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6421B -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6421B
CN108436421B CN201810533088.1A CN201810533088A CN108436421B CN 108436421 B CN108436421 B CN 108436421B CN 201810533088 A CN201810533088 A CN 201810533088A CN 108436421 B CN108436421 B CN 108436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upper rotating
base
pressurizing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30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6421A (zh
Inventor
袁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5330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36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36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6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6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64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6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article in front of the applying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2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 B23P19/027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using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10Aligning parts to be fitted together
    • B23P19/12Alignment of parts for insertion into bo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包括再加工基座、上转轴操作基座、同轴度检测机构、上转轴夹持机构和上转轴输送机构;上转轴输送夹通过上转轴输送支撑架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杆连接,上转轴转动支撑杆的底部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滑轨滑动连接,上转轴输送支撑架还与一上转轴转动轴杆连接,上转轴输送电机为上转轴转动轴杆提供的转动动力,上转轴转动轴杆转动轨迹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滑轨设立轨迹相配合。本发明创造所述的结构配合可以实现放置上转轴和输送安装好的上转轴使用一套设备即可完成,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保证上转轴与管柱同轴度的要求情况下,同时还最大限度节约了成本与空间占用率。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因新能能源汽车的电源相较于传统汽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因此对于汽车内部零部件的质量要求也在提升。但现在一些高端设备对于加工汽车零部件并没有因为这个现象而进行升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制造效率以及零件性能并不能满足现有状态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以解决效率相对低下且制造出的转轴性能不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其包括再加工基座、上转轴操作基座、同轴度检测机构、上转轴夹持机构和上转轴输送机构;
所述再加工基座上方支撑有上转轴操作基座,该再加工基座的一侧开有加压运行槽;
上转轴操作基座上依次设有上转轴定位滑座、上转轴夹持机构、同轴度检测机构;
所述上转轴操作基座的一侧设有上转轴推送气缸;
所述上转轴推送气缸与上转轴安装基座连接并为其提供移动动力,所述上转轴安装基座在上转轴操作基座上滑动,在所述上转轴安装基座上支撑起上转轴放置限位环,上转轴安装基座上开设有上转轴安装避让孔且其位于上转轴放置限位环内下方;
所述上转轴夹持机构包括上转轴夹持基座和上转轴调节座,所述上转轴夹持基座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在其中一个安装槽内安装有左右调节气缸,所述上转轴调节座滑动连接在上转轴夹持基座上,所述左右调节气缸为上转轴调节座提供与上转轴安装基座运行轨迹对应的滑动动力;
