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0117B - 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0117B
CN108370117B CN201680071955.3A CN201680071955A CN108370117B CN 108370117 B CN108370117 B CN 108370117B CN 201680071955 A CN201680071955 A CN 201680071955A CN 108370117 B CN108370117 B CN 1083701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rib
arm
connector shell
notch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19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0117A (zh
Inventor
佐藤旭
神谷亮介
高桥健治
加藤晃央
日野田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70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0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6Means for preventing chafing or fracture of flexible leads at outlet from coupling part
    • H01R13/567Traverse cable outlet or wir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H01R13/581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the cable clamping being achieved by mounting the separate part on the housing of the coup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当盖子被装配到容纳在阳连接器壳体(300)的阴连接器壳体(200)上的状态下,肋(210)容纳在肋容纳缺口部(320)中,接合锁(230)在接合锁凹槽(330)中接合,盖臂(110)容纳在盖臂容纳缺口部(310)中,肋(210)位于盖凸缘(130)和盖臂(110)之间,以及盖凸起(120)位于肋槽(220)之中。

Description

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连接器的结构,具体而言是一种将盖子、阴连接器壳体和阳连接器壳体一体组装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作为具有被装配到连接器壳体的、用于使从连接器壳体向后侧导出的电线(与导线一样),从而在预定的导出方向上导出的电线盖子的连接器,公开的发明包括在连接器壳体的外侧面形成接合爪(凸起部分)和向前延伸的接收槽(凹陷部)、具有与接合爪接合的接合孔的挠曲部以及能插入接收槽的肋,以上各个部件形成于电线盖子的两个端面上(请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JP-A-2012-54206(图1的第4-6页))。
【专利文献1】JP-A-2012-54206
在JP-A-2012-54206公开的发明中,在接收槽的开口边缘处形成斜坡,在肋的末梢形成斜坡接触面,斜坡和斜坡接触面形成表面接触。因此,电线盖子能被组装到连接器壳体而不降低可操作性,并且有可能抑制电线盖子上的连接器壳体发出咯咯的声音。
然而,在发明中,当肋从后侧插入到向前延伸的接收槽时,配有接合孔的挠曲部通过接合爪向外进行一次弹性变形(膨胀),之后挠曲部进行弹性回复,使得接合爪插入接合孔中。此时,使电线弯曲的压力和保持弯曲的压力在电线盖子的插入方向(前后方向)上起到“分离电线盖子的力”,并将其施加到接合爪上。
因此,需要增加挠曲部的刚性来确保组装中电线盖子不会和连接器壳体分离。然后,在组装时,需要在插入方向上用力地压紧电线盖子,以便挠曲部被压向接合爪,使得向外弹性变形(膨胀)一次。因此,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由于接合孔和接合爪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存在间隙(与插入方向和分离方向相同),所以会出现电线盖子在前后方向上发出咯咯声的问题。
