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49862U - 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49862U
CN203649862U CN201320891890.0U CN201320891890U CN203649862U CN 203649862 U CN203649862 U CN 203649862U CN 201320891890 U CN201320891890 U CN 201320891890U CN 203649862 U CN203649862 U CN 203649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tube
installing plate
rod
limit pie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918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8918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49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49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498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具有一本体、一按压单元、一紧配单元及一量测单元,本体的一升降板具有升降功能,按压单元设置连接在本体上,按压单元具有压缸及荷重元,压缸用于推动按压单元的一挤压部,荷重元具有侦测阻力的功能,在实际应用时,将前叉肩盖放置在紧配单元的一放置平台上,再将转向管穿设在前叉肩盖的穿孔中,并启动压缸以进行转向管与前叉肩盖的接合组装,通过荷重元的阻力量测可得知转向管与前叉肩盖的接合强度,以此判断组合后是否为合格品,如此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制作合格率。

Description

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装配转向管及前叉肩盖并使两者紧密接合的具组装功能的检测机,特别涉及一种能辨别转向管与前叉肩盖的接合情形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
背景技术
在脚踏车的结构中,转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把手座及前叉肩盖,前叉肩盖的两端又与跨接脚踏车前轮的两前叉相连接,当使用者转动把手座时可使转向管产生枢转,通过转向管的枢转带动前叉及脚踏车前轮,以此控制脚踏车的行进方向。
现有转向管及前叉肩盖的接合大多使用紧配接合的方式,在转向管一端设置稍大的外径作为紧配端,将转向管较小外径的一端穿入前叉肩盖的中央穿孔中,该穿孔的孔径适合转向管的较小外径,故紧配端需借助紧配机具的挤压才能装入穿孔中,转向管紧配端的外壁面受到穿孔内侧面的推挤,使转向管较大外径的紧配端得以紧密接合在前叉肩盖的穿孔中。
然而,现有的紧配机具仅具有挤压接合的功能,而无法判别转向管与前叉肩盖接合后,在接合处所具有的接合强度及接合长度是否符合该项产品设计所需,若不符合预计的接合强度及接合长度则属于不合格品,故现有的紧配机具由于在装配过程中无法同时检测其产品的接合强度及接合长度,使得不合格品仍组装在脚踏车上,造成脚踏车的不合格率较高,会使转向管在脚踏车行驶时具有脱落的可能性,进而造成行车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改良了现有技术的紧配机具,使其在转向管及前叉肩盖的装配过程中能同步检测两者的接合强度及接合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包含:
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一安装板、多个导柱、一升降板及一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位于本体的底部,各导柱的底端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升降板上相对应于导柱的位置设有导孔,导柱穿设在导孔中,第二安装板设置固定在四导柱的顶端;
一按压单元,其连接在本体上且具有一压缸、一荷重元及一挤压部,压缸设置在第二安装板的顶面上且设有一活塞杆,该活塞杆穿透第二安装板并连接在本体的升降板上,荷重元设置在升降板的底面上,挤压部连接在荷重元的下方位置;
一紧配单元,其设置在本体上且具有多个支撑柱、一轨道座、一放置平台,各支撑柱连接在第一安装板的顶面上,轨道座连接在各支撑柱的顶端,放置平台可滑移的设置在轨道座上;
一量测单元,其具有至少一第一电阻尺,第一电阻尺固设在第二安装板上且具有一第一移动杆体,该第一移动杆体与升降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单元设有一荷重元,在转向管及前叉肩盖的紧配组装过程中,将前叉肩盖放置在放置平台上,将转向管穿设在前叉肩盖的穿孔中,启动压缸并使其活塞杆推动升降板,同时带动挤压部推挤转向管,使转向管紧配组装在前叉肩盖的穿孔中,同时使用电阻尺来量测压缸的推进总长度,并通过荷重元的阻力检测以判别转向管及前叉肩盖的紧配程度,如此得以分辨并淘汰接合强度不符合规范的不合格品,以提高脚踏车的生产合格率。
