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9391A -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9391A
CN108479391A CN201810353034.7A CN201810353034A CN108479391A CN 108479391 A CN108479391 A CN 108479391A CN 201810353034 A CN201810353034 A CN 201810353034A CN 108479391 A CN108479391 A CN 108479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ixture
tail gas
added
vehicle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530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璧靛钩
赵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Oupr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heng Y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heng Y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Sheng Y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530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793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79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9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01D53/50Sulfur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54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56Nitrogen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2Carbon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92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of engine exhaust gases
    • B01D53/9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of engine exhaust gases by catalytic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40Nitrogen compounds
    • B01D2257/404Nitrogen oxides other than dinitrogen 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tergent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55‑75份、贝壳粉42‑56份、抗菌剂5‑9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1‑3份、稳定剂0.5‑1.2份。本发明中的新型的汽车尾气净化剂,能够对有害气体进行高效的净化,对常见的有害气体的净化率均到达90%以上,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对于环境的危害。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为减少汽车尾气对于环境的危害,现很多汽车上都配备有空气净化系统,这就需要使用到净化剂,然而现有的汽车尾气净化剂大多存在净化能力欠佳的缺陷,对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不甚理想,故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对有害气体进行高效的净化,净化率到达90%以上,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对于环境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55-75份、贝壳粉42-56份、抗菌剂5-9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1-3份、稳定剂0.5-1.2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60-70份、贝壳粉45-53份、抗菌剂6-8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1.5-2.5份、稳定剂0.7-1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65份、贝壳粉47份、抗菌剂7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2份、稳定剂0.8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抗菌剂由月桂烯、柠檬烯、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按1∶1.5∶2的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贝壳粉,加入两者质量倍2.5-3倍的无水乙醇,在25-46℃的温度下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1.5-2.5h,获得固液混合物;
2)对步骤1)中的固液混合物放入到真空容器中在85-96℃的环境下将其中的无水乙醇蒸发出来,获得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投入到超声波处理器中,在210-260℃的环境下超声处理11-17h,超声功率为1000W,获得第二混合物;
4)称取抗菌剂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将两者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并在并在48-50℃下搅拌18-20min,然后升温到72-90℃继续搅拌22-28min,此期间称取稳定剂,并将稳定剂分批次的加入其中,每次加入的稳定剂量保持相同,获得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干燥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即得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无水乙醇可用其他有机溶剂代替。
所述步骤4)中稳定剂分3-5次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新型的汽车尾气净化剂,能够对有害气体进行高效的净化,对常见的有害气体的净化率均到达90%以上,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对于环境的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55份、贝壳粉42份、抗菌剂5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1份、稳定剂0.5份。
所述抗菌剂由月桂烯、柠檬烯、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按1∶1.5∶2的比例混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贝壳粉,加入两者质量倍2.5-3倍的无水乙醇,在25-46℃的温度下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1.5-2.5h,获得固液混合物;
2)对步骤1)中的固液混合物放入到真空容器中在85-96℃的环境下将其中的无水乙醇蒸发出来,获得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投入到超声波处理器中,在210-260℃的环境下超声处理11-17h,超声功率为1000W,获得第二混合物;
4)称取抗菌剂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将两者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并在并在48-50℃下搅拌18-20min,然后升温到72-90℃继续搅拌22-28min,此期间称取稳定剂,并将稳定剂分批次的加入其中,每次加入的稳定剂量保持相同,获得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干燥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即得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无水乙醇可用其他有机溶剂代替。
所述步骤4)中稳定剂分3-5次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60份、贝壳粉45份、抗菌剂6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1.5份、稳定剂0.7份。
所述抗菌剂由月桂烯、柠檬烯、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按1∶1.5∶2的比例混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贝壳粉,加入两者质量倍2.5-3倍的无水乙醇,在25-46℃的温度下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1.5-2.5h,获得固液混合物;
