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7918A -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7918A
CN108447918A CN201810273591.8A CN201810273591A CN108447918A CN 108447918 A CN108447918 A CN 108447918A CN 201810273591 A CN201810273591 A CN 201810273591A CN 108447918 A CN108447918 A CN 108447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oped
doping concentr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35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兵
张峰
蒋秀林
尹海鹏
单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 Solar Technology Y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35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79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7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79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167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compris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包括硅片,所述硅片的表面上设有超薄介质层,所述超薄介质层上设有多晶硅薄膜层,所述多晶硅薄膜层中设有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所述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上未设有金属接触电极,所述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上设有金属接触电极。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要想获得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其表面必须具有良好的钝化,较低的表面复合速率,进而可以获得较高的开压、电流和效率。目前,表面钝化的主要是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等单层或多层介质膜结构。但是在做好表面钝化之后,需要做金属化,此时在印刷金属下方的钝化膜不可以避免地被破坏,造成金属接触区域的复合比较大,进而降低电池的开路电压等性能。而采用点接触电极或类似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无法根除这一问题。
而近几年,钝化接触在晶体硅太阳电池领域备受关注,各研究机构也开发出了更为高效的钝化接触太阳电池,其主要是采用超薄的氧化层,并在氧化层上生长的一层掺杂的多晶硅薄膜。而该多晶硅层的掺杂都为同一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该掺杂结构采用选择性不同浓度的掺杂,有效解决了金属接触区域和非金属掺杂区域需要不同掺杂浓度来实现最佳性能的难题,能更能够发挥好其光学和电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包括硅片,所述硅片的表面上设有超薄介质层,所述超薄介质层上设有多晶硅薄膜层,所述多晶硅薄膜层中设有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所述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上未设有金属接触电极,所述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上设有金属接触电极。
本发明多晶硅薄膜层上主要包括两个区域,一个是无金属接触区域,二个是金属接触区域,分别对应掺杂浓度一区和掺杂浓度二区,且掺杂浓度一区中掺杂元素的浓度小于掺杂浓度二区中掺杂元素的浓度,即无金属接触区域元素掺杂浓度小于金属接触区域元素掺杂浓度。
由于金属接触区域需要较高掺杂浓度来降低金属接触电阻和提高填充因子,而非金属掺杂区域需要降低掺杂浓度来实现低光的吸收,降低表面复合,有利于钝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因此,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金属接触区域和非金属掺杂区域需要不同掺杂浓度来实现最佳性能,可以实现低接触电阻、低光的吸收,降低表面复合,有利于钝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填充因子、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作为本发明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相互交替平行分布。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超薄介质层可以是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氧化钛TiO2和氮氧化硅SiOxN1-x等中的一种单层膜或者几种的叠层膜,其厚度为0.5nm~2.5nm。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多晶硅薄膜层(Poly-Si)的厚度为5nm~200n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中掺杂元素的掺杂浓度为1.0E19atoms/cm3~1.0E21atoms/cm3;所述的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中的掺杂元素的掺杂浓度为1.0E19atoms/cm3~2.0E21atoms/cm3;所述掺杂元素为磷或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本发明所述多晶硅薄膜层上还设有氮化硅层。其可以进一步钝化多晶硅,提高整个钝化接触的性能;并且,采用氮化硅替代氢气退火设备处理,可以达到一样的多晶硅钝化效果,不需要再添置新的氢气退火设备,节约了资本投入。
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上述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硅片,清洗,在清洗后硅片的表面上制备超薄介质层;
(2)在超薄介质层的表面上沉积多晶硅薄膜层;
(3)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进行选择性掺杂,然后退火,获得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
(4)去除退火后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生长的氧化层;
(5)在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上设置金属接触电极。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上述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硅片,清洗,在清洗后硅片的表面上制备超薄介质层;
(2)在超薄介质层的表面上沉积多晶硅薄膜层;
(3)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进行选择性掺杂,然后退火,在多晶硅薄膜层中获得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
(4)去除退火后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生长的氧化层;
(4’)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沉积氮化硅层;
(5)在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上设置金属接触电极。
在上述高性能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中:
