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4281B - 便携设备用壳体、便携设备和钟表 - Google Patents

便携设备用壳体、便携设备和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4281B
CN108354281B CN201810058096.5A CN201810058096A CN108354281B CN 108354281 B CN108354281 B CN 108354281B CN 201810058096 A CN201810058096 A CN 201810058096A CN 108354281 B CN108354281 B CN 108354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belt
timepiece
locki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580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4281A (zh
Inventor
金子高广
加藤辉雄
小庄司秀昭
原康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354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4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4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4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14Suspending devices, supports or stands for time-pieces insofar as they form part of the case
    • G04B37/1486Arrangements for fixing to a bracelet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0008Cases for pocket watches and wrist watch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8Hous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便携设备用壳体、便携设备和钟表,能够容易地进行佩戴。钟表用壳体(3)具备:壳体主体(5);第1表耳(7),其具有第1穿过口(25),并被设置在壳体主体(5)上;带(11),该带(11)的一端部(11a)被安装在第1表耳(7)上,该带(11)的另一端部(11b)贯穿插入于第1穿过口(25)中;固定部件(13),其被设置在第1表耳(7)和主部(41)中的至少一方上,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带(11)连结,该主部(41)为带(11)的从第1表耳(7)至第1穿过口(25)的部分。

Description

便携设备用壳体、便携设备和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设备用壳体、便携设备和钟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便携设备用壳体而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便携设备用壳体。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被佩戴在腕上。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和固定在壳体主体的两侧的2个带。在一个带的末端上设置有搭扣。搭扣具有扣针。在一个带上套有环状的松动配合部件。在另一个带的末端侧设置有卡定孔。
在将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佩戴在腕上时,进行以下的4个操作。
(1)将壳体主体置于腕上,使另一个带穿过一个带的搭扣。
(2)对另一个带进行牵拉从而将两个带勒紧在腕上。
(3)使扣针穿过另一个带的卡定孔。
(4)使另一个带穿过松动配合部件而嵌入其中,从而固定在一个带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5834号公报
但是,对于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而言,在佩戴时必须进行4个操作,因此佩戴花费工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现有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佩戴的便携设备用壳体、便携设备及钟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便携设备用壳体,该便携设备用壳体具备:壳体主体;带安装部,其具有穿过口,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带,该带的一端部被安装在所述带安装部上,该带的另一端部被贯穿插入于所述穿过口中;以及固定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带安装部和主部中的至少一方上,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所述带连结,该主部为所述带的从所述带安装部至所述穿过口的部分。
根据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在向腕等进行佩戴时,只要进行2个操作(带的系紧操作和带的固定操作)即可,因此与现有相比,佩戴所需的操作减少。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的佩戴。
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带安装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的一端部上,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对所述主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
根据该结构,带被支承在壳体主体的两端部。因此,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能够稳定地保持壳体主体。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固定部件为卡定部,该卡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带安装部和所述主部中的至少一方上,以能够卡定和脱离的方式与形成在延伸部上的被卡定部卡定,所述延伸部为所述带的从所述穿过口向外延伸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由于仅通过使卡定部与被卡定部卡定便能够将延伸部固定在所述带安装部和所述主部中的至少一方上,因此带的固定操作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对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进行佩戴。
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卡定部具备:转动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带安装部上;操作部,其使所述转动部转动;以及卡定部主体,其根据所述转动部的转动位置对与所述被卡定部的卡定和非卡定进行切换。
根据该结构,通过按压操作部来固定带(延伸部),因此带的固定操作变得更为容易。
