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8837B - 液冷式压缩机及其运转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冷式压缩机及其运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8837B
CN108368837B CN201680074022.XA CN201680074022A CN108368837B CN 108368837 B CN108368837 B CN 108368837B CN 201680074022 A CN201680074022 A CN 201680074022A CN 108368837 B CN108368837 B CN 108368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suction
pressure
valv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40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8837A (zh
Inventor
坂口广宣
星川明
小村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ang Compressor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68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8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8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8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0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distribution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02Stopping, starting, unloading or idling control
    • F04B49/03Stopping, starting, unloading or idling control by means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8/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8/06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pping, starting, idling or no-load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构成为具备:压缩机主体(11),其配设于吸入流路(10)以及排出流路(12)之间;吸入调整阀(20),其设于吸入流路(10);返回流路(35),其从排出流路(12)分支,与位于吸入调整阀(20)与压缩机主体(11)之间的吸入流路(10)连接;开闭阀(16),其设于返回流路(35);大气释放流路(36),其在位于比开闭阀(16)靠下游侧的位置的返回流路(35)中被分支;以及节流部(17),其设于大气释放流路(36),吸入调整阀20)关闭时的吸入流路(10)的主体吸入侧处的主体侧吸入压(P1)超过下限负压(PB),所述下限负压(PB)是避免来自吸入调整阀(20)的爆破音的下限负压。由此,在液冷式压缩机(1)中,能够可靠地避免吸入调整阀(20)关闭时的气体压缩空间内的压力成为不期望的负压,能够保护压缩机主体(11)。

Description

液冷式压缩机及其运转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冷式压缩机及其运转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压缩机主体的吸入侧具备吸入调整阀、排出侧具备大气释放流路的液冷式压缩机中,通过在无负载运转与负载运转之间切换,来进行排出容量的调整。若排出侧的压力变高,则关闭吸入调整阀并且转移至使大气释放流路进行释放的无负载运转,若排出侧的压力变低,则打开吸入调整阀并且转移至关闭大气释放流路的负载运转。
若进行无负载运转,则压缩机主体的转子室内的压力逐渐接近真空状态,给压缩机主体带来各种损伤。为了防止这一点,研究了各种对策。作为避免对液冷式压缩机的损伤的现有技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 日本特开平11-107970号公报。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无负载运转时排出路径的前端部,形成返回通路与排散通路,所述无负载运转时排出路径在无负载运转时将来自排出口的压缩空气导入吸入阀。返回通路与吸入阀的下游侧连通,排散通路与吸入阀的上游侧连通。而且,在返回通路的中途设有对压缩空气的流动进行节流的节流部。