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243B - 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9243B
CN108349243B CN201680064072.XA CN201680064072A CN108349243B CN 108349243 B CN108349243 B CN 108349243B CN 201680064072 A CN201680064072 A CN 201680064072A CN 108349243 B CN108349243 B CN 108349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steel sheet
inkjet head
printing
inkj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40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9243A (zh
Inventor
金炅锡
李昭娟
刘锡填
洪完基
元圣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co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s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053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80021321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c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49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9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1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for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26Printing on other surfaces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1/28Printing on other surfaces than ordinary paper on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包括利用喷墨印刷对钢板表面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包括:多个喷墨头,在印刷区域配置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及多个固化装置,配置在各喷墨头的后方(钢板的移动方向),固化滴落到钢板的油墨液滴。

Description

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表面印刷有花纹的钢板可以分为利用丝网的印刷钢板、利用滚筒印刷的印刷钢板以及利用花纹转印纸的印刷钢板。对于丝网印刷钢板,作为间歇分批式(batch type)工艺利用薄片(sheet)上的印刷工艺而不是利用卷板,辊印钢板利用将油墨或油漆沾在蚀刻有印刷花纹的辊上而进行涂覆的方法,转印纸印刷钢板利用将印有花纹的转印纸转印到钢板上的方法。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丝网印刷方式虽然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但是需要根据要印刷的花纹或产品的种类另外制作作为印刷版的网版(screen),并且根据颜色的数量或种类,网版的数量增加,结果导致作业速度缓慢而生产性差。
滚筒印刷方式与丝网印刷方式不同,是连续卷板涂覆方式,因此生产性高,但是,印刷花纹简单,难以表现出多种花纹,因此难以实现产品设计的多样化。并且,与丝网印刷方式一样,根据颜色的数量,印刷滚筒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生产工艺复杂,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该装置能够利用喷墨印刷提高生产性和印刷品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该装置能够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确保均匀的流动场,使得油墨液滴在印刷区域内准确地滴落到目标位置。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该装置包括利用喷墨印刷对钢板表面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包括:多个喷墨头,在印刷区域配置在所述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及多个固化装置,配置在各所述喷墨头的后方(所述钢板的移动方向),固化滴落到所述钢板上的油墨液滴。
并且,所述印刷装置还可以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将所述多个喷墨头和所述多个固化装置约束成一个装置,并且形成有暴露所述喷墨头的喷嘴的第一开口和暴露所述固化装置的照射部的第二开口。
并且,所述底座可以被配置成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后方及两侧方延伸,以防止在所述喷墨头的周围产生不均匀的流动。
并且,所述印刷装置还可以包括虚拟喷墨头,所述虚拟喷墨头配置在所述多个喷墨头中位于最前方(所述钢板的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喷墨头的前方。
并且,所述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还可以包括虚拟固化装置,所述虚拟固化装置配置在所述虚拟喷墨头与位于最前方的所述喷墨头之间。
