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4932A - 捆束機 - Google Patents

捆束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4932A
TW201834932A TW106145035A TW106145035A TW201834932A TW 201834932 A TW201834932 A TW 201834932A TW 106145035 A TW106145035 A TW 106145035A TW 106145035 A TW106145035 A TW 106145035A TW 201834932 A TW201834932 A TW 2018349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guide
holding member
restricting
reinforcing b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5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0885B (zh
Inventor
板垣修
長岡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4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4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0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08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4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the articles prior to severing from supp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23/00Feeding wire in wire-work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21F23/005Feeding discrete lengths of wire or r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 B65B13/285Hand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鋼筋捆束機1A,包括:鐵絲進給部3A,進給被捲繞到鋼筋上之鐵絲;捲曲導引部5A,賦予捲曲習性到被鐵絲進給部3A進給之鐵絲;捆束部7A,握持扭轉鐵絲;動作空間102,通過有被鐵絲進給部3A進給之鐵絲,以捆束部7A進行扭轉鐵絲之動作;以及限制侵入凸部103A,限制在動作空間102中,自進給路徑L偏離之鐵絲之侵入。

Description

捆束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以鐵絲捆束鋼筋等之捆束物之捆束機。
自先前以來,提案有一種捲繞鐵絲到兩條以上之鋼筋,扭轉捲繞到鋼筋上之鐵絲,以藉鐵絲捆束該兩條以上鋼筋之稱做鋼筋捆束機之捆束機。
捆束機係藉使被馬達之驅動力進給之鐵絲,通過稱做捲曲導引器等之賦予捲曲習性到鐵絲之構件,捲繞到鋼筋周圍。藉扭轉被捲繞到此鋼筋周圍之鐵絲,鋼筋係被鐵絲所捆束。
自先前以來,提案有一種在進給鐵絲往正方向,以捲繞到鋼筋周圍後,進給鐵絲往反方向,藉此,捲繞鐵絲使得與鋼筋相接,扭轉捲繞到此鋼筋上之鐵絲,藉此,以鐵絲捆束鋼筋之捆束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在這種捆束機中,係包括藉捲繞鐵絲到鋼筋上之動作,後退位於鋼筋移動之路徑上之導引板等之後退機構。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4747463號公報
在捆束機中,當在鋼筋不位於正確位置之狀態下,鐵絲被進給時,鐵絲的尖端接觸到鋼筋,變得鐵絲無法進給成超過鋼筋。
在無法正常進給鐵絲之狀態下,當繼續進給鐵絲時,變得無法進行捆束作業,鐵絲係自進給路徑偏離,成為稱做屈曲之彎曲狀態。尤其,當屈曲後之鐵絲被夾持在狹窄處所時,殘留之鐵絲變得難以去除。而且,當屈曲後之鐵絲侵入導引之後退機構等的可動領域時,鐵絲被夾持而殘留之鐵絲更難以去除。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這種課題而研發出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鐵絲偏離進給路徑以屈曲時,也可確實去除之捆束機。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係一種捆束機,其具有:鐵絲進給部,進給被捲繞到捆束物上之鐵絲;捆束部,扭轉被捲繞到捆束物上之鐵絲;第1導引器,具有被鐵絲進給部進給之鐵絲被導入之導入部,賦予捲曲習性到自導入部被導入之鐵絲;第2導引器,誘導自第1導引器被送出之鐵絲到捆束部;本體部,第1導引器及第2導引器係被設於一邊之端部;以及限制侵入部,其係本體部之內部,其中,相對於藉鐵絲進給部而被進給到第1導引器之鐵絲之進給方向而言,在捆束部之下游側,被設於第1導引器的導入部一邊之側邊,限制鐵絲侵入第1導引器的導入部一邊之側邊。
在本發明中,即使因為鐵絲未被正常進給等,鐵絲偏移既定之進給路徑,在本體部之內部,也可以限制鐵絲侵入必須限制之領域。藉此,不進行正常之捆束動作地,可很容易排除殘留在動作空間之鐵絲。
1A‧‧‧鋼筋捆束機
10A‧‧‧本體部
100‧‧‧框體
101‧‧‧開口部
102‧‧‧動作空間
103A、103B、103C、103D‧‧‧限制侵入凸部(限制侵入部)
103A1、103B1、103C1、103D1‧‧‧誘導排出部
103A2、103B2、103C2、103D2‧‧‧後方限制侵入部
2A‧‧‧筒匣
20‧‧‧捲筒
3A、3B、3C‧‧‧鐵絲進給部
30L‧‧‧第1進給齒輪(進給構件)
31L‧‧‧齒部
32L‧‧‧凹槽部
30R‧‧‧第2進給齒輪(進給構件)
31R‧‧‧齒部
32R‧‧‧凹槽部
33‧‧‧進給馬達(原動機)
33a‧‧‧小齒輪
33b‧‧‧大齒輪
34‧‧‧驅動力傳遞機構
34a‧‧‧進給小齒輪
36‧‧‧位移構件
4A1‧‧‧第1鐵絲導引器
4A2‧‧‧第2鐵絲導引器
5A‧‧‧捲曲導引部
50‧‧‧第1導引器
51‧‧‧誘導導引器(第2導引器)
53‧‧‧後退機構
53a‧‧‧第1導引銷
53b‧‧‧第2導引銷
6A‧‧‧切斷部
60‧‧‧固定刃部
61‧‧‧可動刃部
62‧‧‧傳遞機構
7A‧‧‧捆束部
70‧‧‧握持部
70C‧‧‧固定握持構件
701‧‧‧導入導引部
70L‧‧‧第1可動握持構件
70R‧‧‧第2可動握持構件
71‧‧‧彎曲部
71a‧‧‧開閉銷
76‧‧‧軸
8A‧‧‧驅動部
80‧‧‧馬達
81‧‧‧減速機
82‧‧‧旋轉軸
83‧‧‧可動構件
W‧‧‧鐵絲
第1圖係自表示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側面所見之圖。
第2圖係自表示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側面所見之圖。
第3圖係表示鐵絲進給部一例之圖。
第4圖係表示鐵絲進給部一例之圖。
第5圖係表示捆束部一例之圖。
第6圖係表示捆束部一例之圖。
第7圖係表示固定握持構件一例之圖。
第8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第9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正視圖。
第10圖係自表示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正面所見之立體圖。
第11圖係詳細表示握持鐵絲以扭轉之動作一例之動作說明圖。
第12圖係表示鐵絲未被正常進給時之動作一例之側視圖。
