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1505A - 具有物镜交换装置的显微镜 - Google Patents

具有物镜交换装置的显微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1505A
CN108351505A CN201680063556.2A CN201680063556A CN108351505A CN 108351505 A CN108351505 A CN 108351505A CN 201680063556 A CN201680063556 A CN 201680063556A CN 108351505 A CN108351505 A CN 108351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 lens
microscope
fixator
holder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35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1505B (zh
Inventor
P.沙赫特
H.沃尔
N.兰霍尔兹
T.哈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filed Critical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8351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1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24Base structure
    • G02B21/248Base structure objective (or ocula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微镜(12),其具有物镜互换设备(22),物镜互换设备包括固定器(21)和物镜容座(11),固定器在相应的固定器位置(21.n)处接收若干物镜(1),物镜容座配置为接收物镜(1)且布置在显微镜(12)的光束路径(13)中。显微镜(12)的特征在于物镜递送装置(20),物镜递送装置(20)配置为在其被递送到转移位置的固定器位置(21.n)与物镜容座(11)之间分别输送具有物镜保持器(3)的所选物镜(1),其中物镜容座(11)在物镜(1)的输送期间保持在光束路径(13)中。物镜保持器(3)具有作为参考表面的外居中直径(10),该直径被引导抵靠位于物镜容座(11)中的横向参考表面,使得可以实现垂直于显微镜(12)的光轴(4)的可重现定位。

Description

具有物镜交换装置的显微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物镜互换设备的显微镜,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要求保护的。
背景技术
为了允许使用成像方法来对不同大小的结构进行记录和分析,显微镜配备有各种物镜,取决于期望的放大率,物镜可以例如通过被枢转而插入到显微镜的光束路径中。
如果物镜要被频繁地互换,多个物镜可以布置在固定器中,固定器允许快速和重复地接近所选物镜,并且允许高效地进行物镜互换。
在所谓的旋转器中,作为示例,所选物镜可以通过绕旋转轴线旋转固定器而枢转到显微镜的光束路径中。通过位移具有物镜的固定器或位移样品来设定物镜与要检查的样品之间的距离而实现聚焦。
当被位移时,固定器和附接到固定器的物镜的质量造成用于聚焦的驱动列(drivetrain)或物镜驱动的高机械预负载,其不利地带来所谓的粘滑效应,其尤其在基于摩擦力的引导件和齿轮中发生。为了降低不利的质量诱导的效应,必须实施复杂且因此昂贵的原理和构造方案。此外,需要相对高的驱动能力且输出的动态参数是不利的,其进而对于物镜的定位准确度具有负面影响。
固定器和驱动列的大质量还造成低自然频率和因此在恒定的激发能量下的高振荡幅度。在高放大率的情况下,这些对显微镜的分辨率和准确度具有负面影响。
此外,固定器的偏心的重心,尤其是旋转器的偏心的重心,导致驱动列的附加的和变化的机械负载。作为示例,由于单独物镜的不同质量,互换物镜造成重心的位移,且与将物镜互换之前的初始状态相比,造成改变的负载情况,其同样对获得图像部分和对位移运动的精确度具有负面影响。
WO 2012/097191 A2公开了一种显微镜,其具有物镜互换设备,该物镜互换设备具有固定器,以在相应的固定器位置处接收若干物镜。当必要时,所选物镜是可在物镜容座中定位在显微镜的光束路径中,该物镜容座配置为将物镜接收并保持在扫描单元中。为此,将扫描单元与物镜容座一起位移到特定固定器位置,从而将位于相关固定器位置的物镜与物镜容座一起从固定器抬起,并且使用磁性耦接将其连接到物镜容座。此外,通过基于可移动球的锁定机构将物镜固定在物镜容座中。
在接收物镜之后,水平地位移扫描单元,直到所选物镜位于显微镜的光束路径中。此处的缺点是显微镜的光束路径中的扫描单元的复杂的水平位移运动和扫描单元的必要取向,其必须对于每次物镜互换更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目的:指定了一种显微镜,其中使得物镜互换成为可能,并且其中至少减少从现有技术已知的缺点。
