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32170U -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32170U
CN215532170U CN202121792178.6U CN202121792178U CN215532170U CN 215532170 U CN215532170 U CN 215532170U CN 202121792178 U CN202121792178 U CN 202121792178U CN 215532170 U CN215532170 U CN 215532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
bandage
hole
fixing piec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921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俊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7921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32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32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32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涉及表带技术领域,绑带包括绑带本体、限位环及固定组件。限位环设于绑带本体的一端而形成限位孔,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设于第一端部,第二固定件靠近限位环设置。当第一端部穿设限位孔时,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皆能够配合连接绑带本体,以使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相对固定。可穿戴设备包括相连接的工作本体及上述的绑带。穿戴者可以拉动第一端部相对第二端部移动,调节绑带围合形成的穿戴孔的大小至目标大小后,将第二固定件与绑带本体配合连接而预固定,穿戴孔的目标大小不变,再将第一固定件连接于绑带本体上即可,用户便于将绑带本体以目标大小佩戴于手腕上,体验感好。

Description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手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产品,尤其是磁吸表带的手表,该手表由两个表带与表盘组成,两个表带的一端连接表盘,其中一表带的另一端设置磁吸件并穿设另一表带的扣环。在穿戴时,将两个表带套设在手腕上,调节表带设有磁吸件的端部,使两个表带形成目标大小的穿戴孔以适配于手腕。然而,用户在将穿戴孔调节至目标大小时,只能单手操作,无法将两个表带预固定,表带容易松动而改变穿戴孔的大小,无法以合适的穿戴孔穿戴在手腕上,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手表在穿戴过程中表带无法预固定,使得手表无法在手腕上穿戴舒适的问题,提供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绑带,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
绑带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绑带本体自身能够围合或者配合所述穿戴设备的工作主体形成穿戴孔;
限位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所述限位环形成有限位孔;
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且靠近所述限位环设置;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一固定件能够穿设所述限位孔,以调节所述穿戴孔的大小;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皆能够与所述绑带本体配合连接,以维持所述穿戴孔的大小。
上述绑带本体可连接手表的表盘,绑带本体包括可活动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固定件及限位环。穿戴者可以拉动第一端部相对第二端部移动,调节绑带围合形成的穿戴孔的大小至目标大小后,先将第二固定件与绑带本体配合连接而预固定,穿戴孔的目标大小不变,再将第一固定件连接于绑带本体上即可,用户便于将绑带本体以目标大小佩戴于手腕上,体验感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绑带本体,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以使在拉动所述第一端部时所述限位环能够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的形状为U形,所述限位环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而形成所述限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横截面的面积,以防止所述第一固定件从所述限位孔穿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皆为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绑带本体磁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皆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能够与所述绑带本体粘接,以维持所述穿戴孔的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绑带本体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第一连接结构及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能够连接表盘,以使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连接所述表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带体上的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之间,所述第三固定件能够与所述第一带体配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皆包括卡接件和设于卡接件上的弹性凸起、弹簧及阻尼凸起,所述阻尼凸起沿所述卡接件的厚度方向凸出,所述弹簧设于卡接件内部,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通过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伸出于所述卡接件外部,所述卡接件能够与所述表盘开设的插接槽卡接,所述弹性凸起能够与所述工作主体开设的定位孔卡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绑带,绑带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绑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绑带的全部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带体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