2)对步骤1)中的固液混合物放入到真空容器中在85-96℃的环境下将其中的无水乙醇蒸发出来,获得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投入到超声波处理器中,在210-260℃的环境下超声处理11-17h,超声功率为1000W,获得第二混合物;
4)称取抗菌剂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将两者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并在并在48-50℃下搅拌18-20min,然后升温到72-90℃继续搅拌22-28min,此期间称取稳定剂,并将稳定剂分批次的加入其中,每次加入的稳定剂量保持相同,获得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干燥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即得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无水乙醇可用其他有机溶剂代替。
所述步骤4)中稳定剂分3-5次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
实施例3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65份、贝壳粉47份、抗菌剂7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2份、稳定剂0.8份。
所述抗菌剂由月桂烯、柠檬烯、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按1∶1.5∶2的比例混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贝壳粉,加入两者质量倍2.5-3倍的无水乙醇,在25-46℃的温度下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1.5-2.5h,获得固液混合物;
2)对步骤1)中的固液混合物放入到真空容器中在85-96℃的环境下将其中的无水乙醇蒸发出来,获得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投入到超声波处理器中,在210-260℃的环境下超声处理11-17h,超声功率为1000W,获得第二混合物;
4)称取抗菌剂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将两者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并在并在48-50℃下搅拌18-20min,然后升温到72-90℃继续搅拌22-28min,此期间称取稳定剂,并将稳定剂分批次的加入其中,每次加入的稳定剂量保持相同,获得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干燥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即得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无水乙醇可用其他有机溶剂代替。
所述步骤4)中稳定剂分3-5次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
实施例4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69份、贝壳粉51份、抗菌剂6.8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2.1份、稳定剂0.9份。
所述抗菌剂由月桂烯、柠檬烯、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按1∶1.5∶2的比例混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贝壳粉,加入两者质量倍2.5-3倍的无水乙醇,在25-46℃的温度下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1.5-2.5h,获得固液混合物;
2)对步骤1)中的固液混合物放入到真空容器中在85-96℃的环境下将其中的无水乙醇蒸发出来,获得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投入到超声波处理器中,在210-260℃的环境下超声处理11-17h,超声功率为1000W,获得第二混合物;
4)称取抗菌剂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将两者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并在并在48-50℃下搅拌18-20min,然后升温到72-90℃继续搅拌22-28min,此期间称取稳定剂,并将稳定剂分批次的加入其中,每次加入的稳定剂量保持相同,获得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干燥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即得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无水乙醇可用其他有机溶剂代替。
所述步骤4)中稳定剂分3-5次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
实施例5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70份、贝壳粉53份、抗菌剂8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2.5份、稳定剂1份。
所述抗菌剂由月桂烯、柠檬烯、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按1∶1.5∶2的比例混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贝壳粉,加入两者质量倍2.5-3倍的无水乙醇,在25-46℃的温度下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1.5-2.5h,获得固液混合物;
2)对步骤1)中的固液混合物放入到真空容器中在85-96℃的环境下将其中的无水乙醇蒸发出来,获得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投入到超声波处理器中,在210-260℃的环境下超声处理11-17h,超声功率为1000W,获得第二混合物;
4)称取抗菌剂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将两者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并在并在48-50℃下搅拌18-20min,然后升温到72-90℃继续搅拌22-28min,此期间称取稳定剂,并将稳定剂分批次的加入其中,每次加入的稳定剂量保持相同,获得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干燥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即得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无水乙醇可用其他有机溶剂代替。
所述步骤4)中稳定剂分3-5次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
实施例6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75份、贝壳粉56份、抗菌剂9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3份、稳定剂1.2份。
所述抗菌剂由月桂烯、柠檬烯、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按1∶1.5∶2的比例混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贝壳粉,加入两者质量倍2.5-3倍的无水乙醇,在25-46℃的温度下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1.5-2.5h,获得固液混合物;
2)对步骤1)中的固液混合物放入到真空容器中在85-96℃的环境下将其中的无水乙醇蒸发出来,获得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投入到超声波处理器中,在210-260℃的环境下超声处理11-17h,超声功率为i000W,获得第二混合物;
4)称取抗菌剂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将两者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并在并在48-50℃下搅拌18-20min,然后升温到72-90℃继续搅拌22-28min,此期间称取稳定剂,并将稳定剂分批次的加入其中,每次加入的稳定剂量保持相同,获得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干燥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即得成品。
所述步骤2)中的无水乙醇可用其他有机溶剂代替。
所述步骤4)中稳定剂分3-5次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相同,不含不饱和聚酯树脂,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同,不含贝壳粉,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3:与实施例3相同,仅含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贝壳粉,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性能试验