优选的,步骤(1)采用低温炉管氧化工艺、硝酸氧化工艺、臭氧氧化工艺、ALD、CVD(如PECVD、LPCVD)或PVD(如溅射、蒸发)在清洗后硅片的表面上制备超薄介质层。
步骤(2)中在超薄介质层的表面上优选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沉积多晶硅薄膜层。
步骤(3)中优选采用离子注入法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进行选择性掺杂。
采用离子注入法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进行选择性掺杂时,可以利用离子注入机本身自带的掩膜板(mask)一次进行注入,实现两种区域的两种掺杂浓度。
采用离子注入法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进行选择性掺杂时,也可以是无掩膜的正常注入加上带有掩膜(mask)两次注入来实现不同区域的选择性掺杂。
采用离子注入法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进行选择性掺杂时,还可以是在非金属区域制备局部的掩膜(mask)如氧化硅等,进行一次注入,再将掩膜去除。
步骤(4)中优选采用HF等化学溶液将退火后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生长的氧化层除去。
步骤(4’)中优选采用管式或板式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沉积氮化硅层。
步骤(5)中优选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在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上设置金属接触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多晶硅薄膜层选择性掺杂能够有效解决金属接触区域需要较高掺杂浓度来降低金属接触电阻和提高填充因子,而非金属掺杂区域需要降低掺杂浓度来实现低光的吸收,降低表面复合,有利于钝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2)本发明中的钝化接触结构本身就能够提供优越的场钝化及表面钝化,而且载流子可以被选择性地隧穿过氧化层达到金属电极,因而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4中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4中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制备流程图;
图4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带有掩膜的离子注入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高低浓区域的磷掺杂ECV曲线;
图6是实施例3中高低浓区域的硼掺杂ECV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包括硅片1,硅片1的表面上设有超薄介质层2,超薄介质层2上设有多晶硅薄膜层3,多晶硅薄膜层中设有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4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5,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4上未设有金属接触电极,所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5上设有金属接触电极6。
其中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4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5相互交替平行分布。
超薄介质层为超薄二氧化硅层,其厚度为1.5nmnm。
多晶硅薄膜层的厚度为100nm。
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中掺杂元素的掺杂浓度为2.0E19atoms/cm3~1.0E21atoms/cm3
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中的掺杂元素的掺杂浓度为1.0E19atoms/cm3~2.0E21atoms/cm3
掺杂元素为磷。
多晶硅薄膜层上还设有氮化硅层7。
本实施例说明了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该方法是基于低压化学沉积(LPCVD)制备一层超薄介质层(SiO2),在其上面的多晶硅薄膜层进行一次注入实现选择性掺杂磷(P)。
如图3所示,该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硅片进行清洗;
B、低压化学沉积(LPCVD)介质层:采用低压化学沉积(LPCVD)设备中原位生长1.5nm的介质层(SiO2);
C、制备多晶硅薄膜:在低压化学沉积(LPCVD)生长介质层之后,在同一设备中,在温度为620℃生长一层100nm多晶硅薄膜;
D、如图4所示,区域选择性掺杂:利用离子注入机本身自带的掩膜板(mask)一次性进行注入,实现金属区域和非金属区域的磷(P)掺杂剂量分别为4E15atoms/cm2和2E15atoms/cm2
E、退火:利用850℃温度对掺杂磷(P)进行激活,高低浓区域的磷掺杂ECV曲线如图5所示,同时次高温也实现了对LPCVD生长的多晶硅薄膜进行了晶化热处理,进一步提升该薄膜的性能;
F、氧化层去除:通过HF化学溶液将退火后在多晶硅表面生长的氧化除去;
G、制备氮化硅:通过板式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多晶硅薄膜上再生长一层80nm氮化硅层;
H、制备电极: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实现金属接触,金属都被印刷在较高掺杂浓度的金属接触区域内。
采用本实施例制备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制成的电池与其它电池的性能参数对照,如下表1和下表2所示:
表1普通钝化接触和本实施例中选择性掺杂的钝化接触制成电池的性能参数
电池结构 开路电压Voc(mV) 短路电流Isc(A) 填充因子FF(%) 转换效率Eff.(%)
普通钝化接触 0.00 0.000 0.00 0.00
选择性掺杂的钝化接触 1.80 0.047 0.21 0.22
表2非钝化接触和本实施例中选择性掺杂的钝化接触制成电池的性能参数
电池结构 开路电压Voc(mV) 短路电流Isc(A) 填充因子FF(%) 转换效率Eff.(%)
非钝化接触 0.00 0.000 0.00 0.00
选择性掺杂的钝化接触 22.40 -0.003 0.88 0.97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同实施例1。
超薄介质层为超薄二氧化硅,其厚度为1.0nm。
多晶硅薄膜层的厚度为70nm。
本实施例说明了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该方法是基于炉管氧化制备一层超薄氧化层(SiO2),在其上面的多晶硅薄膜层进行两次掺杂实现区域选择性掺杂磷(P)。
如图3所示,该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硅片进行清洗;
B、低温炉管生长介质层:采用常规扩散或氧化炉管,在600℃生长一层1.0nm的二氧化硅;
C、制备多晶硅薄膜:在630℃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设备中沉积一层70nm多晶硅薄膜层;
D、区域选择性掺杂:首先对整个面的多晶硅注入1E15atoms/cm2的杂质磷(P),再用掩膜板(Mask)对非金属区域进行遮挡,而对金属区域直接注入3E15atoms/cm2的杂质磷(P);
E、退火:利用875℃温度对掺杂磷(P)进行激活,同时次高温也实现了对LPCVD生长的多晶硅薄膜进行了晶化热处理,进一步提升该薄膜的性能;
F、氧化层去除:通过HF化学溶液将退火后在多晶硅表面生长的氧化除去;
G、制备氮化硅:通过管式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多晶硅薄膜上再生长一层70nm氮化硅层;
H、制备电极: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实现金属接触,金属都被印刷在较高掺杂浓度的金属接触区域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同实施例1。
超薄介质层为超薄氮氧化硅,其厚度为1.8nm。
多晶硅薄膜层的厚度为120nm。
本实施例说明了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该方法是基于低压化学沉积(LPCVD)制备一层超薄氮氧化硅(SiOxN1-x),在其上面的多晶硅薄膜层进行一次注入实现选择性掺杂硼(B)。
