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0026A -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0026A
CN110840026A CN201911032164.1A CN201911032164A CN110840026A CN 110840026 A CN110840026 A CN 110840026A CN 201911032164 A CN201911032164 A CN 201911032164A CN 110840026 A CN110840026 A CN 110840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watchband
groove
watch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21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天宇
李�杰
伍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321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00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0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00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A44C5/10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 A44C5/102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with links made of one piece with integral connec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71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strap or chain overlapping each other and fastened by an action perpendicularly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se two end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表带组件包括第一表带,第一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表带,第二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在表盘相对的两侧;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固定件,固定件滑设于第一表带,且固定件能够与安装部固定连接,以使部分第二表带覆盖第一表带的外表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表盘以及表带组件,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分别连接在表盘的两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佩戴时,将第二表带上的安装部固定到固定件上,可以实现第二表带末端的固定,避免末端翘起,提高了表带组件的便捷性,优化了使用者的佩戴体验。

Description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穿戴设备,例如,手表、手环等。这些穿戴设备一般佩戴在腕部或手臂,其便捷性及佩戴体验是衡量该穿戴设备的重要指标。
以手表为例,手表包括表盘以及分别连接在表盘上的短表带和长表带,短表带上一般设置有表扣,长表带上一般设置有多个能够跟表扣配合的表带孔。表扣可以与其中一个表带孔配合,使得长表带可以覆盖在短表带外,两者围成环绕腕部的环性圈。
但是,长表带穿过表扣后,其末端容易翘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挂到衣物和其他物品,便捷性和佩戴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以克服目前的穿戴设备长表带末端容易翘起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在表盘相对的两侧;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第一表带上还安装有固定件,固定件能够沿着第一表带滑动,当其滑动到和安装部相对应时,固定件能够与安装部固定连接,且部分第二表带覆盖第一表带的外表面。
将第二表带上的安装部固定到固定件上,可以实现第二表带末端的固定,避免末端翘起,提高了表带组件的便捷性,优化了使用者的佩戴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固定件与安装部中的一个为金属件,固定件与安装部中的另一个为能够吸合金属件的磁性件。固定件与安装部可以依靠金属与磁体的吸合实现固定。
佩戴手表时只需要将安装件靠近固定件即可实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末端固定,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套设在第一表带上的环状体,第二表带朝向第一表带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安装部固定在凹槽内。固定件由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材料构成。固定件的内表面形状与第一表带的外表面形状相同。
依靠凹槽固定安装部,可以使得第二表带贴合在第一表带的外表面,佩戴体验更优。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凹槽包括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沿表带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安装部设置在第一凹槽部中,第二凹槽部用于容纳凸出于第一表带外表面的部分固定件。
第二凹槽部的高度可以与固定件的厚度一致,使得第二表带的另一端可以完全贴合于第一表带的表面,进一步提高佩戴体验和便捷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部沿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凹槽部沿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