并且,所述多个喷墨头和所述多个固化装置彼此可以以预定的间距配置,所述虚拟喷墨头可以以与所述多个喷墨头之间的间距相同的间距配置在位于最前方的所述喷墨头的前方。
并且,所述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还可以包括紧贴移送单元,所述紧贴移送单元在所述印刷装置的印刷区域下方支承所述钢板,所述紧贴移送单元可以包括支承部,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钢板,并且包括向上凸出的弯曲面。
并且,所述支承部可以包括:传送带,被配置成其形状可改变,并以履带进行旋转运动;及膨胀腔室,位于所述传送带支承所述钢板的区域下面,可通过孔或狭缝提供气压,通过从所述膨胀腔室提供的气压,所述传送带保持弯曲面。
并且,所述钢板可以被配置成紧贴在所述传送带上,以具有与所述传送带的弯曲面相同的曲率。
并且,各所述喷墨头与所述钢板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
并且,各所述喷墨头与所述钢板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在0.8mm至1.2mm的范围。
并且,可以提供一种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将所述多个喷墨头约束成一个装置,并且形成有暴露所述喷墨头的喷嘴的第一开口,所述底座可以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所述钢板接近的方向)和两侧方延伸。
并且,所述底座还可以包括结合板,所述结合板中形成有容纳所述喷墨头的第三开口,将所述喷墨头固定在所述第三开口。
并且,所述底座可以被配置成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后方及两侧方延伸,以防止在所述喷墨头的周围产生不均匀的流动。
并且,所述喷墨头可以在所述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平行地配置多个,并且可以被配置成在所述钢板的长度方向上部分重叠。
并且,所述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辅助板,所述第一辅助板被配置成填充重叠配置的所述喷墨头中位于前方的喷墨头与位于后方的喷墨头之间的空间。
并且,所述结合板可以被配置成从所述底座凹进,并且还可以包括第二辅助板,所述第二辅助板被配置成填充所述喷墨头与所述底座之间的空间。
并且,所述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还可以包括辅助板,所述辅助板被配置成填充所述喷墨头与所述底座之间的空间,并且相比所述喷墨头不突出。
并且,在所述多个喷墨头中位于最前方的喷墨头可以从所述底座的前方端部隔开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1以上。
并且,所述喷墨头被配置成可以相比所述底座向下方突出,所述底座可以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延伸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2以上。
并且,所述喷墨头可以被配置成相比所述底座向上方凹进,所述底座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可以延伸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3以上。
并且,各所述喷墨头与所述钢板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在0.8mm至1.2mm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该装置包括利用喷墨印刷对钢板表面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包括:多个喷墨头列,在所述印刷区域上,配置在所述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并且包括在所述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喷墨头;及底座,将在所述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喷墨头约束成一个装置,并且形成有暴露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部的第一开口,所述底座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所述钢板接近的方向)和两侧方延伸,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部从端部向下突出,并且包括第一辅助板,所述第一辅助板设置在所述喷墨头的端部,以填充所述喷嘴部周围的空间。
并且,所述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辅助板,所述第二辅助板填充所述底座与所述喷墨头之间的空间,并且可以被配置成相比所述喷嘴部没有向下方突出。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能够进行连续的卷板工艺生产。并且,工艺简单且生产速度和效率高。
并且,由于利用喷墨印刷,能够实施各种花纹和颜色,从而能够将计算机数字图像不变形地印刷到钢板上。因此,能够实现高分辨率,能够制造可适用于家电产品或内外装材料等的高品质印刷钢板。
设置辅助板,并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多个喷墨头,以在印刷区域不产生喷墨头周围的高度偏差,从而能够防止因产生宽度方向流动所导致的图像的品质下降。
并且,由于能够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确保均匀的流动场,使得油墨液滴能够在印刷区域内准确地滴落到目标位置,从而能够使钢板的印刷图像具有高品质。
并且,利用张力控制装置和紧贴移送单元来保持钢板平坦,从而能够防止钢板在移送过程中发生滑动,并且能够在进入印刷区域之前清除钢板的波形。
并且,利用蛇行控制装置控制钢板蛇行移动,从而能够防止需要油墨的图像发生变形。