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能够采用如下结构:该便携设备用壳体具备滑动部,该滑动部被设置在所述带和与所述带接触的被接触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能够降低所述带与所述被接触部的摩擦。
根据该结构,由于降低带系紧时的摩擦而使带顺畅地移动,因此带的系紧操作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便携设备用壳体的佩戴。
所述滑动部可以为突起,该突起的至少末端部被形成为弯曲凸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带系紧时的摩擦,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的系紧操作。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滑动部为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带和所述被接触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能够绕与所述带的长度方向交叉的轴进行旋转。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带系紧时降低摩擦,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带进行系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便携设备,该便携设备具备: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以及便携设备用的部件,其被收纳在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中。
由于在将所述便携设备向腕进行佩戴时,只要进行2个操作(带的系紧操作和带的固定操作)即可,因此与现有相比,佩戴所需的操作减少。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佩戴。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钟表,该钟表具备: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以及被收纳在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中的机芯。
由于在将所述钟表向腕进行佩戴时,只要进行2个操作(带的系紧操作和带的固定操作)即可,因此与现有相比,佩戴所需的操作减少。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佩戴。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用壳体、便携设备和钟表能够容易地进行佩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立体图。
图2为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侧视图。
图3为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佩戴方法的图。
图5为示出接着图4的钟表的佩戴方法的图。
图6为示出接着图5的钟表的佩戴方法的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钟表的立体图。
图8为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钟表及其佩戴方法的图。
图9为示出接着图8的钟表的佩戴方法的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钟表及其佩戴方法的图。
图11为示出接着图10的钟表的佩戴方法的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钟表及其佩戴方法的图。
图13为示出接着图12的钟表的佩戴方法的图。
图14为从背侧观察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带时的立体图。
图15为示出在图14的带的系紧时带重叠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为从背侧观察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钟表时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钟表的上部的侧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钟表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101、201、301、501、601、701、801、901…钟表(便携设备);3、103、203、303、503、603、703、803、903…钟表用壳体(便携设备用壳体);5…壳体主体;5a…壳体主体的一端部;5b…壳体主体的另一端部;7、607…第1表耳(带安装部);9、609、809…第2表耳(支承部);11、401…带;11a…带的一端部;11b…带的另一端部;13、105、205、305…固定部件;23…弹簧杆(被接触部);25…第1穿过口(穿过口);41…主部;43…延伸部;51、211、311…卡定部;61…卡定孔(被卡定部);111…扣针(卡定部);221、321…转动部;223、323…操作部;225…卡定突起(卡定部主体);325…卡定部主体;403…突起(滑动部);403b…末端部;505…旋转部件(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1(便携设备)进行说明。图1为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1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钟表1为腕表型电子钟表。钟表1被佩戴在腕(手腕)上。钟表1具备:钟表用壳体3(便携设备用壳体)和钟表用机芯(便携设备用部件,以下有时也称之为钟表用部件。)。
钟表用壳体3具备壳体主体5、第1表耳7(带安装部)、第2表耳9(支承部)、带11和固定部件13。
壳体主体5被形成为壳体状。“壳体状”是指能够对收纳物进行收纳等的构造。
在壳体主体5中设置有上述钟表用部件(机芯)。具体而言,在壳体主体5的正面(上表面20)上设置有显示部15。显示部15由呈平板状的液晶显示面板等构成,其显示时刻等信息。在壳体主体5内收纳有机芯等。机芯具备驱动单元及电池等,对显示部15的信息的显示进行控制。
以下,根据需要而使用XYZ坐标系来进行说明。
平板状的壳体主体5的一个面为设置有第1表耳7和第2表耳9的下表面19(参照图2)。壳体主体5的另一个面为设置有显示部15的上表面20。
X方向为沿着壳体主体5的一个面(下表面19)的方向,并为穿过壳体主体5的一端部5a和另一端部5b的方向。将X方向中的从另一端部5b朝向一端部5a的方向称为+X方向,并将其相反方向称为-X方向。Y方向为处于沿着壳体主体5的一个面(下表面19)的面内并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将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称为+Y方向,并将其相反方向称为-Y方向。Z方向为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为壳体主体5的厚度方向。将Z方向中的从下表面19朝向上表面20的方向称为上方,并将其相反方向称为下方。
将由X方向和Y方向形成的平面称为XY平面。将由Y方向和Z方向形成的平面称为YZ平面。将由X方向和Z方向形成的平面称为XZ平面。
第1表耳7设置在壳体主体5的一端部5a上。第1表耳7具有一对第1表耳足21、21和弹簧杆23。
第1表耳足21、21以在Y方向上分离的方式设置在壳体主体5的一端部5a上。第1表耳足21、21例如与壳体主体5形成为一体。第1表耳足21、21从壳体主体5的一端部5a起向大致下方延伸而形成。详细而言,第1表耳足21、21从壳体主体5的一端部5a的下表面19起以稍微向+X方向倾斜的方式向下方延伸。