如图3所示,该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硅片进行清洗;
B、低压化学沉积(LPCVD)氧化层:采用低压化学沉积(LPCVD)设备中原位生长1.8nm的超薄氮氧化硅(SiOxN1-x);
C、制备多晶硅薄膜:在低压化学沉积(LPCVD)生长介质层之后,在同一设备中,在温度为610℃生长一层120nm多晶硅薄膜;
D、区域选择性掺杂:利用离子注入机本身自带的掩膜板(mask)一次性进行注入,实现金属区域和非金属区域的硼(B)掺杂剂量分别为3E15atoms/cm2和1E15atoms/cm2
E、退火:利用1050℃温度对掺杂硼(B)进行激活,高低浓区域的硼掺杂ECV曲线如图6所示,同时次高温也实现了对LPCVD生长的多晶硅薄膜进行晶化热处理,进一步提升该薄膜的性能;
F、氧化层去除:通过HF化学溶液将退火后在多晶硅表面生长的氧化除去;
G、制备氮化硅:通过管式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多晶硅薄膜上再生长一层80nm氮化硅层;
H、制备电极: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实现金属接触,金属都被印刷在较高掺杂浓度的金属接触区域内。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同实施例1。
超薄介质层为超薄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钛(TiO2)的叠层膜,其厚度为1.0nm。
多晶硅薄膜层的厚度为120nm。
本实施例说明了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该方法是基于原子沉积(ALD)制备一层超薄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钛(TiO2)的叠层膜,在其上面的多晶硅薄膜层进行两次注入实现选择性掺杂硼(B)。
如图3所示,该高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硅片进行清洗;
B、原子沉积(ALD)介质层:采用原子沉积(ALD)设备中原位生长一层1.0nm的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钛(TiO2)叠层的介质层;
C、制备多晶硅薄膜:在低压化学沉积(LPCVD)生长介质层之后,在同一设备中,在温度为610℃生长一层120nm多晶硅薄膜;
D、区域选择性掺杂:首先对整个面的多晶硅注入1E15atoms/cm2的杂质硼(B),再用掩膜板(Mask)对非金属区域进行遮挡,而对金属区域直接注入2E15atoms/cm2的杂质硼(B);
E、退火:利用1000℃温度对掺杂硼(B)进行激活,同时次高温也实现了对LPCVD生长的多晶硅薄膜进行了晶化热处理,进一步提升该薄膜的性能;
F、氧化层去除:通过HF化学溶液将退火后在多晶硅表面生长的氧化除去;
G、制备氮化硅:通过管式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多晶硅薄膜上再生长一层40nm氮化硅层;
H、制备电极: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实现金属接触,金属都被印刷在较高掺杂浓度的金属接触区域内。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该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如图2所示,未在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的多晶硅薄膜的表面上设置有氮化硅层7。
上面列举一部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具体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代表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其他人根据本发明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修改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包括硅片(1),其特征是:所述硅片(1)的表面上设有超薄介质层(2),所述超薄介质层(2)上设有多晶硅薄膜层(3),所述多晶硅薄膜层(3)中设有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4)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5),所述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4)上未设有金属接触电极,所述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5)上设有金属接触电极(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4)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5)相互交替平行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超薄介质层(2)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和氮氧化硅中的一种单层膜或几种的叠层膜,其厚度为0.5nm~2.5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多晶硅薄膜层(3)的厚度为5nm~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4)中掺杂元素的掺杂浓度为1.0E19atoms/cm3~1.0E21atoms/cm3;所述的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5)中的掺杂元素的掺杂浓度为1.0E19atoms/cm3~2.0E21atoms/cm3;所述掺杂元素为磷或硼。
6.根据权利要求5述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多晶硅薄膜层(3)上还设有氮化硅层(7)。
7.权利要求5所述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硅片(1),清洗,在清洗后硅片(1)的表面上制备超薄介质层(2);
(2)在超薄介质层(2)的表面上沉积多晶硅薄膜层(3);
(3)在多晶硅薄膜层(3)表面进行选择性掺杂,然后退火,获得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4)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5);
(4)去除退火后在多晶硅薄膜层(3)表面生长的氧化层;
(5)在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5)上设置金属接触电极(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硅片(1),清洗,在清洗后硅片(1)的表面上制备超薄氧化层介质层(2);
(2)在超薄介质层(2)的表面上沉积多晶硅薄膜层(3);
(3)在多晶硅薄膜层(3)表面进行选择性掺杂,然后退火,在多晶硅薄膜层(3)中获得较低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一区(4)和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5);
(4)去除退火后在多晶硅薄膜层(3)表面生长的氧化层;
(4’)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沉积氮化硅层(7);
(5)在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上设置金属接触电极(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采用低温炉管氧化工艺、硝酸氧化工艺、臭氧氧化工艺、ALD、CVD或PVD在清洗后硅片的表面上制备超薄介质层;步骤(2)中在超薄介质层的表面上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多晶硅薄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采用离子注入法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进行选择性掺杂;步骤(4’)中采用管式或板式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多晶硅薄膜层表面沉积氮化硅层;步骤(5)中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在较高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二区上设置金属接触电极。
