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6231A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26231A
CN108426231A CN201810126976.1A CN201810126976A CN108426231A CN 108426231 A CN108426231 A CN 108426231A CN 201810126976 A CN201810126976 A CN 201810126976A CN 108426231 A CN108426231 A CN 108426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reflector
lamps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69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薰
小杉贵
小杉一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26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62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形成多个配光图案、且散热效率良好的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1)具备:壳体(2);透光罩(3),其与壳体一起构成灯室;金属制的光源台(4),其配置于灯室内,具有安装部(41),该安装部包含相互背对的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在第一安装面上安装有第一光源(5A),在第二安装面上安装有第二光源(5B);固定于光源台并将从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出射的光向灯具前方反射的第一反射器(6A)及第二反射器(6B),光源台具有遮挡部,其将由第一反射器反射的光中的朝向第二反射器侧的光遮挡,并将由第二反射器反射的光中的朝向第一反射器侧的光遮挡,遮挡部将灯室划分为至少两个分区地从安装部呈板状延伸。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车辆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在灯体内收纳有支承近光灯侧LED光源的近光灯侧LED基板、独立于近光灯侧LED基板地构成并支承远光灯侧LED光源的远光灯侧LED基板。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前照灯中,还在灯体内配置有电阻基板,其独立于近光灯侧LED基板以及远光灯侧LED基板地构成,具有多个电阻,作为调整LED光源的驱动电流的驱动电路发挥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628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在灯体内配置有多个LED基板,且部件数量较多。另外,固定于支承部件的LED基板、电阻基板配置于在由黑色等的有色树脂形成的壳体和反射器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其散热效率存在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形成多个配光图案、并且散热效率良好的车辆用灯具。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具备:
壳体;
透光罩,其与所述壳体一起构成灯室;
金属制的光源台,其配置于所述灯室内,具有安装部,该安装部包含相互背对的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安装有第一光源,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安装有第二光源;
第一反射器,其固定于所述光源台,将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光向灯具前方反射;
第二反射器,其固定于所述光源台,将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向灯具前方反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台具有遮挡部,该遮挡部将由所述第一反射器反射的光中的朝向所述第二反射器侧的光遮挡,并且将由所述第二反射器反射的光中的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器侧的光遮挡,
所述遮挡部以将所述灯室划分为至少两个分区的方式从所述安装部呈板状延伸。
根据所述构成,能够提供如下车辆用灯具: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形成多个配光图案,并且用于将从光源出射的光遮挡的遮挡部也具有对来自光源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功能。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也可以是,
在所述第一反射器或者所述第二反射器的灯具后方侧,在所述光源台固定有用于向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供给电流的电路基板。
根据所述构成,能够提高从电路基板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也可以是,
所述壳体为金属制,
所述光源台固定于所述壳体。
根据所述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从光源、电路基板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也可以是,
所述第一安装面朝向灯具下侧,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形成近光灯用配光图案,并且,所述第二安装面朝向灯具上侧,来自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的光形成远光灯用配光图案,
在所述第一光源的灯具前方侧设有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直射光遮挡的遮光件。
根据所述构成,能够防止因来自第一光源的直射光产生的眩光。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也可以是,
在所述壳体的灯具后方侧的面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用于收容将来自电源的电力向所述电路基板供给的插座。