可以避免安装部从第二凹槽部的开口处脱离第二表带,固定效果好。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套设在第一表带上的环状体,第二表带包括表带本体以及固定在表带本体末端的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固定件的卡槽,从而实现第二表带末端与第一表带的固定,结构简单。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安装部包括沿第二表带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表带本体连接;第二安装部沿垂直于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安装部沿垂直于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第一安装部背离表带本体的表面和第二安装部朝向表带本体的表面围成卡槽,使得第一安装部可以贴合在第一表带上,提高佩戴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沿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固定部沿第一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使得当安装部与固定件固定后,第二表带的末端不会凸出于固定件,避免挂到衣物或其他物品,还能尽可能地减小装部的尺寸。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沿垂直于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等于表带本体沿垂直于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使得整个表带本体和第一安装部可以贴合在第一表带的外表面,佩戴体验好。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本体以及凸出设置在本体上的凸出部。本体滑设于第一表带。凸出部可以与安装部卡合固定连接。卡合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拆卸和佩戴方便,且固定效果好。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表带上设置有顺着第一表带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滑槽,本体与滑槽相配合,实现第一表带和固定件的滑动连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本体为套设在第一表带上的环状体;凸出部连接在固定件的外表面。本体的内表面形状与第一表带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实现两者的配合,凸出部设置在固定件外部,进一步优化佩戴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安装部为用于与凸出部卡合的安装槽。凸出部能够过盈配合固定在安装槽中,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安装部为用于与凸出部卡合的通孔。通孔可以贯穿第二表带,凸出部可以穿设于通孔中,从而方便使用者观察并安装固定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凸出部包括依次连接在固定件外表面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位于通孔中,且本体抵靠在第二表带的内表面,第二段抵靠在第二表面的外表面。
第二段和本体均凸出于第一段侧面,使得第二段和本体分别抵靠在第二表带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两者可以共同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段沿通孔的轴线移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段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段沿第一段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以垂直于通孔轴线的平面为横截面,第一段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段的横截面面积。
第二段可以抵靠在第二表带的外表面,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段沿通孔的轴线移动。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安装部具有毛面,固定件朝向安装部的表面具有与毛面勾合的勾面,或者固定件朝向安装部的表面具有毛面,安装部具有毛面勾合的勾面。
毛面与勾面相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表带背离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表扣。第二表带上设置有多个表带孔,表扣与多个表带中的一个配合,从而调节表带组件的长度,以适合不同的手腕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表盘以及表带组件,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分别连接在表盘的两侧。
将第二表带上的安装部固定到固定件上,可以实现第二表带末端的固定,避免末端翘起,提高了穿戴设备的便捷性,优化了使用者的佩戴体验。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本申请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表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表带组件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表带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第二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表带组件的主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表带组件的俯视图;
图9为图7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表带组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表带组件的主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表带组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表带;
110:表扣;
200:第二表带;
210:安装部;
211:通孔;
212:第一安装部;
213:第二安装部;
220:凹槽;
221:第一凹槽部;
222:第二凹槽部;
230:表带孔;
240:表带本体;
250:卡槽;
300:固定件;
310:本体;
320:凸出部;
321:第一段;
322:第二段;
400: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本申请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表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组件,包括:第一表带100,第一表带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表带200,第二表带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在表盘400相对的两侧;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210。固定件300,固定件300滑设于第一表带100,且固定件300能够与安装部210固定连接,以使部分第二表带200覆盖第一表带100的外表面。
具体地,表带组件可以用于例如,手表、手环等穿戴设备中,穿戴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实现计时或监测等多种功能的功能主体,表带组件可以用于将功能主体固定于使用者的腕部或臂部。参考图1,以下实施例均以该穿戴设备为手表进行说明,手表可以包括表盘400以及表带组件。
