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4464A - 油接收器和用于制造油接收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油接收器和用于制造油接收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4464A
CN108474464A CN201680076309.6A CN201680076309A CN108474464A CN 108474464 A CN108474464 A CN 108474464A CN 201680076309 A CN201680076309 A CN 201680076309A CN 108474464 A CN108474464 A CN 108474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direction
point
oil
entablature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63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4464B (zh
Inventor
市川雅也
大泽英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74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4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7Splash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1B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93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 F16H57/0494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变速器的油接收器,利用该油接收器可以通过简单的构型高效地捕获从上往下落下的一些油以及从下往上飞散的一些油。该油接收器设置有用于捕获油并将油引导至沟槽部分的捕获单元。捕获单元设置有:第一下悬伸部分,其形成为随着第一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进一步向上延伸的板状;以及第一连接部分,其具有第一主要部分,该第一主要部分形成为随着沿第一宽度方向延伸的距离越远而向上延伸得越多的板状,第一主要部分的位于与第一宽度方向相反的第二宽度方向侧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在第一下悬伸部分的上表面上方定位成在一定范围内与第一下悬伸部分竖向地间隔开,并且第一连接部分连接第一上悬伸部分以及第一下悬伸部分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一主要部分的位于第二宽度方向侧的端部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油接收器和用于制造油接收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接收器、具体地是用于变速器的油接收器以及油接收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变速器的油接收器的类型,已知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一种这样的油接收器。专利文献1的油接收器1包括上部油收集室1a和下部油收集室1b,如专利文献1的图2中所示。上部油收集室1a形成为具有向上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捕获由齿轮扬起并从上往下落下的一部分油。下部油收集室1b捕获由齿轮扬起并从下往上飞散的一部分油。
现有技术的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0-2860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的油接收器的下部油收集室1b朝向专利文献1的图2的左侧开口,因此认为对从下往上飞散的油的捕获效率相对较低。此外,需要使油接收器具有简单的构型以降低成本。
在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述用于变速器的油接收器:该油接收器能够以简单的构型高效地捕获相对于油接收器从上往下落下的一部分油以及相对于油接收器从下往上飞散的一部分油。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权利要求1的油接收器是设置在车辆的变速器的壳体内并且捕获由于设置在变速器内的齿轮的旋转而扬起的油的油接收器,该油接收器包括:沟槽部分,该沟槽部分形成为具有在竖向方向上向上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该沟槽部分包括底部部分、第一侧壁部分和第二侧壁部分,该底部部分允许油在该底部部分上流动,该第一侧壁部分和该第二侧壁部分从底部部分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向上延伸;以及捕获部分,该捕获部分捕获油并将油引导至沟槽部分,其中,捕获部分包括第一下檐部分、第一上檐部分和第一连接部分,该第一下檐部分形成为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板状,并且形成为从第一侧壁部分和第二侧壁部分中的一者的上端部处在沿第一宽度方向延伸的同时向上延伸,第一宽度方向为宽度方向上的从第一侧壁部分和第二侧壁部分中的另一者朝向第一侧壁部分和第二侧壁部分中的所述一者的方向,该第一上檐部分包括第一主体部分,该第一主体部分形成为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板状并在沿第一宽度方向伸延的同时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一主体部分形成为使得该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二宽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在第一下檐部分的上表面上方的一竖向范围内与第一下檐部分间隔开,第二宽度方向为宽度方向上的与第一宽度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该第一主体部分形成为使得该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一宽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第一宽度方向上超出第一下檐部分,该第一连接部分将第一上檐部分的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二宽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的一部分连接至第一下檐部分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发明的有益效果
因此,从捕获部分的上侧向下落下的一部分油被第一上檐部分的上表面捕获,并且沿着第一上檐部分的上表面流动至第一上檐部分的第二宽度方向侧的一端,并且沿着第一连接部分落下或者从第一上檐部分的第二宽度方向侧的一端落下而到达第一下檐部分的上表面,并且被从第一下檐部分的上表面引导至沟槽部分的底部部分。此外,第一上檐部分的下表面的在第一宽度方向上超出第一下檐部部分的范围捕获从捕获部分的下侧向上飞散的一部分油。由于第一上檐部分的下表面面朝下,因此与如相关技术中那样用于捕获油的部分面向侧面的情况相比,油被有效地捕获。被第一上檐部分的下表面捕获的油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沿着第一上檐部分的下表面流动至第一上檐部分的第二宽度方向侧的一端并到达第一下檐部分的上表面,使得油被引导至沟槽部分的底部部分。于是,由于每个下檐部分均被形成为板状,因此捕获部分可以以相对简单的构型形成。因此,油接收器可以以简单的构型有效地捕获从油接收器的上侧向下落下的一部分油和从油接收器的下侧向上飞散的一部分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变速器的轴向横截面图。
图2是沿着图1中图示的线II-II截取的变速器的横截面图。
