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2150A - 显示装置、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显示元件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显示元件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2150A
CN108352150A CN201680062375.8A CN201680062375A CN108352150A CN 108352150 A CN108352150 A CN 108352150A CN 201680062375 A CN201680062375 A CN 201680062375A CN 108352150 A CN108352150 A CN 108352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ransistor
voltage
capacitor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23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2150B (zh
Inventor
豊田尚司
甚田诚郎
甚田诚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52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2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1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used for counteracting undesired variations, e.g. feedback or autozero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76Supplementary capacities in pixels having special driving circuits and electrodes instead of being connected to common electrode or ground; Use of additional capacitively coupled compensatio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43Details of the generation of driving signals
    • G09G2310/0251Precharge or discharge of pixel before applying new pixel volta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7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291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which the data driver supplies a variable data voltage for setting the current through, or the voltage across,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的发光部分;电容部分,其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型驱动晶体管,用于将与由电容部分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发送到发光部分;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用于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部分。视频信号电压经由处于导电状态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写入到第二电容器,而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被第一电容器保持。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显示元件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一种显示装置驱动方法、一种显示元件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设置有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的显示元件以及设置有该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是众所周知的。例如,设置有使用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的发光单元的显示元件(在下文中,可以简称为“有机EL显示元件”)作为能够通过低压DC驱动来获得高亮度光发射的显示元件而受到关注。
与液晶显示装置一样,在例如均设置有有机EL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的领域中,简单矩阵方法和有源矩阵方法作为驱动方法也是众所周知的。有源矩阵方法具有结构变得复杂的缺点。然而,例如,有源矩阵方法具有可以使图像的亮度较高的优点。由有源矩阵方法驱动的有机EL显示元件不仅设置有包括包含发光层等的有机层的发光单元,而且还设置有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具有用于驱动发光单元的驱动晶体管。
流过驱动晶体管的电流的值不仅受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相对于源极区域的电压(所谓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的影响,而且受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影响。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基于显示元件分散,并且因此导致亮度不均匀。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8-287139(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特征:每当视频信号写入显示元件时,执行消除由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的操作。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8-28713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每次写入视频信号时消除由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的操作成为增加显示装置的功耗的因素。通常,期望电子设备的功耗低。因此,也期望显示装置的功耗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消除由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功耗的显示装置;一种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一种显示元件;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其中,设置显示元件;以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显示单元,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单元;
在电容器单元中,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发光单元;
在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并且
在第一电容器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驱动单元通过在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第二电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公开的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其中,设置显示元件;以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显示单元,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由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单元;
在电容器单元中,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发光单元;
在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并且
在第一电容器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驱动单元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第二电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根据本公开的显示元件包括:
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由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单元;
其中,
在电容器单元中,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发光单元;
在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并且
在第一电容器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在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第二电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其中,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其中,设置显示元件;以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显示单元;
每个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单元;
在电容器单元中,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发光单元;
在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并且
在第一电容器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第二电容器。
本发明的效果
在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显示元件和电子设备中,在第一电容器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第二电容器。这使得能够降低在第一电容器中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操作频率。因此,可以在消除由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功耗。应该注意,在本文描述的效果不必受到限制,并且可以是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一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图2]图2是示出包括显示单元中的显示元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3]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个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4]图4A和图4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5]在图4B之后,图5A和图5B是均示意性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6]在图5B之后,图6A和图6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7]在图6B之后,图7A和图7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8]在图7B之后,图8A和图8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9]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个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10]图10A和图10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11]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图12]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的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13]图13A和图13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14]在图13B之后,图14A和图14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15]在图14B之后,图15A和图15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16]在图15B之后,图16A和图16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17]在图16B之后,图17A和图17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18]图18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图19]图19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个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20]图20A和图20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21]在图20B之后,图21A和图21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22]在图21B之后,图22A和图22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23]在图22B之后,图23A和图23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24]在图23B之后,图24A和图24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25]图25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图26]图26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个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27]图27A和图27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28]在图27B之后,图28A和图28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29]在图28B之后,图29A和图29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30]在图29B之后,图30A和图31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31]在图30B之后,图31A和图31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32]图32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个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33]图33A和图33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34]图34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图35]图35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个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36]图36A和图36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37]在图36B之后,图37A和图37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38]在图37B之后,图38A和图38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39]在图38B之后,图39A和图39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40]在图39B之后,图40A和图40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41]图41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图42]图42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个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43]图43A和图44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44]在图43B之后,图44A和图44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45]在图44B之后,图45A和图45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46]在图45B之后,图46A和图46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47]在图46B之后,图47A和图47B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图48]图48是示出根据第一修改示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图49]图49是示出根据第一修改示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个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
[图50]图50是示出根据第二修改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图51]图51示出了可更换镜头的单镜头反射式数码静态相机的外观图,图51A是其正视图,图51B是其后视图;
[图52]图52是头戴式显示器的外观图;
[图53]图53是透视头戴式显示器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基于实施例,描述本公开。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实施例中的各种数值和材料仅仅是示例。在下面的说明中,相同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重复的说明。应该注意,按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1、关于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显示元件和电子设备的总体说明
2、第一实施例
3、第二实施例
4、第三实施例
5、第四实施例
6、第五实施例
7、第六实施例
8、第七实施例
9、第八实施例
10、根据修改示例的显示装置
11、电子设备等的说明
关于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显示元件和电子设备的总体说明
在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中,驱动单元可以被配置为连续地扫描显示单元的显示元件,并且在多个连续帧的一部分中,执行在第一电容器中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操作。
例如,可以每两帧一次或每五或十帧一次执行上述操作。从降低功耗的观点来看,降低执行在第一电容器中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操作的帧频率是优选的。同时,保持在第一电容器中的电压由于泄漏等而变化。因此,从例如降低不均匀亮度的观点来看,保持某种频率水平是优选的。根据例如显示装置的规格,可以适当地设置频率水平。
可以在某个特定帧中执行在第一电容器中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操作以及写入视频信号的操作。
或者,可以执行以下操作:在某个特定帧中,对于所有显示元件,仅执行在第一电容器中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操作;并在随后的帧中,执行写入视频信号的操作。
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在执行在第一电容器中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操作之后,直到下一次执行类似的操作,由第一电容器保持的电压也可能由于泄漏等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已经被校正以补偿第一电容器的电压变化的视频信号电压可以写入第二电容器。
在包括上述优选配置的本公开中,
驱动单元向第一节点施加参考电压,并且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施加初始化电压,以将由电容器单元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随后,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一节点,并且在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将驱动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以使得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电位接近通过从参考电压减去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而获得的电压,从而使得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中。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
在第三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
在第四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一节点;
通过使第四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一节点;并且
通过使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使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进入导通状态。
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从数据线中供应初始化电压。或者,通过驱动晶体管从电源线供应初始化电压。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并且
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
或者,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初始化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
在第三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一节点;
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
