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4459B - 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4459B
CN108364459B CN201810129911.2A CN201810129911A CN108364459B CN 108364459 B CN108364459 B CN 108364459B CN 201810129911 A CN201810129911 A CN 201810129911A CN 108364459 B CN108364459 B CN 108364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ignal
signal transceiver
background serv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99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4459A (zh
Inventor
林绍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aterial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aterial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aterial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aterial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299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644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64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4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4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4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20Monitoring the location of vehicles belonging to a group, e.g. fleet of vehicles, countable or determined number of vehicles
    • G08G1/207Monitoring the location of vehicles belonging to a group, e.g. fleet of vehicles, countable or determined number of vehicles with respect to certain areas, e.g. forbidden or allowed areas with possible alerting when inside or outside bounda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8/00Aspect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gnal processing
    • G06F2218/12Classification; Ma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划定的车辆可停区域范围内设置有带有各自ID码标识的第一信号收发器,并定义车辆在划定的可停区域为第一状态结果,定义车辆在可停区域之外为第二状态结果,在车载智能终端上安装有第二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一、第二信号收发器可相互识别但不相互建立握手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信号相互识别并将结果通过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信号收发器对识别结果进行分类、计算,与设定的状态结果进行匹配,最后将匹配结果发送给后台服务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停车管理方法不能有效引导并规范用户的停车秩序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停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车辆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用户打开共享单车APP,就可以查看附近可租用自行车的分布图、可以进行预约等。找到自行车后,用手机扫二维码即可开锁骑车。骑行结束后将车辆自由停放,锁车即可完成使用。与“有桩”的公共自行车相比,这种随时取用和随时可停车的“无桩”理念给市民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但同时,乱占道,随意停等现象更加普遍,对城市空间管理和城市美化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困难。
为治理共享单车的乱停放问题,目前有通过在公共场所通过划线划定可停放区域,共享单车在该场所附近必须停放在划定区域内。但是,为了规范停车,需要划定多个有桩的停车区域,该区域实则为永久性建筑,分布在各个场所点,成本高,停车也不方便,不能充分利用无桩的便利性。
以无桩的方式为例,中国发明专利201710334984.0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桩车辆的电子围栏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划定电子围栏,设定禁停区域和骑行边界,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车辆的乱停放问题,尤其是对一些禁停场所,比如医院门口,写字楼楼内部等等起到了良好的管理作用,但是,在禁停区域以外,仍有些用户不按规矩将车停放在划定的可停区域内,该方法仍然不能有效、具体的解决车辆的乱停现象,因此,在设定的可停区域内,如何来引导并规范用户的停车秩序,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停车管理方法不能有效引导并规范用户的停车秩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划定车辆可停区域,并在划定的车辆可停区域范围内设置有带有各自ID码标识的多个第一信号收发器;
定义车辆位于划定的可停区域内时为第一状态结果,定义车辆在可停区域之外时为第二状态结果;
在车载智能终端上安装有第二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能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但不建立握手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的结果,由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信号发生器对识别的结果进行分类、计算,与设定的状态结果进行匹配;
匹配结果由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信号发生器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匹配结果,对骑行用户进行可停及不可停判断的后续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可停区域为矩形,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为位于车辆可停区域范围内的采用不同ID码进行标识的多个蓝牙发射桩,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为可识别该蓝牙信号的车载蓝牙收发器,其中,所述蓝牙发射桩位于矩形的其中一对长对边上,同一边上的信号发射桩的ID码相同,每一边的多个信号发射桩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可停区域为矩形,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器为标签阅读器,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器为电子标签,多个所述标签阅读器位于所述矩形的长边对应的中线上,且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状态结果及第二状态结果的划定方式为:
设定各个所述蓝牙发射桩的信号发射半径,其中,设定各信号发射半径等于该矩形的宽度,相对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具有不同 ID码标识的信号发射桩之间具有信号重叠区域;
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在关锁时即对蓝牙发射桩发射的带有ID码标识的信号进行识别;其中,
若识别到存在至少两种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
若未识别到任何ID码标识的信号,或者仅仅识别到其中的同一种ID码标识的信号时,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状态结果及第二状态结果的划定方式为:
设定标签阅读器的信号读取半径,其中,各所述标签阅读器的半径为该矩形宽度的一半;
当贴有所述标签的车辆靠近停车区域时,所说标签阅读器开始检测所述标签;如若任一的所述标签阅读器能够检测到电子标签信号,则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
如果不能检测到电子标签信号,则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
所述标签阅读器内置有信号处理芯片及SIM卡,所述信号处理芯片对所述第一、第二信号处理器识别后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如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允许结束此次骑行;
如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完成后续处理;所述后续处理包括:向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APP推送车辆不在可停区域的消息,不结束此次骑行的任务指令,或者由后台服务器对车载智能终端发送警报指令;
此外,如果所述后台服务器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状态结果有改变,则判定车辆为经过该可停区域,不进行消息推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状态结果及第二状态结果的划定方式为:
设定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对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蓝牙发射桩之间的宽度;
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在关锁时即对蓝牙发射桩发射的带有ID码标识的信号进行识别并计算车辆与可识别的蓝牙发射桩之间的距离;其中,
若车载智能终端识别到有两个不同ID码标识的蓝牙发射桩,且计算该车辆分别与上述设定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对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蓝牙发射桩之间的距离,其中;
若该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设定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对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蓝牙发射桩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则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
若该距离大于设定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对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发射桩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则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
若车载智能终端未能识别到任何ID码标识的信号,或者仅仅识别到其中的同一种ID码标识的信号时,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包括:CPU及SIM卡,所述CPU 对接收的第一、第二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后的信号进行分类计算,其中,
所述CPU在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允许结束此次骑行;
所述CPU在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完成后续处理;所述后续处理包括:向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APP推送车辆不在可停区域的消息,不结束此次骑行的任务指令,或者由后台服务器对车载智能终端发送警报指令。
进一步地,对所述可停区域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区域位置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再将该可停区域的位置以点或者多边形的方式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显示。
进一步地,在所述可停区域内还安装有总控制器,其分别连接可停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远程通信器、微处理器、电池,所述远程通信器无线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的关闭可停区域的操作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控制切断为各个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提供工作的各路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通过设定可停区域及非可停区域,智能化的指引用户将车停向可停区域,进一步的规范了停车秩序,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不自觉的用户将车辆停在不可停区域范围之内的行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现有技术中,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社会治理难题,无桩停靠虽然便利,但是由于人们普遍不遵守停车秩序导致混乱无章,即使划定了可停区域,可部分用户仍然不将车辆停放在可停区域内。
本发明旨在引导用户将车停于可停区域内,规范停车秩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该管理方法应用了后台服务器、安装于车辆上的车载智能终端、以及移动终端,通过后台服务器、车载智能终端、移动终端三者的配合,对车辆是否位于可停区域进行判断,进而引导用户自觉将车停到规定的可停区域内,杜绝不遵守规则用户的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桩车辆泛指一切随时停取、并可实现共享的车辆,其包括但不限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后台服务器泛指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所述后台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方法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其应当具备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车载智能终端是指共享单车上能够通过蓝牙、移动网络通信(包括2G、3G、4G或者更高代的网络)或者NFC、NBLT 网络和后台服务器通信、具备定位功能(比如能够通过GPS卫星定位) 且内置有sim卡、CPU,以及拥有电池和机械锁装置的智能物联锁组件。
