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618A - 用于给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给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9618A
CN108349618A CN201680064777.1A CN201680064777A CN108349618A CN 108349618 A CN108349618 A CN 108349618A CN 201680064777 A CN201680064777 A CN 201680064777A CN 108349618 A CN108349618 A CN 108349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element
motor
parallel
bar
elemen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47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沃尔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pera Werk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Espera Werk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pera Werke GmbH filed Critical Espera Werk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8349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6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26Devices for applying labels
    • B65C9/36Wipers; Pres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40Controls; 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08Label feeding
    • B65C9/18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e.g. from rolls
    • B65C9/1865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e.g. from rolls the labels adhering on a backing strip
    • B65C9/1876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e.g. from rolls the labels adhering on a backing strip and being transferred by suction means
    • B65C9/1884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e.g. from rolls the labels adhering on a backing strip and being transferred by suction means the suction means being a movable vacuum arm or pad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各包装(2)贴标签的装置(1),具有进给机构(3)、分配机构(4)、施加机构(6)和控制机构(7),其中,施加机构(6)包括具有压具杆(8)和压具脚部(9)的压具(10),其用于使分配的标签(5)从至少一个接纳位置(A、A')运动至至少一个交付位置(B),其中,压具杆(8)沿延伸方向(E)从第一杆端部(8a)延伸至第二杆端部(8b),压具脚部(9)与压具杆(8)在第二杆端部处连接,其中,压具杆(8)在施加机构(6)中如此支承,即,其可实施平行于至少三个不同的方向(X、Y、Z、C)的运动,其中,施加机构(6)具有由控制机构(7)控制的多个马达(11、12、13、14),其中的每个马达引起运动(X、Y、Z、C)中的不同运动。为了以尽可能高的速度给各包装贴标签,本发明提出,控制机构(7)如此配置,即,压具杆(8)可平行于方向(X、Y、Z、C)中的至少三个同时运动,并且引起压具杆(8)的同时运动的马达(11、12、13、14)如此支承在施加机构(6)中,即,在压具杆(8)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X、Y、Z、C)同时运动时,这些马达(11、12、13、14)中没有一个改变其相对于马达(11、12、13、14)中的至少两个其他马达的位置。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给各包装(2)贴标签的相应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给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该装置具有:进给机构,以用于沿运输方向运输相应的包装;分配机构,以用于沿分配方向分配标签;施加机构,以用于将分配的标签施加到相应的包装上;控制机构,以用于控制施加机构,其中,施加机构包括具有压具杆和压具脚部的压具,以用于使分配的标签从至少一个接纳位置运动至至少一个交付位置,其中,标签在该接纳位置中由压具脚部接纳,标签可在交付位置中从压具脚部施加到包装上,其中,压具杆沿延伸方向从第一杆端部延伸至第二杆端部,压具脚部与压具杆在第二杆端部处连接,其中,压具杆在施加机构中如此支承,即,压具杆可实施平行于至少三个不同的方向的运动,其中,施加机构具有由控制机构控制的多个马达,马达中的每个引起运动中的不同运动(或另一个运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尤其在使用如先前限定的装置的情况下给各包装贴标签的方法,在其中,沿运输方向运输相应的包装,沿分配方向分配标签,在其中,使分配的标签在接纳位置中由具有压具脚部和与之连接的压具杆的压具的压具脚部接纳,并且在其中,通过多个马达使压具杆连同由压具脚部接纳的标签运动,直至标签在交付位置(或交出位置,即Abgabeposition)中从压具脚部施加到包装上。
背景技术
例如由JP2005-193926A已知相应的装置和相应的方法。在该装置中,使用于接纳标签到接纳位置中并且从此处将标签施加到包装上到交付位置中的压具脚部沿着三个彼此正交的轴线(沿X方向的轴线、沿Y方向的轴线、沿Z方向的轴线)线性(平移)运动。此外,压具脚部可与压具杆一起围绕压具杆的平行于Y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中轴线)旋转运动。
通过这种装置和这种方法可使标签沿着三个轴线、即沿着X方向(X轴线)、Y方向(Y轴线)和Z方向(Z轴线)运输并且围绕第四轴线(旋转轴线,C轴线)转动,以便由此尽可能准确地放置在需贴标签的包装上。此时,如果标签通过分配机构在一位置(接纳位置)中进行分配,该位置与相应需贴标签的包装水平且竖直地间隔开,便需要沿四个不同方向的运动(三个线性运动,一个旋转运动)。该间距通过线性运动消除(或桥接,即überbrückt)。此外,通常期望将标签以相对于包装的纵向边缘的确定的取向放置在包装上,这可能需要使由压具脚部接纳的标签还在施加到包装上之前转动。
还可能必需的是,使压具脚部沿水平方向在接纳位置的平面中行进,以便即使在不同的标签大小(尤其标签长度)的情况下可将压具脚部放置得相对于标签总是居中。在这种状态下,然后通过压具脚部接纳标签,例如通过在压具脚部中产生负压,其此时构造为吸嘴。在吸取的状态中,然后使标签运动至包装,在此标签被施加。
施加可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为此,压具脚部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将标签接触地施加到包装上,即,压具脚部将标签压到包装上。但还已知通过以下方式无接触地施加标签,即,压具脚部将标签通过产生指向包装的压缩空气脉冲(或压缩空气冲击,即Druckluftstoß)吹出。在后一种情况下,压具脚部构造为吹嘴。
因此,在给包装贴标签时,必须在分配标签的时刻和的将标签施加到包装上的时刻之间执行多个步骤,其中,通过压具脚部可靠地吸取标签、执行至少一个水平运动、执行竖直运动、执行转动运动以及例如通过吹出将标签传递到包装上。此外,必要时,还必须执行另一水平运动,以用于使压具脚部相对于不同的标签长度或标签接纳位置取向。所有这些步骤相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各个步骤的相应的持续时间又影响贴标签过程的总持续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说明一种装置和方法,借此可以尽可能高的速度执行各包装的贴标签。
先前引出和示出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教导,对于用于给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该装置具有:进给机构,以用于沿运输方向运输相应的包装;分配机构,以用于沿分配方向分配尤其印刷的标签,例如可从载体带揭下的标签或无底纸标签(无载体的标签);施加机构,以用于将分配的标签施加到相应的包装上;控制机构,以用于控制施加机构,其中,施加机构包括具有压具杆和压具脚部的压具,以用于使分配的标签从(标签)的至少一个接纳位置运动到(标签)的至少一个交付位置,标签在接纳位置中由压具脚部接纳,标签可在交付位置中由压具脚部施加到包装上,其中,压具杆沿延伸方向从第一(上部的)杆端部延伸到第二(下部的)杆端部,压具脚部与压具杆在第二(下部的)杆端部处连接,其中,压具杆在施加机构中如此支承,使得其可实施平行于至少三个不同的、尤其四个不同的方向的运动,其中,施加机构具有多个由控制机构控制的马达,它们中的每个引起运动中的不同运动,该目的由此实现,即,控制机构如此配置,使得压具杆可平行于方向中的至少三个方向同时运动,并且引起压具杆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同时运动的马达如此支承在施加机构中,即,在压具杆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同时运动时,这些马达中没有一个改变其相对于马达中的至少两个其他马达的位置。
