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1697B - 连接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1697B
CN108461697B CN201810153851.8A CN201810153851A CN108461697B CN 108461697 B CN108461697 B CN 108461697B CN 201810153851 A CN201810153851 A CN 201810153851A CN 108461697 B CN108461697 B CN 1084616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rotrusion
recess
contact
connect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38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1697A (zh
Inventor
堀田大二
幸松圣儿
今西雅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61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1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1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1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47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3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01R11/09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being identic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purpo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单元,即使层叠体的元件相对位移,也确保接触件与层叠体元件的连接的可靠性,并且,促进连接器的小型化。构成连接器单元(1)的连接器模块(10)具备:容纳保持部(11),其保持接触件(2);和联接部(12),其在第三方向(D3)上比容纳保持部(11)更位于一端侧或两端侧,与沿第一方向(D1)邻接的连接器模块(10)联接。联接部(12)具有:突起(121),其向第一方向(D1)的一端侧突出;凹部(122),其接收与第一方向(D1)的另一端侧邻接的连接器模块(10)的突起(121);以及脱离限制部(121B),其限制突起(121)从凹部(122)脱离的状况。通过联接部(12)而联接的多个连接器模块(10)能够个别地沿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的任一个都位移。

Description

连接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与燃料电池的电池的层叠体的嵌合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多极连接器,该连接器嵌合于由燃料电池所具备的多个电池构成的层叠体(电池堆)(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该连接器具备多个接触件和壳体,该壳体形成有分别容纳那些接触件的腔,多个接触件分别连接至燃料电池的电池的电极。
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所具备的接触件具有:第一弹性连接部,其将板状的第一端子部夹入;第二弹性连接部,其将板状的第二端子部夹入;以及连接基部,其将那些弹性连接部联接。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由所涉及的连接器将邻接的电池的正极彼此或负极彼此连接的示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70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54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燃料电池的各电池的厚度、外形的尺寸误差或层叠的电池彼此的组装误差等而导致电池堆中的各电池的位置在公差的范围内相互偏离。另外,特别地,在车载用的燃料电池的情况下,由于振动而导致电池挠曲,电池彼此相对位移。即使电池堆的左右两端的电池的位置被固定,配置于两端的电池之间的电池也可能由于振动等而沿上下/左右/前后方向过大地位移。
考虑到,由于由连接器吸收那样的电池的位置偏离,因而确保容纳有接触件的壳体的腔内的空隙较宽,或电池的电极相对于接触件的接点而超过必要地插入至里部。
如果预先根据接触件的弹性变形量而扩大腔内的空隙,则能够通过接触件的弹性变形而以某种程度吸收电池的位移。关于这点,具有弹性连接部的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也同样如此。
然而,由于向电池的厚度方向的位移只以相对位移的电池的数量的程度累积,因而在连接器的大小存在制约的情况下,通过腔内的接触件的弹性变形而吸收电池的相对位移的方案存在界限,不太可能使连接器小型化。
而且,多个电池的厚度公差累积,由此,存在对接触件和电池电极施加过量的负荷而导致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的可能性。
