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7678B - 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7678B
CN108407678B CN201810048249.8A CN201810048249A CN108407678B CN 108407678 B CN108407678 B CN 108407678B CN 201810048249 A CN201810048249 A CN 201810048249A CN 108407678 B CN108407678 B CN 108407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at
rod member
axial direction
spa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48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7678A (zh
Inventor
福田智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07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7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7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7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0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 B60N2/161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0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cinematic
    • B60N2/161Rods
    • B60N2/1615Parallelogram-lik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其能够通过一个隔离件来保持三个部件彼此间的位置关系。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具备:杆部件;第1框架;第2框架,该第2框架具有供杆部件贯穿的第1贯通部,并且沿与该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第3框架,该第3框架沿与该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以及隔离件,该隔离件具有第1隔离部和第2隔离部,第1隔离部位于第1框架与第2框架之间,且能够与该第1框架以及该第2框架相接触,第2隔离部自该第1隔离部朝向第3框架延伸且贯穿于设置在第2框架的第2贯通部,并且第2隔离部的延伸方向前端能够与该第3框架相接触。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骨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第2015-223851号公报所记载的发明中,在一个管部件上安装有三个连杆或框架(以下称为框架。),并且,在相邻的框架之间分别配置有圆筒形的隔离件。
发明内容
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发明中,为了保持三个框架彼此间的位置关系而需要两个隔离件。
本公开一个方面在于优选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其能够通过一个隔离件保持三个框架彼此间的位置关系,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本公开涉及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骨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具备:杆部件;第1框架,该第1框架配置在杆部件的于轴向上的第1端部,且沿与该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第2框架,该第2框架设置在比第1框架靠近杆部件的于轴向上的第2端部的位置,并且,该第2框架具有供杆部件贯穿的第1贯通部且沿与该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第3框架,该第3框架设置在比第2框架靠近杆部件的于轴向上的第2端部的位置且沿与该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以及隔离件,该隔离件具有第1隔离部和至少一个第2隔离部,第1隔离部位于第1框架与第2框架之间,且能够与该第1框架以及该第2框架相接触,第2隔离部自该第1隔离部朝向第3框架延伸,且贯穿于设置在第2框架的第2贯通部并且第2隔离部的延伸方向前端能够与该第3框架相接触。
由此,通过第1隔离部来保持第1框架与第2框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通过第2隔离部来保持第2框架与第3框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因此,由于能够通过一个隔离件保持三个框架彼此间的位置关系,所以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例如,如果将杆部件的于轴向上的第1端部设为座椅宽度方向左侧,则轴向上的第2端部为座椅宽度方向右侧,由此,在该情况下,各框架构成为沿着轴向从左侧向右侧依次排列有第1框架、第2框架、第3框架。
同样地,如果将杆部件的于轴向上的第1端部设为座椅宽度方向右侧,则轴向上的第2端部为座椅宽度方向左侧,由此,在该情况下,各框架构成为沿着轴向从右侧向左侧依次排列有第1框架、第2框架、第3框架。
同样地,如果将杆部件的于轴向上的第1端部设为座椅前端侧,则轴向上的第2端部为座椅后端侧,由此,在该情况下,各框架构成为沿着轴向从前侧向后侧依次排列有第1框架、第2框架、第3框架。
并且,本公开可以构成如下。
即,第1贯通部可由包围杆部件外周的通孔构成。第2贯通部可由自所述第1贯通部的外缘朝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构成。