本发明中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泛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优选采用智能手机。不可否认的是,该移动终端还可以以微型计算机的模式嵌入安装在共享单车上,作为共享单车的一部分,其具有朝向用户方向的显示屏。
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通过:多个信号发射器、车载智能终端、后台服务器来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事先在道路上划定车辆的可停区域,并在划定的车辆可停区域范围内安装有采用不同ID码标识的多个第一信号收发器,所述车辆可停区域可位于写字楼附近、公交站台、地铁口附近等不影响行人或车辆通过的地方,可停区域可以颜色线条标记,划定好可停车区域后,对停车区域进行位置标记,也就是对标记好的停车区域位置进行定位,并将定位好的区域位置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再将该可停区域的位置以点的方式发送给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比如手机APP上显示,如此,用户在骑行过程中,能够清楚的附近有几个停车区域,以及与他们的大概方向与距离,便于寻找。考虑到可停区域可能随着临时突发事件比如交通管制,后台服务器还可对已经划定的可停区域进行关闭工作的指令,可以在所述可停区域内安装一控制器,其分别连接各个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为它们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所述控制器包括远程通信器、微处理器、电池等,如此可通过远程通信器无线接收后台服务器的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控制切断各个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的电源,这样,第一信号收发器无法工作,用户无法搜索到该区域,说明是临时禁停,而改向其它可用区域。
划定好可停区域后,定义车辆处于划定的可停区域内时为为第一状态结果,比如以数字“1”表示,定义车辆处于可停区域之外为第二状态结果,比如以数字“2”表示。
在车载智能终端上安装有第二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能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但不建立握手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的结果,由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信号发生器对识别的结果进行分类、计算,与设定的状态结果进行匹配;
匹配结果由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信号发生器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匹配结果,对骑行用户进行可停及不可停判断的后续处理。
举例来说,当用户骑行结束并关锁时,车载智能终端在检测到车辆的关锁动作时,触发位于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搜索附近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发射的带有ID码标识的信号,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对搜集的带有ID码标识的信号进行分类计算,并与设定的状态结果进行匹配,将匹配结果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匹配结果,对骑行用户进行后续处理。此时,信号是从车载智能终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
当信号从车载智能终端发送时,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包括:CPU、第二信号收发器、SIM卡以及智能锁,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设置为近程无线通信,即短距离通信识别的方式,所述CPU检测到车辆智能锁关闭时,触发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开始搜索附近的信号发射桩发射的带有ID码标识的信号,第二信号收发器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休眠状态,仅在收到CPU的搜索指令时方打开进行信号搜索,并将搜索的信号反馈给CPU,所述CPU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分类、计算,其中,
所述CPU在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无线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允许结束此次骑行;
所述CPU在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无线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完成后续处理;所述后续处理包括:向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APP推送车辆不在可停区域的消息,或者由后台服务器对车载智能终端发送警报指令,如用户在规定的时间内迟迟不重新开锁移车,则进行适当扣费,并上报一次扣费记录至后台服务器,当后台服务器有检测到该用户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多次扣费记录,降低该用户的信用登记。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信号处理极远程发送的功能集成在信号处理器中,也就是说,从信号处理器发送给后台服务器。比如通过标签阅读器,其自身包含信号处理芯片及sim卡,可实现远程信号发送。
所述第一状态结果和第二状态结果可以高低电平的形式示出,比如高电平为“1”,低电平为“0”,CPU对分析后结果判定后输出不同的电平信号。当后台服务器接收到状态数字“1”,认定车辆是停在可停区域内,符合规定,则正常计费结束;如后台服务接收到的是状态数字“0”,则认为车辆停车不规范(未停到划定的可停区域内),此时,后台服务器可以向用户的移动终端APP发送推送提示信息,和/或对车载智能终端发送警报指令,车载智能终端驱动安装的警报器器发出警报。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停区域为矩形(包括方形),设置为矩形主要是考虑到车辆停放空间的有效利用以及后续方便停车状态结果的判定。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器位于该矩形的其中一条长对边上,每一条长边上布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信号发射器,且每一条长边上的信号发射桩的ID号相同,但序列号不同,以此进行区分,而ID号及序列号在出厂时即可设定好,举例来说,左边的一列长边上的ID号全部为A,如此为A1、A2、A3等等,对应的,右边的一列长边上的ID号全部为B,如此为B1、B2、B3等等,其中,A和B分别代表ID号,数字“1/2/3”分别代表同一排的各序列号,A1与B1位于同一直线上,A2与B2为同一直线上,A3与B3 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两对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可停区域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矩形,可停区域的划分可依照不同的场地需求,设置为不同的形状,比如平行四边形、圆形、梯形或者其它合适的多边形。