而且,如果如上所述地将电池电极相对于接触件的接点而超过必要地插入至里部,则在插拔时,接点滑动至电池电极而被削薄的可能性提高,不仅依然存在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的可能性,而且还阻碍连接器的小型化。关于存在接点被削薄的可能性这点,在当振动时,产生电池堆的翘曲或电池的挠曲而导致接点沿电池的面内方向滑动于电池电极的情况下,也同样如此。从不使基于通过接触件而检测到的信号的测定的精度受到影响的观点来看,还期望避免接点滑动而导致接点的位置从电池电极的规定的位置偏离的情况。连接的可靠性还包括抑制接点的位置偏离。
根据以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关于与层叠体的元件嵌合的连接器,即使层叠体的元件相对位移,也确保接触件与层叠体元件的连接的可靠性,并且,促进连接器的小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具备多个连接器模块,这些连接器模块沿第一方向层叠,分别具有接触件。
在本发明中,与第一方向正交且将连接器模块嵌合于嵌合对象的方向是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方向是第三方向。
本发明中的连接器模块具备:保持部,其保持接触件;和联接部,其在第三方向上,比保持部更位于一端侧或两端侧,与沿第一方向邻接的连接器模块联接。
联接部具有:突起,其向第一方向的一端侧突出;凹部,其接收与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侧邻接的连接器模块的突起;以及脱离限制部,其限制突起从凹部脱离的状况。
而且,通过联接部而联接的多个连接器模块能够个别地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任一个都位移。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中,优选,凹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连接器模块能够在对插入凹部的突起向第二方向赋予的可动范围内,相对于沿第一方向邻接的连接器模块而位移。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中,优选,关于凹部,第二方向的后端侧开放,关于连接器模块,将突起从位于凹部的后端侧的插入口插入凹部,使突起沿着第二方向滑行,由此,与沿第一方向邻接的连接器模块组装。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中,优选,突起具有:贯通部,其沿着第一方向贯通凹部的开口,对凹部赋予向第三方向的可动范围;和脱离限制部,其留在凹部的内侧。
优选,上述的突起由贯通部和脱离限制部以截面大致L字状形成。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中,优选,保持部位于连接器模块中的第三方向的中央部,连接器模块在第三方向上比保持部更靠近两端侧分别具备联接部。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中,优选,连接器模块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两个侧壁,突起从两个侧壁的一方突出,在两个侧壁之间,存在接触件所位于的分区和脱离限制部所位于的分区。
优选,在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与另一连接器单元邻接而配置的情况下,与另一连接器单元对置的连接器模块不具有突起,剩余的连接器模块具有突起。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中,优选,嵌合对象是构成燃料电池的电池堆的各电池。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即使作为嵌合对象的层叠体的元件相对位移,联接的多个连接器模块也能够个别地向多个方向相对位移,由此,能够确保接触件与层叠体元件的连接的可靠性,并且,促进连接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嵌合于燃料电池的电池堆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2的III箭头方向示出连接器单元的图。
图4是从图3的IV箭头方向示出单个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5是从图3的V箭头方向示出连接器单元的图。
图6是示出图4所示的连接器模块所保持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连接有图6所示的接触件的电池的电压检测用电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连接器单元1嵌合于多个电池4,这些电池4构成搭载于车辆的燃料电池的电池堆40。
电池堆40是包括串联地连接的许多平板状的电池4和未图示的隔板而构成的层叠体。
在图1中,仅示出许多电池4中的一部分的电池4。连接器单元1嵌合于图1所示的多个电池4。在图1中,仅示出嵌合有连接器单元1的电池4的一部分的区域,省略另一区域的图示。
在连接器单元1中,嵌合于电池4的一侧定义为“前端侧”,与此相反的一侧定义为“后端侧”。
通过嵌合于电池堆40的连接器单元1所具备的多个接触件2(图6)而检测电池4的发电电压。能够基于所检测到的电池4的电压而检测电池4的故障等或控制燃料气体或氧化剂气体的供给量。图6所示的接触件2与图7所示的电压检测用的电极41接触而电导通。
