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7156A - 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和制造该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和制造该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7156A
CN108407156A CN201710071257.XA CN201710071257A CN108407156A CN 108407156 A CN108407156 A CN 108407156A CN 201710071257 A CN201710071257 A CN 201710071257A CN 108407156 A CN108407156 A CN 108407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ell
ball
pol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12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7156B (zh
Inventor
高毅
张斌斌
彭青
李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ry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ry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ry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ry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712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71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07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7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7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7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38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29C33/3842Manufacturing moulds, e.g. shaping the mould surface by machi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及该模具的制造方法,包括模具主体以及与其匹配使用的第一增高体及第二增高体,所述第一增高体用于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上以增加模具主体的容量,继而用于接种微肝细胞球,第二增高体用于固定透析膜并使细胞球海藻酸钠悬液与上层氯化钙溶液分离,透析膜上层加入氯化钙溶液,钙离子能够穿过透析膜使海藻酸钠变为凝胶状。对比现有技术,通过该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对细胞聚球进行再组装而使细胞聚球呈仿肝小叶状六边形分布排列,使得微肝细胞球之间形成类似于汇管区、中央静脉、肝血窦的间隙,利于体内血管化进程,提高了单位体积肝细胞功效,且不影响物质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和制造该模具的注塑模具的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和制造该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组织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发展,科研人员相继在多种组织、器官体外再造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一些组织工程产品如软骨、皮肤已实现商品化。肝脏组织工程是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目标是构建一个可供移植的肝脏组织或类器官,从而对肝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治疗。现今,科学家已模拟体内自然肝脏,成功构建出具有一定功能和活力的组织工程人造肝脏系统。然而,由于肝脏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复杂性,构建一个具有功能和可以值得组织工程人工肝组织的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种生理功能。急慢性肝脏疾病,尤其是肝功能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肝替代疗法是肝功能失代偿或肝衰竭时的主要治疗策略。肝移植是目前效果最佳的治疗手段,受供体短缺等因素制约,只有极少数人能有机会接受肝移植治疗,因而,人工肝替代疗法是替代疗法的理想出路。构建功能良好又安全性高的人工肝是所有肝组织工程研究者共同的追求。采用仿生法构建人工肝样组织是一种被肯定的研究策略,但肝脏的结构及组成十分复杂,采用人工法构建难度极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们设计出各种支架材料以及微模具,来使单细胞状态的肝细胞,形成具有三维仿生结构的人工肝样组织。
目前的组织工程肝构建方法多借助支架材料,且多为一次性分布,无再分布过程。模拟构建层次多局限于肝板水平,极少在肝小叶的整体以及肝小叶组装成微肝脏层次进行仿生设计。总体来说,现有的三维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技术最主要的问题均是仿生程度低。
单纯胶原或基质胶等细胞外基质类似物包裹可使肝细胞无序立体生长,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三维培养方法,但仅模拟肝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这一最基本的三维关系,也难于大规模高密度培养。