表带组件包括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第一表带100可以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弯曲的柔性带状,从而方便贴合使用者的腕部。第一表带1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以与表盘400连接,第一连接部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其可以设置有插槽,表盘400上可以设置有凸起;凸起可以插接到插槽中,实现表盘400与第一表带100的配合固定。
又例如,第一连接部可以包括轴孔,表盘40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挂耳,轴孔可以位于两个挂耳之间,挂耳上还可以设置有与轴孔同轴设置的安装孔,销轴可以穿过两个安装孔和轴孔与螺母配合实现表盘400与第一表带100的固定连接。
或例如,第一连接部还可以与表盘400的外壳一体成型而成。
第二表带200也可以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弯曲的柔性带状,从而方便贴合使用者的腕部。第二表带2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以与表盘400连接,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其可以设置有插槽,表盘400上可以设置有凸起;凸起可以插接到插槽中,实现表盘400与第二表带200的配合固定。
又例如,第二连接部可以包括轴孔,表盘40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挂耳,轴孔可以位于两个挂耳之间,挂耳上还可以设置有与轴孔同轴设置的安装孔,销轴可以穿过两个安装孔和轴孔与螺母配合实现表盘400与第二表带200的连接。
或例如,第二连接部还可以与表盘400的外壳一体成型而成。
第一表带100背离表盘400的另一端可以设置有表扣110,表扣110可以用于将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相固定。表扣11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参考图1,表扣110包括可转动连接在第一表带100另一端的环形体以及设置在该端的插舌,插舌的首端可以与环形体的一边铰接,插舌的末端可以搭接在环形体的另一边上。
相应地,第二表带200上可以设置有沿第二表带2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表带孔230,第二表带200可以穿过环形体,插舌可以与其中任意一个表带孔230插接,从而使得第一表带100、第二表带200和表盘400围成的环形的周长与使用者的手腕尺寸相配合。
当然,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表扣110和表带孔230的具体结构,两者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表带100的另一端可以设置有柱状凸起,第二表带20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圆孔,柱状凸起可以卡合到其中一个圆孔中,实现固定第一表带100与第二表带200。
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第二表带200背离表盘400的另一端无法与第一表带100的外表面相贴,导致该端容易翘起,容易刮擦使用者和衣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210。安装部210可以设置在该端背离表盘400的端面,或者安装部210可以设置在该端靠近端面的位置上,以保证安装部210固定之后,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不会翘起。
第一表带100上可以设置有固定件300,固定件300可以相对第一表带100沿第一表带100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表带100和固定件300之间的移动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表带100上可以设置有顺着第一表带10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滑槽,固定件300的部分可以与滑槽相配合,从而实现第一表带100和固定件300的滑动连接。
又例如,固定件300可以为环状体,其可以套设在第一表带100上,并可以沿着第一表带100的延伸方向滑动。
可以理解,在上述方式下,第一表带100背离表盘400的一端设置的安装件(例如,表扣110、柱状凸起等)还可以用于阻挡固定件300从第一表带100上脱离。
可选地,固定件300与第一表带100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阻尼,即固定件300在无外力作用下时,无法相对第一表带100自由滑动,只有在外力作用下,其才可以克服阻尼相对第一表带100滑动。例如,当固定件300位环状体时,其内表面形状可以与第一表带100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实现两者的过渡配合。又或者,第一表带100可以为表面具有纹路的皮革或橡胶类制品,以增加第一表带100与固定件300之间的静摩擦力。
安装部210可以与第一表带100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表带100上。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00与安装部210中的一个具有毛面,固定件300与安装部210中的另一个具有能够勾合毛面的勾面。
具体地,安装部210可以与固定件300以毛面和勾面互相勾合的形式实现连接。毛面和勾面可以为类似于尼龙搭扣配合形式的结构。安装部210可以具有毛面,固定件300朝向安装部210的表面可以具有勾面,或者固定件300朝向安装部210的表面可以具有毛面,安装部210可以具有勾面。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
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可以先将手表套到手腕上,将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通过表扣110和表带孔230配合的方法使得手表的尺寸与手腕尺寸相配合。接着,可以调节固定件300相对第一表带100的位置,使得固定件300可以正对安装部210,将安装部210与固定件300配合,便可将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固定,避免其翘起而挂到衣物等其他物品。
本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通过设置第一表带,第一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表带,第二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在表盘相对的两侧;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固定件,固定件滑设于第一表带,且固定件能够与安装部固定连接,以使部分第二表带覆盖第一表带的外表面。佩戴时,将第二表带上的安装部固定到固定件上,可以实现第二表带末端的固定,避免末端翘起,提高了表带组件的便捷性,优化了使用者的佩戴体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表带组件的主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表带组件的俯视图;图5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第二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3至图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安装部210和固定件30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进行改进,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00与安装部210中的一个为金属件,固定件300与安装部210中的另一个为能够吸合金属件的磁性件。