弹簧杆23设置在第1表耳足21、21之间。弹簧杆23的两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第1表耳足21、21的下部(延伸方向的末端部)上。
弹簧杆23与壳体主体5的一端部5a之间成为第1穿过口25(穿过口、穿过部)。第1穿过口25能够供带11贯穿插入。
图2为钟表1的侧视图。第2表耳9设置在壳体主体5的另一端部5b上。第2表耳9例如与壳体主体5一体形成。第2表耳9具备第2表耳足31、31和连结部33。
第2表耳足31、31以在Y方向上分离的方式设置在壳体主体5的另一端部5b上。第2表耳足31、31从壳体主体5的另一端部5b起向大致下方延伸而形成。详细而言,第2表耳足31、31从壳体主体5的另一端部5b的下表面19起以向-X方向稍微倾斜的方式向下方延伸。
连结部33设置在第2表耳足31、31之间。连结部33的两端到达第2表耳足31、31的下部(延伸方向的末端部)。连结部33与壳体主体5的另一端部5b之间成为第2穿过口35。第2穿过口35能够供带11贯穿插入。
带11例如为革制、树脂制等的带。带11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弹性地弯曲变形。带11例如能够进行使卡定孔61的内径尺寸增减那样的弾性变形。
带11的一端部11a安装在第1表耳7上。带11的另一端部11b贯穿插入于第1穿过口25中。即,带11的包括另一端部11b在内的长度部分贯穿插入于第1穿过口25中。
带11在从一端部11a起至另一端部11b的范围具有主部41、延伸部43(余长部)。
主部41的一端部(带11的一端部11a)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弹簧杆23上。详细而言,一端部11a被形成为具有贯穿插入孔的筒状,弹簧杆23贯穿插入于所述贯穿插入孔中。一端部11a能够相对于弹簧杆23而绕轴进行转动。
主部41为带11中的从第1表耳7至第1穿过口25的部分。主部41被形成为从第1表耳7起经第2表耳9而到达至第1穿过口25的环形。主部41从第2表耳9的外侧(-X方向侧)朝向内侧(+X方向侧)贯穿插入于第2穿过口35,并沿着壳体主体5的下表面19而向+X方向延伸、到达第1穿过口25。主部41贯穿插入于第2穿过口35中,因此被第2表耳9的连结部33支承。主部41的形态也能够称为圈(loop)状或环状。
延伸部43为带11中的从第1穿过口25至带11的另一端部11b向主部41外延伸的部分。延伸部43例如与主部41的正面45重叠。
在主部41和延伸部43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带11的多个卡定孔61。卡定孔61例如从带11的厚度方向观察为圆形形状。多个卡定孔61例如被形成在带11的长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多个卡定孔61在带11的长度方向上并排形成在带11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处。形成于带11上的卡定孔61中的、形成于延伸部43上的多个卡定孔61为“被卡定部”的一个示例。
图3为表示固定部件13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固定部件13具备卡定部51。卡定部51具有头部52和轴部53。头部52例如被形成为圆板状。
轴部53例如从头部52的一个面的中央起与头部52垂直地突出而形成。轴部53例如被形成为轴向与突出方向一致的圆柱状,轴部53的外形尺寸(外径)比头部52的外形尺寸(外径)小。轴部53的外形尺寸(外径)例如比卡定孔61的内径小。因此,轴部53能够贯穿插入到卡定孔61中。
在轴部5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1环状凸部54和第2环状凸部55。第1环状凸部54例如为圆环状的凸部。第1环状凸部54被形成在轴部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第2环状凸部55被形成在轴部53的长度方向上的末端部。第2环状凸部55例如为圆环状的凸部。
第1环状凸部54和第2环状凸部55以从轴部53的外周面向轴部53的径向外方突出的方式遍及轴部53的整周形成。第1环状凸部54和第2环状凸部55的中心轴例如与轴部53的中心轴一致。第1环状凸部54和第2环状凸部55的截面形状(沿着轴部53的中心轴的截面形状)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半圆形、矩形、倒V字形等。
第1环状凸部54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形尺寸(外径)例如比带11(主部41和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的内径大。第1环状凸部54的外形尺寸(外径)被形成为,如果将卡定孔61扩开则能够穿过卡定孔61的程度。因此,只要将卡定孔61扩开便能够穿过卡定孔61,且以能够卡合和脱离的方式卡定于卡定孔61的周缘部。
第2环状凸部55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形尺寸(外径)例如比带11(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的内径大。第2环状凸部55的外形尺寸(外径)被形成为,如果将卡定孔61扩开则能够穿过卡定孔61的程度。因此,只要将卡定孔61扩开便能够穿过卡定孔61,且以能够卡合和脱离的方式卡定于卡定孔61的周缘部。
头部52与第1环状凸部54之间的分离距离例如与带11(主部41)的厚度相同,或者与之相比稍大。第1环状凸部54与第2环状凸部55的分离距离例如与带11(延伸部43)的厚度相同或者与之相比稍大。
卡定部51能够安装在多个卡定孔61的任意一个中。
如图2所示,卡定部51的轴部53从主部41的背面47侧插入到主部41和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中。头部52被配置在主部41的背面47上。
通过使轴部53贯穿插入于主部41和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中而限制延伸部43相对于主部41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第1环状凸部54处于主部41与延伸部43之间,以能够卡合和脱离的方式卡定于主部41的卡定孔61的正面45侧的周缘部和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的背面47侧的周缘部。第2环状凸部55处于延伸部43的正面45侧,以能够卡合和脱离的方式卡定于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的正面45侧的周缘部。
由此,主部41和延伸部43相对于卡定部51被定位。因此,延伸部43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被连结固定在主部41上。
图4~图6为示出钟表1的佩戴方法的图。使用图4~图6对钟表1的佩戴方法进行说明。
[1]主部41的形成
从图4所示的带11被拉直的状态起,如图5所示那样,使带11的末端部依次穿过第2穿过口35、第1穿过口25而形成环状的主部41。使主部41成为供腕A穿过的状态。卡定部51可以预先安装在带11的成为主部41的部分的卡定孔61中,也可以在固定操作(后述)时安装于卡定孔61中。
[2]带11的系紧操作
如图5所示,在使腕A穿过主部41内的状态下牵拉延伸部43而将带11(主部41)系紧在腕A上。
[3]带11的固定操作
如图6所示,使延伸部43与主部41重叠,并使卡定部51插入到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中而卡定,从而将延伸部43固定在主部41上。由此,带11被固定在腕A上,钟表1被佩戴在腕A上。
对钟表用壳体3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在将钟表用壳体3向腕A进行佩戴时,只要在腕A穿过主部41内的状态下利用单手进行2个操作(带11的系紧操作和带11的固定操作)即可,因此与现有的钟表用壳体相比,佩戴所需的操作减少。由此,能够容易地对钟表用壳体3进行佩戴。
(2)在钟表用壳体3中,在壳体主体5的另一端部5b上设置有对主部41进行支承的第2表耳9。由此,带11被壳体主体5的两端部(一端部5a和另一端部5b)支承。由此,在佩戴钟表用壳体3时能够稳定地保持壳体主体5。
