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8841B -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8841B
CN108448841B CN201810424206.5A CN201810424206A CN108448841B CN 108448841 B CN108448841 B CN 108448841B CN 201810424206 A CN201810424206 A CN 201810424206A CN 108448841 B CN108448841 B CN 108448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old core
bottom plate
winding
win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242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48841A (zh
Inventor
林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RR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RR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RR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RR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242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8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8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8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48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8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底板、上模芯、下模芯;所述上模芯、下模芯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底板能够被装配到绕线装置上,在垂直方向上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旋转,上模芯与下模芯能够固定到底板上并吻合,且吻合面为斜面。本发明可同时完成直流牵引电机主极开口线圈和主极交叉线圈的绕制,该类线圈可一次性完成上下两层、不同匝数的绕制,便于组合、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线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直流牵引电机主极线圈、附极线圈作为电机的核心重要部件之一,受铜带线规、线圈外型影响,在生产制造中往往根据产品型号设计不同的绕线装置,其通用性和借鉴性不强。
根据直流电机主极开口线圈和主极交叉线圈的设计特性,有必要设计出通用型的主极线圈绕制模具,以实现降低设计制造成本,提高同类线圈模具的通用性和借鉴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包括底板、上模芯、下模芯;所述上模芯、下模芯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底板能够被装配到绕线装置上,在垂直方向上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旋转,上模芯与下模芯能够固定到底板上并吻合,且吻合面为斜面。
所述上模芯与吻合面相对的一面靠近底板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起线台;所述起线台沿着底板旋转方向设置,且沿着该方向设置有一个斜面,起线台在垂直于底板方向上的高度等于欲绕制的铜带的厚度,所述上模芯在垂直于底板方向上设置有安装孔,且安装后朝外的一面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的,上模芯的吻合面沿着倾斜方向设置有凸台,下模芯的吻合面对应位置设置有能够卡合凸台的凹槽。
进一步的,下模芯安装后朝外的一面在对称位置上设置有与上模芯一样的凹槽。
进一步的,底板四个边上设置有矩形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芯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待绕主极线圈宽度的两倍。优选略大于。
上述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模芯与下模芯吻合安装到底板上,底板安装到绕线装置上,上模芯位于下模芯上方,且起线台位于上侧面且靠近底板;
步骤二:将待绕下层线圈的铜带沿起线台斜面平齐后伸出一段悬空后,对该段铜带进行固定,未悬空的铜带侧面紧贴底板;
步骤三:启动绕线装置,底板开始朝着与线圈悬空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开始绕制下层线圈;
步骤四:完成下层线圈绕制,将卡扣从底板缺口处插入,固定住对应位置的线圈,停止绕线装置的旋转运动,剪断下层线圈的铜带,并用隔板覆盖在下层线圈表面。
步骤五:将需要绕制的上层线圈的铜带一端与下层线圈铜带的悬空部分进行焊接,绕线装置开始带动底板旋转,上层线圈从焊接点开始沿着悬空部分伸出方向,即与下层线圈相反的绕制方向绕制。
步骤六:完成上层线圈绕制,利用卡扣固定住对应位置的线圈,停止绕线装置的旋转运动,剪断上层线圈的铜带。
步骤七:取下上模芯、下模芯,从底板上取下线圈,根据要求对上下层线圈的两个引线头进行弯型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提供了一套可同时完成直流牵引电机主极开口线圈和主极交叉线圈的绕制,该类线圈可一次性完成上下两层、不同匝数的绕制。该装置便于组合、拆卸,操作性强,适合同类型产品,不同内外框尺寸的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制,因此借用性和通用性强。
(2)通过改变上模芯上的起线凸台的高度、宽度、角度及在上模芯上的位置,可对不同规格型号的铜带、不同绕制方向的线圈,以及不同绕制匝数的多层线圈进行绕制,因此该装置的适用性、可借鉴性强、操作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上模芯的正面图。
图4为起线台在上模芯上的示意图。
图5为下模芯的正面图。
图6为绕线后的侧视图。
图中:1.底板,2.上模芯,3.下模芯,4.起线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包括底板1、上模芯2、下模芯3。所述上模芯2、下模芯3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底板1能够被装配到绕线装置上,在垂直方向上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旋转,上模芯2与下模芯3能够设置到底板1上并吻合,且吻合面为斜面。优选的,为了使得吻合更加稳定,上模芯2吻合面沿着倾斜方向设置有凸台,下模芯3的吻合面对应位置设置有能够卡合凸台的凹槽。