在上转轴调节座上设有前后调节气缸和上转轴调节夹,所述上转轴调节夹为电动夹爪,所述前后调节气缸位于上转轴调节夹一侧并通过U型架与上转轴调节夹的夹身连接,所述上转轴调节夹通过前后调节气缸提供的动力沿着上转轴调节座做与上转轴安装基座运行轨迹垂直的移动活动;
同轴度检测机构包括同轴度检测仪和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所述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为同轴度检测仪提供沿着上转轴调节夹位置做上下移动的动力,所述同轴度检测仪的同轴度检测仪探测头位于上转轴调节夹中心位置上方;
所述上转轴输送机构包括上转轴输送气缸、上转轴输送电机、上转轴输送转动支撑滑轨和上转轴输送夹;
所述上转轴输送夹位于上转轴调节夹正上方;
所述上转轴输送夹通过上转轴输送支撑架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杆连接,所述上转轴转动支撑杆的底部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上转轴输送支撑架还与一上转轴转动轴杆连接,上转轴输送电机为所述上转轴转动轴杆提供的转动动力,所述上转轴转动轴杆转动轨迹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滑轨设立轨迹相配合;
所述上转轴输送气缸的活塞杆与上转轴输送电机连接,所述上转轴输送气缸为上转轴输送电机、上转轴输送夹提供垂直上转轴放置限位环设立位置移动的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轴输送转动支撑滑轨与上转轴伸缩杆连接,所述上转轴伸缩杆连接在上转轴操作基座上。
这样可以保证整个上转轴输送机构的运行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轴输送夹通过上转轴输送架与上转轴输送支撑架连接,所述上转轴输送支撑架两端分别设有一上转轴转动支撑杆,两个上转轴转动支撑杆之间设有上转轴转动轴杆。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轴转动轴杆通过齿轮与上转轴输送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上转轴输送气缸、上转轴输送电机信号连接,且该控制器的外壳放置在再加工基座上,所述控制器的外壳上方固定上转轴输送气缸。
此种涉及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来实现整体机器的空间成本。
进一步的,上转轴操作基座一侧开有加压避让槽,所述加压避让槽为通槽,该加压避让槽开设位置与加压运行槽开设位置同侧;
在与加压避让槽对应的所述上转轴操作基座另一侧处设有上转轴推送气缸;
所述加压基座上包括可转动的加压气缸,所述加压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加压支撑杆连接加压冲头;
所述加压基座通过加压推动气缸相对再加工基座做往复运作,加压基座的其中一个运行极限位置使加压冲头置于上转轴调节夹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再加工基座上开有上转轴定位滑道,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通过上转轴定位滑道滑动配合,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上设有上转轴定位夹,所述上转轴定位夹为电动夹爪,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其中一个极限位置位于上转轴放置限位环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加压基座上开设有基座转动槽,所述基座转动槽为环形槽,在加压基座中部设有加压旋转台,所述加压旋转台上固定加压气缸,在基座转动槽内滑动连接有多个旋转块,多个旋转块通过连接条连接;
还包括加压支撑架,所述加压支撑架支撑加压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加压气缸活塞杆上,所述加压支撑架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在旋转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轴操作基座表面积小于再加工基座的表面积;
所述加压支撑架包括固定支撑部、加压配合槽和伸缩杆,所述固定支撑部与旋转块连接,在固定支撑部上部设有加压配合槽,所述伸缩杆位于加压支撑架的顶部,所述伸缩杆与加压支撑杆连接,所述加压配合槽与加压避让槽配合设立。通过加压配合槽与加压避让槽的配合可以使得加压冲头接近需要冲压的位置时不会受到加压支撑架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加压冲头的在冲压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块为弧形块且与基座转动槽的形状配合设立。提供整体转动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轴推送气缸上方设有上转轴输送气缸。进一步节省了整个机器人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调节气缸的活塞杆穿射出上转轴调节座后,其端面处螺栓固定有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轴夹持基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两个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的活塞缸上分布固定有一个同轴度检测仪支撑架,两个同轴度检测仪支撑架的自由端通过螺栓连接,同轴度检测仪支撑架的自由端处固定有同轴度检测仪。