通过使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一节点;
通过使第二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初始化电压施加到第二节点;并且
第二开关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由与第一开关晶体管共用的控制线来控制。
在包括上述优选配置的本公开中,
驱动单元向第一节点施加参考电压,并且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施加初始化电压,以将由电容器单元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随后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一节点,并且在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将驱动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以使得第三节点的电位接近通过从参考电压减去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而获得的电压,从而使得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中。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初始化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
在第三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一节点;
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
通过使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一节点;
通过使第二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初始化电压施加到第二节点;并且
第二开关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由与第一开关晶体管共用的控制线来控制。
或者,在包括上述优选配置的本公开中,
驱动单元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并且在第一节点和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从电源线供应驱动电压,以将由电容器单元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随后
在参考电压被施加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状态下,中断电源线和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连接,以使得第一节点的电位接近通过将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与参考电压相加而获得的电位,从而使得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中。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第四开关晶体管和第五开关晶体管;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
在第三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
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在第一节点与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在电源线与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通过使第二开关晶体管和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
通过使第四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使第一节点和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处于导通状态;并且
通过使第五开关晶体管进入非导通状态,而中断电源线和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六开关晶体管;并且
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六开关晶体管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
或者,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
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在第一节点与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在电源线与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参考电压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从数据线供应,并被施加到第一节点,并且通过使第二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二节点;
通过使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使第一节点和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进入导通状态;并且
通过使第四开关晶体管进入非导通状态,而中断电源线和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连接。
在上述各种优选配置中,反映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电压足以作为保持在第一电容器中的电压。因此,并不总是要求保持在第一电容器中的电压与阈值电压一致。
在根据包括上述各种优选配置的本公开(在下文中,可以简称为“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显示元件以及电子设备中,发光单元可以包括电流驱动型电光单元,其发光亮度根据流动电流的值而变化。作为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可以提及有机电致发光单元、LED发光单元、半导体激光发光单元等。这些发光单元可以通过使用公知的材料或方法来配置。从配置平板型显示装置的观点来看,发光单元首先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单元是优选的。
例如,包括上述各种优选配置的本公开中使用的驱动单元包括诸如数据线驱动单元、电源单元和控制线驱动单元的电路。这些可以通过使用公知的电路元件等来配置。
显示装置可以是所谓的单色显示配置或彩色显示配置。在彩色显示配置的情况下,一个像素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更具体地,一个像素可以包括为红色发光子像素、绿色发光子像素和蓝色发光子像素的三个子像素。此外,一个像素可以包括通过进一步将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子像素添加到上述三种子像素而获得的一组子像素(例如,通添加发射用于提高亮度的白光的子像素而获得的一组子像素、通过添加发射用于放大色彩再现范围的互补色的子像素而获得的一组子像素、通过添加发射用于放大颜色再现范围的黄色的子像素而获得的一组子像素、以及通过添加发射用于放大颜色再现范围的黄色和青色的子像素而获得的一组子像素)。
作为显示装置的像素值(像素),除了VGA(640、480)、S-VGA(800、600)、XGA(1024、768)、APRC(1152、900)、S-XGA(1280、1024)、U-XGA(1600、1200)、HD-TV(1920、1080)以及Q-XGA(2048、1536)以外,可以呈现一些图像显示分辨率,例如,(1920、1035)、(720、480)、(1280、960)。然而,图像显示分辨率不限于这些值。
包括在显示单元中的显示元件形成在特定的平面中(例如,显示元件形成在支撑基座上)。例如,通过层间绝缘层,发光单元形成在驱动发光单元的驱动电路的上方。
驱动发光单元的驱动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包括晶体管和电容器单元的电路。作为包括在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例如,可以提及薄膜晶体管(TFT)。晶体管可以是增强型晶体管或耗尽型晶体管。可以用轻掺杂漏极(LDD)结构形成n沟道晶体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对称地形成LDD结构。例如,当显示元件发光时,大电流流过驱动晶体管。因此,LDD结构可以仅形成在发光时变成漏极区域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中。
对于一个晶体管的两个源极/漏极区域,存在以下情况:术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用于表示连接至电源侧的源极/漏极区域。另外,当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时,这意味着在源极/漏极区域之间形成沟道的状态。电流是否从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流到另一源极/漏极区域并不重要。同时,当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时,这意味着在源极/漏极区域之间未形成沟道的状态。此外,源极/漏极区域不仅可以由多晶硅和含有杂质的非晶硅等的导电材料构成,还可以由包含金属、合金、导电性粒子、其层状结构、有机材料(导电性聚合物)的层构成。
包括在电容器单元中的每个电容器可以由一对电极以及置于这些电极之间的电介质层构成。包括在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和电容器单元形成在特定平面中(例如,晶体管和电容器单元形成在支撑基座上)。例如,通过层间绝缘层,发光单元形成包括在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和电容器单元的上方。应该注意,可以采用在半导体基板等上形成晶体管的配置。
各种布线(例如,控制线和数据线或电源线)形成在特定平面上(例如,在支撑基底上)。这些布线可以被认为是众所周知的配置或结构。
作为后述的支撑基底的构成材料或基板的构成材料,除了高应变点玻璃、钠玻璃(Na2O·CaO·SiO2)、硼硅酸盐玻璃(Na2O·B2O3·SiO2)、镁橄榄石(2MgO·SiO2)和铅玻璃(Na2O·PbO·SiO2)等玻璃材料以外,可以提供柔性聚合物材料,例如,以聚醚砜(PES)、聚酰亚胺、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代表的聚合物材料。应该注意的是,支撑基底的表面或基板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各种涂层。支撑基底的构成材料和基板的构成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使用均包括柔性聚合物材料的支撑基座和基板,则可以配置柔性显示装置。
本说明书中由各种等式表示的条件不仅在等式在数学上严格成立的情况下满足,而且在等式基本上成立的情况下也满足。关于等式是否成立,允许在设计或制造显示元件和显示装置时发生的各种分散。
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时序图中,表示每个时间段的横轴的长度(时间长度)仅是示意性的,因此不表示每个时间段的时间长度的比率。这同样适用于垂直轴。另外,时序图中的波形也是示意性的。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涉及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和显示元件。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显示装置1设置有:显示单元10,其中,设置了显示元件11;以及用于驱动显示单元10的驱动单元20。
在显示单元10中,显示元件11在显示元件11连接至均在行方向(图1中的X方向)延伸的第一至第五控制线WS1至WS5并且连接至均在列方向(图1中的Y方向)延伸的数据线DTL的状态下以二维矩阵形式设置。
为了便于说明,图1示出了用于一个显示元件11的连接线关系,更具体地,如稍后所述,用于第(n、m)个显示元件11的连接线关系。
显示装置1设置有数据线驱动单元21、电源单元22和控制线驱动单元23。数据线驱动单元21、电源单元22和控制线驱动器单元23构成用于驱动显示单元10的驱动单元20。
从控制线驱动单元23向第一至第五控制线WS1至WS5提供各种信号。例如,将与要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对应的视频信号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TL。驱动电压等从电源单元22提供给电源线DS。顺便提及,存在仅将第一至第五控制线WS1至WS5统称为“控制线”的情况。
尽管在图1中未示出,但是显示单元10显示图像的区域(显示区域)由在行方向上的N个片段和在列方向上的M个片段(即,总共N×M个片段)形成的二维矩阵形式设置的显示元件11构成。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元件11的行数是M,并且构成每行的显示元件11的数量是N。
第一至第五控制线WS1至WS5的数量以及电源线DS的数量均为M。第m行中的显示元件11(其中,m=1、2、...、M)均连接至与第m对应的第一至第五控制线WS1m至WS5m,并且均连接至第m个电源线DSm,从而构成一个显示元件行。应该注意,图1仅示出了第一至第五控制线WS1m至WS5m以及电源线DSm
另外,数据线DTL的数量是N。第n列(其中,n=1、2、...、N)中的显示元件11均连接至第n数据线DTLn。应该注意,图1仅示出了数据线DTLn
显示元件11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ELP;电容器单元CP,其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n沟道驱动晶体管TRDrv,其使得与由电容器单元CP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发光单元ELP;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单元CP。驱动晶体管TRDrv包括n沟道TFT。这同样适用于其他晶体管。
在电容器单元CP中,第一电容器CS1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ND1_G,第一电容器CS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器CS2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ND2,并且第二电容器CS2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单元ELP的一端(发光单元所设置的阳极),并且连接至驱动晶体管TRDrv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ND3_S。在驱动晶体管TRDrv中,如后所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DS,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TR5连接至发光单元ELP。在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DTL,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ND3_S
显示元件11还均设置有第二开关晶体管TR2、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和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在第二开关晶体管TR2中,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ND2。在第三开关晶体管TR3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ND2,并且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ND3_S。在第四开关晶体管TR4中,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一节点ND1_G
显示元件11还均设置有第五开关晶体管TR5。驱动晶体管TRDrv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TR5连接至发光单元ELP的一端。
上述驱动晶体管TRDrv、电容器单元CP以及第一至第五开关晶体管TR1至TR5构成用于驱动发光单元ELP的驱动电路12。
第一至第五开关晶体管TR1至TR5的栅电极分别连接至第一至第五控制线WS1至WS5。第一至第五开关晶体管TR1至TR5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由来自控制线驱动单元23的信号控制。
电容器单元CP用于保持栅电极相对于驱动晶体管TRDrv的源极区域的电压(所谓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在这种情况下,“源极区域”是指当发光单元ELP发光时用作“源极区域”的一侧上的源极/漏极区域。在显示元件11的发光状态下,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与图1中的电源线DS连接的一侧)用作漏极区域,另一源极/漏极区域(发光单元ELP的一端侧)用作源极区域。
显示装置1例如是单色显示装置,一个显示元件11形成一个像素。显示装置1通过来自控制线驱动单元23的控制信号按行进行线顺序扫描。在下文中,将位于第m行和第n列的显示元件11称为第(n、m)显示元件11或第(n、m)像素。另外,分配给第m行中的显示元件11的扫描周期(水平扫描周期)由附图标记Hm表示。另外,在参考扫描周期Hm而考虑帧时,紧接在扫描周期Hm所属的帧的前面的帧内的扫描周期由附图标记H'表示,紧接在扫描周期Hm所属的帧的后面的帧内的扫描周期由附图标记H″表示。
在显示装置1中,同时驱动形成设置在第m行中的相应N个像素的显示元件11。换言之,对于在行方向上设置的N个显示元件11,针对显示元件11所属的每一行来控制发光/不发光的定时。如果显示装置1的显示帧速率表示为FR(次/秒),则当显示装置1按行进行线扫描时获得的每行的扫描周期(所谓的水平扫描周期)小于(1/FR)×(1/M)秒。
表示灰度并且对应于要显示的图像的视频信号DSig从例如未示出的装置输入到显示装置1中。视频信号DSig是基于诸如8位、16位和24位等灰度位数的数字信号。在输入的视频信号DSig中,存在对应于第(n、m)显示元件11的视频信号表示为DSig(n、m)的情况。
数据线驱动单元21生成对应于视频信号DSig的值的电压,并将该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TL。对应于视频信号DSig的视频信号电压表示为VSig。另外,在视频信号电压VSig指示对应于例如第(n、m)显示元件11的情况下,存在视频信号电压VSig表示为视频信号电压VSig(n、m)或视频信号电压VSig_m的情况。
在第一实施例中,数据线驱动单元21将初始化电压Vini和视频信号电压VSig提供给数据线DTL。电源单元22向电源线DS供应驱动电压Vccp
发光单元ELP是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其发光亮度根据流动电流的值而变化。更具体地,发光单元ELP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发光单元ELP具有公知的配置或结构,并且包括阳极电极、正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电极等。
将电压Vcath(例如,0[V])从公共电源线施加到发光单元ELP的另一端(更具体地,阴极电极)。假定发光单元ELP的发光所需的阈值电压是Vth-EL。当在发光单元ELP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施加高于或等于Vth-EL的电压时,发光单元ELP发光。
附图标记CEL表示发光单元ELP的电容。顺便提及,在发光单元ELP的电容小并因此例如干扰显示元件11的驱动的情况下,只需要提供并联连接至发光单元ELP的辅助电容器CSub。下面的说明是基于提供了辅助电容器CSub的假设进行的。然而,解释仅仅是一个示例。辅助电容器CSub可以省略。
在此处,将描述发光单元ELP、晶体管等之间的设置关系。图2是示出包括显示单元中的显示元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晶体管和电容器单元形成在支撑基底31上,并且发光单元ELP例如通过层间绝缘层50形成在晶体管和电容器单元上方。另外,通过未示出的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和接触孔,驱动晶体管TRDrv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发光单元ELP所设置的阳极电极。应该注意,图2仅示出了驱动晶体管TRDrv。其他晶体管是隐藏的,并未出现。
驱动晶体管TRDrv包括栅电极41、栅绝缘层42、设置在半导体层43中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45A、另一源极/漏极区域45B、对应于在一个源极/漏极区域45A与另一源极/漏极区域45B之间的半导体层43的一部分的沟道形成区域44。同时,构成电容器单元CP的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均包括夹着包括栅绝缘层42的延伸部分的介电层的一对电极。例如,第二电容器CS2包括一个电极46、包括栅绝缘层42的延伸部分的介电层以及另一电极47。第二电容器CS2是隐藏的,并且未出现。
栅电极41、栅绝缘层42的一部分和构成电容器单元CP的一个电极46形成在支撑基底31上。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45A连接至布线48(对应于电源线DS)。驱动晶体管TRDrv、电容器单元CP等被层间绝缘层50覆盖。包括阳极电极61、正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电极63的发光单元ELP设置在层间绝缘层50上。应该注意,正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在图中示为一个层62。在层间绝缘层50的未设置发光单元ELP的部分上设置第二层间绝缘层64。透明基板32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64上和阴极电极63上。在发光层中发射的光穿过基板32,然后发射到外部。另外,通过第二层间绝缘层64和层间绝缘层50分别设置的接触孔66和65,阴极电极63连接至设置在栅绝缘层42的延伸部分上的布线49(对应于供应电压Vcath的公共电源线)。
图1中所示的驱动晶体管TRDrv的电压被设置为在显示元件11的发光状态下在饱和区域中操作,并且被驱动,以使得漏极电流Ids根据以下等式(1)流动。如上所述,在显示元件11的发光状态下,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用作漏极区域,另一源极/漏极区域用作源极区域。为了便于说明,在下文中,存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仅被称为“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仅被称为“源极区域”的情况。顺便提及,假设
μ:有效迁移率
L:沟道长度
W:沟道宽度
Vgs:源极区域的栅电极电压(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
Vth:阈值电压
Cox:(栅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真空介电常数)/(栅绝缘层的厚度)
Ids=k·μ·(Vgs-Vth)2 (1)
该漏极电流Ids流过发光单元ELP,这使得显示元件11的发光单元ELP发光。此外,基于该漏极电流Ids的值来控制漏极电流Ids流动时的发光单元ELP的光强度。
显示装置1如上所述。以上说明与后述的其他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说明基本相同。应该注意,例如,将在每个实施例的说明中详细描述显示元件之间的电路配置的差异。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显示装置1的操作。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图4至图8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将在下面概述显示装置1的操作。在本公开中,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驱动单元20在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写入第二电容器CS2。驱动单元20连续地扫描显示单元10的显示元件11,并且在多个连续帧的一部分中,执行使得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的操作。
