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54928A - 捆扎机 - Google Patents

捆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54928A
CN108454928A CN201711443345.4A CN201711443345A CN108454928A CN 108454928 A CN108454928 A CN 108454928A CN 201711443345 A CN201711443345 A CN 201711443345A CN 108454928 A CN108454928 A CN 108454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e
silk thread
guiding piece
tying
si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33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54928B (zh
Inventor
板垣修
长冈孝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54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54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54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54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4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the articles prior to severing from supp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23/00Feeding wire in wire-work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21F23/005Feeding discrete lengths of wire or r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 B65B13/285Hand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捆扎机。钢筋捆扎机(1A)具备:传送向钢筋卷绕的丝线的丝线传送部(3A);使由丝线传送部(3A)传送的丝线形成卷的卷曲引导部(5A);把持丝线并进行扭转的捆扎部(7A);由丝线传送部(3A)传送的丝线穿过且由捆扎部(7A)进行扭转丝线的动作的动作空间(102);及在动作空间(102)内限制从传送路径(L)脱离的丝线侵入的侵入限制凸部(103A)。

Description

捆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捆扎丝对钢筋等捆扎物进行捆扎的捆扎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在2根以上的钢筋上卷绕捆扎丝、并将卷绕于钢筋的捆扎丝扭转而利用捆扎丝捆扎该2根以上的钢筋的称为钢筋捆扎机的捆扎机。
捆扎机通过将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的捆扎丝穿过称为卷曲引导件等使捆扎丝形成卷的部件而卷绕于钢筋的周围。通过将卷绕于该钢筋的周围的捆扎丝扭转而利用捆扎丝捆扎钢筋。
以往,提出了如下的捆扎机:将捆扎丝向正方向传送而卷绕于钢筋的周围之后,通过将捆扎丝向反方向传送而以与钢筋相接的方式卷缠捆扎丝,并通过将卷缠于该钢筋的捆扎丝扭转而利用捆扎丝捆扎钢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捆扎机中,具备退避机构,在向钢筋卷缠捆扎丝的动作中,该退避机构使处于钢筋移动的路径上的引导板等退避。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47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捆扎机中,如果在钢筋未处于正确的位置的状态下传送捆扎丝,则捆扎丝的前端会与钢筋接触,比钢筋再往前传送捆扎丝将无法实现。
在无法正常地传送捆扎丝的状态下,如果继续捆扎丝的传送,则无法进行捆扎作业,捆扎丝从传送路径脱离,成为称为压曲的弯折的状态。尤其是如果压曲的捆扎丝夹于狭窄的部位,则残留的捆扎丝的除去变得困难。并且,如果压曲的捆扎丝侵入到引导件的退避机构等的可动区域,则捆扎丝被夹住而残留的捆扎丝的除去变得更加困难。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捆扎丝脱离传送路径而发生了压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除去的捆扎机。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涉及一种捆扎机,具备:捆扎丝传送部,传送向捆扎物卷绕的捆扎丝;捆扎部,将卷绕于捆扎物的捆扎丝扭转;第一引导件,具有将由捆扎丝传送部传送的捆扎丝导入的导入部并使从导入部导入的捆扎丝形成卷;第二引导件,将从第一引导件送出的捆扎丝导向捆扎部;主体部,在一方的端部设置第一引导件及第二引导件;及侵入限制部,设于主体部的内部,相对于通过捆扎丝传送部向第一引导件传送的捆扎丝的传送方向而设于捆扎部的下游侧并设于第一引导件的导入部这一侧,限制捆扎丝向第一引导件的导入部这一侧侵入。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即使由于捆扎丝未被正常传送等而捆扎丝脱离预定的传送路径,也能够在主体部的内部限制捆扎丝向应限制侵入的区域侵入。由此,未进行正常的捆扎动作而残留于动作空间的捆扎丝的排出能容易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侧面观察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从侧面观察的图。
图3是表示捆扎丝传送部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捆扎丝传送部的一例的图。
图5A、5B是表示捆扎部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捆扎部的一例的图。
图7A、7B是表示固定把持部件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从正面观察的立体图。
图11A-11D是表示把持捆扎丝而进行扭转的动作的一例的详情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捆扎丝未被正常传送时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捆扎丝未被正常传送时的动作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捆扎丝未被正常传送时的动作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填装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钢筋捆扎机、10A…主体部、100…壳体、101…开口部、102…动作空间、103A、103B、103C、103D…侵入限制凸部(侵入限制部)、103A1、103B1、103C1、103D1…排出诱导部、103A2、103B2、103C2、103D2…后方侵入限制部、2A…料仓、20…卷轴、3A、3B、3C…捆扎丝传送部、30L…第一传送齿轮(传送部件)、31L…齿部、32L…槽部、30R…第二传送齿轮(传送部件)、31R…齿部、32R…槽部、33…传送电动机(原动机)、33a…小齿轮、33b…大齿轮、34…驱动力传递机构、34a…传送小齿轮、36…位移部件、4A1…第一捆扎丝引导件、4A2…第二捆扎丝引导件、5A…卷曲引导部、50…第一引导件、51…诱导引导件(第二引导件)、53…退避机构、53a…第一引导销、53b…第二引导销、6A…切断部、60…固定刀部、61…可动刀部、62…传递机构、7A…捆扎部、70…把持部、70C…固定把持部件、701…导入引导部、70L…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R…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1…弯折部、71a…开闭销、76…轴、8A…驱动部、80…电动机、81…减速器、82…旋转轴、83…可动部件、W…捆扎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捆扎机的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一例。