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具有表征特征来实现该目的。有利的配置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显微镜具有物镜互换设备,物镜互换设备包括固定器和物镜容座,固定器用于在相应的固定器位置处接收若干物镜,物镜容座配置为接收物镜且布置在显微镜的光束路径中。根据本发明,物镜递送装置配置在其被递送到转移位置的固定器位置与物镜容座之间分别输送具有物镜保持器的所选物镜,其中物镜容座在物镜的输送期间保持在显微镜的光束路径中。物镜保持器具有作为参考表面的外居中直径,该直径被引导抵靠或可以被引导抵靠位于物镜容座中的横向参考表面,使得实现或可以实现垂直于显微镜的光轴的可重现定位。
物镜递送装置是物镜互换设备的部件并且允许所选物镜在固定器位置与物镜容座之间的输送,从而显微镜的物镜可以互换,并且同时固定器中含有的物镜的数目被保持,与物镜容座解耦,以供使用。
物镜容座尤其在物镜在固定器位置与物镜容座之间输送期间保持在显微镜的光束路径中。由于物镜容座的未改变的位置,有利地避免了在互换物镜之后的物镜容座的任何更新的取向或调整。特别地,不需要物镜容座在XY平面中的更新的取向或调整,XY平面关于光束路径实质上正交地延伸。
通过在Z方向上改变在使用位置中的物镜容座中保持的物镜与物平面之间的距离来来进行显微镜的聚焦。
显微镜的光束路径理解为是指其光轴,而不论光线实际上在特定时间是否通过显微镜。显微镜的光轴,以及以下物镜的光轴,理解为是指中心射线的理论进展,通过其可以以简化的方式来阐述行进穿过显微镜或穿过物镜的光线的束路径。
在物镜容座在Z方向上的聚焦操作和任何其他运动期间,仅至多一个物镜被保持在物镜容座。为可能的物镜互换而保持的其他物镜位于固定器中。通过驱动列,尤其是用于产生物镜容座在Z方向上的运动的物镜驱动,因此需要加速和减速的较小的质量,从而降低粘滑效应,并且改善物镜驱动和显微镜的动态性质以及物镜驱动的递送运动的精确度。此外,由于较小的质量,加速和减速物镜容座以及显微镜的为聚焦目的而移动的其他部件需要更少的能量,因此降低其机械负载。
物镜驱动的较小的质量附加地导致其较高的自然频率,因此降低相同激发能量下的振荡幅度。与具有较大质量的物镜驱动相比,这造成位移运动的较低的动态产生的偏离,其在诸如扫描的记录的时间上改善显微镜的图像分辨率。
物镜具有物镜保持器,物镜保持器例如模制到相应的物镜的外壳上,例如在外壳的机械加工期间形成,或附接至其,例如插入、拧入和/或粘合地结合至其。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物镜可以通过其外壳例如拧、压或粘合地结合到尤其板型的物镜保持器或结合到之中。
在下面以简化术语提到物镜或物镜容座的输送的情况下,这总是包括物镜容座或物镜的输送。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物镜保持器具有耦接区域,以将耦接区域可释放强制和/或非强制和/或磁性连接到接合在耦接区域处的驱动器。此处,耦接区域可以配置为,使得驱动器接合在物镜保持器中和/或处。
作为示例,耦接区域配置为显微镜侧横向面中和/或物侧横向面中的凹槽,所述凹槽至少局部地围绕物镜保持器。
物镜保持器的位于物镜容座中的显微镜侧横向面背离显微镜的物平面,而物侧横向面面朝向物平面。
物镜保持器起到保持物镜的作用,例如在固定器位置与物镜容座之间的输送期间。此外,物镜保持器的横向面起到形成参考表面和参考位置的作用,或它们在物镜的输送期间充当引导表面。
在显微镜的可能的实施例中,物镜保持器具有至少一个平坦支承表面,平坦支承表面关于物镜的光轴实质上正交地延伸,其中“实质上正交地”包括几度的偏离,例如高达45度。
作为示例,在显微镜的可能的实施例中,物镜保持器的显微镜侧横向面完全地或部分地配置为支承表面的形式。以特定的精确度制造支承表面,使得其允许或支持物镜在光束路径中的取向的参考。
支承表面起到抵靠物镜容座的对应地形成的邻接表面而平坦地安置的作用。邻接表面和抵靠其平坦地安置的支承表面形成参考表面,例如在物镜的聚焦期间通过控制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参考(参考位置),以便确定或设定物镜在Z方向上的当前位置。
关于物镜的光轴正交地配置的支承表面,以及物镜保持器的平坦的实施例允许物镜保持器的简单和高效的制造和机械加工。
物侧横向面充当例如物镜保持器的滑动或引导表面。
作为支承表面和参考表面的显微镜侧横向面与作为滑动或引导表面的物侧横向面功能性分离,在显微镜侧横向面的精确制造的支承表面没有磨损或仅很低磨损的情况下有利地允许物镜保持器的输送,并且允许用于形成参考表面的其重复可使用性。物镜保持器至少在物侧横向面的部分上滑动,其中其磨损对作为参考表面的显微镜侧横向面的功能不具有不利影响。
在倒置的支架中,XY平面处的设置应以镜像方式考虑。物侧横向面则不再履行功能,且显微镜侧横向面必须划分为引导表面和参考表面。在精确制造的参考表面没有磨损或仅很低的磨损的情况下,引导表面有利地允许物镜保持器的输送。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显微镜提供有支架,支架配置为正立或倒置的支架。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显微镜具有支架,通过该支架,物镜被保持和/或可被引导为相对于物平面偏离正交取。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物镜保持器的物侧表面的一部分配置为物镜支承表面,物镜保持器中保持的物镜通过其物镜外壳的轴环抵靠物镜支承表面安置,且另外的参考表面形成在物镜支承表面上。