在第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且将初始化电压Vini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由此将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随后,在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驱动单元20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将驱动电压Vccp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以使得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接近通过从参考电压Vofs中减去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压,由此使得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在第一实施例中,初始化电压Vini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从数据线DTL供应。
在以下说明中,如下给出电压值或电位值。然而,为了说明的目的,严格给出这些值,单电压或电位不限于这些值。
Vini:初始化电压...-3V
Vofs:参考电压...0V
Vccp:用于使得电流流过发光单元ELP的驱动电压...15V
VSig:视频信号电压...-2V至0V
Vth: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1V
Vcath:施加到发光单元ELP的阴极电极的电压...0V
Vth-EL:发光单元ELP的阈值电压...2V
[时间段:在H'm-4之前](参考图4A)
该时间段在图3所示的[时间段H'm-3]之前,并且是在上次各种处理完成之后第(n、m)显示元件11继续发光的时间段。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第一至第四开关晶体管TR1至TR4处于非导通状态。尽管在图3中未示出,但是第一至第四控制线WS1m至WS4m处于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处于高电平。由上述等式(1)表示的漏极电流Ids流过发光单元ELP,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处于发光状态。
[时间段:H'm-3](参考图3和图4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初始化处理。换言之,通过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且通过将初始化电压Vini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被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更具体地,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低电平。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非导通状态。驱动晶体管TRDrv和发光单元ELP彼此电分离,因此发光单元ELP关断光。另外,第一控制线WS1m、第三控制线WS3m和第四控制线WS4m被切换为高电平。第一开关晶体管TR1、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和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控制线WS2m保持先前的状态,因此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非导通状态。
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另外,初始化电压Vini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从数据线DTL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初始化电压Vini也从数据线DTL施加到第二节点ND2。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变为(Vofs-Vini),并且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时间段:H'm-2](参考图3、图5A和图5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换言之,在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通过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且通过将驱动电压Vccp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使得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接近通过从参考电压Vofs中减去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压。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低电平,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另外,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处于导通状态。
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因此,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来自电源线DS的电流流过第三节点ND3_S。结果,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朝向通过从参考电压Vofs中减去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位增加。处于导通状态的第二节点ND2的电位与第三节点ND3_S也类似地增加(参考图5A)。
如果该时间段足够长,则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并且驱动晶体管TRDrv进入非导通状态(参考图5B)。此时,第一节点ND1_G与第三节点ND3_S之间的电位差变为(Vofs-Vth)。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并且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都是(Vofs-Vth)。因此,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第二电容器CS2两端的电位相同,因此所保持的电压为0V。
顺便提及,为了便于说明,在该时间段内驱动晶体管TRDrv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的假设下进行说明。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采用时间段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之前结束的模式。
[时间段:H'm-1](参考图3和图6A)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和等待写入的时间段。第三控制线WS3m、第四控制线WS4m和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低电平。第三开关晶体管TR3、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进入非导通状态。另外,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至第五开关晶体管TR1至TR5处于非导通状态。如果驱动晶体管TRDrv在[时间段:H'm-2]中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则第一节点ND1_G、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基本不变(参考图6A)。应该注意,该时间段可以省略。
[时间段:Hm](参考图3和图6B)
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第二节点ND2的电位是(Vofs-Vth),并且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当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时,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第二节点ND2的电位从(Vofs-Vth)变为Vofs。在此处,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如果可以忽略由寄生电容等所施加的影响,则第一电容器CS1保持电压Vth被保持的先前状态。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从Vofs变为(Vofs+Vth)。另外,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3和图7A)
发光周期在从该时间段到紧接在下一帧的第m行扫描周期H″m之前的扫描周期[时间段:Hm-1]的开始周期的范围内。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高电平。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因此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变为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Vth+Vofs-VSig_m)。另外,驱动电压Vccp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端的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因此电流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流向发光单元ELP,这使得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此时,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中出现与所谓的自举电路的现象类似的现象。基本上,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增加,以维持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
另外,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并且超过(Vth-EL+Vcath),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开始发光。此时,流过发光单元ELP的电流是从驱动晶体管TRDrv的漏极区域流向源极区域的漏极电流Ids,因此可由等式(1)表示。在此处,Vgs是(Vth+Vofs-VSig_m),因此漏极电流Ids可以用下面的等式(2)表示。
Ids=k·μ·(Vofs-VSig_m)2 (2)
因此,流过发光单元ELP的电流Ids不依赖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换言之,由于抵消了显示元件11的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所以不均匀亮度降低。
[时间段:Hm-1](参考图3和图7B)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电压Vth已经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因此省略了与上述[时间段:H'm-3]和[时间段:H'm-2]对应的操作。
更具体地,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高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低电平。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电流不流过发光单元ELP。因此,发光单元ELP关断光。另外,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并且因此第二节点ND2的电位降低,以变为Vofs。第一节点ND1_G处于浮置状态,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根据第二节点ND2的电位变化而减小。第一电容器CS1保持电压Vth被保持的状态。顺便提及,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从(Vth-EL+Vcath)进一步减小到一定程度。
[时间段:H″m](参考图3和图8A)
下一帧从该时间段开始。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在第二节点ND2的电位为Vofs的状态下,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另外,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3和图8B)
下一帧发光周期从该时间段开始。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高电平。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具体操作与上述[时间段:Hm+1]中描述的操作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如果在特定帧中执行在第一电容器CS1中保持阈值电压Vth的操作,则在后续帧中可以省略该操作。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同时消除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
应该注意,在[时间段:H'm-3]到[时间段:H'm-1]中描述的操作可以例如每两帧执行一次或者每五到十帧执行一次。从降低功耗的观点来看,,降低执行在第一电容器CS1中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操作的帧频率是优选的。同时,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的电压由于泄漏等而变化。因此,从例如降低不均匀亮度的观点来看,保持某种频率水平是优选的。例如,根据显示装置的规格,可以适当地设置频率水平。这同样适用于稍后描述的其他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也涉及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和显示元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初始化电压Vini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从数据线DTLn供应。与此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从电源线DS供应初始化电压Vini。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以上这一点。
关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的示意图,图1中,显示装置1仅需要被显示装置2替换。应该注意,尽管驱动单元的操作不同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但是其配置没有很大不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驱动单元的部件。这同样适用于稍后描述的其他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数据线驱动单元2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提供给数据线DTLn。电源单元22向电源线DS提供初始化电压Vini和驱动电压Vccp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图10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时间段:在H'm-4之前](参考图10A)
该时间段在图9所示的[时间段H'm-3]之前,并且是在上次各种处理完成之后第(n、m)显示元件11继续发光的时间段。驱动电压Vccp被提供给电源线DSm。第一至第四开关晶体管TR1至TR4处于非导通状态,并且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尽管在图9中未示出,但是第一至第四控制线WS1m至WS4m处于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处于高电平。由上述等式(1)表示的漏极电流Ids流过发光单元ELP,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处于发光状态。
[时间段:H'm-3](参考图9和图10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初始化处理。换言之,通过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且通过将初始化电压Vini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被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更具体地,供应给电源线DSm的电压切换为初始化电压Vini。另外,第三控制线WS3m和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三至第五开关晶体管TR3至TR5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非导通状态。
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处于导通状态。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
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超过阈值电压Vth。因此,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从电源线DSm向第三节点ND3_S以及向与第三节点ND3_S处于导通状态的第二节点ND2施加初始化电压Vini。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变为(Vofs-Vini),并且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另外,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不超过(Vth-EL+Vcath),因此发光单元ELP关断光。
图9所示的[时间段:H'm-2]之后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同样涉及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和显示元件。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TRDrv和发光单元ELP通过开关晶体管连接。电力也会由流过开关晶体管的电流消耗,因此从试图实现显示装置的省电的观点来看,将驱动晶体管TRDrv直接连接至发光单元ELP是优选的。在第三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TRDrv和发光单元ELP被配置为彼此直接连接。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显示装置3还设置有:显示单元10,其中设置有显示元件11;以及用于驱动显示单元10的驱动单元20。在第二实施例中,数据线驱动单元2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提供给数据线DTL。电源单元22向电源线DS提供初始化电压Vini和驱动电压Vccp
显示元件11中的电容器单元CP、驱动晶体管TRDrv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以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同样在第三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将初始化电压Vini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由此将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随后,在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驱动单元20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将驱动电压Vccp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以使得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接近通过从参考电压Vofs中减去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压,由此使得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
在第三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1还设置有第二开关晶体管TR2、第三开关晶体管TR3、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在第二开关晶体管TR2中,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ND2。在第三开关晶体管TR3中,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一节点ND1_G。第二节点ND2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连接至驱动晶体管TRDrv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和发光单元ELP的一端。第三节点ND3_S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TR5连接至驱动晶体管TRDrv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和发光单元ELP的一端。第三开关晶体管TR3进入导通状态,这使得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初始化电压Vini从电源线DS提供,并且通过处于导通状态中的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显示装置3的操作。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图13至图17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时间段:在H'm-4之前](参考图13A)
该时间段在图12所示的[时间段H'm-3]之前,并且是在上次各种处理完成之后第(n、m)显示元件11继续发光的时间段。驱动电压Vccp被提供给电源线DSm。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尽管在图12中未示出,但是第一至第四控制线WS1m至WS4m处于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处于高电平。由上述等式(1)表示的漏极电流Ids流过发光单元ELP,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处于发光状态。