微流控结合水凝胶包裹可使细胞呈线性排布生长,便于加入其他非实质细胞分层有序共培养,可形成微丝状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也仅模拟肝索这个层面,仅实现肝细胞在一个方向的三维化。
多孔或纤维立体支架其本质仅仅是为细胞提供了立体的生长空间和粘附表面,细胞量少时与二维培养非常相似,只有当细胞量非常多长满支架后,细胞间才会相互接触形成三维细胞堆叠组织,细胞的排列未模拟肝小叶结构。
细胞聚球培养虽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三维培养方式,但受限于物质弥散,细胞聚球不能过大。未血管化的组织在距厚度超过100um时就会出现代谢障碍,细胞聚球整体被培养液环绕,直径通常也只能达到200um。对细胞器进行再组装,便可构建出更大体积的人工组织。有学者对细胞聚球进行了无序堆叠实现了三维高密度培养,规模化程度也较高,但在肝小叶层面上仿生度仍显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微肝细胞聚球进行再分布、使具有仿肝小叶结构并提高单位体积内肝细胞的功效比的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制造上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包括模具主体以及与其匹配使用的第一增高体,所述第一增高体用于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上以增加模具主体的容量,继而用于接种细胞聚球;在本发明中加设第一增高体,与所述模具主体配合能够增加模具主体容量,能够限定细胞在固定的区域内接种,便于进一步用其他材料对细胞聚球组装、包裹。
所述模具主体上设有第一凹陷区,在所述第一凹陷区内形成第一凸台,在该第一凸台上设有多个呈六边形的第二凹陷区,多个所述第二凹陷区紧密排布。
具体地,所述第二凹陷区中央设有用于预留形成血管的中央凸台,所述中央凸台周围形成细胞聚球容纳区。
进一步地,所述细胞聚球为固定大小,所述第二凹陷区的深度大于所述细胞聚球的直径,所述中央凸台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细胞聚球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中央凸台的端面低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上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陷区相对于第二凹陷区上边缘的深度为0.3mm。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凸台的侧壁与第二凹陷区的侧壁在所述第二凹陷区的底部相接壤,以形成截面呈V形的细胞聚球容纳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设置为六边形。
具体地,所述第一凹陷区边缘与所述第一凸台外边缘形成第三凹陷区,所述第一增高体包括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三凹陷区形状一致的增高部,所述增高部嵌入所述第三凹陷区以用于增加模具主体的容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主体内容纳细胞聚球海藻酸钠悬液,所述第三凹陷用于与所述增高部可拆卸连接,增加了所述模具的容量,同时具有操作方便、防洒、防漏的特点。
进一步,所述第一增高体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增高部外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主要用于实现便于操作。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突出设置有夹持手柄,以便于实验人员操作。
优选地,所述手柄成对设置,并且每一对所述手柄分布在同一直线上,以便于人工操作,提高操作时的整体平衡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工具操作该第一增高体,如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增高部连接处形成操作孔,所述操作孔可供镊子、钩和针等器具探入,以便于实施人员利用工具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模具还包括从所述模具主体外边缘延伸出的台阶,以用于放置第二增高体;所述台阶的高度低于所述模具主体的最大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增高体包括用于增加容量的筒型的增容部和用于与所述台阶配合使用的连接部。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凹陷区紧密排布而成蜂巢形状分布。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蜂巢形状为排布紧密、节省空间的排列方式,便于批量化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主体、所述第一增高体、所述第二增高体的转角位置均设置为圆角,以避免所有与所述细胞聚球和海藻酸钠接触的边缘损伤细胞,同时避免嵌入脱模困难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构建模具的工程图分别制作掩膜;
在所述硅基片上涂抹光刻胶薄膜;
按照所述掩膜曝光所述硅基片以获得所述注塑模具;
调节温度使光刻胶变软,使得棱角转变为圆角。棱角转变成圆角以后,避免棱角变为死角并粘附细胞,不利于水凝胶片脱模。
在其他实施例中,制作所述注塑模具的方法还包括3D打印的方式。
一种用于制作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所述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截面信息;
将所述截面信息导入包括主控制器、打印喷头和打印控制平台的打印设备中;
所述主控制器将打印材料通过所述打印喷头送出到打印控制平台上,并且根据所述截面信息控制所述打印喷头的移动轨迹;
待所述打印控制平台上的打印材料定型后得到所述注塑模具。
进一步地,在设计注塑模具的工程图时将所述注塑模具的转角处设计为内圆角,以制作出转角为圆角的构建模具。
优选地,所述模具主体的第二凹陷区的侧壁设计成斜壁,所述第二凹陷区的纵切面呈W型,对应地,设计所述注塑模具为斜面。所述第二凹陷区的纵切面呈W型有利于组织构建后脱模。
具体地,基于上述注塑模具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制造方法的步骤如下所述:
制造用于制作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
在所述注塑模具内注塑用于制造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熔融态的注塑材料;
当所述注塑材料由熔融态变为固态后,从所述注塑模具上剥离已经变成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材料,从而获取所述构建模具。
在本发明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一方面,通过对细胞聚球进行再组装使细胞聚球呈仿肝小叶状六边形分布排列,提高单位了体积肝细胞功效,且不影响物质交换效率。一方面,设计了第一增高体用于与模具主体配合使用,增加了模具主体的容量,继而可提高接种效果。一方面,本发明所提供的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规模化程度高,能够支持细胞求批量化培养。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增高体,所述第二增高体用于在接种完成后的进一步操作,其能够提高容纳氯化钙溶液的容量,以使得海藻酸钠水凝胶包裹定型,以得到更为优质的具有仿肝小叶结构的组织工程人工肝组织。综上所述,本发明让已经呈三维培养的肝细胞聚球模仿肝小叶的排列分布,使得细胞聚球之间形成类似于汇管区、中央静脉、肝血窦的空白区,利于体内血管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体外三维培养与体内结构的相似度,让细胞在生理行为上与机体实际的生理环境更接近,进一步提高体外组织工程人工肝组织的功能与活性。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主体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主体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增高体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凹陷区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增高体的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增高体的实物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增高体的平面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增高体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增高体的平面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增高体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增高体实物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利用所述注塑模具制造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注塑模具平面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注塑模具剖面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凹陷区平面图。
图1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凹陷区的纵切面图。
图1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组织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1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仿生人体肝样组织的方法流程图。
图1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过凝胶化后得到的人工肝样组织。
图2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构建模具而仿生得到的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肝脏的微结构发现,其组成结构是层层递进的,由肝细胞线性连接构成肝索,肝索呈面状延伸构成肝板,肝板呈辐射状围成肝小叶,肝小叶呈六边形阵列分布构成肝脏。正六边形是肝小叶的结构特征,大约1*1*2mm3大小,中央为中央小静脉,周边为汇管区。肝小叶中央的静脉与周边汇管区对于仅2mg左右的肝小叶组成1500g的肝脏是十分必要的,它的意义在于使深部的肝组织可以获得与大血管周围的营养从而具有更长寿命。
目前,组织工程肝的临床应用需要达到正常人体至少2%左右的肝细胞数量(约109-1010数量)才能有较明显的疗效,而目前的构建方法多只能构建出小型化人工肝样组织,不能满足临床应用。传统的二维培养条件下,106细胞约需10cm2的生长面积,显然不利于临床使用。
目前的研究中,组织工程人工肝组织三维构建通常会借助支架材料,让肝细胞附在支架表面或支架内部。如器官脱细胞支架,使肝细胞生长在支架的表面和内部,或利用微流控技术,单纯水凝胶包裹定型。
本发明着重关注组织工程人工肝组织构建的最终组装环节,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作的模具对微肝细胞聚球进行再分布,使具有仿肝小叶结构,提高单位体积内的功效比。
基于此,结合图1,本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了组织工程人工肝样构建模具平面图,图2则示出了对应于图1的组织工程人工肝样构建模具的立体图,结合图3,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00以及与其匹配使用的第一增高体200,所述第一增高体200用于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100上以增加模具主体100的容量,继而便于接种细胞聚球。
结合图1、图2,所述模具主体100上设有第一凹陷区110,在所述第一凹陷区110内形成第一凸台120,在该第一凸台120上设有多个呈六边形的第二凹陷区121,多个所述第二凹陷区121紧密排布。
另外,本发明所增设的第一增高体200有助于将细胞聚球准确接种入第二凹陷区121中。
优选地,参考图1,多个所述第二凹陷区121紧密排布而成蜂巢形状分布。蜂巢形状为排布紧密、节省空间的排列方式,便于批量化操作。