<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结构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侧面观察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从侧面观察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将捆扎丝W向作为一方向的正方向传送,向作为捆扎物的钢筋S的周围卷绕,将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捆扎丝W向作为另一方向的反方向传送而卷缠于钢筋S之后,将捆扎丝W扭转而利用捆扎丝W捆扎钢筋S。
因此,钢筋捆扎机1A具备:收纳捆扎丝W的作为收纳部的料仓2A;及传送捆扎丝W的捆扎丝传送部3A。而且,钢筋捆扎机1A具备:对向捆扎丝传送部3A送入的捆扎丝W进行引导的第一捆扎丝引导件4A1;及对从捆扎丝传送部3A送出的捆扎丝W进行引导的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
此外,钢筋捆扎机1A具备:构成将由捆扎丝传送部3A传送的捆扎丝W向钢筋S的周围卷绕的路径的卷曲引导部5A;及将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切断的切断部6A。而且,钢筋捆扎机1A具备将卷缠于钢筋S的捆扎丝W扭转的捆扎部7A。
料仓2A是卷轴收纳部的一例,将卷轴20收纳成能够旋转、拆装,该卷轴20对长条状的捆扎丝W以能够抽出的方式进行卷绕。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为了能够利用2根捆扎丝W捆扎钢筋S,而在卷轴20卷绕有能够抽出的2根捆扎丝W。捆扎丝W使用由可塑性变形的金属线构成的捆扎丝、金属线由树脂包覆而成的捆扎丝、或者绞线这样的捆扎丝。
图3及图4是表示捆扎丝传送部的一例的图,接下来,说明捆扎丝传送部3A的结构。捆扎丝传送部3A具备通过旋转动作来传送捆扎丝W的第一传送齿轮30L和第二传送齿轮30R,作为夹持并列的2根捆扎丝W而传送的一对传送部件。
第一传送齿轮30L具备对驱动力进行传递的齿部31L。在本例中,齿部31L是构成正齿轮的形状,形成于第一传送齿轮30L的外周的整周。而且,第一传送齿轮30L具备供捆扎丝W进入的槽部32L。在本例中,槽部32L由截面形状为大致V字形状的凹部构成,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于第一传送齿轮30L的外周的整周。
第二传送齿轮30R具备对驱动力进行传递的齿部31R。在本例中,齿部31R是构成正齿轮的形状,形成于第二传送齿轮30R的外周的整周。而且,第二传送齿轮30R具备供捆扎丝W进入的槽部32R。在本例中,槽部32R由截面形状为大致V字形状的凹部构成,沿圆周方向形成于第二传送齿轮30R的外周的整周。
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以各自的槽部32L、32R相向的方式隔着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设置。
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为了夹持捆扎丝W而以彼此接近的方式被按压。由此,捆扎丝传送部3A在第一传送齿轮30L的槽部32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的槽部32R之间夹持捆扎丝W。
因此,捆扎丝传送部3A具备使第二传送齿轮30R向相对于第一传送齿轮30L接近及分离的方向位移的位移部件36。位移部件36在一方的端部侧通过轴300R将第二传送齿轮30R支撑为能够旋转。而且,位移部件36的另一方的端部能够以轴36a为支点进行旋转地支撑于捆扎丝传送部3A的支撑部件301。
位移部件36被未图示的弹簧按压,通过以轴36a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箭头V1方向位移。由此,第二传送齿轮30R由弹簧38的力向第一传送齿轮30L方向按压。
在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之间填装捆扎丝W的情况下,在第一传送齿轮30L的槽部32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的槽部32R之间夹持捆扎丝W。
另外,以在第一传送齿轮30L的槽部32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的槽部32R之间夹持有捆扎丝W的状态,使第一传送齿轮30L的齿部31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的齿部31R啮合。由此,在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之间传递由旋转产生的驱动力。
捆扎丝传送部3A具备:对第一传送齿轮30L和第二传送齿轮30R中的一方、在本例中为第一传送齿轮30L进行驱动的作为原动机的一例的传送电动机33;及将传送电动机33的驱动力向第一传送齿轮30L传递的驱动力传递机构34。
驱动力传递机构34是原动机驱动力传递部的一例,具备:安装在传送电动机33的轴上的小齿轮33a;及与小齿轮33a啮合的大齿轮33b。而且,驱动力传递机构34具备从大齿轮33b被传递驱动力并与第一传送齿轮30L啮合的传送小齿轮34a。小齿轮33a、大齿轮33b及传送小齿轮34a分别由正齿轮构成。
第一传送齿轮30L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34被传递传送电动机33的旋转动作而旋转。第二传送齿轮30R通过齿部31L与齿部31R的啮合而被传递第一传送齿轮30L的旋转动作,从动于第一传送齿轮30L而旋转。
由此,捆扎丝传送部3A将夹持在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之间的捆扎丝W沿捆扎丝W的延伸方向传送。在传送2根捆扎丝W的结构中,通过在第一传送齿轮30L的槽部32L与一方的捆扎丝W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在第二传送齿轮30R的槽部32R与另一方的捆扎丝W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及在一方的捆扎丝W与另一方的捆扎丝W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将2根捆扎丝W以并列的状态传送。
捆扎丝传送部3A通过切换传送电动机33的旋转方向的正反,来切换第一传送齿轮30L和第二传送齿轮30R的旋转方向,从而切换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的正反。
接下来,说明对捆扎丝W的传送进行引导的捆扎丝引导件。如图2所示,第一捆扎丝引导件4A1相对于被向正方向传送的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而配置在第一传送齿轮30L及第二传送齿轮30R的上游侧。而且,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相对于被向正方向传送的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而配置在第一传送齿轮30L及第二传送齿轮30R的下游侧。
第一捆扎丝引导件4A1及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具备捆扎丝W穿过的引导孔40A。引导孔40A具有对捆扎丝W的径向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形状。在传送2根捆扎丝W的结构中,第一捆扎丝引导件4A1及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形成有使2根捆扎丝W并列地穿过的形状的引导孔40A。