具体地,固定件300与安装部210可以依靠金属与磁体直接的吸合实现固定。
安装部210可以为铁块等金属件,固定件300可以为滑设于第一表带100的磁铁等磁性件,又或者,安装部210可以为磁铁等磁性件,固定件300可以为滑设于第一表带100的铁块等金属件。
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可以先将手表套到手腕上,将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通过表扣110和表带孔230配合的方法使得手表的尺寸与手腕尺寸相配合。接着,可以调节固定件300相对第一表带100的位置,使得固定件300可以接触安装部210,两者可以依靠磁力相互吸合连接,避免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翘起而挂到衣物等其他物品。拆卸手表时,只需要用力克服固定件300以及安装部210之间的磁力即可实现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100的分离,操作方便。
作为固定件300的一种可选结构,固定件300为套设在第一表带100上的环状体,第二表带200朝向第一表带100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220,安装部210固定在凹槽220内。
参考图5和图6,第一表带100上可以套设有环状的固定件300,固定件300可以为橡胶等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材质构成。固定件30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一表带100的延伸方向滑动,固定件300的内表面形状可以与第一表带100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实现两者的过渡配合。另外,固定件300与第一表带100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阻尼,即固定件300在无外力作用下时,无法相对第一表带100自由滑动,只有在外力作用下,其才可以克服阻尼相对第一表带100滑动。
第一表带100两端的表盘400、表扣110可以对固定件300的移动进行限位,防止固定件300从第一表带100上脱离。
第二表带200朝向第一表带100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凹槽220,凹槽220内可以固定有安装部210。凹槽220可以为一端开口的槽状结构,安装部210可以通过螺接、铰接或卡接等情况固定在凹槽220内,安装部210的表面可以与第二表带200的内表面齐平,避免安装部210凸出于第二表带200的表面,避免在第二表带200穿过表扣110时刮坏表扣110,同时也可以优化佩戴体验。
进一步地,凹槽220包括沿垂直于第二表带20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凹槽部221和第二凹槽部222。安装部210设置在第一凹槽部221中,第二凹槽部222用于容纳凸出于第一表带100外表面的部分固定件300。
参考图5,凹槽220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凹槽部221和与第一凹槽部221连接的第二凹槽部222,第一凹槽部221可以远离第一表带100,其内可以容纳安装部210。第二凹槽部222可靠近第一表带100,由于固定件300套设在第一表带100外,其外表面必然会凸出于第一表带100的外表面,第二凹槽部222可以用于容纳凸出于第一表带100外表面的固定件300。第二凹槽部222的高度可以与固定件300的厚度一致,使得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可以完全贴合于第一表带100的表面,进一步提高佩戴体验和便捷性。
其中,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的内表面均是指佩戴后,表带靠近手腕的表面,而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的外表面均是指佩戴后,表带远离手腕的表面。
更进一步,第一凹槽部221沿第二表带200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凹槽部222沿第二表带200延伸方向的尺寸。
图5中第一凹槽部221沿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凹槽部222沿水平方向的尺寸,从而可以避免安装部210从第二凹槽部222的开口处脱离第二表带200,固定效果好。
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可以先将手表套到手腕上,将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通过表扣110和表带孔230配合的方法使得手表的尺寸与手腕尺寸相配合。接着,可以调节固定件300相对第一表带100的位置,使得固定件300正对凹槽220,并将固定件300位于第一表带100外表面外的部分伸入第二凹槽部222中,固定部300可以在磁力的作用下与第一凹槽部221内的安装部210吸合,避免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翘起而挂到衣物等其他物品。拆卸手表时,只需要用力克服固定件300以及安装部210之间的磁力即可实现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100的分离,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通过设置第一表带,第一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表带,第二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在表盘相对的两侧;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固定件,固定件滑设于第一表带,且固定件能够与安装部固定连接,以使部分第二表带覆盖第一表带的外表面。其中,固定件与安装部中的一个为金属件,固定件与安装部中的另一个为能够吸合金属件的磁性件。佩戴时,固定部可以在磁力的作用下与安装部吸合固定,避免第二表带的另一端翘起而挂到衣物等其他物品。拆卸手表时,只需要用力克服固定件以及安装部之间的磁力即可实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的分离,操作方便。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表带组件的主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表带组件的俯视图;图9为图7中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8中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考图7至图1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安装部210和固定件30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进行改进,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00包括本体310以及设置于本体310上的凸出部320。本体310滑设于第一表带100。凸出部320用于与安装部210卡合固定连接。