(3)在钟表用壳体3中,由于仅使卡定部51卡定于卡定孔61便能够将延伸部43固定在主部41上,因此带11的固定操作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对钟表用壳体3进行佩戴。
(4)在钟表用壳体3中,由于卡定部51能够装拆地与主部41的多个卡定孔61中的任意一个卡定,因此能够任意地决定带11的固定位置。因此,例如能够将卡定部51设置在外力难以进行作用的位置上。由此,钟表用壳体3在使用方便这一点上较为优秀。
(5)在钟表用壳体3中,第2表耳9与壳体主体5一体形成,因此与第2表耳9和壳体主体5分体形成的情况相比,部件数目变少,从而抑制了部件成本。由此,能够对钟表用壳体3的制造成本进行抑制。
(6)在钟表用壳体3中,由于是在不折返带11的情况下来使用的,因此能够抑制装拆时作用于带11上的负荷。由此,能够防止钟表用壳体3的带11的表面的龟裂等破损,该钟表用壳体3在耐久性这一点上较为优秀。
(7)在钟表用壳体3中,由于是在不折返带11的情况下来使用的,因此不会因带11的折返而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带11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在壳体主体5的端部处变大。由此,钟表用壳体3在佩戴感高且外观(美观)这一点上较为优秀。
(8)在钟表用壳体3中,第1表耳7和第2表耳9与壳体主体5一体形成,因此壳体主体5的制造容易,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9)钟表1具备钟表用壳体3,因此在将该钟表1向腕A进行佩戴时,只要利用单手进行2个操作(带11的系紧操作和带11的固定操作)即可,与现有的钟表相比,佩戴所需的操作变少。由此,能够容易地对钟表1进行佩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钟表用壳体3具备第1表耳7和第2表耳9,但钟表用壳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只要为带的包含另一端部的部分贯穿插入于第1表耳的第1穿过口、并固定在带上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如后述那样,采用不具备第2表耳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7~图9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钟表101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之前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7为第2实施方式的钟表101的立体图。图8和图9为示出钟表101及其佩戴方法的图。
钟表101具备钟表用壳体103和钟表用部件(机芯)。钟表用壳体103具备壳体主体5、第1表耳7、第2表耳9、带11和固定部件105。
固定部件105具备扣针111(卡定部)。扣针111具备基端部131和卡定针部112。基端部131被形成为具有贯穿插入孔的筒状。通过使弹簧杆23贯穿插入于基端部131的贯穿插入孔中,从而扣针111能够以弹簧杆23为轴而进行转动。
卡定针部112从基端部131的外周面起以与基端部131的延伸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式延伸。卡定针部112延伸至主部41的外侧。
扣针111能够根据以弹簧杆23为轴而转动的位置,对卡定针部112未贯穿插入于卡定孔61中的非卡定状态(参照图8)和卡定针部112贯穿插入于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而卡定的卡定状态(参照图9)进行切换。在卡定状态下,卡定针部112与延伸部43的多个卡定孔61中的位于第1穿过口25附近的卡定孔61卡定。
在卡定针部112贯穿插入于卡定孔61中的状态下,该卡定针部112的末端部121能够与壳体主体5的一端部5a抵接。在卡定状态下,通过使卡定针部112在贯穿插入于卡定孔61的状态下与壳体主体5的一端部5a抵接,从而限制延伸部43相对于第1表耳7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因此,通过使扣针111与卡定孔61卡定,能够使延伸部43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第1表耳7连结。
扣针111能够安装于多个卡定孔61中的任意一个中。
还可以在主部41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设置将延伸部43固定于主部41的自由环(遊革)。
使用图8和图9对钟表101的佩戴方法进行说明。
[1]带11的系紧操作
如图8所示,在腕A穿过主部41内的状态下对延伸部43进行牵拉,使带11系紧在腕A上。
[2]带11的固定操作
如图8和图9所示,将扣针111插入到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中而卡定,使末端部121与壳体主体5的一端部5a抵接。由此将延伸部43固定于第1表耳7。延伸部43与主部41重叠。由此,钟表101被佩戴在腕A上。
对钟表用壳体103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在钟表用壳体103中,由于仅使扣针111与卡定孔61卡定便能够将带11固定于第1表耳7,因此带11的固定操作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容易地对钟表用壳体103进行佩戴。
(2)在钟表用壳体103中,由于能够通过使扣针111贯穿插入于卡定孔61中而将带11固定于第1表耳7,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带11固定于第1表耳7。
(3)在钟表用壳体103中,由于能够使用通用的扣针来作为扣针111,因此抑制了部件成本。由此,能够抑制钟表用壳体103的制造成本。
除此之外,钟表用壳体103能够发挥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
使用图10和图11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钟表201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之前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0和图11为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钟表201及其佩戴方法的图。钟表201具备钟表用壳体203和钟表用部件(机芯)。钟表用壳体203具备壳体主体5、第1表耳7、第2表耳9、带11和固定部件205。
固定部件205具备卡定部211。卡定部21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第1表耳7上。卡定部211具备转动部221、操作部223和卡定突起225(卡定部主体)。
转动部221例如被形成为内部空间的XZ截面呈椭圆状的筒状。转动部221例如具备内板222、外板224和侧板226、226。内板222和外板224为平板状且相互平行。侧板226、226为弯曲凸状,其形成在内板222和外板224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上。转动部221的内部空间的XZ截面例如为椭圆状的长孔231。
通过将弹簧杆23贯穿插入于长孔231中,从而转动部221能够以弹簧杆23为轴相对于第1表耳7进行转动。
例如在弹簧杆23贯穿插入于长孔231中的状态下,转动部221能够沿长孔231的长轴方向进行移动。
操作部223例如被形成为沿着转动部221的内板222的平板状。操作部223例如从转动部221的内板222的一端部起沿着内板222向从转动部221离开的方向突出形成。
操作部223被配置在主部41的内侧。如图10和图11所示,操作部223通过与腕A抵接而向外侧被按压,从而该操作部223向图10和图11中的右旋方向转动。