第一捆扎丝引导件4A1及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的引导孔40A设于穿过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之间的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L上。第一捆扎丝引导件4A1将穿过引导孔40A的捆扎丝W导向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之间的传送路径L。
相对于向正方向传送的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而位于引导孔40A的上游侧的捆扎丝导入部成为开口面积比下游侧的开口面积大的圆锥形状或棱锥形状等锥状。由此,捆扎丝W相对于第一捆扎丝引导件4A1及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的导入变得容易。
接下来,说明构成将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的卷曲引导部5A。卷曲引导部5A具备:使由第一传送齿轮30L及第二传送齿轮30R传送的捆扎丝W形成卷的卷曲引导件(第一引导件)50;及将从第一引导件50送出的捆扎丝W导向捆扎部7A的诱导引导件(第二引导件)51。
第一引导件50具备:构成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的引导槽52;及通过与引导槽52的协作而使捆扎丝W形成卷的作为引导部件的第一引导销53a及第二引导销53b。
第一引导销53a是引导部件的一例,在第一引导件50中设于由第一传送齿轮30L及第二传送齿轮30R传送的捆扎丝W的导入部501侧,相对于由引导槽52形成的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配置在由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径向的内侧。第一引导销53a对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进行限制,以避免沿引导槽52传送的捆扎丝W进入到由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径向的内侧。
第二引导销53b在第一引导件50中设于由第一传送齿轮30L及第二传送齿轮30R传送的捆扎丝W的排出部侧,相对于由引导槽52形成的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配置在由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径向的外侧。
卷曲引导部5A具备使第一引导销53a退避的退避机构53。在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之后,退避机构53与捆扎部7A的动作联动地位移,在将捆扎丝W向钢筋S卷缠的定时之前,使第一引导销53a从捆扎丝W移动的路径退避。
第二引导件51具备:对由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径向的位置进行限制的第三引导部54;及对由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沿轴向Ru1的位置进行限制的第四引导部55。
第三引导部54在由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径向的外侧设有由沿着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延伸的面形成的壁面54a。在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时,第三引导部54通过壁面54a对由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径向的位置进行限制。
第四引导部55设置在捆扎丝W的导入侧,在由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沿轴向Ru1的两侧设有由朝向环Ru的径向的内侧而从壁面54a立起的面形成的壁面55a。在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时,第四引导部55通过壁面55a对由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沿轴向Ru1的位置进行限制。
由此,从第一引导件50送出的捆扎丝W的卷绕于钢筋S的环Ru的轴向Ru1的位置由第四引导部55的壁面55a限制,且捆扎丝W由第四引导部55向第三引导部54引导。
关于第二引导件51,在本例中,第三引导部54固定于钢筋捆扎机1A的主体部10A,第四引导部55在能够以轴55b为支点旋转的状态下支撑于第三引导部54。第四引导部55的从第一引导件50送出的捆扎丝W进入的导入侧相对于第一引导件50能够向接触/分离的方向开闭。由此,在利用捆扎丝W捆扎了钢筋S之后,通过将钢筋捆扎机1A从钢筋S拔出的动作而使第四引导部55退避,将钢筋捆扎机1A从钢筋S拔出的动作变得容易。
接下来,说明使捆扎丝W形成卷的结构。由第一传送齿轮30L及第二传送齿轮30R传送的捆扎丝W通过由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径向的外侧的两个点和这两个点之间的内侧的一个点这至少三个点,对由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径向的位置进行限制,由此使捆扎丝W形成卷。
在本例中,通过相对于被向正方向传送的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而在第一引导销53a的上游侧设置的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和在第一引导销53a的下游侧设置的第二引导销53b这两个点,限制由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径向的外侧的位置。而且,通过第一引导销53a,限制由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的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导销53a和第二引导销53b相对于将由捆扎丝W形成的环Ru看作为圆时的假想的中心O1,在由箭头X表示的前后方向上,从第一引导销53a至中心O1的距离Ds2设定得比从第二引导销53b至中心O1的距离Ds1短。而且,在箭头Y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从第一引导销53a至中心O1的距离Ds10设定得比从第二引导销53b至中心O1的距离Ds20短。由此,设置第二引导销53b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接近环Ru的中心O1,容易使捆扎丝W形成卷。
接下来,说明将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切断的切断部6A。切断部6A具备:固定刀部60;通过与固定刀部60的协作而将捆扎丝W切断的可动刀部61;及将捆扎部7A的动作向可动刀部61传递的传递机构62。固定刀部60具备捆扎丝W穿过的开口60a,在开口60a设有能够将捆扎丝W切断的刃口部。
可动刀部61通过以轴6a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将穿过固定刀部60的开口60a的捆扎丝W切断。传递机构62与捆扎部7A的动作联动地位移,在将捆扎丝W卷缠于钢筋S之后,对应于将捆扎丝W扭转的定时而使可动刀部61旋转,将捆扎丝W切断。
固定刀部60相对于被向正方向传送的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而设置在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的下游侧,且开口60a构成第三捆扎丝引导件。
图5A、5B及图6是表示捆扎部的一例的图,接下来,说明利用捆扎丝W捆扎钢筋S的捆扎部7A。
捆扎部7A具备:把持捆扎丝W的把持部70;及将捆扎丝W的一方的端部WS侧和另一方的端部WE侧向钢筋S侧弯曲的弯折部71。
把持部70具备固定把持部件70C、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隔着固定把持部件70C而沿左右方向配置。具体而言,相对于固定把持部件70C,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配置在卷绕的捆扎丝W的沿轴向的一侧,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配置在另一侧。