因此,控制机构操控马达,使得马达中的至少三个同时运行(受操纵或被接通),并且由此单个运动(每个马达引起确定的单个运动)叠加,因此引起压具杆的同时运动(叠加的或合成的运动)。因此,压具杆没有首先沿第一方向行进,在结束该运动之后沿另一方向行进,并且最后在结束该运动之后又沿另一不同的方向行进或转动,而是压具杆执行沿着运动轨道的连续的单个的运动,其中,该运动轨道至少在至少一个接纳位置和交付位置之间尤其是连续的(因此,尤其没有出现运动的停顿和/或没有出现突然的运动改变)。以这种方式已经明显降低标签在相应的接纳位置和交付位置之间的运输持续时间。
此外,引起压具杆的同时的(合成)运动的马达相对彼此位置固定(不可运动)。这些马达还尤其在施加机构内和/或相对于进给或分配机构位置固定。这具有的优点是,马达在压具杆的由它引起的同时运动的情况下没有一起运动。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显著减少与压具杆一起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实施同时运动的构件的数量,并且因此还显著减少由这些运动构件构成的总体的重量。在压具杆的所述同时运动的情况下,尤其至少用于压具杆的转动运动的马达、用于沿压具杆的延伸方向的运动的马达和用于与延伸方向正交的运动、尤其用于平行于分配方向的运动的马达中的一个没有一起运动。通过没有使所述马达一起运动,可比现有技术中明显更快地执行压具杆的运动,这还相应地适用于压具杆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的同时运动。以这种方式可进一步减少标签在接纳位置和交付位置之间的运输的持续时间。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给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和相应的贴标签方法可每分钟贴标签至少180次,优选地每分钟贴标签至少190次,特别优选地每分钟贴标签至少200次,因为需运动的质量减少到最小。上述值可对于高度为1mm至160mm的包装没有问题地实现。
下面,现在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不同的设计方案,其还为从属权利要求的对象。
根据一设计方案设置成,压具杆在施加机构中如此支承,即,其可实施以下运动中的至少三个:
- 平行于与延伸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下面还被称为Y方向)的平移运动(即线性运动),
- 平行于与延伸方向和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下面还被称为X方向)的平移运动,
- 平行于与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三方向(下面还被称为Z方向)的平移运动,
- 平行于围绕压具杆的旋转轴线(中轴线)的第四方向(下面还被称为C方向)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轴线平行于延伸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意义中,通过“平行于”某方向的运动意指,压具杆沿着和/或逆着相应的方向可运动或运动。第四方向为周向方向,因此,与之平行的运动为沿着相对于周向方向的平行曲线的运动。如所述的那样,压具杆同时实施上文限定的运动中的至少三个运动,但还可优选地同时实施所有上述这四个运动。同样,在后者的情况下,如果同时实施四个运动,可考虑对此需要的马达中的没有一个被一起运动。
下面限定各马达。因此,根据另一设计方案设置成,
- 马达中的第一马达引起平行于与延伸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Y方向)的平移运动,和/或
- 马达中的第二马达引起平行于与延伸方向和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X方向)的平移运动,和/或
- 马达中的第三马达引起平行于与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三方向(Z方向)的平移运动,和/或
- 马达中的第四马达引起平行于围绕旋转轴线的第四方向(C方向)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轴线平行于延伸方向延伸。
马达中的第一马达尤其配置成引起与分配方向成角度地、优选地正交并且尤其还与运输方向成角度地或正交的平移运动。马达中的第二马达尤其配置成引起平行于分配方向并且尤其还平行于运输方向的平移运动。马达中的第三马达尤其配置成执行与分配方向成角度、优选地正交的平移运动。马达中的第四马达尤其配置成引起围绕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旋转轴线与分配方向成角度地、优选地正交地延伸。
根据又一设计方案设置成,控制机构如此配置,即,其可同时至少操纵第二马达、第三马达和第四马达,并且尤其可同时操纵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三马达和第四马达。
根据再另一设计方案设置成,分配方向平行于运输方向伸延,其中,分配方向和运输方向优选地处于平行的平面中和/或正交于重力方向伸延。替代地,还可考虑的是,分配方向正交于运输方向伸延,其中,同样,此时分配方向和运输方向优选地处于平行的平面中和/或正交于重力方向伸延。还可考虑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正交于重力方向伸延和/或第三方向平行于重力方向伸延和/或第四方向在与重力方向正交的平面中伸延。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设计方案设置成,施加机构具有压具托架,压具杆平行于第三方向和/或第四方向可运动地支承在该压具托架中或处。压具托架尤其为壳体,在其中可运动地支承有压具杆。在此,压具托架尤其没有用于压具杆的单独的引导管,以便进一步最小化构件的运动整体的重量。
根据又一设计方案设置成,施加机构具有压具杆支架,压具杆支架平行于第三方向可运动地支承在压具托架中或处,并且压具杆与压具杆支架不可运动地连接。
根据再另一设计方案设置成,施加机构具有引导机构,压具托架和/或形成压具托架的组成部分的被引导的机构、尤其形成压具托架的组成部分的滑块(或滑架,即Schlitten)平行于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组中的一个方向、优选地平行于第二方向(X方向)可运动地支承在该引导机构中或上。被引导的机构或滑块尤其不可运动地(位置固定)与其余压具托架连接。
根据又一设计方案设置成,施加机构具有台架,引导机构平行于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组中的另一方向、优选地平行于第一方向(Y方向)可运动地支承在该台架中或上。这种台架尤其位置固定地布置在贴标签装置中并且优选地还承载进给机构和/或分配机构和/或控制机构。
根据另一设计方案设置成,马达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特别优选地至少三个马达,尤其引起压具杆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同时运动的马达,相对于引导机构或台架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引导机构或台架连接。
根据还另一的设计方案设置成,至少第一马达相对于台架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台架连接。
根据又一设计方案设置成,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三马达和/或第四马达或通过马达相应可运动的构件具有位置传感器。通过马达相应可运动的构件选自可能包括压具托架、压具杆、压具杆支架和引导机构的组。因此,第一马达以及第二马达相应例如至少使压具托架和压具杆运动,其中,两个马达中的一个此外还可使引导机构运动。第三马达至少使压具杆支架和压具杆运动。第四马达至少使压具杆运动。通过在马达处或在相应可运动的构件中的一个处的相应的位置传感器可一方面执行精确地校准施加机构。另一方面位置传感器还允许以很高的精度可复现地驶向标签的各位置(接纳位置和交付位置中的一个)。
相应的马达尤其为位移控制的马达,尤其步进马达。这种马达还具有的优点是,可通过以下方式将标签无接触地施加到包装上,即,马达就在应设有标签的表面不远处停止并且然后将标签朝表面的方向吹出。
根据另一设计方案设置成,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三马达和/或第四马达与由马达相应可运动的构件(尤其压具托架、压具杆、压具杆支架和/或引导机构)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如下文还将进一步阐述的那样,传动机构尤其具有至少两个作为传动机构副共同作用的轮子,尤其齿轮。轮子可通过皮带、尤其齿形皮带或索绳张紧装置或皮带拉紧装置彼此连接。还可考虑在两个轮子之间的直接连接。替代地或附加地,传动机构还可具有至少一个心轴,其具有至少一个可在其上运动的心轴螺母,其中,心轴和心轴螺母为相应传动机构副。在相应两个传动机构副之间还可出于安全原因设置耦联部,其尤其在过载的情况下发生响应。此外,相应由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三马达和/或第四马达驱动的轴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设有可主动操纵的制动器,以便可可主动衰减振动。