所述的第一信号发射器也优选设置在两个长边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第一信号发射器也可以设置在长方形之外或者之内的区域,只要成对的两个信号发射器存在交叉区域即可。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仅仅读取可搜索到的第一信号收发器的ID码及对应的序号,也即每一个信号收发器均具有特定的编码,不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进行握手连接,所有的第一信号收发器和第二信号收发器应当具有关联性,二者能够相互识别到,而对其他车辆,或者其它停放区域内设置的不属于本系统内的信号收发器,则无法进行配对或者识别。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优选为具有蓝牙收发发射的蓝牙发射桩,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为蓝牙收发器,二者采用蓝牙通信,所述蓝牙发射桩安装于可停区域的地面上且凸出于地面上方。利用蓝牙近距离通信成熟的技术,方便对现有的共享单车进行简单调试,即可满足本发明的方案。其中,对信号发射桩和车载终端上的近程无线通信器的要求是,可接收的信号距离不宜过远,通常为几米以内较好,比如一米或者两米等近距离范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为标签阅读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为电子标签,所述标签阅读器具有范围读取半径,只有在该半径范围内,才可和电子标签进行通信,也就是说,只有进入了可停区域,标签阅读器才会和电子标签进行通信,进而被方法识别到。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方法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为了计算的方便,本发明优选设置两种ID不同的蓝牙发射桩,该设置方式为基于可停区域为规则的图形而言,比如矩形,或者方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其他不规则图形,可以采用三种,甚至四种 ID不同的信号发射桩。
下面来通过如下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停车管理方法进行具体描述。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停车管理方法,包括:划定好的矩形停车区域,在所述可停区域的两个长边分别布置有两个蓝牙发射桩,左侧的为A1、A2,右侧的为B1、B2,A1与B1位于同一直线上,A2与B2为同一水平直线上。
设定各个所述蓝牙发射桩的信号发射半径,其中,设定各信号发射半径不大于该矩形的宽度,相邻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具有不同ID 码标识的两个蓝牙发射桩之间具有信号重叠区域;本实施例中,设定的各信号发射状的信号发射半径刚好等于该矩形的宽度,如此,A1 与B1交叉区域形成一重叠区域,A2与B2交叉区域形成一重叠区域。
用户在骑行过程中,蓝牙发射桩会对进入该信号发射半径范围内的车辆发送信号,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对蓝牙发射桩发射的带有ID码标识的信号进行识别;当所述车载智能终端的CPU在收到多个信号发射桩发送过来的信号时,对接收的信号进行筛选,如果同一车辆有多个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则筛选出距离该车辆最近的一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发射桩,举例来说,假设车辆S1 能够同时读取到A1、A2、B1、B2四个信号,由于A2、B2距离其相对最远,且存在一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不同ID号的A1、B1,故过滤掉A2、B2的数据,仅保留一组A1、B1。其中,
若识别到存在至少两种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
若未识别到任何ID码标识的信号,或者仅仅识别到其中的同一种ID码标识的信号时,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S1位于A1、B1同时覆盖的发射范围,故认定为可停区域,智能车载终端内的CPU分析计算后给出状态信号值“1”;车辆S2位于A1的发射范围,但不在B1的发射范围,故认定为不可停区域,智能车载终端分析计算后给出状态信号值“0”;车辆S3位于B1的发射范围,但不在A1的发射范围,故认定为不可停区域,智能车载终端分析计算后给出状态信号值“0”;车辆S4 无法收到A1和B1发射的信号,故认定为不可停区域,智能车载终端分析计算后给出状态信号值“0”。对于状态值为“0”,后台服务器对车辆发出警报或者对用户的手机APP推送不在可停区域的提示消息。对应状态值“1”,后台服务器推送可停的消息给车载终端或者用户APP。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公开的停车管理方法,包括:划定好的矩形停车区域,在所述可停区域的两个长边分别布置有一个蓝牙发射桩,左侧的为A,右侧的为B,A与B位于同一直线上。
计算出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邻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蓝牙发射桩(也即A与B)之间的宽度,本实施例中为2m;
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对蓝牙发射桩发射的带有ID码标识的信号进行识别并计算车辆与可识别的信号发射桩之间的距离;当所述车载智能终端的CPU在收到多个信号发射桩发送过来的信号时,对接收的信号进行筛选,如果同一车辆识别到多个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则筛选出距离该车辆最近的一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发射桩,也即图中的A和B,即使在A和B之下还有其它的蓝牙桩,在实际计算时,也会被方法过滤掉。
若车载智能终端识别到有两个不同ID码标识的蓝牙发射桩,计算该车辆分别与上述设定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邻的两个具有不同 ID码标识的信号发射桩之间的距离,其中;
若该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设定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邻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发射桩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也即距离的绝对值在0和1m之间,则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输出状态值“1”;
若该距离大于设定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邻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发射桩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也即距离的绝对值大于1m,则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输出状态值“0”;
若车载智能终端未能识别到任何ID码标识的信号,或者仅仅识别到其中的同一种ID码标识的信号时,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输出状态值“0”。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车辆S3能够同时读取到A、B两种信号,计算出S3到A、B之间的距离的绝对值在0和1m之间,则认定为车在可停区域内;假设车辆S4也能读取到A、B两种信号,但是计算出的S4到A、B之间的距离的绝对值大于1m,则认定为车在可停区域外;同样地,假设S1、S2只能读取到A蓝牙桩的一类信号,无法同时读取到两种不同ID的信号在,则认为车可在停区域外。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不需设定每组蓝牙的半径范围,但需要计算车辆与蓝牙发射桩之间的距离,距离的判断可以通过信号接收强度的强弱来判断,或者红外反射的原理来计算距离,进而来判断是否位于可停区域内。