根据所述构成,能够进一步减少用于构成车辆用灯具的部件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形成多个配光图案,并且能够优化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立体图。
图2是车辆用灯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车辆用灯具的后视图。
图4是拆卸了壳体的状态下的车辆用灯具的后视图。
图5是构成车辆用灯具的光源台的立体图。
图6是省略了车辆用灯具的内部机构的A-A线端面图。
图7是省略了车辆用灯具的内部机构的B-B线端面图。
图8是拆卸了壳体的状态下的车辆用灯具的俯视图。
图9是车辆用灯具的下方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灯具,2:壳体,3:透光罩,4:光源台,光源5、5A:第一光源,5B:第二光源,6:反射器,6A:第一反射器,6B:第二反射器,7(7A、7B):供电配件,8:电路基板,9:遮光件,10:插座,20(20A、20B):灯室,22:收容部,41:安装部,41A:第一安装面,41B:第二安装面,42:遮挡部,44:基板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被用作安装于例如卡车、公共汽车等车辆的前照灯。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图示左右对称的一对前照灯中的一个灯具来进行说明。
图1是车辆用灯具1的立体图,图2是车辆用灯具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图2所示,车辆用灯具1具备壳体2和安装于壳体2的前部的透光罩3。利用壳体2与透光罩3构成车辆用灯具1的外框,该外框的内部空间作为车辆用灯具1的灯室20而形成。
另外,车辆用灯具1具备光源台4、安装于光源台4的光源5(5A、5B)、固定于光源台4的反射器6(6A、6B)、供电配件7(7A、7B)、电路基板8、遮光件9。这些各部件相互组装地配置于灯室20内。
壳体2例如由铝、铜等热传导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形成。壳体2前端开口而形成,该开口被安装于壳体2的透光罩3封堵。
在壳体2内的左右两侧部,设有上下隔开规定的间隙地并列、且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引导部件21。引导部件21沿其间隙将光源台4的左右侧部从壳体2的前开口向里引导,使光源台4收纳于壳体2内。收纳于壳体2内的光源台4以周缘部与壳体2接触的状态通过螺钉23(参照图3)固定于壳体2。
图3是车辆用灯具1的后视图,图4是拆卸了壳体2的状态下的车辆用灯具1的后视图。如图3所示,在壳体2的后方侧的端部,与壳体2一体地形成有用于收容电力供给用的插座10的收容部22。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一端连接于插座10的电源线11经由连接器11a连接于电路基板8的电路形成面(在图4中未图示的面)。此外,如图4所示,电源线11优选的是暂时向电路基板8的正面侧(图4的里侧)迂回然后与电路基板8的电路形成面连接,以避免与电路基板8的电路形成面干扰。由此,可从省略图示的电源经由插座10以及电源线11向电路基板8供给电力。
图5是光源台4的立体图,图6是省略了车辆用灯具1的内部机构的A-A线端面图。另外,图7是省略了内部机构的车辆用灯具1的B-B线端面图,图8是拆卸了壳体2的状态下的车辆用灯具1的俯视图。
如图2、图5、图6所示,光源台4具备供光源5(5A、5B)安装的安装部41、将从光源5(5A、5B)出射的光的一部分遮挡的遮挡部42。
安装部41具有相互背对的第一安装面41A(图5中的下侧的面)与第二安装面41B(图5中的上侧的面)。在第二安装面41B的大致中央部设有供第二光源5B载置的载置部43b。另外,在第一安装面41A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前后方向上的稍靠后方部设有供第一光源5A载置的载置部43a(参照图6)。
在第二安装面41B的后部设有供电路基板8固定的基板固定部44。基板固定部44形成为向左右延伸并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如图7所示,基板固定部44在其后面侧分离地设有分别具有螺钉插通孔的多个紧固部44a。此外,在本例中,基板固定部44在第二安装面41B、即光源台4的上表面侧朝向上方地设置,但也可以例如在光源台4的下表面侧、即第一安装面41A的后部朝向下方地设置。
遮挡部42与安装部41连续地设置,并被设为从安装部41的前端部向前方以及左右两方向以板状延伸。在由安装部41与遮挡部42构成的光源台4配置于壳体2内的状态下,遮挡部42的前端面成为延伸至透光罩3的内表面附近的状态。另外,遮挡部42的左右两侧面成为与壳体2的内侧部面接触的状态。
车辆用灯具1的灯室20被配置于壳体2内的光源台4划分为上下两个分区(灯室20B、20A)(参照图1)。在上侧的灯室20B设有第二光源5B,在下侧的灯室20A设有第一光源5A。从第二光源5B出射的光向下侧的灯室20A的行进被配置于灯室20内的光源台4遮挡。同样,从第一光源5A出射的光向上侧的灯室20B的行进被光源台4遮挡。
在遮挡部42的前面侧设有左右延伸并上下排列的多个散热片45。例如遮挡部42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也可以形成为比安装部41的厚度厚。此外,该多个散热片例如也可以被设为上下延伸并左右排列。
包含安装部41与遮挡部42的光源台4与壳体2相同,例如由铝、铜等热传导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形成。
如图1、图2、图5以及图6所示,光源5(5A、5B)使用用于向光源5(5A、5B)供给电力的供电配件7(7A、7B)安装于光源台4。第一光源5A使发光面朝下地载置于设于第一安装面41A的载置部43a,经由供电配件7A用螺钉紧固地固定于光源台4。同样,第二光源5B使发光面朝上地载置于设于第二安装面41B的载置部43b,从上方经由供电配件7B用螺钉紧固地固定于光源台4。如图4、图6、图8所示,通过将连接于电路基板8的电源线75a的前端部与供电配件7A的供电部71A连接,从而经由电源线75a以及供电配件7A对光源5A供给电力。同样,通过将连接于电路基板8的电源线75b的前端部与供电配件7B的供电部71B连接,从而经由电源线75b以及供电配件7B对光源5B供给电力。第二光源5B在灯室20的前后方向上固定于比第一光源5A靠里侧(后方)。在光源5(5A、5B)中使用了例如作为具有较高的指向性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
如图2、图6所示,反射器6由覆盖第一光源5A的第一反射器6A和覆盖第二光源5B的第二反射器6B构成。