第13圖係表示鐵絲未被正常進給時之動作一例之正視圖。
第14圖係表示鐵絲未被正常進給時之動作一例之正視圖。
第15圖係表示裝填鐵絲之動作一例之重要部位正視圖。
第16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變形例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第17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變形例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第18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變形例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側視圖。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做為本發明捆束機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之一例。
<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構造例>
第1圖係自表示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整體構造一例之側面所見之圖;第2圖係自表示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側面所見之圖。
本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A,係進給鐵絲W往做為一個方向之正方向,捲繞到做為捆束物之鋼筋S之周圍,使捲繞到鋼筋S周圍之鐵絲W,往做為另一方向之反方向進給,以捲繞到鋼筋S後,扭轉鐵絲W以藉鐵絲W捆束鋼筋S。
因此,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筒匣2A,做為收納有鐵絲W之收納部;以及鐵絲進給部3A,進給鐵絲W。又,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第1鐵絲導引器4A1,導引被送入鐵 絲進給部3A之鐵絲W;以及第2鐵絲導引器4A2,導引自鐵絲進給部3A被送出之鐵絲W。
而且,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捲曲導引部5A,構成使被鐵絲進給部3A進給之鐵絲W,捲繞在鋼筋S周圍之路徑;以及切斷部6A,切斷捲繞在鋼筋S上之鐵絲W。又,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扭轉被捲繞到鋼筋S上之鐵絲W之捆束部7A。
筒匣2A係捲筒收納部之一例,可旋轉及裝卸地收納有可供料地捲繞有長條狀鐵絲W之捲筒20。本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A,係可藉兩條鐵絲W捆束鋼筋S,所以,在捲筒20係可供料地捲繞有兩條鐵絲W。鐵絲W係使用以可塑性變形之金屬線所構成之鐵絲、金屬線被樹脂被覆之鐵絲或絞線之鐵絲等。
第3圖及第4圖係表示鐵絲進給部一例之圖,接著,說明鐵絲進給部3A之構造。鐵絲進給部3A係做為夾持被並列之兩條鐵絲W以進給之一對進給構件,其包括藉旋轉動作,進給鐵絲W之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
第1進給齒輪30L係包括傳遞驅動力之齒部31L。齒部31L在本例中,係呈構成正齒輪之形狀,被形成於第1進給齒輪30L外周的全周。又,第1進給齒輪30L係包括進入有鐵絲W之凹槽部32L。凹槽部32L在本例中,係由剖面形狀略呈V字形之凹部所構成,在第1進給齒輪30L外周的全周,沿著圓周方向被形成。
第2進給齒輪30R係包括傳遞驅動力之齒部 31R。齒部31R在本例中,係呈構成正齒輪之形狀,被形成於第2進給齒輪30R外周的全周。又,第2進給齒輪30R係包括進入有鐵絲W之凹槽部32R。凹槽部32R在本例中,係由剖面形狀略呈V字形之凹部所構成,在第2進給齒輪30R外周的全周,沿著圓周方向被形成。
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係被設成夾持鐵絲W之進給路徑,使得凹槽部32L,32R係彼此相對。
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係夾持鐵絲W,所以,被按壓使得彼此接近。藉此,鐵絲進給部3A係在第1進給齒輪30L凹槽部32L與第2進給齒輪30R凹槽部32R之間夾持鐵絲W。
在此,鐵絲進給部3A係包括使第2進給齒輪30R,往相對於第1進給齒輪30L而言接近及離隙之方向位移之位移構件36。位移構件36係在一邊之端部側,第2進給齒輪30R係可旋轉地被軸300R支撐。又,位移構件36係另一邊之端部將軸36a當做支點,可旋轉地被鐵絲進給部3A的支撐構件301支撐。
位移構件36係被未圖示之彈簧按壓,藉將軸36a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往箭頭V1方向位移。藉此,第2進給齒輪30R係藉彈簧38之力量,往第1進給齒輪30L方向被按壓。
當鐵絲W被裝填於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時,鐵絲W被夾持在第1進給齒輪30L的凹槽部32L與第2進給齒輪30R的凹槽部32R之間。
又,於在第1進給齒輪30L凹槽部32L與第2進給齒輪30R凹槽部32R之間,夾持鐵絲W後之狀態下,第1進給齒輪30L的齒部31L與第2進給齒輪30R的齒部31R係相咬合。藉此,在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由旋轉所做之驅動力被傳遞。
鐵絲進給部3A係包括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之一者,在本例中,係包括:進給馬達33,做為驅動第1進給齒輪30L之原動機之一例;以及驅動力傳遞機構34,傳遞進給馬達33之驅動力到第1進給齒輪30L。
驅動力傳遞機構34為原動機驅動力傳遞部之一例,係包括:小齒輪33a,被安裝在進給馬達33的軸上;以及大齒輪33b,與小齒輪33a相咬合。又,驅動力傳遞機構34係包括來自大齒輪33b之驅動力被傳遞,與第1進給齒輪30L相咬合之進給小齒輪34a。小齒輪33a、大齒輪33b及進給小齒輪34a係分別以正齒輪構成。
第1進給齒輪30L係進給馬達33之旋轉動作,透過驅動力傳遞機構34,而被傳遞旋轉。第2進給齒輪30R係第1進給齒輪30L之旋轉動作,藉齒部31L與齒部31R之咬合而被傳遞,跟隨第1進給齒輪30L以旋轉。
藉此,鐵絲進給部3A係使在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間被夾持之鐵絲W,沿著鐵絲W之延伸方向進給。在進給兩條鐵絲W之構造中,藉第1進給齒輪30L凹槽部32L與一者之鐵絲W間所產生之摩擦力、第2進給齒輪30R凹槽部32R與另一者之鐵絲W間所產生之摩擦力、及 一者之鐵絲W與另一者之鐵絲W間所產生之摩擦力,兩條鐵絲W係在被並列之狀態下被進給。
鐵絲進給部3A係藉切換進給馬達33旋轉方向之正逆,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之旋轉方向被切換,鐵絲W進給方向之正逆被切換。
接著,說明導引鐵絲W進給之鐵絲導引器。如第2圖所示,第1鐵絲導引器4A1係相對於往正方向被進給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被配置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之上游側。又,第2鐵絲導引器4A2係相對於往正方向被進給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被配置於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之下游側。
第1鐵絲導引器4A1及第2鐵絲導引器4A2,係包括通過有鐵絲W之導引孔40A。導引孔40A係具有限制鐵絲W之徑向位置之形狀。在進給兩條鐵絲W之構造中,第1鐵絲導引器4A1及第2鐵絲導引器4A2,係形成有呈並列通過兩條鐵絲W之形狀之導引孔40A。