并且,利用速度控制装置以预定速度供应钢板,以使油墨滴落到所要求的准确位置上。
并且,利用紧贴移送单元在印刷区域保持钢板没有残余波形而平坦地展开的状态,从而能够将喷墨头与钢板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防止钢板冲击喷墨头而发生破损。
并且,利用钢板上部间距调节单元,能够控制喷墨头与钢板之间的距离。
并且,具有多层结构,在上层作业线设置用于印刷的装置,且可选择从下层作业线转换到上层作业线,从而能够有效利用工艺。
并且,在上层作业线上将设置印刷装置的构造物以独立构造物的形式设置,从而能够不受周围设备产生的振动的影响,期待高品质的印刷产品。
并且,利用波高调节单元将钢板的波高降低至设定范围内,从而能够防止钢板冲击喷墨头。
并且,能够利用底座或虚拟喷墨头防止可能对喷墨头产生影响的不均匀的流动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中不使用上层作业线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中使用上层作业线但不使用印刷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基于周围气流的影响的油墨落下位置的差异的侧面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印刷单元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印刷单元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印刷单元的侧面放大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紧贴移送单元的结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紧贴移送单元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紧贴移送单元的曲率半径与最大高度差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波高调节单元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钢板经过波高调节单元之前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14是表示钢板经过波高调节单元之后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15是表示钢板经过波高调节单元时波形发生变化的状态的曲线图。
图16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的仰视图。
图19是表示在没有底座的情况下基于周围气流的影响的油墨液滴落下位置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油墨液滴的落下位置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基于钢板与喷墨头之间的距离的印刷品质的照片。
图22是表示基于钢板与喷墨头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发展流动距离的曲线图。
图23是表示基于钢板的移动速度的印刷品质的照片。
图24是表示基于钢板的移动速度的最小发展流动距离的曲线图。
图25是放大表示喷墨头的结合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26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的气流的图。
图27是表示基于高度阶梯差的印刷品质的照片。
图28是表示基于钢板的移动速度的油墨侧面速度的曲线图。
图29是表示设置第一辅助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设置第一辅助板后基于钢板的移动速度的油墨侧面速度的曲线图。
图31是表示设置第二辅助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设置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3是图32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说明的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思想而举例的。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能够以其它形式具体化。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图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而且为了便于理解,在图中可放大表示构成要素的宽度、长度及厚度等。在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的图。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钢板进入印刷工艺之前可经过形成涂膜层的工艺。即,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可以包括形成涂膜层的过程和利用喷墨印刷在涂膜层上形成印刷层的过程。其中,涂覆钢板是指表面形成有涂膜层或印刷层的钢板。
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可以包括:张力控制装置10,施加张力,以使钢板不弯曲而保持平坦的状态;蛇行控制装置20,防止钢板在移动时向左右偏离而不沿着生产线的中心移动;速度控制装置30、40,保持钢板的移动速度,以将印刷油墨滴落到钢板上时使油墨准确地滴落到目标位置;以及印刷装置100,使印刷油墨滴落到钢板上,以印刷花纹或颜色。
参照附图,从钢板的进入方向可以连续地设置张力控制装置10、蛇行控制装置20、偏导辊51(Deflector Roll)、浮动辊53(Dancer Roll)、速度控制装置30、印刷装置100、偏导辊52以及速度控制装置40。