第一反射器6A如大致下半球中的后半部分那样形成为在前方与上方开口的凹状。在第一反射器6A的内周面设有:配光形成面61,其设有用于形成配光图案的凹凸部;非配光形成面62,其不会有助于配光图案的形成。非配光形成面62被设为朝向大致上方,在其表面上通过滚花加工等形成有微小的凹凸。因此,入射到非配光形成面62的光利用微小的凹凸而扩散。
第二反射器6B如大致上半球中的后半部分那样形成为在前方与下方开口的凹状。在第二反射器6B的内周面设有:配光形成面63,其设有用于形成配光图案的凹凸部;非配光形成面64(参照图6),其不会有助于配光图案的形成。虽然省略图示,在非配光形成面64的表面,与第一反射器6A的非配光形成面62相同,通过滚花加工等形成有微小的凹凸,入射到非配光形成面64的光利用微小的凹凸而扩散。
第一反射器6A固定于光源台4中的第一安装面41A。第二反射器6B固定于光源台4中的第二安装面41B。第二反射器6B使用螺钉47a~47d固定于设于第二安装面41B的孔46a~46d(参照图5)。同样,第一反射器6A使用螺钉(图2中仅显示出螺钉48c、48d)固定于设于第一安装面41A的孔(省略图示)。另外,第二反射器6B也可以被固定成反射器的后部位于基板固定部44的前侧。
第一反射器6A将从第一光源5A出射的光向灯具的前方反射。第二反射器6B将从第二光源5B出射的光向灯具的前方反射。
如图2所示,电路基板8固定于基板固定部44的后面。电路基板8是用于向第一光源5A以及第二光源5B供给电流的基板,安装有多个半导体元件。在电路基板8的与基板固定部44的多个紧固部44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钉插通孔8a。如图7所示,电路基板8通过以从螺钉插通孔8a插通的螺钉85分别螺合于紧固部44a而安装于基板固定部44。电路基板8在与基板固定部44的后面之间,例如经由散热隔件通过螺钉紧固成与基板固定部44面接触。在本例中,电路基板8固定于第二反射器6B的后方侧,但例如在基板固定部44设于第一安装面41A的后部的情况下,电路基板8被固定于第一反射器6A的后方侧。
图9是车辆用灯具1的下方立体图。
如图2、图6、图9所示,遮光件9利用螺钉91a,固定于经由供电配件7A安装于第一安装面41A的第一光源5A的前方侧。遮光件9具有朝向上下方向地通过螺钉紧固于第一安装面41A的安装板部91、从安装板部91的后缘向下方延伸的连结板部92、从连结板部92的下缘向后方延伸的遮挡板部93。
在遮挡板部93的中央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透过孔93a,透过孔93a的后侧的遮挡板部93中的前端部被设为遮光部93b。在遮光件9固定于第一安装面41A的状态下,遮挡板部93位于向下方离开第一安装面41A的位置,遮光部93b位于比第一光源5A的正下方稍靠前侧的位置。遮光件9被配置为,可将从第一光源5A出射的光中的、未被第一反射器6A反射而是直接进入灯具的前方的直射光遮挡。
在这样的构成中,若从第一光源5A出射光,则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第一反射器6A的配光形成面61行进,在配光形成面61反射而朝向灯具的前方照射(例如图6的光A、B等)。
另外,从第一光源5A出射的光的其他一部分被第一反射器6A反射之后,向灯室20内的上方(设有第二反射器6B的灯室20B的方向)行进(例如图6的光C、D等)。在该情况下,由于光源台4的遮挡部42延伸设置至透光罩3的附近,因此进入灯具上方的光C、D被遮挡部42遮挡了更向上方的行进。
另外,从第一光源5A出射的光的其他一部分被遮光件9的遮光部93b遮挡。在该情况下,由于遮光部93b配置于第一光源5A的正下方的稍前侧,因此从第一光源5A出射的光被遮光部93b遮挡,从而不会入射到第一反射器6A的非配光形成面62。另外,从第一光源5A出射的光的其他一部分透过遮光件9的透过孔93a而向灯具的外部作为直射光照射。在该情况下,直射光照射到路面上的本车辆的前侧附近,因此因此不会成为针对反向车辆的眩光。
另一方面,若从第二光源5B出射光,则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反射器6B的配光形成面63行进,在配光形成面63反射而朝向灯具的前方照射(例如图6的光E、F等)。
另外,从第二光源5B出射的光的其他一部分被第二反射器6B反射之后,向灯室20内的下方(设有第一反射器6A的灯室20A的方向)行进(例如图6的光G、H等)。在该情况下,与所述相同,由于遮挡部42设置至透光罩3的附近,因此进入灯具下方的光G、H被遮挡部42遮挡了更向下方的行进。
在这样构成的车辆用灯具1中,通过仅使第一光源5A点亮,使得从第一光源5A出射的光被第一反射器6A反射而形成近光灯用的配光图案。另外,通过使第一光源5A与第二光源5B这两方点亮,使得从第一光源5A以及第二光源5B出射的光分别被第一反射器6A以及第二反射器6B反射,形成远光灯用的配光图案。
根据所述构成的车辆用灯具1,灯室20被供光源5(5A、5B)安装的安装部41与从安装部41的前端部向前方以及左右两方向延伸的遮挡部42划分成两个分区(灯室20A、20B)。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遮挡部42遮挡从灯室20A内的第一光源5A出射的光向灯室20B侧进入,同样,能够遮挡灯室20B内的第二光源5B的光向灯室20A侧进入。由此,能够形成良好的配光图案。
另外,由安装部41(包含基板固定部44)与遮挡部42构成的光源台4利用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使从安装部41的前端部向前方以及左右两方向延伸的遮挡部42也作为散热片发挥功能,能够提高光源台4的散热性。
另外,用于形成近光灯用配光图案的第一光源5A安装于光源台4的下表面侧的第一安装面41A,并且用于与第一光源5A一起形成远光灯用配光图案的第二光源5B安装于光源台4的上表面侧的第二安装面41B。由此,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形成近光灯用的配光图案以及远光灯用的配光图案。
另外,在光源台4中的第二安装面41B设有基板固定部44,安装有多个半导体元件的电路基板8被固定为与该基板固定部44面接触。由此,能够经由金属制的光源台4释放从电路基板8产生的热量,能够确保较高的散热性。
另外,固定有光源台4的壳体2也由热传导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形成,因此能够经由壳体2释放从光源5(5A,5B)、电路基板8产生的热量。由此,能够确保更高的散热性。
另外,在第一光源5A的前方侧,设有能够遮挡来自第一光源5A的直射光向灯具的前方照射的遮光件9。由此,能够防止来自第一光源5A的直射光所产生的、朝向反向车辆或行人等的眩光。
另外,在壳体2的后方侧的端部,与壳体2一体地设有用于收容插座10的收容部22。因此,相比于例如独立于壳体地设有收容部的构成,能够更加减少用于构成车辆用灯具1的部件数量。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变形、改进等。除此之外,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值、形态、数量、配置场所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则为任意,并不被限定。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具备:
壳体;
透光罩,其与所述壳体一起构成灯室;
金属制的光源台,其配置于所述灯室内,具有安装部,该安装部包含相互背对的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安装有第一光源,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安装有第二光源;
第一反射器,其固定于所述光源台,将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光向灯具前方反射;
第二反射器,其固定于所述光源台,将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向灯具前方反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台具有遮挡部,该遮挡部将由所述第一反射器反射的光中的朝向所述第二反射器侧的光遮挡,并且将由所述第二反射器反射的光中的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器侧的光遮挡,
所述遮挡部以将所述灯室划分为至少两个分区的方式从所述安装部呈板状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反射器或者所述第二反射器的灯具后方侧,在所述光源台固定有用于向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供给电流的电路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金属制,
所述光源台固定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面朝向灯具下侧,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形成近光灯用配光图案,并且,所述第二安装面朝向灯具上侧,来自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的光形成远光灯用配光图案,
在所述第一光源的灯具前方侧设有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直射光遮挡的遮光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灯具后方侧的面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用于收容将来自电源的电力向所述电路基板供给的插座。
CN201810126976.1A 2017-02-14 2018-02-08 车辆用灯具 Pending CN1084262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4868A JP2018133164A (ja) 2017-02-14 2017-02-14 車両用灯具
JP2017-024868 2017-11-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6231A true CN108426231A (zh) 2018-08-21

Family

ID=63156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6976.1A Pending CN108426231A (zh) 2017-02-14 2018-02-08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33164A (zh)
CN (1) CN1084262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2579A (zh) * 2018-12-17 2020-06-23 诚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光利用率的光线投射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4232A (zh) * 2003-03-31 2004-10-0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
CN101266029A (zh) * 2007-03-14 2008-09-1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2278688A (zh) * 2010-05-12 2011-12-14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
CN102635821A (zh) * 2011-02-09 2012-08-1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以单灯形成多个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
CN102691955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照灯
CN104075206A (zh) * 2013-03-25 2014-10-01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车辆照明单元
CN104165317A (zh) * 2013-05-17 2014-11-2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US20140355286A1 (en) * 2013-05-31 2014-1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unit and vehicle front lamp using the light source unit
CN104595823A (zh) * 2014-12-22 2015-05-06 郑州科仪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远近光一体照明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20051492A1 (it) * 2005-07-29 2007-01-30 Ecie S R L Dispositivo di illuminazione a led con asse ottico ortogonale all'asse ottico del dispositivo stesso
CN102483210B (zh) * 2009-09-03 2015-06-1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发光装置和车辆用前照灯
JP5902536B2 (ja) * 2012-03-30 2016-04-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火器