第1鐵絲導引器4A1及第2鐵絲導引器4A2的導引孔40A,係被設於通過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間之鐵絲W之進給路徑L上。第1鐵絲導引器4A1係誘導通過導引孔40A之鐵絲W,到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間之進給路徑L。
相對於往正方向被進給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做為導引孔40A之上游側之鐵絲導入部,係與下游側相比較下,成為開口面積擴大之圓錐形或角錐形等之推拔狀。藉 此,對於第1鐵絲導引器4A1及第2鐵絲導引器4A2之鐵絲W之導入變得容易。
接著,說明構成捲繞鐵絲W到鋼筋S周圍之鐵絲W之進給路徑之捲曲導引部5A。捲曲導引部5A係包括:捲曲導引器(第1導引器)50,賦予捲曲習性到被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進給之鐵絲W;以及誘導導引器(第2導引器)51,誘導自第1導引器50送出之鐵絲W到捆束部7A。
第1導引器50係包括:導引凹槽52,構成鐵絲W之進給路徑;以及第1導引銷53a及第2導引銷53b,做為藉與導引凹槽52之協同動作,賦予捲曲習性到鐵絲W之導引構件。
第1導引銷53a係導引構件之一例,在第1導引器50中,被設於被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進給之鐵絲W之導入部501側,相對於由導引凹槽52所做之鐵絲W之進給路徑而言,被配置於由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徑向內側。第1導引銷53a係限制鐵絲W之進給路徑,使得沿著導引凹槽52被進給之鐵絲W,不進入由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徑向內側。
第2導引銷53b係被設於在第1導引器50中,被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進給之鐵絲W之排出部側,相對於由導引凹槽52所做之鐵絲W之進給路徑而言,被配置於由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徑向外側。
捲曲導引部5A係包括後退第1導引銷53a之後退機構53。後退機構53係在鐵絲W捲繞到鋼筋S後,與捆束部 7A之動作連動以位移,在捲繞鐵絲W到鋼筋S上之時點前,使第1導引銷53a自鐵絲W移動之路徑後退。
第2導引器51係包括:第3導引部54,限制由捲繞到鋼筋S上之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徑向位置;以及第4導引部55,限制沿著由捲繞到鋼筋S上之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軸向Ru1之位置。
第3導引部54係在由捲繞到鋼筋S上之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徑向外側,設有由沿著鐵絲W之進給方向延伸之面所做之壁面54a。第3導引部54係當鋼筋S捲繞有鐵絲W時,以壁面54a限制由捲繞到鋼筋S上之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徑向位置。
第4導引部55係設於鐵絲W之導入側,在沿著由捲繞到鋼筋S上之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軸向Ru1之兩側,設有由朝向環體Ru之徑向內側,自壁面54a立起之面所做之壁面55a。第4導引部55係當鋼筋S捲繞有鐵絲W時,以壁面55a限制沿著由捲繞到鋼筋S上之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軸向Ru1之位置。
藉此,自第1導引器50被送出之鐵絲W,係被捲繞到鋼筋S上之環體Ru之軸向Ru1位置,被第4導引部55的壁面55a限制,藉第4導引部55被誘導到第3導引部54。
第2導引器51在本例中,係第3導引部54被固定於鋼筋捆束機1A的本體部10A,第4導引部55係在將軸55b當作支點而可旋轉之狀態下,被第3導引部54支撐。第4導引部55之構造係自第1導引器50被送出之鐵絲W所進入之 導入側,在相對於第1導引器50而言接離之方向可開閉。在以鐵絲W捆束鋼筋S後,藉自鋼筋S抽出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後退第4導引部55,所以,自鋼筋S抽出鋼筋捆束機1A之動作變得容易。
接著,說明賦予捲曲習性到鐵絲W之構造。被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進給之鐵絲W,係藉由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徑向外側之兩點、及此兩點間之內側之一點之至少三點,限制由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徑向位置,藉此,被賦予捲曲習性。
在本例中,藉相對於往正方向被進給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被設於第1導引銷53a上游側之第2鐵絲導引器4A2、及被設於第1導引銷53a下游側之第2導引銷53b之兩點,限制由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徑向外側之位置。又,藉第1導引銷53a限制由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之徑向內側之位置。
而且,第1導引銷53a與第2導引銷53b,係相對於將由鐵絲W所形成之環體Ru當作圓時之假想之中心O1而言,在箭頭X所示之前後方向中,自第1導引銷53a至中心O1為止之距離Ds2,係被設定成比自第2導引銷53b至中心O1為止之距離Ds1還要短。又,在箭頭Y所示之上下方向中,自第1導引銷53a至中心O1為止之距離Ds10,係被設定成比自第2導引銷53b至中心O1為止之距離Ds20還要短。藉此,第2導引銷53b之設置位置,係在上下方向中,接近環體Ru之中心O1,很容易賦予捲曲習性到鐵絲W。
接著,說明切斷被捲繞到鋼筋S上之鐵絲W之切斷部6A。切斷部6A係包括:固定刃部60;可動刃部61,藉與固定刃部60之協同動作,切斷鐵絲W;以及傳遞機構62,傳遞捆束部7A之動作到可動刃部61。固定刃部60係包括通過有鐵絲W之開口60a,在開口60a係包括可切斷鐵絲W之邊緣部。
可動刃部61係藉將軸6a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切斷通過固定刃部60開口60a之鐵絲W。傳遞機構62係與捆束部7A之動作連動以位移,在捲繞鐵絲W到鋼筋S上後,配合扭轉鐵絲W之時點以旋轉可動刃部61,切斷鐵絲W。
固定刃部60係相對於往正方向被進給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被設於第2鐵絲導引器4A2之下游側,開口60a構成第3鐵絲導引器。
第5圖及第6圖係表示捆束部一例之構造圖,接著,說明以鐵絲W捆束鋼筋S之捆束部7A。
捆束部7A係包括:握持部70,握持鐵絲W;以及彎曲部71,使鐵絲W一邊之端部WS側與另一邊之端部WE側,往鋼筋S側彎曲。
握持部70係包括固定握持構件70C、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係透過固定握持構件70C被安裝在左右方向上。具體說來,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係相對於固定握持構件70C而言,被配置於沿著被捲繞之鐵絲W之軸向之一邊側,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係被配置於另一邊之側。