进一步的,在上转轴操作基座上开有合成避让槽,所述上转轴安装基座覆盖在合成避让槽上,所述合成避让槽为通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下转轴传送基座,所述下转轴传送基座与再加工基座后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下转轴传送基座上设有下转轴传送转盘,所述下转轴传送转盘上设有下转轴位移限位杆,所述下转轴位移限位杆上滑动连接有下转轴夹持基架,在所述下转轴夹持基架的前端设有下转轴夹持夹组,所述下转轴夹持夹组内包括下转轴夹持夹,所述下转轴夹持夹随着下转轴传送转盘转动而位于再加工基座与上转轴操作基座之间且同时位于合成避让槽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下转轴夹持夹组还包括下转轴夹持气缸、下转轴夹持夹调节杆和曲柄连接轴,所述下转轴夹持基架的前端处开有调节槽,所述下转轴夹持气缸置于该调节槽内,该下转轴夹持气缸活塞杆前端通过曲柄连接轴与两个下转轴夹持夹调节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其下转轴夹持夹调节杆的自由端分别通过连接轴与一下转轴夹持夹转动连接,两个下转轴夹持夹的自由端通过定位轴转动连接在下转轴夹持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转轴夹持基架前端还包括夹持基架护板,所述夹持基架护板为U型护板,所述定位轴位于该夹持基架护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转轴传送转盘通过下转轴传送转盘轴承与下转轴传送基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轴操作基座为凸型座体,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位于上转轴操作基座的凸出部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再加工基座、上转轴操作基座、同轴度检测机构、上转轴夹持机构和上转轴输送机构的结构配合可以实现放置上转轴和输送安装好的上转轴使用一套设备即可完成,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保证上转轴与管柱同轴度的要求情况下,同时还最大限度节约了成本与空间占用率。
而加工的转轴因同轴度检测机构可随时进行检测提高了整体安装的性能,保证了安装过程中最大程度精确同轴度的要求。
(2)本发明通过加压配合槽与加压避让槽的配合可以使得加压冲头接近需要冲压的位置时不会受到加压支撑架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加压冲头的在冲压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加压基座上设立的各个零部件与上转轴操作基座上的零部件配合可以顺利完成整体自动化运作的要求并提高了安装的合适时机,最终保证上转轴与管柱的同轴度问题。
(3)本发明所述的上转轴放置限位环的结构设计可以满足机器人加工全自动需求,在整批加工过程中采用同一型号的上转轴放置限位环即可。
(4)本发明所述的同轴度检测仪支撑架的交叉结构可使得整体同轴度检测机构更加稳固。
(5)本发明所述的左右调节气缸可调整上转轴调节座上面所有部件的原因则是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前提下实现管柱多维度调整的加工需求。
(6)本发明所述的下转轴传送基座上可转动运行的下转轴夹持夹组则可以将整个机器人设备呈现多个加工工序完整契合的需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上转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下转轴夹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下转轴夹持夹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再加工基座;11-再加工基座滑道;12-加压运行槽;
2-下转轴传送基座;21-下转轴传送转盘轴承;22-下转轴传送转盘;23-下转轴位移限位杆;24-下转轴夹持基架;241-下转轴夹持夹避让槽;25-下转轴夹持气缸;251-下转轴夹持气缸活塞杆;26-下转轴夹持夹组;261-下转轴夹持夹;262-下转轴夹持夹调节杆;263-曲柄连接轴;264-夹持基架护板;265-连接轴;266-定位轴;
3-上转轴操作基座;31-合成避让槽;32-上转轴定位滑道;33-加压避让槽;
4-再加工支撑杆;41-插接孔;
51-上转轴转动轴杆;52-上转轴转动支撑杆;53-上转轴输送支撑架;54-上转轴输送架;55-上转轴输送夹;56-上转轴输送调整架;57-上转轴输送转动支撑滑轨;58-齿轮传动盒;59-上转轴输送电机;510-上转轴输送气缸;511-控制器;
