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9627B - 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9627B
CN110169627B CN201910475378.XA CN201910475378A CN110169627B CN 110169627 B CN110169627 B CN 110169627B CN 201910475378 A CN201910475378 A CN 201910475378A CN 110169627 B CN110169627 B CN 1101696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buckle
band
main body
connec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53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9627A (zh
Inventor
于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753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9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9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9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9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9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其中,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带设有多个卡孔;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带包括主体部和卡扣,所述卡扣包括连接柱和连接臂,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穿过一所述卡孔,并与所述主体部共同夹持所述第一表带,所述连接柱容置于该所述卡孔内,所述连接臂背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朝向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延伸。本发明技术方案使用户佩戴具有该表带结构的腕戴设备过程中不易松脱。

Description

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表通过插针穿过表带孔的方式实现两个表带之间的连接,通过将插针穿过不同的表带孔对表带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该结构操作起来较为复杂,且容易划伤手部皮肤。智能手表的表带为了佩戴的安全性和方便性,通常设计为按扣的形式,但具有按扣的表带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松脱,造成智能手表上感应数据出现偏差或造成手表遗失。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表带结构,旨在使用户佩戴具有该表带结构的腕戴设备过程中不易松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表带结构,包括:
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带设有多个卡孔;和
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带包括主体部和卡扣,所述卡扣包括连接柱和连接臂,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穿过一所述卡孔,并与所述主体部共同夹持所述第一表带,所述连接柱容置于该所述卡孔内,所述连接臂背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朝向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延伸。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背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遮盖至少部分相邻所述卡孔。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延伸长度超过相邻所述卡孔的中轴线。
可选地,所述卡扣还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沿周向环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所述卡孔的孔壁沿周向设有容纳所述卡持部的卡槽。
可选地,所述卡持部位于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或所述连接臂由部分所述卡持部延伸形成。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呈条形设置,所述卡扣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连接臂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由所述卡扣所在的一端朝向所述主体部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卡扣还包括连接扣,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卡扣通过所述连接扣卡持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扣。
可选地,所述卡扣包括相连接的两所述连接扣,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两所述连接孔,两所述连接扣分别卡持于两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一所述连接扣。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腕戴设备,所述腕戴设备包括表盘和表带结构;
所述表带结构包括:
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带设有多个卡孔;和
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带包括主体部和卡扣,所述卡扣包括连接柱和连接臂,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穿过一所述卡孔,并与所述主体部共同夹持所述第一表带,所述连接柱容置于该所述卡孔内,所述连接臂背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朝向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延伸。