省略详细的构成的图示,电池4具备电解质膜、设置于电解质膜的一面侧的阳极以及设置于电解质膜的另一面侧的阴极。电池4以未图示的隔板介入的状态沿电池4的厚度方向层叠。通过隔板而在相邻的电池之间使阳极和阴极绝缘。在隔板,形成有将氢气等燃料气体供给至阳极的通路和将氧气等氧化剂气体供给至阴极的通路。由该隔板支撑电连接至阳极或阴极的薄板状的电压检测用电极41(图7)。以下,将电压检测用电极41称为电极41。
如果电池堆40包括未图示的电池,则由数百个电池4构成,多个连接器单元1嵌合于电池堆40的整体。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单元1的紧邻的位置(例如,背面侧),也配置有同样地构成的连接器单元1,连接器单元1嵌合于未图示的电池。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件2(图6)连接至在电池组中每隔1个而选择的电池4的电极41。
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将接触件2连接至每隔2个或每隔3个而选择的电池4的电极41。或者,也可以将接触件2连接至全部的电池4的每个的电极41,从而检测全部的电池4的电压。
由于各电池4的厚度、外形的尺寸误差或构成电池4的部件的组装误差等而导致电池堆40中的各电池4的位置在公差的范围内存在偏差。因此,多个电池4的各个电极41的位置相互偏离。如图7所示,由于多个电极41沿板厚方向相互偏离,因而并未等间隔地配置,还沿层叠方向或高度方向相互偏离。
以下,参照图2~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元1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连接器单元1具备多个(在此,五个)连接器模块10。在图4中示出单个连接器模块10。
多个连接器模块10沿与电池4的层叠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层叠。各个连接器模块10相当于具有单个接触件2(图6)的一极连接器。沿层叠方向邻接的连接器模块10彼此联接而一体化,由此,构成多极连接器单元1。
联接的多个连接器模块10未彼此固定,有目的地容许必要的足够的位移量的相对位移。作为该位移量,至少需要电池4的公差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考虑在车辆运转中对电池堆40施加的振动,确保电池4的公差以上的位移量。
以下,按照图3和图5,将连接器模块10层叠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D1(第一方向),将连接器单元1嵌合于电池堆40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D2(第二方向)。另外,将相对于这些左右方向D1和前后方向D2的双方而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D3(第三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与如上所述的电池4的电极41的位置偏离(图7)相对应地,联接的多个连接器模块10能够个别地沿左右方向D1、前后方向D2以及上下方向D3的任一个都位移。
如果将未联接的一极连接器层叠,则虽然能够与电池4的位置偏离相对应,但在该情况下,由于将与检测电压的电池4的数量相对应的许多一极连接器的一个一个嵌合于电池4,因而操作性差。
本实施方式将多个一极连接器模块10联接而单元化,由此,得到良好的嵌合操作性,并且,与电池4的位置偏离相对应。
主要参照图3和图4,对连接器模块10的构成进行说明。
连接器模块10具备接触件2(图6)和模块壳体101。
接触件2(图6)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具有:接触部21,其将电极41(图7)夹入一对细长方状的接触梁21A、21A之间;电线安装部22,其压接有电线W(图1和图2);以及中间部23,其位于接触部21与电线安装部22之间。
在图3~图5中,省略接触件2和电线W的图示。
接触部21的接触梁21A、21A之间在接触部21的前端21B侧比电极41的板厚更宽,电极41的连接区域41A(图7)从前端21B侧插入接触梁21A、21A之间。在插入后的连接区域41A的表面和背面两面,设定于接触梁21A、21A的接点全都以既定的接触压力与电极41接触。
模块壳体101(图3和图4)是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注射模塑成形品。
模块壳体101具有在左右方向D1上对置的两个侧壁14、15,整体的外形成为大致板状。模块壳体101的板厚是例如几mm。
模块壳体101具有:容纳保持部11(保持部),其容纳并保持接触件2;一对联接部12、12,其与邻接的连接器模块10联接;以及嵌合部13,其嵌合于电池4(图1)。
容纳保持部11(图3和图4)位于联接部12、12之间,即,位于模块壳体101的上下方向D3上的中央部,容纳接触件2(图6),并且,保持接触件2的中间部23。
容纳保持部11以包围配置有接触件2的腔16的方式包括侧壁14、15以及壁17和壁18而构成。
形成于接触件2的中间部23的突起或阶梯231、232以及形成于壁17或壁18的未图示的卡止部互相卡止,由此,由容纳保持部11保持接触件2。
腔16沿前后方向D2贯通模块壳体101。连接至接触件2的电线W(图2)从模块壳体101的后端101A侧引出。
嵌合部13(图3和图4)位于连接器模块10的前端,以接收电池4(图1)的隔板的一部分和电极41的一部分的状态嵌合于电池4。在嵌合部13,形成有槽131,槽131接收电极41的连接区域41A(图7)和隔板的既定区域。