优选地,第一马达(其因而引起平行于X方向并且尤其平行于运输方向的运动或叠加运动的部分运动)配有传动机构,其具有作为传动机构副的心轴与心轴螺母。替代地还可设置传动机构,其具有轮子、尤其齿轮和皮带、尤其齿形皮带。第二马达(其因而引起沿横向方向并且尤其横向于运输方向的运动或叠加运动的部分运动)优选地与传动机构连接,其具有轮子、尤其齿轮和皮带,尤其齿形皮带。替代地,在此还可考虑使用心轴与心轴螺母。同样,用于沿Z方向、即沿着压具杆的延伸方向的运动的第三马达优选地与传动机构连接,其具有轮子、尤其齿轮和皮带、尤其齿形皮带。替代地,还可考虑使用索绳张紧装置或皮带拉紧装置以用于该运动或相应的叠加运动的部分运动。同样,对于压具杆的转动运动,引起该运动的第四马达优选地与传动机构连接,其具有轮子、尤其齿轮和皮带、尤其齿形皮带。
特别的传动机构变体还将在下文中针对各应用目的进行详细说明。
因此,根据一设计方案设置成,第三马达驱动第一驱动轮、尤其齿轮,通过它引导第一连续皮带,其中,第一连续皮带还通过至少五个、优选地恰好五个导向辊子,或通过至少十一个、优选地恰好十一个导向辊子来引导。在此,可考虑第一驱动轮和导向辊子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恰好一个或至少四个、优选地恰好四个相对于第三马达位置固定,和/或导向辊子中的至少四个、优选地恰好四个或至少七个、优选地恰好七个相对于压具托架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压具托架连接。传动机构的这种变体尤其有利于平行于压具杆的延伸方向的运动或叠加运动的部分运动。
在此,尤其设置成,第一连续皮带的(在两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的)第一区段平行于第三方向伸延,其中,第一区段相对于压具杆或压具杆支架位置固定并且与之连接,其中,第一区段尤其在导向辊子中的固定在压具托架处的两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还可设置成,第一连续皮带的至少四个、优选地恰好四个或至少十个、优选地恰好十个(相应在两个导向辊子之间或在导向辊子和第一驱动轮之间延伸的)其他区段与第三方向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并且优选地平行于第二方向和/或与第一方向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伸延,其中,其他区段尤其没有互相接触。
此外,可考虑对于该其他的区段:
- 没有区段或至少一个区段或至少两个区段在第一驱动轮和相对于第一驱动轮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之间延伸,和/或
- 至少一个区段或至少四个区段或至少六个区段相应在相对于第一驱动轮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中的一个和固定在压具托架处的导向辊子中的一个之间延伸,和/或
- 没有区段或至少两个区段相应在固定在压具托架处的导向辊子中的两个之间延伸,和/或
- 没有区段或至少一个区段或至少两个区段在第一驱动轮和固定在压具托架处的导向辊子中的一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
平行于第三方向并且因此还平行于压具杆的延伸方向伸延的第一区段和在部分地相对于马达或第一驱动轮位置固定并且部分地相对于压具托架位置固定并且尤其固定在它上面的轮子(导向辊子、驱动轮)之间的其他区段的上述组合允许了,压具托架独立于第三马达运动,从而该马达不必在压具托架运动时被压具托架带动。
根据另一设计方案设置成,压具杆在压具托架中或处在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特别优选地至少三个轴承,尤其滑动轴承、球轴承或滚子轴承中来引导,该一个或多个轴承相对于压具托架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压具托架连接。优选地,压具杆没有支承在自己的引导管中,这省下了重量。
根据另一设计方案设置成,压具杆支架尤其在在轴承中的两个轴承之间的区段中可相对于压具托架平行于第三方向运动的距离的范围为100至200mm,优选地120至180mm,特别优选地140至160mm。
根据还一设计方案设置成,压具杆驱动轮抗扭地与压具杆连接并且可与压具杆一起平行于第四方向运动(转动),其中,压具杆驱动轮相对于压具托架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压具托架连接。压具杆驱动轮尤其同轴于一个或多个轴承和/或在轴承中的两个轴承之间布置。
在相应的传动机构变体中设置成,第四马达驱动第二驱动轮、尤其齿轮,通过它来引导第二连续皮带,其中,第二连续皮带还通过至少两个导向辊子和压具杆驱动轮来引导。在此可考虑第二驱动轮和导向辊子中的至少一个导向辊子相对于第四马达位置固定,和/或导向辊子中的至少一个导向辊子相对于压具托架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压具托架连接。
在此,优选地设置成,第二连续皮带的(在第二驱动轮和压具杆驱动轮之间延伸的)第一区段和尤其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特别优选地至少三个(相应在两个导向辊子之间或在第二驱动轮和导向辊子之间或在压具杆驱动轮和导向辊子之间延伸的)其他区段与第三方向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并且优选地平行于第二方向和/或与第一方向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伸延,其中,区段尤其没有互相接触。特别优选地设置成,第二连续皮带的在压具杆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之间延伸的第一区段和在相对于马达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与相对于压具托架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区段与第三方向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并且优选地平行于第二方向和/或与第一方向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伸延,其中,至少两个区段尤其彼此平行地伸延。
通过设置如上文限定的用于转动运动的传动机构,压具托架可相对于用于转动运动的第四马达运动。因此,该马达同样不必固定在压具托架处并被其带动。
根据还一另外的设计方案设置成,压具杆(和因此压具脚部)相对于第四马达平行于第四方向可运动(可转动)至少90°,优选地至少180°,特别优选地至少360°,尤其以0.5至2°,优选地0.5至1.5°,特别优选地1°的范围中的步距可运动(可转动)。
根据又一设计方案设置成,压具托架可相对于第三马达和/或第四马达平行于第二方向运动的距离的范围为30至60mm,优选地35至50mm,特别优选地40至45mm。因此,固定在压具托架处的导向辊子(一个或多个)可相对于一个/多个相对于第三和/或第四马达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平行于第二方向运动的相应的距离同样在所提到的范围中。
为了完整性,应提到的是,第一马达和/或第二马达同样可配有传动机构,其中,相应的马达驱动驱动轮、尤其齿轮,通过它引导连续皮带,其中,连续皮带同样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导向辊子来引导。相应的驱动轮相对于驱动它的马达位置固定。导向辊子例如可固定在压具托架处。替代地,还可考虑的是,相应的马达驱动心轴,其中,心轴螺母可固定在压具托架处。
最后还应指出压具和尤其压具脚部的特别的设计可行性方案,其特别有利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和下文还将说明的方法。
因此,根据一设计方案设置成,压具脚部构造为吹嘴和/或吸嘴,并且压具杆和/或压具脚部与可加载负压和/或过压的压缩空气接口连接。
在此,优选的是,压缩空气接口与第一(上部的)杆端部连接并且具有与压具杆同轴的供应部,其中,压具杆构造为空心轴,使得在同轴的供应部和压具脚部之间经过压具杆存在流体连接。但是,替代地,还可考虑压缩空气接口布置在压具杆和压具脚部之间,并且具有侧向的(与压具杆的延伸方向成角度地伸延的)供应部,使得在侧向的供应部和压具脚部之间存在流体连接。在此,压缩空气接口和尤其供应部优选地不可通过第四马达运动。
先前引出和示出的目的还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教导在用于尤其在使用如之前限定的装置的情况下给各包装贴标签的方法情况下,其中
- 沿运输方向运输相应的包装,
- 沿分配方向分配标签,
- 使分配的标签在接纳位置中由具有压具脚部和与之连接的压具杆的压具的压具脚部接纳,并且
- 使压具杆与由压具脚部接纳的标签通过多个马达运动,直至标签在交付位置中由压具脚部施加到包装上,
由此实现,即
- 为了使标签从接纳位置运动至交付位置,使压具杆通过马达中的至少三个马达同时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运动,并且
- 引起压具杆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同时运动的马达在执行压具杆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同时运动期间没有改变它们的相对彼此的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尤其设置成,为了执行压具杆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同时运动,同时操纵以下马达中的至少三个马达:
- 马达中的第一马达,其引起平行于与延伸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Y方向)的平移运动,
- 马达中的第二马达,其引起平行于与延伸方向和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X方向)的平移运动,
- 马达中的第三马达,其引起平行于与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三方向(Z方向)的平移运动,