卡定突起225例如从外板224的外表面起以与外板224垂直的方式向从外板224离开的方向突出形成。卡定突起225突出至主部41的外侧。
在卡定突起225的突出方向的末端部,形成有向卡定突起225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凸部228。环状凸部228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形尺寸(外径)例如大于带11(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的内径。环状凸部228的外形尺寸(外径)被形成为,如果将带11(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扩开则能够穿过卡定孔61的程度。因此,如果将卡定孔61扩开则环状凸部228能够穿过卡定孔61,且能够以可卡定和脱离的方式卡定于卡定孔61的周缘部。
转动部221与环状凸部228的分离距离例如与带11(延伸部43)的厚度相同或者与之相比稍大。
卡定部211也能够安装于多个卡定孔61的任意一个之中。
卡定部211能够根据以弹簧杆23为轴转动的位置,对卡定突起225未贯穿插入于卡定孔61的非卡定状态(参照图10)和卡定突起225贯穿插入于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而卡定的卡定状态(参照图11)进行切换。在卡定状态下,卡定突起225与延伸部43的多个卡定孔61中的位于第1穿过口25附近的卡定孔61卡定。
在卡定状态下,延伸部43相对于主部41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环状凸部228以能够卡定和脱离的方式卡定于延伸部43的卡定孔61的正面45侧的周缘部。
通过使卡定突起225与卡定孔61卡定,从而延伸部43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连结在第1表耳7上。
使用图10和图11对钟表201的佩戴方法进行说明。
[1]带11的系紧操作
如图10所示,在腕A穿过主部41内的状态下对延伸部43进行牵拉,将带11(主部41)系紧在腕A上。
[2]带11的固定操作
如图11所示,当将带11针对腕A进行系紧时,利用腕A对操作部223进行按压而使之向图11中的右旋方向转动。由此,卡定突起225成为从主部41的正面45突出的突出尺寸变大的姿态,即容易与卡定孔61卡定的姿态。卡定突起225与位于第1穿过口25附近的卡定孔61卡定,从而延伸部43与第1表耳7连结。由此,带11被固定在腕A上,钟表201被佩戴在腕A上。
对钟表用壳体203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在钟表用壳体203中,通过使卡定部211与卡定孔61卡定从而能够使延伸部43与第1表耳7连结,因此带11的固定操作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容易地对钟表用壳体203进行佩戴。
(2)在钟表用壳体203中,通过腕A按压操作部223,从而成为卡定突起225容易与卡定孔61卡定的姿态,带11(延伸部43)被固定,因此带11的固定操作变得更为容易。
(3)在钟表用壳体203中,转动部221形成为能够沿长孔231的长轴方向进行移动,因此能够调节转动部221的位置从而调节卡定突起225的位置。因此,将卡定突起225从卡定孔61拆卸的操作变得容易。此外,能够使卡定突起225容易地与目标卡定孔61卡定。由此,钟表用壳体203在使用方便这一方面较为优秀。
除此之外,钟表用壳体203能够发挥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作用效果。
(第4实施方式)
使用图12和图13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钟表301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之前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2和图13为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钟表301及其佩戴方法的图。
钟表301具备钟表用壳体303和钟表用部件(机芯)。钟表用壳体303具备壳体主体5、第1表耳7、第2表耳9、带11和固定部件305。
固定部件305具备卡定部311。卡定部31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设置在第1表耳7上。卡定部311具备转动部321、操作部323和卡定部主体325。
通过使第1表耳7的弹簧杆23贯穿插入于贯穿插入孔中,从而转动部321能够以弹簧杆23为轴进行转动。
操作部323例如被形成为从转动部321延伸的平板状。操作部323配置在主部41与延伸部43之间。
卡定部主体325例如具备从转动部321延伸的臂部324、和设置在臂部324的末端部上的卡定突起326。
臂部324从转动部321起向与操作部323不同的方向延伸。臂部324例如向大致与操作部323相反的方向延伸。臂部324配置在主部41的内侧。
卡定突起326从臂部324的一个面起向与臂部324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卡定部311能够根据以弹簧杆23为轴转动的位置,对卡定突起326未插入到卡定孔61中的非卡定状态(参照图12)和卡定突起326插入到主部41的卡定孔61中而卡定的卡定状态(参照图13)进行切换。在卡定状态下,卡定突起326与主部41的多个卡定孔61中的位于第1穿过口25附近的卡定孔61卡定。在卡定状态下,主部41和延伸部43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这样,通过使卡定部311与主部41卡定,从而延伸部43经由主部41和卡定部311而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第1表耳7连结。
使用图12和图13对钟表301的佩戴方法进行说明。
[1]带11的系紧操作
如图12所示,在腕A穿过主部41内的状态下对延伸部43进行牵拉,将带11(主部41)系紧在腕A上。
[2]带11的固定操作
当使延伸部43与主部41重叠时,操作部323被延伸部43按压,从而卡定部311向图12和图13中的左旋方向转动。通过卡定部311的转动,卡定部主体325的卡定突起326与主部41的卡定孔61中的位于第1穿过口25附近的卡定孔61卡定。
因此,延伸部43经由主部41和卡定部311而与第1表耳7连结。由此,带11被固定,钟表301被佩戴在腕A上。
对钟表用壳体303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在钟表用壳体303中,通过使卡定部311与卡定孔61卡定从而延伸部43与第1表耳7连结,因此带11的固定操作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容易地对钟表用壳体303进行佩戴。
(2)在钟表用壳体303中,通过由延伸部43按压操作部323而使卡定部311转动并与卡定孔61卡定,因此带11的固定操作变得可靠且容易。
(3)在钟表用壳体303中,由于卡定部311的卡定突起326与主部41的卡定孔61卡定,因此卡定突起326在外观上难以看到。因此,在作为钟表用壳体的外观(美观)这一点上较为优秀。
除此之外,钟表用壳体303能够发挥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作用效果。
(第5实施方式)
使用图14和图15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之前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4为从背侧观察第5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的带401时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在带401的背面47上设置有一对突起403、403(滑动部)。一对突起403、403在带40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一对突起403、403在带401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