张力控制装置10调节张紧辊11、12(TBR;Tension Bridle Roll)的速度和接触角,从而能够将钢板保持在设定的张力范围内。张力范围可以在使钢板表面形状变得平坦但不会因过大的张力而发生断裂的范围内设定。例如,张力范围可以在2kgf/mm2至4kgf/mm2范围内设定。此时,钢板的张力误差被调节为-1%至+1%的范围内,从而能够保持钢板的张力。
张紧辊11、12可以包括邻近配置的两个辊。并且,钢板沿着位于进入方向(以下,称为前方)的张紧辊11的上部面进入,沿着位于引出方向(以下,称为后方)的张紧辊12的下部面引出。此时,可通过改变某一个张紧辊11、12的上下位置(或水平位置),调节施加于钢板的张力大小。
并且,在张紧辊11、12的后方可以设置测量钢板的张力的张力测量传感器13。张力测量传感器13测量钢板的张力,向张力控制器14传送信号。并且,当测量的钢板的张力为设定范围以上时,张力控制器14向张紧辊11、12传送操作信号以降低钢板的张力,当测量的钢板的张力为设定范围以下时,向张紧辊11、12传送操作信号以增加钢板的张力。
蛇行控制装置20可根据蛇行测量传感器23告知的钢板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从钢板移送线的中央偏离的程度的蛇行量,旋转和移动转向辊21、22(SR;Steering Roll)的轴。例如,钢板的蛇行量可控制在-1mm至+1mm范围内。
转向辊21、22可位于张紧辊11、12的后方。
并且,转向辊21、22可以包括邻近配置的两个辊。并且,钢板可以沿着邻近的两个辊的上部面移送。此时,可通过改变某一个转向辊21、22的钢板宽度方向位置(或旋转轴的钢板宽度方向倾斜度),控制钢板的蛇行。
并且,在转向辊21、22的后方可以设置测量钢板的蛇行的蛇行测量传感器23。蛇行测量传感器23测量钢板的蛇行,并向蛇行控制器24传送信号。并且,当钢板向右侧蛇行时,蛇行控制器24向转向辊21、22传送操作信号以使钢板向左侧移动,当钢板向左侧蛇行时,蛇行控制器24向转向辊21、22传送操作信号以使钢板向右侧移动。
并且,蛇行测量传感器23还可以与印刷装置100连接。例如,钢板的蛇行程度超过危险范围时,可以使印刷装置停止运行。
速度控制装置30、40可通过调节夹送辊31、41(PP;Pinch Roll)的旋转速度,将钢板的移动方向速度保持在设定速度。这是因为保持预定的钢板速度才能使印刷油墨滴落到目标位置。例如,钢板的设定速度可以在30mpm至50mpm的范围内选择。此时,钢板的实际移动速度的变动量可以控制在-25μm/sec至+25μm/sec范围内。
夹送辊31、41可以包括配置在钢板的上下位置的两个辊。此时,可通过改变一个以上的夹送辊31、41的旋转速度,调节钢板的移动速度。
并且,夹送辊31、41可以固定钢板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并降低宽度方向上的振动。例如,夹送辊31、41将钢板的水平方向振动幅度调整为保持在-11μm至+11μm范围内。
并且,夹送辊31、41可以设置在印刷装置100的前方和后方中任意一方以上。图中示出在印刷装置100的前方和后方均设置夹送辊31、41。但是,可以只在印刷装置100的后方设置夹送辊31、41并拉动钢板以控制速度,也可以是只在印刷装置100的前方设置夹送辊31、41并推动钢板以控制速度。
并且,偏导辊51、52可用作改变钢板的移动方向和角度。例如,可以设置在蛇行控制装置20与速度控制装置30、40之间,以改变钢板的移动方向,也可以设置在印刷装置100与速度控制装置30、40之间,以改变钢板的移动方向。
并且,浮动辊53与底座之间设置减震部件,从而能够在钢板的上下方向上在小范围内移动。因此,浮动辊53能够降低钢板的振动,并且能够调节钢板的张力。具体地,浮动辊53能够降低钢板经过张力控制装置10和蛇行控制装置20时产生的振动。例如,浮动辊53将钢板的上下振动幅度调整为保持在-60μm至+60μm内。
另外,印刷装置100可以包括:紧贴移送单元120,使钢板在作为油墨落下位置的喷射区域(Jetting zone)或印刷区域A平坦地展开而不弯曲;钢板支承辊131、132的位置调节单元,调节钢板的上下位置;以及印刷单元110,将印刷油墨滴落在钢板上。
紧贴移送单元120能够使钢板紧贴在传送带133上,从而使得钢板的表面变得平坦。前面说明钢板表面的平坦度通过张力控制装置10来实现。但是,钢板表面还会留有少量的残留波形。虽然在后面会对此进行说明,由于喷墨头111与钢板之间的距离(Stand Off)被设置成0.8mm至1.2mm的范围,因此当以30mpm至50mpm的速度移动的钢板与喷墨头111发生碰撞时印刷装置100会受损。因此,需要利用另外的紧贴移送单元120清除残留波形。
并且,钢板支承辊131、132位置调节单元通过调节支承钢板的同时控制指定钢板的上下方向位置的钢板支承辊131、132的上下位置,能够使印刷油墨滴落到钢板的准确位置上。例如,钢板支承辊131、132的位置调节单元能够调节钢板支承辊131、132的上下位置,使得钢板的上下振动幅度保持在-60μm至+60μm内。
印刷单元110可以对在印刷区域A内移动的钢板喷射印刷油墨,以在钢板表面实施印刷设计。将在后面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其次,参照图2和图3,对被配置成多层作业线(line)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的工艺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中不使用上层作业线的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中使用上层作业线但不使用印刷装置100的状态的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可以被配置成包括下层作业线和上层作业线的多层作业线。此时,前面说明的张力控制装置10、蛇行控制装置20、速度控制装置30、40以及印刷装置100等可以设置在上层作业线上。即,在上层作业线可以实施用于对钢板进行印刷的准备工艺、利用喷墨印刷进行印刷的工艺以及用于提高印刷品质的工艺。
下面,将进入上层作业线之前在下层作业线实施的工艺称为前工艺,将完成对钢板的印刷后的工艺称为后工艺。图中并没有表示前工艺和后工艺,并省略另外的说明。
上层作业线包括配置在下层作业线上的构造物,且各个装置可配置在构造物中。
此时,配置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构造物73可以与位于前方的前方构造物71和位于后方的后方构造物72独立地设置。例如,在前方构造物71上可以设置张力控制装置10、蛇行控制装置20及第一速度控制装置30,在后方构造物72上可以设置第二速度控制装置40。