- 马达中的第四马达,其引起平行于围绕旋转轴线的第四方向(C方向)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轴线平行于延伸方向延伸。
附图说明
此时,存在设计和改进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多种可行方案。对此,一方面应参考从属于并列的权利要求1和33的权利要求,另一方面结合附图参考实施例的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给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的视图,
图2以转了90°的视图示出了图1的装置,
图3示出了图1和图2的装置的施加机构的实施例,
图4示出了图1和图2的装置的施加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细节的视图,
图5a还示出了图1和图2的装置的施加机构的又一实施例,
图5b还示出了图1和图2的装置的施加机构的又一实施例,
图6示出了施加机构的另一细节的视图,
图7示出了施加机构的还另一细节的视图,并且
图8示出了图1和图2的装置的具有压缩空气接口的压具的两个实施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8示出了用于给各包装2贴标签的装置1的不同的视图和细节。应指出的是,附图是仅仅示意性的图示,其应仅仅原则性地说明装置1的各个功能。
如图1和图2示出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设有:
- 进给机构3,以用于沿运输方向T运输相应的包装2,
- 分配机构4,以用于沿平行于运输方向T的分配方向S分配标签5,
- 施加机构6,以用于将分配的标签5施加到相应的包装2上,和
- 控制机构7,以用于控制施加机构6。
进给机构例如为带式输送机或辊式输送机,各包装2在它上面沿示出的运输方向T相继在竖直方向上来看在施加机构6下方被引导通过。施加机构6包括压具10,该压具具有压具杆8和压具脚部9,利用其将由分配机构4分配的并且必要时事先印刷的标签5从第一接纳位置A或第二接纳位置A'运输至交付位置B,其中,标签5在接纳位置中由压具脚部9接纳且尤其吸住,标签5在交付位置中从压具脚部9施加并且尤其吹出到包装上。
不同的接纳位置A和A'取决于相应的标签大小。因此,有利的是,标签5总是居中地被压具脚部9接纳,其中,取决于标签大小,尤其标签长度,标签5的中心与分配机构4的分配边缘4a可相距不同的距离。标签5例如可具有37x37mm的规格,但也可具有110x110mm的规格。此时,对于更小的标签,相应的标签中心优选地与分配边缘4a相距18.5mm,而对于更大的标签,则相距57.5mm。为了完整性,应指出的是,在此仅仅示例性地说明和示出了两个接纳位置A和A',但原则上还可取决于不同的标签大小的数量限定更多接纳位置。
压具杆8沿延伸方向E从第一上部的杆端部8a延伸至第二下部的杆端部8b,在下部的杆端部处压具脚部9与压具杆8例如通过快速夹头(或快速夹具,即Schnellspanner)33相连接。压具杆8在施加机构6中可运动地支承,亦即,使得压具杆可实施平行于在此示例性地四个不同的方向X、Y、Z和C的运动。方向X、Y和Z是彼此正交的(线性)方向,即,每个方向相应沿着垂直于两个其他方向的直线伸延。而方向C是围绕笔直轴线、即压具杆8的旋转轴线R(中轴线)的周向方向。在此,旋转轴线R平行于Z方向伸延,其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相应于重力方向。X方向又平行于各包装2的运输方向T和各标签5的分配方向S伸延。Y方向正交于X方向并且正交于运输方向T和分配方向S伸延。
沿着和逆着X方向、Y方向、Z方向以及C方向的运动中的每个运行由施加机构的单独的马达引起。在此,马达中的每个马达仅可实施运动中的一个运动并且不可执行运动中的其余运动。因此,设置成
- 马达中的第一马达11引起平行于与延伸方向E正交的第一方向Y的平移运动,并且
- 马达中的第二马达12引起平行于与延伸方向E以及第一方向Y正交的第二方向X的平移运动,并且
- 马达中的第三马达13引起平行于与延伸方向E平行的第三方向Z的平移运动,并且
- 马达中的第四马达14引起平行于围绕旋转轴线R的第四方向C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轴线平行于延伸方向E延伸。
控制机构7通过以下方式控制施加机构6,即,控制机构操纵各马达11、12、13和14。因此,控制机构7可通过操纵(接通)马达11、12、13和14中的三个马达同时使压具杆8平行于方向X、Y、Z和C中的至少三个方向运动。由此,压具杆8实施叠加的或合成的运动,其在接纳位置A或A'和交付位置B之间在连续的运动轨道上伸延(或行进,即verläuft)。
在此,设置成,马达11、12、13、14中引起压具杆8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X、Y、Z、C的同时运动的马达,即,例如用于沿Y、Z和C方向的运动的马达12、13和14,如此支承在施加机构6中,使得在压具杆8平行于三个方向Y、Z和C同时运动时,马达12、13和14中的没有一个马达改变其相对于马达12、13和14中的相应两个其他马达的位置。换句话说,三个马达,即,负责同时(合成)运动的马达,尤其马达12、13和14,总是相对彼此位置固定(不可运动)。因此,虽然施加机构6的压具杆8沿Z方向和C方向运动以及压具托架15沿X方向运动,但引起这些运动的马达12、13和14没有由此一起运动。
如图3示出的那样,压具杆8在压具托架15中通过铰接点34与压具杆支架16连接,压具杆支架在压具托架15中平行于Z方向可运动地支承并且与压具杆8固定连接。压具杆支架16尤其与压具杆8过盈配合并且因此将相对于压具托架15(沿Z方向)的达例如直至160mm的往复运动传递给压具杆8。
如还在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施加机构6还具有引导机构17,压具托架15可通过呈滑块的形式的被引导的机构18平行于X方向或运输方向T和分配方向S在引导机构中或上行进。沿X方向的最大的行进位移尤其在20至60mm的范围中,优选地在30至50mm的范围中,并且特别优选地为40mm。
引导机构17又如此支承在施加机构6的台架19上,即,引导机构可沿Y方向并且正交于运输方向T和分配方向S行进。在此,沿Y方向的最大行进位移尤其在20至250mm的范围中,并且优选地在30至80mm的范围中。
此外,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压具杆8并且因此压具脚部9可围绕压具杆8的旋转轴线R平行于C方向行进。在此,最大行进位移,即,最大转动,为360°,其中,压具杆可通过马达14以1°的步距转动。
为了在驶向各位置时提升精度,马达11至14分别配有位置传感器20。各个或所有的马达在此示例性地为步进马达。
马达11至14分别通过传动机构21与相应的构件耦联,其使相应的马达运动。在图1和图2中,相应的传动机构21仅仅象征性地示出为在相应的马达11或12和施加机构6之间的笔直的连接线。但是,传动机构21可尤其具有驱动轮和因此受驱动的轮子和/或连接轮子的连续皮带和必要时的导向辊子(未示出)。
下面借助图3至5b说明不同的可行方案,其不仅保证压具杆8在压具托架15中平行于Z方向上下可运动,而且与之独立地保证压具托架15可相对于第三马达13平行于X方向运动。为此,压具杆8通过所述压具杆支架16和铰接点34与第一连续皮带23连接。第一连续皮带23通过与第三马达13连接的第一驱动轮22以及多个导向辊子引导。
驱动轮22尤其抗扭地支承在沿Y方向伸延的长的、由马达13驱动的驱动轴(未示出)上。在此,可设置成,如果压具托架15可平行于Y方向运动,驱动轮22可在其驱动轴上平行于Y方向移动,但马达13不一起运动。相应的情况还尤其适用于相对于驱动轮22位置固定地布置的导向辊子24。为了完整性起见,应提到的是,相应地由第二马达12驱动的驱动轮(未示出)也可抗扭地支承在沿Y方向伸延的长的、由马达12驱动的驱动轴(未示出)上,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同样设置成,如果压具托架15可平行于Y方向运动,驱动轮可在其驱动轴上平行于Y方向移动,但马达12没有一起运动。
对于在图3中的实施例,示例性地设置五个导向辊子24,其中的四个可转动地固定在压具托架15处(在示意性地示出压具托架15的轮廓线内的导向辊子24),并且一个导向辊子没有与压具托架15连接(在示意性地示出压具托架15的轮廓线外的导向辊子24)。后者相对于第一驱动轮22并且相对于第三马达13位置固定地布置。
对于在图5a和5b中的实施例,示例性地设置十一个导向辊子24,其中的七个可转动地固定在压具托架15处(在示意性地示出压具托架15的轮廓线内的导向辊子24),并且其中的四个没有与压具托架15连接(在示意性地示出压具托架15的轮廓线外的导向辊子24)。后者在此相对于第一驱动轮22并且相对于第三马达13位置固定地布置。
可为齿形皮带的第一连续皮带23如此通过导向辊子24引导,即,第一连续皮带23的在两个导向辊子24之间延伸的第一区段23a平行于Z方向伸延,其中,第一区段23a相对于压具杆8位置固定。
对于图3中的实施例,设置有第一连续皮带23的五个其他区段,即,在第一驱动轮22和固定在压具托架15处的导向辊子24之间的区段23b,另外在第一驱动轮22和相对于第一驱动轮22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24之间的区段23c,另外在相对于第一驱动轮22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24和固定在压具托架15处的导向辊子24之间的区段23d,以及最后两个彼此正交地伸延的区段23e和23f,它们在固定在压具托架15处的导向辊子24中的相应两个导向辊子之间。
对于图3中的实施例,第一连续皮带23顺时针地始于具有铰接点34或压具杆支架16的第一区段23a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b,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c,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d,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e,并且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f,最后区段23a又接着区段23f。