由于接合爪向连接器壳体的外侧面伸出,形成于电线盖子的两个侧面的挠曲部面对的是连接器壳体的外侧面,电线盖子的宽度(在挠曲部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会大于连接器壳体的宽度(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存在此结构与连接器最小化理念不符的问题,而且降低了(限制设备的)装配连接器的设备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电线盖子的宽度被收纳在连接器壳体的宽度内,使得电线盖子容易且安全地装配到连接器壳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及用于限制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导出的导线的导出方向的盖子。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盖子一体组装。所述盖子包括盖凸缘、形成于所述盖凸缘一侧的盖罩、从所述盖凸缘中的与所述盖罩相反的一侧突出并被设置在互相相向的位置上的盖臂、和从所述盖凸缘中的与所述盖罩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与所述盖臂的一部分相对的盖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有分别沿着所述盖子组装的方向被形成在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的肋、由所述肋的缺口部分形成的肋槽和形成于外表面上的接合锁。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所述接合锁被接合在其中的接合锁凹槽、容纳所述肋的肋容纳缺口部和与所述肋容纳缺口部延续并容纳所述盖臂的盖臂容纳缺口部。在所述盖子被装配到容纳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状态下,所述肋容纳在所述肋容纳缺口部中,所述接合锁与所述接合锁凹槽接合,所述盖臂容纳在所述盖臂容纳缺口部中,所述肋位于在所述盖凸缘和所述盖臂之间,所述盖凸起位于所述肋槽中。
并且,所述盖臂包括平行于所述盖凸缘端面的盖臂平行部和垂直于所述盖凸缘的端面的盖臂垂直部,并且所述盖凸起被配置于与所述盖臂平行部相对的位置上。容纳在所述肋容纳缺口部中的所述肋位于由所述盖凸缘的端面的一部分、所述盖臂平行部和所述盖臂垂直部三者所形成、并且具有一个开口表面的空间中。
此外,所述盖臂容纳缺口部包括抵接到所述盖臂的插入方向上一侧的表面上的止动件。
(a)根据本发明,盖子的盖臂被插入到阳连接器的盖臂存储缺口部,并且盖子的盖凸起插入到阴连接器的肋槽中,当肋被插入到肋存储缺口部的状态下,接合锁与接合锁定槽接合,并且阴连接器壳体被固定在阳连接器壳体上。因此,由于阴连接器的肋和肋槽的原因,盖子是不可拆卸的,进一步抑制了装备时的咯咯声,并被牢固地组装。
(b)由于盖臂可以插入到阳连接器的盖臂存储缺口部,而不会使盖子的盖臂发生弹性变形,组装容易,且可操作性佳。
(c)阴连接器壳体的肋被容纳在阳连接器壳体的肋存储缺口部中,盖的盖臂被容纳在阳连接器壳体的盖臂存储缺口部中。因此,盖子不会突出到阳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之外。换言之,阴连接器壳体和盖子被收纳在阳连接器壳体的宽度内,从而实现了连接器结构的最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透视图,其中部件被分解;
图2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一部分(盖子)的侧视图;
图3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一部分(盖子)的前视图;
图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在图3中沿着V-V线的截面图;
图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一部分(阴连接器壳体)的后视图;
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在图5中沿着W-W线的截面图。
图7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部件(阳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8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组装的早期阶段的侧视图;
图9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组装的结束阶段的侧视图;
图10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组装的结束阶段的后视图;
图1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在图10中沿着V-V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本发明的模式(以下称为“第一实施例”)。另外,本发明不限于附图的实施例。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在某些情况下省略了部分结构或符号的描述。
(连接器结构)
图1是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透视图,是部件的分解图。
在图1中,在连接器结构1000中,盖子100、阴连接器壳体200和阳连接器壳体300被整体组装。