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與固定握持構件70C,係鐵絲W通過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與固定握持構件70C的尖端側之間。又,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與固定握持構件70C,係鐵絲W通過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與固定握持構件70C的尖端側之間。
固定握持構件70C係包括可旋轉地支撐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軸76。固定握持構件70C係以軸76支撐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的後端側。藉此,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係藉將軸76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往尖端側相對於固定握持構件70C而言接離之方向開閉。又,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係藉將軸76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往尖端側相對於固定握持構件70C而言接離之方向開閉。
彎曲部71係具有覆蓋握持部70周圍之形狀,被設成可沿著捆束部7A軸向移動。彎曲部71係包括開閉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開閉銷71a。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係包括藉開閉銷71a之動作,開閉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開閉導引孔77。
開閉銷71a係貫穿彎曲部71的內部,與彎曲部71之移動方向直交。開閉銷71a係被固定於彎曲部71,與彎曲部71之移動連動以移動。
開閉導引孔77係沿著開閉銷71a之移動方向延伸,其包括使開閉銷71a之直線方向之動作,轉換成由將軸76 當作支點之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旋轉所致之開閉動作之開閉部78。開閉導引孔77係包括:第1待機部770,沿著彎曲部71之移動方向,延伸第1待機距離;以及第2待機部771,沿著彎曲部71之移動方向,延伸第2待機距離。開閉部78係自第1待機部770之一端部,往斜外側邊彎曲延伸,與第2待機部771相連接。而且,在第5(a)圖及第5(b)圖中,雖然未圖示被設於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上之開閉導引孔77,但是,在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也設有左右對稱形狀相同之開閉導引孔77。
如第5(a)圖所示,握持部70係往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自固定握持構件70C離開之方向移動,藉此,在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與固定握持構件70C之間、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與固定握持構件70C之間,形成通過鐵絲W之進給路徑。
被第1進給齒輪30L及第2進給齒輪30R進給之鐵絲W,係通過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間,被誘導到捲曲導引部5A。被捲曲導引部5A賦予捲曲習性之鐵絲W,通過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之間。
在鋼筋捆束機1A中,當將設有第1圖所示捲曲導引部5A之側當作前側時,彎曲部71係往第6圖中箭頭F所示之前方向移動,藉此,當開閉銷71a推壓開閉導引孔77的開閉部78時,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係藉將軸76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往接近固定握持構件70C 之方向移動。
如第5(b)圖所示,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往接近固定握持構件70C之方向移動,藉此,鐵絲W被握持在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與固定握持構件70C之間。又,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係往接近固定握持構件70C之方向移動,藉此,在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與固定握持構件70C間之通過有鐵絲W之部位,形成有可進給鐵絲W之間隔。
彎曲部71係包括推壓被握持在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與固定握持構件70C間之鐵絲W一邊之端部WS側之彎曲部71b1。又,彎曲部71係包括推壓被握持在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與固定握持構件70C間之鐵絲W另一邊之端部WE側之彎曲部71b2。
彎曲部71係藉往箭頭F所示之前方向移動,藉彎曲部71b1推壓被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握持之鐵絲W一邊之端部WS側,往鋼筋S側彎曲。又,彎曲部71係藉往箭頭F所示之前方向移動,藉彎曲部71b1推壓通過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間之鐵絲W另一邊之端部WE側,往鋼筋S側彎曲。
如第2圖所示,捆束部7A係包括限制鐵絲W一邊之端部WS之位置之長度限制部74。長度限制部74之構造,係在通過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間之鐵絲W之進給路徑,設置對接有鐵絲W一邊之端部WS之構件。
第7圖係表示固定握持構件一例之圖;第7(a)圖係固定握持構件之側視圖;第7(b)圖係第7(a)圖之A-A 線剖面圖。固定握持構件70C係在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相對之面700之鐵絲W之導入側,包括導入導引部701。
導入導引部701之構造,係位於與通過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間之鐵絲W之進給路徑L相對之位置,其中,在往正方向被進給之鐵絲W之導入側的角部,設有隨著往鐵絲W之導入側,而往自鐵絲W之進給路徑L後退之方向傾斜之直線狀或曲線狀之斜面。
而且,捆束部7A係包括:旋轉軸82;可動構件83,做為藉旋轉軸82之旋轉動作而位移之被動作構件;以及旋轉限制構件84,限制與旋轉軸82之旋轉動作連動之可動構件83之旋轉。又,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驅動捆束部7A之驅動部8A。驅動部8A係包括:馬達80;以及減速機81,進行減速及扭力之增加幅度。旋轉軸82係透過減速機81,被馬達80驅動。
旋轉軸82與可動構件83,係藉設於旋轉軸82上之螺紋部、及設於可動構件83上之螺帽部,旋轉軸82之旋轉動作,被轉換成沿著可動構件83旋轉軸82之前後方向之移動。捆束部7A係彎曲部71被設成與可動構件83一體,藉往可動構件83之前後方向之移動,彎曲部71往前後方向移動。
可動構件83及彎曲部71、及被彎曲部71支撐之握持部70,係在握持部70握持鐵絲W、及彎曲部71彎曲鐵絲W之動作領域中,被旋轉限制構件84卡止,藉此,在旋轉動作被旋轉限制構件84限制之狀態下,在前後方向上移動。又,可動構件83及彎曲部71與握持部70,係自旋轉限制構件 84之卡止抽出,藉此,藉旋轉軸82之旋轉動作旋轉。