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和固定把持部件70C中,在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与固定把持部件70C的前端侧之间穿过捆扎丝W。而且,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和固定把持部件70C中,在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与固定把持部件70C的前端侧之间穿过捆扎丝W。
固定把持部件70C具备将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76。固定把持部件70C通过轴76支撑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的后端侧。由此,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通过以轴76为支点的旋转动作,向前端侧相对于固定把持部件70C接触/分离的方向开闭。而且,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通过以轴76为支点的旋转动作,向前端侧相对于固定把持部件70C接触/分离的方向开闭。
弯折部71具有将把持部70的周围覆盖的形状,设置成能够沿着捆扎部7A的轴向移动。弯折部71具备对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进行开闭的开闭销71a。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具备通过开闭销71a的动作而对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进行开闭的开闭引导孔77。
开闭销71a贯通弯折部71的内部而与弯折部71的移动方向正交。开闭销71a通过固定于弯折部71而与弯折部71的移动联动地移动。
开闭引导孔77具备沿开闭销71a的移动方向延伸并将开闭销71a的直线方向的动作转换成由以轴76为支点的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的旋转进行的开闭动作的开闭部78。开闭引导孔77具备:沿着弯折部71的移动方向而延伸第一等待距离的第一等待部770;及沿着弯折部71的移动方向而延伸第二等待距离的第二等待部771。开闭部78从第一等待部770的一端部向斜外侧方向弯折延伸,且与第二等待部771连结。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A、图5B中,图示出在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设置的开闭引导孔77,但是在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也以左右对称的形状设有同样的开闭引导孔77。
如图5A所示,把持部70通过使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向离开固定把持部件70C的方向移动,而在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形成捆扎丝W穿过的传送路径。
由第一传送齿轮30L及第二传送齿轮30R传送的捆扎丝W穿过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之间,由卷曲引导部5A诱导。通过卷曲引导部5A形成卷的捆扎丝W穿过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之间。
在钢筋捆扎机1A中,在将图1所示的设置卷曲引导部5A的一侧作为前侧的情况下,通过弯折部71向图6的箭头F所示的前方移动而开闭销71a按压开闭引导孔77的开闭部78时,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通过以轴76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接近固定把持部件70C的方向移动。
如图5B所示,通过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向接近固定把持部件70C的方向移动,在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把持捆扎丝W。而且,通过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向接近固定把持部件70C的方向移动,在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的捆扎丝W穿过的部位形成能够传送捆扎丝W的间隔。
弯折部71具备对在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被把持的捆扎丝W的一方的端部WS侧进行按压的弯曲部71b1。而且,弯折部71具备对在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被把持的捆扎丝W的另一方的端部WE侧进行按压的弯曲部71b2。
弯折部71向箭头F所示的前方移动,由此通过弯曲部71b1按压由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把持的捆扎丝W的一方的端部WS侧,使其向钢筋S侧弯曲。而且,弯折部71向箭头F所示的前方移动,由此通过弯曲部71b1按压在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之间穿过的捆扎丝W的另一方的端部WE侧,使其向钢筋S侧弯曲。
如图2所示,捆扎部7A具备对捆扎丝W的一方的端部WS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长度限制部74。长度限制部74通过在通过了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之间的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上设置与捆扎丝W的一方的端部WS接触的部件而构成。
图7A、7B是表示固定把持部件的一例的图,图7A是固定把持部件的侧视图,图7B是图7A的A-A线剖视图。固定把持部件70C在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相向的面700的捆扎丝W的导入侧具备导入引导部701。
导入引导部701在与穿过固定把持部件70C和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之间的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L相向的位置且被向正方向传送的捆扎丝W的导入侧的角部,设有随着朝向捆扎丝W的导入侧而向从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L退避的方向倾斜的直线状或曲线状的斜面。
此外,捆扎部7A具备:旋转轴82;通过旋转轴82的旋转动作而进行位移的作为被动作部件的可动部件83;及对与旋转轴82的旋转动作联动的可动部件83的旋转进行限制的旋转限制部件84。而且,钢筋捆扎机1A具备驱动捆扎部7A的驱动部8A。驱动部8A具备:电动机80;及进行减速及转矩的放大的减速器81。旋转轴82经由减速器81而由电动机80驱动。
旋转轴82和可动部件83通过设于旋转轴82的螺纹部和设于可动部件83的螺母部,将旋转轴82的旋转动作转换成可动部件83的沿旋转轴82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捆扎部7A将弯折部71与可动部件83一体设置,通过可动部件83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而弯折部71沿前后方向移动。
可动部件83及弯折部71和支撑于弯折部71的把持部70在通过把持部70把持捆扎丝W及通过弯折部71弯折捆扎丝W的动作区域中,通过卡定于旋转限制部件84,而以通过旋转限制部件84限制了旋转动作的状态沿前后方向移动。而且,可动部件83及弯折部71和把持部70通过从旋转限制部件84的卡定脱落而通过旋转轴82的旋转动作进行旋转。
把持部70与可动部件83及弯折部71的旋转联动,而把持有捆扎丝W的固定把持部件70C、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旋转。
上述的第一引导销53a的退避机构53由将可动部件83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转换成第一引导销53a的位移的连杆机构构成。而且,可动刀部61的传递机构62由将可动部件83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转换成可动刀部61的旋转动作的连杆机构构成。