第1框架与第2框架之间的第1间隔尺寸可大于第2框架与第3框架之间的第2间隔尺寸。第1隔离部可由供杆部件插入的筒部构成。
并且,第2隔离部可由使第1隔离部的于轴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延伸而成的延伸部构成。由此,能够在实现隔离件的轻量化的同时,保持三个框架彼此间的位置关系。
即,假设如果第1隔离部以及第2隔离部都为圆筒形,则实质上会成为与具有两个隔离件时相同的质量。因此,无法实现轻量化。
但是,根据如上构成,第2隔离部由使第1隔离部的端部的一部分延伸而成的延伸部构成,由此,能够实现第2隔离部的轻量化。
另一方面,由于第1隔离部为筒形,所以,能够增加隔离件与第1框架以及第2框架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在实现隔离件的轻量化的同时,保持三个框架彼此间的位置关系。
第1贯通部的外缘中的至少一部分可焊接于杆部件。第1框架以及第3框架能够以杆部件为中心围绕该杆部件相对旋转。由此,如上所述,由于能够保持三个框架彼此间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确保用于切实地实施焊接的空间。
第1框架可以是侧框架,该侧框架构成座垫框架的一部分。第2框架可以是倾斜连杆,该倾斜连杆构成用于使座椅座垫的前端部摆动的倾斜机构的一部分。第3框架可以是升降连杆,该第3框架的第1端部与杆部件相连接,该第3框架的第2端部与交通工具相连接,从而支撑座垫框架。
并且,杆部件可将旋转力传递给第2框架。第3框架可构成为相对于第2框架而位于靠近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并且,第1框架可构成为相对于第2框架而位于靠近座椅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框架的外观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倾斜连杆的图。
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隔离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以下所要说明的“实施方式”示出属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即,记载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方案等不限于下列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具体结构或构造等。
标注在各图中表示方向的箭头等是为了便于理解各图相互关系而标注的符号。标注于各图中的箭头等(方向)不限定本公开的范围。
对于至少标注符号而加以说明的部件或部位,除事先说明“1个”等情形外,其至少设置有1个。即,在未事先说明为“1个”等情形下,该部件可设置有2个以上。
(第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车辆的前排用座椅进行说明。
1.座椅框架的概要
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以下简称为座椅框架。)1是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骨架的框架。如图1所示,该座椅框架1具有座垫框架10以及靠背框架(未图示。)。
靠背框架构成座椅靠背3的骨架。座椅靠背3是用于支撑就坐者背部的部位。座垫框架10构成座椅座垫5的骨架。座椅座垫5是用于支撑就坐者臀部的部位。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用于改变座椅座垫5的前端部的倾斜角度的倾斜机构,以及用于改变座椅座垫5的高度的升降机构。
2.座垫框架的构成
如图1所示,座垫框架10至少具有第1侧框架11(亦可称为左侧框架11)、第2侧框架12(亦可称为右侧框架12)以及两个连结杆13、14(前连结杆13、后连结杆14)。第1侧框架11是配置在座椅左侧且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的部件。
第2侧框架12是以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与第1侧框架11相分离的方式配置在座椅右侧且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的部件。两个连结杆13、14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且连接第1侧框架11和第2侧框架12。并且,两个连结杆13、14是圆筒形或圆柱形的杆部件的一例。
如图1所示,连结杆13连接第1侧框架11的于延伸方向上的第1端部和第2侧框架12的于延伸方向上的第1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座椅前端部)。连结杆14连接第1侧框架11的于延伸方向上的第2端部和第2侧框架12的于延伸方向上的第2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座椅后端部)相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杆13具有例如圆筒形的管部件13A以及与该管部件13A一体化的圆筒形的套管13B。套管13B通过焊接或压入等与管部件13A一体化。
连结杆13构成倾斜机构的一部分,并且,通过从倾斜用电动机(未图示。)获得旋转力而旋转。连结杆14构成升降机构的一部分,并且,通过从升降用电动机(未图示。)获得旋转力而旋转。
如图1所示,经由升降连杆15~18等(左前升降连杆15、左后升降连杆16、右前升降连杆17、右后升降连杆18)而将第1侧框架11以及第2侧框架12分别支撑在交通工具上。各升降连杆15~18均是构成升降机构的一部分的部件。
即,靠近第1侧框架11而配置的升降连杆15、16各自的第1端部分别与各连结杆13、14相连接,并且升降连杆15、16各自的第2端部经由左基座部件19A等而与交通工具相连接。
靠近第2侧框架12而配置的升降连杆17、18各自的第1端部分别与各连结杆13、14相连接,并且升降连杆17、18各自的第2端部分别经由右前基座部件19B、右后基座部件19C等而与交通工具相连接。