具体地,参考图1、图2、图4,所述第二凹陷区121中央设有用于预留形成血管的中央凸台1211,所述中央凸台1211周围形成容纳细胞聚球的容纳区1212,用于容纳细胞聚球。优选地,所述中央凸台1211的端面低于所述第二凹陷区121的上边缘,即该中央凸台1211的高度优选为0.25mm,优选地,所述中央凸台1211周围设置为适合容纳5~8个的球径尺寸相差不大的细胞聚球。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用固定容器培养出固定大小的细胞聚球(约为0.25mm),所述第二凹陷区121的深度大于所述细胞聚球的直径,所述中央凸台1211与所述第二凹陷区12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细胞聚球的直径,中央凸台1211周围形成细胞聚球容纳区1212。
具体地,所述第二凹陷区121设置为海藻酸钠注塑包裹区,用于细胞聚球接种,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120的高度为0.5mm,所述第一凹陷区110的深度为0.5mm。
优选地,所述模具主体100厚度为2mm,其外围尺寸、内部第一凸台120的尺寸可根据需要调整。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120设置为六边形。
具体地,结合图1、图2,所述第一凹陷区110边缘与所述第一凸台120外边缘形成第三凹陷区130,参考图3,以及图5所示的第一增高体200的平面图,所述第一增高体200包括与所述第三凹陷区130形状一致的增高部210,所述增高部210嵌入所述第三凹陷区130以用于增加模具主体100的细胞聚球悬液的容量,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增高体200的实物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主体100用于容纳细胞悬液,所述第三凹陷用于与所述增高部210可拆卸连接,增加了所述模具的容量,便于细胞聚球接种,同时具有操作方便、防洒、防漏的特点。
进一步,参考图5、图6、图7,所述第一增高体200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增高部210外部的操作部220,所述操作部200主要用于实现便于操作。
优选地,参考图5、图6,所述操作部200突出设置在所述增高部的外侧壁以形成手柄220,以便于实验人员操作。
优选地,参考图5、图6,所述手柄220成对设置,并且每一对所述手柄220分布在同一直线上,以便于实验者手动操作,以提高操作时的整体平衡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手柄220也可以通过手持的工具进行操作,参考图7,所述操作部200与所述增高部210连接处形成操作孔230,所述操作孔230可供镊子、钩和针等器具探入,以便于实施人员操作,图8则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操作孔230的第一增高体200的实施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9,所述构建模具还包括从所述模具主体外边缘延伸出的台阶140,以用于放置第二增高体300;所述台阶的高度低于所述模具主体的最大高度。所述第二增高体300用于容纳氯化钙溶液,第二增高体300的具体结构可通过图10示意出来。
优选地,所述第二增高体300包括用于增加容量的筒型的增容部310和用于与所述台阶配合连接的连接部320,图11示意出了第二增高体300的实物图。
所述第二增高体300用于在接种细胞聚球后的进一步构建过程,在接种细胞聚球成功后,用第二增高体300替换第一增高体200放置所述模具主体上100,然后在细胞聚球海藻酸钠溶液上方放置透析膜,再注入氯化钙溶液,以使海藻酸钠凝胶化,从而使得细胞聚球包裹定型。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主体100、所述第一增高体200、所述第二增高体300的转角位置均设置为圆角,以避免所有与所述细胞聚球和海藻酸钠接触的边缘损伤细胞,同时避免嵌入脱模困难的问题,提高细胞寿命。
具体地,结合图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400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根据所述构建模具的工程图制作掩膜;优选地,所述构建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00、第一增高体200、第二增高体300,所述的掩膜既包括模具主体100的掩膜,也包括第一增高体200、第二增高体300的掩膜。优选地,根据PDMS模具平面结构图制作该掩膜,优选地,所述掩膜为菲林掩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Solidwork软件绘制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构建模具主体100工程图,并绘制与之配套使用的第一增高体200工程图。
S102,在所述硅基片上涂抹光刻胶薄膜。
优选地,所述硅基片厚度为2mm,即所述模具主体100基片厚度为2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陷区110深度为1mm,所述第一凸台120的高度为0.5mm。
优选地,所述光刻胶为正型光刻胶,正型光刻胶经曝光后,曝光区易变软或易溶,由于其受热时变软,可用于平滑棱角为圆角。
S103,按照所述掩膜曝光所述硅基片以获得所述注塑模具400。
进一步地,采用光刻胶技术在硅片上塑造第二凹陷区121,优选地,所述第二凹陷区121深度为0.3mm,边长0.5mm。
具体地,可以采用接触式曝光、接近式曝光和投影式曝光的方法光刻所述硅基片。
S104,调节温度使光刻胶变软,使得棱角转变为圆角。将棱角转变为圆角有助于保护细胞,防止有棱角的结构损伤细胞聚球完整性,防止形成死角,同时避免细胞嵌入后不能脱出而影响组织构建后脱模。
图13、图14分别示意了该注塑模具400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优选地,当所述光刻胶为正型光刻胶时,由于正型光刻胶受热变软,加热所述正型光刻胶,从而正型光刻胶变软而覆盖在所述棱角上,以转变所述棱角为圆角。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还包括3D打印的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所述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截面信息;
将所述截面信息导入包括主控制器、打印喷头和打印控制平台的打印设备中;