此外,对于图5a中的实施例,将第一连续皮带23的十一个其他的区段23b至231以顺时针的顺序布置在区段23a之后,其中,区段23b、23k和231相应在固定在压具托架处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两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其中,区段23c、23e、23h和23j相应在固定在压具托架处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一个导向辊子和相对于第一驱动轮22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一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其中,区段23d和23i相应在相对于第一驱动轮22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两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并且其中,区段23f和23g相应在固定在压具托架15处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一个导向辊子和第一驱动轮22之间延伸。
对于图5a中的实施例,第一连续皮带23顺时针地始于具有铰接点34或压具杆支架16的第一区段23a,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b,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c,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d,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e,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f,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g,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h,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i,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j,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k,并且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1,最终区段23a又接着区段231。
对于图5b中的实施例,同样将第一连续皮带23的十一个其他的区段23b至231以顺时针的顺序布置在区段23a之后,其中,区段23d、23i和231相应在固定在压具托架处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两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其中,区段23b、23c、23e、23h、23j和23k相应在固定在压具托架处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一个导向辊子和相对于第一驱动轮22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一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并且其中,区段23f和23g相应在相对于第一驱动轮22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一个导向辊子和第一驱动轮22之间延伸。
同样,对于图5a中的实施例,第一连续皮带23顺时针地始于具有铰接点34或压具杆支架16的第一区段23a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b,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c,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d,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e,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f,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g,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h,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i,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j,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k,并且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区段231,最终区段23a又接着区段231。
图3中的区段23b至23e和图5a、5b中的区段23b至23k平行于彼此并且平行于X方向伸延。同样,图3中的区段23a和23f以及图5a、5b中的区段23a和231平行于彼此伸延,然而正交于其余区段或平行于Z方向伸延。
如果此时压具托架15沿X方向通过第二马达12相对于第一驱动轮22和第三马达13来回运动,第一连续皮带23保持总是张紧。尽管如此,可附加或替代于导向辊子24中的一个还设置张紧轮(未示出),其为第一连续皮带23一直施加预紧力。原则上还可考虑,为了沿X方向运动,附加地或替代地操纵第三马达13,其中,此时必须同时制动固定在压具托架15处的导向辊子24中的至少一个导向辊子。还可考虑的是,锁定第三马达13,即,防止一起转动。
因为在图3中的实施例中,在压具托架15沿X方向相对于第一驱动轮22和第三马达13相对运动时,使铰接点34或压具杆支架16一起运动,在此,如果压具杆不应实施轴向运动,需要在沿X方向在压具托架15和马达13之间的所述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操纵马达1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压具托架15沿X方向运动的第二马达12和第三马达13必须同时运行。
而在图5a和5b的实施例中,如果压具托架15相对于马达13或第一驱动轮22沿X方向行进,铰接点34或压具杆支架16没有一起运动。
图3、5a和5b还示出了压具杆8在压具托架15中的可行的支承方案的实施例。因此,压具杆8在三个轴承25(其例如构造为滑动轴承或球轴承)中沿Z方向可来回运动地并且沿C方向可转动地引导。
在两个下部的轴承25之间布置有压具杆驱动轮26,其抗扭地与压具杆8连接。压具杆驱动轮26与轴承25一样和压具托架15连接并且相对于压具托架位置固定。通过压具杆驱动轮26可将转动运动施加给压具杆8上,这还将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在两个上部的轴承25之间布置有压具杆支架16,其中,在这两个轴承25之间的间距大小如此选择,即,压具杆支架16可在长度为160mm的区段15a中沿着Z方向执行说明的冲压行程。
对于图3、5a和5b中的轴承的实施例,压具杆8居中地穿过相应的轴承25。在图4中的另一实施例中,替代每个轴承25示出了具有两个辊子25'的支承部,其辊子轴线正交于压具杆8的延伸方向E伸延,并且其周向面作用于压具杆8的展平侧。辊子25'被施加弹力并且在压具杆8在辊子25'之间转动时可相对彼此运动。
图6示出了驱动压具杆驱动轮26的可行方案。压具杆驱动轮26通过在此构造为齿形皮带的第二连续皮带28驱动,其中,第二连续皮带28通过第二驱动轮27和两个导向辊子29来引导。第二驱动轮27又通过第四马达14来运行并且相对于第四马达位置固定。同样,导向辊子29中的一个位置固定地相对于第二驱动轮27和第四马达14来布置。导向辊子29中的另一导向辊子与压具托架15连接相对于压具托架位置固定。
第二连续皮带28在此顺时针地延伸通过在压具杆驱动轮26和第二驱动轮27之间的第一区段28a,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在第二驱动轮27和相对于驱动轮27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29之间的另一区段28b,然后在进一步的伸延中延伸通过在最后提到的导向辊子29和可转动地与压具托架15连接的导向辊子29之间的另一区段28c,并且在进一步的伸延中然后延伸通过在最后提到的导向辊子29和压具杆驱动轮26之间的区段28d,其中,最后区段28a此时又接着该区段28d。在此,区段28a、28b和28c平行于彼此伸延。
同样,对于在图6中示出的传动机构21,保证,压具托架15可相对于与之位置固定的第四马达14和第二驱动轮27平行于X方向相对运动,并且第二连续皮带28仍然保持张紧。尽管如此还可附加或替代导向辊子29中的一个导向辊子还设置张紧轮(未示出),其将持久的预紧力施加给第二连续皮带28。
在图7中示出了压具托架15的支承部,其保证,压具托架可平行于X方向以及平行于Y方向来回运动。因此,平行于X方向的运动由在此构造为滑块18的被引导的机构18来保证,机构18沿X方向可运动地支承在引导机构17中。引导机构17又平行于Y方向可运动地支承在台架19中或上。
最后,图8还示出了用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压具10的实施例,在其中压具脚部9构造为吹嘴和/或吸嘴30。
在此,根据第一变体,压具杆8构造为空心轴并且在其第一上部的端部8a处与压缩空气接口31连接,压缩空气接口具有与压具杆8或延伸方向E同轴的供应部32。以这种方式,在同轴的供应部32和压具脚部9之间通过构造为空心轴的压具杆8实现流体连接,由此可为压具脚部9加载负压(用于吸取标签5)或过压(用于吹出标签5)。