图3是图1中图示的油接收器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图示的油接收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图示的线V-V截取的油接收器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示了图5中图示的油接收器沿第一倾斜方向倾斜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7是沿着与图4中图示的V-V线对应的线截取的用于油接受器的模具的横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变速器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油接收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油接收器附接至车辆(未图示)的变速器1。变速器1是手动变速器(MT:手动变速器),其中,六个前进速度和一个倒挡速度的变速级中的一个变速级被手动选择。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描述,将基于下述假设来进行描述:图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定为变速器1的上侧和下侧,该图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定为变速器1的前侧和后侧,并且该图的后侧和前侧分别设定为变速器1的右侧和左侧。此外,图1至图8图示了指示各个方向的箭头。
变速器1附接成使得在车辆停在水平面上时变速器1的上侧成为竖向方向上的上侧。如图1所示,变速器1包括壳体2、输入轴3、输出轴4、中间轴5、倒挡驱动齿轮6a、六个驱动齿轮6b、6c、6d、6e、6f和6g、倒挡从动齿轮7a、六个从动齿轮7b、7c、7d、7e、7f和7g、四个选择机构8a、8b、8c和8d、以及油接收器10。
输入轴3经由轴承9a以可旋转的方式附接于壳体2内,使得输入轴3的轴向方向与纵向方向一致。驱动力被从发动机(未图示)输入至输入轴3。输出轴4经由轴承9b以与输入轴3同轴且能够相对于输入轴3旋转的方式附接于壳体2内。此外,输出轴4通过稍后将描述的第二选择机构8b以不可相对于输入轴3旋转的方式联接至输入轴3。驱动力从输出轴4输出至驱动轮(未图示)。中间轴5经由轴承9c和轴承9d以可旋转的方式附接于壳体2内并且附接成平行于输入轴3并位于输入轴3下方。
倒挡驱动齿轮6a和第一至第五驱动齿轮6b、6c、6d、6e和6f从前侧开始依次设置在输入轴3上。倒挡驱动齿轮6a、第一驱动齿轮6b和第二驱动齿轮6c以不可相对于输入轴3旋转(从而不能自由旋转)的方式固定至输入轴3。第三至第五驱动齿轮6d、6e和6f以可旋转(从而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输入轴3上。第六驱动齿轮6g以不可相对于输出轴4旋转的方式固定至输出轴4。
倒挡从动齿轮7a和第一至第六从动齿轮7b、7c、7d、7e、7f和7g从前侧开始依次设置在中间轴5上。倒挡从动齿轮7a以及第一从动齿轮7b和第二从动齿轮7c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中间轴5上。第三至第六从动齿轮7d、7e、7f和7g以不可相对于中间轴5旋转的方式固定至中间轴5。
驱动齿轮6b至6g分别与对应于驱动齿轮6b至6g的从动齿轮7b至7g接合以形成变速器齿轮系。倒挡驱动齿轮6a经由惰轮(未图示)与倒挡从动齿轮7a接合。倒挡驱动齿轮6a、倒挡从动齿轮7a和惰轮是用于倒挡级的齿轮。
第一选择机构8a将第三驱动齿轮6d和第四驱动齿轮6e中的被选择的一者以不可相对于输入轴3旋转的方式连接至输入轴3。第二选择机构8b将第五驱动齿轮6f和输出轴4中的被选择的一者以不可相对于输入轴3旋转的方式连接至输入轴3。第三选择机构8c将倒挡从动齿轮7a以不可相对于中间轴5旋转的方式连接至中间轴5。第四选择机构8d将第一从动齿轮7b和第二从动齿轮7c中的被选择的一者以不可相对于中间轴5旋转的方式连接至中间轴5。选择机构8a至8d中的每个选择机构基于用户对换挡杆(未图示)的操作而通过换挡拨叉(未图示)的操作来驱动。
此外,油(润滑油)LO储存在壳体2内的底部部分中,如图2所示。油LO的量是在车辆停止时油位大致位于中间轴5的轴线5a(参见图1)的高度处的量。由于倒挡从动齿轮7a和从动齿轮7b至7g中的每个从动齿轮沿由实线箭头指示的方向的旋转,油LO在壳体2中被从壳体2内的底部部分扬起(参见虚线箭头)。
油接收器10设置在壳体2内并且用来捕获由于倒挡从动齿轮7a和从动齿轮7b至7g中的每个从动齿轮的旋转而扬起的油LO。油接收器10直接或间接地将所捕获的油LO引导至变速器1的润滑部分。润滑部分例如是轴承9a和轴承9b以及第一选择机构8a和第二选择机构8b的滑动部分。油接收器10附接至壳体2内的右上侧,使得油接收器10的纵向方向与纵向方向一致(参见图1及图2)。在下文中,将在油接收器被附接至壳体2的状态下对油接收器10进行描述。如图3至图5所示,油接收器10包括沟槽部分11和捕获部分12。沟槽部分11和捕获部分12彼此一体地形成。
沟槽部分11是被捕获的油LO在其中流动的部分。沟槽部分11形成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方向D1是随着从前侧沿纵向方向向后侧伸延而略微向下的方向。此外,沟槽部分11形成为在后端部处向下弯曲。因此,油LO通过其自重沿第一方向D1流动通过底部部分11a并且在沟槽部分11的后端部处被引导至下侧。沟槽部分11包括底部部分11a、第一侧壁部分11b、第二侧壁部分11c、第三侧壁部分11d和两个油出口11e。
如图4和图5所示,底部部分11a是形成为在竖向方向上具有向上开口的U形横截面的部分(参见图5)并且形成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而使得油LO在其中流动。
第一侧壁部分11b和第二侧壁部分11c形成为从底部部分11a的在宽度方向H上的两个端部向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向上方向)延伸。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是水平方向。第一侧壁部分11b形成为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上的右端部处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侧壁部分11c形成为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上的左端部处沿第一方向D1延伸。
第三侧壁部分11d形成为从底部部分11a的前端部向上延伸。第三侧壁部分11d的右端部连接至第一侧壁部分11b的前端部。第三侧壁部分11d的左端部连接至第二侧壁部分11c的前端部。也就是说,在俯视图中,由侧壁部分11b、侧壁部分11c和侧壁部分11d形成向后开口的U形部分(参见图4)。
油出口11e将在底部部分11a中流动的油LO朝向下侧引导。具体而言,油出口11e形成为从沟槽部分11的内部向下开口。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两个油出口11e形成为在油接收器10附接至变速器1的状态下位于第一选择机构8a和第二选择机构8b的上方。这样一来,沟槽部分11形成为在竖向方向上没有底切形状(undercut shape)。底切形状是模制产品的会妨碍稍后将描述的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K的打开和闭合操作的凸形形状或凹形形状。
捕获部分12是捕获油LO并将油引导至沟槽部分11的部分。捕获部分12形成在与构成变速器1的构件、比如换档拨叉(未图示)不干涉的位置处。具体而言,捕获部分12形成在沟槽部分11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前端部的右侧处和中央部的右侧处。如图4和图5所示,捕获部分12包括第一下檐部分12a、第一上檐部分12b和第一连接部分12e。
第一下檐部分12a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a1和下表面12a2的板状,并且形成为从第一侧壁部分11b的上端部沿第二方向D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朝右上方倾斜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方向D2为沿第一宽度方向H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向右方向)延伸的同时向上延伸的方向,其中,第一宽度方向H1为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水平方向)上的从第二侧壁部分11c向第一侧壁部分11b的方向。此外,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侧表面(位于前端、后端和右端的侧表面)中的每个侧表面均形成为沿着竖向方向的形状。