握持部70係與可動構件83及彎曲部71之旋轉連動,握持鐵絲W之固定握持構件70C、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係旋轉。
上述第1導引銷53a的後退機構53,係由使可動構件83之往前後方向之移動,轉換成第1導引銷53a之位移之鏈接機構所構成。又,可動刃部61的傳遞機構62,係由使可動構件83之往前後方向之移動,轉換成可動刃部61之旋轉動作之鏈接機構所構成。
接著,說明鋼筋捆束機1A之形狀。鋼筋捆束機1A係作業者手持使用之形態,其包括本體部10A及握把部11A。上述之捲曲導引部5A的第1導引器50與第2導引器52,係設於本體部10A前側的端部。又,被上述鐵絲進給部3A、切斷部6A、驅動部8A及驅動部8A所驅動之捆束部7A等,係被本體部10A收納。而且,握把部11A係自本體部10A往一個方向延伸。又,筒匣2A係被設於握把部11A之前方。
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構成外裝之框體100。框體100係樹脂等之成型品。框體100係構成本體部10A與握把部11A之外裝。本體部10A與握把部11A係被一體設置。
接著,說明鋼筋捆束機1A之操作部。鋼筋捆束機1A係在握把部11A之前側設有扳機12A,對應被扳機12A之操作下押之開關13A之狀態,控制部14A控制進給馬達33與馬達80。又,電池15A係可裝卸地被安裝在握把部11A之下部。
第8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側視圖;第9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正視圖;第10圖係自表示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正面所見之立體圖;接著,說明限制鐵絲W侵入進給路徑外之構造。
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藉鐵絲W捆束鋼筋S之動作,而通過有鐵絲W之開口部101。開口部101係由在本體部10A之前端,而且,設於捲曲導引部5A的第1導引器50與第2導引器51間之開口所構成。
本體部10係具有捆束部7A的握持部70及彎曲部71動作之動作空間102,動作空間102係被形成於開口部101之後方。
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限制鐵絲W在動作空間102,偏離既定之進給路徑L以侵入限制侵入領域之限制侵入凸部103A。
限制侵入凸部103A係限制侵入部之一例。限制侵入凸部103A係係在本體部10A之內部,其由設於處於待機狀態之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所處之位置之側之框體100內面上之凸部所構成。
限制侵入凸部103A係相對於藉鐵絲進給部3A而被進給到第1導引器50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在捆束部7A之下游側,被設於第1導引器50導入部501一邊之側邊。
限制侵入凸部103A係在框體100之內面,其中,其自位於第1導引器50導入部501一邊之側邊上之部位,往 第1導引器50的導入部501之方向突出。具體說來,在第1導引器50導入部501一邊之側部,設有第1導引銷53a的後退機構53,限制鐵絲W侵入後退機構53的側邊,所以,限制侵入凸部103A係在框體100之內面,其自位於第1導引銷53a後退機構53的側邊上之部位,往第1導引銷53a的後退機構53之方向突出。限制侵入領域在本例中,係第1導引銷53a後退機構53的可動領域。
後退機構53係藉沿著第1導引銷53a之軸向移動,往接近限制侵入凸部103A之方向後退。因此,限制侵入凸部103A之突出高度,係不妨礙後退機構53往後退位置移動之高度,在本例中,其係與移動到後退位置後之後退機構53不相接之高度。
限制侵入凸部103A係包括:誘導排出部103A1,當與無法正常進給之鐵絲W相接時,誘導此鐵絲W朝向做為往本體部10A外部之排出方向之開口部101;以及限制侵入部(後方限制侵入部)103A2,限制無法正常進給之鐵絲W侵入動作空間102之後方。
誘導排出部103A1係與鐵絲W相接之面,在本例中,其係由相對於自動作空間102朝向開口部101之鐵絲之往本體部10A外部之排出方向而言,接近開口部101之側係接近鐵絲進給部3A之方向,亦即,相對於自鐵絲進給部3A被進給到第1導引器50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往下游側方向傾斜之直線狀斜面所構成。
後方限制侵入部103A2之構造,係使自誘導排出 部103A1連續之凸部,設於開口部101相反側之動作空間102之後方。
<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動作例>
第11圖係詳細表示握持鐵絲以扭轉之動作一例之動作說明圖,接著,參照各圖,說明藉本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A,以兩條鐵絲W捆束鋼筋S之動作。
鋼筋捆束機1A係鐵絲W被夾持在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此鐵絲W的尖端,自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之夾持位置,至位於與切斷部6A的固定刃部60間之位置後之狀態,係成為待機狀態。又,鋼筋捆束機1A在待機狀態中,如第5(a)圖所示,係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相對於固定握持構件70C而言打開,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相對於固定握持構件70C而言打開之狀態。
當鋼筋S進入捲曲導引部5A的第1導引器50與第2導引器51之間,而扳機12A被操作時,進給馬達33往正轉方向被驅動,第1進給齒輪30L係正轉,同時第2進給齒輪30R跟隨第1進給齒輪30L而正轉。藉此,被夾持在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間之兩條鐵絲W係往正方向被進給。
相對於往正方向被進給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第1鐵絲導引器4A1被設於鐵絲進給部3A之上游側,第2鐵絲導引器4A2被設於下游側,藉此,兩條鐵絲W在被並列之狀態下被進給。
當鐵絲W往正方向被進給時,鐵絲W通過固定握 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間,通過捲曲導引部5A第1導引器50的導引凹槽52。藉此,鐵絲W係被第2鐵絲導引器4A2所導引(支撐),以第1導引器50的第1導引銷53a及第2導引銷53b之兩點,賦予捲繞到鋼筋S周圍之捲曲習性。
自第1導引器50被送出之鐵絲W,係被第2導引誘導導引器51誘導到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之間。而且,當鐵絲W的尖端被進給至對接於長度限制部74之位置時,進給馬達33之驅動被停止。藉此,如第11圖(a)所示,鐵絲W成環體狀地捲繞到鋼筋S周圍。
在停止鐵絲W之進給後,馬達80往正轉方向被驅動,藉此,馬達80係使可動構件83往做為前方向之箭頭F方向移動。亦即,可動構件83係與馬達80之旋轉連動之旋轉動作,被旋轉限制構件84所限制,馬達80之旋轉被轉換成直線移動。藉此,可動構件83係往前方向移動。
與可動構件83往前方向移動之動作連動地,彎曲部71係與可動構件83一體不旋轉地往前方向移動。當彎曲部71往前方向移動時,如第5(b)圖所示,開閉銷71a通過開閉導引孔77的開閉部78。
藉此,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係藉將軸76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往接近固定握持構件70C之方向移動。因此,在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與固定握持構件70C之間,鐵絲W一邊之端部WS側被握持。又,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係藉將軸76當作支點之旋轉動作,往接近固定握持構件70C之方向 移動。因此,在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與固定握持構件70C之間,通過有鐵絲W之部位上,形成有可進給鐵絲W之間隔。