并且,升降连杆15、17支撑座垫框架10的座椅前方部。升降连杆16、18支撑座垫框架10的座椅后方部。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19A~19C经由座椅用滑动装置(未图示。)而固定于车辆地板面板等。
在第1侧框架11以及第2侧框架12分别设置有倾斜臂20、21(左倾斜臂20、右倾斜臂21)。两个倾斜臂20、21通过与倾斜连杆22、23(左倾斜连杆22、右倾斜连杆23)等协作而构成倾斜机构的一部分。
各倾斜臂20、21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其延伸方向后端部以可摆动的方式分别与第1侧框架11以及第2侧框架12相连接(例如参照图2)。
各倾斜连杆22、23的第1端部以可摆动的方式与倾斜臂20、21各自的延伸方向前端部相连接(例如参照图2)。各倾斜连杆22、23的第2端部固定于连结杆13(例如参照图3)。
因此,当连结杆13旋转时,两个倾斜连杆22、23将与其相连动地分别绕各自与连结杆13的结合部而旋转,因此,两个倾斜臂20、21也相连动地在上下方向上摆动位移。并且,倾斜臂20、21的延伸方向前端部通过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未图示。)而连接。因此,座椅座垫5的前端部的倾斜角度会发生变化。
并且,升降连杆15~18的第1端部以可摆动的方式与各侧框架11、12相连接,并且升降连杆15~18的第2端部以可摆动的方式与各基座部件19A~19C相连接。升降连杆16、18固定于连结杆14。因此,当连结杆14旋转时,升降连杆16、18与其相连动地摆动,因此,座垫框架10整体在上下方向上位移。
3.连结杆13以及倾斜连杆22的组装结构
如图4所示,连结杆13以使其轴向与座椅宽度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而配置。
第1侧框架11具有以沿与连结杆13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扩展的板面11A。倾斜连杆22设置在比第1侧框架11偏靠连结杆13的于轴向上的第2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近第2侧框架12)的位置,并且沿与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倾斜连杆22中设置有第1贯通部22A以及第2贯通部22B。第1贯通部22A是供连结杆13贯穿的部位。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贯通部22A由在整个圆周上包围连结杆13外周的通孔构成。
如图4所示,第2贯通部22B是供第2隔离部24B贯穿的部位。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贯通部22B由自第1贯通部22A的外缘22D朝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第2隔离部24B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参照图6)。因此,第2贯通部22B以与第2隔离部24B相同的数量而设置。
如图5所示,第1贯通部22A的外缘中除第2贯通部22B以外的部位,即,第1贯通部22A的外缘中直接面向连结杆13外周面的部位为焊接固定于连结杆13的固定部22C。
升降连杆15在比倾斜连杆22偏靠连结杆13的于轴向上的第2端部的位置处,即比倾斜连杆22偏靠第2侧框架12的位置处沿与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
即,如图4所示,升降连杆15相对于倾斜连杆22而位于靠近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第1侧框架11相对于倾斜连杆22而位于靠近座椅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
并且,通过第1隔离部24A保持第1侧框架11与倾斜连杆22之间的第1间隔尺寸W1。通过第2隔离部24B保持倾斜连杆22与升降连杆15之间的第2间隔尺寸W2。
即,第1隔离部24A位于第1侧框架11与倾斜连杆22之间,由此使得第1隔离部24A与第1侧框架11以及倾斜连杆22相接触,从而保持第1间隔尺寸W1。
第2隔离部24B自第1隔离部24A朝向升降连杆15延伸且贯穿于第2贯通部22B,并且第2隔离部24B的延伸方向前端与升降连杆15相接触,由此保持第2间隔尺寸W2。
如图6所示,第1隔离部24A是可供连结杆13插通的圆筒形的部位。由第1隔离部24A的于轴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延伸而成的延伸部构成第2隔离部24B。
即,第1隔离部24A以及第2隔离部24B分别为构成由金属一体成形的隔离件24的一部分的部位。第1间隔尺寸W1大于第2间隔尺寸W2。因此,第1隔离部24A的轴向尺寸L1大于第2隔离部24B的轴向尺寸L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切除圆筒管的一部分而形成第2隔离部24B。切除时的切断面,即第2隔离部24B的周向端面与从该圆筒管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面一致。
第1侧框架11以及升降连杆15相对于连结杆13而自如旋转。即,如图4所示,在第1侧框架11以及升降连杆15设置有供连结杆13贯穿的通孔11B、15A。
在通孔11B、15A(左侧框架通孔11B、左前升降连杆通孔15A)的内周面设置有与连结杆13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衬套11C、15B(左侧框架衬套11C、左前升降连杆衬套15B)。各衬套11C、15B具有环状部以及两个环状凸缘部,并由树脂一体成型。环状部是与连结杆13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部位。两个环状凸缘部是自环状部的两端延伸而成的环形部位。
隔离环25在隔着升降连杆15而配置于与第2隔离部24B相反的一侧的状态下焊接固定于连结杆13(套管13B)。因此,升降连杆15处于夹在第2隔离部24B和隔离环25之间的状态。
即,通过将升降连杆15夹在第2隔离部24B和隔离环25之间而确定升降连杆15相对于连结杆13的位置。通过将第1侧框架11夹在第1隔离部24A和凸缘部13C(图4参照)之间而确定第1侧框架11相对于连结杆13的位置。
凸缘部13C是设置在套管13B的于轴向上的端部的环状凸缘部。该凸缘部13C为将套管13B的于轴向上的端部扩管而形成的部位,并与套管13B一体成形。