换言之,线束400的压接端420沿粗箭头指示的方向(以下简称为“线束插入方向”)401插入到阴连接器壳体200中。阳连接器壳体300容纳阴连接器壳体200。然后,盖子100限制线束400中的导线410在如粗箭头指示的方向(以下称为“线束导出方向”)101上导出。在下文中以上组件将会被描述。
另外,为了便于解释,线束插入方向401被称为“Y方向”或“端面方向”,与导线导出方向101相反的方向称为“Z方向”或“后表面方向”,垂直于Y的方向和Z方向的称之为“X方向”或“侧面方向”。由此,在X方向上观察到的图称为“侧视图”,在Y方向上观察到的图称为“俯视图”,在Z方向(与导线导出方向101相反的方向)上观察到的图被称为“前视图”,而在-Z方向(导线导出方向101)上观察到的图被称为“后视图”。
(盖子)
图2-4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图2是部件(盖子)的侧视图。图3是部件(盖子)的前视图。图4是沿着图3V-V线的截面图。另外,为方便解释,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已在图1中标注。
在图2-4以及图1中,盖子100包括近似马蹄形状的盖凸缘130、在盖凸缘130的一侧上与盖凸缘130延续的盖罩140、被设置在面对着盖凸缘130的端面(以下简称“盖凸缘端面”)131的位置上并从着盖罩140相反的一侧伸出的盖臂110、和从与盖罩140的相反一侧伸出并位于面对盖臂的一部分的位置上的盖凸起120。以上组件在下文中将会被描述。
(盖臂)
盖臂110包括平行于盖凸缘端面131的盖臂平行部111和垂直于盖凸缘端面131的盖臂垂直部112。盖臂空间113由部分的盖凸缘端面131、盖臂平行部111和盖臂垂直部112这三部分构成,并且具有一个开放的表面。
另外,在盖臂110沿着导线导出方向101一侧(-Z方向侧)的表面被称为“盖子的定位面114”。将盖凸缘端面131与盖臂平行部111之间的距离(以下简称为“盖臂间隙”)设置为“A”,并且将盖臂平行部111的厚度(Y方向上的距离)设置为“B”。
(盖凸起)
盖凸起120从盖凸缘端面131伸出到盖臂空间113中,并和盖臂平行部111相对。盖凸起120的导线导出方向101一侧的表面(与-Z方向一侧的表面相同,以下简称为“盖凸起滑动面”)121倾斜,使得越往导线导出方向101相反方向(Z方向),突出量越增加。盖凸起120上的导线导出方向10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与Z方向一侧的表面相同,以下简称为“盖凸起插入面”)122,近似垂直于盖凸缘端面131。
也就是说,在截面图中,盖凸起120具有近似三角形的形状。另外,把Z方向上的盖凸起120的长度(该长度和盖凸起滑动表面121从盖凸缘端面131上升的部分到盖凸起插入面122之间的距离相同)设置为“C”。
(盖罩)
在盖罩140中,在靠近导线导出方向101一侧的表面(几乎平行于X-Y面的表面,以下简称为“盖罩端面”)141是开放的。包括:盖罩的左侧面142和盖罩的右侧面143,两者彼此面对,并且几乎平行于Y-Z面;盖罩平行面144,其将盖罩的左侧面142一侧的边和盖罩的右侧面143一侧的边相连接,而且与盖凸缘端面131相平行;以及与盖罩的左侧面142、盖罩的右侧面143和盖罩平行表面144相连接的盖罩斜面145,盖罩斜面倾斜为随着远离盖凸缘端面131而接近于盖罩端面141。
盖罩缺口部146形成在盖罩的左侧面142的与盖罩平行面144相对侧的边缘上,并且在靠近盖罩的右侧面143上的盖罩端面141的预定范围缺失,从而形成盖罩缺失部147。
在盖罩平行面144的与盖凸缘端面131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由平行的一对突条构成的盖罩突条148。
在本发明的盖子100中,只要是设置了盖臂110和盖凸起120,盖凸缘130和盖罩140的具体形状并不受限制。
例如,盖罩的左侧面142和盖罩的右侧面143可以通过与盖罩平行表面144和盖罩斜面145不同的构件进行连接。盖罩缺口部146、盖罩缺失部147和盖罩突条148用于容易且牢固地绑定捆绑带500(下文将单独详细描述),但是盖罩缺口部146、盖罩缺失部147和盖罩突条148之中的任一一个或多个并非不可或缺。
(阴连接器壳体)
图5和图6描述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图5是表示组件(阴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后视图。图6是图5沿着W-W线的截面图。另外,为方便解释,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在图1中标出。
在图5和图6中,阴连接器壳体200设置线束存储室240,该线束存储室240用于存储线束400的压接端420(见图1),线束存储室240向和线束插入方向40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与-Y方向的端面一致,以下简称“阴连接器端面”)201开放。
(肋)
肋210具有平板形状(包括棒状),形成于阴连接器壳体200上的互相面对的每一个外表面(与X方向的外表面和-X方向上的外表面相同,以下简称为“阴连接器侧面”)202之上。肋210与阴连接器端面201连续,并分别从侧面的方向(分别是X方向和-X方向)突出。肋210沿盖子100被组装到阴连接器壳体200上的方向(导线导出方向101)具有凸起的条带形状。当肋210的厚度(Y方向上的距离)设置为“D”,使得肋210可以被插入到盖臂空间113时,厚度D变得略小于盖臂间隙A(D<A)。