所述主控制器将打印材料通过所述打印喷头送出到打印控制平台上,并且根据所述截面信息控制所述打印喷头的移动轨迹;
待所述打印控制平台上的打印材料定型后得到所述注塑模具。
所述注塑模具的截面信息既可以直接来源于注塑模具,也可以通过所述构建模具的截面信息转换得到,同时,在设计所述构建模具或者注塑模具时,需要
将存在转角的位置设计为内圆角,以最终制作出转角为圆角的构建模具。
优选地,所述模具主体的第二凹陷区的侧壁设计成斜壁,所述第二凹陷区的纵切面呈W型,图1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凹陷区121的平面图,切面示意图如图16所示,在图16中可见所述第二凹陷区121的纵切面呈W型,对应地,设计所述注塑模具为斜面。所述第二凹陷区121的纵切面呈W型有利于组织构建后脱模。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注塑模具制造上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参考图17所示的流程图:
S201,制造用于制作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400。
S202,在所述注塑模具400内注塑用于制造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熔融态的注塑材料;
S203,当所述注塑材料由熔融态变为固态后,从所述注塑模具400上剥离已经变成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材料,从而获取所述构建模具。
结合图18,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模拟肝细胞构成而仿生人体肝样组织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S301,在所述模具主体100上嵌入所述第一增高体200。
S302,将细胞聚球接种至呈六边形的第二凹陷区121,即将细胞聚球海藻酸钠悬液滴加至第二凹陷区121内。
S303,静止10分钟,待细胞聚球落入第二凹陷区中,待其自组装为六边形仿肝小叶结构后,拆除第一增高体200,而放置第二增高体300,然后放置透析膜,注入氯化钙溶液,使得海藻酸钠水凝胶包裹定型,即可得到具有仿肝小叶结构的组织工程人工肝组织,参见图19所示的运用本发明得到的组织工程人工肝,由图19可见细胞聚球呈仿肝小叶样分布,外侧围成肝血窦,内圈模拟中央静脉,外部被透明的海藻酸钠水凝胶双面包裹。
本发明还包括前序步骤,即培养所述细胞聚球,其采用特定的容器培养。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对直径250um左右的微肝细胞聚球(约103个细胞)进行有序再组装,在不影响细胞活性的前提下,细胞密度可达107/ml以上,提高了单位体积内肝细胞的数量,提高了功效比,图20所示出的是通过本方发明所提供的构建模具所构建出来的单片人工肝样组织,多片组合使用即可满足临床需要。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能够模拟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且效果对比二维细胞培养方式更持久、稳定。本发明着重关注组织工程人工肝组织构建的最终组装环节,即接种所述细胞聚球到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中,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作的模具对微肝细胞聚球进行再分布,使具有仿肝小叶结构,提高单位体积内的功效比。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细胞聚球进行再组装使细胞聚球呈仿肝小叶状六边形分布排列,进一步提升体外三维培养与体内结构的相似度,让细胞在生理行为上与机体实际的生理环境更接近,进一步提高体外组织工程人工肝组织的功能与活性,使得细胞聚球之间形成类似于汇管区、中央静脉、肝血窦的空白区,利于体内血管化进程,提高单位了体积肝细胞功效,且不影响物质交换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模具主体以及与其匹配使用的第一增高体,所述第一增高体用于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上以增加模具主体的容量,继而用于接种细胞聚球;
所述模具主体上设有第一凹陷区,在所述第一凹陷区内形成第一凸台,在该第一凸台上设有多个呈六边形的第二凹陷区,多个所述第二凹陷区紧密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陷区中央设有用于预留形成血管的中央凸台,所述中央凸台周围形成细胞聚球容纳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胞聚球为固定大小,所述第二凹陷区的深度大于所述细胞聚球的直径,所述中央凸台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细胞聚球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凸台的端面低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上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陷区相对于第二凹陷区上边缘的深度为0.3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凸台的侧壁与第二凹陷区的侧壁在所述第二凹陷区的底部相接壤,以形成截面呈V形的细胞聚球容纳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设置为六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陷区边缘与所述第一凸台外边缘形成第三凹陷区,所述第一增高体包括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三凹陷区形状一致的增高部,所述增高部嵌入所述第三凹陷区以用于增加模具主体的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增高体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增高部外部的操作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突出设置在所述增高部的外侧壁以形成手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成对设置,并且每一对所述手柄分布在同一直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具还包括:
从所述模具主体外边缘延伸出的台阶,以用于放置第二增高体;
所述台阶的高度低于所述模具主体的最大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增高体包括筒型的增容部及与所述台阶配合连接的连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主体、所述第一增高体、所述第二增高体的转角位置均设置为圆角。
15.一种用于制作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构建模具的工程图分别制作掩膜;
在所述硅基片上涂抹光刻胶薄膜;
按照所述掩膜曝光所述硅基片以获得所述注塑模具;
调节温度使光刻胶变软,使得棱角转变为圆角。
16.一种用于制作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所述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截面信息;
将所述截面信息导入包括主控制器、打印喷头和打印控制平台的打印设备中;
所述主控制器将打印材料通过所述打印喷头送出到打印控制平台上,并且根据所述截面信息控制所述打印喷头的移动轨迹;
待所述打印控制平台上的打印材料定型后得到所述注塑模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于制作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采用所述注塑模具制造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制造用于制作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模具;
在所述注塑模具内注塑用于制造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熔融态的注塑材料;
当所述注塑材料由熔融态变为固态后,从所述注塑模具上剥离已经变成所述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的注塑材料,从而获取所述构建模具。
CN201710071257.XA 2017-02-09 2017-02-09 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和制造该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方法 Active CN1084071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1257.XA CN108407156B (zh) 2017-02-09 2017-02-09 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和制造该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1257.XA CN108407156B (zh) 2017-02-09 2017-02-09 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和制造该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7156A true CN108407156A (zh) 2018-08-17
CN108407156B CN108407156B (zh) 2020-06-02

Family

ID=6312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1257.XA Active CN108407156B (zh) 2017-02-09 2017-02-09 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和制造该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71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1016A (zh) * 2020-07-20 2020-11-13 中国医科大学 一种人工器官制造模具及人工器官制造方法
CN113895027A (zh) * 2021-12-03 2022-01-07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基于3d打印个性化膝关节局部组织分区塑形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6755Y (zh) * 1994-03-25 1995-01-04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多用途培养板
CN101904775A (zh) * 2010-06-25 2010-12-0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球状体基本单元的类组织制造模具及制备工艺
CN102188759A (zh) * 2011-03-11 2011-09-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细胞复合培养的肝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88569A (zh) * 2011-11-15 2012-06-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立体微流道多孔支架的分层制造方法
CN103087899A (zh) * 2013-01-17 2013-05-08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的可捕获癌细胞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和癌细胞的分离方法
US20130323839A1 (en) * 2010-12-22 2013-12-05 Hitachi, Ltd. Culture Substrate and Culture Sheet
CN104630059A (zh) * 2015-01-16 2015-05-2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用于建立三类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的微流控芯片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6755Y (zh) * 1994-03-25 1995-01-04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多用途培养板