并且,由于第2隔离部24B处于卡止于第2贯通部22B的状态,所以当倾斜机构动作且连结杆13旋转时,第2隔离部24B,即隔离件24会与倾斜连杆22一体旋转。
此时,由于第1侧框架11以及升降连杆15是不动的,所以如果隔离件24与第1侧框架11以及升降连杆15直接滑动接触,则可能会导致产生大的旋转阻力以及隔离件24的磨损。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在各衬套11C、15B的环状凸缘部会与隔离件24滑动接触,所以能够抑制较大的旋转阻力的产生以及隔离件24的磨损。
并且,在升降机构动作且升降连杆15摆动的情况下,由于设置在衬套15B的环状凸缘部会与隔离件24以及隔离环25滑动接触,所以与倾斜机构动作时相同,能够抑制较大的旋转阻力的产生,并且能够抑制隔离件24以及隔离环25的磨损。
4.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框架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第1隔离部24A保持第1侧框架11与倾斜连杆22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通过第2隔离部24B保持倾斜连杆22与升降连杆15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
因此,能够通过一个隔离件24保持三个部件11、15、22彼此间的位置关系。而且,能够确保用于切实地对倾斜连杆22与连结杆13实施焊接时的空间。
间隔尺寸较大的部分,即第1侧框架11与倾斜连杆22之间的间隔,通过圆筒形的第1隔离部24A来保持。间隔尺寸较小的部分,即升降连杆15与倾斜连杆22之间的间隔,通过构成为延伸部的第2隔离部24B来保持。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实现隔离件24的轻量化的同时,保持三个部件11、15、22彼此间的位置关系。
即,假设第1隔离部24A以及第2隔离部24B都为圆筒形,则实质上会成为与具有两个隔离件时相同的质量。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2隔离部24B由使第1隔离部24A的端部的一部分延伸而成的延伸部构成,所以能够实现第2隔离部24B的轻量化。
另外,由于第1间隔尺寸W1大于第2间隔尺寸W2,所以在作为第1侧框架11以及倾斜连杆22的根部的第1隔离部24A处作用有较大力矩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为了切实地保持第1侧框架11与倾斜连杆22之间的间隔,隔离件24与第1侧框架11以及倾斜连杆22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隔离部24A为圆筒形,所以能够增加隔离件24与第1侧框架11以及倾斜连杆22的接触面积,即,能够增加第1隔离部24A与第1侧框架11以及倾斜连杆22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在实现隔离件24的轻量化的同时,保持三个部件11、15、22彼此间的位置关系。
(其他实施方式)
只要第1间隔尺寸W1能够保持预定的尺寸范围,第1隔离部24A也可以不与第1侧框架11以及倾斜连杆22接触。同样地,只要第2间隔尺寸W2能够保持预定的尺寸范围,第2隔离部24B的前端也可以不与升降连杆15接触。
例如,第1贯通部22A可以具有仅包围连结杆13外周的一部分的形状。
例如,在座椅框架1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2隔离部24B。
例如,隔离件24可以由树脂一体成型。
本公开还可应用于除第1侧框架11、倾斜连杆22以及升降连杆15与连结杆13的组装结构以外的其他部位。
例如,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构成:(a)第2隔离部24B位于第1侧框架11与倾斜连杆22之间,且第1隔离部24A位于倾斜连杆22与升降连杆15之间,或(b)第1隔离部24A具有除圆筒形以外的形状。
例如,也可以将圆筒形的第1隔离部24A配置在间隔尺寸较小的部分,并将延伸部状的第2隔离部24B配置在间隔尺寸较大的部分。
例如,第1隔离部24A以及连结杆13中的至少一方可以是角筒形。此外,连结杆13也可以是角柱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侧框架11对应于第1框架,倾斜连杆22对应于第2框架,升降连杆15对应于第3框架,因此第2框架固定于连结杆13。但是,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发明不限于此。
上述实施方式为车辆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不过,本公开的应用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在铁道车辆、船舶、航空器等交通工具中使用的座椅。
此外,本公开只要符合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的主旨即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因此,也可以组合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的至少2个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其构成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骨架,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的特征在于,具备:
杆部件;
第1框架,所述第1框架配置在所述杆部件的于轴向上的第1端部,且沿与该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第2框架,所述第2框架设置在比所述第1框架靠近所述杆部件的于轴向上的第2端部的位置,并且,所述第2框架具有供所述杆部件贯穿的第1贯通部且沿与该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第3框架,所述第3框架设置在比所述第2框架靠近所述杆部件的于轴向上的第2端部的位置,且沿与该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以及
