流对安装座3的冲击。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散热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6,安装支架6上具有安装孔61,安装座3通过安装支架6安装在待散热物体上,插板部31由安装孔61穿出,不仅可方便安装座3的安装,提高装配效率,而且还可限制安装座3的移动,保证散热装置与半导体制冷片位置的相对固定。
在图7的实施例中,安装孔61的数量为两个,位于安装座3的中间位置的两个插板部31由该两个安装孔61穿出。
安装孔61也可设置为与插板部31一一对应,以更好地固定安装座3。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6可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散热装置还包括支撑环7,支撑环7安装在散热部1与待散热物体之间,安装座3位于支撑环7内部。通过设置支撑环7,可增加对散热部1的支撑力,保证散热部1的安装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环7的材质为海绵,以减小自重。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传导棒2的材质为铜管,安装座3的材质为铝合金,在提高导热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重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导棒和散热部,所述传导棒支撑所述散热部,并将待散热物体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平行设置,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传导棒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散热片,并与多个所述散热片固定连接;
还包括散热扇,所述散热片上具有通孔,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安装在距离所述待散热物体最远的散热片的通孔内;
还包括用于安装在待散热物体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散热部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多排插板部,所述多排插板部平行设置,相邻插板部形成风槽,所述插板部包括多个插板,相邻所述插板之间具有空隙;
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待散热物体的第一侧面上具有与所述传导棒一一对应的凹陷部;
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插板的排布方向,所述多排插板部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之间,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内槽壁和第二内槽壁,所述第一内槽壁朝向所述第二内槽壁倾斜,所述凹槽槽口的宽度大于距离所述第二内槽壁最近的插板部与所述第二内槽壁的间距;
距离所述第二内槽壁最近的所述插板部与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凹槽内的气流沿所述第一内槽壁进入所述风道;
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座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待散热物体上,所述插板部由所述安装孔穿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棒的数量为多根,多根传导棒平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棒包括第一导热棒、第二导热棒和用于与待散热物体连接的第三导热棒,所述第三导热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热棒的第一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棒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二端分别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散热片,且所述第一导热棒和第二导热棒分别与多个所述散热片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棒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热棒的第二端分别与距离所述待散热物体最远的散热片通过拉铆工艺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热棒嵌设在所述凹陷部内。
CN201810536100.4A 2018-05-30 2018-05-30 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95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6100.4A CN108495537B (zh) 2018-05-30 2018-05-30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6100.4A CN108495537B (zh) 2018-05-30 2018-05-30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5537A CN108495537A (zh) 2018-09-04
CN108495537B true CN108495537B (zh) 2020-08-21

Family

ID=63352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610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95537B (zh) 2018-05-30 2018-05-30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5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8932A (zh) * 2019-09-25 2020-01-17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pcb散热组件、服务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2105Y (zh) * 1998-08-24 1999-10-06 天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
CN1764363A (zh) * 2004-10-20 2006-04-26 Lg电子株式会社 散热装置
CN2907191Y (zh) * 2006-03-01 2007-05-30 特奕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致冷芯片的散热器
CN202940230U (zh) * 2012-12-02 2013-05-15 合肥工业大学 电动汽车igbt用热电制冷热管散热器
CN206209556U (zh) * 2016-08-10 2017-05-31 锘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结构改良的新型散热器
CN208480171U (zh) * 2018-05-30 2019-02-05 王彦宸 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89856U (zh) * 2012-07-30 2013-04-17 保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2105Y (zh) * 1998-08-24 1999-10-06 天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
CN1764363A (zh) * 2004-10-20 2006-04-26 Lg电子株式会社 散热装置
CN2907191Y (zh) * 2006-03-01 2007-05-30 特奕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致冷芯片的散热器
CN202940230U (zh) * 2012-12-02 2013-05-15 合肥工业大学 电动汽车igbt用热电制冷热管散热器
CN206209556U (zh) * 2016-08-10 2017-05-31 锘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结构改良的新型散热器
CN208480171U (zh) * 2018-05-30 2019-02-05 王彦宸 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5537A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6708B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20130292105A1 (en) Segmented heat sink for natural-convection cooled systems
US11968805B2 (en) Heatsink having air partitioning baffle
WO2024083241A1 (zh) 工作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8495537B (zh) 散热装置
CN210381736U (zh) 散热设备和电气装置
CN106595165B (zh) 一种冰箱
CN113031273B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JP490501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4281938U (zh) 散热器、电器盒和空调器
CN216250709U (zh) 均温散热装置
CN211509631U (zh)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pcb散热组件、服务器
CN208480171U (zh) 散热装置
CN107975733B (zh) 风冷散热装置
CN212082115U (zh) 散热器及空调
CN211022153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散热装置及其烹饪器具
CN217336235U (zh) 一种电气设备风冷式散热装置
CN219476068U (zh) 一种具有导流罩的散热器
CN210247322U (zh) 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散热系统与医疗设备
CN106211704B (zh) 组合式的散热模块
CN218499489U (zh) 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CN211860899U (zh) 散热器、线路板及烹饪装置
CN215494905U (zh) 散热器
CN215872380U (zh)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散热器
CN215453746U (zh) 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