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分别连接所述表盘的相对两侧。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二表带通过卡扣连接于第一表带的卡孔,卡扣能够与不同卡孔进行配合连接。在卡扣扣合于卡孔的过程中,连接臂穿过卡孔,使连接柱容置于卡孔内,连接臂朝向连接柱的一侧延伸。卡扣与卡孔连接完成后,第二表带的主体部和连接臂共同对第一表带进行夹持,使得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能够相互连接。用户在正常佩戴有该表带结构的腕戴设备过程中,若受到非正常的外力作用,该外力作用卡孔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且会对卡扣形成脱离卡孔方向的拉力,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连接臂具有足够的延伸长度,外力作用下,连接臂能抵持于第一表带,而不会由卡孔中脱离,从而使得卡扣与卡孔连接的有效性,用户佩戴具有该表带结构的腕戴设备过程中不会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松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作为本发明表带结构改进基础的表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表带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表带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表带结构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表带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080979200000031
Figure BDA000208097920000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表带结构100的改进基础,即,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基于图1和图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改进,但图1和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并不能代表为现有技术。图3至图8为本发明改进后的表带结构100。表带结构100应用于腕戴设备,也可以应用于非智能的电子手表或机械手表,该表带结构100包括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0,该腕戴设备还包括有表盘,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0分别连接于表盘(未图示)的相对两侧,用于将表盘佩戴于人体的腕部。
参见图1和图2,第一表带10`上设有多个表带孔11`,第二表带30`上设有卡扣31`,卡扣31`包括一个或两个柱状卡闩311`,在柱状卡闩311`的顶部设有防脱的冠状或者球状的凸包313`。在佩戴过程中将卡扣31`的柱状卡闩311`插入第一表带10`的表带孔11`中,凸包313`与表带卡孔11`相扣合,完成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0`的连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第一表带10`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制成,其上的表带卡孔11`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变形。
进一步参见图2,腕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表带30`的端部由于受到外界的刮碰会形成作用力F,第一表带10`形成对卡扣31`的支撑力力F1,该F1在图示的水平方向形成分量F3,该F3作用力会导致表带卡孔11`的扩张,F1在图示中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分量F2会对柱状卡闩311`形成向上拉拔的作用力。由于柱状卡闩311`上的凸包313`在侧向上的延伸尺寸小,并且表带卡孔11`受力扩张,会导致凸包313`的扣合力不能抵消F2的拉拔力,容易造成卡扣31`与表带卡孔11`的分离,使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0`松脱。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带10设有多个卡孔11;所述第二表带30包括主体部31和卡扣33,参见图4和图5所述卡扣33包括连接柱331和连接臂333,所述连接柱331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31,所述连接柱3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333,所述连接臂333穿过一所述卡孔11,并与所述主体部31共同夹持所述第一表带10,所述连接柱331容置于该所述卡孔11内,所述连接臂333背离所述连接柱331的一端朝向所述连接柱331的一侧延伸。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二表带30通过卡扣33连接于第一表带10的卡孔11,卡扣33能够与不同卡孔11进行配合连接。在卡扣33扣合于卡孔11的过程中,连接臂333穿过卡孔11,使连接柱331容置于卡孔11内,连接臂333朝向连接柱331的一侧延伸。卡扣33与卡孔11连接完成后,第二表带30的主体部31和连接臂333共同对第一表带10进行夹持,使得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0能够相互连接。用户在正常佩戴有该表带结构100的腕戴设备过程中,若受到非正常的外力作用,如图5所示,外力作用于第二表带30,会使卡扣33上产生反作用力F1,该反作用力会产生造成卡孔11变形扩张的分量F3,以及对卡扣33造成脱离卡孔11的拉力F2,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臂333具有足够的延伸长度,即使在F2和F3的合力作用下,连接臂333也能够抵持于第一表带10,而不会由卡孔11中脱离,从而保证卡扣33与卡孔11连接的有效性,用户佩戴具有该表带结构100的腕戴设备过程中不会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松脱。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为,连接臂333延伸至相邻卡孔11之间的位置,靠连接臂333和主体部31的夹持力将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0进行连接,以防止卡扣33由卡孔11中松脱。
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臂333由一卡孔11延伸至相邻卡孔11处,即,可以为连接臂333背离连接柱331的一端与相邻卡孔11的边缘平齐,而不覆盖卡孔11,该实施例中,连接臂333能够覆盖相邻两卡孔11之间的部分,使得外力作用下连接臂333能够抵接于相邻卡孔11之间的第一表带10,而不会轻易从卡孔11中脱出。
也可以为所述连接臂333背离所述连接柱331的一端遮盖至少部分相邻所述卡孔11,即,连接臂333覆盖部分相邻卡孔11或将相邻卡孔11全部覆盖。
当连接臂333延伸至覆盖部分卡孔11时,连接臂333的延伸长度超过相邻卡孔11的边缘,并进一步对卡孔11进行覆盖,该实施例中,连接臂333的延伸长度能进一步防止意外情况下,外力造成第一表带10与第二表带30的分离,使得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0连接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333延伸长度超过相邻所述卡孔11的中轴线。该实施例中,连接臂333的延伸长度足够长,能够进一步防止意外情况下第一表带10与第二表带30的分离。优选地,延伸臂覆盖相邻卡孔11,且延伸臂背离连接柱331的端部与该卡孔11的边缘平齐,使得延伸臂与第一表带10重叠面积加大,卡扣33不易于卡孔11中脱离。
更进一步地,连接臂333可以延伸至超过相邻卡孔11,即,连接臂333延伸至非相邻的卡孔11处,连接臂333的延伸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伸长。具体根据卡孔11的孔径、卡扣33的柔韧度以及相邻卡孔11的间距决定。
参见图7和图8,该实施例中,所述卡扣33还设有卡持部335,所述卡持部335沿周向环设于所述连接柱331的外侧壁,所述卡孔11的孔壁沿周向设有容纳所述卡持部335的卡槽13。