如果将多个连接器模块10联接,则那些嵌合部13以梳齿状并排。隔板的上端部和连接区域41A分别插入多个连接器模块10的各个嵌合部13的槽131,由此,各连接器模块10的接触件2的接触部21(图6)相对于连接区域41A(图7)而定位。连接区域41A从电极41的一边以与接触部21的宽度(上下方向D3的尺寸)同等的宽度突出。在该连接区域41A,设定有接触件2的接点所接触的规定的连接部位。
以将位于图3中的左端的连接器模块101及其右邻的连接器模块102组装,接着,将连接器模块102及其右邻的连接器模块103组装这一方式,从左侧向右侧按顺序组装连接器模块101~105,由此,制造图3所示的连接器单元1。
在关于以下的连接器模块10彼此的联接的说明中,视为图4所示的连接器模块10与图3所示的连接器模块10组装,由此,容易理解。
联接部12(图3和图4)上下对称地形成于在上下方向D3上位于模块壳体101的中央部的容纳保持部11的两端侧。
联接部12具有:突起121(图4),其向左右方向D1的一端侧(左侧)突出;和凹部122,其接收与左右方向D1的另一端侧(右侧)邻接的连接器模块10的突起121。在突起121,具备脱离限制部121B,脱离限制部121B限制突起121从凹部122脱离的状况。
一方的连接器模块10的突起121(图4)和接收该突起121的另一方的连接器模块10的凹部122(图3)互相缓缓地卡合。因此,如上所述,联接的多个连接器模块10能够个别地沿左右方向D1、前后方向D2以及上下方向D3的任一个都位移。图1、图3以及图5所示的连接器模块10(101~105)的位置只以电池4的电极41(图7)的位置偏离的程度相互偏移。
突起121(图4)从连接器模块10的侧壁14突出。突起121的脱离限制部121B配置于邻接的连接器模块10的侧壁14、15之间。
在此,对于配置于连接器单元1的左右方向D1的端部的连接器模块10(图3的连接器模块101),能够省略突起121的形成。如在图5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突起121那样,优选,位于连接器单元1的左端的连接器模块101不具有突起121。
这样说来,在将多个连接器单元1嵌合于电池堆40(图1)的情况下,连接器单元1彼此不联接,由此,将那些连接器单元1嵌合的操作的顺序不存在制约。即,由于没必要从左侧向右侧将多个连接器单元1按规定的顺序嵌合于电池堆40,因而操作性好。由于连接器单元1彼此不联接,因而还能够只拆卸一部分的连接器单元1,因此,也容易只更换发生故障的连接器单元1。
在侧壁14、15之间,存在:腔16(分区),接触件2的接触部21和中间部23(图6)位于腔16;和一对分区19、19,分别比腔16更位于上方和下方,上侧的联接部12的脱离限制部121B和下侧的联接部12的脱离限制部121B分别位于一对分区19、19。腔16和上侧的分区19通过壁17而分隔,腔16和下侧的分区19通过壁18而分隔。
凹部122(图3)沿着作为连接器模块10嵌合于电池4(图1)的方向的前后方向D2伸出。该凹部122由形成于侧壁15的狭缝状的开口122A和分区19构成。开口122A的上下方向D3的尺寸选定为比分区19的上下方向D3的尺寸更小。
开口122A在靠近腔16的位置处沿厚度方向贯通侧壁15。该开口122A从侧壁15的后端的位置起沿着前后方向D2形成。凹部122的后端开放,成为突起121所插入的插入口122B。在插入口122B所位于的模块壳体101的后端101A,设置有止动突起124,止动突起124限制插入凹部122的突起121的向后方的脱离。
另一方面,凹部122的前端封闭,存在止动壁122C。
突起121(图4)沿着前后方向D2延伸,呈现大致L字状的截面形状。
突起121具有:贯通部121A,其通过凹部122的开口122A;和脱离限制部121B,其留在凹部122的内侧(分区19)。脱离限制部121B相对于沿着左右方向D1延伸的贯通部121A而沿着上下方向D3向从腔16离开的方向弯曲。根据贯通部121A和脱离限制部121B,突起121的横截面的形状成为大致L字状。
上侧的突起121和下侧的突起121相对于腔16而上下对称地配置。
突起1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不限定于L字,还容许T字等。在T字的情况下,可以使脱离限制部121B比贯通部121A的前端更向腔16侧延长。
但是,在L字的情况下,由于脱离限制部121B的上下方向D3的长度短,因而能够节省分区19所必需的上下方向D3的空间,有助于连接器单元1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保持部11位于模块壳体101的上下方向D3的中央部,联接部12、12比该容纳保持部11更位于上下方向D3上的两端侧。因此,与联接部12仅比容纳保持部11更位于上方侧或下方侧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联接部12、12分别具有的突起121和凹部122而将相邻的连接器模块10彼此稳定地联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上侧的突起121的脱离限制部121B和下侧的突起121的脱离限制部121B全都从腔16离开的方向从贯通部121A延伸。因此,沿相反的方向,即,上侧的突起121的脱离限制部121B和下侧的突起121的脱离限制部121B全都靠近腔16的方向从贯通部121A延伸的情况相比,两个突起121的前端121C(图5)位于连接器模块10的上下方向D3的外端侧。
这样说来,与突起121的方向相反的情况相比,当在上侧或下侧张开的力作用于相邻的连接器模块10彼此之间时,由于在连接器模块10的上下方向D3的更靠近外端侧,突起121的前端121C与侧壁15碰撞,因而能够更充分地限制连接器模块10的倾斜度。优选,支撑侧壁15的突起121的前端121C以半球状形成。
此外,还容许将连接器模块10构成为,沿与本实施方式相反的方向,上侧的突起121的脱离限制部121B和下侧的突起121的脱离限制部121B全都靠近腔16的方向从贯通部121A延伸。