并且,前方构造物71和后方构造物72可以一体地设置以形成上层构造物,印刷构造物73可以独立地设置在上层构造物上形成的开口部内。
设置在前方构造物71上的张力控制装置10和蛇行控制装置20具备另外的驱动力,因此在工作时产生振动,引发钢板的速度误差。若印刷装置100与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和蛇行控制装置一起设置在前方构造物71上,则因构造物上产生的振动和速度误差,不能实现高分辨率和高印刷性。
尤其,喷墨头111和紧贴移送单元120对振动很敏感。喷墨头111与钢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设置成0.8mm至1.2mm的范围,因此当喷墨头111和紧贴移送单元120上产生振动时,所需的产品的印刷图像会产生误差,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喷墨头111的破损。因此,印刷装置100可以设置在与前方构造物71独立地设置的印刷构造物73上。
在下层作业线可以设置钢板移动方向控制装置60。钢板移动方向控制装置60可以包括固定辊61和移动辊62、63。移动辊可以包括:第一移动辊62,相接在固定辊61的后方,将钢板的移动方向向上部转换,使钢板进入到上层作业线;以及第二移动辊63,相接在固定辊61的下面,使钢板经过下层作业线而不向上层作业线移动。第一移动辊62和第二移动辊63可以分别被配置成以与固定辊61相接或者不相接的方式进行移动。
并且,第一移动辊62和第二移动辊63可以被配置成能够改变一个移动辊与固定辊61相接的位置。此时,为了移动移动辊的位置,可以使用多个缸体和接头。
参照图2,当第二移动辊63相接在固定辊61的下面时,钢板沿水平方向移动,而并不进入到上层作业线。因此,当不需要另外的印刷工艺时,可以使移动辊62移动至固定辊61的下面。
参照图3,当第一移动辊62相接在固定辊61的后方时,钢板向上移动,进入到上层作业线。例如,在钢板移动方向控制装置60的上部设置张力控制装置10,因此经过钢板移动方向控制装置60的钢板可以直接进入到张力控制装置10。
并且,即使钢板进入到上层作业线时也可以不实施印刷工艺。为此,可通过调节位于印刷装置100的前方和后方的一对夹送辊31、41的上下方向位置,调节钢板的移送高度。并且,可通过使印刷装置100的喷墨头111向上移动,使喷墨头111与紧贴移送单元120相互拉开。例如,当喷墨头111向上移动,一对夹送辊31、41以小于喷墨头向上移动的幅度向上移动时,钢板可以在与喷墨头111不产生干扰的情况下与紧贴移送单元120不接触地通过。因此,钢板可以不经过印刷工艺而被传送到上层作业线的下一个工艺。
接着,参照图4至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基于周围气流的影响的油墨落下位置差异的侧面放大图。
当钢板以比较快的速度经过时在钢板周围形成一定的气流。因此,从喷嘴3滴落的油墨并没有垂直滴落,而是向钢板的移动方向移动后滴落。不过,如果各喷墨头1上形成均匀的气流,则对印刷图像的品质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当任意一个喷墨头1上产生不均匀的流动时,印刷图像可能会变形。
喷墨头1的周围可以产生不均匀的流动。不均匀的流动改变油墨的落下位置,导致印刷图像的品质下降。假设具有一个喷墨头1时,因喷墨头1的前方和喷墨头1的两侧方的不均匀的流动,导致印刷图像的外围品质可能会下降。不过,在喷墨头1的后方,因受到由钢板造成的气流的影响而产生不均匀的流动的可能性小。
并且,当多个喷墨头1设置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时,位于最前方的喷墨头1受周围气流的影响大,油墨的落下位置可能发生变化。相对位于内侧的喷墨头1受周围气流的影响小。并且,位于最后方的喷墨头1也因受到由钢板造成的气流的影响而产生不均匀的流动的可能性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的侧视图。
参照图5,印刷单元110可以包括:喷墨头111,安装有喷射印刷油墨的喷嘴112;固化装置113,固化油墨,以防止滴落到钢板上的油墨的扩散达到适当扩散量以上;以及油墨供应装置114,能够以不产生泡沫的方式持续供应油墨。
喷墨头111设置有多个朝下配置的喷嘴112,多个喷嘴112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且可以以均匀的间隔配置。
并且,油墨供应装置114可以与喷墨头111连接,并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喷墨头111结合,因此油墨不足时能够进行更换。
并且,喷墨头111可以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并列配置有多个。此时,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配置的各个喷墨头111能够喷射不同颜色的油墨。例如,从钢板的移动方向前方,可以并列配置喷射青色(C,Cyan)、紫红色(M,Magenta)、黄色(Y,Yellow)、黑色(K,Black)油墨的喷墨头111。
并且,喷射一种颜色的油墨的喷墨头111可以被配置成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多个喷墨头111重叠。当喷墨头111的长度足够长而能够覆盖钢板的宽度时,一个喷墨头111能够承担一种颜色,但是,当喷墨头111的长度小于钢板的宽度时,可以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连接多个喷墨头111来使用。
参照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两个喷墨头111。此时,喷墨头111的一部分重叠配置,但喷嘴112可以不重叠地配置。更详细而言,位于左侧的喷墨头111的左侧最外围喷嘴112的位置与位于右侧的喷墨头111的右侧最外围喷嘴112之间的距离可以与邻近的喷嘴112之间的间距一致。
固化装置113可以利用紫外线(UV)固化油墨。喷射到钢板的油墨液滴(Droplet)随着时间的经过会持续地扩散。但是,油墨液滴的大小越大,印刷图像的分辨率会越低。因此,固化装置113可以固化油墨,以使油墨不会扩散到适当的扩散量以上。