该卡持部335能沿周向止挡于卡槽13的槽壁,使得第一表带10与第二表带30的连接更加稳固,在受到轻微外力的情况下,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0也能稳固的贴合于佩戴者的皮肤,使得应用该表带结构100的腕戴设备对佩戴者的生理情况测量效果更准确。
参见图8,该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335位于所述连接臂333靠近所述主体部31的一侧。由于图2的实例中,卡扣33上的凸包313`也能止挡于第一表带10`的表带孔11`处,而且仅通过该凸包313`对第一表带10进行连接,存在连接失效的风险。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图2所示的表带结构100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直接在图2中凸包313`的一侧增设连接臂333,以形成本发明技术方案。连接臂333朝连接柱331的侧向的延伸长度远大于卡持部335的朝连接柱331的侧向的延伸长度,使得卡扣33能够与第一表带10连接稳固的同时,更进一步达到防脱的效果。
进一步地,卡持部335朝向主体部31的一侧设有倒角,该倒角便于用户对卡扣33进行拔出。当用户需要将表带结构100解开时,该倒角能够方便用户施加较大外力将卡扣33从卡孔11中拔出。
所述连接臂333还可以为由部分卡持部335延伸形成。该实施例中,需要对图2中第一表带10`的表带孔11`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对卡槽13的部分进行延伸,使其不仅能容纳卡持部335还能与连接臂333相匹配。该实施例能简化卡扣33的结构,且使得连接臂333更加靠近主体部31,从而能使第一表带10与第二表带30连接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31呈条形设置,所述卡扣33位于所述主体部31的一端,所述连接臂333沿所述主体部3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表带10也成条形设置,多个卡孔11沿第一表带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该实施例中,由于主体部31的长度方向有充足的空间,将连接臂333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主体部31的长度方向一致,可以使连接臂333的延伸长度尽可能的加长,更好的防止卡扣33于卡孔11中脱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臂333也可以为沿主体部31的宽度方向延伸,该实施例中连接臂333的延伸长度需要匹配主体部31的宽度,不能超过主体部31的宽度尺寸。
更进一步地,由于主体部31呈条形设置,因此,主体部3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连接臂333由所述卡扣33所在的一端朝向所述主体部3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方向延伸。可以理解地,第一表带10的一端通过表盘与第二表带30相连接,第一表带10的另一端通过卡扣33与卡孔11的配合与第二表带30相连接,将连接臂333设置为朝向表盘所在的方向延伸,在佩戴过程中,连接臂333能够由人手腕部进行夹持,进一步防止外力作用造成连接臂333于卡孔11处脱离。
可选地,参见图5和图8,所述卡扣33还包括连接扣337,所述主体部31的一端设有连接孔311,所述卡扣33通过所述连接扣337卡持于所述连接孔311内,所述连接柱33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扣337。
进一步结合图6,主体部31和卡扣33为分体式结构,卡扣33通过连接扣337与主体部31相连接,使得主体部31和卡扣33能够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且便于各自单独成型。主体部31可以选用柔软的橡胶材质,以使人体佩戴更加舒适性,卡扣33可以选用比主体部31较为硬质的材料制成,以保证连接的有效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表带10可以采用热塑性弹性体(TPE,ThermoplasticElastomer)材料制成,由于该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回弹性,可注塑加工的特征,使得第二表带30的卡扣33能够反复扣合于第一表带10的卡孔11中,且第一表带10使用寿命长。第二表带30的主体部31也可以选择与第一表带10相同的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卡扣33包括相连接的两所述连接扣337,所述主体部31的一端设有两所述连接孔311,两所述连接扣337分别卡持于两所述连接孔311,所述连接柱331的一端连接一所述连接扣337。
该实施例中,连接有连接柱331和连接臂333的连接扣337较未设置该连接柱331和连接臂333的连接扣337更靠近主体部31背离表盘的端面,连接臂333朝向相邻的连接扣337方向延伸。由于卡扣33通过两连接扣337与主体部31相连接,连接臂333的延伸方向使得表带结构100在佩戴过程中受力更加平稳,不易发生变形或翘起,使佩戴者使用更加舒适。
该连接扣337背离连接臂333的一侧与第二表带30的主体部31相平齐,使得该表带结构100整体外形上简洁。
进一步地,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卡扣33可以为直接在图1和图2所示的表带结构100上进行改进而制成,无需改变多余的结构,可以利用图1和图2所示结构的模具和成型工艺,只需对成型卡扣33的模具进行相应的改进,使得该表带结构100不仅能够实现防脱的效果,且成型工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第一表带10的端部还设有防脱孔15,第二表带30穿过防脱孔15后,通过卡扣33连接于卡孔11处,该防脱孔15的设置使得用户在手动拆开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0的过程中防止腕戴设备摔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腕戴设备,该腕戴设备包括表盘和表带结构100,该表带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腕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第一表带10和所述第二表带30分别连接所述表盘的相对两侧。该腕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该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具有观察心率状态,测量运动量,以及监控睡眠质量和提醒关键事项等功能。该腕戴设备也可以为普通的电子手表、石英手表或者机械手表等其他具有表带结构的腕戴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带设有多个卡孔;和
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通过表盘与所述第二表带相连接,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与卡孔的配合与所述第二表带相连接;
所述第二表带包括主体部和卡扣,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表盘,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设有两连接孔,所述卡扣包括相连接的两连接扣,两所述连接扣分别卡持于两所述连接孔,所述主体部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卡扣为硬质材料制成;