当将相邻的连接器模块10彼此组装时,将一方的连接器模块10的突起121从另一方的连接器模块10的插入口122B(图3)以越过止动突起124的方式插入凹部122,使突起121沿着前后方向D2滑行,将脱离限制部121B配置于凹部122的内侧。如图5所示,即使在连接器模块103和连接器模块104向上下方向D3最大限度地相对位移的状态下,连接器模块104的脱离限制部121B也与连接器模块103的侧壁15在上下方向D3上重叠。因此,由于未将侧壁15超出左右方向D1而向凹部122外拔出,因而脱离限制部121B留在凹部122的内侧。因此,脱离限制部121B限制突起121从凹部122脱离的状况。如果限制突起121从凹部122脱离的状况,则相邻的连接器模块10彼此不分离,维持为联接的状态。
插入凹部122的突起121能够在既定范围R2(图3)内沿前后方向D2位移。范围R2相当于止动突起124与止动壁122C之间的距离,比突起121的前后方向D2的尺寸更长。对突起121在前后方向D2上赋予从止动突起124与止动壁122C之间的距离(范围R2)减去突起121的尺寸的可动范围。在范围R2内,相邻的连接器模块10的一方能够相对于另一方而以考虑电池4的向前后方向D2的假想偏离量而设定的位移量位移。
参照图5,对向左右方向D1和上下方向D3的位移进行说明。
根据图5,分区19的左右方向D1的尺寸(宽度),即,侧壁14、15之间的距离比配置于分区19的突起121的脱离限制部121B的板厚更大。因此,突起121能够在相当于分区19的宽度的范围R1内沿左右方向D1位移。对突起121在左右方向D1上赋予从分区19的宽度(范围R1)减去脱离限制部121B的板厚的可动范围。在范围R1内,相邻的连接器模块10彼此能够沿左右方向D1以所设定的位移量位移。
接着,凹部122的开口122A的上下方向D3的尺寸(高度)比突起121的贯通部121A的板厚更大。因此,突起121能够在相当于开口122A的高度的范围R3内沿上下方向D3位移。对突起121在上下方向D3上赋予从开口122A的高度(范围R3)减去贯通部121A的板厚的可动范围。
图5示出如下的状态:分别与连接器模块101~105相对应的电池4(图1)的位置沿上下方向D3偏离,因而连接器模块101~105个别地沿上下方向D3相对位移。
例如,如果连接有连接器模块103的接触件2的电池4和连接有连接器模块104的接触件2的电池4沿上下方向D3偏离,则以连接器模块103、104分别追随那些电池4、4的位置的方式,向上下方向D3以相当于电池4的偏离量的位移量S3位移。
即,由于通过连接器模块103、104的相对位移而吸收电池4的公差所导致的位置偏离或振动所导致的电池4的位置偏离,因而没必要考虑位置偏离而在接触件2与腔16的内面之间沿上下方向D3设定多余的间隙。另外,由于连接器模块103和连接器模块104以根据电池4的位置偏离量而设定的位移量S3为限度而自由地相对位移,因而能够避免接触件2的接点滑动于电池4的电极41。
突起121相对于凹部122的开口122A的位移限制于范围R3内,由此,位移量S3也受限制,因而连接器模块103和连接器模块104未过度地相对位移。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过大的相对位移而导致接触件2或模块壳体101破损。
关于左右方向D1和前后方向D2,也与上述同样。
如果层叠的电池4由于公差或振动而沿左右方向D1扩大或向靠近的方向位置偏离,则多个连接器模块10沿左右方向D1相对位移,吸收电池4的位置偏离。由于多个连接器模块10能够个别地以既定的位移量自由地位移,因而未对接触件2或电极41施加多余的力,能够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另外,没必要考虑向左右方向D1的电池4的公差的累积。而且,由于能够将形成腔16的侧壁14、15与接触件2的间隙抑制为最小限度,因而能够有助于将薄的连接器模块10联接而成的连接器单元1的小型化。
对于前后方向D2,如果层叠的电池4由于公差或振动而沿前后方向D2位置偏离,则多个连接器模块10也沿前后方向D2相对位移,吸收电池4的位置偏离。在该情况下,多个连接器模块10也能够个别地以既定的位移量自由地位移,能够避免接触件2的接点滑动于电池4的电极41,因而能够确保连接的可靠性。而且,多个连接器模块10能够个别地以既定的位移量自由地位移,因而没必要预先延长接触件2而导致电极41相对于接触件2的接点而超过必要地插入至里部。因此,能够使模块壳体101沿接触件2延伸的前后方向D2小型化,并且,能够缩短在接触件2的插拔时,接触件2和电极41滑动的距离,因而能够抑制接点的摩耗。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元1能够与向左右方向D1、前后方向D2以及上下方向D3中的任意两个以上合成的所有的方向的电池4的位置偏离相对应。例如,即使当以电池4沿面外方向挠曲或电池堆40沿左右方向D1的旋转方向翘曲的方式变形时,多个连接器模块10也个别地分别沿三个方向D1、D2、D3相对位移,能够抑制接点的位置从电池4的电极41上的规定的部位偏离。这样说来,在各电池4中,由于接触件2的接点与电极41的一定的部位接触,因而能够稳定地检测连接有接触件2的电池4的电压,能够提高测定精度。
除了上述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还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所列举的构成取舍选择或适当变更为其他构成。。
例如,还能够将连接器模块10构成为,上侧的突起121和下侧的突起121的各自的脱离限制部121B全都从贯通部121A向上方延伸。
例如,还能够通过将具有两个以上的接触件2的连接器模块联接,从而构成本发明的连接器单元。
另外,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脱离限制部也可以与突起121的贯通部121A分体地构成。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单元
10 连接器模块
2 接触件
4 电池