带体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磁吸连接时绑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磁吸连接时绑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磁吸连接时绑带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带体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带体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带体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带体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绑带本体;11、第一带体;110、透气孔;111、第一端部;12、第二带体;121、第二端部;2、固定组件;21、第一固定件;210、第一本体;211、第一磁吸件;212、魔术公贴;22、第二固定件;220、第二本体;221、第二磁吸件;222、魔术母贴;23、第三固定件;3、限位环;31、限位孔;32、销轴;4、第一连接结构;40、卡接件;41、弹性凸起;42、阻尼凸起;5、第二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手表、手环或者臂环等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相连接的工作主体与绑带,工作主体是可穿戴设备工作的部位,例如手表的表盘或者臂环的主机等。绑带用于将工作主体固定在穿戴者的穿戴部位,例如将手表的表盘固定在穿戴者的手腕上,将臂环的主体固定在穿戴者的手臂上等等。
绑带可以自身围合而形成穿戴孔,或者配合工作主体围合而形成穿戴孔,绑带的两个活动端可以调节相对位置而改变穿戴孔的大小,以适配穿戴者的穿戴。当穿戴者在穿戴可穿戴设备时,可以先将绑带置于穿戴部位,调节绑带的穿戴孔至目标大小,先将绑带预固定,避免穿戴孔的目标大小发生改变,再将穿戴孔完全固定,即可使穿戴设备以穿戴孔的目标大小穿戴于穿戴者的穿戴部位,使穿戴者穿戴舒适,用户体验感好。
下面以手表为例对可穿戴设备进行说明,手表包括相连接的表盘与绑带,穿戴者可以通过绑带将表盘固定在手腕上使用或者将表盘从手腕上拆卸。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绑带包括绑带本体1、限位环3及固定组件2。绑带本体1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带体,表盘可以直接安装在该带体上,例如带体的中间部位。绑带本体1也可以由两个独立的带体组成,两个带体的一端可以分别连接在表盘的相对两侧,两个带体的另一端相互连接,从而使表盘固定在穿戴部位。本实施例的绑带本体1由两个独立的带体组成,即绑带本体1包括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
如图4所示,第一带体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4,第二带体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5,第一连接结构4与第二连接结构5可以连接于表盘的相对两侧,以使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连接于表盘,便于通过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的另一端连接以将表盘固定在穿戴者的手腕上。
第一连接结构4、第二连接结构5与表盘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等固定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4、第二连接结构5与表盘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穿戴者便于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更换表盘或者绑带。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4与第二连接结构5的结构一致,现以第一连接结构4进一步叙述。第一连接结构4包括卡接件40和设于卡接件40上的弹性凸起41、弹簧(图中未示出)及阻尼凸起42。阻尼凸起42沿卡接件40的厚度方向凸出,弹簧设于卡接件40内部,弹簧的一端连接卡接件40,另一端连接弹性凸起41,弹性凸起41通过弹簧的弹性力而伸出于外部,可以按压弹性凸起41,使弹性凸起41挤压弹簧而回缩于卡接件40内部。表盘的侧部可以开设插接槽和设于插接槽的定位孔,卡接件40的形状与插接槽相适配,卡接件40能够沿着插接槽滑入而使弹性凸起41与定位孔配合卡接,从而第一带体11与表盘连接。表盘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键,控制按键伸入定位孔,能够抵压弹性凸起41脱离定位孔以使卡接件40解锁,卡接件40能够从插接槽抽出,第一带体11与表盘拆卸。当卡接件40与插接槽连接时,阻尼凸起42阻尼抵接于插接槽的侧壁,可以防止卡接件40意外解锁后容易脱离插接槽。第二连接结构5与第一连接结构4一致,第二带体12也能够通过与上述一样的结构而连接表盘,在此不再多余赘述。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沿厚度方向皆开设有多个贯穿的透气孔110,透气孔100用于手腕透气,以防止手腕贴于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的部位容易出汗。
如图2及图4所示,限位环3连接第二带体12的第二端部121而形成限位孔31,限位孔31可供第一带体11穿设而调节穿戴孔的大小,以使手表适配不同粗细手腕的穿戴者佩戴。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固定组件2连接绑带本体1,固定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件21与第二固定件22,第一固定件21设于第一带体11的第一端部111,第二固定件22设于第二带体12的第二端部121且靠近限位环3设置。第一端部111及第一固定件21穿设限位孔31之后,第一固定件21可以配合连接第二带体12,第二固定件22可以配合连接第一带体11,以使第一端部111与第二端部121相对固定,以防止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围合的穿戴腔大小发生改变。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穿戴者在穿戴手表时,可以先将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置于手腕上,将第一带体11的第一端部111及第一固定件21穿设限位环3的限位孔31,拉动第一端部111调节第一端部111相对第二带体12的位置,以使穿戴孔变化至目标大小,先将第二固定件22与第一带体11配合连接预固定,使穿戴孔维持在目标大小,再将第一带体11在第一固定件21与第二固定件22之间的部位拉直,最后将第一固定件21连接于第二带体12,即可使穿戴孔保持在目标大小。
由于穿戴者在穿戴手表时只能使用一只手操作,所以预先通过第二固定件22与第一带体11配合连接预固定能够便于使穿戴孔保持在目标大小,方便穿戴者后面再将第一固定件21与第二带体12配合连接。
如图2及图4所示,上述的第二带体12可以直接与限位环3连接,也可以通过第二固定件22与限位环3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带体12通过第二固定件22与限位环3连接,即第二固定件22的一端连接第二带体12,相对的另一端连接限位环3,使得第二固定件22与限位环3的距离最近,第一带体11从限位孔31穿出形成目标穿戴孔之后,第二固定件22能够在第一带体11穿出限位孔31最近的位置配合连接,能够更精准地使穿戴孔保持在目标大小。