6-上转轴推送气缸;61-上转轴安装推送连接板;62-上转轴安装基座;63-上转轴安装避让孔;64-上转轴放置限位环;
71-上转轴定位滑座;72-上转轴定位夹;73-上转轴调节夹闭合启动器;
81-上转轴夹持基座;82-前后调节气缸;83-上转轴调节夹;84-上转轴调节座;85-左右调节气缸;
91-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92-同轴度检测仪支撑架;93-同轴度检测仪探测头;
10-加压基座;101-基座转动槽;102-旋转块;103-加压支撑架;104-加压配合槽;105-伸缩杆;106-加压旋转台;107-加压气缸;108-加压支撑杆;109-加压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如图1-4所示,新能源汽车转轴制造机器人,其包括再加工基座1、上转轴操作基座3、同轴度检测机构、上转轴夹持机构、加压基座10和上转轴输送机构;
所述再加工基座1上方支撑有上转轴操作基座2,该再加工基座1的一侧开有加压运行槽12;这个槽体的开设主要可以将节省整个机器人的制造成本。
上转轴操作基座2上依次设有上转轴定位滑座71、上转轴夹持机构、同轴度检测机构;
上转轴操作基座3一侧开有加压避让槽33,所述加压避让槽33为通槽,该加压避让槽33开设位置与加压运行槽12开设位置同侧;
在与加压避让槽12对应的所述上转轴操作基座3另一侧处设有上转轴推送气缸6;进一步节省了整个机器人的占用空间。
所述上转轴推送气缸6与上转轴安装基座62连接并为其提供移动动力,所述上转轴安装基座62在上转轴操作基座3上滑动,在所述上转轴安装基座62上支撑起上转轴放置限位环64,上转轴安装基座62上开设有上转轴安装避让孔63且其位于上转轴放置限位环64内下方;
所述上转轴夹持机构包括上转轴夹持基座81和上转轴调节座84,所述上转轴夹持基座81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在其中一个安装槽内安装有左右调节气缸85,所述上转轴调节座84滑动连接在上转轴夹持基座81上,所述左右调节气缸85为上转轴调节座84提供与上转轴安装基座62运行轨迹对应的滑动动力;
在上转轴调节座84上设有前后调节气缸82和上转轴调节夹83,所述上转轴调节夹83为电动夹爪,所述前后调节气缸82位于上转轴调节夹83一侧并通过U型架与上转轴调节夹83的夹身连接,所述上转轴调节夹83通过前后调节气缸82提供的动力沿着上转轴调节座84做与上转轴安装基座62运行轨迹垂直的移动活动;
同轴度检测机构包括同轴度检测仪和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91,所述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91为同轴度检测仪提供沿着上转轴调节夹83位置做上下移动的动力,所述同轴度检测仪的同轴度检测仪探测头93位于上转轴调节夹83中心位置上方;
所述加压基座10上包括可转动的加压气缸107,所述加压气缸107的活塞杆通过加压支撑杆108连接加压冲头109;
所述加压基座10通过加压滑杆与再加工基座1滑动连接,所述加压的基座10通过加压推动气缸相对再加工基座1做往复运作,加压基座10的其中一个运行极限位置使加压冲头109置于上转轴调节夹83上方。
所述再加工基座1上开有上转轴定位滑道32,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71通过上转轴定位滑道32滑动配合,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71上设有上转轴定位夹72,所述上转轴定位夹72为电动夹爪,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71其中一个极限位置位于上转轴放置限位环64下方。
所述加压基座10上开设有基座转动槽101,所述基座转动槽101为环形槽,在加压基座10中部设有加压旋转台106,所述加压旋转台106上固定加压气缸107,在基座转动槽101内滑动连接有多个旋转块102,多个旋转块102通过连接条连接;
还包括加压支撑架103,所述加压支撑架103支撑加压支撑杆108固定连接在加压气缸107活塞杆上,所述加压支撑架103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在旋转块102上。所述旋转块102为弧形块且与基座转动槽101的形状配合设立。提供整体转动稳定性。
所述上转轴操作基座3表面积小于再加工基座1的表面积;
所述加压支撑架103包括固定支撑部、加压配合槽104和伸缩杆105,所述固定支撑部与旋转块102连接,在固定支撑部上部设有加压配合槽104,所述伸缩杆105位于加压支撑架103的顶部,所述伸缩杆105与加压支撑杆108连接,所述加压配合槽104与加压避让槽33配合设立。通过加压配合槽104与加压避让槽33的配合可以使得加压冲头109接近需要冲压的位置时不会受到加压支撑架103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加压冲头109的在冲压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述左右调节气缸85的活塞杆穿射出上转轴调节座84,其端面处螺栓固定有限位板。
所述上转轴夹持基座8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91,两个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91的活塞缸上分布固定有一个同轴度检测仪支撑架92,两个同轴度检测仪支撑架92的自由端通过螺栓连接,同轴度检测仪支撑架92的自由端处固定有同轴度检测仪。