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无负载运转时从排出口排出的压缩空气被导向无负载运转时排出路径,其一部分通过返回通路返回至转子室,剩余的一部分通过排散通路向大气中释放。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节流部设于返回通路,利用该节流部限制了通过返回流路的压缩空气的流动,因此在无负载运转时,返回至转子室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变少。另一方面,压缩空气从排散通路以相对较多的流量流出。其结果是,在无负载运转时,由于压缩机主体中的压缩动作,有时转子室内的压力降低为不期望的负压。即,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排散通路内的压力将会降低至大气压。因此,实质上成为无负载运转状态,在该状态下,将利用节流部对大气压的空气进行了限制而得的少量的空气向转子室内供给。由于空气的流入,成为真空状态的情况被缓和。然而,由于利用节流部对流量进行了限制,因此不能可靠地避免转子室内的压力成为打开吸入阀时会产生较大的爆破音那样的不期望的负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应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液冷式压缩机中,能够可靠地避免吸入调整阀关闭时气体压缩空间内的压力成为不期望的负压,防止打开吸入调整阀时的噪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液冷式压缩机。
即,本发明的液冷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压缩机主体,其配设于吸入流路以及排出流路之间;吸入调整阀,其设于上述吸入流路;返回流路,其从上述排出流路分支,与位于上述吸入调整阀与上述压缩机主体之间的上述吸入流路连接;开闭阀,其设于上述返回流路;大气释放流路,其在比上述开闭阀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返回流路中被分支;以及节流部,其设于上述大气释放流路,上述吸入调整阀关闭时的上述吸入流路的主体吸入侧中的主体侧吸入压超过下限负压,所述下限负压是避免来自上述吸入调整阀的爆破音的下限负压。
根据上述结构,构成为利用节流部,使吸入调整阀关闭时的主体侧吸入压超过下限负压,所述节流部设于从返回流路分支的大气释放流路中。因此,能够避免由不期望的负压引起的、打开吸入调整阀时的较大的爆破音,从而能够防止噪声。
此外,本发明的液冷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主体,其配设于吸入流路以及排出流路之间;吸入调整阀,其设于上述吸入流路,被导入被压缩气体;返回流路,其从上述排出流路分支,在上述吸入调整阀的次级侧与上述吸入流路连接;开闭阀,其设于上述返回流路,伴随着上述吸入调整阀的关闭而打开;大气释放流路,其在比上述开闭阀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返回流路中被分支;以及节流部,其设于上述大气释放流路,上述节流部具备下述流路,所述流路将上述吸入调整阀关闭时的上述大气释放流路的上述返回流路侧的压力保持为比大气压高的规定的正压。
根据上述结构,设于从返回流路分支的大气释放流路的节流部具备下述流路,所述流路将吸入调整阀关闭时的大气释放流路的返回流路侧的压力保持为比大气压高的规定的正压。因此,能够预先利用节流部进行调整,以便避免成为在打开吸入调整阀时产生较大的爆破音那样的负压(不期望的负压)。
本发明除了上述特征,还能够具备如下这样的特征。
在上述排出流路的主体排出侧中设置液体分离回收器,位于比上述液体分离回收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排出流路分支为上述返回流路或者阀控制流路。根据该构造,利用液体分离回收器分离了液体的压缩气体(例如空气)经由返回流路或者阀控制流路向压缩机主体或者吸入调整阀供给。因此,相比于分别另外设置供给压缩气体(空气)的流路的情况,简化了结构。
一种液冷式压缩机的运转方法,上述液冷式压缩机具备:压缩机主体,其配设于吸入流路以及排出流路之间;吸入调整阀,其设于上述吸入流路;返回流路,其从上述排出流路分支,与位于上述吸入调整阀与上述压缩机主体之间的上述吸入流路连接;开闭阀,其设于上述返回流路;大气释放流路,其在比上述开闭阀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返回流路中被分支;以及节流部,其设于上述大气释放流路,其中,上述液冷式压缩机的运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关闭上述吸入调整阀并且打开上述开闭阀,流经上述排出流路的压缩气体经由上述返回流路返回至上述吸入流路,并且经由上述大气释放流路而向大气释放一部分,进行运转,使得上述吸入调整阀关闭时的上述吸入流路的主体吸入侧处的主体侧吸入压超过下限负压,所述下限负压是避免打开上述吸入调整阀时的爆破音的下限负压。根据该方法,由于以吸入调整阀关闭时的主体侧吸入压超过下限负压的方式运转,因此能够避免由不期望的负压引起的、打开吸入调整阀时的爆破音,从而防止噪声。