[时间段:H'm-3](参考图12和图13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初始化处理。换言之,通过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且通过将初始化电压Vini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被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更具体地,供应给电源线DSm的电压切换为初始化电压Vini。另外,第三控制线至第四控制线WS3m至WS4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三至第五开关晶体管TR3至TR5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TR3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超过阈值电压Vth。因此,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从电源线DSm向第二节点ND2施加初始化电压Vini。类似地,初始化电压Vini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TR5从电源线DSm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变为(Vofs-Vini),并且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另外,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不超过(Vth-EL+Vcath),因此发光单元ELP关断光。
[时间段:H'm-2](参考图12、图14A和图14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换言之,在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通过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且通过将驱动电压Vccp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使得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接近通过从参考电压Vofs中减去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压。
更具体地,提供给电源线DSm的电压被切换为驱动电压Vccp。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
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TR3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因此,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来自电源线DS的电流流过第三节点ND3_S。结果,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朝向通过从参考电压Vofs中减去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位增加。与第三节点ND3_S处于导通状态的第二节点ND2的电位也类似地增加(参考图14A)。
如果该时间段足够长,则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并且驱动晶体管TRDrv进入非导通状态(参考图14B)。此时,第一节点ND1_G与第三节点ND3_S之间的电位差变为(Vofs-Vth)。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并且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都是(Vofs-Vth)。因此,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第二电容器CS2两端的电位相同,因此所保持的电压为0V。
顺便提及,为了便于说明,在该时间段内驱动晶体管TRDrv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的假设下进行说明。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采用时间段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之前结束的模式。
[时间段:H'm-1](参考图12和图15A)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和等待写入的时间段。第三控制线WS3m和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低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如果驱动晶体管TRDrv在[时间段:H'm-2]中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则第一节点ND1_G、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基本不变(参考图14B)。应该注意,该时间段可以省略。
[时间段:Hm](参考图12和图15B)
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第二节点ND2的电位是(Vofs-Vth),并且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当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时,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第二节点ND2的电位从(Vofs-Vth)变为Vofs。在此处,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如果可以忽略由寄生电容等所施加的影响,则第一电容器CS1保持电压Vth被保持的先前状态。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从Vofs变为(Vofs+Vth)。另外,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12和图16A)
发光周期在从该时间段到紧接在下一帧的第m行扫描周期H″m之前的扫描周期[时间段:Hm-1]的开始周期的范围内。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第二控制线WS2m和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高电平。第三控制线WS3m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因此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变为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Vth+Vofs-VSig_m)。另外,驱动电压Vccp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端的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因此电流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流向发光单元ELP,这使得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此时,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中出现与所谓的自举电路的现象类似的现象。基本上,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增加,以维持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
另外,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并且超过(Vth-EL+Vcath),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开始发光。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流过发光单元ELP的电流Ids由上述等式(2)表示,因此不依赖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换言之,由于消除了显示元件11的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所以不均匀亮度降低。
[时间段:Hm-1](参考图12和图16B)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电压Vth已经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因此省略了与上述[时间段:H'm-3]和[时间段:H'm-2]对应的操作。
更具体地,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高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低电平。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第二节点ND2的电位降低,以变为Vofs。第一节点ND1_G和第三节点ND3_S处于浮置状态,因此这些电位也根据第二节点ND2的电位变化而减小。第一电容器CS1保持电压Vth被保持的状态。
[时间段:H″m](参考图12和图17A)
下一帧从该时间段开始。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在第二节点ND2的电位为Vofs的状态下,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另外,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12和图17B)
下一帧发光周期从该时间段开始。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高电平。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具体操作与上述[时间段:Hm+1]中描述的操作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同样在第三实施例中,如果在特定帧中执行在第一电容器CS1中保持阈值电压Vth的操作,则在后续帧中可以省略该操作。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同时消除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同样涉及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和显示元件。
随着构成显示元件的晶体管的数量和控制线的数量的增加,显示装置的配置变得更加复杂。从节省电力、降低成本等观点来看,减少构成显示元件的晶体管的数量是优选的。另外,将用于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线共同化是优选的。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比,晶体管的数量和控制线的数量减少。特别地,控制线部分地共同化。,并且省略第二控制线WS2。
图18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显示装置4还设置有:设置有显示元件11的显示单元10;以及用于驱动显示单元10的驱动单元20。在第四实施例中,数据线驱动单元2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和初始化电压Vini提供给数据线DTL。电源单元22向电源线DS提供驱动电压Vccp
显示元件11中的电容器单元CP、驱动晶体管TRDrv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以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在第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将初始化电压Vini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由此将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随后,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的状态下,驱动单元20将驱动电压Vccp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以使得第三节点ND3_S接近通过从参考电压Vofs中减去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压,由此使得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
在第四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1均进一步设置有第二开关晶体管TR2、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和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在第二开关晶体管TR2中,初始化电压Vini被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ND2。在第三开关晶体管TR3中,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一节点ND1_G。驱动晶体管TRDrv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连接至发光单元ELP的一端。第三开关晶体管TR3进入导通状态,这使得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这使得初始化电压Vini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_G。第二开关晶体管TR2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由与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共用的控制线(即第一控制线WS1)控制。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显示装置4的操作。
图19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图20至图24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时间段:在H'm-4之前](参考图20A)
该时间段在图19所示的[时间段H'm-3]之前,并且是在上次各种处理完成之后第(n、m)显示元件11继续发光的时间段。驱动电压Vccp被提供给电源线DSm。第一至第三开关晶体管TR1至TR3处于非导通状态。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导通状态。尽管在图19中未示出,但是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三控制线WS3m处于低电平。第四控制线WS4m处于高电平。由上述等式(1)表示的漏极电流Ids流过发光单元ELP,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处于发光状态。
[时间段:H'm-3](参考图19和图20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初始化处理。换言之,通过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并且通过将初始化电压Vini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被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更具体地,初始化电压Vini被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三控制线WS3m切换为高电平,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低电平。第一至第三开关晶体管TR1至TR3处于导通状态。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非导通状态。
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流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电流不流过发光单元ELP。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TR3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初始化电压Vini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初始化电压Vini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从数据线DTLn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变为(Vofs-Vini),并且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另外,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不超过(Vth-EL+Vcath),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保持不发光状态。
[时间段:H'm-2](参考图19、图21A和图21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换言之,在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的状态下,驱动电压Vccp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以使得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接近通过从参考电压Vofs中减去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压,由此使得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低电平,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高电平。第三控制线WS3m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和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TR3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因此,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来自电源线DSm的电流流过第三节点ND3_S。结果,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朝向通过从参考电压Vofs中减去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位增加(参考图21A)。
如果该时间段足够长,则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并且驱动晶体管TRDrv进入非导通状态(参考图21B)。此时,第一节点ND1_G与第三节点ND3_S之间的电位差变为(Vofs-Vth)。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并且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是(Vofs-Vth)。
顺便提及,为了便于解释,在该时间段内驱动晶体管TRDrv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的假设下进行说明。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采用时间段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之前结束的模式。
如果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从[时间段:H'm-3]到[时间段:H'm-2]的变化表示为ΔVND3_S,则ΔVs、Vth以及Vofs之间的关系由以下等式(3)表示。另外,如果同一时间段内第二节点ND2的电位变化表示为ΔVND2,则ΔVND2由以下等式(4)表示。
Vth=Vofs—Vini—ΔVs (3)
ΔVND2=ΔVs·CS1/(CS1+CS2) (4)
此外,如果由第二电容器CS2保持的电压表示为Vth',则Vth'由以下等式(5)表示。
Vth'=Vofs—Vini—ΔVND2 (5)
从等式(3)和等式(4)可以理解,ΔVND2是根据Vth确定的电压。因此,与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
[时间段:H'm-1](参考图19和图22A)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和等待写入的时间段。第三控制线WS3m和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低电平,第一控制线WS1m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至第四开关晶体管TR1至TR4处于非导通状态。如果驱动晶体管TRDrv在[时间段:H'm-2]中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则第一节点ND1_G、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基本不变。应该注意,该时间段可以省略。
[时间段:Hm](参考图19和图22B)
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第三节点ND2的电位是(Vofs-Vth),并且由第一电容器CS1保持电压Vth'。当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时,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第二节点ND2的电位从(Vofs-Vth')变为Vofs。在此处,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如果可以忽略由寄生电容等所施加的影响,则第一电容器CS1保持电压Vth'被保持的先前状态。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从Vofs变为(Vofs+Vth')。另外,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19和图23A)
发光周期在从该时间段到紧接在下一帧的第m行扫描周期H″m之前的扫描周期[时间段:Hm-1]的开始周期的范围内。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高电平。第三控制线WS3m保持先前的状态。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变为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Vth'+Vofs-VSig_m)。另外,驱动电压Vccp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端的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因此电流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流向发光单元ELP,这使得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此时,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中出现与所谓的自举电路的现象类似的现象。基本上,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增加,以维持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
另外,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并且超过(Vth-EL+Vcath),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开始发光。流过发光单元ELP的电流Ids由以下等式(6)表示。
Ids=k·μ·(Vofs—VSig_m—(Vth—Vth'))2 (6)
因此,由于一定程度地消除了显示元件11的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所以不均匀亮度降低。
[时间段:Hm-1](参考图19和图23B)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电压Vth'已经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因此省略了与上述[时间段:H'm-3]和[时间段:H'm-2]对应的操作。
更具体地,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低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至第四开关晶体管TR1至TR4处于非导通状态。