JP5948174B2 (ja) * 2012-07-23 2016-07-0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鉄道車両用灯具
FR2999272A1 (fr) * 2012-12-07 2014-06-13 Valeo Illuminacion Dispositif d'emission de lumiere pour projec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jecteur equipe dudit dispositif
JP6126836B2 (ja) * 2012-12-21 2017-05-1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電気接続構造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JP6567245B2 (ja) * 2012-12-27 2019-08-28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CN103486520B (zh) * 2013-09-30 2017-01-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Led光源前照灯
JP5888792B2 (ja) * 2014-03-18 2016-03-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ヘッドライト
JP2015207391A (ja) * 2014-04-18 2015-11-1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4232A (zh) * 2003-03-31 2004-10-0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
CN101266029A (zh) * 2007-03-14 2008-09-1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2278688A (zh) * 2010-05-12 2011-12-14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
CN102635821A (zh) * 2011-02-09 2012-08-1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以单灯形成多个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
CN102691955A (zh) * 2011-03-25 2012-09-2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照灯
CN104075206A (zh) * 2013-03-25 2014-10-01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车辆照明单元
CN104165317A (zh) * 2013-05-17 2014-11-2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US20140355286A1 (en) * 2013-05-31 2014-1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unit and vehicle front lamp using the light source unit
CN104595823A (zh) * 2014-12-22 2015-05-06 郑州科仪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远近光一体照明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2579A (zh) * 2018-12-17 2020-06-23 诚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光利用率的光线投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33164A (ja)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43720B2 (ja) 灯具
US8337062B2 (en) LED lighting unit and vehicle lamp
CN108027127B (zh) 车辆用灯具
US9739437B2 (en) Vehicular lamp unit
US9328889B2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CN102330933B (zh) 车辆用灯具
US9108563B2 (en) Head lamp for vehicle including plural light source units
JP6161846B1 (ja) 車両用ledバルブ
US9638386B2 (en) Lighting fixture for vehicle
US20130250598A1 (en) Fog lamp and the like employing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US10794561B2 (en) Vehicle lamp
JP4593661B2 (ja) 車両用灯具
US9506613B2 (en) Vehicle lamp fitting
JP4295126B2 (ja) 灯具
TW200930591A (en) Projection-type head lamp capable of compensating for light of dark area
KR101700155B1 (ko) 차량용 램프
CN108426231A (zh) 车辆用灯具
CN209165280U (zh) 一种电动车或摩托车用多光源多透镜的led灯总成
KR20130047575A (ko) 차량용 헤드 램프
KR20190066654A (ko) 다수개 엘이디기판이 연결되어 조사가 확산되는 엘이디가로등
KR20180078011A (ko) 차량용 램프
CN111692564A (zh)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JP6711724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2005209537A (ja) 灯具
KR101472481B1 (ko) 엘이디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안개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