一种液冷式压缩机的运转方法,上述液冷式压缩机具备:压缩机主体,其配设于吸入流路以及排出流路之间;吸入调整阀,其设于上述吸入流路,被导入被压缩气体;返回流路,其从上述排出流路分支,在上述吸入调整阀的次级侧与上述吸入流路连接;开闭阀,其设于上述返回流路;大气释放流路,其在比上述开闭阀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返回流路中被分支;以及节流部,其设于上述大气释放流路,其中,上述液冷式压缩机的运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进行运转,使得通过关闭上述吸入调整阀并且打开上述开闭阀,而使流经上述排出流路的压缩气体经由上述返回流路返回至上述吸入流路,利用上述节流部将上述吸入调整阀关闭时的上述大气释放流路的上述返回流路侧的压力保持为比大气压高的规定的正压。根据该方法,能够以不会成为下述那样的负压(不期望的负压)的方式运转,所述负压是从关闭状态打开吸入调整阀时的噪声成为问题的负压。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由吸入调整阀关闭时的主体侧吸入压成为不期望的负压而引起的、打开吸入调整阀时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冷式压缩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液冷式压缩机的吸入调整阀开度的变化的图。
图3是说明图1所示的液冷式压缩机的主体侧吸入压的变化的图。
图4是说明图1所示的液冷式压缩机的液体分离回收器的内压的变化的图。
图5是说明图1所示的液冷式压缩机的供给压的变化的图。
图6是说明比较例所涉及的液冷式压缩机的主体侧吸入压的变化的图。
图7是说明比较例所涉及的液冷式压缩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冷式压缩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液冷式压缩机1,以使用了将油用作冷却液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1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以下将油冷式螺杆压缩机1简称为压缩机1。
(第1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至图5一边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1及其运转方法。首先,一边参照图1一边对压缩机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压缩机1具备压缩机主体11、油分离回收器13、吸气调整阀20、保压部15以及开闭阀16。压缩机主体11借助相互啮合的雌雄一对螺杆转子来压缩压缩对象的气体,即,被压缩气体(例如空气)。压缩机1的相互啮合的雌雄一对螺杆转子被收纳于气体压缩空间(转子室)19内,所述气体压缩空间(转子室)19形成于转子外壳。
压缩机主体11配设于吸入流路10以及排出流路12之间。在设置于压缩机主体11的转子室19的吸入侧的吸入口19A上连接有吸入流路10。吸入流路10是将未图示的吸入过滤器与吸入口19A连通的流路,在吸入流路10的中途设有吸入调整阀20。在设于转子室19的排出侧的排出口19B上连接有排出流路12。在排出流路12中配置有液体分离回收器(例如,油分离回收器)13。在压缩机1的情况下,压缩气体伴随着冷却液而排出,被液体分离回收器13分离成压缩气体以及冷却液。被除去了冷却液的压缩气体从与液体分离回收器13的上部连接的排出流路12的部分排出,在通过保压部15之后,向需求设备供给。被液体分离回收器13分离后的冷却液暂时积存于在液体分离回收器13的下部形成的液体积存部。
吸气调整阀20具有主体21、阀芯24、经由活塞杆结合于阀芯24的活塞28以及弹簧27。在主体21的内部设有流路空间22与活塞空间25。在活塞空间25中形成有加压室25A与弹簧室25B。流路空间22构成吸入流路10的一部分,利用阀芯24开闭。活塞空间25被隔壁29从流路空间22分隔,收纳活塞28以及弹簧27。加压室25A是用于施加推动活塞28的压力的空间。弹簧室25B收纳对活塞28向加压室25A侧施力的弹簧27,并且经由设于隔壁29的贯通孔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而与流路空间22连通。
弹簧27设于活塞28与隔壁29之间,利用该弹簧27进行施力,以使活塞28远离隔壁29,即阀芯24关闭吸入流路10。因此,在没有比弹簧27的作用力大的加压力施加于活塞28的加压室25A侧的受压面的情况下,吸气调整阀20成为关闭状态。由此,能够进行起动开始时(液体分离回收器13内为大气压的状态时)的实际上无负载的运转。与此相对,在比弹簧27的作用力大的加压力施加于活塞28的加压室25A侧的受压面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吸气调整阀20成为打开状态,能够进行负载运转。
从排出流路12分支的返回流路35在其中途进一步分支为阀控制流路31。阀控制流路31是用于控制吸入调整阀20的开闭的流路,利用三通阀18而分支为通向加压室25A的开阀流路33和通向弹簧室25B的闭阀流路32。利用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行三通阀18的切换控制。若以开阀流路33与返回流路35连通的方式控制三通阀18,则来自开阀流路33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被施加到活塞28。其结果是,以加压室25A的体积变大的方式推动阀芯24,吸气调整阀20成为打开状态。若以闭阀流路32与开阀流路33连通的方式控制三通阀18,则来自开阀流路33的压缩气体流向弹簧室25B与流路空间22。其结果是,弹簧27的作用力被施加于活塞28,因此阀芯24被上推,吸气调整阀20成为关闭状态。