40 电池堆
41 电极
41A 连接区域
11 容纳保持部(保持部)
12 联接部
13 嵌合部
14、15 侧壁
16 腔(分区)
17 壁
18 壁
19 分区
21 接触部
21A 接触梁
21B 前端
22 电线安装部
23 中间部
231、232 突起或阶梯
101 模块壳体
101A 后端
121 突起
121A 贯通部
121B 脱离限制部
121C 前端
122 凹部
122A 开口
122B 插入口
122C 止动壁
124 止动突起
131 槽
D1 左右方向(第一方向)
D2 前后方向(第二方向)
D3 上下方向(第三方向)
R1 范围
R2 范围
R3 范围
S3 位移量
W 电线。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连接器模块,这些连接器模块沿第一方向层叠,分别具有接触件,
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将所述连接器模块嵌合于嵌合对象的方向是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方向是第三方向,
所述连接器模块具备:
保持部,其保持所述接触件;和
联接部,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比所述保持部更位于一端侧或两端侧,与沿所述第一方向邻接的所述连接器模块联接,
所述联接部具有:
突起,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侧突出;
凹部,其接收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侧邻接的所述连接器模块的所述突起;以及
脱离限制部,其限制所述突起从所述凹部脱离的状况,
通过所述联接部而联接的所述多个连接器模块能够个别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的任一个都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连接器模块在对插入所述凹部的所述突起向所述第二方向赋予的可动范围内,能够相对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邻接的所述连接器模块而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中,所述第二方向的后端侧开放,
所述连接器模块将所述突起从位于所述凹部的后端侧的插入口插入所述凹部,使所述突起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滑行,由此,与沿所述第一方向邻接的所述连接器模块组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具有:
贯通部,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贯通所述凹部的开口,相对于所述凹部而赋予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可动范围;和
所述脱离限制部,其留在所述凹部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由所述贯通部和所述脱离限制部以截面大致L字状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连接器模块中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中央部,
所述连接器模块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比所述保持部更靠近两端侧分别具备所述联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模块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置的两个侧壁,
所述突起从所述两个侧壁的一方突出,
在所述两个侧壁之间,存在所述接触件所位于的分区和所述脱离限制部所位于的分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与另一所述连接器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邻接而配置的连接器单元中,
与所述另一连接器单元对置的所述连接器模块不具有所述突起,
剩余的所述连接器模块具有所述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对象是构成燃料电池的电池堆的各电池。
CN201810153851.8A 2017-02-22 2018-02-22 连接器单元 Active CN1084616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0554 2017-02-22
JP2017030554A JP6533242B2 (ja) 2017-02-22 2017-02-22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1697A CN108461697A (zh) 2018-08-28
CN108461697B true CN108461697B (zh) 2021-08-24

Family

ID=61256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3851.8A Active CN108461697B (zh) 2017-02-22 2018-02-22 连接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9233B2 (zh)