位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表盘方向的连接扣还设有连接柱和连接臂,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一所述连接扣,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穿过一所述卡孔,并与所述主体部共同夹持所述第一表带,所述连接柱容置于该所述卡孔内,所述连接臂背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朝向相邻的所述连接扣方向延伸;
所述表带结构佩戴于腕部时,所述连接臂由腕部进行夹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背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遮盖至少部分相邻所述卡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延伸长度超过相邻所述卡孔的中轴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还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沿周向环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所述卡孔的孔壁沿周向设有容纳所述卡持部的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位于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或所述连接臂由部分所述卡持部延伸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呈条形设置,所述卡扣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
7.一种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设备包括表盘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带结构,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分别连接所述表盘的相对两侧。
CN201910475378.XA 2019-05-31 2019-05-31 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Active CN110169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5378.XA CN110169627B (zh) 2019-05-31 2019-05-31 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5378.XA CN110169627B (zh) 2019-05-31 2019-05-31 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9627A CN110169627A (zh) 2019-08-27
CN110169627B true CN110169627B (zh) 2021-07-13

Family

ID=67697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5378.XA Active CN110169627B (zh) 2019-05-31 2019-05-31 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96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5496B (zh) * 2020-06-04 2022-03-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管线固定结构
CN214047811U (zh) * 2020-07-23 2021-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表带及穿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51733A (en) * 1930-05-28 1932-03-29 Shapiro Lewis Fastening for wristlets, bangles, belts, and the like
DE557476C (de) * 1930-10-18 1932-08-24 Joseph Shapiro Verschluss fuer Uhrarmbaender, Armbaender u. dgl.
CH199008A (fr) * 1937-08-23 1938-07-31 James Junod Bracelet pour montre-bracelet.
US2466742A (en) * 1946-10-16 1949-04-12 Nat Organ Supply Company Strap connection
CN106307840A (zh) * 2015-06-24 2017-01-11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表扣、使用该表扣的表带及扣件
CN207754685U (zh) * 2017-04-11 2018-08-24 飞比特公司 包含具有狭槽孔柄脚的带扣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9627A (zh)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13548A (en) Insulative wide style watchband
CN110169627B (zh) 表带结构和腕戴设备
US5855057A (en) Buckle assembly
CN106307840A (zh) 表扣、使用该表扣的表带及扣件
US5077868A (en) Diaper or babies napkin fastener
CN110840026A (zh)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US4962571A (en) Diaper or babies napkin fastener
CN215423154U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CN215124967U (zh) 快拆机构和腕戴设备
CN215603605U (zh) 快拆式表带
US1904055A (en) Detachable fastener
US4129998A (en) Earring
US4172543A (en) Resilient attachment clip
US20150119678A1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detecting device
CN210726884U (zh) 表带、表带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113439914B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CN212574382U (zh) 一种拼接式表带及穿戴设备
KR101827945B1 (ko) 체결구조
CN219894889U (zh) 手表表带及手表
CN20919588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12790487A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220937030U (zh) 防滑型运动手环
CN215124963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1671209A (zh) 一种智能终端无级调节表带
JP4142884B2 (ja) リストバンド用ク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