从排出流路12分支的返回流路35在释放分支点37处进一步被分支成大气释放流路36。在阀分支点34与释放分支点37之间延伸的返回流路35中配设有开闭阀16。返回流路35与位于吸气调整阀20的次级侧的吸入流路10连接。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返回流路35在位于吸气调整阀20与压缩机主体11之间的吸入合流点38处与吸入流路10连接。若开闭阀16成为打开状态,则从排出流路12分支的返回流路35与吸入流路10连通。在与大气连通的大气释放流路36中设有限制流经大气释放流路36的压缩气体的流量的节流部17。节流部17进行限制,以使流经大气释放流路36的压缩气体的流量比流经从释放分支点37至吸入合流点38的返回流路35的压缩气体的流量少。节流部17例如是节流孔,也可以是可变节流阀或者流量调整阀。在作为节流部17使用了可变节流阀或者流量调整阀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每个装置的微调。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2至5一边对压缩机1的运转方法进行说明。
图2是说明压缩机1中的吸入调整阀20的开度的变化的图。图3是说明主体侧吸入压P1的变化的图。图4是说明液体分离回收器13的内压P2的变化的图。图5是说明保压部15的下游侧的流路的内压即压缩机1的供给压P3的变化的图。
首先,在无负载运转状态下将压缩机主体11起动。之后,如图2所示,通过打开吸入调整阀20,在T1的期间进行负载运转。在负载运转的期间,吸入流路10的主体吸入侧处的压力(以下,称作主体侧吸入压P1)是大气压(在图3中,P1=0MPaG)。由于通过负载运转将压缩气体蓄积于液体分离回收器13内,因此如图4所示,液体分离回收器13的内压P2随时间上升。压缩气体在超过规定压之前由保压部15保压,之后向需求设备供给。
如果向需求设备供给的压缩气体的消耗量减少,如图5所示,压缩气体的供给压P3上升而成为卸载运转开始压PU,则如图2所示,吸入调整阀20关闭(T2)。此时的主体侧吸入压P1是大气压(在图3中,P1=0MPaG)。而且,在与吸入调整阀20的关闭动作大致同时,开闭阀16打开。成为卸载运转开始压PU之后,压缩机主体11对来自排出流路12的压缩气体的压缩动作持续进行。因此,利用开闭阀16的打开动作,对来自返回流路35的比大气压高的压力的气体进行压缩。即,进行了预加载运转,在所述预加载运转中,来自排出流路12的比大气压高压的压缩气体经由返回流路35被提供给由压缩机主体11进行的气体的压缩动作。
在压缩机主体11中,在预加载运转时,主体侧吸入压P1随时间暂时降低。然而,由于始终通过从排出流路12供给的压缩气体对主体侧吸入压P1加算比大气压高的正压,因此主体侧吸入压P1的压力降低幅度被限制为较小。即,在大气释放流路36中,与节流部17的节流率相应的相对少量的压缩气体经由节流部17向大气流出,在吸入流路10的主体吸入侧,相对多量的压缩气体流入。这里,通过预先调节节流部17处的节流率(换言之是预先设定节流部17的流路),能够预先进行调节,以使释放流路36内(换言之是节流部17的上游侧)的压力与节流部17的压力损失相互平衡。这样,能够预先设定节流部17的流路,以使预加载运转时的释放分支点37处的压力成为始终比大气压高的规定的正压。
若在T2中经过某一时间,则在吸入流路10的主体吸入侧,从包含大气释放流路36的返回流路35向吸入流路10的流入量与从吸入流路10向压缩机主体11的流出量相互平衡,因此形成平衡状态。其结果是,主体侧吸入压P1成为某一恒定的负压。该恒定的负压向正压侧移动排出流路12中的压缩气体的正压大小,成为超过不期望的负压的值。即,主体侧吸入压P1如图3所示,比不期望的负压(≒-0.1MPaG)向正压侧移动,超过了能够避免打开吸入调整阀20时的较大爆破音的下限负压PB。主体侧吸入压P1比不期望的负压(≒-0.1MPaG)例如以约0.025MPaG的大小向正压侧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打开吸入调整阀20时的噪声。此外,压缩机主体11的转子室内的压力与没有加算来自排出流路12的压缩气体的正压的情况相比,也向正压侧移动。因此,能够避免压缩机主体11进行液体压缩而成为过负载。
如图5所示,若压缩气体的供给压P3降低而成为负载运转开始压PL,则如图2所示,吸入调整阀20打开,切换为负载运转(T3)。在负载运转中,从吸入流路10导入大气,主体侧吸入压P1成为大气压(在图3中,P1=0MPaG)。而且,在与吸入调整阀20的打开动作大致同时,开闭阀16关闭。借助负载运转,压缩气体被蓄积于液体分离回收器13内,如图4所示,液体分离回收器13的内压P2上升。并且,压缩气体在超过规定压之前被保压部15保压,之后向需求设备供给。