EP (1) EP3367489B1 (zh)
JP (1) JP6533242B2 (zh)
CN (1) CN1084616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2403B2 (ja) * 2018-12-28 2022-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10265614B (zh) * 2019-06-12 2021-09-21 上海夕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氢动力反应堆信息采集连接器
JP7132273B2 (ja) * 2020-04-24 2022-09-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21116956A1 (de) * 2021-07-01 2023-01-0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lektrischen Kontaktieren einer Brennstoffzellenanordnung sowie System mit der Vorrichtung
KR102487517B1 (ko) * 2022-01-19 2023-01-12 한전케이피에스 주식회사 플러그 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테스트 시스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8951A (en) * 1973-01-12 1974-11-19 Molex Inc Connector housings and locking structures therefor
US5122077A (en) * 1988-11-24 1992-06-16 Yazaki Corporation Multi-stage connector
EP0548942A1 (en) * 1991-12-25 1993-06-3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2397637Y (zh) * 1999-08-31 2000-09-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03825115A (zh) * 2012-11-19 2014-05-28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电连接器
CN105960738A (zh) * 2014-02-06 2016-09-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层叠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49A (ja) 1982-06-26 1984-01-06 Kiyoshi Akiyama 電子部品リ−ド連続切断装置
US4580861A (en) * 1984-03-30 1986-04-08 Amp Incorporated Modular connector housing strip
FR2588438B1 (fr) * 1985-10-09 1989-05-05 Telemecanique Electrique Dispositif d'assemblage de blocs modulaires d'appareillage electrique
JPH02223171A (ja) * 1988-11-24 1990-09-05 Yazaki Corp 多段式コネクタ並びに電線圧接方法
JPH02148583A (ja) * 1988-11-29 1990-06-07 Yazaki Corp 多段式コネクタ
JP3320986B2 (ja) * 1996-08-27 2002-09-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合体コネクタ
JP3494885B2 (ja) * 1998-04-27 2004-02-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結合コネクタ
FR2834824B1 (fr) * 2002-01-15 2004-04-02 Entrelec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d'un boitier electronique
FR2838879B1 (fr) * 2002-04-23 2004-06-04 Entrelec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d'un boitier electronique
JP2003323951A (ja) * 2002-04-26 2003-11-1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積層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7413481B2 (en) * 2003-09-26 2008-08-19 Redmond Iii Frank E Systems for and methods of circuit construction
US7090512B2 (en) 2004-10-15 2006-08-1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n Connector system for conductive plates