在显微镜的其他实施例中,物镜保持器可以配备有电触头,因此适配的光学单元、检测元件和/或其他电气和/或电子部件在物镜处的使用成为可能。
为了在固定器位置与物镜容座之间输送物镜,物镜递送装置具有驱动器。驱动器配置为,使得物镜和/或物镜保持器能够以非强制和/或强制方式和/或通过磁力被其接触,从而将驱动器连接到物镜和/或到物镜保持器(优选地可释放地、非强制地和/或强制地),并且以便以受控的方式在固定器位置与物镜容座之间输送物镜。
作为示例,驱动器为水平地且可选地附加地垂直地可位移或可调整的臂,且具有钩、爪或不同形状的突起。
物镜保持器具有作为参考表面的外居中直径。驱动器用来或可以用来拉动物镜,使得所述参考表面抵靠夹紧设备中的横向参考表面。因此,可实现关于显微镜的光轴的垂直可重现定位。
为了在物镜保持器中以空间上固定的方式将物镜保持在使用位置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的显微镜具有夹紧设备。物镜保持器允许例如显微镜的聚焦运动,在此期间物镜容座在Z方向上位移,而在此过程中不改变物镜相对于物镜容座的位置和取向。在使用位置中,物镜的光轴与显微镜的光束路径重合,并且物镜的实际定位和取向通过将其抵靠充当参考表面的至少一个支承表面安置而固定。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物镜容座包括作为物镜容座的参考表面的支承表面以及夹紧设备的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物镜保持器通过其支承表面抵靠邻接表面使用夹紧元件被夹紧或是可夹紧的。如果形成多个支承表面,则物镜保持器的支承表面分别抵靠一个邻接表面被夹紧或是可夹紧的。
在夹紧设备的可能的其他实施例中,夹紧元件连接到夹紧元件驱动并且在Z方向上通过其可移动。夹紧元件驱动可以用来在Z方向上在夹紧元件的打开位置与夹紧位置之间以受控的方式移动夹紧元件。在打开位置,夹紧元件定位在距邻接表面一定距离,使得物镜保持器具有游隙地布置在夹紧元件与邻接表面之间,或可以在夹紧元件与邻接表面之间引入或移除物镜保持器,而不需克服夹紧力。
在夹紧位置,夹紧元件定位为更接近于邻接表面,使得物镜保持器被作用在夹紧元件与邻接表面之间的夹紧力保持。夹紧物镜保持器实现比例如使用磁性耦接的情况对显微镜更好的动态耦合。通过物镜保持器的夹紧,对到显微镜耦合的刚度同样有利地提高。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夹紧元件驱动的功能由物镜驱动履行,物镜驱动配置为产生至少物镜容座在Z方向上的运动。
固定器布置在例如显微镜的外壳处和/或在携载结构处,例如在显微镜的框架或支架处,并且配置为可移动的,使得其固定器位置可递送到转移位置。此处,固定器布置在物平面上方,从而在不对位于在物平面中的样品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允许物镜互换。
如果固定器位置被递送到转移位置,则将位于相关固定器位置处的物镜输送到物镜容座或将位于物镜容座的物镜输送到相关固定器位置成为可能。为此,驱动器可以连接到耦接区域,并且作为驱动器的受控的运动的结果,实现物镜的输送。在完成输送之后,尤其在完成将物镜从物镜容座输送到固定器位置之后,驱动器被从耦接区域解耦或可以被解耦。
固定器可以具有不同配置,并且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是可移动地布置的串联固定器,其固定器位置可递送到至少一个转移位置。
在固定器的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其配置为可移动地布置的旋转器。诸如旋转器的旋转对称的固定器允许物镜到转移位置的短的递送路径。此外,大体上或完全地避免了仅用高成本可产生的输送物镜的精确引导。作为诸如旋转器的旋转对称的固定器的固定器的实施例,有利地允许物镜互换设备的紧凑构造和其成本有效的制造。
为了将含有在固定器中的物镜保留在显微镜的图像区域外和/或为了实现显微镜在物镜的区域中的最大可能运动自由度,显微镜的可能的实施例中的固定器配置为绕关于显微镜的光束路径倾斜的旋转轴线是可旋转的。如果旋转轴线倾斜相应的幅度,则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可以用来允许样品的大的位移区域,并且从而允许用显微镜检查大的样品。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可以具有各种物镜,并且配置为选自整个显微镜领域的显微镜的形式。作为示例,显微镜可以配置为宽视野显微镜、共焦显微镜、激光扫描显微镜和光片显微镜(light sheet microscopy)。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显微镜可配备有干涉仪,尤其是配备有白光干涉仪。物镜互换设备还可以与干涉仪组合,尤其是与白光干涉仪组合。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示例性示例和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具有物镜保持器的物镜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第一操作状态的显微镜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第二操作状态的显微镜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第三操作状态的显微镜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12的可能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相同的技术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