如上述那样,通过将具有经调节的节流率的节流部17配设于大气释放流路36,能够进行吸入调整阀20被关闭的状态下的预加载运转。在预加载运转时的吸入流路10的主体吸入侧,来自返回流路35的气体的流入量与向压缩机主体11的气体的流出量相互平衡。其结果是,主体侧吸入压P1保持为恒定。而且,预加载运转时的主体侧吸入压P1成为超过不希望的负压的下限负压PB以上。因此,能够防止打开吸入调整阀20时的噪声。此外,预加载运转时的压缩机主体11的转子室内的压力与没有加算来自排出流路12的压缩气体的正压的情况相比,也向正压侧移动。因此,在预加载运转时,能够避免压缩机主体11进行液体压缩而成为过负载。
一边参照图6及7一边说明比较例所涉及的压缩机1及其主体侧吸入压P1C的变化。图6是说明比较例所涉及的压缩机1的主体侧吸入压P1C的变化的图,图7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压缩机1的概略结构的图。
在涉及图7所示的比较例的压缩机1中,在释放分支点37和吸入合流点38之间延伸的返回流路35中配设有节流部17,所述放分支点37是返回流路35向大气释放流路36分支的释放分支点,所述吸入合流点38是返回流路35向主体吸入侧的吸入流路10合流的合流点。而且,在大气释放流路36中未配设任何节流部17等流量限制机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压缩机1相同。因此,涉及图7所示的比较例的压缩机1就节流部17配设于返回流路35的观点而言,与专利文献1中说明的结构实质上相对应。以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压缩机1与图7所示的比较例的压缩机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涉及图7所示的比较例的压缩机1中,吸入流路10的主体吸入侧处的压力(以下,称作比较例的主体侧吸入压P1C)为图6所示的那样的行动。
若关闭吸入调整阀20而切换为无负载运转(T2),则比较例的主体侧吸入压P1C是大气压(在图6中,P1C=0MPaG)。并且,在与吸入调整阀20的关闭动作大致同时,开闭阀16打开。在吸入调整阀20关闭的状态下,压缩机主体11的预加载运转也持续进行,因此借助开闭阀16的打开动作压缩来自返回流路35的气体。
利用配设于返回流路35的节流部17,对流经包含大气释放流路36的返回流路35的压缩气体的流量进行限制,因此来自返回流路35的压缩气体的流入量变少。因此,在预加载运转时的吸入流路10的主体吸入侧,相对于气体向压缩机主体11的流出量,来自返回流路35的气体的流入量变少。由此,比较例的主体侧吸入压P1C向负压侧的压力降低幅度变大。另外,大气释放流路36的大气的压力与来自排出流路12的压缩气体的一部分的压力在节流部17的上游侧相互平衡,在节流部17损失压力后的压缩气体被提供给由压缩机主体11进行的气体的压缩动作。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主体侧吸入压P1相比,主体侧吸入压P1C的向负压侧的压力降低幅度变大。即,若在T2中经过某一时间,则在吸入流路10的主体吸入侧,从返回流路35向吸入流路10的流入量与从吸入流路10向压缩机主体11的流出量相互平衡,形成平衡状态。然而,由于在返回流路35中具有节流部17,因此压力损失增加,相比于向吸入流路10的流入量,向压缩机主体11的流出量变多。因此,无负载运转时的比较例的主体侧吸入压P1C与预加载运转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主体侧吸入压P1相比,成为更接近真空侧的某一恒定的负压(在图6中,P1C≒-0.1MPaG)。无负载运转时的比较例的压缩机主体11的转子室内的压力与预加载运转时的第1实施方式相比,也为更接近真空侧的负压,因此产生来自吸入调整阀20的爆破音,不能防止噪声。
如以上那样,在涉及图7所示的比较例的压缩机1中,由于将节流部17配设于返回流路35,导致在打开吸入调整阀20时产生爆破音。
(第2实施方式)
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1的概略结构,对于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中,由从排出流路12分支的阀控制流路31进一步分支出返回流路35。在液体分离回收器(油分离回收器)13的下游侧的排出流路12中,分支有控制吸入调整阀20的开闭的阀控制流路31。阀控制流路31在位于其下游侧的返回分支点44处分支为返回流路35。返回流路35在释放分支点47处分支为与大气连通的大气释放流路36。在大气释放流路36中设有对流经大气释放流路36的气体的流量进行限制的节流部17。节流部17进行限制,以使流经大气释放流路36的气体的流量比流经从释放分支点47至吸入合流点48的返回流路35的气体的流量少。节流部17例如是节流孔,也可以是可变节流阀或者流量调整阀。在作为节流部17使用了可变节流阀或者流量调整阀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每个装置的微调。
阀控制流路31在比返回分支点44靠下游侧处连接于三通阀18。阀控制流路31借助三通阀18切换为通向加压室25A的开阀流路33和通向流路空间22的闭阀流路32。闭阀流路32与比释放分支点47靠吸入调整阀20侧的返回流路35合流,在吸入调整阀20的吸入合流点48处连接于吸入流路10。