此外,第一下檐部分12a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水平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成使得:在车辆的倾斜方向为第一倾斜方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向右方向)并且车辆的倾斜角度为第一倾斜方向上的最大倾斜角度θmax的状态下(参见图6),稍后将描述的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定位在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上方的竖向范围VR1内,其中,第一倾斜方向为第一侧壁部分11b相对于第二侧壁部分11c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水平方向)上位于下侧的方向。此外,在这种状态下,第一下檐部分12a的右端部形成为相对于其左端部位于上侧(参见图6)。
第一上檐部分12b包括第一主体部分12c和主体侧壁部分12d。
第一主体部分12c包括上表面12c1和下表面12c2,并且第一主体部分12c形成为在沿第一宽度方向H1(向右方向)延伸的同时向上延伸的板状。第一主体部分12c形成为平行于第一下檐部分12a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主体部分12c的位于宽度方向H(水平方向)上的与第一宽度方向H1(向右方向)侧相反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上方在竖向范围VR1内与第一下檐部分12a间隔开,并且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一宽度方向H1(向右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第一宽度方向H1(向右方向)上超出第一下檐部分12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下端部)定位成在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上方在竖向范围VR1内与第一下檐部分12a间隔开。此外,在车辆的倾斜方向为第一倾斜方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向右方向)并且车辆的倾斜角度为第一倾斜方向上的最大倾斜角度θmax的状态下,第一上檐部分12b的右端部形成为相对于其左端部位于上侧(参见图6)。
主体侧壁部分12d形成为从第一主体部分12c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向上及向下延伸。此外,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纵向长度设定成比第一下檐部分12a的纵向长度短。此外,第一上檐部分12b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形成为沿着竖向方向的形状。
第一连接部分12e设置成将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端部的一部分连接至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分12e形成为从主体侧壁部分12d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向下延伸的板状。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分12e将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每个纵向端部连接至上表面12a1的一部分。此外,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侧表面(位于前端、后端、右端和左端的侧表面)中的每个侧表面均形成为沿着竖向方向的形状。
此外,如图2所示,壳体2设置有突出部2a,突出部2a在第一宽度方向H1(向右方向)侧位于捕获部分12的上侧。
这样一来,捕获部分12的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相对于上表面12c1的上部部分和左端部的侧表面形成为在竖向方向上没有底切形状的形状。此外,捕获部分12的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与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上表面12c1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在第二方向D2上没有底切形状。然后,捕获部分12的相对于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的下部部分形成为在竖向方向上没有底切形状。
接下来,将对由油接收器10捕获的油LO被引导至润滑部分的操作进行描述。储存在底部部分11a中的油LO是在壳体2内被设置在中间轴5上的相应齿轮7a至7g扬起的(参见图2)。
从捕获部分12的上侧向下落下的一部分油LO和在沿着壳体2的侧壁的内表面流动并到达突出部2a之后落下的一部分油LO掉落在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上表面12c1上。掉落在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上表面12c1上的油LO由于自重而沿着上表面12c1流向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如由图4和图5的实线箭头指示的。此时,由于油LO的流动被主体侧壁部分12d朝向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端调整,因此油LO不会从第一主体部分12c的前侧和后侧落下。然后,到达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端的油LO沿着第一连接部分12e落下或者从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端落下,从而到达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然后,到达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的油LO沿着上表面12a1流动至第一下檐部分12a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端并沿着沟槽部分11的第一侧壁部分11b的内表面到达底部部分11a。
此外,从捕获部分12的下侧向上飞散的一部分油LO由于油LO的粘性而附着至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下表面12c2的在第一宽度方向H1(向右方向)上超出第一下檐部分12a的范围。附着至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下表面12c2的油LO由于自重而沿着下表面12c2流向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端,如图5的虚线箭头所示,并且沿着第一连接部分12e落下或者从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的一端落下,从而到达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然后,到达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的油LO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到达底部部分11a。
此外,被扬起的油LO的一部分也附着至主体侧壁部分12d,并如上面描述的那样由于自重而沿着主体侧壁部分12d、上表面12c1或下表面12c2流动而到达底部部分11a。
到达底部部分11a的油LO由于自重而沿第一方向D1在底部部分11a上流动。沿着底部部分11a流动的油LO的一部分被从各个油出口11e向下引导而到达第一选择机构8a和第二选择机构8b。此外,未从各个油出口11e引出的一部分油LO被从沟槽部分11的后端部向下引导而到达轴承9a和轴承9b,例如经由形成在壳体2内部的通道(未图示)而到达轴承9a和轴承9b。