具体地,固定件300与安装部210可以通过卡合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固定件300可以包括本体310和凸出部320。
本体310可以滑设于第一表带100,本体31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表带100上可以设置有顺着第一表带10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滑槽,本体310可以与滑槽相配合,从而实现第一表带100和固定件300的滑动连接。
可选地,本体310为套设在第一表带100上的环状体;凸出部320连接在固定件300的外表面。参考图8和图10,第一表带100上可以套设有环状的本体310。本体31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一表带100的延伸方向滑动,本体310的内表面形状可以与第一表带100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实现两者的过渡配合。另外,本体310与第一表带100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阻尼,即本体310在无外力作用下时,无法相对第一表带100自由滑动,只有在外力作用下,其才可以克服阻尼相对第一表带100滑动。
第一表带100两端的表盘400、表扣110可以对本体310的移动进行限位,防止固定件300从第一表带100上脱离。本实施例的环状本体310结构简单,不易脱落。
凸出部320可以连接在本体310,其可以凸出于第一表带100。凸出部320可以为橡胶等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材质构成。
凸出部320和本体31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接或胶接等常见的连接方式实现连接,可选地,两者可以一体成型连接,简化加工。
作为安装部210的一种方式,安装部210可以为用于卡合凸出部320的安装槽,安装槽可以位于第二表带200的内表面。安装槽的横截面尺寸可以略小于凸出部320的横截面尺寸,从而将凸出部320过盈配合固定在安装槽中,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可以先将手表套到手腕上,将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通过表扣110和表带孔230配合的方法使得手表的尺寸与手腕尺寸相配合。接着,可以调节本体310相对第一表带100的位置,使得凸出部320正对安装槽,并将凸出部320卡合到安装槽中,固定部300和安装槽的卡合实现第二表面200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100的固定,避免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翘起而挂到衣物等其他物品。拆卸手表时,只需要用力将安装槽向外拔出,即可实现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100的分离,操作方便。
作为安装部210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安装部210为用于与凸出部320卡合的通孔211。
具体地,通孔211可以贯穿第二表带200,凸出部320可以穿设于通孔211中,从而方便使用者观察并安装固定件300。
通孔211的横截面尺寸可以略小于凸出部320的横截面尺寸,从而将凸出部320过盈配合固定在安装槽中,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作为凸出部320的一种优选方式,凸出部320包括依次连接在固定件300外表面的第一段321和第二段322。第一段321位于通孔211中,且本体310抵靠在第二表带200的内表面,第二段322抵靠在第二表面200的外表面。
参考图9,本体310位于第一表带100外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段321,第一段321可以为柱状结构,可选地,其可以为圆柱形。
第一段321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段322,第二段322可以由第一段321背离本体310的表面边缘向外延伸而成,第二段322凸出于第一段321的侧面。
可以理解,第二段322和本体310均凸出于第一段321侧面,使得第二段322和本体310分别抵靠在第二表带20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两者可以共同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段321沿通孔211的轴线移动。
第二段32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段322沿第一段32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从而提高固定效果。
更进一步,以垂直于通孔211轴线的平面为横截面,第一段32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段322的横截面面积。
具体地,第二段32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状,其可以与第一段321同轴设置,第二段322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段321的直径,使得第二段322可以抵靠在第二表带200的外表面。
另外,凸出部320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方便第二段322穿过通孔211,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可以先将手表套到手腕上,将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通过表扣110和表带孔230配合的方法使得手表的尺寸与手腕尺寸相配合。接着,可以调节本体310相对第一表带100的位置,使得凸出部320正对安装槽,并将第二段322穿出通孔211外,第一段321位于通孔211中,此时,第二段322和本体310可以抵靠在第二表带20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两者可以共同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段321沿通孔211的轴线移动。实现第二表面200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100的固定,避免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翘起而挂到衣物等其他物品。