借助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行三通阀18的切换控制。如果以伴随着关闭开闭阀16、开阀流路33与阀控制流路31连通的方式控制三通阀18,则来自阀控制流路31的压缩气体的压力施加到活塞28。其结果是,推动阀芯24以使加压室25A扩大,吸气调整阀20成为打开的状态,能够进行负载运转。若以闭阀流路32与开阀流路33连通的方式控制三通阀18,则来自开阀流路33的压缩气体流向吸入流路10与大气释放流路36。因此,利用弹簧27的作用力上推阀芯24,吸气调整阀20成为关闭的状态,从而能够进行预加载运转。
如果以伴随着打开开闭阀16、闭阀流路32与开阀流路33连通的方式控制三通阀18,则吸气调整阀20成为关闭的状态,能够进行预加载运转。来自阀控制流路31的压缩气体流经返回流路35。虽然流经返回流路35的压缩气体的一部分从大气释放流路36向大气释放,但由节流部17限制向大气释放的气体的流量。因此,从大气释放流路36向大气释放的气体的量较少,流经返回流路35的压缩气体的余下部分的量较多。流经返回流路35的压缩气体的余下部分通过吸入合流点48而流入阀芯24的下游侧的流路空间22。然后,流入吸入流路10的压缩气体被提供给由压缩机主体11进行的气体的压缩动作。
在吸入流路10的主体吸入侧,从返回流路35向吸入流路10的流入量与从吸入流路10向压缩机主体11的流出量相互平衡而形成平衡状态。其结果是,主体侧吸入压P1成为某一恒定的负压。主体侧吸入压P1如图3所示,超过不期望的负压,成为能够避免打开吸入调整阀20时的较大的爆破音的下限负压PB以上。因此,能够防止打开吸入调整阀20时的噪声。此外,压缩机主体11的转子室内的压力与没有加算来自阀控制流路31的压缩气体的正压的情况相比,也向正压侧移动。因此,能够避免压缩机主体11进行液体压缩而成为过负载。
此外,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使用具体的结构、数字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数字,能够包括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的范围内能想到的各种变形例。
虽然作为冷却液例示了油,但冷却液也可以是水。另外,虽然作为压缩对象的气体(被压缩气体)例示了空气,但压缩对象的气体也可以是氮气、蒸汽等。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冷式压缩机(油冷式螺杆压缩机)
10 吸入流路
11 压缩机主体
12 排出流路
13 液体分离回收器(油分离回收器)
15 保压部
16 开闭阀
17 节流部
18 三通阀
19 气体压缩空间(转子室)
19A 吸入口
19B 排出口
20 吸入调整阀
21 主体
22 流路空间
24 阀芯
25 活塞空间
25A 加压室
25B 弹簧室
27 弹簧
28 活塞
29 隔壁
31 阀控制流路
32 闭阀流路
33 开阀流路
34 阀分支点
35 返回流路
36 大气释放流路
37、47 释放分支点
38、48 吸入合流点
44 返回分支点
P1 主体侧吸入压
P2 液体分离回收器的内压
P3 供给压
P1C 比较例的主体侧吸入压
PB 下限负压
PL 负载运转开始压
PU 卸载运转开始压。

Claims (5)

1.一种液冷式压缩机,所述液冷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式压缩机构成为具备:
压缩机主体,其配设于吸入流路以及排出流路之间;
吸入调整阀,其设于上述吸入流路;
返回流路,其从上述排出流路分支,与位于上述吸入调整阀与上述压缩机主体之间的上述吸入流路连接;
开闭阀,其设于上述返回流路;
大气释放流路,其在比上述开闭阀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返回流路中被分支;以及
节流部,其设于上述大气释放流路,
上述节流部具备下述流路,所述流路在进行上述吸入调整阀关闭而自上述排出流路将比大气压高压的压缩气体经由上述返回流路提供给由上述压缩机主体进行的气体的压缩动作的预加载运转时,将上述大气释放流路的上述返回流路侧的压力保持为比大气压高的规定的正压,在上述吸入流路的主体吸入侧,从包含上述大气释放流路的上述返回流路向上述吸入流路的流入量与从上述吸入流路向上述压缩机主体的流出量相互平衡,形成平衡状态,主体侧吸入压成为恒定的负压,由此构成为上述吸入流路的上述主体吸入侧中的上述主体侧吸入压超过下限负压,所述下限负压是避免来自上述吸入调整阀的爆破音的下限负压。
2.一种液冷式压缩机,所述液冷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主体,其配设于吸入流路以及排出流路之间;
吸入调整阀,其设于上述吸入流路,被导入被压缩气体;
返回流路,其从上述排出流路分支,在上述吸入调整阀的次级侧与上述吸入流路连接;
开闭阀,其设于上述返回流路,伴随着上述吸入调整阀的关闭而打开;
大气释放流路,其在比上述开闭阀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返回流路中在释放分支点处被分支;以及
节流部,其设于上述大气释放流路,
上述节流部在进行上述吸入调整阀关闭而自上述排出流路将比大气压高压的压缩气体经由上述返回流路提供给由上述压缩机主体进行的气体的压缩动作的预加载运转时,设定为上述释放分支点处的压力为比大气压高的规定的正压,在上述吸入流路的主体吸入侧,从包含上述大气释放流路的上述返回流路向上述吸入流路的流入量与从上述吸入流路向上述压缩机主体的流出量相互平衡,形成平衡状态,主体侧吸入压成为恒定的负压,由此构成为上述吸入流路的上述主体吸入侧中的上述主体侧吸入压超过下限负压,所述下限负压是避免来自上述吸入调整阀的爆破音的下限负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排出流路的主体排出侧中设置液体分离回收器,位于比上述液体分离回收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排出流路分支为上述返回流路或者阀控制流路。
