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2859A - 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22859A
CN108422859A CN201810444567.6A CN201810444567A CN108422859A CN 108422859 A CN108422859 A CN 108422859A CN 201810444567 A CN201810444567 A CN 201810444567A CN 108422859 A CN108422859 A CN 1084228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new
flank
rotor
energy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45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22859B (zh
Inventor
郭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4445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228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22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2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22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28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5/00Auxiliary dr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5/00Auxiliary drives
    • B60K25/06Auxiliary drives from the transmission power take-of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5/00Auxiliary drives
    • B60K2025/005Auxiliary drives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s forming part of the propulsion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该装置包括发电机和固定齿;至少两个固定齿设置在汽车的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上,发电机的转子套设在传动轴上,且转子上设有与固定齿相配合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与转子之间设有弹性部,发电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相电连接,当传动轴转动时,固定齿与连杆机构相齿合,以带动转子转动;当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制动停止时,连杆机构能够被其前方的固定齿施加压力,以使连杆机构不能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齿相齿合,在惯性的作用下,进而使转子继续转动,从而与其配合的定子进行发电,将电能储蓄到动力电池内;本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运行续航里程,远比厂家表示的续航里程低好多,这是由于路途的频繁刹车或频繁减速造成的,进而导致续航里程低,达不到用户的使用需求,这就需要一种装置,不仅可以避免此类损耗,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续航里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的新能源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包括发电机和固定齿;
至少两个所述固定齿设置在汽车的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上;
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且所述转子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齿相配合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转子之间设置有弹性部;
所述发电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相电连接,当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所述固定齿与所述连杆机构相齿合,以带动所述转子转动;当所述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制动停止时,所述连杆机构能够被其前方的所述固定齿施加压力,以使所述连杆机构不能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齿相齿合,进而使所述转子继续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子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相转动连接,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件与所述转子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齿包括第一齿面、第二齿面和第三齿面,所述第一齿面与所述传动轴的轴面相重叠,所述第二齿面和第三齿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面的两端,以使所述第一齿面、第二齿面和第三齿面构成三角体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所述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制动停止时,所述第三杆件能够被其前方的所述固定齿的第二齿面施加压力,以使所述连杆机构压缩不能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齿相齿合,进而使所述转子继续转动,当所述传动轴继续转动时,所述弹性部恢复弹力以使所述第三杆件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固定齿与所述连杆机构相齿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面与所述第一齿面的最小夹角范围为20-50度,所述第三齿面与所述第一齿面的最小夹角范围为50-85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齿沿着所述传动轴的周向相间隔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固定齿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的端部设置有惯性装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为压缩弹簧。