接下来,将对制造油接收器10的方法进行描述。制造油接收器10的方法为通过对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使沟槽部分11和捕获部分12彼此一体地形成。也就是说,油接收器10是通过使用模具K对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的成型产品。热塑性树脂例如为尼龙。模具K包括固定模具Kr、可动模具Km和滑动模具Ks。如图7所示,滑动模具Ks仅设置在沿油接收器10的纵向方向形成捕获部分12的第一主体部分12c的部分处。另外,图7中图示的模具K示出了模具K闭合的状态。在下文中,将参照图7中图示的部分对模具K进行描述。
固定模具Kr主要设置用于形成沟槽部分11的外侧表面。具体而言,相对于可动模具Km的分离表面从沟槽部分11的第二侧壁部分11c的左上端的点P1朝向向左方向形成在固定模具Kr上。此外,固定模具Kr形成为这样的形状:该形状为从点P1沿着第二侧壁部分11c的外侧表面的形状、底部部分11a的外侧表面的形状、第一侧壁部分11b的外侧表面的形状以及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下表面12a2的形状延伸至上表面12a1的右端的点P2。然后,相对于滑动模具Ks的分离表面从点P2朝向向右方向形成在固定模具Kr上。如上所述,油接收器10的形状形成为没有底切形状的形状,使得当模具K打开时可以取出油接收器10。
可动模具Km主要设置用于形成沟槽部分11的内表面和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上表面。具体而言,相对于固定模具Kr的分离表面从点P1沿向左方向形成在可动模具Km上。此外,可动模具Km形成为这样的形状:该形状为从点P1沿着第二侧壁部分11c的内表面、底部部分11a的内表面和第一侧壁部分11b的内表面延伸至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的左端的点P3。相对于滑动模具Ks的分离表面从点P3到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第一主体部分12c的左下端的点P4形成在可动模具Km上。然后,在可动模具Km上,第一主体部分12c的左端的形状从点P4沿竖向方向形成,并且从第一主体部分12c的左端到第一主体部分12c的右上端的P5的形状沿着第一主体部分12c的上表面12c1形成。相对于滑动模具Ks的分离表面形成为在可动模具Km上从点P5沿第二方向D2延伸。当模具K打开时,可动模具Km向上移动。如上所述,油接收器10的形状形成为没有底切形状的形状,使得可动模具Km是能够向上移动的。
滑动模具Ks设置在形成捕获部分12的部分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油接收器10包括两个捕获部分12,因此模具K包括两个滑动模具Ks。滑动模具Ks主要设置用于形成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下表面12c2的形状和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的形状。在滑动模具Ks上,相对于固定模具Kr的分离表面形成为从点P2沿向右方向延伸。在滑动模具Ks上,从点P2到点P3的形状沿着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形成,从点P3到点P4的形状沿着相对于可动模具Km的分离表面形成,并且从点P4到点P5的形状沿着第一上檐部分12b的右端的形状和下表面12c2的形状形成。此外,相对于可动模具Km的分离表面形成为在滑动模具Ks上从点P5沿第二方向D2延伸。当模具K打开时,滑动模具Ks沿第二方向D2移动。如上所述,油接收器10的形状形成为没有底切形状的形状,使得滑动模具Ks是能够沿第二方向D2移动的。
此外,模具K在油接收器10的在纵向方向上的除设置有捕获部分12的第一主体部分12c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处(即,沟槽部分11和捕获部分12的除第一主体部分12c以外的在纵向方向上的部分)仅通过固定模具Kr和可动模具Km形成(参见图7)。另外,在该部分中,如上所述,油接收器10的形状形成为没有底切形状的形状,使得固定模具Kr和可动模具Km是能够沿竖向方向移动的。
这样一来,油接收器10形成为使得沟槽部分11和捕获部分12通过一组模具K(固定模具Kr、可动模具Km和两个滑动模具Ks)一体地形成。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油接收器10是设置在车辆的变速器1的壳体2内并捕获由于设置在变速器1内的齿轮7a至7g的旋转而扬起的油LO的油接收器10。油接收器10包括沟槽部分11和捕获部分12,沟槽部分11形成为在竖向方向上具有向上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形成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且沟槽部分11具有供油LO在其上流动的底部部分11a、从底部部分11a的在宽度方向H上的两个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部分11b和第二侧壁部分11c,捕获部分12捕获油LO并将油引导至沟槽部分11。捕获部分12包括第一下檐部分12a、第一上檐部分12b和第一连接部分12e,第一下檐部分12a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a1和下表面12a2的板状,并且形成为从第一侧壁部分11b的上端部在沿第一宽度方向H1延伸的同时向上延伸,其中,第一宽度方向H1为宽度方向H上的从第二侧壁部分11c朝向第一侧壁部分11b的方向,第一上檐部分12b包括第一主体部分12c,第一主体部分12c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c1和下表面12c2的板状并在沿第一宽度方向H1延伸的同时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主体部分12c形成为使得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一个端部与第一下檐部分12a在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上方在竖向范围VR1内间隔开并且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第一宽度方向H1上超出第一下檐部分12a,其中,第二宽度方向H2为宽度方向H上的与第一宽度方向H1相反的方向,第一连接部分12e将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端部的一部分连接至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的一部分。
因此,从捕获部分12的上侧向下落下的一部分油LO被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上表面12c1捕获,并且沿着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上表面12c1流动至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一端,并且沿着第一连接部分12e落下或者从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一端落下而到达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并且被从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引导至沟槽部分11的底部部分11a。此外,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下表面12c2的在第一宽度方向H1上超出第一下檐部部分12a的范围捕获从捕获部分12的下侧向上飞散的一部分油LO。由于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下表面12c2面朝下,因此与如相关技术中那样用于捕获油LO的部分面向侧面的情况相比,油LO被有效地捕获。被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下表面12c2捕获的油LO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沿着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下表面12c2流动至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一端并到达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从而被引导至沟槽部分11的底部部分11a。于是,由于第一下檐部分12a和第一上檐部分12b被形成为板状,因此捕获部分12可以具有相对简单的构型。因此,油接收器10可以以简单的构型有效地捕获从油接收器10的上侧向下落下的一部分油LO和从油接收器10的下侧向上飞散的一部分油LO。