接下来,说明钢筋捆扎机1A的形状。钢筋捆扎机1A是作业者手持使用的方式,具备主体部10A和手柄部11A。上述的卷曲引导部5A的第一引导件50和第二引导件51设于主体部10A的前侧的端部。而且,上述的捆扎丝传送部3A、切断部6A、驱动部8A及由驱动部8A驱动的捆扎部7A等收纳于主体部10A。此外,手柄部11A从主体部10A向一方向延伸。而且,料仓2A设置在手柄部11A的前方。
钢筋捆扎机1A具备构成外装件的壳体100。壳体100是树脂等的成型品。壳体100构成主体部10A和手柄部11A的外装件。主体部10A和手柄部11A一体地设置。
接下来,对钢筋捆扎机1A的操作部进行说明。钢筋捆扎机1A在手柄部11A的前侧设置扳机12A,控制部14A根据通过扳机12A的操作而被按压的开关13A的状态来控制传送电动机33和电动机80。而且,蓄电池15A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手柄部11A的下部。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从正面观察的立体图,接下来,说明限制捆扎丝W向传送路径外的侵入的结构。
钢筋捆扎机1A具备在通过捆扎丝W捆扎钢筋S的动作中使捆扎丝W穿过的开口部101。开口部101由在主体部10A的前端且在卷曲引导部5A的第一引导件50与第二引导件51之间设置的开口构成。
主体部10A具有供捆扎部7A的把持部70及弯折部71进行动作的动作空间102,动作空间102形成在开口部101的后方。
钢筋捆扎机1A具备侵入限制凸部103A,该侵入限制凸部103A限制捆扎丝W在动作空间102脱离预定的传送路径L而向侵入限制区域侵入。
侵入限制凸部103A是侵入限制部的一例。侵入限制凸部103A由在主体部10A的内部且在处于等待状态的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所在一侧的壳体100的内表面设置的凸部构成。
相对于通过捆扎丝传送部3A向第一引导件50传送的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在捆扎部7A的下游侧且在第一引导件50的导入部501的一侧设置侵入限制凸部103A。
侵入限制凸部103A在壳体100的内表面从位于第一引导件50的导入部501这一侧的部位向第一引导件50的导入部501的方向突出。具体而言,在第一引导件50的导入部501这一侧设置第一引导销53a的退避机构53,为了限制捆扎丝W向退避机构53的侧方的侵入,侵入限制凸部103A在壳体100的内表面从位于第一引导销53a的退避机构53的侧方的部位向第一引导销53a的退避机构53的方向突出。在本例中,侵入限制区域是第一引导销53a的退避机构53的可动区域。
退避机构53沿第一引导销53a的轴向移动,由此向接近侵入限制凸部103A的方向退避。因此,侵入限制凸部103A的突出高度是不会妨碍退避机构53向退避位置的移动的高度,在本例中,是不与移动到退避位置的退避机构53相接的高度。
侵入限制凸部103A具备:排出诱导部103A1,在与未能正常传送的捆扎丝W相接时,将该捆扎丝W导向主体部10A的外部排出的排出方向即开口部101;及侵入限制部(后方侵入限制部)103A2,限制未能正常传送的捆扎丝W向动作空间102的后方侵入。
在本例中,排出诱导部103A1的与捆扎丝W相接的面由相对于从动作空间102朝向开口部101的捆扎丝向主体部10A的外部排出的排出方向而接近开口部101的一侧向接近捆扎丝传送部3A的方向倾斜的直线状的斜面即相对于从捆扎丝传送部3A向第一引导件50传送的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而向下游侧的方向倾斜的直线状的斜面构成。
后方侵入限制部103A2通过在开口部101的相反侧的动作空间102的后方设置从排出诱导部103A1连续的凸部而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动作例>
图11A-11D是表示把持捆扎丝而进行扭转的动作的一例的详情的动作说明图,接下来,参照各图,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以2根捆扎丝W捆扎钢筋S的动作。
钢筋捆扎机1A将捆扎丝W夹持在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之间,该捆扎丝W的前端从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的夹持位置至位于与切断部6A的固定刀部60之间的状态成为等待状态。而且,钢筋捆扎机1A在等待状态下,如图5A所示,是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相对于固定把持部件70C打开且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相对于固定把持部件70C打开的状态。
当钢筋S进入到卷曲引导部5A的第一引导件50与第二引导件51之间且扳机12A被操作时,传送电动机33被向正转方向驱动,第一传送齿轮30L正转,并且第二传送齿轮30R从动于第一传送齿轮30L而正转。由此,夹持在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之间的2根捆扎丝W被向正方向传送。
相对于被向正方向传送的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在捆扎丝传送部3A的上游侧设置第一捆扎丝引导件4A1,在下游侧设置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由此2根捆扎丝W以并列的状态被传送。
当捆扎丝W被向正方向传送时,捆扎丝W穿过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之间,通过卷曲引导部5A的第一引导件50的引导槽52。由此,捆扎丝W被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引导(支撑),通过第一引导件50的第一引导销53a及第二引导销53b这两个点,形成向钢筋S的周围卷绕的卷。
从第一引导件50被送出的捆扎丝W由第二引导件51导向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之间。并且,当捆扎丝W的前端被传送至与长度限制部74接触的位置时,传送电动机33的驱动停止。由此,如图11A所示,捆扎丝W呈环状地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
在捆扎丝W的传送停止之后,通过向正转方向驱动电动机80,而电动机80使可动部件83向作为前方的箭头F方向移动。即,可动部件83的与电动机80的旋转联动的旋转动作被旋转限制部件84限制,电动机80的旋转被转换成直线移动。由此,可动部件83向前方移动。
与可动部件83向前方移动的动作联动,弯折部71与可动部件83一体地不旋转而向前方向移动。当弯折部71向前方移动时,如图5B所示,开闭销71a通过开闭引导孔77的开闭部78。
由此,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通过以轴76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接近固定把持部件70C的方向移动。由此,在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把持捆扎丝W的一方的端部WS侧。而且,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通过以轴76为支点的旋转动作而向接近固定把持部件70C的方向移动。由此,在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的捆扎丝W穿过的部位形成能够传送捆扎丝W的间隔。
此外,当可动部件83向前方移动时,可动部件83的动作向退避机构53传递,第一引导销53a退避。
在使可动部件83前进至通过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的开闭动作而把持捆扎丝W的位置之后,暂时停止电动机80的旋转,将传送电动机33向反转方向驱动。由此,伴随着第一传送齿轮30L的反转,第二传送齿轮30R从动于第一传送齿轮30L而反转。
由此,夹持在第一传送齿轮30L与第二传送齿轮30R之间的捆扎丝W被向反方向传送。通过将捆扎丝W向反方向传送的动作,如图11B所示,捆扎丝W紧贴地卷缠于钢筋S。