CN201810273591.8A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4479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3591.8A CN108447918A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3591.8A CN108447918A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7918A true CN108447918A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97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3591.8A Pending CN108447918A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7918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4261A (zh) * 2018-10-19 2019-03-19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硅基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CN110233179A (zh) * 2019-05-31 2019-09-13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63764A (zh) * 2019-12-04 2020-04-24 江苏杰太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2736159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三江学院 一种选择性多晶硅厚度与掺杂浓度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4843350A (zh) * 2022-03-23 2022-08-0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超薄氮氧化硅界面材料、遂穿氧化钝化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7168800B1 (ja) 2021-12-09 2022-11-09 ジョジアン ジンコ ソーラ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太陽電池及び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
CN116110978A (zh) * 2023-02-08 2023-05-12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EP4300600A1 (en) * 2022-06-30 2024-01-03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hotovoltaic cell,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CN116110978B (zh) * 2023-02-08 2024-05-28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8365A (zh) * 2010-11-18 2012-05-23 台湾茂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2893404A (zh) * 2010-01-29 2013-01-23 弗劳恩霍弗实用研究促进协会 用于局部高掺杂和接通是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电池前体的半导体结构的方法
CN102931278A (zh) * 2012-11-02 2013-02-13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电池背面局部接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和对应的太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05899A (zh) * 2015-09-28 2016-03-16 上海大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N型双面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5762234A (zh) * 2016-04-27 2016-07-13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95738A (zh) * 2016-04-26 2016-08-24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n型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和组件、系统
CN106133918A (zh) * 2014-03-07 2016-11-16 法国原子能及替代能源委员会 制造选择性掺杂光伏电池的方法
CN106449800A (zh) * 2016-12-07 2017-02-22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选择性多晶硅薄膜的钝化接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039A (zh) * 2017-01-24 2017-05-31 泰州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选择性背表面场的n型双面电池结构
CN107195699A (zh) * 2017-07-12 2017-09-22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7369726A (zh) * 2017-05-26 2017-11-21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n型晶体硅双面太阳电池
CN107464855A (zh) * 2016-06-02 2017-12-12 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硅基太阳能电池n型表面隧穿氧化钝化接触制作方法
CN208077986U (zh) * 2018-03-29 2018-11-09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404A (zh) * 2010-01-29 2013-01-23 弗劳恩霍弗实用研究促进协会 用于局部高掺杂和接通是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电池前体的半导体结构的方法
CN102468365A (zh) * 2010-11-18 2012-05-23 台湾茂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2931278A (zh) * 2012-11-02 2013-02-13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电池背面局部接触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和对应的太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33918A (zh) * 2014-03-07 2016-11-16 法国原子能及替代能源委员会 制造选择性掺杂光伏电池的方法
CN105405899A (zh) * 2015-09-28 2016-03-16 上海大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N型双面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95738A (zh) * 2016-04-26 2016-08-24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n型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和组件、系统