所述上转轴输送机构包括上转轴输送气缸510、上转轴输送电机59、上转轴输送转动支撑滑轨57和上转轴输送夹55;
所述上转轴输送夹55位于上转轴调节夹83正上方;
所述上转轴输送夹55通过上转轴输送支撑架53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杆52连接,所述上转轴转动支撑杆52的底部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滑轨57滑动连接,所述上转轴输送支撑架53还与一上转轴转动轴杆51连接,上转轴输送电机59为所述上转轴转动轴杆51提供的转动动力,所述上转轴转动轴杆51转动轨迹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滑轨57设立轨迹相配合;
所述上转轴输送气缸510的活塞杆与上转轴输送电机59连接,所述上转轴输送气缸510为上转轴输送电机59、上转轴输送夹55提供垂直上转轴放置限位环64设立位置移动的动力。所述上转轴输送转动支撑滑轨57与上转轴伸缩杆连接,所述上转轴伸缩杆连接在上转轴操作基座3上。这样可以保证整个上转轴输送机构的运行稳定。
所述上转轴输送夹55通过上转轴输送架54与上转轴输送支撑架53连接,所述上转轴输送支撑架53两端分别设有一上转轴转动支撑杆52,两个上转轴转动支撑杆52之间设有上转轴转动轴杆51。所述上转轴转动轴杆51通过齿轮与上转轴输送电机59传动连接。
还包括控制器511,所述控制器511与上转轴输送气缸510、上转轴输送电机59信号连接,且该控制器511的外壳放置在再加工基座1上,所述控制器511的外壳上方固定上转轴输送气缸510。
在上转轴操作基座3上开有合成避让槽31,所述上转轴安装基座62覆盖在合成避让槽31上,所述合成避让槽31为通槽。
再加工基座1与上转轴操作基座3之间通过再加工支撑杆4连接,所述再加工支撑杆4的一端穿出上转轴操作基座3且其表面开有“十”字型的插接孔41,上转轴输送滑杆52通过该插接孔41与再加工支撑杆4可拆卸连接。
还包括下转轴传送基座2,所述下转轴传送基座2与再加工基座1后侧壁滑动连接,通过再加工基座滑道11实现,在所述下转轴传送基座2上设有下转轴传送转盘22,所述下转轴传送转盘22上设有下转轴位移限位杆23,所述下转轴位移限位杆23上滑动连接有下转轴夹持基架24,在所述下转轴夹持基架24的前端设有下转轴夹持夹组26,所述下转轴夹持夹组26内包括下转轴夹持夹261,所述下转轴夹持夹261随着下转轴传送转盘22转动而位于再加工基座1与上转轴操作基座3之间且同时位于合成避让槽31下方。所述下转轴夹持夹组26还包括下转轴夹持气缸25、下转轴夹持夹调节杆262和曲柄连接轴263,所述下转轴夹持基架24的前端处开有调节槽,所述下转轴夹持气缸25置于该调节槽内,该下转轴夹持气缸25活塞杆前端通过曲柄连接轴263与两个下转轴夹持夹调节杆262的一端转动连接,其下转轴夹持夹调节杆262的自由端分别通过连接轴265与一下转轴夹持夹261转动连接,两个下转轴夹持夹261的自由端通过定位轴266转动连接在下转轴夹持基架24上。所述下转轴夹持基架24前端还包括夹持基架护板264,所述夹持基架护板264为U型护板,所述定位轴266位于该夹持基架护板264上。所述下转轴传送转盘22通过下转轴传送转盘轴承21与下转轴传送基座2转动连接。
所述上转轴操作基座3为凸型座体,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71位于上转轴操作基座3的凸出部分。
所述上转轴安装基座62在上转轴操作基座3上滑动;
所述左右调节气缸85为上转轴调节座84提供与上转轴安装基座62运行轨迹对应的滑动动力;
所述上转轴调节夹83通过前后调节气缸82提供的动力沿着上转轴调节座84做与上转轴安装基座62运行轨迹垂直的移动活动;
所述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91为同轴度检测仪提供沿着上转轴调节夹83位置做上下移动的动力;
以上各个零部件的运行轨迹均是相互配合的关系,以此到达最终的全自动化运行要求。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首先,通过上转轴推送气缸将上转轴安装基座推送到指定位置,该指定位置位于上转轴夹持基座前端,将需要安装的上转轴管柱放置在上转轴放置限位环内,而通过确定要加工的上转轴管柱的尺寸来固定上转轴放置限位环上的尺寸定位套大小,保证上转轴管柱的稳固性,以此确定上转轴管柱的位置;
通过程序控制上转轴定位滑座向前移动,此时上转轴定位夹置于上转轴放置限位环下方,同时启动电驱动上转轴定位夹夹持住上转轴管柱;
然后,前后调节气缸将上转轴调节夹推送到指定位置;
此时通过上转轴输送电机提供的动力使得上转轴输送支撑架带动上转轴输送夹转动,直至放置上转轴位置处,夹取上转轴后反向转动,放置在上转轴调节夹上方
而后将上转轴通过上转轴输送气缸的带动卡入上转轴管柱内,之后启动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将同轴度检测仪探测头逐步接近上转轴,直至可检测到上转轴与上转轴管柱的同轴度情况;
通过控制程序调整左右调节气缸、前后调节气缸运行而微调上转轴调节夹夹持上转轴管柱位置;
同轴度检测仪实时检测同轴度,当满足设定需要后,即可控制前后调节气缸和左右调节气缸的运作停止;
通过调整加压基座的位置,使得加压冲头逐步移至上转轴调节夹上方,与此同时,控制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上升以此脱离上转轴调节夹,当加压冲头来到上转轴调节夹上方后,启动加压气缸对其上转轴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上转轴即可与上转轴管柱紧密配合一起,之后将加压气缸回复原始位置即可;