图15为示出在带401的系紧时主部41与延伸部43重叠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示出了突起403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
如图15所示,突起403从带401的背面47起突出形成。突起403的突出方向为例如与背面47垂直的方向(图15中下方)。
突起403具有随着朝向末端而宽度逐渐变窄的基台部403a、和设置在基台部403a的末端侧的弯曲凸状的末端部403b。末端部403b的截面形状例如为半圆状。突起403能够与带401一体形成。
在带401的系紧时,延伸部43与主部41的正面45(被接触部)重叠。延伸部43在设置于背面47的突起403、403的末端部403b处与主部41的正面45接触。因此,延伸部43相对于主部41的接触面积变小。由此,突起403、403能够降低与主部41的正面45之间的摩擦。
作为与延伸部43接触的被接触部,除了图15中所示的主部41的正面45,还能够例示出第1表耳7的弹簧杆23(参照图4)、第2表耳9的连结部33(参照图4)等。
对第5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在第5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中,在带401上形成有突起403、403(滑动部)。由此,在钟表用壳体中,由于降低了带401系紧时的带401的摩擦而使带401顺畅地进行移动,因此带401的系紧操作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容易地对第5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进行佩戴。
(2)由于能够将突起403与带401一体形成,因此能够抑制钟表用壳体的制造成本。
(3)由于突起403的末端部403b被形成为弯曲凸状,因此进一步降低了带11系紧时的摩擦,并能够容易地进行带11的系紧操作。
在第5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中,突起403被设置成在带40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但滑动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示例。例如,滑动部也可以采用将多个突起沿带401的长度方向断续地设置的结构。
在第5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中,突起403仅设置在背面47上,但突起403也可以仅设置在带401的正面45上,还可以设置在正面45和背面47这双方上。
此外,也可以在壳体主体5的与带401接触的被接触部上设置突起。具体而言,可以在壳体主体5的下表面19(参照图2)上、在第1表耳7的弹簧杆23(参照图4)上、在第2表耳9的连结部33(参照图4)上设置突起。
(第6实施方式)
使用图16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钟表501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之前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6为从背侧观察第6实施方式的钟表501时的立体图。钟表501具备钟表用壳体503和钟表用部件(机芯)。钟表用壳体503具备壳体主体5、第1表耳7、第2表耳9、带11和固定部件105。
在钟表用壳体503中,在弹簧杆23上设置有一对旋转部件505、505(滑动部)。旋转部件505、505例如为具有贯穿插入孔的圆筒状部件,在所述贯穿插入孔中贯穿插入有弹簧杆23。旋转部件505、505分别被配置在弹簧杆23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两端部上。
旋转部件505的外径比带11的一端部11a的外径大。如上所述,由于一端部11a能够绕弹簧杆23的轴进行转动,所以旋转部件505能够相对于一端部11a而绕弹簧杆23的轴进行相对转动。旋转部件505可以采用能够相对于弹簧杆23绕轴进行旋转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固定在弹簧杆23上的方式。旋转部件505、505的合计长度(Y方向上的尺寸)比带11的一端部11a的整个宽度(Y方向上的尺寸)短。
在为了进行系紧而将带11(包含另一端部11b的部分)插入到第1穿过口25中并沿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时,带11与旋转部件505、505抵接,但是不易与外径较小的带11的一端部11a抵接。因此,能够将带11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抑制得较小。由此,能够降低带11系紧时的摩擦。
在旋转部件505能够相对于弹簧杆23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在带11的系紧时,随着带11的移动,旋转部件505也进行旋转。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带11系紧时的摩擦。
对钟表用壳体503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由于钟表用壳体503具备旋转部件505,因此能够在带11系紧时降低摩擦。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带11系紧。由此,能够容易地对钟表用壳体503进行佩戴。
(2)在钟表用壳体503中,在旋转部件505构成为能够进行旋转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旋转部件505的旋转来降低带11的摩擦。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带11进行系紧。在钟表用壳体503中,在弹簧杆23(被接触部)上设置有旋转部件505、505,但滑动部的结构只要为能够降低带11与被接触部之间的摩擦的结构即可,并不限定于图示例。例如,在钟表用壳体503中使用了2个旋转部件505,但旋转部件的数目并未特别限定,也可以为1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旋转部件不限定于圆筒状,还可以为球状。此外,只要滑动部为能够降低与带之间的摩擦的构造,则也可以不能进行旋转。旋转部件例如还可以以能够绕弹簧杆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带上。
在第5实施方式与第6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中,分别使用了突起403、旋转部件505来作为滑动部,但也可以使用突起403和旋转部件505这双方作为滑动部。此外,除了突起和旋转部件之外,例如也可以采用滑动性高的薄片来作为滑动部。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以不脱离于本发明的主旨的程度进行的设计变更包含于本发明中。
例如,也可以像图17所示的钟表用壳体603那样,将第1表耳607和第2表耳609以能够分别通过转动轴611、613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壳体主体5上。此外,也可以将第1表耳607和第2表耳609中的一方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壳体主体5上。根据该构造,能够提高钟表用壳体603的佩戴性。在图17中,标号601为使用了钟表用壳体603的钟表。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和钟表),列举了具备将带11固定在第1表耳7上的固定部件的情况、和具备将带11的延伸部43固定在主部41上的固定部件的情况。
钟表用壳体(和钟表)不限定于这些,如图18所示的钟表用壳体703(和钟表701)那样,也可以具备将延伸部43固定在第1表耳7上的固定部件105和将延伸部43固定在主部41上的固定部件13这双方。