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流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电流不流过发光单元ELP。因此,发光单元ELP关断光。另外,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降低到(Vth-EL+Vcath)。第一节点ND1_G和第二节点ND2_S处于浮置状态,因此这些电位也根据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变化而减小。第一电容器CS1保持电压Vth'被保持的状态。
[时间段:H″m](参考图19和图24A)
下一帧从该时间段开始。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另外,通过导通状态下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19和图24B)
下一帧发光周期从该时间段开始。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高电平。第二控制线WS2m保持先前的状态。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具体操作与上述[时间段:Hm+1]中描述的操作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同样在第四实施例中,如果在特定帧中执行在第一电容器CS1中保持阈值电压Vth的操作,则在后续帧中可以省略该操作。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同时消除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
此外,由于构成显示元件的晶体管的数量和控制线的数量减少,所以第四实施例也适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的高分辨率。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同样涉及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和显示元件。
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均具有这种配置,其中,当在第一电容器CS1中保持电压时,使得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接近通过从参考电压Vofs中减去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压。然而,第五实施例具有这种配置,其中,当在第一电容器CS1中保持电压时,使得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接近通过将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与参考电压Vofs相加而获得的电位。
图25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显示装置5还设置有:设置有显示元件11的显示单元10;以及用于驱动显示单元10的驱动单元20。在第五实施例中,数据线驱动单元2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提供给数据线DTL。电源单元22向电源线DS提供驱动电压Vccp
显示元件11中的电容器单元CP、驱动晶体管TRDrv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以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在第五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并在第一节点ND1_G和一个源极/输出端子ND1_G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从电源线DS供应驱动电压Vccp,从而将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随后,在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状态下,中断电源线DS和驱动晶体管TRDrv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节点ND1_G接近通过将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与参考电压Vofs相加而获得的电位,从而使得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
在第五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1还设置有第二开关晶体管TR2、第三开关晶体管TR3、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在第二开关晶体管TR2中,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ND2。在第三开关晶体管TR3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ND2,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ND3_S。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在第一节点ND1_G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在电源线DS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通过使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和第三开关晶体管TR3进入导通状态,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通过使第四开关晶体管TR4进入导通状态,第一节点ND1_G和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进入导通状态。通过使第五开关晶体管TR5进入非导通状态,中断电源线DS与驱动晶体管TRDrv之间的连接。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显示装置5的操作。
图26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图27至图31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时间段:在H'm-4之前](参考图27A)
该时间段在图26所示的[时间段H'm-3]之前,并且是在上次各种处理完成之后第(n、m)显示元件11继续发光的时间段。驱动电压Vccp被提供给电源线DSm。第一至第四开关晶体管TR1至TR4处于非导通状态,并且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尽管在图26中未示出,但是第一至第四控制线WS1m至WS4m处于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处于高电平。由上述等式(1)表示的漏极电流Ids流过发光单元ELP,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处于发光状态。
[时间段:H'm-3](参考图26和图27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初始化处理。换言之,在第一节点ND1_G和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并且从电源线DSm中供应驱动电压Vccp,从而将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更具体地,第二至第四控制线WS2m至WS4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二至第五开关晶体管TR2至TR5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处于非导通状态。
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处于导通状态。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另外,驱动电压Vccp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从电源线DSm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因此,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变为(Vccp-Vofs),并且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顺便提及,驱动电压Vccp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和驱动晶体管TRDrv从电源线DSm施加到发光单元ELP的一端。因此,也认为发光单元ELP执行不期望的发光。然而,发光单元ELP的一端连接至第三节点ND3_S,因此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TR5、驱动晶体管TRDrv、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形成直通电流的路径。考虑到发光单元ELP等的阈值电压Vth-EL,认为电流通常流过直通电流的路径。
[时间段:H'm-2](参考图26、图28A和图28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换言之,通过在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状态下,中断电源线DSm和驱动晶体管TRDrv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接近通过将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与参考电压Vofs相加而获得的电位。
更具体地,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低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二至第四开关晶体管TR2至TR4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和第三开关晶体管TR3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
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电源线DSm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电隔离。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是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Vccp—Vofs),并且超过阈值电压Vth。另外,第一节点ND1_G和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彼此电导通。电流从第一节点ND1_G流过驱动晶体管TRDrv,这使得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降低(图28A)。
如果该时间段足够长,则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并且驱动晶体管TRDrv进入非导通状态(参考图28B)。此时,第一节点ND1_G与第三节点ND3_S之间的电位差变为Vth。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是Vofs,并且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Vth)。因此,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第二电容器CS2两端的电位相同,因此所保持的电压为0V。
顺便提及,为了便于说明,在该时间段内驱动晶体管TRDrv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的假设下进行说明。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采用时间段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之前结束的模式。
[时间段:H'm-1](参考图26和图29A)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和等待写入的时间段。第三控制线WS3m和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
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非导通状态。如果驱动晶体管TRDrv在[时间段:H'm-2]中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则第一节点ND1_G、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基本不变。应该注意,该时间段可以省略。
[时间段:Hm](参考图26和图29B)
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th),第二节点ND2的电位是Vofs,并且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另外,视频信号电压VSig_m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26和图30A)
发光周期在从该时间段到紧接在下一帧的第m行扫描周期H″m之前的扫描周期[时间段:Hm-1]的开始周期的范围内。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高电平。第三控制线WS3m和第四控制线WS4m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变为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Vth+Vofs—VSig_m)。另外,驱动电压Vccp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端的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因此电流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流向发光单元ELP,这使得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此时,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中出现与所谓的自举电路的现象类似的现象。基本上,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增加,以维持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
另外,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并且超过(Vth-EL+Vcath),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开始发光。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流过发光单元ELP的电流Ids由上述等式(2)表示,因此不依赖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换言之,由于消除了显示元件11的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所以不均匀亮度降低。
[时间段:Hm-1](参考图26和图30A)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电压Vth已经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因此省略了与上述[时间段:H'm-3]和[时间段:H'm-2]对应的操作。
更具体地,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高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低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第二节点ND2的电位降低,以变为Vofs。第一节点ND1_G处于浮置状态,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根据第二节点ND2的电位变化而减小。第一电容器CS1保持电压Vth被保持的状态。顺便提及,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从(Vth-EL+Vcath)进一步减小到一定程度。
[时间段:H″m](参考图26和图31A)
下一帧从该时间段开始。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中,在第二节点ND2的电位为Vofs的状态下,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另外,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26和图31B)
下一帧发光周期从该时间段开始。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高电平。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具体操作与上述[时间段:Hm+1]中描述的操作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同样在第五实施例中,如果在特定帧中执行在第一电容器CS1中保持阈值电压Vth的操作,则在后续帧中可以省略该操作。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同时消除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
另外,在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中,需要初始化电压Vini以及参考电压Vofs。在第五实施例中,不需要初始化电压Vini。因此,第五实施例还具有能够减少驱动单元提供的电压的种类的优点。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同样涉及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和显示元件。
第六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时间段:H'm-3]的操作。更具体地,控制晶体管,以便不形成直通电流的路径。关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6的示意图,在图25中显示装置5仅需要被显示装置6替换。
与第五实施例一样,数据线驱动单元21向数据线DTL供应视频信号电压VSig。电源单元22向电源线DS供应驱动电压Vccp
图32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图33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在[时间段:H'm-4]之前的操作类似于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时间段:H'm-3](参考图32和图33A)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初始化处理的前半部分。第二控制线WS2m和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另外,驱动电压Vccp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从电源线DSm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驱动电压Vccp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和驱动晶体管TRDrv从电源线DSm施加到发光单元ELP的一端。电流流过发光单元ELP,发生不期望的发光。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超过(Vth-EL+Vcath),并变成与发光对应的电位。
[时间段:H'm-2](参考图32和图33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初始化处理的后半部分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第三控制线WS3m切换为高电平,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低电平。第二至第四开关晶体管TR2至TR4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和第三开关晶体管TR3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在该时间段的开始时间段中,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ccp。因此,在该时间段的开始时间段中,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变为(Vofs—Vini),并且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和第三开关晶体管TR3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电源线DSm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电隔离。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是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Vccp—Vofs),并且超过阈值电压Vth。另外,第一节点ND1_G和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彼此电导通。电流从第一节点ND1_G流过驱动晶体管TRDrv,这使得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降低。
如果该时间段足够长,则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并且驱动晶体管TRDrv进入非导通状态(参考图28B)。此时,第一节点ND1_G与第三节点ND3_S之间的电位差变为Vth。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是Vofs,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Vth)。因此,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第二电容器CS2两端的电位相同,因此所保持的电压为0V。
图32所示的[时间段:H'm-1]之后的操作与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与第五实施例一样,第六实施例也不需要初始化电压Vini,因此具有能够减少驱动单元提供的电压的种类的优点。此外,第六实施例还具有减小由流过晶体管的直通电流引起的元件负载的优点。应该注意,由于由不期望的光发射造成的对比度下降,所以执行[时间段:H'm-3]的处理的时间段被设置为短是优选的。
第七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同样涉及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和显示元件。
第七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驱动晶体管TRDrv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六开关晶体管连接至发光单元ELP的一端。这使得能够防止在初始化时直通电流流动。
图34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显示装置7还设置有:设置有显示元件11的显示单元10;以及用于驱动显示单元10的驱动单元20。与第六实施例一样,数据线驱动单元2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提供给数据线DTL。电源单元22向电源线DS提供驱动电压Vccp
显示元件11中的电容器单元CP、驱动晶体管TRDrv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以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另外,第二至第五开关晶体管TR2至TR5以与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在第七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1还设置有第六开关晶体管TR6。驱动晶体管TRDrv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六开关晶体管TR6连接至发光单元ELP的一端。第六开关晶体管TR6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由第六控制线WS6的信号控制。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显示装置7的操作。