而且,當可動構件83往前方向移動時,可動構件83之動作被傳遞到後退機構53,第1導引銷53a係後退。
藉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開閉動作,前進可動構件83至握持鐵絲W之位置為止後,暫時停止馬達80之旋轉,使進給馬達33往逆轉方向驅動。藉此,第1進給齒輪30L係逆轉,同時第2進給齒輪30R跟隨第1進給齒輪30L而逆轉。
因此,被夾持在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間之鐵絲W係往反方向被進給。藉使鐵絲W往反方向進給之動作,如第11圖(b)所示,鐵絲W係被捲繞使得密著於鋼筋S上。
在捲繞鐵絲W到鋼筋S上,以停止進給馬達33逆轉方向之驅動後,使馬達80往正轉方向驅動,藉此,使可動構件83往前方向移動。可動構件83往前方向移動之動作係藉傳遞機構62而被傳遞到切斷部6A,藉此,可動刃部61旋轉,被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與固定握持構件70C所握持之鐵絲W另一邊之端部WE側,係藉固定刃部60與可動刃部61之動作而被切斷。
如本例所示,當以兩條鐵絲W捆束鋼筋S時,其與如先前者之以一條鐵絲捆束鋼筋S之情形相比較下,即使讓各鐵絲W之直徑較細,也可獲得與先前者同等之捆束強度。因此,可很容易彎曲鐵絲W,可藉較小之力量,使鐵絲W密 著在鋼筋S上。因此,可藉較小之力量,使鐵絲W捲繞在鋼筋S上。又,可謀求減少鐵絲W切斷時之負載。伴隨於此,鋼筋捆束機1A之各馬達可小型化,可以由機構部位之小型化,而促成本體部整體之小型化。又,藉馬達之小型化及負載之減少,可減少消耗電力。
在切斷鐵絲W後,使可動構件83更往前方向移動,藉此,如第11(c)圖所示,彎曲部71係與可動構件83成一體,而往前方向移動。彎曲部71係往做為箭頭F所示之前方向之接近鋼筋S之方向移動,藉此,使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所握持之鐵絲W一邊的端部WS側,藉彎曲部71b1而往鋼筋S側按壓,以將握持位置當作支點而往鋼筋S側彎曲。彎曲部71更往前方向移動,藉此,在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與固定握持構件70C之間,鐵絲W一邊的端部WS側係在被握持之狀態下被保持。
又,彎曲部71係往做為箭頭F所示之前方向之接近鋼筋S之方向移動,藉此,使被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握持之鐵絲W另一邊的端部WE側,藉彎曲部71b2而往鋼筋S側按壓,以將握持位置當作支點而往鋼筋S側彎曲。彎曲部71更往前方向移動,藉此,在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與固定握持構件70C之間,鐵絲W係被支撐。
使鐵絲W的端部往鋼筋S側彎曲後,馬達80更往正轉方向被驅動,藉此,馬達80係使可動構件83更往做為前方向之箭頭F方向移動。可動構件83移動至箭頭F方向之既定位置為止,藉此,可動構件83係自旋轉限制構件84之卡 止抽出,可動構件83之由旋轉限制構件84所做之旋轉限制被解除。
藉此,馬達80更往正轉方向被驅動,藉此,握持鐵絲W之握持部70係與彎曲部71一體旋轉,如第11(d)圖所示,扭轉鐵絲W。
在扭轉鐵絲W後,馬達80係往逆轉方向被驅動,藉此,馬達80係使可動構件83往箭頭R所示之後方向移動。亦即,可動構件83係與馬達80之旋轉連動之旋轉動作,被旋轉限制構件84限制,而馬達80之旋轉被轉換成直線移動。
藉此,可動構件83係往後方向移動。與可動構件83往後方向移動之動作連動,而往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自固定握持構件70C離開之方向位移,握持部70放開鐵絲W。
第12圖係表示鐵絲未被正常進給時之動作一例之側視圖;第13圖及第14圖係表示鐵絲未被正常進給時之動作一例之正視圖;接著,說明鐵絲W未被正常進給時之動作。
在鋼筋捆束機1A中,係藉捲曲導引部5A捲繞鐵絲W到鋼筋S周圍,對應為了形成由鐵絲W所做之環體Ru所需之鐵絲W進給量,而設定有使進給馬達33往正方向旋轉之量。
當進入第1導引器50與第2導引器51間之鋼筋S不位於既定位置,被鐵絲進給部3A進給之鐵絲W的尖端接觸到鋼筋S時,變得無法進給鐵絲W成超過鋼筋S。
但是,進給馬達33係以事先決定之量繼續旋轉, 所以,鐵絲W繼續往正方向進給。在無法正常進給鐵絲W之狀態下,當鐵絲W繼續進給時,鐵絲W欲往偏離正規進給路徑L之方向移動。
被導入到第1導引器50之鐵絲W,係藉第1導引銷53a與導引凹槽52,進給路徑被限制,所以,自正規進給路徑L偏離之情形被抑制。又,在比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還要上游側中,鐵絲係藉切斷部6A的固定刃部60,進給路徑被限制,所以,鐵絲W自正規進給路徑L偏離之情形被抑制。
相對於此,在動作空間102係具有鐵絲W可進入正規進給路徑L以外之空間。因此,在鐵絲W的尖端被進給至自第1導引器50的排出側突出之位置為止之狀態下,於鐵絲W變得無法正常進給後,當鐵絲W繼續既定量之進給時,自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與固定握持構件70C之間,被導入第1導引器50為止之部分之鐵絲W,如第12圖及第13圖所示,藉繼續進給動作,使鐵絲W自進給路徑L偏離,成為稱做屈曲之彎曲狀態。
藉鐵絲W之進給而屈曲之鐵絲W,如第13圖所示,係朝向處於待機狀態之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所處之側之框體100。限制侵入凸部103A係被設於屈曲後之鐵絲W所朝向之位置。藉此,即使屈曲後之鐵絲W碰觸到限制侵入凸部103A,而且,鐵絲W被進給,也限制超過限制侵入凸部103A,以侵入後退機構53側之情形。又,屈曲後之鐵絲W超過後方限制侵入部103A2,以侵入動作空間102後方之情形係被限制。
如上所述,做為以鐵絲W捆束鋼筋S之一連串動作,係進行藉鐵絲進給部3A,使鐵絲W往正方向進給既定量之動作、在停止鐵絲W之進給後,藉捆束部7A前進彎曲部71之動作、藉彎曲部71之前進,扭轉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動作、藉彎曲部71之前進,後退第1導引銷53a之動作、藉鐵絲進給部3A,使鐵絲W往反方向進給既定量之動作、及藉切斷部6A切斷鐵絲W之動作。
當在動作空間102內,鐵絲W屈曲後,此鐵絲W超過限制侵入凸部103A,以侵入後退機構53側之情形係被限制,所以,如第14圖所示,藉後退第1導引銷53a之動作,可抑制後退機構53夾持鐵絲W之情形。
又,在動作空間102內,屈曲後之鐵絲W,係藉鐵絲W往正方向之進給,限制侵入凸部103A之與誘導排出部103A1相接之部位,係往開口部101方向被誘導。藉此,當產生屈曲之鐵絲W被切斷部6A切斷時,此被切斷之鐵絲W,係藉傾斜鋼筋捆束機1A使得開口部101朝下等,而很容易自開口部101被排出。
第15圖係表示裝填鐵絲之動作一例之重要部位正視圖,接著,說明在裝填鐵絲W之動作中,抑制產生異常之功能。握持部70係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1可動握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如上所述,被安裝於彎曲部71,藉旋轉軸82之動作,與彎曲部71一同旋轉。
握持部70在待機狀態中,係固定握持構件70C之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相對之面700,係與鐵絲W之進給路 徑L概略平行之方向為待機狀態。在待機狀態中,通過第1鐵絲導引器4A1、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及第2鐵絲導引器4A2之鐵絲W,係通過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間。