在图8的下部的部分中示出了替代的压缩空气接口31',其布置在压具杆8和压具脚部9之间并且具有正交于延伸方向E伸延的侧向供应部32'。在这种情况下,压具杆8不必强制性地构造为空心轴。在这种情况下,流体连接存在于侧向的供应部32'和压具脚部9之间,从而还可以这种方式在压具脚部9中产生负压和过压。
在图8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相应的压缩空气接口31或31'以及相关的供应部32或32'没有被第四马达14一起驱动,从而压缩空气接口和供应部在压具杆8和压具脚部9转动运动时没有一起转动。

Claims (35)

1.一种用于给各包装(2)贴标签的装置(1),具有
- 进给机构(3),以用于沿运输方向(T)运输相应的包装(2),
- 分配机构(4),以用于沿分配方向(S)分配标签(5),
- 施加机构(6),以用于将分配的所述标签(5)施加到相应的包装(2)上,
- 控制机构(7),以用于控制所述施加机构(6),
- 其中,所述施加机构(6)包括具有压具杆(8)和压具脚部(9)的压具(10),该压具用于使所述分配的标签(5)从至少一个接纳位置(A、A')运动到至少一个交付位置(B),所述标签(5)在所述接纳位置中由所述压具脚部(9)接纳,所述标签(5)可在所述交付位置中由压具脚部(9)施加到所述包装(2)上,
- 其中,所述压具杆(8)沿延伸方向(E)从第一杆端部(8a)延伸到第二杆端部(8b),所述压具脚部(9)在该第二杆端部处与所述压具杆(8)连接,
- 其中,所述压具杆(8)在所述施加机构(6)中如此支承,即,该压具杆可实施平行于至少三个不同的方向(X、Y、Z、C)的运动,
- 其中,所述施加机构(6)具有由所述控制机构(7)控制的多个马达(11、12、13、14),其中的每个马达引起所述运动(X、Y、Z、C)中的另一个运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控制机构(7)如此配置,即,所述压具杆(8)可平行于所述方向(X、Y、Z、C)中的至少三个方向同时运动,并且
- 引起所述压具杆(8)平行于所述至少三个方向的同时运动的所述马达(11、12、13、14)在所述施加机构(6)中如此支承,即,在所述压具杆(8)平行于所述至少三个方向(X、Y、Z、C)同时运动时,马达(11、12、13、14)中的没有一个改变其相对于马达(11、12、13、14)中的至少两个其他马达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具杆(8)在所述施加机构(6)中如此支承,即,该压具杆可实施以下运动中的至少三个:
- 平行于与所述延伸方向(E)正交的第一方向(Y)的平移运动,
- 平行于与所述延伸方向(E)和所述第一方向(Y)正交的第二方向(X)的平移运动,
- 平行于与所述延伸方向(E)平行的第三方向(Z)的平移运动,
- 平行于围绕所述压具杆(8)的旋转轴线(R)的第四方向(C)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延伸方向(E)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
- 所述马达中的第一马达(11)引起平行于与延伸方向(E)正交的第一方向(Y)的平移运动和/或
- 所述马达中的第二马达(12)引起平行于与所述延伸方向(E)和第一方向(Y)正交的第二方向(X)的平移运动和/或
- 所述马达中的第三马达(13)引起平行于与所述延伸方向(E)平行的第三方向(Z)的平移运动和/或
- 所述马达中的第四马达(14)引起平行于围绕旋转轴线(R)的第四方向(C)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延伸方向(E)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7)如此配置,即,该控制机构同时可至少操纵所述第二马达(12)、所述第三马达(13)和所述第四马达(14),并且尤其可同时操纵所述第一马达(11)、所述第二马达(12)、所述第三马达(13)和所述第四马达(14)。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方向(S)平行于所述运输方向(T)伸延,其中,所述分配方向(S)和所述运输方向(T)优选地处于平行的平面中。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机构(6)具有压具托架(15),所述压具杆(8)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Z)和/或第四方向(C)可运动地支承在该压具托架中或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机构(6)具有压具杆支架(16),所述压具杆支架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Z)可运动地支承在所述压具托架(15)中或处,并且所述压具杆(8)与所述压具杆支架不可运动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机构(6)具有引导机构(17),所述压具托架(15)和/或形成所述压具托架(15)的组成部分的被引导的机构(18)、尤其形成所述压具托架(15)的组成部分的滑块(18)平行于包括所述第一方向(Y)和所述第二方向(X)的组中的一个方向、优选地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X)可运动地支承在该引导机构(17)中或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机构(6)具有台架(19),所述引导机构(17)平行于包括所述第一方向(Y)和所述第二方向(X)的组中的另一方向、优选地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Y)可运动地支承在该台架中或上。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11、12、13、14)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特别优选地至少三个,尤其引起所述压具杆(8)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X、Y、Z、C)同时运动的马达(11、12、13、14),相对于所述引导机构(17)或所述台架(19)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所述引导机构(17)或所述台架(19)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马达(11)相对于所述台架(19)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所述台架(19)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马达(11)、所述第二马达(12)、所述第三马达(13)和/或所述第四马达(14)或可通过所述马达(11、12、13、14)相应运动的构件(8、15、16、17)具有位置传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马达(11)、所述第二马达(12)、所述第三马达(13)和/或所述第四马达(14)为位移控制的马达,尤其为步进马达。
14.根据权利要求3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马达(11)、所述第二马达(12)、所述第三马达(13)和/或所述第四马达(14)与可通过所述马达(11、12、13、14)相应运动的构件(8、15、16、17)通过传动机构(21)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马达(13)驱动第一驱动轮(22),尤其齿轮(22),通过它来引导第一连续皮带(23),其中,所述第一连续皮带(23)还通过至少五个、优选地恰好五个或通过至少十一个、优选地恰好十一个导向辊子(24)来引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轮(22)与所述导向辊子(24)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恰好一个或至少四个、优选地恰好四个导向辊子相对于所述第三马达(13)位置固定,和/或所述导向辊子(24)中的至少四个、优选地恰好四个或至少七个、优选地恰好七个导向辊子相对于所述压具托架(15)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所述压具托架(15)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皮带(23)的第一区段(23a)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Z)伸延,其中,所述第一区段(23a)相对于所述压具杆(8)或压具杆支架(16)位置固定并且与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区段(23a)尤其在所述导向辊子(24)的固定在所述压具托架(15)处的两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
18.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皮带(23)的至少四个、优选地恰好四个或至少十个、优选地恰好十个其他区段(23b-23k)相对于所述第三方向(Z)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并且优选地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X)和/或与所述第一方向(Y)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伸延,其中,所述其他区段(23b-23k)尤其没有互相接触。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的区段(23b-23k)中