CN101904775A (zh) * 2010-06-25 2010-12-0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球状体基本单元的类组织制造模具及制备工艺
US20130323839A1 (en) * 2010-12-22 2013-12-05 Hitachi, Ltd. Culture Substrate and Culture Sheet
CN102188759A (zh) * 2011-03-11 2011-09-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细胞复合培养的肝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88569A (zh) * 2011-11-15 2012-06-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立体微流道多孔支架的分层制造方法
CN103087899A (zh) * 2013-01-17 2013-05-08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的可捕获癌细胞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和癌细胞的分离方法
CN104630059A (zh) * 2015-01-16 2015-05-2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用于建立三类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的微流控芯片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1016A (zh) * 2020-07-20 2020-11-13 中国医科大学 一种人工器官制造模具及人工器官制造方法
CN111921016B (zh) * 2020-07-20 2022-04-26 中国医科大学 一种人工器官制造模具及人工器官制造方法
CN113895027A (zh) * 2021-12-03 2022-01-07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基于3d打印个性化膝关节局部组织分区塑形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7156B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TE288478T1 (de) Herstellung von dreidimensionalem vaskularisierten gewebe mittels der verwendung von zweidimensionalen mikrohergestellten formen
CN103981096A (zh) 一种两层细胞培养体系器官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JP5676265B2 (ja) 細胞保存方法、及び細胞輸送方法
CN104027847B (zh) 一种附带血管网流道的人工软组织体的制造方法
CN106554937B (zh) 一种肝细胞的体外三维培养方法
CN110655624A (zh) 一种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掺入的各向异性结构色水凝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44271A (zh) 一种研究肿瘤侵袭血管的多细胞3d共培养装置和方法
Mir et al. Biofabrication offers future hope for tackling various obstacles and challenges in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Perspective
JP7112736B2 (ja) 半透膜及びその使用
CN112143642B (zh) 用于体外培养的血管化肿瘤微流控器官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4296B (zh) 一种双腔三维灌注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8407156A (zh) 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模具和制造该模具的注塑模具的方法
CN206843497U (zh) 成型模具板、成型基板及细胞聚球培养模具
JP7046160B2 (ja) 3次元細胞培養のための培養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3次元細胞共培養方法
CN111269830B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多器官芯片及其应用
CN108525011A (zh) 组织工程人工肝样组织构建的方法
CN108342318A (zh) 成型模具板、成型基板、细胞聚球培养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Khanna et al. Cardiovascular human organ‐on‐a‐chip platform for disease modeling, drug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zed therapy
CN201587946U (zh) 一种多种细胞体外联合培养装置
CN106834221B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特性制备模拟人体管状结构曲面微图形芯片的新方法
CN211595674U (zh) 一种制备三维细胞环的培养皿
CA2372219A1 (en) Modular cell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cell growth
CN202027968U (zh) 基于双层硝酸纤维素膜灌流式的生物人工肝反应器
CN206289260U (zh) 一种具有三维表面微结构的细胞培养装置
CN203112849U (zh) 一种评价细胞迁移行为的细胞培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