JP4911978B2 (ja) 2006-01-25 2012-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及び燃料電池用コネクタ
JP4573845B2 (ja) * 2007-02-09 2010-11-0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US7572156B2 (en) * 2007-10-17 2009-08-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tabilizing and securing contact modules withi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674133B2 (en) * 2008-06-11 2010-03-0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contact modules
JP2011003433A (ja) 2009-06-19 2011-01-06 Jst Mfg Co Ltd バッテリ用コネクタ
JP2013137922A (ja) * 2011-12-28 2013-07-11 Tyco Electronics Japan Kk 電気コネクタ
JP5584719B2 (ja) 2012-03-08 2014-09-0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燃料電池
JP2014154245A (ja) 2013-02-05 2014-08-25 Yazaki Corp 接続コネクタ及びセルモジュールのセル電極間接続構造
JP5907390B2 (ja) * 2013-04-05 2016-04-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8951A (en) * 1973-01-12 1974-11-19 Molex Inc Connector housings and locking structures therefor
US5122077A (en) * 1988-11-24 1992-06-16 Yazaki Corporation Multi-stage connector
EP0548942A1 (en) * 1991-12-25 1993-06-3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2397637Y (zh) * 1999-08-31 2000-09-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03825115A (zh) * 2012-11-19 2014-05-28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电连接器
CN105960738A (zh) * 2014-02-06 2016-09-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层叠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67489B1 (en) 2020-05-27
JP6533242B2 (ja) 2019-06-19
JP2018137119A (ja) 2018-08-30
CN108461697A (zh) 2018-08-28
US20180241051A1 (en) 2018-08-23
US10439233B2 (en) 2019-10-08
EP3367489A1 (en) 201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1697B (zh) 连接器单元
US8470492B2 (en) Voltage detection connector for a fuel cell and a fuel cell adapted for same
EP2562843B1 (en) Battery module
US9005794B2 (en) Battery connector system
US8961209B2 (en) Cell-voltage detection connector
US940692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fuel cell
CN107180931B (zh) 电池包
KR20130123911A (ko) 연료전지 스택의 셀 전압 측정용 커넥터
CN106935780B (zh) 电池模块和电池组
US10205264B2 (en) Joint connector
CN110088953B (zh) 用于电接触导通燃料电池堆的隔板的连接元件
KR100999264B1 (ko) 차량용 연료전지 스택의 셀 전압 측정용 커넥터
CN115275533A (zh) 电压检测单元
CN110875455A (zh) 电池布线模块
CN110875456B (zh) 电池布线模块
CN112448091B (zh) 电池布线模块
JP5267686B2 (ja) 燃料電池の電圧検出用コネクタ
US20210066696A1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JP518946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102496646B1 (ko) 연료전지 스택용 전압 측정 장치
CN115966735A (zh) 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池监测连接器
JP2024047874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