制造油接收器10的方法为通过对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使沟槽部分11和捕获部分12彼此一体地形成。
因此,由于沟槽部分11和捕获部分12彼此一体地形成,因此接油器10可以构造为单件。此外,由于油接收器10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因此油接收器10可以由一组模具K形成。因此,与沟槽部分11和捕获部分12形成为单独的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油接收器10的部件的数目和模具K的组的数目。因此,可以实现油接收器10的成本的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主要集中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油接收器10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捕获部分12形成在沟槽部分11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捕获部分12形成在宽度方向H的两侧。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捕获部分12还包括第二下檐部分12f、第二上檐部分12g和第二连接部分12j。
第二下檐部分12f具有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水平方向)上与第一下檐部分12a对称的形状。具体而言,第二下檐部分12f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f1和下表面12f2的板状,并且形成为从第二侧壁部分11c的上端部沿第三方向D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朝左上方倾斜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三方向D3为在沿第二宽度方向H2延伸的同时而向上延伸的方向。此外,第二下檐部分12f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水平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成使得:在车辆的倾斜方向为第二倾斜方向(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向左方向)并且车辆的倾斜角度为第二倾斜方向上的最大倾斜角度的状态下,稍后将描述的第二上檐部分12g的第一宽度方向H1(向右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在第二下檐部分12f的上表面12f1上方定位在竖向范围VR2内,其中,第二倾斜方向为第二侧壁部分11c相对于第一侧壁部分11b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水平方向)上位于下侧时所沿的方向。此外,在这种状态下,第二下檐部分12f的左端部形成为相对于其右端部位于上侧。
第二上檐部分12g具有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水平方向)上与第一上檐部分12b对称的形状。第二上檐部分12g包括第二主体部分12h,第二主体部分12h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h1和下表面12h2的板状并在沿第二宽度方向H2延伸的同时向上延伸,并且第二主体部分12h形成为使得第二主体部分12h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的一个端部在第二下檐部分12f的上表面12f1上方在竖向范围VR2内与第二下檐部分12f间隔开,并且使得第二主体部分12h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第二宽度方向H2上超出第二下檐部分12f。此外,第二上檐部分12g的第二主体部分12h形成为沿第三方向D3平行于第二下檐部分12f延伸。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部分12h的第一宽度方向H1(向右方向)侧的一个端部(下端部)在第二下檐部分12f的上表面12f1上方在竖向范围VR2内与第二下檐部分12f间隔开。此外,在车辆的倾斜方向为第二倾斜方向(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向左方向)并且车辆的倾斜角度为第二倾斜方向上的最大倾斜角度的状态下,第二上檐部分12g的左端部形成为相对于其右端部位于上侧。此外,第二主体部分12h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置有向上和向下延伸的主体侧壁部分12i。
第二连接部分12j具有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水平方向)上与第一连接部分12e对称的形状。第二连接部分12j设置成将第二上檐部分12g的第二主体部分12h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的端部的一部分连接至第二下檐部分12f的上表面12f1的一部分。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油接收器10被附接于壳体2中的上部区域的大致中央。此外,如图8所示,壳体2还设置有突出部2b,突出部2b在第二宽度方向H2(向左方向)侧位于第二上檐部分12g的上侧。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模具K还设置有能够形成第二上檐部分12g和第二下檐部分12f的形状并沿第三方向D3滑动的滑动模具。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捕获部分12还包括第二下檐部分12f、第二上檐部分12g和第二连接部分12j,第二下檐部分12f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f1和下表面12f2的板状,并且形成为从第二侧壁部分11c的上端部随着沿第二宽度方向H2伸延而向上延伸,第二上檐部分12g包括第二主体部分12h,第二主体部分12h具有包括上表面12h1和下表面12h2的板状并随着沿第二宽度方向H2伸延而向上延伸,并且第二主体部分12h形成为使得第二主体部分12h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的一个端部在第二下檐部分12f的上表面12f1上方在竖向范围VR2内与第二下檐部分12f间隔开,并且使得第二主体部分12h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第二宽度方向H2上超出第二下檐部分12f,第二连接部分12j将第二上檐部分12g的第二主体部分12h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的端部的一部分连接至第二下檐部分12f的上表面12f1的一部分。