随机选取不同品牌的400辆汽车,用400容积相同的玻璃瓶对它们的尾气进行收集,然后将400个玻璃瓶打乱后均分为4组,每组100个玻璃瓶,分别使用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1-3所对应的净化剂对玻璃瓶内的尾气进行净化,对比净化前后的有害气体的含量,净化率达到90%以上为合格,对每组的合格数进行统计,得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汽车尾气净化剂对汽车尾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具有显著的净化作用,净化率均达到了90%以上;同时结合实施例3和对比例1-3可以看出,本发明是在各组分协同作用下发挥功效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55-75份、贝壳粉42-56份、抗菌剂5-9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1-3份、稳定剂0.5-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60-70份、贝壳粉45-53份、抗菌剂6-8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1.5-2.5份、稳定剂0.7-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65份、贝壳粉47份、抗菌剂7份、载银纳米二氧化钛2份、稳定剂0.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由月桂烯、柠檬烯、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按1∶1.5∶2的比例混合而成。
5.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贝壳粉,加入两者质量倍2.5-3倍的无水乙醇,在25-46℃的温度下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1.5-2.5h,获得固液混合物;
2)对步骤1)中的固液混合物放入到真空容器中在85-96℃的环境下将其中的无水乙醇蒸发出来,获得第一混合物;
3)将第一混合物投入到超声波处理器中,在210-260℃的环境下超声处理11-17h,超声功率为1000W,获得第二混合物;
4)称取抗菌剂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将两者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并在并在48-50℃下搅拌18-20min,然后升温到72-90℃继续搅拌22-28min,此期间称取稳定剂,并将稳定剂分批次的加入其中,每次加入的稳定剂量保持相同,获得第三混合物;
5)将第三混合物进行干燥后加入到制粒机中进行制粒,即得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无水乙醇可用其他有机溶剂代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稳定剂分3-5次加入到第二混合物中。
CN201810353034.7A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4793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3034.7A CN108479391A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3034.7A CN108479391A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9391A true CN108479391A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13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3034.7A Pending CN108479391A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793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8733A (zh) * 2020-01-13 2020-05-12 广东东方一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水性uv照射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8733A (zh) * 2020-01-13 2020-05-12 广东东方一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水性uv照射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59C (zh) 含动植物分解产物缩合物的化妆品
CN1642986A (zh) 来自生物量的细胞壁衍生物和其制品
Nkhwa et al. Poly (vinyl alcohol): physical approaches to designing biomaterial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CA2458351A1 (en) Glycosaminoglycan-polycation complex crosslinked by polyfunctional crosslinking agen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2705217B (zh) 整体式臭氧分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61C (zh) 超吸收聚合物组合物
CN102941069A (zh) 一种可作为重金属吸附剂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5857A (zh) 一种用于抗菌敷料的纳米银及制备方法
CN111589296A (zh) 一种室内甲醛清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79391A (zh)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Feng et al. One-step preparation of an antibacterial chitin/Zn composite from shrimp shells using urea-Zn (OAc) 2· 2H 2 O aqueous solution
Ungureanu et al. Improving natural biopolymeric membranes based on chitosan and collagen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introducing silver
DE2252281A1 (de) Enzymatisch hydrolisierte zusammensetzung und deren derivate aus hautlappen
CN113603797B (zh) 一种氨基纳米纤维素及其制备方法
KR100699321B1 (ko) 도축 부산물을 이용한 유기질 비료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된 유기질 비료를 이용한 퇴비의 부숙화 방법
KR20180090339A (ko) 폴리에틸렌피페라진 유도체와의 히알루로니다제 컨쥬게이트를 생성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생성된 컨쥬게이트의 용도
CN109251325A (zh) 一种氨基酸衍生物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7446B (zh) 成膜组合物、保护膜及应用
Upadhayay et al. Sea Shell Extracted Chitosan Composi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EA020108B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гидрогеля метилкремниевой кислоты
CN1128257A (zh) 一种制取过氧乙酸的固体药剂及其制造方法
JPH0157958B2 (zh)
Li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affeic-chitosan grafting fish bone collagen peptide
JP2000095847A (ja) 保水材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に使用する熱架橋型生分解性ハイドロゲルの製造方法
CN110732316B (zh) 活性炭吸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分解有机污染物领域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0

Address after: 710016 Row 1, No. 37 Sanguanmiao Village, Seoul Street, Weiya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anxi Oupr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00 Shaanxi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st of Wenjing Road

Applicant before: Xi'an Sheng Y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