图1图示了具有物镜保持器3的物镜1的示例性实施例。物镜1具有物镜外壳2,物镜1的第一端1.1拧到物镜保持器3中,使得物镜1的第二端1.2在一侧上从物镜保持器3的在图示中面朝下的物侧横向面3.2突出。
在倒转显微镜12中,整个设置视为围绕水平旋转。
物镜保持器3具有与之平行的显微镜侧横向面3.1和物侧横向面3.2,其中物侧横向面3.2的法向朝向物镜1的第二端1.2延伸,且关于物镜1的光轴4平行。
物侧横向面3.2的一部分配置为物镜支承表面5的形式,物镜1通过物镜外壳2的轴环(其未进一步图示)抵靠物镜支承表面5安置。物镜支承表面5和毗邻的轴环提供物镜1的参考表面6。物镜保持器3的几何配置允许关于横向面3.1和3.2的平行度的简单制造和物镜支承表面5与轴环的高同心度,并且因此允许参考表面6的精确形成。
显微镜侧横向面3.1中形成的是耦接区域7,其为示意性图示的凹槽。物镜1的光轴4被耦接区域7部分地围绕。
除耦接区域7之外(而又不与之重叠),显微镜侧横向面3.1的一部分配置为支承表面8的形式。
物镜保持器3具有内居中直径9和外居中直径10,内居中直径9用于将物镜1关于物镜保持器3居中,外居中直径10用于将物镜保持器3居中在物镜容座11(参见图2至图5)中。
在显微镜12的其他实施例中,DIC滑块(DIC=digital interference contrast,数字干涉对比度)集成在或可以集成在物镜保持器3中。
图2中示意性地并且为了清楚起见仅部分地图示了显微镜12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显微镜12具有物镜容座11,物镜容座11具有自由截面,显微镜12的光轴穿过该自由截面延伸,此处称为光束路径13。物镜1通过其物镜保持器3保持在物镜容座11中。物镜1位于使用位置EP(其由水平箭头符号性地图示),并且布置在光束路径13中,使得物镜1的光轴4与光束路径13重合,从而显微镜12是可操作的。
沿着光束路径13的方向称为Z方向Z,而X方向X和Y方向Y关于Z方向Z和彼此正交地限定。此处提到的方向X、Y、Z由笛卡尔坐标系的轴线表示。
显微镜12提供有物镜驱动16,以产生布置在载体31处的物镜容座11在Z方向Z上的受控的位移运动。物镜容座11经由连接元件31连接到物镜驱动16。物镜驱动16可以具有粗糙和精细驱动或由之形成。
显微镜12还具有驱动器17和驱动器驱动18,驱动器驱动18用于驱动器17的运动的受控的产生,尤其是在XY平面XY中。
保持在固定器21中、配置为旋转器的形式的是若干物镜1,尽管为清楚起见,图示在固定器21中仅示出了其中保持物镜1的物镜保持器3。固定器21和物镜驱动16可移动地连接到显微镜12的支架30并由之保持。
每个物镜1被通过其物镜保持器3保持在固定器21的固定器位置21.n处。物镜保持器3中的每一个插入到固定器21的U形滑入机构24中,所述滑入机构24提供有两个相对的引导件23,其由断划线在图示中示意性地指示,其中每个滑入机构24限定一个固定器位置21.n。固定器21绕旋转轴线25可旋转地安装,旋转轴线25关于光束路径13倾斜。分别地,固定器位置21.n中的一个可以被递送到转移位置在转移位置处,物镜1在固定器位置21.n(其被递送到转移位置)与物镜容座11之间的实质上水平的输送是可能的。
由于倾斜的旋转轴线25,在某时间位于转移位置之外的固定器位置21.n被移动出XY平面XY,在XY平面XY中发生或可以发生物镜1的水平输送。不位于转移位置的物镜1因此枢转离开正使用显微镜12研究且位于物平面28中的样品26,这是有利的,尤其是在复杂结构的样品26的情况下和/或在样品26的区域难以触及的情况下。
如果固定器21在其他实施例中配置为串联固定器,则后者是通过平移可移动的,使得固定器位置21.n因此可以被递送到转移位置
显微镜12的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的固定器位置21.n相互上下垂直布置。
在显微镜12的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器位置21.n的递送可以手动进行。在该情况下,固定器21有利地提供有锁定机构。
对于物镜1位于物镜容座11和当前被递送到转移位置的固定器位置21.n两者中的情况,为避免碰撞,可选地提供传感器(未示出),以捕捉物镜1和/或机械有效的锁定机构的存在。
驱动器17和驱动器驱动18代表显微镜12的物镜递送装置20的必要部件。
显微镜12的物镜互换设备22由物镜递送装置20、物镜容座11以及固定器21形成。
参考图3至图5,下面将示意性地图示显微镜12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顺序的操作状态。
物镜容座11具有夹爪形式的夹紧元件14,以物镜容座11的壁或杆处的邻接表面27。为产生夹紧元件14在Z方向Z上的受控的运动,夹紧元件14连接到夹紧元件驱动15并且可由之移动。