肋210的与导线导出方向101的相反方向的端面(与Z方向一侧的端面相同,以下简称为“肋滑动面”)211随着向Y方向倾斜,(与阴连接器端面201远离)即转向Z方向。
(肋槽)
肋槽220沿着Y方向穿过肋210,形成于肋210中。当肋槽220的长度(与Z方向上的距离相同)设置为“E”,从而盖凸起120能被插入到肋槽220中时,长度E成为大于盖凸起120的长度C(E>C)。肋槽220上的肋滑动面211一侧的表面被称为“肋槽表面222”。
另外,肋槽220是穿过肋21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盖突起120可以被插入,肋槽220可以是底部凹陷的。
(接合锁)
在阴连接器200的与导线导出方向101相反的方向的表面(与Z方向的表面相同,以下简称为“阴连接器后表面”)203上设置接合锁230。接合锁230伸出,并且可以前后移动,并可以接合到接合锁槽330中,该接合锁槽设置在下文将描述的阳连接器壳体300中(见图9)。
(阳连接器壳体)
图7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部件(阳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另外,为了解释的方便,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已在图1中标示。
在图7和图1中,阳连接器壳体300中有阳连接器存储室340,在其中容纳阴连接器壳体200。阳连接器存储室340向与线束插入方向401相反侧的表面(与-Y方向的表面一致,以下简称为“阳连接器端面”)301开放。
肋存储缺口部320形成在阳连接器端面301上彼此面对的每个位置(X方向上的位置和-X方向上的位置)之上。盖臂存储缺口部310被形成为与肋存储缺口部320连续。换言之,形成没有被肋存储缺口部320和盖臂存储缺口部310所分隔的空间。
(肋存储缺口部)
阴连接器壳体200上的肋210可以沿垂直于阳连接器端面301的方向(Y方向)插入到肋存储缺口部320中,而且肋存储缺口部320中的肋存储缺口部的底部321与阳连接器端面301平行。将肋存储缺口部底部321与阳连接器端面301之间的距离(与Y方向上的距离相同,以下简称为“肋容纳缺口部深度”)设置为“F”时,肋容纳缺口部深度F与肋210的厚度D几乎相同。(F≈D)
(盖臂容纳缺口部)
在肋210插入到了肋容纳缺口部320的状态下,盖100的盖臂110向导线导出方向101(-Z方向,这可以被称为“插入方向”)进行移动,并且可以被插入到盖臂容纳缺口部310中。盖臂容纳缺口部310的底部(以下称为“盖臂容纳缺口部底部”)311平行于阳连接器端面301。
将盖臂容纳缺口部底部311和肋容纳缺口部底部321之间距离(与Y方向的距离相同时,以下简称为“盖臂容纳缺口部深度”)设置为“G”时,盖臂容纳缺口部深度G与盖臂平行部111的厚度B几乎相同(G≈B)。
在盖臂容纳缺口部310上的导线导出方向101一侧(插入方向的一侧)设置了止动件312,其作用在于阻止盖臂110的插入。
(结合锁定槽)
接合锁定槽330形成于阳连接器壳体300的外表面上的垂直于肋容纳切口部320的位置,使得阴连接器壳体200的接合锁230可与其相接合(参见图1),阳连接器凸缘302在外周表面上呈环形形状。阳连接器凸缘302是当把连接器结构1000安装到设备(未标示,例如车辆的自动变速箱)上时其与设备抵接的表面。
(组装)
图8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组装的早期阶段的侧视图。图9是描述组装的结束阶段的侧视图。图10是描述组装的结束阶段的后视图。图11是是图10中沿着V-V线的截面图。另外,为了方便解释,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已在图1中标示。从图9到图11,有关线束400中的导线410的描述被省略了。
(组装的早期阶段)
在图8中,阴连接器壳体200被容纳在阳连接器外壳300的阳连接器容纳室340中(见图1)。此时,阴连接器端面201和阳连接器端面301几乎位于同一表面,肋210插入到肋容纳缺口部320中。阴连接器壳体200上的接合锁230与阳连接器壳体300上的接合锁定槽330接合(见图10)。换言之,阴连接器壳体200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包括不可拆卸的方式)被容纳在阳连接器壳体300中。
盖子100的盖凸缘端面131设置在几乎与阳连接器端面301相同的虚拟平面内,并能沿着导线导出方向101(插入方向)进行移动。
(组装的后期阶段)
如图9至图11所示,组装上盖子100以完成连接器结构1000。换句话说,在肋210容纳在肋容纳缺口部320的状态下,盖子100沿着导线导出方向101(插入方向)移动,并且盖臂110插入到盖臂容纳缺口部310。肋210插入盖子100的盖臂空间113中。
此时,盖子100的盖凸缘端面131沿着阳连接器端面301和阴连接器端面201进行滑动,盖凸起120上的盖凸起滑动面121被压靠在阴连接器壳体200上的肋滑动面211上。当肋210弯曲(弹性变形)时,盖凸起120越过肋滑动面211并被插入到肋槽220中,之后肋210的弹性恢复,从而盖凸起插入面122大致会和肋槽220上的肋槽面222相抵接。