图35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图36至图40是均示意性示出包括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时间段:在H'm-4之前](参考图36A)
该时间段在图35所示的[时间段H'm-3]之前,并且是在上次各种处理完成之后第(n、m)显示元件11继续发光的时间段。驱动电压Vccp被提供给电源线DSm。第一至第四开关晶体管TR1至TR4处于非导通状态,并且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和第六开关晶体管TR6处于导通状态。尽管图35中未示出,但是第一至第四控制线WS1m至WS4m处于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和第六控制线WS6m处于高电平。由上述等式(1)表示的漏极电流Ids流过发光单元ELP,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处于发光状态。
[时间段:H'm-3](参考图35和图36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初始化处理。换言之,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并且在第一节点ND1_G和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从电源线DSm中供应驱动电压Vccp,从而将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更具体地,第二至第四控制线WS2m至WS4m切换为高电平,并且第六控制线WS6m切换为低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二至第五开关晶体管TR2至TR5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六开关晶体管TR6处于非导通状态。
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处于导通状态。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另外,驱动电压Vccp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从电源线DSm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因此,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变为(Vccp-Vofs),并且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另外,第六开关晶体管TR6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发光单元ELP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电隔离。因此,与第五实施例不同,直通电流不流动。
[时间段:H'm-2](参考图35,图37A和图37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换言之,通过在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状态下,中断电源线DSm和驱动晶体管TRDrv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接近通过将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与参考电压Vofs相加而获得的电位。
更具体地,第五控制线WS5m切换为低电平,第六控制线WS6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二开关晶体管TR2、第三开关晶体管TR3、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和第六开关晶体管TR6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和第三开关晶体管TR3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
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电源线DSm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电隔离。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是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Vccp—Vofs),并且超过阈值电压Vth。另外,第一节点ND1_G和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彼此电导通。电流从第一节点ND1_G流过驱动晶体管TRDrv,这使得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降低(图37A)。
如果该时间段足够长,则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并且驱动晶体管TRDrv进入非导通状态(参考图33B)。此时,第一节点ND1_G与第三节点ND3_S之间的电位差变为Vth。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都是Vofs,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Vth)。因此,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第二电容器CS2两端的电位相同,因此所保持的电压为0V。
顺便提及,为了便于说明,在该时间段内驱动晶体管TRDrv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的假设下进行说明。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采用时间段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之前结束的模式。
[时间段:H'm-1](参考图35和图38A)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和等待写入的时间段。第三控制线WS3m、第四控制线WS4m和第六控制线WS6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如果驱动晶体管TRDrv在[时间段:H'm-2]中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则第一节点ND1_G、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基本不变。应该注意,该时间段可以省略。
[时间段:Hm](参考图35和图38B)
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中,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Vth),第二节点ND2的电位是Vofs,并且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另外,视频信号电压VSig_m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35和图39A)
发光周期在从该时间段到紧接在下一帧的第m行扫描周期H″m之前的扫描周期[时间段:Hm-1]的开始周期的范围内。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五控制线WS5m和第六控制线WS6m切换为高电平。第三控制线WS3m和第四控制线WS4m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和第六开关晶体管TR6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变为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Vth+Vofs—VSig_m)。另外,驱动电压Vccp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端的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因此电流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流向发光单元ELP,这使得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此时,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中出现与所谓的自举电路的现象类似的现象。基本上,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增加,以维持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
另外,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并且超过(Vth-EL+Vcath),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开始发光。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流过发光单元ELP的电流Ids由上述等式(2)表示,因此不依赖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换言之,由于消除了显示元件11的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所以不均匀亮度降低。
[时间段:Hm-1](参考图35和图39B)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电压Vth已经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因此省略了与上述[时间段:H'm-3]和[时间段:H'm-2]对应的操作。
更具体地,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高电平,并且第六控制线WS6m切换为低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第二节点ND2的电位降低,以变为Vofs。第一节点ND1_G处于浮置状态,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根据第二节点ND2的电位变化而减小。第一电容器CS1保持电压Vth被保持的状态。顺便提及,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从(Vth-EL+Vcath)进一步减小到一定程度。
[时间段:H″m](参考图35和图40A)
下一帧从该时间段开始。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和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中,在第二节点ND2的电位为Vofs的状态下,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另外,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35和图40B)
下一帧发光周期从该时间段开始。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六控制线WS6m切换为高电平。第五开关晶体管TR5和第六开关晶体管TR6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具体操作与上述[时间段:Hm+1]中描述的操作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与第五实施例一样,第七实施例也不需要初始化电压Vini,因此具有能够减少由驱动单元提供的电压的种类的优点。另外,直通电流在初始化时不流动。
第八实施例
第八实施例同样涉及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和显示元件。
与第五实施例相比,第八实施例基本上具有省略了连接第一节点ND1_G和第二节点ND2的晶体管的配置。
图41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概念图。
显示装置8设置有:设置有显示元件11的显示单元10;以及用于驱动显示单元10的驱动单元20。在第八实施例中,数据线驱动单元2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和初始化电压Vini提供给数据线DTL。电源单元22向电源线DS提供驱动电压Vccp
显示元件11中的电容器单元CP、驱动晶体管TRDrv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以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的方式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同样在第八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将参考电压Vofs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并且在第一节点ND1_G和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从电源线DSm中供应驱动电压Vccp,由此将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随后,在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状态下,中断电源线DSm和驱动晶体管TRDrv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接近通过将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与参考电压Vofs相加而获得的电位,从而使得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
在第八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1还均设置有第二开关晶体管TR2、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和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在第二开关晶体管TR2中,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关于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在连接至第二节点ND2的第一节点ND1_G和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在电源线DSm和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从数据线DTLn供应参考电压Vofs,然后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通过使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通过使第三开关晶体管TR3进入导通状态,第一节点ND1_G和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进入导通状态。通过使第四开关晶体管TR4进入非导通状态,中断电源线DSm和驱动晶体管TRDrv之间的连接。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显示装置8的操作。
图42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更具体地,显示装置的第(n、m)显示元件的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图43至图47是均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等的示图。
[时间段:在H'm-4之前](参考图43A)
该时间段在图42所示的[时间段H'm-3]之前,并且是在上次各种处理完成之后第(n、m)显示元件11继续发光的时间段。驱动电压Vccp被提供给电源线DSm。第一至第三开关晶体管TR1至TR3处于非导通状态,并且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导通状态。尽管在图42中未示出,但是第一至第三控制线WS1m至WS3m处于低电平,并且第四控制线WS4m处于高电平。由上述等式(1)表示的漏极电流Ids流过发光单元ELP,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处于发光状态。
[时间段:H'm-3](参考图42和图43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初始化处理。换言之,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并且在第一节点ND1_G和第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从电源线DSm供应驱动电压Vccp,从而将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更具体地,初始化电压Vini被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第一至第三控制线WS1m至WS3m被切换为高电平。第四控制线WS4m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至第四开关晶体管TR1至TR4处于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从数据线DTLn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另外,驱动电压Vccp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TR3和第四开关晶体管TR4从电源线DSm施加到第一节点ND1_G。因此,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变为(Vccp—Vofs),并且超过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
顺便提及,驱动电压Vccp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和驱动晶体管TRDrv从电源线DSm施加到发光单元ELP的一端。因此,也认为发光单元ELP执行不期望的发光。然而,发光单元ELP的一端连接至第三节点ND3_S,因此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TR4、驱动晶体管TRDrv和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形成直通电流的路径。考虑到发光单元ELP等的阈值电压Vth-EL,认为电流通常流过直通电流的路径。
[时间段:H'm-2](参考图42、图44A和图44B)
在该时间段内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换言之,通过在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状态下,中断电源线DSm和驱动晶体管TRDrv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接近通过将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与参考电压Vofs相加而获得的电位。
更具体地,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低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至第三开关晶体管TR1至TR3处于导通状态。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TR2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
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非导通状态,因此电源线DSm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电隔离。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是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Vccp-Vofs),并且超过阈值电压Vth。电流从第一节点ND1_G流过驱动晶体管TRDrv,这使得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降低(图44A)。
如果该时间段足够长,则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并且驱动晶体管TRDrv进入非导通状态(参考图44B)。此时,第一节点ND1_G与第三节点ND3_S之间的电位差变为Vth。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是Vofs,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Vth)。因此,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第二电容器CS2两端的电位相同,因此所保持的电压为0V。
顺便提及,为了便于说明,在该时间段内驱动晶体管TRDrv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的假设下进行说明。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采用时间段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之间的电位差达到Vth之前结束的模式。
[时间段:H'm-1](参考图42和图45A)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和等待写入的时间段。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如果驱动晶体管TRDrv在[时间段:H'm-2]中已经处于非导通状态,则第一节点ND1_G、第二节点ND2和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基本不变。应该注意,该时间段可以省略。
[时间段:Hm](参考图42和图45B)
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进入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中,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是(Vofs+th),第二节点ND2的电位是Vofs,并且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参考电压Vofs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另外,视频信号电压VSig_m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TR1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42和图46A)
发光周期在从该时间段到紧接在下一帧的第m行扫描周期H″m之前的扫描周期[时间段:Hm-1]的开始周期的范围内。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变为由电容器单元CP保持的电压(Vth+Vofs—VSig_m)。另外,驱动电压Vccp被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RDrv的一端的源极/漏极区域,并且因此电流通过驱动晶体管TRDrv流向发光单元ELP,这使得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此时,在驱动晶体管TRDrv的栅电极中出现与所谓的自举电路的现象类似的现象。基本上,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增加,以维持栅电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gs