并且,固化装置113可以配置在喷墨头111的后方。例如,固化装置113可以配置在承担一种颜色的喷墨头111的后方。这种情况下,可以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并列配置C颜色的喷墨头111、固化装置113、M颜色的喷墨头111、固化装置113、Y颜色的喷墨头111、固化装置113、K颜色的喷墨头111以及固化装置113。
另外,钢板与喷墨头111的喷嘴112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调节为0.8mm至1.2mm的范围。当钢板与喷嘴112之间的距离大于1.2mm时,难以准确地控制油墨滴落的位置,导致印刷图像的品质相应地下降。这是因为油墨滴落到快速移动的钢板上,在滴落的过程中受到周围气流的影响。并且,当钢板与喷嘴112之间的距离小于0.8mm时,有可能钢板与喷墨头111发生碰撞。钢板并不具有完整的平面,而是包括微小的波形,因此需要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的仰视图。
参照图6,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可以包括用于固定喷墨头111和固化装置113的底座115。底座115可以将多个喷墨头111和多个固化装置113约束成一个装置。例如,底座115可被配置成横穿多个喷墨头111和多个固化装置113。
并且,底座115上可以形成有暴露喷墨头111的喷嘴112的第一开口115a和暴露固化装置113的照射部的第二开口115b。
并且,底座115确保流动发展距离从而能够在印刷区域A内确保均匀的流动场,使得油墨液滴准确地滴落到目标位置。
为此,底座115的底部可以位于喷墨头111的下面。例如,底座115的底部可以在不低于喷嘴112的位置的范围内位于最下面。
底座115可以防止因喷嘴112周围的气流而导致油墨的落下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即,底座115可以被配置成向喷嘴112的前方和后方以及两侧方延伸一定距离,以在印刷区域A内形成均匀的流动。其中,印刷区域A是指喷嘴112所处的区域或油墨滴落以形成印刷图像的区域。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1的侧面放大图。
参照图7,印刷单元110-1中在位于最前方的喷墨头111的前方可以配置虚拟(Dummy)单元。为了形成与第二个喷墨头111以及之后的喷墨头111相同的条件,虚拟单元设置在位于最前方的喷墨头111的前方,但是不具有积极作用。并且,虚拟单元可以在印刷区域A内确保均匀的流动场,以使油墨液滴准确地滴落到目标位置。
虚拟单元可以包括虚拟喷墨头116和虚拟固化装置117。这种情况下,可以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并列配置虚拟喷墨头116、虚拟固化装置117、C颜色的喷墨头111、固化装置113、M颜色的喷墨头111、固化装置113、Y颜色的喷墨头111、固化装置113、K颜色的喷墨头111以及固化装置113。
即,虚拟喷墨头116和虚拟固化装置117可以使位于最前方的C颜色的喷墨头111的周围条件与第二个喷墨头111及之后的喷墨头111的周围条件相同,从而使对喷墨头111产生的气流的影响相同。
当难以设置图6示出的底座115时,可以使用虚拟单元。例如,当钢板被配置成在印刷区域A具有曲率时,需将喷墨头111也以相同的曲率配置。这是因为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需要保持恒定的距离。这种情况下,难以设置底座115,因此,可以在位于最前方的喷墨头111的前方设置虚拟单元。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紧贴移送单元120的结构图。
紧贴移送单元120可以包括:钢板支承辊131、132,在钢板的前方和后方支承钢板;传送带133,进行旋转运动的同时与钢板一起移动;真空腔室134,形成吸附钢板的真空压;以及泵135,提供真空压。
钢板支承辊131、132可以与支承传送带133的传送支承辊一体地设置。这种情况下,传送带133可以被配置成包围多个钢板支承辊131、132,且可形成履带。并且,钢板被支承在传送带133上,可以与传送带133一起移动。
传送带133可以被配置成其形状可改变。因此,即使在旋转轨道并不具有圆形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连续的旋转运动。并且,位于传送带133的前方的钢板支承辊131和位于后方的钢板支承辊132对传送带133施加张力,以使传动带133在印刷区域A内保持平坦的状态。但是,进入到紧贴移送单元120的钢板上存在微小的波形,因此即使传送带133保持平坦的状态,钢板与传送带133之间还可能会产生间距。
另外,前面说明了由于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的距离近,从而需要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因此,为了使钢板紧贴在传送带133上,紧贴移送单元120可以对传送带133形成真空压力。
为此,在传送带133的内部空间可以形成真空腔室134,真空腔室134与泵135连接以形成真空压。并且,传送带133上可以形成有多个真空孔或真空狭缝,以使真空压作用于钢板。即,真空腔室134中形成的真空压通过真空孔或真空狭缝作用于钢板以吸附钢板。因此,钢板能够紧贴在传送带133而变得平坦。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紧贴移送单元120-1的结构图。
紧贴移送单元120-1可以包括:钢板支承辊131、132,在钢板的前方和后方支承钢板;传送带133,进行旋转运动的同时与钢板一起移动;钢板加压辊136、137,对钢板进行加压,使钢板紧贴在传送带133上;膨胀腔室138,使传送带133膨胀以形成曲面;以及泵135,提供膨胀压。
钢板支承辊131、132可以与支承传送带133的传送支承辊一体地设置。这种情况下,传送带133可以被配置成包围多个钢板支承辊131、132,且可形成履带。并且,钢板被支承在传送带133上,可以与传送带133一起移动。
传送带133可以被配置成其形状可改变。因此,即使在旋转轨道并不具有圆形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连续的旋转运动。并且,传送带133可具有向上凸出的曲面。此时,传送带133的曲面可以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