盖子100上的盖定位面114和阳连接器壳体300上的止动件312相抵接。
另外,捆绑带500被安装在盖罩140上,并且导线410(未标示)被牢固地固定在盖子100上(这将单独在下文中描述)。
(运行效果)
(a)如上所述,在连接器结构1000中,肋210被插入到肋容纳缺口部320中,并且接合锁230与接合锁定槽330相接合,从而将阴连接器壳体200固定到阳连接器壳体300上。在这样的状态下,盖子100的盖臂110被插入到阳连接器外壳300的盖臂容纳缺口部310中,并且盖子100的盖凸起120被插入到阴连接器壳体200的肋槽220当中。因此,由于阴连接器壳体200上的肋210和肋槽220的原因,盖子100是不能分拆的,而且能在放置时抑制咯咯声,从而实现安全地组装。
(b)由于盖臂110可以插入到阳连接器壳体300的盖臂容纳缺口部310的同时,不会引起盖子100的盖臂110的弹性变形,组装简便,而且可操作性好。
(c)阴连接器壳体200的肋210被容纳在阳连接器壳体300的肋容纳缺口部320中,而且盖子100的盖臂110被容纳在阳连接器壳体300的盖臂容纳缺口部310中,因此盖子100不会伸出到阳连接器300之外。换言之,阴连接器壳体200和盖子100都被容纳在阳连接器壳体300的宽度之内,从而实现了连接器结构1000的最小化。
导线410抵接于盖罩斜面145上,沿着导线导出方向101(未标示)弯曲,但是弯曲力和保持弯曲状态的力成为使盖子100远离于阴连接器壳体200的力(-Y方向上的力),并且该种力通过盖臂110传导给了肋210。之后,如上所述,盖臂110不需要弯曲(弹性变形),使得形状具有足够的刚性来承受施加的力,同时也不会阻碍装配工作的可操作性。
当使盖臂110沿着插入方向(导线导出方向101)的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力作用于盖臂110的情况下,这种力通过盖臂110上的盖凸起插入面122和阴连接器壳体200上的肋槽面222之间的抵接部分传导给了阴连接器壳体200。此时,盖凸起插入面122和肋槽面222是垂直于所作用的力的方向,因此盖凸起120不会从肋槽220分离。换言之,盖子100被牢固地装配到阴连接器壳体200上。
(捆绑带)
下文对捆绑带500进行描述。
在图10和图11中,捆绑带500包括柔性的带状部510和头部520,在头部形成结合孔521,使得柔性带状部510可以从结合孔521中穿过并且与结合孔521不可分。带状部510上形成截面图呈现出来的是锯齿形的不规则形状(未标示),并且在结合孔521中形成爪形的凸起(未标示),仅在一个方向来约束以上的不规则形状。因此,带状部510可以从头部520相对侧的末端插入到结合孔521中,但是一旦插入就不能分拆。
当线束400中的导线410(未标示;见图1)一旦沿着-Y的方向从阴连接器壳体中200被导出时,之后在盖罩坡度145中被弯曲至导线引出方向101侧(-Z方向),之后在盖罩左侧面142、盖罩右侧面143和盖罩平行面144的引导之下,沿着导线引出方向101(未标示)而从盖罩端面141上被引出。
捆绑带500的带状部510被盖罩缺口部146和盖罩突条148引导,穿过盖罩缺失部147,并且在此状态下,将导线410固定到盖子100上。此时,捆绑带500的头部520被压在盖罩左侧面142的盖罩缺口部146附近,带状部510被锁紧。
然后,为了防止捆绑带500的偏离,带状部510穿过盖罩缺失部147,直接抵接于导线410,并将电线410固定到盖子100上。换言之,捆绑带500的紧固工作变得稳定,捆绑带500被充分紧固,由此导线410也被牢固固定到盖子100上。
由于带状部510可以穿过盖罩缺失部147,并且是柔性的,所以导线410可以被固定到盖子100,而不会受到引出导线410的数量的影响。换言之,在导线410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带状部510在前视图中几乎是三角形形状。在导线410数量大的情况下,带状部510在前视图中几乎是梯形。因此,带状部510能被锁紧。
另外,本发明中连接到盖子100上的捆绑带500的形状并不受限,并且通过不同于捆绑带500构件将导线410固定到盖子100上。
由此,根据本发明中的连接器结构的实施例的特征将简单地概括为下述(1)-(3)。
(1)一种连接器结构(1000),包括
第一连接器壳体(阴连接器壳体200);
第二连接器壳体(阳连接器壳体300),能容纳第一连接器壳体;以及
盖子,用于限制从第一连接器中导出的导线的导出方向,
其中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和盖子都是一体组装的,
其中盖子包括有盖凸缘(130)、形成于盖凸缘一侧的盖罩(140)、从盖凸缘中的与盖罩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被设置在互相相向的位置上的盖臂(110)、和从盖凸缘中的与盖罩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面对盖臂的一部分的盖凸起(120),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沿所述盖子组装的方向分别在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形成的肋(210)、由所述肋的缺口部分形成的肋槽(220)和形成在外表面上的接合锁(230),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接合锁能够接合的接合锁凹槽(330)、容纳肋的肋容纳缺口部(320)和与肋容纳缺口部延续并能够容纳盖臂的盖臂容纳缺口部(310),以及