- 没有区段或至少一个区段(23c)或至少两个区段(23f、23g)在所述第一驱动轮(22)和导向辊子(24)中的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轮(22)位置固定的一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和/或
- 至少一个区段(23d)或至少四个区段(23c、23e、23h、23j)或至少六个区段(23b、23c、23e、23h、23j、23k)相应在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轮(22)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一个导向辊子和固定在所述压具托架(15)处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一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和/或
- 没有区段或至少两个区段(23e、23f;23b、23k)相应在固定在所述压具托架(15)处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两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和/或
- 没有区段或至少一个区段(23b)或至少两个区段(23f,23g)在所述第一驱动轮(22)和固定在所述压具托架(15)处的导向辊子(24)中的一个导向辊子之间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具杆(8)在所述压具托架(15)中或处在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特别优选地至少三个轴承(25)、尤其滑动轴承、球轴承或滚子轴承中引导,该轴承相对于所述压具托架(15)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所述压具托架(15)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具杆支架(16)可尤其在在轴承(25)中的两个轴承之间的区段(15a)中相对于所述压具托架(15)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Z)运动在100至200mm、优选地120至180mm、特别优选地140至160mm的范围中的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压具杆驱动轮(26)抗扭地与所述压具杆(8)连接,并且可和所述压具杆(8)一起平行于所述第四方向(C)运动,其中,所述压具杆驱动轮(26)相对于所述压具托架(15)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所述压具托架(15)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具杆驱动轮(26)同轴于一个或多个轴承(25)和/或在所述轴承(25)中的两个之间布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马达(14)驱动第二驱动轮(27),尤其齿轮,通过它引导第二连续皮带(28),其中,所述第二连续皮带(28)还通过至少两个导向辊子(29)和所述压具杆驱动轮(26)来引导。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轮(27)和所述导向辊子(29)中的至少一个导向辊子相对于所述第四马达(14)位置固定,和/或所述导向辊子(29)中的至少一个导向辊子相对于所述压具托架(15)位置固定并且尤其与所述压具托架(15)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续皮带(28)的第一区段(28a)并且尤其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特别优选地至少三个其他区段(28b、28c、28d)与所述第三方向(Z)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并且优选地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X)和/或与所述第一方向(Y)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伸延,其中,所述区段(28a、28b、28c、28d)尤其没有互相接触。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续皮带(28)的在压具杆驱动轮(26)和第二驱动轮(27)之间延伸的第一区段(28a)和在相对于所述马达(14)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29)和相对于所述压具托架(15)位置固定的导向辊子(29)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区段(28c)与所述第三方向(Z)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并且优选地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X)和/或与所述第一方向(Y)成角度地、尤其正交地伸延,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区段(28a、28c)尤其彼此平行地伸延。
28.根据权利要求3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具杆(8)可相对于所述第四马达(14)平行于所述第四方向(C)运动至少90°、优选地至少180°、特别优选地至少360°,尤其以0.5°至2°、优选地0.5°至1.5°特别优选地1°的范围中的步距运动。
29.根据权利要求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具托架(15)可相对于所述第三马达(13)和/或第四马达(14)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X)运动在30至60mm、优选地35至50mm、特别优选地40至45mm的范围中的距离。
3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具脚部(9)构造为吹嘴和/或吸嘴(30),并且所述压具杆(8)和/或压具脚部(9)与可加载负压和/或过压的压缩空气接口(31、31')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接口(31)与所述第一杆端部(8a)连接并且具有与所述压具杆(8)同轴的供应部(32),其中,所述压具杆(8)构造为空心轴,使得在同轴的供应部(32)和压具脚部(9)之间经过所述压具杆(8)存在流体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接口(31')布置在压具杆(8)和压具脚部(9)之间并且具有侧向的供应部(32'),使得流体连接存在于侧向的供应部(32')和压具脚部(9)之间。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接口(31、31')和尤其所述供应部(32、32')不可通过所述第四马达(14)运动。
34.一种用于尤其在使用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的情况下给各包装(2)贴标签的方法,其中,
- 沿运输方向(T)运输相应的包装(2),
- 沿分配方向(S)分配标签(5),
- 使所述分配的标签(5)在接纳位置(A、A')中由具有压具脚部(9)和与之连接的压具杆(8)的压具(10)的压具脚部(9)接纳,并且
- 使所述压具杆(8)与由所述压具脚部(9)接纳的标签(5)通过多个马达(11、12、13、14)运动,直至所述标签(5)在交付位置(B)中从所述压具脚部(9)施加到所述包装(2)上,
其特征在于,
- 为了使所述标签(5)从所述接纳位置(A、A')运动到所述交付位置(B),使所述压具杆(8)通过所述马达(11、12、13、14)中的至少三个马达同时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X、Y、Z、C)运动,并且
- 引起所述压具杆(8)平行于所述至少三个方向(X、Y、Z、C)同时运动的马达(11、12、13、14)在实施使所述压具杆(8)平行于所述至少三个方向(X、Y、Z、C)同时运动期间未改变它们相对彼此的位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实施所述压具杆(8)平行于至少三个方向(X、Y、Z、C)的同时运动,同时操纵以下马达中的至少三个:
- 所述马达中的第一马达(11),其引起平行于与所述延伸方向(E)正交的第一方向(Y)的平移运动,
- 所述马达中的第二马达(12),其引起平行于与所述延伸方向(E)和所述第一方向(Y)正交的第二方向(X)的平移运动,
- 所述马达中的第三马达(13),其引起平行于与所述延伸方向(E)平行的第三方向(Z)的平移运动,
- 所述马达中的第四马达(14),其引起平行于围绕旋转轴线(R)的第四方向(C)的旋转运动,该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延伸方向(E)延伸。
CN201680064777.1A 2015-11-06 2016-07-20 用于给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083496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119153.9 2015-11-06
DE102015119153.9A DE102015119153A1 (de) 2015-11-06 2015-11-06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tikettieren von einzelnen Packungen