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具有第1隔离部和至少一个第2隔离部,所述第1隔离部位于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且能够与该第1框架以及该第2框架相接触,所述第2隔离部自该第1隔离部朝向所述第3框架延伸且贯穿于设置在所述第2框架的第2贯通部,并且第2隔离部的延伸方向前端能够与该第3框架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贯通部由包围所述杆部件外周的通孔构成,
所述第2贯通部由自所述第1贯通部的外缘朝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构成,
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的第1间隔尺寸大于所述第2框架与所述第3框架之间的第2间隔尺寸,
所述第1隔离部由供所述杆部件插入的筒部构成,
并且,由使所述第1隔离部的于所述轴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延伸而成的延伸部构成所述第2隔离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贯通部的外缘中的至少一部分焊接于所述杆部件,
所述第1框架以及所述第3框架能够以所述杆部件为中心围绕该杆部件相对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框架是侧框架,该侧框架构成座垫框架的一部分,
所述第2框架是倾斜连杆,该倾斜连杆构成用于使座椅座垫的前端部摆动的倾斜机构的一部分,
所述第3框架是升降连杆,所述第3框架的第1端部与所述杆部件相连接,所述第3框架的第2端部与交通工具相连接,从而支撑所述座垫框架,
所述杆部件能够将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第2框架,
并且,所述第3框架相对于所述第2框架而位于靠近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并且,所述第1框架相对于所述第2框架而位于靠近座椅宽度方向端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隔离部和所述第2隔离部由金属一体成形。
CN201810048249.8A 2017-01-24 2018-01-18 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 Active CN108407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0372 2017-01-24
JP2017010372A JP7111446B2 (ja) 2017-01-24 2017-01-24 乗物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7678A CN108407678A (zh) 2018-08-17
CN108407678B true CN108407678B (zh) 2020-05-29

Family

ID=6281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48249.8A Active CN108407678B (zh) 2017-01-24 2018-01-18 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2654B2 (zh)
JP (1) JP7111446B2 (zh)
CN (1) CN108407678B (zh)
DE (1) DE10201820091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66383B2 (en) * 2016-07-28 2020-09-08 Tachi-S Co., Ltd. Vehicle seat
JP6604491B2 (ja) * 2018-03-28 2019-11-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7028107B2 (ja) * 2018-08-31 2022-03-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レーム
DE102019118258A1 (de) * 2019-07-05 2021-01-07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Fahrzeugsitz-Strukturbauteil und Fahrzeugsitz
KR102314614B1 (ko) * 2021-03-31 2021-10-20 주식회사 다스 자동차용 시트의 리어링크 조립체와 그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8015668U1 (de) * 2008-11-26 2010-04-15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rbind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Kulisse in einem Fahrzeugsitz-Untergestell
CN103562004A (zh) * 2011-05-19 2014-02-05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升降器
JP2014031036A (ja) * 2012-08-01 2014-02-20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CN204109832U (zh) * 2013-07-31 2015-01-2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斜倚装置