其中,在盖子被装配到容纳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状态下,肋容纳在肋容纳缺口部中,接合锁与接合锁凹槽接合,盖臂容纳在盖臂容纳切口部,肋位于在盖凸缘和盖臂之间,盖凸起位于肋槽中。
(2)根据(1)中描述的连接器结构,盖臂包括平行于盖凸缘端面的盖臂平行部(111)和垂直于盖凸缘的端面的盖臂垂直部(112),盖凸起位于面对盖臂平行部的位置,以及
其中,容纳在肋容纳缺口部中的肋位于由盖凸缘的端面的一部分、盖臂平行部和盖臂垂直部三者所形成、并且具有一个开口表面的空间(盖臂空间113)中。
(3)根据(1)或(2)的连接器结构中,其中,盖臂容纳缺口部包括抵接到盖臂的插入方向上一侧的表面上的止动件(312)。
本发明已被详细描述或参考了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轻易地设想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体和改变。
本申请基于2015年12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5-241791),其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申请。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中,盖子和阴连接器壳体被容纳在阳连接器壳体的宽度之内,以便容易且牢固地进行组装。因此,该种连接器结构可以被广泛地当作一种连接器用于安装到各种类型的设备中去。
附图标记说明
100:盖子
101:导线导出方向
110:盖臂
111:盖臂平行部
112:盖臂垂直部
113:盖臂空间
114:盖子的定位面
120:盖凸起
121:盖凸起滑动表面
122:盖凸起插入面
130:盖凸缘
131:盖凸缘端面
140:盖罩
141:盖罩端面
142:盖罩的左侧面
143:盖罩的右侧面
144:盖罩平行面
145:盖罩斜面
146:盖罩缺口部
147:盖罩缺失部
148:盖罩突条
200:阴连接器壳体(第一连接器壳体)
201:阴连接器端面
203:阴连接器后表面
210:肋
211:肋滑动面
220:肋槽
222:肋槽表面
230:接合锁
240:该线束存储室
300:阳连接器壳体
301:阳连接器端面
302:阳连接器凸缘
310:盖臂存储缺口部
311:盖臂容纳缺口部底部
312:止动件
320:肋容纳缺口部
321:肋容纳缺口部底部
330:接合锁槽
340:阳连接器存储室
400:线束
401:线束插入方向
410:导线
420:压接端
500:捆绑带
510:带状部
520:头部
521:结合孔
1000:连接器结构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器壳体;
容纳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及
用于限制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导出的导线的导出方向的盖子,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盖子一体组装,
其中所述盖子包括盖凸缘、形成于所述盖凸缘一侧的盖罩、从所述盖凸缘中的与所述盖罩相反的一侧突出并被设置在互相相向的位置上的盖臂、和从所述盖凸缘中的与所述盖罩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与所述盖臂的一部分相对的盖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有分别沿着所述盖子组装的方向被形成在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的肋、由所述肋的缺口部分形成的肋槽和形成于外表面上的接合锁,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所述接合锁被接合在其中的接合锁凹槽、容纳所述肋的肋容纳缺口部和与所述肋容纳缺口部延续并容纳所述盖臂的盖臂容纳缺口部,以及
其中,在所述盖子被装配到容纳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状态下,所述肋容纳在所述肋容纳缺口部中,所述接合锁与所述接合锁凹槽接合,所述盖臂容纳在所述盖臂容纳缺口部中,所述肋位于在所述盖凸缘和所述盖臂之间,所述盖凸起位于所述肋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结构,
其中,所述盖臂包括平行于所述盖凸缘端面的盖臂平行部和垂直于所述盖凸缘的端面的盖臂垂直部,并且所述盖凸起被配置于与所述盖臂平行部相对的位置上,以及
其中,容纳在所述肋容纳缺口部中的所述肋位于由所述盖凸缘的端面的一部分、所述盖臂平行部和所述盖臂垂直部三者所形成、并且具有一个开口表面的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连接器结构,