PCT/EP2016/067281 WO2017076522A1 (de) 2015-11-06 2016-07-20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tikettieren von einzelnen packung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9618A true CN108349618A (zh) 2018-07-31

Family

ID=56557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4777.1A Pending CN108349618A (zh) 2015-11-06 2016-07-20 用于给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05062A1 (zh)
EP (1) EP3271254B1 (zh)
CN (1) CN108349618A (zh)
CA (1) CA3001633A1 (zh)
DE (1) DE102015119153A1 (zh)
DK (1) DK3271254T3 (zh)
ES (1) ES2701375T3 (zh)
PL (1) PL3271254T3 (zh)
WO (1) WO20170765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9035B2 (ja) 2017-11-08 2019-10-09 株式会社アマダ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製品搬送装置及び製品搬送システム
EP3495280B1 (de) * 2017-12-08 2021-04-07 MULTIVAC Marking & Inspection GmbH & Co. KG Etikettierer mit schieberbaugruppe
EP4234420A3 (de) * 2021-06-16 2023-10-18 Bizerba SE & Co. KG Blasetikettier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45191A1 (de) * 1995-12-04 1997-06-05 Siemens Nixdorf Inf Syst Vorrichtung zum Bereitstellen und Applizieren von Etikett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ieser Vorrichtung
EP2298510B1 (de) * 2009-09-14 2012-05-23 Bizerba GmbH & Co. KG Roboter mit Delta-Kinematik
EP2481675A2 (en) * 2011-01-27 2012-08-01 Teraoka Seiko Co., Ltd. Label affix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affixing a label
CN103347788A (zh) * 2011-01-31 2013-10-09 艾斯普拉工厂有限公司 用于从包装底面对单个包装贴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CN203727774U (zh) * 2014-02-27 2014-07-23 彭映 压块装置
CN104890965A (zh) * 2015-05-04 2015-09-09 济南源鑫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实时在线多向全坐标自动打印贴标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907855U1 (zh) * 1989-06-28 1989-08-10 Hyla, Georg, Dipl.-Inform., 7560 Gaggenau, De
JP2002211526A (ja) * 2001-01-19 2002-07-31 Ishida Co Ltd ラベル貼付装置
JP4132878B2 (ja) * 2002-03-05 2008-08-13 株式会社イシダ ラベル貼付装置
JP2005193926A (ja) 2004-01-05 2005-07-21 Ishida Co Ltd ラベル発行貼付装置
DE102014119391C5 (de) * 2014-12-22 2019-02-28 Espera-Werke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tikettieren von einzelnen Packungen
CN105501589B (zh) * 2015-12-31 2018-06-26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贴标机器人、贴标机及贴标机的贴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45191A1 (de) * 1995-12-04 1997-06-05 Siemens Nixdorf Inf Syst Vorrichtung zum Bereitstellen und Applizieren von Etikett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ieser Vorrichtung
EP2298510B1 (de) * 2009-09-14 2012-05-23 Bizerba GmbH & Co. KG Roboter mit Delta-Kinematik
EP2481675A2 (en) * 2011-01-27 2012-08-01 Teraoka Seiko Co., Ltd. Label affix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affixing a label
CN103347788A (zh) * 2011-01-31 2013-10-09 艾斯普拉工厂有限公司 用于从包装底面对单个包装贴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CN203727774U (zh) * 2014-02-27 2014-07-23 彭映 压块装置
CN104890965A (zh) * 2015-05-04 2015-09-09 济南源鑫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实时在线多向全坐标自动打印贴标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1254B1 (de) 2018-09-12
US20180305062A1 (en) 2018-10-25
DK3271254T3 (en) 2019-01-14
EP3271254A1 (de) 2018-01-24
ES2701375T3 (es) 2019-02-21
WO2017076522A1 (de) 2017-05-11
DE102015119153A1 (de) 2017-05-11
PL3271254T3 (pl) 2019-01-31
CA3001633A1 (en)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4750B (zh) 包装机及包装方法
JP6062451B2 (ja) 包装ユニットを構成するための装置
US1005325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labelling individual packages from the underside of the package
US7997401B2 (en) Apparatus for displacing units relative to a transport track
CN108349618A (zh) 用于给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US917480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packaging units
CN104276315A (zh) 贴标机及对容器贴标的方法
CN107108062A (zh) 用于给单个的包装贴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CN108473223B (zh) 用于给各个包装加标签的装置和方法
EP1318074A3 (en) Device for filling boxes with a number of rows of objects
CN108789735B (zh) 一种双向旋切机的输送设备
JP2006298488A (ja) ラベル貼りステーション
CN107405662A (zh) 矫直机和用于更换矫直辊子元件的方法
JP5587594B2 (ja) 製品方向変換装置
KR20160084445A (ko) 이송 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분배 장치 및 분배 장치 내부에서 기판을 이송하는 방법
CN107399604A (zh) 送料装置
JP2013071828A (ja) 物品搬送装置
JP2009066818A (ja) マンドレルの搬送装置
CN207077886U (zh) 一种打码机
KR20180063281A (ko) 제품을 밴딩하기 위한 장치
IT202000016693A1 (it) Unità e metodo di formatura di un contenitore e apparato di confezionamento con tale unità
JP5837629B2 (ja) 容器搬送装置
KR200464716Y1 (ko) 용기 이송장치
IT9003716A1 (it) Apparecchiatura per l'applicazione di tappi a contenitori.
JPH0872803A (ja) 物品箱詰め方法および物品箱詰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