CN104321222A (zh) * 2012-08-14 2015-01-28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交通工具用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475A (en) * 1998-10-23 2000-08-01 Dura Automtive Properties Inc. Manual height adjustmen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DE29909441U1 (de) * 1999-05-29 1999-08-05 Faure Bertrand Sitztech Gmbh Kraftfahrzeug-Sitzteil
JP2009154638A (ja) * 2007-12-26 2009-07-16 Shiroki Corp シート
JP5490571B2 (ja) * 2010-03-04 2014-05-1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3129280A (ja) * 2011-12-21 2013-07-04 Shiroki Corp シート
JP6055638B2 (ja) 2012-09-24 2016-12-2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連結部材と取付部材の取付構造及びシート構造
JP6324811B2 (ja) 2014-05-26 2018-05-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559496B2 (ja) 2015-07-31 2019-08-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US10189385B2 (en) * 2015-10-08 2019-01-2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hicle sea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8015668U1 (de) * 2008-11-26 2010-04-15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rbind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Kulisse in einem Fahrzeugsitz-Untergestell
CN103562004A (zh) * 2011-05-19 2014-02-05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升降器
JP2014031036A (ja) * 2012-08-01 2014-02-20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CN104321222A (zh) * 2012-08-14 2015-01-28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204109832U (zh) * 2013-07-31 2015-01-2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斜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18577A (ja) 2018-08-02
DE102018200917A1 (de) 2018-07-26
JP7111446B2 (ja) 2022-08-02
DE102018200917B4 (de) 2020-06-10
CN108407678A (zh) 2018-08-17
US20180208093A1 (en) 2018-07-26
US10322654B2 (en)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7678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框架
JP632481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9597989B2 (en) Conveyance seat
JP2003061777A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
US20150091338A1 (en) Conveyance seat
EP1955889A2 (en) Swivel seat and suspension apparatus
WO2007007850A1 (ja) 車両シートおよび車両シート組立方法
JP2012062020A5 (zh)
CN102343839A (zh) 车辆座椅的升降机构
KR20200016112A (ko) 자율주행차의 좌석 회전장치
US10640025B2 (en) Vehicle seat
JP688516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59736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11970093B2 (en) Vehicle seat
JP522886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ラッチ機構
JP519069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ラッチ機構
JP7056526B2 (ja) ストッパ装置
US20130341981A1 (en) Lumbar support operation member and vehicle seat
JP637064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3177090A (ja) 衝撃吸収ユニット及び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83506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123062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101107984B1 (ko) 차량용 시트 리클라이닝 장치
JP7021457B2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JP534359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