如图2及图4所示,限位环3可以与第二固定件22固定连接或者活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限位环3与第二固定件22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带体11在相对限位环3移动时,限位环3能够相对第二固定件22转动而自动调节限位孔31与第一带体11的相对位置,第一带体11的移动方向尽可能与限位孔31的中心线平行,第一带体11在移动时可以减小与限位环3的摩擦,穿戴者在拉动第一带体11时会更顺畅,用户体验感更好。
如图7所示,在另外一实施例中,限位环3可以呈“日”字形,开设有两个限位孔31,其中一个限位孔31供第二带体12穿设固定限位环3,限位环3能够绕第二带体12转动。另一个限位孔31供第一带体11穿设,在穿设的过程中可以转动限位环3,使穿设第一带体11更方便。
如图2及图4所示,限位环3可以是闭合的环状,也可以是非闭合状。在一实施例中,限位环3的形状为U形的非闭合状,限位环3的左右两侧通过销轴32与第二固定件22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而形成闭合的限位孔31。U形的限位环3在第二固定件22上拆装方便。
如图2及图4所示,限位环3形成的限位孔31的面积大于第一带体11的横截面面积,便于第一带体11穿设限位孔31而调节穿戴孔的大小。另外,限位孔31的面积可以大于或者小于第一固定件21的横截面面积。在一实施例中,限位孔31的面积大于第一固定件21的横截面面积,第一带体11及第一固定件21皆能够从限位孔31穿入穿出,穿戴者在每次穿戴手表时都需要将第一固定件21穿设限位孔31,而且一只手将第一固定件21穿设限位孔31不太方便。
在另外一实施例中,限位孔31的面积小于第一固定件21横截面的面积,第一固定件21无法从限位孔31穿出而使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分离,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与表盘会一直形成穿戴孔,当第一固定件21抵接限位环3时,穿戴孔最大。穿戴者在穿戴手表时,可以直接将手穿设穿戴孔,使表盘贴于手腕上,再拉动第一带体11调节穿戴孔的大小至目标大小,依次将第二固定件22、第一固定件21与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配合连接,无需每次将第一固定件21及第一带体11穿设限位孔31,穿戴手表及调节穿戴孔都很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该实施例。
上述的第一固定件21、第二固定件22与绑带本体1的配合连接方式有许多种,例如磁吸连接、魔术贴粘接等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1、第二固定件22与绑带本体1通过磁吸连接,即第一固定件21、第二固定件22皆为磁吸件,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可以皆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便于与第一固定件21、第二固定件22磁吸连接,以使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围合形成的穿戴孔保持在目标大小。
如图6及图8所示,在另外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1、第二固定件22与绑带本体1通过魔术贴粘接,即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皆为魔术公贴,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皆为魔术母贴,或者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皆为魔术母贴,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皆为魔术公贴,或者第一固定件21和第一带体11皆为魔术公贴,第二固定件22和第二带体12皆为魔术母贴,或者第一固定件21和第一带体11皆为魔术母贴,第二固定件22和第二带体12皆为魔术公贴,皆能够使得第一固定件21与第二带体12配合粘接,第二固定件22与第一带体11配合粘接,以使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围合形成的穿戴孔保持在目标大小。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皆为魔术公贴212,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皆为魔术母贴222。第一固定件21包括三个魔术公贴212,第二固定件包括一个魔术公贴212,三个魔术公贴212能够与第二带体12连接稳定,使得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在粘接后不易相对滑动而改变目标穿戴孔的大小。如图9所示,第一固定件21包括五个魔术公贴212,五个魔术公贴212能够与第二带体12连接更稳定。
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的第一固定件21与第二固定件22可以皆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或者由多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1包括第一本体210与第一磁吸件211,第一磁吸件211设于第一本体210面向第二带体12的一侧。第二固定件22包括第二本体220与第二磁吸件221,第二磁吸件221设于第二本体220面向第一带体11的一侧。第一本体210与第二本体220皆开设有容置槽,第一磁吸件211、第二磁吸件221可以分别置于第一本体210、第二本体220开设的容置槽内通过粘胶固定。
第一磁吸件211、第二磁吸件221分别与第一本体210、第二本体220的端面平齐,使得在连接时,第一磁吸件211能够与第二带体12完全接触,第二磁吸件221能够与第一带体11完全接触,同时第一本体210与第二带体12之间无间隙,第二本体220与第一带体11之间无间隙,使得手表穿戴美观。
如图6及图8所示,在另外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1包括第一本体210与魔术公贴212,魔术公贴212设于第一本体210面向第二带体12的一侧。第二固定件22包括第二本体220与魔术母贴222,魔术母贴222设于第二本体220面向第一带体11的一侧。魔术公贴212、魔术母贴222分别设于第一本体210、第二本体220的表面,使得魔术公贴212、魔术母贴222可以分别和第二带体12、第一带体11充分粘接。
如图5所示,固定组件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其它的固定件,其它的固定件可以设于第二带体12上,且位于第二固定件22与第二连接结构5之间,使得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相对固定时,其它的固定件能够与第一带体11配合连接,以加强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之间的固定,防止手表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发生相对位移而使穿戴孔变大,手表容易在手腕上松动。在一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还包括第三固定件23,第三固定件23能够与第一带体11配合连接,以加强第一带体11与第二带体12之间的固定。