实施例三
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公开的停车管理方法,包括:划定好的矩形停车区域,在所述可停区域的矩形的长边对应的中线上,等间距(本实施例中为安装间隔1m)安装有多个标签阅读器,其中,设定该标签阅读器的可读取信号范围为该矩形宽度的一半,而为了防止不同的标签阅读器信号串号,各个标签阅读器之间的间距等于或者略小于设定的标签阅读器的可读取信号范围,举例来说,该矩形宽度为2m,标签阅读器在中线上,距离两侧距离均为1m,而设置的相邻的两个标签阅读器之间间距也为1m。这样,当车辆进入该可停区域范围时,如果电子标签能够和标签阅读器通信,也就是说,能够识别到至少一个标签阅读器,说明在可停区域内,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后台允许其关锁并正常计费;如果不能读取或者检测到任一一个射频信号,则说明车辆不位于该可停区域内,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由后台服务器对车辆发出警报提醒。
与前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比,本实施例三中,在可停区域内设置的第一信号收发器仅仅为一个,不再成对设置,该种方式也省去了车载智能终端对有多个蓝牙发射桩进行距离计算的过程,只要阅读器和电子标签能够识别,则说明车辆就位于可停区域内。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阅读器内置有信号处理芯片及SIM卡,所述信号处理芯片对所述第一、第二信号处理器识别后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如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允许结束此次骑行,推送可停的消息给车载终端或者用户APP;如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完成后续处理;所述后续处理包括:向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APP推送车辆不在可停区域的消息,不结束此次骑行的任务指令,或者由后台服务器对车载智能终端发送警报指令。
此外,如果所述后台服务器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状态结果有改变,则判定车辆为经过该可停区域。也就是说,存在用户骑行时,经过可停区域,此时并未触发关锁动作,而标签阅读器可以检测到电子标签,此时,结果会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假设收到状态“1”时,会进行一个预判断,也即设定一个时间段,看状态值是否有变化,在设定的短暂时间间隔内,比如20秒或者40秒后,又收到状态“2”,则会认为用户是骑行经过可停区域,并不是想停车,如果超过了该时间间隔,则认为有停车需求,会给车载或者用户APP发送可停的推送消息,用户即可关锁。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通过设定可停区域及非可停区域,并通过在可停区域内设置相关具有特定ID的信号收发器,通过其与车辆上的信号收发器进行通信连接,判断车辆在当前区域内是否可停,智能化的指引用户将车停向可停区域,进一步的规范了停车秩序,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用户不自觉将车辆停在划定的可停区域范围内的行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划定车辆可停区域,并在划定的车辆可停区域范围内设置有带有各自ID码标识的多个第一信号收发器;
定义车辆位于划定的可停区域内时为第一状态结果,定义车辆在可停区域之外时为第二状态结果;
在车载智能终端上安装有第二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能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但不建立握手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第二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的结果,由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第一信号收发器、第二信号收发器对识别的结果进行分类、计算,与设定的状态结果进行匹配;
匹配结果由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第一信号收发器、第二信号收发器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匹配结果,对骑行用户进行可停及不可停判断的后续处理;
所述车辆可停区域为矩形,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为位于车辆可停区域范围内的采用不同ID码进行标识的多个蓝牙发射桩,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为可识别该蓝牙信号的车载蓝牙收发器,其中,所述蓝牙发射桩位于矩形的其中一对长对边上,同一边上的信号发射桩的ID码相同,每一边的多个信号发射桩间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状态结果及第二状态结果的划定方式为:设定各个所述蓝牙发射桩的信号发射半径,其中,设定各信号发射半径等于该矩形的宽度,相对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发射桩之间具有信号重叠区域;
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在关锁时即对蓝牙发射桩发射的带有ID码标识的信号进行识别;
若识别到存在至少两种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
若未识别到任何ID码标识的信号,或者仅仅识别到其中的同一种ID码标识的信号时,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
2.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划定车辆可停区域,并在划定的车辆可停区域范围内设置有带有各自ID码标识的多个第一信号收发器;
定义车辆位于划定的可停区域内时为第一状态结果,定义车辆在可停区域之外时为第二状态结果;
在车载智能终端上安装有第二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能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但不建立握手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的结果,由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第一信号收发器、第二信号收发器对识别的结果进行分类、计算,与设定的状态结果进行匹配;
匹配结果由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第一信号收发器、第二信号收发器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匹配结果,对骑行用户进行可停及不可停判断的后续处理;
所述车辆可停区域为矩形,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为位于车辆可停区域范围内的采用不同ID码进行标识的多个蓝牙发射桩,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为可识别该蓝牙信号的车载蓝牙收发器,其中,所述蓝牙发射桩位于矩形的其中一对长对边上,同一边上的信号发射桩的ID码相同,每一边的多个信号发射桩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状态结果及第二状态结果的划定方式为:
设定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对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蓝牙发射桩之间的宽度;
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在关锁时即对蓝牙发射桩发射的带有ID码标识的信号进行识别并计算车辆与可识别的蓝牙发射桩之间的距离;其中,