所述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中紧配单元的轨道座为一内部中空的框体结构,轨道座的相对两侧壁面上成形有多个两两相对的滑块,放置平台位于轨道座上且受到各滑块的支撑,该放置平台设有两拉把结构、一第一容置孔及一第二容置孔,两拉把结构分别成形在放置平台上邻近相对两边缘的位置,第一容置孔及第二容置孔分别贯穿成形在放置平台上,且第一容置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容置孔的孔径。
所述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中紧配单元具有多个支撑柱、一位移座及一弹性元件,各支撑柱为两两相对设置,位移座穿设在其中两相对的支撑柱上,则位移座可在该两相对的支撑柱上实施垂直升降,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轨道座及位移座的相对的侧壁面上。
所述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中量测单元进一步设有一第二电阻尺,该第二电阻尺固设在轨道座的一侧壁面上,第二电阻尺设有一第二移动杆体,第二移动杆体与位移座相互连接。
紧配单元的放置平台上设有不同孔径的容置孔,此用于放置不同规格的前叉肩盖,以供不同规格的转向管及前叉肩盖的组装而使本实用新型更具实用性,利用位移座及第二电阻尺的设置,可检测转向管在紧配下压后的推移长度,以此辨别转向管的长度规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紧配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的放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的挤压动作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本体                      11第一安装板
12导柱                      13升降板
131牵引片                   14第二安装板
20按压单元                  21压缸
211活塞杆                   22荷重元
23挤压部                    30紧配单元
31支撑柱                    32轨道座
321滑块                     33放置平台
331拉把结构                 332第一容置孔
333第二容置孔               34位移座
35弹性元件                  40量测单元
41连接板                    42第一电阻尺
421第一移动杆体             42A第二电阻尺
421A第二移动杆体             50极限开关
51导杆                       52上限块
53下限块                     54感应区
100前叉肩盖                  200转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包含一本体10、一按压单元20、一紧配单元30及一量测单元40。
前述的本体10具有一第一安装板11、四导柱12、一升降板13及一第二安装板14,第一安装板11位于本体10的底部,其为一板体,四导柱12的底端分别组装在第一安装板11上邻近四角落的位置,升降板13上成形有四导孔,该四导孔对应连接四导柱12,则升降板13可以在四导柱12上进行上、下位移升降,升降板13的一侧壁面上设有一牵引片131,第二安装板14固设在四导柱12的顶端。
前述的按压单元20连接在本体10上,其具有一压缸21、一荷重元22及一挤压部23,压缸21位于第二安装板14的顶面上且设有一活塞杆211,该活塞杆211穿透第二安装板14并与升降板13相连接,以驱动该升降板13上、下移动,荷重元22为一柱体且设置在升降板13的底面上,挤压部23为一外径渐缩的柱状结构,外径最大的端面连接荷重元22的底面。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前述的紧配单元30设置在本体10上,其具有多个支撑柱31、一轨道座32及一放置平台33,各支撑柱31的底端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1的顶面上,轨道座32设置在各支撑柱31的顶端,轨道座32为一内部中空的框体结构,轨道座32的两相对侧壁面上成形有多个两两相对的滑块321,放置平台33位于轨道座32上且受到各滑块321的支撑,则放置平台33可在各滑块321上实施横向的滑动移位功能,该放置平台33设有两拉把结构331、一第一容置孔332及一第二容置孔333,两拉把结构331分别成形在放置平台33上邻近相对两边缘的位置,第一容置孔332及第二容置孔333皆贯穿成形在放置平台33上,其中第一容置孔332的孔径小于第二容置孔333的孔径,在优选实施例中,紧配单元30具有多个支撑柱31,各支撑柱31为两两相对设置,轨道座32连接在各支撑柱31的顶端,另进一步设有一位移座34及一弹性元件35,位移座34穿设在其中两相对的支撑柱31上,则位移座34可在该两相对的支撑柱31上实施垂直升降,弹性元件3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轨道座32及位移座34的相对的侧壁面上。