另外,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增加并且超过(Vth-EL+Vcath),并且因此发光单元ELP开始发光。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流过发光单元ELP的电流Ids由上述等式(2)表示,因此不依赖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换言之,由于消除了显示元件的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中的分散所施加的影响,所以不均匀亮度降低。
[时间段:Hm-1](参考图42和图46B)
该时间段是紧接在执行下一个写入处理之前的时间段。电压Vth已经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因此省略了与上述[时间段:H'm-3]和[时间段:H'm-2]对应的操作。
更具体地,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高电平,并且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低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第二节点ND2的电位降低,以变为Vofs。第一节点ND1_G处于浮置状态,因此第一节点ND1_G的电位根据第二节点ND2的电位变化而减小。第一电容器CS1保持电压Vth被保持的状态。顺便提及,第三节点ND3_S的电位从(Vth-EL+Vcath)进一步减小到一定程度。
[时间段:H″m](参考图42和图47A)
下一帧从该时间段开始。根据该时间段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提供给数据线DTLn。另外,在该时间段内,在第一电容器CS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写入第二电容器CS2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切换为高电平。其他控制线保持先前的状态。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TR2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
在紧接的之前[时间段:H'm-1]中,在第二节点ND2的电位为Vofs的状态下,电压Vth保持在第一电容器CS1中。另外,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TR1将视频信号电压VSig_m施加到第三节点ND3_S。参考电压Vofs被施加到第二节点ND2,因此例如电压(Vofs—VSig_m)保持在第二电容器CS2中。结果,包括第一电容器CS1和第二电容器CS2的电容器单元CP保持例如电压(Vth+Vofs—VSig_m)。
[时间段:H″m+1](参考图42和图47B)
下一帧发光周期从该时间段开始。
更具体地,第一控制线WS1m和第二控制线WS2m切换为低电平,并且第四控制线WS4m切换为高电平。第四开关晶体管TR4处于导通状态,其他开关晶体管处于非导通状态。具体操作与上述[时间段:Hm+1]中描述的操作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上面具体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做出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各种修改。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数值、结构、基板、材料、处理等仅仅是示例,并且在必要时,可以使用不同于上述的数值、结构、基板、材料、处理等。
根据修改示例的显示装置
例如,图48示出了各种晶体管是p沟道型的配置示例;图49是示出其操作的示意性时序图。另外,图50示出了另一配置示例。
电子设备的说明等
上述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用作所有领域中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显示装置),该显示单元(显示装置)显示输入到电子设备的视频信号或者在电子设备中生成的视频信号,作为图像或视频。作为示例,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用作例如显示单元,包括电视机、数码相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诸如便携式电话等移动终端装置、摄像机和头戴式显示器(头戴式显示器)等。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具有密封配置的模块形显示装置。作为示例,模块形显示装置对应于通过在像素阵列部分上粘贴诸如透明玻璃等饰面部分而形成的显示模块。应该注意,显示模块可以设置有用于从外部向像素阵列部分输入/输出信号等的电路单元、柔性印刷电路(FPC)等。作为使用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具体示例,在下面呈现数码相机和头戴式显示器。然而,此处呈现的具体示例仅仅是示例,因此不限于此。
具体示例1
图51示出了可更换镜头的单镜头反射式数码相机的外观图,图51A是其正视图,图51B是其后视图。可更换镜头的单镜头反射式数码相机包括例如在相机主体部分(相机主体)311的右前侧上的可更换的照相镜头单元(可互换镜头)312和在左前侧上的把手部分313,以供摄影师抓住。
另外,监控器314设置在相机主体部分311的后表面的大致中心处。监控器314的上部设置有取景器(取景器目镜窗口)315。摄影师观察取景器315,以在视觉上识别物体的光学图像,从照相镜头单元312引入该光学图像。这使摄影师能够执行构成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用作具有上述配置的可更换镜头的单镜头反射式数码相机的取景器315。换言之,通过将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用作取景器315来制造根据本示例的可更换镜头的单镜头反射式数码相机。
具体示例2
图52是头戴式显示器的外观图。头戴式显示器包括例如设置在具有眼镜形状的显示单元411的两侧上的耳钩部分412,耳钩部分412附接到用户的头部。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用作该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单元411。换言之,通过将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用作显示单元411来制造根据本示例的头戴式显示器。
具体示例3
图53是示出透视头戴式显示器的外观图。透视头戴式显示器511包括主体部分512、臂513和透镜管514。
主体部分512连接至臂513和眼镜500。更具体地,主体部分512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连接至臂513,并且主体部分512的侧表面的一侧通过连接元件连接至眼镜500。应该注意,主体部分512可以直接安装到人体的头部。
用于控制透视头戴式显示器511和显示单元的操作的控制板被内置到主体部分512中。臂513连接在主体部分512和透镜管514之间,并且支撑透镜管514。更具体地,臂513连接至主体部分512的端部和透镜管514的端部,以固定透镜管514。另外,臂513包括内置信号线,用于将与从主体部分512提供的图像有关的数据传送到透镜管514。
通过目镜,透镜管514将通过臂513从主体部分512提供的图像光投射到佩戴透视头戴式显示器511的用户的眼睛。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用作该透视头戴式显示器511中的主体部分512的显示单元。
应该注意,本公开还可以采用以下配置。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其中,设置显示元件;以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显示单元,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单元;
在电容器单元中,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发光单元;
在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并且
在第一电容器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第二电容器。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驱动单元连续地扫描显示单元的显示元件,并且
在多个连续帧的一部分中,执行在第一电容器中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操作。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驱动单元向第一节点施加参考电压,并且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施加初始化电压,以将由电容器单元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随后
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一节点,并且在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将驱动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以使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电位接近于通过从参考电压中减去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而获得的电压,从而使得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中。
[4]根据上述[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
在第三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
在第四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一节点;
通过使第四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一节点;并且
通过使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使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进入导通状态。
[5]根据上述[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从数据线中供应所述初始化电压。
[6]根据上述[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通过驱动晶体管从电源线中供应所述初始化电压。
[7]根据上述[4]所述的显示元件,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并且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
[8]根据上述[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第四开关晶体管和第五开关晶体管;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
在第三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一节点;
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和发光单元的一端;
所述第三节点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和发光单元的一端;
通过使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一节点;并且
初始化电压从电源线供应,并通过处于导通状态的第四开关晶体管和第五开关晶体管而施加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
[9]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驱动单元向第一节点施加参考电压,并且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施加初始化电压,以将由电容器单元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随后
在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一节点的状态下,将驱动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以使第三节点的电位接近通过从参考电压减去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而获得的电压,从而使得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中。
[10]根据上述[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初始化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
在第三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一节点;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
通过使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一节点;
通过使第二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初始化电压施加到第二节点;并且
第二开关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由与第一开关晶体管共用的控制线来控制。
[11]根据上述[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驱动单元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并且在第一节点和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从电源线中供应驱动电压,以将由电容器单元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随后
在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状态下,中断电源线和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连接,以使得第一节点的电位接近通过将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与参考电压相加而获得的电位,从而使得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容器中。
[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第四开关晶体管和第五开关晶体管;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
在第三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
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在第一节点与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通过第五开关晶体管,在电源线与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通过使第二开关晶体管和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
通过使第四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使第一节点和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处于导通状态;并且
通过使第五开关晶体管进入非导通状态,而中断电源线和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连接。
[13]根据上述[12]所述的显示元件,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六开关晶体管;并且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第六开关晶体管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
[14]根据上述[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二节点;
通过第三开关晶体管,在第一节点与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通过第四开关晶体管,在电源线与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参考电压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从所述数据线中供应,并被施加到第一节点,并且通过使第二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参考电压施加到第二节点;
通过使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使第一节点和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进入导通状态;并且
通过使第四开关晶体管进入非导通状态,而中断电源线和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连接。
[15]一种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其中,设置显示元件;以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显示单元,
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由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单元;
在电容器单元中,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发光单元;
在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并且
在第一电容器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第二电容器。
[16]一种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由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单元;
其中,
在电容器单元中,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发光单元;
在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并且
在第一电容器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第二电容器。
[17]一种包括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其中,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其中,设置显示元件;以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显示单元,
每个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由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单元;
在电容器单元中,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发光单元;
在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第三节点;并且
在第一电容器保持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驱动单元通过导通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第二电容器。
附图标记列表
1、2、3、4、5、6、7、8、9 显示装置
10 显示单元
11 显示元件
12 驱动电路
13 电容器单元
20 驱动单元
21 数据线驱动单元
22 电源单元
23 控制线驱动单元
31 支撑基底
32 透明基板
41 栅电极
42 栅绝缘层
43 半导体层
44 沟道形成区域
45A 一个源极/漏极区域
45B 另一源极/漏极区域
46 一个电极
47 另一电极
48、49 布线
50 层间绝缘层
61 阳极电极
62 正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63 阴极电极
64 第二层间绝缘层
65、66 接触孔
311 相机主体部分
312 照相镜头单元
313 把手部分
314 监控器
315 取景器
500 眼镜
511 透视头戴式显示器
512 主体部分
513 臂
514 透镜管
DTL 数据线
DS 电源线
WS1 第一控制线(扫描线)
WS2 第二控制线
WS3 第三控制线
WS4 第四控制线
WS5 第五控制线
WS6 第六控制线
WS7 第七控制线
TRDrv 驱动晶体管
TR1 第一开关晶体管
TR2 第二开关晶体管
TR3 第三开关晶体管
TR4 第四开关晶体管
TR5 第五开关晶体管
TR6 第六开关晶体管
TR7 第七开关晶体管
CP 电容器单元
CS1 第一电容器
CS2 第二电容器
ND1_G 第一节点
ND2 第二节点
ND3_S 第三节点
ELP 有机电致发光单元
CEL 发光单元ELP的电容
Vini 初始化电压
Vofs 参考电压
Vccp 驱动电压
VSig 视频信号电压
Vth 驱动晶体管TRDrv的阈值电压
Vcath 施加到发光单元ELP的阴极电极的电压
Vth-EL 发光单元ELP的阈值电压。

Claims (17)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在所述显示单元中,设置显示元件;以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单元,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所述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所述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所述电容器单元;
在所述电容器单元中,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所述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所述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
在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并且
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通过导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所述第二电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单元连续地扫描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显示元件,并且
在多个连续帧的一部分中,执行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中保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节点施加参考电压,并且向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施加初始化电压,以将由所述电容器单元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阈值电压,并且随后
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节点,并且在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将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以使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接近于通过从所述参考电压中减去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阈值电压而获得的电压,从而使得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
在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
在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