若车载智能终端识别到有两个不同ID码标识的蓝牙发射桩,且计算该车辆分别与上述设定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对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蓝牙发射桩之间的距离,其中;
若该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设定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对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蓝牙发射桩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则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
若该距离大于设定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对的两个具有不同ID码标识的信号发射桩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则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
若车载智能终端未能识别到任何ID码标识的信号,或者仅仅识别到其中的同一种ID码标识的信号时,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
3.一种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划定车辆可停区域,并在划定的车辆可停区域范围内设置有带有各自ID码标识的多个第一信号收发器;
定义车辆位于划定的可停区域内时为第一状态结果,定义车辆在可停区域之外时为第二状态结果;
在车载智能终端上安装有第二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能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但不建立握手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的结果,由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第一信号收发器、第二信号收发器对识别的结果进行分类、计算,与设定的状态结果进行匹配;
匹配结果由所述车载智能终端或者第一信号收发器、第二信号收发器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匹配结果,对骑行用户进行可停及不可停判断的后续处理;
所述车辆可停区域为矩形,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器为标签阅读器,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器为电子标签,多个所述标签阅读器位于所述矩形的长边对应的中线上,且间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状态结果及第二状态结果的划定方式为:
设定标签阅读器的信号读取半径,其中,各所述标签阅读器的半径为该矩形宽度的一半;
当贴有所述标签的车辆靠近停车区域时,所说标签阅读器开始检测所述标签;如若任一的所述标签阅读器能够检测到电子标签信号,则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
如果不能检测到电子标签信号,则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包括:CPU及SIM卡,所述CPU对接收的第一信号收发器、第二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后的信号进行分类计算,其中,
所述CPU在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允许结束此次骑行;
所述CPU在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完成后续处理;所述后续处理包括:向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APP推送车辆不在可停区域的消息,不结束此次骑行的任务指令,或者由后台服务器对车载智能终端发送警报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包括:CPU及SIM卡,所述CPU对接收的第一信号收发器、第二信号收发器相互识别后的信号进行分类计算,其中,
所述CPU在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允许结束此次骑行;
所述CPU在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完成后续处理;所述后续处理包括:向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APP推送车辆不在可停区域的消息,不结束此次骑行的任务指令,或者由后台服务器对车载智能终端发送警报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阅读器内置有信号处理芯片及SIM卡,所述信号处理芯片对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第二信号发射器识别后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如判定为第一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允许结束此次骑行;
如判定为第二状态结果时,将判定结果通过SIM卡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完成后续处理;所述后续处理包括:向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APP推送车辆不在可停区域的消息,不结束此次骑行的任务指令,或者由后台服务器对车载智能终端发送警报指令;
此外,如果所述后台服务器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状态结果有改变,则判定车辆为经过该可停区域,不进行消息推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可停区域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区域位置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再将该可停区域的位置以点或者多边形的方式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停区域内还安装有总控制器,其分别连接可停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远程通信器、微处理器、电池,所述远程通信器无线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的关闭可停区域的操作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控制切断为各个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提供工作的各路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停区域内还安装有总控制器,其分别连接可停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远程通信器、微处理器、电池,所述远程通信器无线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的关闭可停区域的操作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控制切断为各个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提供工作的各路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停区域内还安装有总控制器,其分别连接可停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远程通信器、微处理器、电池,所述远程通信器无线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的关闭可停区域的操作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控制切断为各个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提供工作的各路电源。