由于在钟表用壳体703中,带11通过2个固定部件13、105而被稳定地固定,因此能够提高该钟表用壳体703的佩戴感。
将延伸部固定在主部上的固定部件还可以为自由环和磁体中的至少一方。磁体为永磁体等,利用磁力而将延伸部固定在主部上。例如能够例示出在延伸部与主部的一方上设置磁体而另一方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金属形成的结构。此外,固定部件可以使用多个。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3(和钟表1)中,第2表耳9由第2表耳足31、31和连结部33构成,但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和钟表)也可以为图19所示的结构。在图19所示的钟表用壳体803(和钟表801)中,第2表耳809由第2表耳足811、811和弹簧杆813构成。在钟表用壳体803中,无论壳体主体5的材料如何,均能够得到强度高的固定构造。另外,在图19中,省略了固定部件的图示。
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3(和钟表1)具备第1表耳7和第2表耳9,但实施方式的钟表用壳体(和钟表)也可以为图20所示的结构。图20所示的钟表用壳体903(和钟表901)在没有第2表耳这一点上与图1和图2所示的钟表用壳体3(和钟表1)不同。
在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钟表用壳体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具备带的便携设备用壳体均能够应用本发明。在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佩戴在腕上的便携设备用壳体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佩戴对象不限定于腕。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佩戴在身体的腕以外的部位上的便携设备用壳体。
便携设备用的部件不限定于钟表用机芯,例如也可以为运动量计、心跳计、步数计、高度计、气压计等部件。

Claims (7)

1.一种便携设备用壳体,该便携设备用壳体具备:
壳体主体;
带安装部,其具有穿过口,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
带,该带的一端部被安装在所述带安装部上,该带的另一端部被贯穿插入于所述穿过口中;以及
固定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带安装部和主部中的至少一方上,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所述带连结,该主部为所述带的从所述带安装部至所述穿过口的部分,
所述固定部件为卡定部,该卡定部被设置在所述带安装部和所述主部的至少一方上,以能够脱离的方式与形成在延伸部上的被卡定部卡定,所述延伸部为所述带的从所述穿过口向外延伸的部分,
所述卡定部具备:
转动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带安装部上;
操作部,其被配置在所述主部的内侧、或者被配置在所述主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使所述转动部转动;以及
卡定部主体,其根据所述转动部的转动位置对与所述被卡定部的卡定和非卡定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用壳体,其中,
所述带安装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的一端部上,
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对所述主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用壳体,其中,
该便携设备用壳体具备滑动部,该滑动部被设置在所述带和与所述带接触的被接触部中的至少一方上,降低所述带与所述被接触部的摩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设备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为突起,该突起的至少末端部被形成为弯曲凸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设备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为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带和所述被接触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能够绕与所述带的长度方向交叉的轴进行旋转。
6.一种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便携设备具备:
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设备用壳体;以及
便携设备用部件,其被收纳在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中。
7.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该钟表具备:
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设备用壳体;以及
被收纳在所述便携设备用壳体中的机芯。
CN201810058096.5A 2017-01-26 2018-01-22 便携设备用壳体、便携设备和钟表 Active CN1083542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2248A JP6360921B1 (ja) 2017-01-26 2017-01-26 携帯機器用ケース、携帯機器及び時計
JP2017-012248 2017-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4281A CN108354281A (zh) 2018-08-03
CN108354281B true CN108354281B (zh) 2021-02-26

Family

ID=6290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58096.5A Active CN108354281B (zh) 2017-01-26 2018-01-22 便携设备用壳体、便携设备和钟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4298B2 (zh)
JP (1) JP6360921B1 (zh)
CN (1) CN10835428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3201U (zh) * 1992-06-02 1992-12-02 王志有 反压式带扣
JPH11187911A (ja) * 1997-12-25 1999-07-13 Dairyu:Kk 時計バンドの遊カン及び時計ケース構造
CN1446501A (zh) * 2002-03-26 2003-10-08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腕安装型便携装置
JP2004129838A (ja) * 2002-10-10 2004-04-30 Citizen Watch Co Ltd 帯状装身具
JP4589745B2 (ja) * 2005-02-02 2010-12-01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時計用バンド尾錠構造
CN204861542U (zh) * 2015-06-12 2015-12-16 罗能干 一种智能手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767A (en) * 1904-11-28 1906-02-06 Emil Drews Bracelet.