4.一种液冷式压缩机的运转方法,上述液冷式压缩机具备:
压缩机主体,其配设于吸入流路以及排出流路之间;
吸入调整阀,其设于上述吸入流路;
返回流路,其从上述排出流路分支,与位于上述吸入调整阀与上述压缩机主体之间的上述吸入流路连接;
开闭阀,其设于上述返回流路;
大气释放流路,其在比上述开闭阀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返回流路中被分支;以及
节流部,其设于上述大气释放流路,
所述液冷式压缩机的运转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液冷式压缩机的运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关闭上述吸入调整阀并且打开上述开闭阀,
流经上述排出流路的压缩气体经由上述返回流路返回至上述吸入流路,并且经由上述大气释放流路而向大气释放一部分,
上述节流部具备下述流路,所述流路在进行上述吸入调整阀关闭而自上述排出流路将比大气压高压的压缩气体经由上述返回流路提供给由上述压缩机主体进行的气体的压缩动作的预加载运转时,将上述大气释放流路的上述返回流路侧的压力保持为比大气压高的规定的正压,在上述吸入流路的主体吸入侧,从包含上述大气释放流路的上述返回流路向上述吸入流路的流入量与从上述吸入流路向上述压缩机主体的流出量相互平衡,形成平衡状态,主体侧吸入压成为恒定的负压,由此以下述方式进行运转,上述吸入流路的上述主体吸入侧处的上述主体侧吸入压超过下限负压,所述下限负压是避免打开上述吸入调整阀时的爆破音的下限负压。
5.一种液冷式压缩机的运转方法,上述液冷式压缩机具备:
压缩机主体,其配设于吸入流路以及排出流路之间;
吸入调整阀,其设于上述吸入流路,被导入被压缩气体;
返回流路,其从上述排出流路分支,在上述吸入调整阀的次级侧与上述吸入流路连接;
开闭阀,其设于上述返回流路;
大气释放流路,其在比上述开闭阀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述返回流路中在释放分支点处被分支;以及
节流部,其设于上述大气释放流路,
所述液冷式压缩机的运转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液冷式压缩机的运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关闭上述吸入调整阀并且打开上述开闭阀,
上述节流部在进行上述吸入调整阀关闭而自上述排出流路将比大气压高压的压缩气体经由上述返回流路提供给由上述压缩机主体进行的气体的压缩动作的预加载运转时,设定为上述释放分支点处的压力为比大气压高的规定的正压,在上述吸入流路的主体吸入侧,从包含上述大气释放流路的上述返回流路向上述吸入流路的流入量与从上述吸入流路向上述压缩机主体的流出量相互平衡,形成平衡状态,主体侧吸入压成为恒定的负压,由此以下述方式进行运转,一边使上述吸入流路的上述主体吸入侧处的上述主体侧吸入压超过下限负压,所述下限负压是避免来自上述吸入调整阀的爆破音的下限负压,一边使流经上述排出流路的压缩气体经由上述返回流路返回至上述吸入流路。
CN201680074022.XA 2015-12-16 2016-11-21 液冷式压缩机及其运转方法 Active CN108368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5094A JP6886772B2 (ja) 2015-12-16 2015-12-16 液冷式圧縮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15-245094 2015-12-16
PCT/JP2016/084503 WO2017104356A1 (ja) 2015-12-16 2016-11-21 液冷式圧縮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8837A CN108368837A (zh) 2018-08-03
CN108368837B true CN108368837B (zh) 2020-05-05

Family

ID=59056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4022.XA Active CN108368837B (zh) 2015-12-16 2016-11-21 液冷式压缩机及其运转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86772B2 (zh)
CN (1) CN108368837B (zh)
WO (1) WO201710435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9965A (ja) * 1995-05-25 1996-1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JPH11230053A (ja) * 1998-02-10 1999-08-24 Hokuetsu Kogyo Co Ltd 圧縮機の制御回路