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前述的量测单元40具有一连接板41、一第一电阻尺42,该连接板41固设在第二安装板14的一侧壁面上,第一电阻尺42装设在连接板41上,该第一电阻尺42具有一第一移动杆体421,该第一移动杆体421与升降板13的牵引片131相连接,在优选实施例中,量测单元40具有一第二电阻尺42A,该第二电阻尺42A固设在轨道座32的一侧壁面上,第二电阻尺42A设有一第二移动杆体421A,第二移动杆体421A与位移座34相互连接。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有一极限开关50,极限开关50位于本体10上且设有一导杆51、一上限块52、一下限块53及一感应区54,导杆51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4及升降板13同一侧的侧壁面上,上限块52及下限块53分别穿设在导杆51中且二者之间设有间距,感应区54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4的一侧壁面上且穿设在导杆51上并位于上限块52及下限块53之间,升降板13在上升过程中会同时带动导杆51及下限块53向上,当下限块53感应到位于上方的感应区54时,则会停止压缸21的运作,反之亦然,当上限块52下降并感应到位于下方的感应区54时,亦会停止压缸21的运作,因此可以避免压缸21的不受控或其升降距离的设定错误而造成的元件或机具的损坏。
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操作时,将前叉肩盖100放置在相应规格的第一容置孔332或第二容置孔333中,再将转向管200以管径较小的一端穿入前叉肩盖100的穿孔中且转向管200的末端抵靠位移座34,利用拉把结构331使放置平台33产生滑动并抵达定位,则转向管200对应挤压部23,在实施紧配功能前,先设定压缸21的活塞杆211的推移长度,并由第一电阻尺42进行长度的实际量测,启动压缸21使升降板13开始下压,当挤压部23开始推挤转向管200时,荷重元22开始侦测推挤过程中所承受的阻力,同时位移座34受到转向管200末端的推移以抵抗弹性元件35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则第二电阻尺42A的第二移动杆体421A也受到位移座34的拉伸,当紧配过程结束,则第一电阻尺42会依其第一移动杆体421的拉伸长度辨别升降板13的位移长度,同时荷重元22已量得最终的阻力,第二电阻尺42A也量得转向管200末端的推移长度。
本实用新型在转向管200及前叉肩盖100的紧配接合中,通过荷重元22的阻力量测所获得的数值可以判断两者的接合强度,阻力值过高,表示该转向管200的外径过大,阻力值过低,表示转向管200的外径过小,此二类皆为转向管200与前叉肩盖100接合强度不符合规范的装配不合格品,此外通过第二电阻尺42A的设置可量测转向管200末端的位移,当转向管200已完成紧配且荷重元22所侦测的阻力值符合标准,但第二电阻尺42A所测得的位移不符标准时,表示该转向管200的长度过长或过短,此二类亦视为装配不合格品,如此本实用新型可针对转向管200的管径及管长做精准的量测,而容易判别并淘汰装配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而提升产品的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一安装板、多个导柱、一升降板及一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位于本体的底部,各导柱的底端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升降板上相对应于导柱的位置设有导孔,导柱穿设在导孔中,第二安装板设置固定在四导柱的顶端;
一按压单元,其连接在本体上且具有一压缸、一荷重元及一挤压部,压缸设置在第二安装板的顶面上且设有一活塞杆,该活塞杆穿透第二安装板并连接在本体的升降板上,荷重元设置在升降板的底面上,挤压部连接在荷重元的下方位置;
一紧配单元,其设置在本体上且具有多个支撑柱、一轨道座、一放置平台,各支撑柱连接在第一安装板的顶面上,轨道座连接在各支撑柱的顶端,放置平台可滑移的设置在轨道座上;
一量测单元,其具有至少一第一电阻尺,第一电阻尺固设在第二安装板上且具有一第一移动杆体,该第一移动杆体与升降板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升降板的一侧壁面上设有一牵引片,量测单元第一电阻尺的第一移动杆体与升降板的牵引片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特征在于,其中紧配单元的轨道座为一内部中空的框体结构,轨道座的相对两侧壁面上成形有多个两两相对的滑块,放置平台位于轨道座上且受到各滑块的支撑,该放置平台设有两拉把结构、一第一容置孔及一第二容置孔,两拉把结构分别成形在放置平台上邻近相对两边缘的位置,第一容置孔及第二容置孔分别贯穿成形在放置平台上,且第一容置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容置孔的孔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特征在于,其中紧配单元具有多个支撑柱、一位移座及一弹性元件,各支撑柱为两两相对设置,位移座可垂直升降地穿设在其中两相对的支撑柱上,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轨道座及位移座的相对的侧壁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特征在于,其中量测单元进一步设有一第二电阻尺,该第二电阻尺固设在轨道座的一侧壁面