夹紧元件驱动15,物镜驱动16和驱动器驱动18连接到控制单元19,它们通过控制单元19被致动或可以被致动,比如实现的运动的时间点、持续时间、方向和量等方面。
由于夹紧元件驱动15、物镜驱动16、驱动器驱动18以及控制单元19,物镜互换以及夹紧和/或释放物镜保持器3可以以大体上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因此确保显微镜12的容易的可操作性,并且降低操作错误的风险。
图3图示了固定器21,其通过其一个固定器位置21.n(物镜1被其物镜保持器3保持在该固定器位置21.n处)而被递送到转移位置在另一固定器位置21.n中,示出了具有物镜保持器3的另一物镜1,其由于倾斜的旋转轴线25而枢转出XY平面XY。
物镜容座11使用物镜驱动16在Z方向Z上位移并且位于转移位置的高度,其通过固定器21的布置和尺寸固定在物平面28上方。在物平面28上方固定转移位置允许物镜互换,而样品26不受负面影响。
使用驱动器驱动18使驱动器17在XY平面XY中位移,驱动器驱动18被控制单元19致动,使得驱动器17强制地接合在耦接区域7中。
布置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驱动器17和驱动器驱动18,从而在Z方向Z上用物镜驱动16可位移。
在显微镜12的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驱动器17和驱动器驱动18附接到支架30或附接到显微镜12的外壳。
具有物镜1的物镜保持器3可以通过驱动器驱动18被水平地输送到物镜容座11,驱动器驱动18被控制单元19通过控制命令接通,其中物镜1在输送期间在物侧横向面3.2上滑动。夹紧元件14位于打开位置处,使得物镜保持器3可以被输送到物镜容座11中,且在夹紧元件14与邻接表面27之间,而夹紧力FK(参见图5)不由夹紧元件14作用在物镜保持器3上。
在显微镜12的第二操作状态(其在图4中示意性地图示)中,物镜1已经在XY平面XY中通过驱动器17被引入到物镜容座11中。
物镜1以外居中直径10引导抵靠布置在物镜容座3中的两个止动件29并被保持在该处。此处,外居中直径10是在XY平面XY中关于内居中直径9(参见图1)可取向的,使得(如果可能)实现两个居中直径9、10的最佳同心度。此处,通过精确制造的邻接表面27和显微镜侧横向面3.1以及止动件29和外居中直径10的协作实现居中直径9、10的取向。
在显微镜12的第三操作状态(图5中图示)中,位于物镜容座11中的物镜容座3通过其显微镜侧横向面3.1(其形成为支承表面8)使用夹紧元件14被引导抵靠邻接表面27,并且被由夹紧力FK保持在该处,夹紧力FK使用夹紧元件驱动15实现,夹紧元件驱动15由控制单元19致动。
出于聚焦显微镜12的目的,具有夹紧在其中的物镜容座3的物镜容座11被物镜驱动16在Z方向Z上沿着光束路径13位移到物平面28上。
在显微镜12和物镜互换设备22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器21不具有带有引导件23的滑入机构24,但物镜1锚定在相应的固定器位置21.n处,例如悬挂,如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可以使用驱动器17形式的转环(其布置为平行于光束路径13)将位于转移位置的具有物镜保持器3的物镜1提升出固定器位置21.n,并且枢转到光束路径13中。此处,物镜1锚定在物镜容座11中,例如悬挂。通过此实施例,物镜1的输送相对于水平位移得以简化,并且在Z方向Z上将转移位置递送到物镜容座11中不需要高精确度。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物镜保持器3能够通过被物镜驱动16推靠止动件29而被夹紧,所述止动件布置在支架30处或在显微镜12的外壳处。这样的实施例允许省去分开的夹紧元件驱动15,并且降低必要的控制技术支出。然而,夹紧则必须通过物镜驱动16所抵靠作用的机械弹簧元件进行。
在显微镜12的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能够使用物镜驱动16通过抵靠物侧邻接表面27的物侧横向面3.2来夹紧物镜保持器3,因此,出于简化目的,物镜1和物镜保持器3在物镜容座11中的位置可以仅参考一个参考表面6。
在倒置的支架中,XY平面处的设置应视为镜像方式。
上述可能的实施例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专家考虑的范围内彼此可组合。
附图标记
1 物镜
1.1 (物镜1的)第一端
1.2 (物镜1的)第二端
2 物镜外壳
3 物镜保持器
3.1 显微镜侧横向面
3.2 物侧横向面
4 (物镜1的)光轴
5 物镜支承表面
6 参考表面
7 耦接区域
8 支承表面
9 内居中直径
10 外居中直径
11 物镜容座
12 显微镜
13 光束路径
14 夹紧元件
15 夹紧元件驱动
16 物镜驱动
17 驱动器
18 驱动器驱动
19 控制单元
20 物镜递送装置
21 固定器
21.n 固定器位置
22 物镜互换设备
23 引导件
24 滑入机构
25 旋转轴线
26 样品
27 邻接表面
28 物平面
29 止动件
30 支架
31 载体
EP 使用位置
转移位置
X-Y xy平面
X X方向
Y Y方向
Z Z方向
FK 夹紧力

Claims (12)