拆卸手表时,只需要用力将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向外拔出,即可实现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100的分离,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通过设置第一表带,第一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表带,第二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在表盘相对的两侧;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固定件,固定件滑设于第一表带,且固定件能够与安装部固定连接,以使部分第二表带覆盖第一表带的外表面。其中,固定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上的凸出部。本体滑设于第一表带。凸出部用于与安装部卡合固定连接。佩戴时,固定部和安装部的卡合实现第二表面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的固定,避免第二表带的另一端翘起而挂到衣物等其他物品。拆卸手表时,只需要用力将安装部向外拔出,即可实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的分离,操作方便。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表带组件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表带组件的主视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表带组件的俯视图。
请参考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安装部210和固定件30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进行改进,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00与安装部210中的一个为金属件,固定件300与安装部210中的另一个为能够吸合金属件的磁性件。固定件300为套设在第一表带100上的环状体,第二表带200包括表带本体240以及固定在表带本体240末端的安装部210,安装部21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固定件300的卡槽250。
具体地,固定件300与安装部210可以依靠金属与磁体直接的吸合实现固定。安装部210可以为铁块等金属件,固定件300可以为滑设于第一表带100的磁铁等磁性件,又或者,安装部210可以为磁铁等磁性件,固定件300可以为滑设于第一表带100的铁块等金属件。
其中,固定件300为套设在第一表带100上的环状体。作为第二表带200的一种可选方式,第二表带200可以包括表带本体240和安装部210,表带本体240的一端可以连接在表盘400,另一端可以固定有安装部210。表带本体240上可以设置有表带孔230。
安装部210可以通过卡接、胶接等多种常见的固定方式固定在表带本体240上。安装部210上可以设置有卡槽250,卡槽250的结构有多种,例如卡槽250可以设置在安装部210朝向第一表带100的表面,其沿第二表带200的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可以等于固定件300的沿第一表带100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使得固定件300可以卡合在卡槽250中,其沿第一表带100延伸方向的两侧可以分别抵靠在卡槽250的两个侧壁上,从而实现第二表带200末端与第一表带100的固定,结构简单。
作为安装部210的一种实现方式,安装部210包括沿第二表带200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212和第二安装部213,第一安装部212与表带本体240连接;第二安装部213沿垂直于第二表带200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安装部212沿垂直于第二表带200延伸方向的尺寸;第一安装部212背离表带本体200的表面和第二安装部213朝向表带本体200的表面围成卡槽250。
其中,安装部210可以包括第一安装部212和第二安装部213,第一安装部212连接在表带本体240与第二安装部213之间。
以垂直于第二表带200延伸方向的尺寸为厚度尺寸,第一安装部212的厚度尺寸大于第二安装部213的厚度尺寸,使得当第一安装部212贴合在第一表带100外时,第二安装部213和第一表带100之间可以具有一个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即卡槽250的容纳空间。
固定件300可以安装在该卡槽250中,可以进一步简化卡槽250结构,并减小安装部210的尺寸。当然,固定件300位于第一表带100外的部分的厚度可以与卡槽250的厚度一致,使得第一安装部212可以贴合在第一表带100上,提高佩戴体验。
另外,第二安装部213沿第二表带200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固定部300沿第一表带100延伸方向的尺寸,使得当安装部210与固定件300固定后,第二表带200的末端不会凸出于固定件300,避免挂到衣物或其他物品,还能尽可能地减小装部210的尺寸。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212沿垂直于第二表带200延伸方向的尺寸等于表带本体240沿垂直于第二表带200延伸方向的尺寸。即第一安装部212的厚度可以等于表带本体240的厚度,使得整个表带本体240和第一安装部212可以贴合在第一表带100的外表面,佩戴体验好。
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可以先将手表套到手腕上,将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通过表扣110和表带孔230配合的方法使得手表的尺寸与手腕尺寸相配合。接着,可以调节固定件300相对第一表带100的位置,使得固定件300正对卡槽250,固定部300可以在磁力的作用下与安装部210吸合固定,避免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翘起而挂到衣物等其他物品。拆卸手表时,只需要用力克服固定件300以及安装部210之间的磁力即可实现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100的分离,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组件,通过设置固定件与安装部中的一个为金属件,固定件与安装部中的另一个为能够吸合金属件的磁性件。固定件为套设在该第一表带上的环状体,第二表带包括表带本体以及固定在表带本体末端的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固定件的卡槽,佩戴时,固定部可以在磁力的作用下与安装部吸合固定,避免第二表带的另一端翘起而挂到衣物等其他物品。拆卸手表时,只需要用力克服固定件以及安装部之间的磁力即可实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的分离,操作方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表盘400以及表带组件,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分别连接在表盘400的两侧。其中,表带组件包括:第一表带100,第一表带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表带200,第二表带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在表盘400相对的两侧;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210。固定件300,固定件300滑设于第一表带100,且固定件300能够与安装部210固定连接,以使部分第二表带200覆盖第一表带100的外表面。