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特征在于,其中量测单元进一步设有一第二电阻尺,该第二电阻尺固设在轨道座的一侧壁面上,第二电阻尺设有一第二移动杆体,第二移动杆体与位移座相互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设有一极限开关,极限开关位于本体上且设有一导杆、一上限块、一下限块及一感应区,导杆设置在第二安装板及升降板同一侧的侧壁面上,上限块及下限块分别穿设在导杆中且二者之间设有间距,感应区设置在第二安装板的一侧壁面上且穿设在导杆上并位于上限块及下限块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设有一极限开关,极限开关位于本体上且设有一导杆、一上限块、一下限块及一感应区,导杆设置在第二安装板及升降板同一侧的侧壁面上,上限块及下限块分别穿设在导杆中且二者之间设有间距,感应区设置在第二安装板的一侧壁面上且穿设在导杆上并位于上限块及下限块之间。
CN201320891890.0U 2013-12-31 2013-12-31 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49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91890.0U CN203649862U (zh) 2013-12-31 2013-12-31 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91890.0U CN203649862U (zh) 2013-12-31 2013-12-31 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49862U true CN203649862U (zh) 2014-06-18

Family

ID=50916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9189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49862U (zh) 2013-12-31 2013-12-31 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498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6421A (zh) * 2018-05-29 2018-08-24 袁良军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CN115431548A (zh) * 2022-09-21 2022-12-06 香河合益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杯盖、杯勺装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6421A (zh) * 2018-05-29 2018-08-24 袁良军 新能源汽车上管柱自动安装机器
CN115431548A (zh) * 2022-09-21 2022-12-06 香河合益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杯盖、杯勺装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5431548B (zh) * 2022-09-21 2023-08-01 香河合益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杯盖、杯勺装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49862U (zh) 转向管压入力全检机
CN206185024U (zh) 一种新型铁镍合金电极加工成型冲压模具
CN213068495U (zh) 一种公路路面抗压能力检测装置
CN209849806U (zh) 一种可进行真空检测并计数的铆压机
CN209080815U (zh) 一种工件上料姿态自动检测装置
CN207606490U (zh) 含油轴承油封压装装置
CN106411067A (zh) 定子轴承压入装置
CN105082609B (zh) 一种油缸自动调整行程的方法
CN205449703U (zh) 一种应用于压剪试验机的横向剪切装置
CN202433139U (zh) 全自动零件压出力试验机
CN211425281U (zh) 一种汽车制动器制动片检测台
CN207703193U (zh) 平面度检测校型系统
CN204556397U (zh) 一种抗压实验器
CN203649861U (zh) 内管压入力全检机
CN206795197U (zh) 一种汽车配件齿轮箱的自动检测和压装装置
CN207724697U (zh) 一种双色前后移热压成型机
CN206056847U (zh) 切割丝张力检测装置
CN206344926U (zh) 平衡车
CN202216631U (zh) 一种轴件检测工装
CN205228945U (zh) 一种改进的高分子塑料智能拉力机
CN105043890A (zh) 测试混凝土桥梁恒载应力的方法
CN213544240U (zh) 一种测量准确度高的电子环刚度试验机
CN220689994U (zh) 一种齿块整体外形检测装置
CN206037980U (zh) 鼓式制动器蹄片外径检测装置
CN206387354U (zh) 一种复原率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