但是,因為各零件之公差,在待機狀態下,握持部70有可能往旋轉方向傾斜。在固定握持構件70C未設有導入導引部701之先前構造中,當固定握持構件70C中之鐵絲W之導入側,往接近鐵絲W進給路徑L之方向傾斜後,在鐵絲W接觸到固定握持構件70C時,變得無法超過固定握持構件70C以進給鐵絲W,有可能產生無法進給到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間之不良。
相對於此,在固定握持構件70C中,於鐵絲W之導入側包括導入導引部701,藉此,固定握持構件70C中之鐵絲W之導入側,即使往接近鐵絲W進給路徑L之方向傾斜時,也藉鐵絲W與導入導引部701相接,此鐵絲W被誘導到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間。藉此,可抑制鐵絲W接觸到固定握持構件70C,而產生進給不良之情形。
尤其,當兩條鐵絲W並列被進給時,先前係有可能產生一者之鐵絲W藉與固定握持構件70C相接而不被進給,另一者之鐵絲W藉不與固定握持構件70C相接而被進給之進給不良。相對於此,在固定握持構件70C包括導入導引部701,藉此,與固定握持構件70C相接之一者之鐵絲W,也藉導入導引部701,被誘導到固定握持構件70C與第2可動握持構件70R之間。藉此,可維持並列兩條鐵絲W之狀態以進給。
<本實施形態鋼筋捆束機之變形例>
第16圖~第18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變形例之鋼筋捆束機之重要部位構造一例之側視圖,接著,說明限制侵入凸部之另一實施形態。第16圖所示之限制侵入凸部103B係限制侵入部之一例,由設於框體100內面之凸部所構成,往第1導引銷53a的後退機構53突出。
限制侵入凸部103B係包括:誘導排出部103B1,當接觸有無法正常進給之鐵絲W時,誘導使得此鐵絲W朝向做為排出方向之開口部101;以及後方限制侵入部103B2,限制無法正常進給之鐵絲W侵入動作空間102之後方。
誘導排出部103B1係接觸有鐵絲W之面,在本例中,係由相對於自動作空間102往開口部101之鐵絲之排出方向而言,接近開口部101之側係接近鐵絲進給部3A之方向,亦即,相對於自鐵絲進給部3A被進給到第1導引器50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往下游側之方向傾斜之曲線狀斜面所構成。後方限制侵入部103B2之構造,係使自誘導排出部103B1連續之凸部,設於開口部101之相反側之動作空間102後方。
第17圖所示之限制侵入凸部103C,係限制侵入部之一例,其由設於框體100內面之凸部所構成,往第1導引銷53a的後退機構53突出。
限制侵入凸部103C係包括:誘導排出部103C1,當接觸有無法正常進給之鐵絲W時,誘導使得此鐵絲W朝向做為排出方向之開口部101;以及後方限制侵入部103C2,限制無法正常進給之鐵絲W侵入動作空間102之後方。
誘導排出部103C1係接觸有鐵絲W之面,在本例中,其係由沿著自動作空間102往開口部101之前後之直線狀之面所構成。後方限制侵入部103C2之構造,係使自誘導排出部103C1連續之凸部,設於開口部101之相反側之動作空間102後方。
第18圖所示之限制侵入凸部103D,係限制侵入部之一例,其係由設於框體100內面之凸部所構成,往第1導引銷53a的後退機構53突出。
限制侵入凸部103D係包括:誘導排出部103D1,當接觸有無法正常進給之鐵絲W時,誘導使得此鐵絲W朝向做為排出方向之開口部101;以及後方限制侵入部103D2,限制無法正常進給之鐵絲W侵入動作空間102之後方。
誘導排出部103D1係接觸有鐵絲W之面,在本例中,係由相對於自動作空間102往開口部101之鐵絲之排出方向而言,接近開口部101之側係自鐵絲進給部3A離開之方向,亦即,相對於自鐵絲進給部3A被進給到第1導引器50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往上游側方向傾斜之曲線狀斜面所構成。後方限制侵入部103D2之構造,係使自誘導排出部103D1連續之凸部,設於開口部101之相反側之動作空間102後方。
而且,在以上之各實施形態中,其構造係使做為限制侵入部之限制侵入凸部,設於框體100上。相對於此,其構造也可以係在後退機構53包括具有到達框體100之長度之限制侵入凸部,同時在框體100設有藉後退機構53之移動,而進入有限制侵入凸部之孔部。

Claims (7)

  1. 一種捆束機,包括:鐵絲進給部(3c),進給被捲繞到捆束物上之鐵絲(W);捆束部(7A),扭轉被捲繞到捆束物上之鐵絲(W);第1導引器(50),具有導入有被前述鐵絲進給部(3c)進給之鐵絲(W)之導入部(501),賦予捲曲習性到自前述導入部(501)被導入之鐵絲(W);第2導引器(51),誘導自前述第1導引器(50)被送出之鐵絲(W)到前述捆束部(7A);本體部(10A),前述第1導引器(50)及前述第2導引器(51)被設於一邊之端部;以及限制侵入部(限制侵入凸部103D),係前述本體部(10A)之內部,其中,相對於被前述鐵絲進給部(3c)往前述第1導引器(50)進給之鐵絲(W)之進給方向而言,在前述捆束部(7A)之下游側,被設於前述第1導引器(50)的前述導入部(501)一邊之側邊,限制鐵絲(W)侵入前述第1導引器(50)的前述導入部(501)一邊之側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限制侵入部(限制侵入凸部103D)係包括誘導相接之鐵絲(W),往排出方向之誘導排出部(103A1、103B1、103C1、103D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第1導引器(50)係包括:導引構件(第1導引銷53a),賦予捲曲習性到鐵絲(W);以及後退機構(53),後退前述導引構件(第1導引銷53a); 前述限制侵入部(限制侵入凸部103D)係被設於限制鐵絲(W)侵入前述後退機構(53)的可動領域之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限制侵入部(限制侵入凸部103D)係構成前述本體部(10A)之外裝之框體(100)的內面,其中,其係自位於前述第1導引器(50)的前述導入部(501)一邊之側邊之部位,往前述第1導引器(50)的前述導入部(501)之方向突出之凸部(限制侵入凸部103D)。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限制侵入部(限制侵入凸部103D)係被設於前述後退機構(53)上之凸部,前述凸部之長度,係到達構成前述本體部(10A)之外裝之框體(100),前述框體(100)係具有藉前述後退機構(53)之移動,而進入有前述凸部之孔狀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誘導排出部(103A1、103B1、103C1、103D1)係由沿著往前述本體部(10A)外部之鐵絲(W)之排出方向之前述限制侵入部(限制侵入凸部103D)的尖端側,往接近前述鐵絲進給部(3c)之方向傾斜之斜面所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捆束機,其中,前述捆束機係包括:開口部(101),係被設於前述本體部(10A)之一端,而且,被設於前述第1導引器(50)與前述第2導引器(51)之 間;以及動作空間(102),在前述本體部(10A)之內部,前述捆束部(7A)之一部分(握持部70、彎曲部71)動作;前述誘導排出部(103A1、103B1、103C1、103D1)係自前述動作空間(102),往前述開口部(101)方向延伸之面。
TW106145035A 2016-12-29 2017-12-21 捆束機 TWI660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7454A JP6972553B2 (ja) 2016-12-29 2016-12-29 結束機
JP2016-257454 2016-1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4932A true TW201834932A (zh) 2018-10-01