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新能源汽车,设置有第一方面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至少两个所述固定齿设置在汽车的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上,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且所述转子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齿相配合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转子之间设置有弹性部,所述发电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相电连接,当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所述固定齿与所述连杆机构相齿合,以带动所述转子转动,从而与其配合的定子进行发电,将电能储蓄到动力电池内,增加续航里程;当所述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制动停止时,所述连杆机构能够被其前方的所述固定齿施加压力,以使所述连杆机构不能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齿相齿合,在惯性的作用下,进而使所述转子继续转动,从而与其配合的定子进行发电,将电能储蓄到动力电池内,同样可以增加续航里程,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大大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尤其是对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更能体现出更高的续航里程,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固定齿;101-第一齿面;102-第二齿面;103-第三齿面;104-第一个固定齿;105-第二个固定齿;11-转子;12-定子;13-连杆机构;131-第一杆件;132-第二杆件;133-第三杆件;14-压缩弹簧;15-前左半轴;16-前右半轴;17-后左半轴;18-后右半轴;19-动力电池;20-逆变器;21-电动机;22-变速器;23-传动轴;100-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100,包括发电机和固定齿10;
至少两个所述固定齿10设置在汽车的传动装置的传动轴23上;
所述发电机的转子11套设在所述传动轴23上,且所述转子11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齿10相配合的连杆机构13,所述连杆机构13与所述转子11之间设置有弹性部;
所述发电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19相电连接,当所述传动轴23转动时,所述固定齿10与所述连杆机构13相齿合,以带动所述转子11转动;从而与其配合的定子12进行发电,将电能储蓄到动力电池19内,增加续航里程;当所述传动轴23在转动过程中制动停止时,所述连杆机构13能够被其前方的所述固定齿10施加压力,以使所述连杆机构13不能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齿10相齿合,在惯性的作用下,进而使所述转子11继续转动,从而与其配合的定子12进行发电,将电能储蓄到动力电池19内,同样可以增加续航里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图3所示,所述连杆机构13包括第一杆件131、第二杆件132和第三杆件133,所述第一杆件131的一端与所述转子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132的一端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件1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133的一端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杆件133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11相转动连接,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件133与所述转子11之间;所述固定齿10包括第一齿面101、第二齿面102和第三齿面103,所述第一齿面101与所述传动轴23的轴面相重叠,所述第二齿面102和第三齿面10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面101的两端,以使所述第一齿面101、第二齿面102和第三齿面103构成三角体状;当所述传动轴23在转动过程中制动停止时,所述第三杆件133能够被其前方的所述固定齿10的第二齿面102施加压力,以使所述连杆机构13压缩不能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齿10相齿合,进而使所述转子11继续转动,当所述传动轴23继续转动时,所述弹性部恢复弹力以使所述第三杆件133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固定齿10与所述连杆机构13相齿合。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部可以是压缩弹簧14,当然,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弹性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齿面102与所述第一齿面101的最小夹角θ范围为20-50度,所述第三齿面103与所述第一齿面101的最小夹角α范围为50-85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齿面102与所述第一齿面101的最小夹角θ25度,所述第三齿面103与所述第一齿面101的最小夹角α为75度。可以使与第一杆件131和第二杆件132形成的齿合角度配合更加顺畅。
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齿10沿着所述传动轴23的周向相间隔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三个固定齿10或四个固定齿10等等,同时,设置相对应的连杆机构13。
更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固定齿10之间的距离相等,当然也可以让相邻的固定齿10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具体以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转子11的端部设置有惯性装置,这样的设计,能够使汽车在刹车时,传动轴23制动后,使转子11在惯性装置的作用下,更容易继续转动,为刹车损失的能量提供更多的发电的电能补偿。
如图1-图3所示,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当新能源汽车行驶时,可以将本装置装在汽车的前后半轴上,也可以装在前左半轴15上、前右半轴16上、后左半轴17或后右半轴18上,以使置于半轴等传动装置的发电机会持续发电,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充电力,以补充汽车的电能。例如,当路上车流大,走走停停的状态时,尤其大城市,刹车会相当频繁,但是,该装置由于惯性的作用,即使在汽车刹车或减速的状态下,仍然能持续把汽车刹车前具有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以补偿汽车因刹车损耗的电能,从而提高续航里程。也就是说:汽车即使刹车频繁,因刹车损耗的动能,仍然会被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进一步说,正常运行中,此装置也会持续发电,以弥补汽车运行中的电能损耗,但此时实际需要的扭矩,远远小于装置创造的电能。
具体运转原理:当汽车运行时,半轴及其上面的固定齿10正常运行,并与转子11上的连杆机构13相啮合,此时压缩弹簧14处于伸开状态,从而带动转子11上的连杆机构13,使转子11运转,由于选用直径小,质量轻的转子11,所以转子11扭矩力所需要的电能,远远小于装置制造的电能。当减速或刹车时,半轴停止,半轴上面的第一个固定齿104和第二个固定齿105等也停止动作,但是由于汽车的动能,转子11会继续旋转,如:第二个固定齿105的第二齿面102会阻挡连杆机构13的第三杆件133,由于压力,第三杆件133的弹簧被收缩,从而使连杆机构13也回收,以此类推,转子11在惯性的作用下,使转子11仍然高速旋转与定子12发电,把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将电能储存至动力电池19上,以补偿减速带来的损耗,直至动能完全消失,动力电池19与逆变器20电连接,逆变器20与电动机21电连接,电动机21通过离合器与变速器22连接,变速器22与传动轴23连接,即半轴连接;当汽车继续前行,转子11上面的压缩弹簧14弹起,被半轴带动继续提供电能,往复重复运动,进而实现续航。