将捆扎丝W卷缠于钢筋S而停止了传送电动机33的反转方向的驱动之后,将电动机80向正转方向驱动,由此使可动部件83向前方移动。可动部件83向前方移动的动作由传递机构62向切断部6A传递,由此可动刀部61旋转,通过固定刀部60和可动刀部61的动作将由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和固定把持部件70C把持的捆扎丝W的另一方的端部WE侧切断。
在如本例那样利用2根捆扎丝W来捆扎钢筋S的情况下,与以往那样利用1根捆扎丝捆扎钢筋S的情况相比,即使使各捆扎丝W的直径变细也能够获得与以往同等的捆扎强度。因此,捆扎丝W容易弯曲,利用较小的力就能够使捆扎丝W紧贴于钢筋S。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将捆扎丝W卷缠于钢筋S。而且,能够实现捆扎丝W切断时的载荷降低。伴随于此,能够实现基于钢筋捆扎机1A的各电动机的小型化、机构部位的小型化而得到的主体部整体的小型化。而且,通过电动机的小型化、载荷的降低,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在切断了捆扎丝W之后,使可动部件83进一步向前方移动,由此如图11C所示,弯折部71与可动部件83一体地向前方移动。弯折部71向箭头F所示的前方即接近钢筋S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弯曲部71b1将由固定把持部件70C和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把持的捆扎丝W的一方的端部WS侧向钢筋S侧按压,使其以把持位置为支点向钢筋S侧弯曲。通过弯折部71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捆扎丝W的一方的端部WS侧以被把持的状态保持在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
另外,弯折部71通过向箭头F所示的前方即接近钢筋S的方向移动,而通过弯曲部71b2将由固定把持部件70C和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把持的捆扎丝W的另一方的端部WE侧向钢筋S侧按压,使其以把持位置为支点向钢筋S侧弯曲。通过弯折部71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捆扎丝W被支撑在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
在将捆扎丝W的端部向钢筋S侧弯折之后,通过将电动机80进一步向正转方向驱动,而电动机80使可动部件83进一步向作为前方的箭头F方向移动。通过可动部件83移动至箭头F方向的预定的位置,可动部件83从旋转限制部件84的卡定脱落,可动部件83的由旋转限制部件84产生的旋转的限制被解除。
由此,通过将电动机80进一步向正转方向驱动,而把持捆扎丝W的把持部70与弯折部71一体旋转,如图11D所示,将捆扎丝W扭转。
在扭转了捆扎丝W之后,通过将电动机80向反转方向驱动,而电动机80使可动部件83向箭头R所示的后方移动。即,可动部件83的与电动机80的旋转联动的旋转动作被旋转限制部件84限制,电动机80的旋转被转换成直线移动。
由此,可动部件83向后方移动。与可动部件83向后方移动的动作联动,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和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向离开固定把持部件70C的方向位移,把持部70放开捆扎丝W。
图12是表示捆扎丝未被正常传送时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图13及图14是表示捆扎丝未被正常传送时的动作的一例的主视图,接下来,说明捆扎丝W未被正常传送时的动作。
在钢筋捆扎机1A中,通过卷曲引导部5A向钢筋S的周围卷绕捆扎丝W,根据为了形成基于捆扎丝W的环Ru所需的捆扎丝W的传送量,来设定使传送电动机33向正方向旋转的量。
如果进入到第一引导件50与第二引导件51之间的钢筋S未放置在预定的位置而由捆扎丝传送部3A传送的捆扎丝W的前端与钢筋S接触,则比钢筋S再往前传送捆扎丝W无法实现。
但是,传送电动机33继续旋转预先决定的量,因此捆扎丝W的向正方向的传送继续。在未能正常传送捆扎丝W的状态下,如果继续捆扎丝W的传送,则捆扎丝W会向脱离正规的传送路径L的方向移动。
向第一引导件50导入的捆扎丝W由第一引导销53a和引导槽52来限制传送路径,因此能抑制从正规的传送路径L脱离。而且,在比固定把持部件70C和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靠上游侧,捆扎丝由切断部6A的固定刀部60来限制传送路径,因此能抑制捆扎丝W从正规的传送路径L脱离。
相对于此,动作空间102中,除了正规的传送路径L以外还存在捆扎丝W能够进入的空间。因此,在捆扎丝W的前端被传送至从第一引导件50的排出侧突出的位置的状态下而捆扎丝W变得无法被正常传送之后,如果继续捆扎丝W的预定量的传送,则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与固定把持部件70C之间至向第一引导件50导入的部分的捆扎丝W如图12及图13所示,由于传送捆扎丝W的动作继续而从传送路径L脱离,成为称为压曲的弯折的状态。
如图13所示,由于捆扎丝W的传送而发生压曲的捆扎丝W朝向处于等待状态的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所在一侧的壳体100。侵入限制凸部103A设置在压曲的捆扎丝W朝向的位置。由此,发生了压曲的捆扎丝W与侵入限制凸部103A抵接,即使进一步传送捆扎丝W,也能限制越过侵入限制凸部103A而向退避机构53侧侵入的情况。而且,能限制发生了压曲的捆扎丝W越过后方侵入限制部103A2而向动作空间102的后方侵入的情况。
如上所述,作为利用捆扎丝W捆扎钢筋S的一连串的动作,进行利用捆扎丝传送部3A将捆扎丝W向正方向传送预定量的动作、在停止了捆扎丝W的传送之后通过捆扎部7A使弯折部71前进的动作、通过弯折部71的前进而将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合上的动作、通过弯折部71的前进而使第一引导销53a退避的动作、通过捆扎丝传送部3A将捆扎丝W向反方向传送预定量的动作、通过切断部6A将捆扎丝W切断的动作。
在动作空间102内捆扎丝W发生了压曲的情况下,能限制该捆扎丝W越过侵入限制凸部103A向退避机构53侧侵入的情况,因此如图14所示,能够抑制通过使第一引导销53a退避的动作而退避机构53夹住捆扎丝W的情况。
另外,在动作空间102内发生了压曲的捆扎丝W通过向正方向的捆扎丝W的传送而与侵入限制凸部103A的排出诱导部103A1相接的部位被导向开口部101方向。由此,当发生了压曲的捆扎丝W被切断部6A切断时,该切断后的捆扎丝W在钢筋捆扎机1A中由于开口部101朝下倾斜等而容易从开口部101排出。
图15是表示填装捆扎丝的动作的一例的主要部分主视图,接下来,说明抑制在填装捆扎丝W的动作中的异常的发生的功能。把持部70将固定把持部件70C、第一可动把持部件70L及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如上所述安装于弯折部71,通过旋转轴82的动作而与弯折部71一起旋转。
把持部70在等待状态下,固定把持部件70C的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相向的面700成为与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L大致平行的朝向,为等待状态。在等待状态下,穿过第一捆扎丝引导件4A1、第一传送齿轮30L和第二传送齿轮30R及第二捆扎丝引导件4A2的捆扎丝W在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之间穿过。
然而,由于各部件的公差而在等待状态下把持部70可能向旋转方向倾斜。在固定把持部件70C未设置导入引导部701的以往的结构中,在固定把持部件70C的捆扎丝W的导入侧向接近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L的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如果捆扎丝W与固定把持部件70C接触,则不再越过固定把持部件70C而传送捆扎丝W,可能会发生不向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之间传送的不良。
相对于此,在固定把持部件70C中,在捆扎丝W的导入侧具备导入引导部701,由此,即使在固定把持部件70C的捆扎丝W的导入侧向接近捆扎丝W的传送路径L的方向倾斜的情况下,通过捆扎丝W与导入引导部701相接也能将该捆扎丝W向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之间引导。由此,能抑制捆扎丝W与固定把持部件70C接触而发生传送不良。