1.一种显微镜(12),具有物镜互换设备(22),所述物镜互换设备包括固定器(21)和物镜容座(11),所述固定器在相应的固定器位置(21.n)处接收若干物镜(1),所述物镜容座配置为接收物镜(1)且布置在所述显微镜(12)的光束路径(13)中,
其特征在于物镜递送装置(20),所述物镜递送装置配置为在其被递送到转移位置的固定器位置(21.n)与所述物镜容座(11)之间分别输送具有物镜保持器(3)的所选物镜(1),其中所述物镜容座(11)在所述物镜(1)的输送期间保持在所述光束路径(13)中,并且所述物镜保持器(3)具有作为参考表面的外居中直径(10),所述直径被引导抵靠位于所述物镜容座(11)中的横向参考表面,使得会实现垂直于所述显微镜(12)的光轴(4)的可重现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12),
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保持器(3)具有至少一个平坦支承表面(8),所述至少一个平坦支承表面关于所述物镜(1)的光轴(4)正交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微镜(12),
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递送装置(20)具有驱动器(17),并且所述物镜保持器(3)具有耦接区域(7),以将所述耦接区域可释放的强制和/或非强制和/或磁性连接到接合在所述耦接区域(7)上的驱动器(17)。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微镜(12),
其特征在于夹紧设备,来以空间上固定的方式将所述物镜(1)保持在所述物镜容座(11)中的使用位置(EP)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微镜(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设备由所述物镜容座(11)的邻接表面(27)和至少一个夹紧元件(14)形成,其中处于所述使用位置(EP)中的所述物镜(1)的物镜保持器(3)是通过其支承表面(8)抵靠所述邻接表面(27)由所述夹紧元件(14)可夹紧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微镜(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元件(14)连接到物镜驱动(16),并且是使用所述物镜驱动(16)在所述显微镜(12)的光束路径(13)的方向上以受控的方式可移动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微镜(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21)是可移动地布置的串联固定器,使得其固定器位置(21.n)可递送到至少一个转移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微镜(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21)是可移动地布置的旋转器,使得其固定器位置(21.n)可递送到至少一个转移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微镜(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21)是绕旋转轴线(25)可旋转的,并且所述旋转轴线(25)关于所述显微镜(12)的光束路径(13)倾斜。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微镜(12),
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保持器(3)被提供有电触头。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微镜(12),
其特征在于支架(30),所述支架配置为正立或倒置的支架(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微镜(12),其特征在于支架(30),所述物镜(1)通过所述支架被固定和/或会被引导为相对于所述物平面(28)偏离正交取向。
CN201680063556.2A 2015-10-28 2016-10-25 具有物镜交换装置的显微镜 Active CN108351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21040.5A DE102015221040A1 (de) 2015-10-28 2015-10-28 Mikroskop mit Objektivwechselvorrichtung
DE102015221040.5 2015-10-28
PCT/EP2016/075611 WO2017072094A1 (de) 2015-10-28 2016-10-25 Mikroskop mit objektivwechsel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1505A true CN108351505A (zh) 2018-07-31
CN108351505B CN108351505B (zh) 2021-08-06

Family