并且,钢板加压辊136、137可以在传送带133的前方和后方对钢板进行加压,从而使得钢板紧贴在传送带133上。因此,当传送带133向上形成凸出的曲面时,钢板也与传送带133紧贴并向上形成凸出的曲面。
另外,前面说明了由于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的距离较近,从而需要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因此,当喷墨头111以与钢板的曲率相同的曲率配置时,可以使钢板向上形成凸出的曲面的同时,钢板与喷墨头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
其次,对传送带133保持向上凸出的曲面的同时能够连续旋转的结构进行说明。
作为用于使传送带133具有向上凸出的形状的一种方法,在传送带133的下面可以设置具有凸出的形状的底座,使传送带在底座表面上滑动。但是,由于静止状态的底座与移动状态的传送带133之间存在持续的摩擦,有可能产生噪音和耐久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紧贴移送单元120-1中,可以将具有向上凸出的形状的膨胀腔室138设置在传送带133的下面,并且在膨胀腔室138的表面形成多个孔或狭缝,通过与膨胀腔室138连接的泵135提供气压。即,膨胀腔室138中形成的气压可以通过膨胀腔室138的孔或狭缝作用于传送带133,使传送带133浮上。因此,传送带133可以在与膨胀腔室138隔开而保持一定距离的状态下旋转,从而能够消除摩擦。例如,通过膨胀腔室138被向上推动的传送带133与膨胀腔室138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在10μm至50μm。
另外,传送带133的曲率与对钢板进一步提供的张力的大小相关。即,传送带133的曲率越大,对钢板进一步提供的张力越大。例如,紧贴移送单元120-1可以确定传送带133的曲率,以对钢板进一步施加已对钢板施加的张力的0.2%至1.0%内的张力。
为此,在印刷区域A中以曲面配置的钢板的长度被配置成相比在印刷区域A中平坦地配置的钢板的长度增加0.2%至1.0%以内,根据其长度可以确定传送带133的曲率半径。当将以曲面配置的钢板的印刷区域A视为圆弧时,钢板平坦地设置时的印刷区域A的直线距离为横穿圆弧的弦的长度。因此,可以在圆弧的长度相比弦的长度增加0.2%至1.0%以内的范围内寻找曲率半径。
例如,当印刷区域A的直线长度为3000mm时,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曲率半径可以设置在5000mm至5500mm以内的范围。
图10是表示紧贴移送单元120的曲率半径与最大高度差的关系的曲线图。
横轴表示传送带133的曲率半径,纵轴表示以曲面配置的钢板的中心部分的高度。即,传送带133的曲率半径越大,钢板的中心部分的高度越小,两者之间是二次函数的关系。并且,曲线图表示当印刷区域A的长度为3000mm时的曲率半径与最大高度差。
根据曲线图,曲率半径为5000mm至5500mm以内的范围时,钢板的中心部分向上凸出150mm至250mm以内的范围。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的图。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还可以包括波高调节单元140,其能够在钢板进入印刷装置100之前对钢板进行塑性变形,以减小钢板的波高。其中,波高是指在钢板的波形中最高位置的高度。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波高调节单元140的侧视图。
波高调节单元140可以配置在印刷装置100的前方,并且可以包括能够减小钢板的波高的波高调节辊141、142和测量钢板的波高的波高测量传感器143。
波高调节辊141、142包括夹有钢板而上下配置的一对辊,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可以连续配置两个以上。并且,一对波高调节辊141、142可被配置成分别与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接。并且,一对波高调节辊141、142可以被配置成隔开波高调节单元140所目标的设定波高的距离。并且,波高调节辊141、142可被配置成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调节一对波高调节辊141、142之间的间距。
波高测量传感器143配置在波高调节辊141、142的后方,测量钢板的波高,当波高测量传感器143感测到所测量的钢板的波高为规定范围以上时,可以停止钢板的连续工艺。
例如,波高测量传感器143可以从钢板的一表面隔开配置,并通过向钢板传送信号并进行回收来测量钢板的波高。并且,波高测量传感器143可以被配置成从钢板隔开波高调节单元140所目标的设定波高的距离。因此,当钢板粘贴在波高测量传感器143时,可以视为存在喷墨头111破损的危险,并停止钢板的连续工艺。
图13是表示钢板经过波高调节单元140之前的状态的放大图,图14是表示钢板经过波高调节单元140之后的状态的放大图。并且,图15是表示钢板经过波高调节单元140时波形发生变化的状态的曲线图。
若钢板经过波高调节单元140之前具有向上凸出的波形,则经过波高调节辊141、142时波高的方向改变,可以改变成向下凸出的波形。但是,经过波高调节辊141、142之后因弹性恢复现象重新恢复到原方向的波形。但是,在此过程中会发生塑性变形,因此波高的高度相比经过波高调节辊141、142之前的波高高度变小。并且,当原波高的高度不大时,塑性变形的程度较小,因此即使经过波高调节辊141、142之后,波形的方向也可能不会改变。
在曲线图中,举例示出经过波高调节单元140之前钢板具有3mm的波高的情况。钢板经过第一波高调节辊141后具有-1.67mm的波高。即,具有向下凹进去的1.67mm的波高。但是,经过第一波高调节辊141之后,因弹性恢复现象使波形重新恢复到原状态,从而具有向上凸出的1.0mm的波高。
接着,经过第二波高调节辊142后具有0.2mm的波高。此时,并没有如经过第一波高调节辊141时一样波形方向改变。并且,经过第二波高调节辊142之后,因弹性恢复现象波高拉长,最终钢板经过两个波高调节辊141、142后具有0.5mm的波高。