尤其是在2根捆扎丝W被并列传送的情况下,以往可能会发生一方的捆扎丝W由于与固定把持部件70C相接而未被传送、且另一方的捆扎丝W由于未与固定把持部件70C相接而被传送这样的传送不良。相对于此,通过固定把持部件70C具备导入引导部701,与固定把持部件70C相接的一方的捆扎丝W也被导入引导部701向固定把持部件70C与第二可动把持部件70R之间引导。由此,能够将2根捆扎丝W维持并列的状态进行传送。
<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变形例>
图16~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接下来,说明侵入限制凸部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6所示的侵入限制凸部103B是侵入限制部的一例,由在壳体100的内表面设置的凸部构成,朝向第一引导销53a的退避机构53突出。
侵入限制凸部103B具备:排出诱导部103B1,当与未能正常传送的捆扎丝W相接时,将该捆扎丝W导向作为排出方向的开口部101;及后方侵入限制部103B2,限制未能正常传送的捆扎丝W向动作空间102的后方侵入。
在本例中,排出诱导部103B1的与捆扎丝W相接的面由相对于从动作空间102朝向开口部101的捆扎丝的排出方向而接近开口部101的一侧向接近捆扎丝传送部3A的方向倾斜的曲线状的斜面即相对于从捆扎丝传送部3A向第一引导件50传送的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而向下游侧的方向倾斜的曲线状的斜面构成。后方侵入限制部103B2通过在开口部101的相反侧的动作空间102的后方设置从排出诱导部103B1连续的凸部而构成。
图17所示的侵入限制凸部103C是侵入限制部的一例,由在壳体100的内表面设置的凸部构成,朝向第一引导销53a的退避机构53突出。
侵入限制凸部103C具备:排出诱导部103C1,当与未能正常传送的捆扎丝W相接时,将该捆扎丝W导向作为排出方向的开口部101;及后方侵入限制部103C2,限制未能正常传送的捆扎丝W向动作空间102的后方侵入。
在本例中,排出诱导部103C1的与捆扎丝W相接的面由从动作空间102朝向开口部101的沿前后的直线状的面构成。后方侵入限制部103C2通过在开口部101的相反侧的动作空间102的后方设置从排出诱导部103C1连续的凸部而构成。
图18所示的侵入限制凸部103D是侵入限制部的一例,由在壳体100的内表面设置的凸部构成,朝向第一引导销53a的退避机构53突出。
侵入限制凸部103D具备:排出诱导部103D1,当与未能正常传送的捆扎丝W相接时,将该捆扎丝W导向作为排出方向的开口部101;及后方侵入限制部103D2,限制未能正常传送的捆扎丝W向动作空间102的后方侵入。
在本例中,排出诱导部103D1的与捆扎丝W相接的面由相对于从动作空间102朝向开口部101的捆扎丝的排出方向而接近开口部101的一侧向远离捆扎丝传送部3A的方向倾斜的曲线状的斜面即相对于从捆扎丝传送部3A向第一引导件50传送的捆扎丝W的传送方向而向上游侧的方向倾斜的曲线状的斜面构成。后方侵入限制部103D2通过在开口部101的相反侧的动作空间102的后方设置从排出诱导部103D1连续的凸部而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壳体100设置作为侵入限制部的侵入限制凸部的结构。相对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如下的结构:在退避机构53设置到达壳体100的长度的侵入限制凸部,并且在壳体100设置通过退避机构53的移动而侵入限制凸部进入的孔部。

Claims (7)

1.一种捆扎机,具备:
丝线传送部,传送向捆扎物卷绕的丝线;
捆扎部,将卷绕于捆扎物的丝线扭转;
第一引导件,具有将由所述丝线传送部传送的丝线导入的导入部,并使从所述导入部导入的丝线形成卷;
第二引导件,将从所述第一引导件送出的丝线导向所述捆扎部;
主体部,在一方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引导件及所述第二引导件;及
侵入限制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相对于通过所述丝线传送部向所述第一引导件传送的丝线的传送方向而位于所述捆扎部的下游侧并设于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导入部这一侧,限制丝线向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导入部这一侧侵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侵入限制部具备将相接的丝线导向排出方向的排出诱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第一引导件具备使丝线形成卷的引导部件和使所述引导部件退避的退避机构,
所述侵入限制部设于限制丝线向所述退避机构的可动区域侵入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侵入限制部是在构成所述主体部的外装件的壳体的内表面从位于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导入部这一侧的部位向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导入部的方向突出的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侵入限制部是设于所述退避机构的凸部,
所述凸部具有到达构成所述主体部的外装件的壳体的长度,
所述壳体具有通过所述退避机构的移动而供所述凸部进入的孔状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排出诱导部由沿着丝线向所述主体部的外部排出的排出方向的所述侵入限制部的前端侧向接近所述丝线传送部的方向倾斜的斜面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捆扎机具备:
开口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并设于所述第一引导件与所述第二引导件之间;及
动作空间,供所述捆扎部的一部分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动作,
所述排出诱导部是沿着从所述动作空间朝向所述开口部的方向延伸的面。
CN201711443345.4A 2016-12-29 2017-12-27 捆扎机 Active CN108454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7454A JP6972553B2 (ja) 2016-12-29 2016-12-29 結束機
JP2016-257454 2016-1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54928A true CN108454928A (zh) 2018-08-28
CN108454928B CN108454928B (zh) 2021-08-13

Family

ID=60781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3345.4A Active CN108454928B (zh) 2016-12-29 2017-12-27 捆扎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323425B2 (zh)
EP (2) EP3613923A1 (zh)
JP (1) JP6972553B2 (zh)
CN (1) CN108454928B (zh)
LT (1) LT3342953T (zh)
TW (1) TWI66088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2721A (zh) * 2019-06-28 2019-08-20 义乌纹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安装固定机构及其生产控制终端