ID=57184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3556.2A Active CN108351505B (zh) 2015-10-28 2016-10-25 具有物镜交换装置的显微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8405B2 (zh)
EP (1) EP3368934B1 (zh)
JP (1) JP6985264B2 (zh)
CN (1) CN108351505B (zh)
DE (1) DE102015221040A1 (zh)
WO (1) WO20170720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95798B2 (es) * 2017-07-04 2019-12-04 Univ Madrid Carlos Iii Dispositivo rotativo de cambio de objetivo para microscopio de haz láser plano
DE102018205894A1 (de) 2018-04-18 2019-10-24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Objektivwechselvorrichtung für ein Mikroskopsystem, Adapter für ein Objektiv und Verfahren zum Zustellen eines Objektiv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8109A (en) * 1967-04-17 1970-01-06 Zeiss Jena Veb Carl Objective changing devices
US20020001126A1 (en) * 2000-06-29 2002-01-03 Johann Engelhardt Apparatus for objective changing and microscope having an apparatus for objective changing
CN102608745A (zh) * 2010-12-10 2012-07-25 徕卡显微系统复合显微镜有限公司 带有可枢转物镜支座的显微镜载物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2461C1 (de) * 1982-01-27 1983-06-09 Fa. Carl Zeiss, 7920 Heidenheim Befestigung von Mikroskopobjektiven
JP3877380B2 (ja) * 1997-06-18 2007-02-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学顕微鏡
US6226118B1 (en) * 1997-06-18 2001-05-0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microscope
JP4212157B2 (ja) * 1998-09-16 2009-01-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
DE10159239A1 (de) * 2001-12-03 2003-06-26 Leica Microsystems Mikroskopobjektiv, Mikroskop und Verfahren zum Abbilden einer Probe
DE10309138A1 (de) 2003-02-28 2004-09-16 Till I.D. Gmbh Mikroskopvorrichtung
DE102005040834A1 (de) * 2005-08-25 2007-03-08 Carl Zeiss Jena Gmbh Einrichtung zum Wechseln von Objektiven an optischen Geräten, insbesondere an Mikroskopen
DE102007058341A1 (de) * 2007-12-03 2009-06-04 Jpk Instruments Ag Objektivwechselsystem für eine optische Mes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Objektivwechselsystems
US8553322B2 (en) 2008-11-04 2013-10-08 Dcg Systems, Inc.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s with spray cooling
JP5278353B2 (ja) * 2009-06-10 2013-09-04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顕微鏡
DE102009029146B4 (de) * 2009-06-16 2014-04-24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Objektivwechsler und Mikroskop mit einem solchen Objektivwechsler