整个安装上转轴与管柱的过程结束后,然后控制上转轴输送气缸将上转轴输送夹移至放置了上转轴的管柱外侧,启动上转轴输送夹,使其夹紧管柱并向上提升;
此时将上转轴定位夹和上转轴调节夹退回原先位置,并将上转轴安装基座退回原始位置;
然后将夹持上转轴管柱的上转轴输送夹向下移动直至上转轴通过合成避让槽而露在上转轴操作基座下方,之后通过下转轴夹持夹组将下转轴夹至相关位置处,通过机器将上转轴与下转轴连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再加工基座、上转轴操作基座、同轴度检测机构、上转轴夹持机构和上转轴输送机构;
所述再加工基座上方支撑有上转轴操作基座,该再加工基座的一侧开有加压运行槽;
上转轴操作基座上依次设有上转轴定位滑座、上转轴夹持机构、同轴度检测机构;
所述上转轴操作基座的一侧设有上转轴推送气缸;
所述上转轴推送气缸与上转轴安装基座连接并为其提供移动动力,所述上转轴安装基座在上转轴操作基座上滑动,在所述上转轴安装基座上支撑起上转轴放置限位环,上转轴安装基座上开设有上转轴安装避让孔且其位于上转轴放置限位环内下方;
所述上转轴夹持机构包括上转轴夹持基座和上转轴调节座,所述上转轴夹持基座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在其中一个安装槽内安装有左右调节气缸,所述上转轴调节座滑动连接在上转轴夹持基座上,所述左右调节气缸为上转轴调节座提供与上转轴安装基座运行轨迹对应的滑动动力;
在上转轴调节座上设有前后调节气缸和上转轴调节夹,所述上转轴调节夹为电动夹爪,所述前后调节气缸位于上转轴调节夹一侧并通过U型架与上转轴调节夹的夹身连接,所述上转轴调节夹通过前后调节气缸提供的动力沿着上转轴调节座做与上转轴安装基座运行轨迹垂直的移动活动;
同轴度检测机构包括同轴度检测仪和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所述同轴度检测升降气缸为同轴度检测仪提供沿着上转轴调节夹位置做上下移动的动力,所述同轴度检测仪的同轴度检测仪探测头位于上转轴调节夹中心位置上方;
所述上转轴输送机构包括上转轴输送气缸、上转轴输送电机、上转轴输送转动支撑滑轨和上转轴输送夹;
所述上转轴输送夹位于上转轴调节夹正上方;
所述上转轴输送夹通过上转轴输送支撑架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杆连接,所述上转轴转动支撑杆的底部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上转轴输送支撑架还与一上转轴转动轴杆连接,上转轴输送电机为所述上转轴转动轴杆提供的转动动力,所述上转轴转动轴杆转动轨迹与上转轴转动支撑滑轨设立轨迹相配合;
所述上转轴输送气缸的活塞杆与上转轴输送电机连接,所述上转轴输送气缸为上转轴输送电机、上转轴输送夹提供垂直上转轴放置限位环设立位置移动的动力;
所述上转轴输送转动支撑滑轨与上转轴伸缩杆连接,所述上转轴伸缩杆连接在上转轴操作基座上;
所述上转轴输送夹通过上转轴输送架与上转轴输送支撑架连接,所述上转轴输送支撑架两端分别设有一上转轴转动支撑杆,两个上转轴转动支撑杆之间设有上转轴转动轴杆;
所述上转轴操作基座表面积小于再加工基座的表面积;
所述加压支撑架包括固定支撑部、加压配合槽和伸缩杆,所述固定支撑部与旋转块连接,在固定支撑部上部设有加压配合槽,所述伸缩杆位于加压支撑架的顶部,所述伸缩杆与加压支撑杆连接,所述加压配合槽与加压避让槽配合设立;
所述上转轴转动轴杆通过齿轮与上转轴输送电机传动连接;
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上转轴输送气缸、上转轴输送电机信号连接,且该控制器的外壳放置在再加工基座上,所述控制器的外壳上方固定上转轴输送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转轴操作基座一侧开有加压避让槽,所述加压避让槽为通槽,该加压避让槽开设位置与加压运行槽开设位置同侧;
在与加压避让槽对应的所述上转轴操作基座另一侧处设有上转轴推送气缸;
所述加压基座上包括可转动的加压气缸,所述加压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加压支撑杆连接加压冲头;
所述加压基座通过加压推动气缸相对再加工基座做往复运作,加压基座的其中一个运行极限位置使加压冲头置于上转轴调节夹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加工基座上开有上转轴定位滑道,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通过上转轴定位滑道滑动配合,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上设有上转轴定位夹,所述上转轴定位夹为电动夹爪,所述上转轴定位滑座其中一个极限位置位于上转轴放置限位环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基座上开设有基座转动槽,所述基座转动槽为环形槽,在加压基座中部设有加压旋转台,所述加压旋转台上固定加压气缸,在基座转动槽内滑动连接有多个旋转块,多个旋转块通过连接条连接;