CN1777755A (zh) * 2003-04-22 2006-05-24 R·康拉德公司 具有进气控制机构和自动进气控制机构的空气压缩机
CN102119274A (zh) * 2008-08-12 2011-07-06 开利公司 压缩机气缸的专用脉冲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0012A (zh) * 1974-05-22 1975-12-01
JPS57137783U (zh) * 1981-02-25 1982-08-28
IT1307507B1 (it) * 1999-10-21 2001-11-06 Virgilio Mietto Regolatore automatico di aspirazione dell'aria in un serbatoio.
JP4291770B2 (ja) * 2004-12-08 2009-07-0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空気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9965A (ja) * 1995-05-25 1996-1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JPH11230053A (ja) * 1998-02-10 1999-08-24 Hokuetsu Kogyo Co Ltd 圧縮機の制御回路
CN1777755A (zh) * 2003-04-22 2006-05-24 R·康拉德公司 具有进气控制机构和自动进气控制机构的空气压缩机
CN102119274A (zh) * 2008-08-12 2011-07-06 开利公司 压缩机气缸的专用脉冲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04356A1 (ja) 2017-06-22
JP6886772B2 (ja) 2021-06-16
CN108368837A (zh) 2018-08-03
JP2017110545A (ja) 2017-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6993B2 (en) Dual-pump supply system with bypass-controlled flow regulator
US7086841B2 (en) Air compressor with inlet control mechanism and automatic inlet control mechanism
JP5706681B2 (ja) 多段圧縮機
US10316845B2 (en) Oil supply type compressor
US11067075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comprising a multi-stage compressor, and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US11506205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mpressor towards an unloaded state
KR102223057B1 (ko) 진공 펌프들의 시스템에서의 펌핑 방법 및 진공 펌프들의 시스템
JP5312272B2 (ja) エンジン駆動型空気圧縮機の制御方法及びエンジン駆動型空気圧縮機
CN108368837B (zh) 液冷式压缩机及其运转方法
US20220136513A1 (en) Gas compressor
JP2019183993A (ja) ガス供給装置及びその停止制御方法
JP6940686B2 (ja) 気体圧縮機
WO2005064147A1 (ja) 燃料供給装置
KR102235562B1 (ko) 펌핑 시스템에서의 펌핑 방법 및 진공 펌프 시스템
JP6618347B2 (ja) エンジン駆動型圧縮機の始動制御方法及びエンジン駆動型圧縮機
JP2011099348A (ja) 空気圧縮機
JP5046659B2 (ja) 空気圧縮機
JP3009255B2 (ja) 給油式スクリュー圧縮機の吸込み絞り弁
KR101927128B1 (ko) 유공압장치의 동력원 회로 및 그 제공방법
JP3754552B2 (ja) 圧縮機の制御回路
JP7427523B2 (ja) エンジン駆動型圧縮機の運転制御方法及びエンジン駆動型圧縮機
JPH06123295A (ja) 圧縮機における容量制御装置
JP2584173B2 (ja) 油冷式圧縮機の運転方法
WO2007095047A3 (en) Regenerative pumping element start stage for high-speed centrifugal pump
JP2001090683A (ja) 油冷式圧縮機の吸気調節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hengang Compressor Co.,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Kobe Steel,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