CN111559530A (zh) * 2019-02-13 2020-08-21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CN113247335A (zh) * 2020-02-10 2021-08-13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CN113247336A (zh) * 2020-02-10 2021-08-13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65552B2 (en) * 2017-06-07 2022-06-21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JP7163679B2 (ja) * 2018-09-07 2022-11-0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459454B2 (ja) 2019-03-11 2024-04-0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83142B2 (ja) * 2019-03-11 2023-05-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427992B2 (ja) * 2020-02-10 2024-02-0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452292B2 (ja) 2020-06-30 2024-03-1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2022027264A (ja) * 2020-07-31 2022-02-1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67307A (ja) * 2002-03-12 2003-09-25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
US20120132312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Pneutools, Inc. Reinforcing Bar Wire Tying Apparatus
CN203186603U (zh) * 2013-04-28 2013-09-11 台州市新大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捆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2192A (en) * 1981-03-05 1982-12-07 Furlong Donn B Wire tying power tool
JPH0592103A (ja) 1991-09-30 1993-04-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超音波脱泡装置
MY130074A (en) * 1992-02-28 2007-05-31 Bentac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ying one more articles
JP2552384Y2 (ja) * 1992-05-21 1997-10-2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用ワイヤの案内装置
US5279336A (en) 1992-05-21 1994-01-18 Max Co., Ltd. Wire binder
JPH10250708A (ja) * 1997-03-13 1998-09-22 Toyota Kihan:Kk 鉄筋結束機
AU2002323936B2 (en) * 2001-07-25 2008-02-21 Max Co., Ltd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JP4747463B2 (ja) * 2001-08-21 2011-08-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2004142813A (ja) 2002-10-28 2004-05-20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
JP5126101B2 (ja) * 2008-05-19 2013-01-2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NZ710453A (en) * 2014-07-31 2019-05-31 Max Co Ltd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JP6698425B2 (ja) * 2016-05-20 2020-05-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67307A (ja) * 2002-03-12 2003-09-25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
US20120132312A1 (en) * 2010-11-30 2012-05-31 Pneutools, Inc. Reinforcing Bar Wire Tying Apparatus
CN203186603U (zh) * 2013-04-28 2013-09-11 台州市新大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捆扎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9530A (zh) * 2019-02-13 2020-08-21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CN111559530B (zh) * 2019-02-13 2023-12-05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CN110142721A (zh) * 2019-06-28 2019-08-20 义乌纹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安装固定机构及其生产控制终端
CN113247335A (zh) * 2020-02-10 2021-08-13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CN113247336A (zh) * 2020-02-10 2021-08-13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US11850653B2 (en) 2020-02-10 2023-12-26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US11858670B2 (en) 2020-02-10 2024-01-02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LT3342953T (lt) 2019-12-10
US20190292799A1 (en) 2019-09-26
EP3342953B1 (en) 2019-10-02
EP3613923A1 (en) 2020-02-26
US10323425B2 (en) 2019-06-18
TW201834932A (zh) 2018-10-01
TWI660885B (zh) 2019-06-01
US11274458B2 (en) 2022-03-15
JP6972553B2 (ja) 2021-11-24
CN108454928B (zh) 2021-08-13
EP3342953A1 (en) 2018-07-04
JP2018109299A (ja) 2018-07-12
US20180187431A1 (en)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4928A (zh) 捆扎机
CN108327970A (zh) 捆扎机
CN107709166B (zh) 捆扎机
JP7004037B2 (ja) 結束機
TWI744635B (zh) 捆束機
CN108327969A (zh) 捆扎机
CN108248920A (zh) 捆扎机
CN111688969B (zh) 捆扎机
TWI828876B (zh) 捆束機
CN111688971B (zh) 捆扎机
JP2022156735A (ja) 結束機
TW202306844A (zh) 捆束機
TWI830881B (zh) 捆束機
TW202413210A (zh) 捆束機
RU2801194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CN117927029A (zh) 捆扎机
TW202144238A (zh) 捆束機
JP2001301708A (ja) 結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