具体地,穿戴设备可以为手表、手环等佩戴于使用者身体上的装置,穿戴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实现计时或监测等多种功能的功能主体,表带组件可以用于将功能主体固定于使用者的腕部或臂部。
表带组件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表带组件除了佩戴于手腕外,还可以佩戴在臂部或腿部,具体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设置。
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可以分别与表盘400拆卸连接,或与表盘400的壳体一体成型。
使用者在佩戴手表时,可以先将手表套到手腕上,将第一表带100和第二表带200通过表扣110和表带孔230配合的方法使得手表的尺寸与手腕尺寸相配合。接着,可以调节固定件300相对第一表带100的位置,使得固定件300可以正对安装部210,将安装部210与固定件300配合,便可将第二表带200的另一端固定,避免其翘起而挂到衣物等其他物品。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通过设置第一表带,第一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表带,第二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在表盘相对的两侧;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固定件,固定件滑设于第一表带,且固定件能够与安装部固定连接,以使部分第二表带覆盖第一表带的外表面。佩戴时,将第二表带上的安装部固定到固定件上,可以实现第二表带末端的固定,避免末端翘起,提高了表带组件的便捷性,优化了使用者的佩戴体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在表盘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滑设于所述第一表带,且所述固定件能够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以使部分所述第二表带覆盖所述第一表带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安装部中的一个为金属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安装部中的另一个为能够吸合所述金属件的磁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套设在所述第一表带上的环状体,所述第二表带朝向所述第一表带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带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
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部中,所述第二凹槽部用于容纳凸出于所述第一表带外表面的部分所述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部沿所述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凹槽部沿所述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套设在所述第一表带上的环状体,所述第二表带包括表带本体以及固定在所述表带本体末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固定件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沿所述第二表带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表带本体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一安装部背离所述表带本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所述表带本体的表面围成所述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部沿所述第一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表带本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带延伸方向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凸出部;
所述本体滑设于所述第一表带;
所述凸出部用于与所述安装部卡合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套设在所述第一表带上的环状体;所述凸出部连接在所述固定件的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用于与所述凸出部卡合的安装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用于与所述凸出部卡合的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依次连接在固定件外表面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通孔中,且所述本体抵靠在所述第二表带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段抵靠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以垂直于所述通孔轴线的平面为横截面,所述第一段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面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安装部中的一个具有毛面,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安装部中的另一个具有能够勾合所述毛面的勾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表扣;
所述第二表带上设置有多个表带孔,所述表扣与多个所述表带中的一个配合。
18.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表盘以及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组件,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分别连接在所述表盘的两侧。
CN201911032164.1A 2019-10-28 2019-10-28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Pending CN1108400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2164.1A CN110840026A (zh) 2019-10-28 2019-10-28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2164.1A CN110840026A (zh) 2019-10-28 2019-10-28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0026A true CN110840026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598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2164.1A Pending CN110840026A (zh) 2019-10-28 2019-10-28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4002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9767A (zh) * 2020-10-21 2021-02-19 邵阳博瑞钟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紧固带制造方法及表带