下面对上模芯2的结构进行说明。
从图3、4可了解,所述上模芯2在垂直于底板1方向上设置有安装孔,可通过紧固螺栓将上模芯2安装到底板1上。上模芯2安装后朝外的一面设置有凹槽。
如图5所示,所述下模芯3也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后朝外的一面在对称位置上设置有与上模芯2一样的凹槽。上模芯2的凹槽用于在下层线圈的起始端放在在起线台4后用U型压合工具将线圈固定住,凹槽为U型压合工具的一端提供容纳空间。下模芯3设置对称的凹槽是为了使得本发明在转动时重心能够稳定。
上模芯2与吻合面相对的一面靠近底板1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起线台4;所述起线台4沿着底板1旋转方向设置,且沿着该方向设置有一个斜面。由于底板1是在垂直方向上做时针运动,因此起线台4及其斜面沿着上模芯2上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从图3能看到起线台4的α角。起线台4在垂直于底板1方向上的高度等于欲绕制的铜带的厚度。
由于在绕线过程中需要对绕好的下层线圈进行固定,因此在底板1四个边上设置有矩形缺口。卡扣从缺口处卡住绕好的下层线圈。
由于总共需要绕制上、下两层线圈(如图6所示),所述上模芯2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待绕主极线圈宽度的两倍。
下面对本发明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模芯2与下模芯3吻合安装到底板1上,底板1安装到绕线装置上,上模芯2位于下模芯3上方,起线台4位于上侧面且靠近底板1。
步骤二:将待绕铜带沿起线台4斜面平齐后伸出一段悬空后,用U型压合工具对该段铜带进行固定,未悬空的铜带侧面紧贴底板1。
步骤三:启动绕线装置,底板1开始朝着与线圈悬空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开始绕制下层线圈。
此时底板1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
步骤四:完成下层线圈绕制,将卡扣从底板1缺口处插入,固定住对应位置的线圈,停止绕线装置的旋转运动,剪断下层线圈的铜带,并用隔板覆盖在下层线圈表面。
所述隔板四个边上也应该具有缺口,以方便绕制上层线圈。
步骤五:将需要绕制的铜带的一端与下层线圈的悬空部分进行焊接,绕线装置开始带动底板1旋转,上层线圈的铜带从焊接点开始沿着悬空部分伸出方向,即与下层线圈相反的绕制方向绕制。
此时底板1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
步骤六:完成上层线圈绕制,利用卡扣固定住对应位置的线圈,停止绕线装置的旋转运动,剪断上层线圈的铜带。
步骤七:取下上模芯2、下模芯3,取下线圈,根据要求对上下层线圈的两个引线头进行弯型处理。

Claims (5)

1.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包括底板、上模芯、下模芯;所述上模芯、下模芯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底板能够被装配到绕线装置上,在垂直方向上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旋转,上模芯与下模芯能够固定到底板上并吻合,且吻合面为斜面;
所述上模芯与吻合面相对的一面靠近底板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起线台;所述起线台沿着底板旋转方向设置,且沿着该方向设置有一个斜面,起线台在垂直于底板方向上的高度等于欲绕制的铜带的厚度,所述上模芯在垂直于底板方向上设置有安装孔,且安装后朝外的一面设置有凹槽;
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模芯与下模芯吻合安装到底板上,底板安装到绕线装置上,上模芯位于下模芯上方,且起线台位于上侧面且靠近底板;
步骤二:将待绕下层线圈的铜带沿起线台斜面平齐后伸出一段悬空后,对该段铜带进行固定,未悬空的铜带侧面紧贴底板;
步骤三:启动绕线装置,底板开始朝着与线圈悬空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开始绕制下层线圈;
步骤四:完成下层线圈绕制,将卡扣从底板缺口处插入,固定住对应位置的线圈,停止绕线装置的旋转运动,剪断下层线圈的铜带,并用隔板覆盖在下层线圈表面,
步骤五:将需要绕制的上层线圈的铜带一端与下层线圈铜带的悬空部分进行焊接,绕线装置开始带动底板旋转,上层线圈从焊接点开始沿着悬空部分伸出方向,即与下层线圈相反的绕制方向绕制;
步骤六:完成上层线圈绕制,利用卡扣固定住对应位置的线圈,停止绕线装置的旋转运动,剪断上层线圈的铜带;
步骤七:取下上模芯、下模芯,从底板上取下线圈,根据要求对上下层线圈的两个引线头进行弯型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模芯的吻合面沿着倾斜方向设置有凸台,下模芯的吻合面对应位置设置有能够卡合凸台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模芯安装后朝外的一面在对称位置上设置有与上模芯一样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板四个边上设置有矩形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待绕主极线圈宽度的两倍。
CN201810424206.5A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 Active CN108448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4206.5A CN108448841B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4206.5A CN108448841B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8841A CN108448841A (zh) 2018-08-24
CN108448841B true CN108448841B (zh) 2023-08-15

Family

ID=63202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24206.5A Active CN108448841B (zh) 2018-05-07 2018-05-07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8841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2025Y (zh) * 2003-10-28 2004-10-27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电机换向极线圈冷压整形模具