GB2497700A (en) * 2011-01-12 2013-06-19 Idea Machine Dev Design & Production Ltd Compact microscopy system and method
JP2014106291A (ja) * 2012-11-26 2014-06-09 Olympus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機構および倒立顕微鏡
JP6411763B2 (ja) * 2013-07-18 2018-10-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システムおよび対物レンズ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8109A (en) * 1967-04-17 1970-01-06 Zeiss Jena Veb Carl Objective changing devices
US20020001126A1 (en) * 2000-06-29 2002-01-03 Johann Engelhardt Apparatus for objective changing and microscope having an apparatus for objective changing
CN102608745A (zh) * 2010-12-10 2012-07-25 徕卡显微系统复合显微镜有限公司 带有可枢转物镜支座的显微镜载物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72094A1 (de) 2017-05-04
US20180231759A1 (en) 2018-08-16
EP3368934B1 (de) 2022-05-11
JP6985264B2 (ja) 2021-12-22
EP3368934A1 (de) 2018-09-05
US10768405B2 (en) 2020-09-08
JP2018532163A (ja) 2018-11-01
DE102015221040A1 (de) 2017-05-04
CN108351505B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53968B1 (en) Imaging systems, cassett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20080088833A1 (en) Visual inspection apparatus, visual inspection method, and peripheral edge inspection unit that can be mounted on visual inspection apparatus
US11194148B2 (en) Objective changer apparatus for a microscope system, adapter for an objective and method for moving an objective into position
JPH0340355A (ja) 複合走査型トンネル顕微鏡
JP5683141B2 (ja) 対物鏡交換装置
KR20120063773A (ko) 레이저 용접 및 비젼 검사 겸용 그리퍼 장치
CN106483337A (zh) 扫描探针显微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光轴调整方法
CN108351505A (zh) 具有物镜交换装置的显微镜
CN109107833A (zh) 涂胶装置及其涂胶方法
CN106493597A (zh) 机床
JP2017146603A (ja) 試料ホルダの調整装置、調整装置付き顕微鏡及び方法
CN105979760B (zh) 基板支撑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08593648B (zh) 一种3d微结构观测装置及其观测方法
CN111113021B (zh) 一种同轴零组件装配引导与定位保持装置
CN209773728U (zh) 传感器引脚焊接装置
CN107160044A (zh) 一种大幅面板材激光蚀刻机
US20130120834A1 (en) Microscope system
EP3613525A1 (en) Cutting apparatus
JP2002254121A (ja) 微小穴プレス機
CN216967282U (zh) 一种用于光学磨床调整工件与ccd装置距离的工件载台
JP2003140053A (ja) 光学顕微鏡別軸一体型走査型プローブ顕微鏡
WO200809055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a moving optical component on a sloped portion
CN112710672A (zh) 外观检查装置
CN205581031U (zh) 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用双轴倾转样品杆
JP6764509B2 (ja) ボルト移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