在第四开关晶体管中,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
通过使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节点;并且
通过使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使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进入导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从数据线供应所述初始化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驱动晶体管从电源线供应所述初始化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元件,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并且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第四开关晶体管和第五开关晶体管;
在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
在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中,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和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
所述第三节点通过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和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
通过使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节点;并且
所述初始化电压从电源线供应,并通过处于导通状态的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而施加到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节点施加参考电压,并且向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施加初始化电压,以将由所述电容器单元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随后
在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状态下,将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以使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接近通过从所述参考电压中减去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而获得的电压,从而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
在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所述初始化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
在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中,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
通过使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节点;
通过使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所述初始化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节点;并且
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导通状态/非导通状态由与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共用的控制线来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单元将参考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并且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彼此电导通的状态下,从所述电源线供应驱动电压,以将由所述电容器单元保持的电压设置为超过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并且随后
在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的状态下,中断所述电源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接近通过将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相加而获得的电位,从而使得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第四开关晶体管和第五开关晶体管;
在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
在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
通过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通过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在所述电源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通过使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
通过使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使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处于导通状态;并且
通过使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进入非导通状态,而中断所述电源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元件,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六开关晶体管;并且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通过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还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三开关晶体管和第四开关晶体管;
在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中,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
通过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在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通过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在所述电源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之间进行连接;
所述参考电压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从所述数据线供应,并被施加到所述第一节点,并且通过使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将所述参考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节点;
通过使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而使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进入导通状态;并且
通过使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进入非导通状态,而中断所述电源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的连接。
15.一种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在所述显示单元中,设置显示元件;以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单元,
其中,
每个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由所述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所述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电容器单元;
在所述电容器单元中,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所述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所述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
在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并且
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通过导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所述第二电容器。
16.一种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由所述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所述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所述电容器单元;
其中,
在所述电容器单元中,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所述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所述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
在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并且
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通过导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所述第二电容器。
17.一种包括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在所述显示单元中,设置显示元件;以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单元;
每个显示元件包括:电流驱动型发光单元;电容器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n沟道驱动晶体管,使与由所述电容器单元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流过所述发光单元;以及第一开关晶体管,其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所述电容器单元;
在所述电容器单元中,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形成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以形成第二节点,并且所述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域,以形成第三节点;
在所述驱动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电源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
在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中,一个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数据线,而另一源极/漏极区域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并且
在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状态下,所述驱动单元通过导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将视频信号电压写入所述第二电容器。
CN201680062375.8A 2015-10-27 2016-08-16 显示装置、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显示元件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3521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0650 2015-10-27
JP2015210650A JP2017083609A (ja) 2015-10-27 2015-10-27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表示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PCT/JP2016/073930 WO2017073136A1 (ja) 2015-10-27 2016-08-16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表示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150A true CN108352150A (zh) 2018-07-31
CN108352150B CN108352150B (zh) 2021-09-24

Family

ID=58631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2375.8A Active CN108352150B (zh) 2015-10-27 2016-08-16 显示装置、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显示元件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586489B2 (zh)
JP (1) JP2017083609A (zh)
KR (1) KR20180074667A (zh)
CN (1) CN108352150B (zh)
WO (1) WO20170731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2330B (zh) * 2016-12-20 2019-03-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以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JP7116539B2 (ja) * 2017-11-27 2022-08-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591768B1 (ko) * 2018-07-17 2023-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1922899B2 (en) * 2020-07-17 2024-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determining dynamic resolution for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516745A (ja) * 2003-01-24 2006-07-0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CN101051441A (zh) * 2006-04-04 2007-10-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8165166A (ja) * 2006-12-27 2008-07-17 Samsung Sdi Co Ltd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画素、及び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10113101A (ja) * 2008-11-05 2010-05-20 Panasonic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発光制御方法
KR20110080388A (ko) * 2010-01-05 2011-07-1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화소 회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02549646A (zh) * 2010-09-06 2012-07-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578410A (zh) * 2012-08-01 2014-02-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200771A (zh) * 2014-09-12 2014-12-1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240634A (zh) * 2013-06-17 2014-12-2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KR20150064544A (ko) * 2013-12-03 2015-06-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52298B2 (en) 2005-06-08 2010-12-14 Ignis Innovati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riving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JP4470960B2 (ja) 2007-05-21 2010-06-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と電子機器
JP5124250B2 (ja) * 2007-11-30 2013-01-23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6085296A (ja) 2014-10-23 2016-05-19 三星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Samsung Display Co.,Ltd. 表示装置、画素回路、および制御方法
KR20160048640A (ko) 2014-10-23 2016-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화소 회로,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516745A (ja) * 2003-01-24 2006-07-0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CN101051441A (zh) * 2006-04-04 2007-10-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8165166A (ja) * 2006-12-27 2008-07-17 Samsung Sdi Co Ltd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画素、及び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10113101A (ja) * 2008-11-05 2010-05-20 Panasonic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発光制御方法
KR20110080388A (ko) * 2010-01-05 2011-07-1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화소 회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02549646A (zh) * 2010-09-06 2012-07-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578410A (zh) * 2012-08-01 2014-02-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240634A (zh) * 2013-06-17 2014-12-2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KR20150064544A (ko) * 2013-12-03 2015-06-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04200771A (zh) * 2014-09-12 2014-12-1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74667A (ko) 2018-07-03
US11100860B2 (en) 2021-08-24
US10586489B2 (en) 2020-03-10
US20180308424A1 (en) 2018-10-25
US20200168152A1 (en) 2020-05-28
CN108352150B (zh) 2021-09-24
JP2017083609A (ja) 2017-05-18
WO2017073136A1 (ja) 2017-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507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626904B2 (e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CN104347031B (zh) 显示装置、用于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4282257B (zh)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18205617A1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US11100860B2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display elemen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20190076A1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599503B (zh) 显示设备、在显示设备中布线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11521551B2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8151506A (ja) 画素回路、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60379561A1 (en)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of amoled partition drive
US10636354B2 (en) Display element,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o display image with reduced luminance unevenness
WO2016203841A1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24003234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077817B (zh) 显示装置、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02779829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093702B (zh) 显示面板、显示单元和电子单元
US10482816B2 (en)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218270A1 (en)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