因此,油接收器10在沟槽部分11的宽度方向H的两侧捕获在壳体2内飞散的一部分油LO。因此,与在沟槽部分11的宽度方向H的一侧捕获油LO的情况相比,由于可以增加所捕获的油LO的量,因此油接收器10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捕获油LO。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油接收器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也可以采用其他构型。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捕获部分12形成在第一侧壁部分11b的上端部处,但是代替该构型,该捕获部分可以形成在第二侧壁部分11c的上端部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下檐部分12a是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a1和下表面12a2的板状并且形成为从第二侧壁部分11c的上端部随着沿第一宽度方向H1(在这种情况下为向左方向)伸延而向上延伸的部分,其中,第一宽度方向H1为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水平方向)上的从第一侧壁部分11b朝向第二侧壁部分11c的方向。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第一主体部分12c具有包括上表面12c1和下表面12c2的板状并随着沿第一宽度方向H1(在这种情况下为向左方向)伸延而向上延伸。第一主体部分12c形成为使得:第一主体部分12c的位于宽度方向H上的与第一宽度方向H1侧相反的第二宽度方向H2(在这种情况下为向右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在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上方在竖向范围VR1内与第一下檐部分12a间隔开,并且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第一宽度方向H1侧超出第一下檐部分12a。
这样一来,捕获部分12包括:第一下檐部分12a,第一下檐部分12a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a1和下表面12a2的板状,并且形成为从第一侧壁部分11b和第二侧壁部分11c中的一者的上端部随着沿第一宽度方向H1伸延而向上延伸,其中,第一宽度方向H1为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上的从第一侧壁部分11b和第二侧壁部分11c中的另一者向第一侧壁部分11b和第二侧壁部分11c中的所述一者的方向;第一上檐部分12b,第一上檐部分12b包括第一主体部分12c,第一主体部分12c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c1和下表面12c2的板状并随着沿第一宽度方向H1伸延而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主体部分12c形成为使得第一主体部分12c的位于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上的与第一宽度方向H1侧相反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一个端部在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上方在竖向范围VR1内与第一下檐部分12a间隔开,并且使得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第一宽度方向H1上超出第一下檐部分12a;以及第一连接部分12e,第一连接部分12e将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第一主体部分12c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端部的一部分连接至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的一部分。
此外,在捕获部分12形成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的两侧的状态下,捕获部分12包括:第二下檐部分12f,第二下檐部分12f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f1和下表面12f2的板状,并且形成为从第一侧壁部分11b和第二侧壁部分11c中的另一者的上端部随着沿第二宽度方向H2伸延而向上延伸;第二上檐部分12g,第二上檐部分12g包括第二主体部分12h,第二主体部分12h形成为包括上表面12h1和下表面12h2并随着沿第二宽度方向H2伸延而向上延伸的板状,并且第二主体部分12h形成为使得第二主体部分12h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的一个端部在第二下檐部分12f的上表面12f1上方在竖向范围VR2内与第二下檐部分12f间隔开,并且使得第二主体部分12h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第二宽度方向H2上超出第二下檐部分12f;以及第二连接部分12j,第二连接部分12j将第二上檐部分12g的第二主体部分12h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的端部的一部分连接至第二下檐部分12f的上表面12f1的一部分。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的倾斜方向为第一倾斜方向并且车辆的倾斜角度为第一倾斜方向上的最大倾斜角度θmax的状态下,第一下檐部分12a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上的长度可以被设定为第一上檐部分12b的第二宽度方向H2侧的一个端部在第一下檐部分12a的上表面12a1上方定位在竖向范围VR1内时的最小长度。
因此,第一下檐部分12a的长度被设定为使油LO可以被捕获的最小长度。因此,与第一下檐部分12a的长度长于最小长度的情况相比,由于可以增加由第一上檐部分12b的下表面12c2捕获的油LO的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捕获油LO。此外,与第一下檐部分12a相类似,对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下檐部分12f,当车辆的倾斜方向为第二倾斜方向并且车辆的倾斜角度为第二倾斜方向上的最大倾斜角度时,第二下檐部分12f在底部部分11a的宽度方向H上的长度也可以被设定为第二上檐部分12g的第一宽度方向H1侧的一个端部在第二下檐部分12f的上表面12f1上方定位在竖向范围VR2内时的最小长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变速器1是手动变速器(MT),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自动手动一体式变速器(AMT)或双离合器变速器(DCT)。
此外,附接于壳体2内的油接收器10的数目、沟槽部分11和捕获部分12的数目或位置、上檐部分12b和12g以及下檐部分12a和12f的形状、第一上檐部分12b与第一下檐部分12a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上檐部分12g与第二下檐部分12f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连接部分12e和12j的数目和位置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改变。
附图标记列表
1…变速器,2…壳体,7a…倒挡从动齿轮(齿轮),7b、7c、7d、7e、7f、7g…从动齿轮(齿轮),10…油接收器,11…沟槽部分,11a…底部部分,11b…第一侧壁部分,11c…第二侧壁部分,12…捕获部分,12a…第一下檐部分,12a1…上表面,12a2…下表面,12b…第一上檐部分,12c…第一主体部分,12c1…上表面,12c2…下表面,12d…主体侧壁部分,12e…第一连接部分,12f…第二下檐部分,12f1…上表面,12f2…下表面,12g…第二上檐部分,12h…第二主体部分,12h1…上表面,12h2…下表面,12i…主体侧壁部分,12j…第二连接部分,H…宽度方向,H1…第一宽度方向,H2…第二宽度方向,LO…油,θmax…最大倾斜角度。

Claims (4)

1.一种油接收器,所述油接收器设置在车辆的变速器的壳体内并且捕获由于设置在所述变速器内的齿轮的旋转而扬起的油,所述油接收器包括:
沟槽部分,所述沟槽部分形成为具有在竖向方向上向上开口的U形横截面并且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沟槽部分包括底部部分、第一侧壁部分和第二侧壁部分,所述底部部分用于允许所述油在所述底部部分上流动,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分从所述底部部分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向上延伸;以及
捕获部分,所述捕获部分捕获所述油并将所述油引导至所述沟槽部分,
其中,所述捕获部分包括:
第一下檐部分,所述第一下檐部分形成为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板状,并且形成为从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分中的一者的上端部处在沿第一宽度方向延伸的同时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分中的另一者朝向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分中的所述一者的方向;