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还可以装在其他的动力传动处,例如,轮毂灯行驶系或传动系统的其他地方,或者以其他的结构形式实现对汽车刹车或能量的收集,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100。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新能源汽车,设置有实施例一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因此具有实施例一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具体而言,新能汽车包括电动、油电混动和天然气等,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运行续航里程,远比厂家表示的续航里程低好多,这是由于路途的频繁刹车或频繁减速造成的,进而导致续航里程低,达不到用户的使用需求,这就需要一种装置,不仅可以避免此类损耗,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续航里程,而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至少两个所述固定齿设置在汽车的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上,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且所述转子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齿相配合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转子之间设置有弹性部,所述发电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相电连接,当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所述固定齿与所述连杆机构相齿合,以带动所述转子转动,从而与其配合的定子进行发电,将电能储蓄到动力电池内,增加续航里程;当所述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制动停止时,所述连杆机构能够被其前方的所述固定齿施加压力,以使所述连杆机构不能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齿相齿合,在惯性的作用下,进而使所述转子继续转动,从而与其配合的定子进行发电,将电能储蓄到动力电池内,同样可以增加续航里程,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大大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尤其是对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更能体现出更高的续航里程,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和固定齿;
至少两个所述固定齿设置在汽车的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上;
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且所述转子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齿相配合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转子之间设置有弹性部;
所述发电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相电连接,当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所述固定齿与所述连杆机构相齿合,以带动所述转子转动;当所述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制动停止时,所述连杆机构能够被其前方的所述固定齿施加压力,以使所述连杆机构不能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齿相齿合,进而使所述转子继续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子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相转动连接,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件与所述转子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齿包括第一齿面、第二齿面和第三齿面,所述第一齿面与所述传动轴的轴面相重叠,所述第二齿面和第三齿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面的两端,以使所述第一齿面、第二齿面和第三齿面构成三角体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制动停止时,所述第三杆件能够被其前方的所述固定齿的第二齿面施加压力,以使所述连杆机构压缩不能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齿相齿合,进而使所述转子继续转动,当所述传动轴继续转动时,所述弹性部恢复弹力以使所述第三杆件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固定齿与所述连杆机构相齿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齿面与所述第一齿面的最小夹角范围为20-50度,所述第三齿面与所述第一齿面的最小夹角范围为50-8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齿沿着所述传动轴的周向相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固定齿之间的距离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的端部设置有惯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为压缩弹簧。
10.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
CN201810444567.6A 2018-05-10 2018-05-10 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Active CN1084228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4567.6A CN108422859B (zh) 2018-05-10 2018-05-10 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4567.6A CN108422859B (zh) 2018-05-10 2018-05-10 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2859A true CN108422859A (zh) 2018-08-21
CN108422859B CN108422859B (zh) 2024-01-12

Family

ID=63162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4567.6A Active CN108422859B (zh) 2018-05-10 2018-05-10 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22859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838A (en) * 1982-08-06 1984-07-17 Ecm Motor Co. Electric motor with braking arrangement