GB101897A (en) * 1916-01-18 1916-11-02 Arthur Baume An Improved Watch Bracelet.
US4564308A (en) * 1982-03-08 1986-01-14 Tooru Mashida Spring rod for strap
DE3832614C1 (zh) * 1988-09-26 1989-11-16 Iwc International Watch Co. Ag, Schaffhausen, Ch
US5222765A (en) * 1992-03-31 1993-06-29 Joseph Pileggi Apparatus for binding stationary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5425007A (en) * 1994-02-25 1995-06-13 Walter; Richard J. Securing band mechanism
IT242759Y1 (it) * 1997-07-31 2002-01-30 Uno A Erre Italia Spa Orologio da polso con cinturino agevolmente sostituibile e consostegno per il piazzamento su un piano d'appoggio
US6073821A (en) * 1998-11-10 2000-06-13 Mercer; Lance Closed-loop adjustable watch band
JP2004198355A (ja) * 2002-12-20 2004-07-15 Citizen Watch Co Ltd アクセサリー時計
US8122519B2 (en) * 2005-07-07 2012-02-28 Jibbitz,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ccessories to wearable items
JP5166930B2 (ja) 2008-03-19 2013-03-21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バンドの連結構造
IL230112B (en) * 2013-12-23 2018-03-29 Alexander Fedan Alarm clock
US9826789B2 (en) * 2014-08-09 2017-11-28 Apple Inc. Milanese band
JP2016096955A (ja) * 2014-11-20 2016-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測定機器
CN106307840A (zh) * 2015-06-24 2017-01-11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表扣、使用该表扣的表带及扣件
US9941991B2 (en) * 2016-08-29 2018-04-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pectral occupancy
US10178894B2 (en) * 2016-09-30 2019-01-15 Fitbit, Inc. Tangless buck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3201U (zh) * 1992-06-02 1992-12-02 王志有 反压式带扣
JPH11187911A (ja) * 1997-12-25 1999-07-13 Dairyu:Kk 時計バンドの遊カン及び時計ケース構造
CN1446501A (zh) * 2002-03-26 2003-10-08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腕安装型便携装置
JP2004129838A (ja) * 2002-10-10 2004-04-30 Citizen Watch Co Ltd 帯状装身具
JP4589745B2 (ja) * 2005-02-02 2010-12-01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時計用バンド尾錠構造
CN204861542U (zh) * 2015-06-12 2015-12-16 罗能干 一种智能手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54298B2 (en) 2020-08-25
JP2018119884A (ja) 2018-08-02
CN108354281A (zh) 2018-08-03
JP6360921B1 (ja) 2018-07-18
US20180210401A1 (en) 2018-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6402B (zh) 鎖扣式腕帶及具有該鎖扣式腕帶之電子裝置
US20180210400A1 (en) Portable apparatus case, portable apparatus, and timepiece
US10111504B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wristband thereof
CN111134428A (zh) 表带以及腕戴式设备
CN211379892U (zh) 一种表壳装置以及手表
CN108135335B (zh) 表带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US9223191B2 (en) Attachment for strap
CN113907496A (zh) 可穿戴设备
CN112273807B (zh) 可穿戴设备
CN108354281B (zh) 便携设备用壳体、便携设备和钟表
CA3127359C (en) Watchband
CN214047813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US20120080464A1 (en) Wearable Band for Receiving a Clip-On Device, Docking Accessorie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4081252B (zh) 可穿戴设备
CN113455791B (zh) 绑带调节机构、带体结构以及腕戴设备
KR20170116651A (ko) 웨어러블 카메라를 지지하는 클립장치
CN107781588B (zh) 固定支架及固定模块
US20120069719A1 (en) iStrap
JP6716832B2 (ja) 携帯機器用腕装着具
CN215532170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13995209B (zh) 锁扣、绑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20045092U (zh) 表带拆装结构及腕戴设备
JP2018054714A (ja) 取り付け機構、電子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KR101778927B1 (ko) 벨트클립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줄자
JP2018054712A (ja) 筐体の回転構造、電子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