JP2009124906A (ja) * 2007-11-16 2009-06-04 Besutec:Kk 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CN201294438Y (zh) * 2008-11-26 2009-08-19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磁场线圈绕制模具
JP2010098877A (ja) * 2008-10-17 2010-04-30 Denso Corp コイル巻線装置およびコイル巻線方法
CN102760570A (zh) * 2012-07-09 2012-10-31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及其制造工艺
CN202840861U (zh) * 2012-08-31 2013-03-27 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嵌绕组绕线模
CN103001418A (zh) * 2012-12-19 2013-03-27 中船重工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塔形线圈绕线模具
CN104967263A (zh) * 2015-05-26 2015-10-07 深圳市欧亚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摆动电机线圈绕制装置及绕制线圈的方法
CN206022105U (zh) * 2016-08-18 2017-03-15 四川兴川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绕线模
CN107222071A (zh) * 2017-06-30 2017-09-29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大线规圆铜线制作成型绕组的绕线模
CN206962663U (zh) * 2017-07-12 2018-02-02 福建安顺变压器有限公司 扁式线圈绕线模具
CN208174499U (zh) * 2018-05-07 2018-11-30 成都中车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2025Y (zh) * 2003-10-28 2004-10-27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电机换向极线圈冷压整形模具
JP2009124906A (ja) * 2007-11-16 2009-06-04 Besutec:Kk 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JP2010098877A (ja) * 2008-10-17 2010-04-30 Denso Corp コイル巻線装置およびコイル巻線方法
CN201294438Y (zh) * 2008-11-26 2009-08-19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磁场线圈绕制模具
CN102760570A (zh) * 2012-07-09 2012-10-31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快速卸线圈的绕线模具及其制造工艺
CN202840861U (zh) * 2012-08-31 2013-03-27 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嵌绕组绕线模
CN103001418A (zh) * 2012-12-19 2013-03-27 中船重工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塔形线圈绕线模具
CN104967263A (zh) * 2015-05-26 2015-10-07 深圳市欧亚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摆动电机线圈绕制装置及绕制线圈的方法
CN206022105U (zh) * 2016-08-18 2017-03-15 四川兴川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绕线模
CN107222071A (zh) * 2017-06-30 2017-09-29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大线规圆铜线制作成型绕组的绕线模
CN206962663U (zh) * 2017-07-12 2018-02-02 福建安顺变压器有限公司 扁式线圈绕线模具
CN208174499U (zh) * 2018-05-07 2018-11-30 成都中车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8841A (zh) 2018-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8527B (zh) 表面安装磁性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887538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6075126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5490410A (zh) 定子组件、定子组件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JP2008125170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リード線端末の処理方法
US20180019056A1 (en) Reactor
CN108448841B (zh)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
JP5974592B2 (ja) 電機子および電動機
JP5833497B2 (ja) アルミ電線接続端子ユニット
CN107846086B (zh) 马达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JP5173617B2 (ja) ステータ
JP3772716B2 (ja) モールド端子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54148B2 (ja) コイル溶接装置
JP4607355B2 (ja) 発電・電動機のステータ組立装置
CN208174499U (zh) 一种直流电机主极线圈绕线装置
JP2003348803A (ja) 巻線方法および巻線装置
CN201563012U (zh) 电机成型绕组端部固定装置
CN107370273B (zh) 用于电机的接线安装座组件及电机
CN218886995U (zh) 一种可以应用到高压绕组与低压绕组上的新型绕线模
JPH0646543A (ja) 磁気ディスク駆動用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の巻線用端子および巻線方法
CN211294832U (zh) 电感
JP2002153005A (ja) 回転機
TWI825789B (zh) 定子組件及其製造與繞線方法
CN218997895U (zh) 圆弧形绕线模
CN210536449U (zh) 发电机转子塔形线圈绕制整形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