还包括加压支撑架,所述加压支撑架支撑加压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加压气缸活塞杆上,所述加压支撑架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在旋转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转轴传送基座,所述下转轴传送基座与再加工基座后侧壁滑动连接,在所述下转轴传送基座上设有下转轴传送转盘,所述下转轴传送转盘上设有下转轴位移限位杆,所述下转轴位移限位杆上滑动连接有下转轴夹持基架,在所述下转轴夹持基架的前端设有下转轴夹持夹组,所述下转轴夹持夹组内包括下转轴夹持夹,所述下转轴夹持夹随着下转轴传送转盘转动而位于再加工基座与上转轴操作基座之间且同时位于合成避让槽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轴夹持夹组还包括下转轴夹持气缸、下转轴夹持夹调节杆和曲柄连接轴,所述下转轴夹持基架的前端处开有调节槽,所述下转轴夹持气缸置于该调节槽内,该下转轴夹持气缸活塞杆前端通过曲柄连接轴与两个下转轴夹持夹调节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其下转轴夹持夹调节杆的自由端分别通过连接轴与一下转轴夹持夹转动连接,两个下转轴夹持夹的自由端通过定位轴转动连接在下转轴夹持基架上。
CN201810533088.1A 2018-05-29 2018-05-29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36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3088.1A CN108436421B (zh) 2018-05-29 2018-05-29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3088.1A CN108436421B (zh) 2018-05-29 2018-05-29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6421A CN108436421A (zh) 2018-08-24
CN108436421B true CN108436421B (zh) 2020-06-16

Family

ID=6320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308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36421B (zh) 2018-05-29 2018-05-29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3642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1144A (ja) * 1998-11-11 2000-05-23 Kumagai Gumi Co Ltd 鋼管柱への接続部材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装置
CN102107353A (zh) * 2011-01-14 2011-06-29 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配件压装装置及其压装方法
CN201988900U (zh) * 2011-01-14 2011-09-28 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配件压装装置
CN103273643A (zh) * 2013-06-08 2013-09-04 台州迈格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手
CN105004254A (zh) * 2015-04-30 2015-10-28 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度检测方法
CN105058018A (zh) * 2015-08-20 2015-11-18 优立昂(上海)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用轴承压铆机
CN205271334U (zh) * 2015-12-23 2016-06-01 江苏金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轴承辅助装配装置
CN205415313U (zh) * 2016-04-05 2016-08-03 江苏飞虎针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针抛光工艺的夹持装置
CN106002179A (zh) * 2016-07-17 2016-10-12 吉安汽车配件(苏州)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的上轴装配设备
CN107138928A (zh) * 2017-05-13 2017-09-08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柔性装配成套装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5420B2 (ja) * 2000-11-27 2003-03-10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部品組付装置