TWI660885B TWI660885B (zh) 2019-06-01

Family

ID=60781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5035A TWI660885B (zh) 2016-12-29 2017-12-21 捆束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323425B2 (zh)
EP (2) EP3613923A1 (zh)
JP (1) JP6972553B2 (zh)
CN (1) CN108454928B (zh)
LT (1) LT3342953T (zh)
TW (1) TWI660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65552B2 (en) * 2017-06-07 2022-06-21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JP7163679B2 (ja) * 2018-09-07 2022-11-0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68386B2 (ja) * 2019-02-13 2023-05-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83142B2 (ja) * 2019-03-11 2023-05-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459454B2 (ja) * 2019-03-11 2024-04-0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CN110142721B (zh) * 2019-06-28 2021-04-27 东莞利富高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安装固定机构
EP3862513A1 (en) * 2020-02-10 2021-08-11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BR102021002466A2 (pt) 2020-02-10 2021-08-24 Max Co., Ltd. Máquina de ligação
JP7427992B2 (ja) * 2020-02-10 2024-02-0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427994B2 (ja) 2020-02-10 2024-02-0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452292B2 (ja) 2020-06-30 2024-03-1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2022027264A (ja) 2020-07-31 2022-02-1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2192A (en) * 1981-03-05 1982-12-07 Furlong Donn B Wire tying power tool
JPH0592103A (ja) 1991-09-30 1993-04-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超音波脱泡装置
MY130074A (en) * 1992-02-28 2007-05-31 Bentac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ying one more articles
JP2552384Y2 (ja) * 1992-05-21 1997-10-2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用ワイヤの案内装置
US5279336A (en) 1992-05-21 1994-01-18 Max Co., Ltd. Wire binder
JPH10250708A (ja) * 1997-03-13 1998-09-22 Toyota Kihan:Kk 鉄筋結束機
AU2002323936B2 (en) 2001-07-25 2008-02-21 Max Co., Ltd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JP4747463B2 (ja) * 2001-08-21 2011-08-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3680804B2 (ja) 2002-03-12 2005-08-1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2004142813A (ja) 2002-10-28 2004-05-20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
JP5126101B2 (ja) * 2008-05-19 2013-01-2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US9404275B2 (en) * 2010-11-30 2016-08-02 Pneutools, Incorporated Reinforcing bar wire tying apparatus
CN203186603U (zh) * 2013-04-28 2013-09-11 台州市新大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捆扎机
NZ710453A (en) * 2014-07-31 2019-05-31 Max Co Ltd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JP6698425B2 (ja) * 2016-05-20 2020-05-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0885B (zh) 2019-06-01
US20180187431A1 (en) 2018-07-05
US20190292799A1 (en) 2019-09-26
JP6972553B2 (ja) 2021-11-24
US11274458B2 (en) 2022-03-15
JP2018109299A (ja) 2018-07-12
CN108454928B (zh) 2021-08-13
US10323425B2 (en) 2019-06-18
CN108454928A (zh) 2018-08-28
EP3613923A1 (en) 2020-02-26
EP3342953B1 (en) 2019-10-02
EP3342953A1 (en) 2018-07-04
LT3342953T (lt)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885B (zh) 捆束機
JP6919747B2 (ja) 結束機
TWI652206B (zh) 捆束機
TW201932364A (zh) 捆束機
TWI663100B (zh) 捆束機
EP3327222A1 (en) Binding machine
EP4074923A1 (en) Binding machine
TW201836932A (zh) 捆束機
JP2024084764A (ja) 結束機
JP7047880B2 (ja) 結束機
JP6787122B2 (ja) 結束機
JP7302302B2 (ja) 結束機
JP2018109294A (ja) 結束機
TWI830881B (zh) 捆束機
JP7259425B2 (ja) 結束機
CN117927029A (zh) 捆扎机
JP2022156735A (ja) 結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