WO2021208567A1 (zh) * 2020-04-13 2021-10-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WO2022257557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耳组件及穿戴设备
WO2023189372A1 (ja) * 2022-03-29 2023-10-05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血圧測定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62074B (sv) * 1989-04-12 1990-05-07 Boerje Hagloef Magnetfoersedd soelja till urarmband, skaerp eller liknande band
WO1994003078A1 (en) * 1992-08-05 1994-02-17 Hagloef Boerje Arrangement of a belt or similar object having a movable loop
CN1589113A (zh) * 2001-11-19 2005-03-02 博杰·哈格洛夫 具有可滑动的环夹的带状物的结构装置
JP2017221542A (ja) * 2016-06-17 2017-12-21 株式会社大木工藝 健康腕バンド
CN208076936U (zh) * 2018-05-11 2018-11-09 湖南理工学院 一种可自动松紧表带的电子驱蚊手表
CN109907438A (zh) * 2019-04-10 2019-06-21 安徽据说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充电智能手环
CN209473788U (zh) * 2018-09-21 2019-10-11 深圳市艾由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环的腕带及智能手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62074B (sv) * 1989-04-12 1990-05-07 Boerje Hagloef Magnetfoersedd soelja till urarmband, skaerp eller liknande band
WO1994003078A1 (en) * 1992-08-05 1994-02-17 Hagloef Boerje Arrangement of a belt or similar object having a movable loop
CN1589113A (zh) * 2001-11-19 2005-03-02 博杰·哈格洛夫 具有可滑动的环夹的带状物的结构装置
JP2017221542A (ja) * 2016-06-17 2017-12-21 株式会社大木工藝 健康腕バンド
CN208076936U (zh) * 2018-05-11 2018-11-09 湖南理工学院 一种可自动松紧表带的电子驱蚊手表
CN209473788U (zh) * 2018-09-21 2019-10-11 深圳市艾由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环的腕带及智能手环
CN109907438A (zh) * 2019-04-10 2019-06-21 安徽据说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充电智能手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8567A1 (zh) * 2020-04-13 2021-10-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112369767A (zh) * 2020-10-21 2021-02-19 邵阳博瑞钟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紧固带制造方法及表带
WO2022257557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耳组件及穿戴设备
WO2023189372A1 (ja) * 2022-03-29 2023-10-05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血圧測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0026A (zh)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US10258115B2 (en) Watch straps
CN210672331U (zh) 可穿戴设备、表带和卡合机构
US20200350774A1 (en) Supplemental charger
CN211379892U (zh) 一种表壳装置以及手表
CN112394632B (zh) 可穿戴设备
WO2018053743A1 (zh) 表带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CN113475825B (zh) 带体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12205722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4047813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11920152B (zh) 穿戴设备
CN110200361B (zh) 表带调节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10169627B (zh) 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7137022U (zh) 表带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JP2009513229A (ja) 腰ベルトバックルの固定装置
CN114081252A (zh) 可穿戴设备
CN113439914A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CN215532170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5124949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6854029U (zh) 手袋插扣
CN215455890U (zh) 可调节表带松紧的表扣及手表
CN112839572A (zh) 可穿戴在人体上的可穿戴测量装置
CN218605382U (zh) 一种表带的易拆装结构及手表
CN112741405A (zh) 一种手表装配组件及智能手表
CN209750010U (zh) 腕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