第一上檐部分,所述第一上檐部分包括第一主体部分,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形成为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板状并在沿所述第一宽度方向延伸的同时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二宽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在所述第一下檐部分的所述上表面上方的一竖向范围内与所述第一下檐部分间隔开,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宽度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一下檐部分;
以及
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上檐部分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侧的所述一个端部的一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下檐部分的所述上表面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接收器,
其中,在所述车辆的倾斜方向为第一倾斜方向并且所述车辆的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一倾斜方向上的最大倾斜角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下檐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当所述第一上檐部分的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定位在所述第一下檐部分的所述上表面上方的所述竖向范围内时的最小长度,所述第一倾斜方向为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分中的一者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分中的另一者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下侧时所沿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接收器,
其中,所述捕获部分还包括:
第二下檐部分,所述第二下檐部分形成为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板状,并且形成为从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分中的另一者的上端部在沿所述第二宽度方向延伸的同时向上延伸;
第二上檐部分,所述第二上檐部分包括第二主体部分,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形成为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板状并在沿所述第二宽度方向延伸的同时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主体部分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在所述第二下檐部分的所述上表面上方的所述竖向范围内与所述第二下檐部分间隔开,并且使得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侧的一个端部定位成在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二下檐部分;以及
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二上檐部分的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侧的所述一个端部的一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二下檐部分的所述上表面的一部分。
4.一种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接收器的方法,
其中,所述沟槽部分和所述捕获部分通过对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彼此一体地形成。
CN201680076309.6A 2015-12-24 2016-12-13 油接收器和用于制造油接收器的方法 Active CN108474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1750A JP6551219B2 (ja) 2015-12-24 2015-12-24 オイルレシーバおよびオイルレシーバの製造方法
JP2015-251750 2015-12-24
PCT/JP2016/087061 WO2017110583A1 (ja) 2015-12-24 2016-12-13 オイルレシーバおよびオイルレシー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4464A true CN108474464A (zh) 2018-08-31
CN108474464B CN108474464B (zh) 2020-12-11

Family

ID=59090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6309.6A Active CN108474464B (zh) 2015-12-24 2016-12-13 油接收器和用于制造油接收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95336A1 (zh)
EP (1) EP3396212A4 (zh)
JP (1) JP6551219B2 (zh)
CN (1) CN108474464B (zh)
WO (1) WO20171105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3747A1 (de) * 2016-11-30 2018-05-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Fahrzeug mit der Antriebsanordnung
JP6879191B2 (ja) * 2017-12-20 2021-06-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EP3569896B1 (en) 2018-05-14 2021-08-11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A transmission
JP7251154B2 (ja) * 2019-01-16 2023-04-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の潤滑構造
JP7384599B2 (ja) * 2019-09-04 2023-11-21 明石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15159A (ja) * 1984-04-10 1985-10-28 Fuji Tekkosho:Kk 変速機のオイルガタ−
WO2008076061A1 (en) * 2006-12-18 2008-06-26 Scania Cv Ab A method to reduce the rotary resistance at gear wheels of a gear box at a motor vehicle, and a gear box to carry out the method
JP2010054025A (ja) * 2008-08-29 2010-03-11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CN102459961A (zh) * 2009-06-23 2012-05-16 爱信Ai株式会社 变速器
WO2014033940A1 (ja) * 2012-08-27 2014-03-06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変速機