其中,所述盖臂容纳缺口部包括抵接到所述盖臂的插入方向上一侧的表面上的止动件。
CN201680071955.3A 2015-12-11 2016-12-07 连接器结构 Active CN108370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1791 2015-12-11
JP2015241791A JP6275104B2 (ja) 2015-12-11 2015-12-11 コネクタ構造
PCT/JP2016/086447 WO2017099151A1 (ja) 2015-12-11 2016-12-07 コネクタ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0117A CN108370117A (zh) 2018-08-03
CN108370117B true CN108370117B (zh) 2019-08-23

Family

ID=5901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1955.3A Active CN108370117B (zh) 2015-12-11 2016-12-07 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3578B2 (zh)
JP (1) JP6275104B2 (zh)
CN (1) CN108370117B (zh)
DE (1) DE112016005653B4 (zh)
WO (1) WO20170991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3309B2 (ja) * 2018-09-18 2022-01-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09586094B (zh) * 2018-11-29 2020-06-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线束插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63A (zh) * 1987-06-16 1989-01-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接线盒
CN1045897A (zh) * 1989-03-21 1990-10-03 Amp公司 具有电缆端接盖保持装置和应力消除件的电气插座
CN105009374A (zh) * 2013-02-28 2015-10-28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气工业插接器
JP2015220077A (ja) * 2014-05-16 2015-12-0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カバ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6375A (en) * 1991-05-09 1993-08-17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JP3472700B2 (ja) * 1998-03-25 2003-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US6095852A (en) * 1998-12-17 2000-08-01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nnector bracket wire shield with connector retention arms
JP3685314B2 (ja) * 1999-08-02 2005-08-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係止具付き雌コネクタ及び端子係止具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4306608B2 (ja) * 2004-12-28 2009-08-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分割コネクタ
JP4965374B2 (ja) * 2007-07-31 2012-07-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電線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4468465B2 (ja) * 2008-03-28 2010-05-2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DE102009053364B3 (de) 2009-11-14 2011-01-05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gehäuse mit gewinkeltem Zugentlastungselement