US7516985B2 (en) * 2004-03-11 2009-04-1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ulti piece bearing for telescoping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8096036B2 (en) * 2007-08-29 2012-01-17 Nexte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eering column
CN202271154U (zh) * 2011-09-07 2012-06-13 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轴承压装装置
CN203649862U (zh) * 2013-12-31 2014-06-18 蔡明达 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1144A (ja) * 1998-11-11 2000-05-23 Kumagai Gumi Co Ltd 鋼管柱への接続部材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装置
CN102107353A (zh) * 2011-01-14 2011-06-29 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配件压装装置及其压装方法
CN201988900U (zh) * 2011-01-14 2011-09-28 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配件压装装置
CN103273643A (zh) * 2013-06-08 2013-09-04 台州迈格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手
CN105004254A (zh) * 2015-04-30 2015-10-28 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度检测方法
CN105058018A (zh) * 2015-08-20 2015-11-18 优立昂(上海)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用轴承压铆机
CN205271334U (zh) * 2015-12-23 2016-06-01 江苏金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轴承辅助装配装置
CN205415313U (zh) * 2016-04-05 2016-08-03 江苏飞虎针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针抛光工艺的夹持装置
CN106002179A (zh) * 2016-07-17 2016-10-12 吉安汽车配件(苏州)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的上轴装配设备
CN107138928A (zh) * 2017-05-13 2017-09-08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柔性装配成套装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6421A (zh) 2018-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2514B (zh) 一种车轮压字机的定位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817916B (zh) 新能源汽车转轴制造机器人
CN112517767A (zh) 复合模具装置
CN205253967U (zh) 一种汽车尾灯翻边成型机构
CN214719935U (zh) 复合模具装置
CN108436421B (zh)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CN116890049A (zh) 一种蝶形封头冲旋成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9175022B (zh) 一种金属薄板的预卷机的工作控制方法
CN212760799U (zh) 洗衣机内筒卧式冲孔压型机
CN108673084B (zh) 转向轴装配机器人
CN212122346U (zh) 一种裁剪钢管折弯机
CN211028109U (zh) 一种装配高速电主轴的装置
CN211276097U (zh) 一种两端一次冲孔成型的复印机加热辊冲孔模具
CN113020376A (zh) 一种冲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90620A (zh) 一种高低口手套加工设备
CN217096490U (zh) 一种定位治具装夹机构
CN216441487U (zh) 一种管件冲孔装置
CN220515129U (zh) 四门两盖二次折边机构
CN220515150U (zh) 一种安全型冲压模具
CN219357576U (zh) 一种铜棒上冲孔用冲床
CN219767510U (zh) 一种摇臂钻床的板材限位机构
CN212419698U (zh) 一种钻孔机
CN115365419B (zh) 一种车身大型金属框架压扁弯折加工设备
CN220178481U (zh) 一种工件点焊工装
CN220920556U (zh) 一种钻杆生产用外翻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