CN105762234A (zh) * 2016-04-27 2016-07-13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64855A (zh) * 2016-06-02 2017-12-12 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硅基太阳能电池n型表面隧穿氧化钝化接触制作方法
CN106449800A (zh) * 2016-12-07 2017-02-22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选择性多晶硅薄膜的钝化接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039A (zh) * 2017-01-24 2017-05-31 泰州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选择性背表面场的n型双面电池结构
CN107369726A (zh) * 2017-05-26 2017-11-21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n型晶体硅双面太阳电池
CN107195699A (zh) * 2017-07-12 2017-09-22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208077986U (zh) * 2018-03-29 2018-11-09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4261A (zh) * 2018-10-19 2019-03-19 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硅基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CN110233179A (zh) * 2019-05-31 2019-09-13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63764A (zh) * 2019-12-04 2020-04-24 江苏杰太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2736159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三江学院 一种选择性多晶硅厚度与掺杂浓度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
JP7168800B1 (ja) 2021-12-09 2022-11-09 ジョジアン ジンコ ソーラ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太陽電池及び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
JP2023086063A (ja) * 2021-12-09 2023-06-21 ジョジアン ジンコ ソーラ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太陽電池及び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
US11735675B2 (en) 2021-12-09 2023-08-22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Solar cell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CN114843350A (zh) * 2022-03-23 2022-08-0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超薄氮氧化硅界面材料、遂穿氧化钝化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4300600A1 (en) * 2022-06-30 2024-01-03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hotovoltaic cell,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US11967656B2 (en) 2022-06-30 2024-04-23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hotovoltaic cell,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CN116110978A (zh) * 2023-02-08 2023-05-12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CN116110978B (zh) * 2023-02-08 2024-05-28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7918A (zh)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87505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5896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25708B (zh) 正面宽带隙掺杂的联合钝化背接触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TWI343079B (en) Sequential oxide removal using fluorine and hydrogen
TW200947725A (en) Improved HIT solar cell structure
CN109273557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硅片的处理方法
CN110148636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US10580922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a boron doped region in a substrate and a solar cell using such a substrate
CN117117044B (zh) 一种联合钝化背接触电池及其一次退火制备方法
CN110233189A (zh) 一种背面局域重掺杂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8077986U (zh) 一种钝化接触多晶硅薄膜的掺杂结构
TW200539341A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odifying oxidized film, method for forming oxidized film,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CN20888967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
CN110241386B (zh) 一种掺硼金刚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30182A (zh) 包括铌掺杂的n型SiC外延层的PIN型同位素核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1081810A (zh) 提升隧穿氧/多晶硅钝化接触结构的钝化性能的方法
US7193294B2 (e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comprising a support substrate which comprises a gettering site
JP4567503B2 (ja) 酸化膜の形成方法、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SiC基板の酸化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SiC−MOS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SiC−MOS型集積回路
WO2024007495A1 (zh) 改性隧穿氧化层及制备方法、TOPCon结构及制备方法和太阳电池
CN20938904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115425073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20434A (zh) 电池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7421B (zh) 一种制备金属栅电极的方法
CN210040232U (zh) 电池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