JP5631089B2 (ja) * 2010-07-20 2014-11-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2054206A (ja) * 2010-09-03 2012-03-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759826B2 (ja) * 2011-08-03 2015-08-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78574B2 (ja) * 2011-12-27 2015-09-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5854864B2 (ja) * 2012-02-01 2016-02-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5946377B2 (ja) * 2012-09-07 2016-07-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4134893A (zh) 2013-04-30 2014-11-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合
JP6099203B2 (ja) * 2013-09-03 2017-03-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482488B2 (ja) * 2016-03-04 2019-03-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63A (zh) * 1987-06-16 1989-01-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接线盒
CN1045897A (zh) * 1989-03-21 1990-10-03 Amp公司 具有电缆端接盖保持装置和应力消除件的电气插座
CN105009374A (zh) * 2013-02-28 2015-10-28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气工业插接器
JP2015220077A (ja) * 2014-05-16 2015-12-0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カバ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7784A (ja) 2017-06-15
DE112016005653T5 (de) 2018-08-30
US20180287289A1 (en) 2018-10-04
US10153578B2 (en) 2018-12-11
WO2017099151A1 (ja) 2017-06-15
JP6275104B2 (ja) 2018-02-07
CN108370117A (zh) 2018-08-03
DE112016005653B4 (de)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27363B1 (ko) 평형 도체용 전기 커넥터
EP1832791B1 (en) A fixture
JP5058696B2 (ja) ロック式コネクタ
US8771027B2 (en) Elastic clamp, contact rail assembly, and PV assembly junction box having the assembly
KR20130111318A (ko)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리셉터클 커넥터
CN110537298B (zh) 用于插接式连接器的保持框架及其装配方法
CN108370117B (zh) 连接器结构
CN107069299B (zh) 连接器
CN112652902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US20080083557A1 (en) Wire holder
KR100933260B1 (ko) 잠금 구조, 이 잠금 구조가 마련된 커넥터 및 잠금 해제방법
CN111452737A (zh) 卡合构件
US5224877A (en) Space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CN110581370B (zh) 端子和连接器
JP5585777B2 (ja) 電気接続箱
KR200437689Y1 (ko) 커넥터
US7458841B2 (en) Wire cover and a locking construction therefor
KR20220088042A (ko) 리어홀더 및 커넥터
JP6564815B2 (ja) コネクタ
EP1049210B1 (en) Connector cover
JP4223033B2 (ja) パネル取付用コネクタ
JP2020120540A (ja) グロメット
KR200465856Y1 (ko) 커넥터의 와이어커버 결합구조
CN211184697U (zh) 电控盒和空调器
CN112563833B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