CN201810129911.2A 2018-02-08 2018-02-08 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 Active CN108364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9911.2A CN108364459B (zh) 2018-02-08 2018-02-08 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29911.2A CN108364459B (zh) 2018-02-08 2018-02-08 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4459A CN108364459A (zh) 2018-08-03
CN108364459B true CN108364459B (zh) 2021-06-08

Family

ID=6300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9911.2A Active CN108364459B (zh) 2018-02-08 2018-02-08 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64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3639A (zh) * 2018-10-19 2020-04-28 北京悠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短距离通信的车辆使用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09949566A (zh) * 2019-04-02 2019-06-28 梁荷 一种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846035B (zh) * 2019-05-10 2023-04-28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车锁控制方法、车锁控制装置、车辆及车辆管理系统
CN110888427A (zh) * 2019-06-27 2020-03-17 武汉纺织大学 具有轨迹记忆功能的自动行驶小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65883U (zh) * 2014-01-06 2015-07-08 上海本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定位系统
CN107404702A (zh) * 2016-05-20 2017-11-28 亚硕绿能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区域蓝牙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98135A (zh) * 2017-02-20 2017-06-27 致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单车的行车区域告警方法及装置
CN106781616B (zh) * 2017-03-21 2019-03-29 上海智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自行车区域停车定位系统
CN106886807A (zh) * 2017-04-06 2017-06-23 广州神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围栏系统、电子围栏地面装置和停车管理方法
CN106960521A (zh) * 2017-04-17 2017-07-18 烟台天下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单车停车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040895B (zh) * 2017-05-12 2018-02-02 北京帮带西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桩车辆的电子围栏控制方法
CN206921304U (zh) * 2017-07-05 2018-01-23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共享自行车的虚拟停车系统
CN107484127A (zh) * 2017-08-08 2017-12-15 成都精位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结算管理方法及车辆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4459A (zh) 2018-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4459B (zh) 电子桩停车管理方法
Shi et al. A smart parking system based on NB-IoT and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
US11875579B2 (en) Parking objects detection system using live inventory management
CN108701377B (zh) 车辆停放和大众交通信标系统
Idris et al. Car park system: A review of smart parking system and its technology
US7330131B2 (en) Automatic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the admittance to parking places
CN105185019B (zh) 一种无线管理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7040895A (zh) 基于无桩车辆的电子围栏控制方法
CN107331005B (zh) 共享单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221065A (zh) 利用照明网络进行交通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01920A (zh) 开放式自行车安全管理系统
AU2022201600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 monitoring system
CN105590477A (zh) 一种基于车位引导的etc电子标签读取方法
CA2867173A1 (en) Beacon-based mobile payments
WO2015004325A1 (en) Parking system
CN109949566A (zh) 一种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6128161A (zh) 一种识别车位忙闲的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5069492A (zh) 汽车电子显示标签远程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2750747A (zh) 无线式无人值守停车场管理系统
CN100456334C (zh) 整合式车辆芯片卡的互动监控系统
CN107978155A (zh) 泊车管理系统
CN204965462U (zh) 汽车电子显示标签远程通信系统
CN108257407A (zh) 一种车辆停放导航及导航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
CN202795768U (zh)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KR20110097208A (ko) 알에프아이디 스마트키를 이용한 주차 통합 관제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