WO2014155934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マツダ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0471A (en) * 1927-01-19 1928-05-22 Morgan Construction Co Lubricant distributor
US3529698A (en) * 1967-05-05 1970-09-22 Gen Electric Self-operating lubrication system for gear drive units
US4222283A (en) * 1978-04-27 1980-09-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anual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system
JP2789141B2 (ja) * 1991-09-09 1998-08-20 日野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歯車式変速機の潤滑装置
US5676221A (en) * 1996-06-06 1997-10-14 Carol Ann Mackay Gear case
JP3646498B2 (ja) * 1997-12-26 2005-05-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潤滑装置
US5988129A (en) * 1998-09-21 1999-11-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JP2002364738A (ja) * 2001-06-08 2002-12-18 Hino Motors Ltd 変速機の潤滑装置
JP2005083491A (ja) * 2003-09-09 2005-03-31 Toyota Motor Corp キャッチタンク
JP4686263B2 (ja) * 2005-06-10 2011-05-25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JP2007170491A (ja) * 2005-12-20 2007-07-05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の潤滑機構
JP5336287B2 (ja) * 2009-07-27 2013-11-06 株式会社ニフコ 潤滑オイル収集案内具
DE102009052595A1 (de) * 2009-11-10 2011-05-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etroit Schmiersystem für ein Fahrzeuggetriebe
JP5867438B2 (ja) * 2013-03-29 2016-02-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KR20180066658A (ko) * 2016-12-09 2018-06-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오일 분배 가이더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15159A (ja) * 1984-04-10 1985-10-28 Fuji Tekkosho:Kk 変速機のオイルガタ−
WO2008076061A1 (en) * 2006-12-18 2008-06-26 Scania Cv Ab A method to reduce the rotary resistance at gear wheels of a gear box at a motor vehicle, and a gear box to carry out the method
JP2010054025A (ja) * 2008-08-29 2010-03-11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CN102459961A (zh) * 2009-06-23 2012-05-16 爱信Ai株式会社 变速器
WO2014033940A1 (ja) * 2012-08-27 2014-03-06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変速機
WO2014155934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マツダ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CN105074285A (zh) * 2013-03-29 2015-11-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润滑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96212A4 (en) 2018-12-05
JP6551219B2 (ja) 2019-07-31
CN108474464B (zh) 2020-12-11
JP2017115976A (ja) 2017-06-29
WO2017110583A1 (ja) 2017-06-29
EP3396212A1 (en) 2018-10-31
US20190195336A1 (en)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4464A (zh) 油接收器和用于制造油接收器的方法
US8905192B2 (en) Lubricating-oil collection guide tool
CN202091497U (zh) 变速叉及具有变速叉的变速器
WO2014155934A1 (ja)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JP5360412B2 (ja)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CN101012877B (zh) 变速器
CN105650255A (zh) 油槽及具备该油槽的变速器
CN102472381A (zh) 润滑油收集引导器具
JP2013108595A (ja) 変速機のオイルガタープレー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変速機
US7195103B2 (en) Oil supplying device
CN101663510A (zh) 自动变速器的通气装置
CN101634361B (zh) 润滑装置
CN201818768U (zh) 汽车变速器润滑导油装置
CN101603586B (zh) 用于手动换档变速器的操作装置
EP2148114A1 (en) Lubricat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6407680B2 (ja) オイル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変速機
CN201880330U (zh) 高尔夫球自动供球机
CN100557111C (zh) 缝制装置
CN217683179U (zh) 变速箱润滑机构及发动机
JP4636427B2 (ja)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CN205618658U (zh)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液压选换档机构
JP2021038823A (ja)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JP2021038821A (ja)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CN106170413A (zh) 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选挡单元和用于运行选挡单元的方法
JP7300940B2 (ja)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14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city

Applicant after: AISIN AW Co.,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AISIN AI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