第三固定件23可以是磁吸件或者魔术贴,当第三固定件23为磁吸件时,第一带体11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使得第三固定件23与第一带体11磁吸连接。当第三固定件23为魔术贴时,第一带体11可以是与魔术贴配合粘接的另一魔术贴,以使第三固定件23与第一带体11配合连接。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替换及改进,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绑带,用于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绑带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绑带本体自身能够围合或者配合所述穿戴设备的工作主体形成穿戴孔;
限位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所述限位环形成有限位孔;
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且靠近所述限位环设置;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一固定件能够穿设所述限位孔,以调节所述穿戴孔的大小;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皆能够与所述绑带本体配合连接,以维持所述穿戴孔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绑带本体,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以使在拉动所述第一端部时所述限位环能够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的形状为U形,所述限位环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而形成所述限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横截面的面积,以防止所述第一固定件从所述限位孔穿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皆为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绑带本体磁吸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皆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能够与所述绑带本体粘接,以维持所述穿戴孔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本体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第一连接结构及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能够连接穿戴设备的工作主体,以使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连接所述工作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带体上的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之间,所述第三固定件能够与所述第一带体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皆包括卡接件和设于卡接件上的弹性凸起、弹簧及阻尼凸起,所述阻尼凸起沿所述卡接件的厚度方向凸出,所述弹簧设于卡接件内部,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通过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伸出于所述卡接件外部,所述卡接件能够与所述工作主体开设的插接槽卡接,所述弹性凸起能够与所述工作主体开设的定位孔卡接。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绑带,所述绑带连接所述工作主体。
CN202121792178.6U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5532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2178.6U CN215532170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2178.6U CN215532170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32170U true CN215532170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31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92178.6U Active CN215532170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32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74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US11744333B2 (en) Segmented attachment device
US7480967B2 (en) Removable faste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US6135853A (en) Bra strap concealer apparatus
US11589657B2 (en) Wristbands with magnetic coupling
US20140084033A1 (en) Bi-directionally operable, toolessly changeable, strap for a wearable display
CN109393668A (zh) 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CN113475825B (zh) 带体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10840026A (zh)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CN113662337B (zh) 一种表带及手表
CN215532170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3550131U (zh) 可穿戴设备固定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10893039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表带
CN209862531U (zh) 便于佩戴的手表
CN218889389U (zh) 一种带体扣接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497586Y (zh) 腰带扣装置
CN216674953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8605382U (zh) 一种表带的易拆装结构及手表
JP6716832B2 (ja) 携帯機器用腕装着具
CN219500553U (zh) 一种表带结构及手表
CN219479397U (zh) 腕戴设备
CN113455791B (zh) 绑带调节机构、带体结构以及腕戴设备
WO2021244139A1 (zh) 表带及穿戴设备
CN219719945U (zh) 一种磁吸表带
CN220001015U (zh) 一种具有磁吸闭合手环带的手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