RU2149765C1 (ru) * 1998-03-26 2000-05-27 Цыпцын Валерий Иванович Тягово-сцеп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ногозвен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поезда
US6354974B1 (en) * 1999-04-26 2002-03-1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Power train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s and the like
CN1445116A (zh) * 2002-01-14 2003-10-01 金永平 电能汽车
CN2847662Y (zh) * 2005-12-06 2006-12-13 刘玉珊 鞋用发电机
CN101434203A (zh) * 2008-12-16 2009-05-20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刹车减速发电装置
CN102257705A (zh) * 2010-02-05 2011-11-23 王文晖 新型刹车发电装置主体结构
CN202663266U (zh) * 2012-03-12 2013-01-09 广州市赛导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球型电机及应用该球型电机的电动车
CN104723794A (zh) * 2015-02-10 2015-06-24 福建工程学院 混合动力一体化驱动桥结构
CN205605357U (zh) * 2016-04-15 2016-09-28 福建恒冠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组的卸荷装置
CN106194265A (zh) * 2016-08-19 2016-12-07 陶如意 一种针对慢速旋转的能量回收机构
CN107499145A (zh) * 2017-08-04 2017-12-22 许润柱 一种增程车辆及增程设备
CN107719130A (zh) * 2017-11-23 2018-02-23 南京中研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
CN107882698A (zh) * 2017-11-30 2018-04-06 张伟 汽车惯性能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838A (en) * 1982-08-06 1984-07-17 Ecm Motor Co. Electric motor with braking arrangement
RU2149765C1 (ru) * 1998-03-26 2000-05-27 Цыпцын Валерий Иванович Тягово-сцеп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ногозвен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поезда
US6354974B1 (en) * 1999-04-26 2002-03-1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Power train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s and the like
CN1445116A (zh) * 2002-01-14 2003-10-01 金永平 电能汽车
CN2847662Y (zh) * 2005-12-06 2006-12-13 刘玉珊 鞋用发电机
CN101434203A (zh) * 2008-12-16 2009-05-20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刹车减速发电装置
CN102257705A (zh) * 2010-02-05 2011-11-23 王文晖 新型刹车发电装置主体结构
CN202663266U (zh) * 2012-03-12 2013-01-09 广州市赛导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球型电机及应用该球型电机的电动车
CN104723794A (zh) * 2015-02-10 2015-06-24 福建工程学院 混合动力一体化驱动桥结构
CN205605357U (zh) * 2016-04-15 2016-09-28 福建恒冠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组的卸荷装置
CN106194265A (zh) * 2016-08-19 2016-12-07 陶如意 一种针对慢速旋转的能量回收机构
CN107499145A (zh) * 2017-08-04 2017-12-22 许润柱 一种增程车辆及增程设备
CN107719130A (zh) * 2017-11-23 2018-02-23 南京中研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
CN107882698A (zh) * 2017-11-30 2018-04-06 张伟 汽车惯性能回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琪;高兴超;: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设计与重要技术", 河北农机, no. 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2859B (zh) 2024-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64412U (zh) 一种双电机单行星排纯电机汽车驱动装置
CN105329080A (zh) 电动车用电驱动后桥总成
CN107709147A (zh) 电动车辆以及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系统
CN103129532A (zh) 一种刹车能量回收装置
CN104534084B (zh) 一种电动汽车减速器内的电子驻车机构
CN102677609B (zh) 一种车辆减速装置
CN102555794B (zh) 一种电动汽车行星轮系变速驱动系统
CN203460716U (zh) 一种用于浮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CN204956076U (zh) 一种电动汽车扭转梁式驱动系统
JP2013147235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8422859A (zh) 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CN101947937B (zh) 汽车节能装置
CN208290977U (zh) 新能源汽车续航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CN203739623U (zh) 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单向行星减速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102358192A (zh) 一种多能源电动车
CN101476549A (zh) 机械式蓄能装置
CN204870986U (zh) 涡卷弹簧式制动能量回收利用装置
CN202243039U (zh) 一种多能源电动车
CN202577182U (zh) 一种车辆减速装置
CN202353383U (zh) 三级减速电机
CN109466306A (zh) 双电机混合发动机增程式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3204062B (zh) 动力传动系统及内燃机车
CN208306367U (zh) 复合行星离合器双电机动力总成
CN207931731U (zh) 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CN207864542U (zh) 一种电驱动缓速器及具有该缓速器的汽车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