另外,波高调节单元140的设定波高可以在喷墨头111与钢板之间的间距的80%以下的范围内设定。因此,当波高测量传感器143测量的钢板的波高超过设定波高时,可以停止钢板的连续工艺。
接着,参照图16至图18,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2进行说明。
图16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2的立体图,图1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2的侧剖视图,图1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2的仰视图。
印刷单元110-2可以包括:喷墨头111,安装有喷射印刷油墨的喷嘴112;固化装置113,固化油墨,以防止滴落到钢板上的油墨的扩散达到适当扩散量以上;及油墨供应装置114,能够以不产生泡沫的方式持续地供应油墨。
喷墨头111设置有朝下配置的多个喷嘴112,多个喷嘴112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且可以以均匀的间隔配置。喷嘴122以预定的距离配置,才能够获得均匀的印刷品质。
并且,油墨供应装置114可以与喷墨头111连接,以将油墨供应到喷嘴112,并且,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喷墨头111结合,因此油墨不足时能够进行更换。
并且,喷墨头111可以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并列配置有多个。此时,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配置的各个喷墨头111能够喷射不同颜色的油墨。例如,从钢板的移动方向的前方,可以并列配置喷射青色(C,Cyan)、紫红色(M,Magenta)、黄色(Y,Yellow)、黑色(K,Black)油墨的喷墨头111。
并且,喷射一种颜色的油墨的喷墨头111可以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喷墨头111(111-1、111-2)。当喷墨头111的长度足够长而能够覆盖钢板的宽度时,一个喷墨头111能够承担一种颜色,但是,当喷墨头111的长度小于钢板的宽度时,可以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连接多个喷墨头111来使用。
参照图,可以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配置两个喷墨头111-1、111-2。两个喷墨头111包括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位于前方的喷墨头111-1和位于后方的喷墨头111-2。并且,喷嘴112包括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位于前方的喷嘴112-1和位于后方的喷嘴112-2。
此外,还包括三个以上的喷墨头111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
并列配置的喷墨头111可以被配置成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彼此部分重叠。此时,各个喷墨头111的最外围喷嘴112可以被配置成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不重叠。更详细地,可以被配置成位于左侧的喷墨头111的右侧最外围喷嘴112的位置与位于右侧的喷墨头111的左侧最外围喷嘴112之间的距离可以与一个喷墨头111内的相邻的喷嘴112之间的间距一致。因此,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配置的喷嘴112可以以预定的间距配置。
固化装置113可以利用紫外线(UV)固化油墨。喷射到钢板的油墨液滴(Droplet)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持续地扩散。但是,油墨液滴的大小越大,印刷图像的分辨率越低。因此,固化装置113可以固化油墨,以使油墨不会达到到适当的扩散量以上。
并且,固化装置113可以配置在喷墨头111的后方。例如,固化装置111可以配置在承担一种颜色的喷墨头111的后方。这种情况下,可以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并列配置C颜色的喷墨头111、固化装置113、M颜色的喷墨头111、固化装置113、Y颜色的喷墨头111、固化装置113、K颜色的喷墨头111及固化装置113。
并且,喷墨头111之间的距离、固化装置113之间的距离、相邻的喷墨头111与固化装置113之间可以具有预定的距离。因此,能够使各种颜色的固化程度均匀。
并且,钢板与喷墨头111的喷嘴112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调节为0.8mm至1.2mm的范围。当钢板与喷嘴112之间的距离大于1.2mm时,难以准确地控制油墨滴落的位置,导致印刷图像的品质相应地下降。这是因为油墨滴落到快速移动的钢板上,在滴落的过程中受到周围气流的影响。
并且,当钢板与喷嘴112之间的距离小于0.8mm时,钢板与喷墨头111有可能发生碰撞。钢板并不完全为平面,而是包括微小的波形,因此需要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
印刷单元110-2可以包括用于固定喷墨头111和固化装置113的底座115。底座115可以将多个喷墨头111和多个固化装置113约束成一个装置。例如,底座115可以向钢板的移动方向延伸,结合多个喷墨头111与多个固化装置113。
另外,在图中示出一个底座115将喷墨头111和固化装置113结合成一个单元,但是,与此不同地,还可以按颜色配置多个底座115。
底座115上可以形成有容纳喷墨头111的第一开口115a和暴露固化装置113的照射部的第二开口115b。参照图,底座115的第一开口115a可以被配置成能够容纳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配置的喷墨头111的程度的大小。并且,固化装置113的照射部可以具有向第二开口115b内部插入2mm的状态。
底座115还可以包括结合板150,所述结合板150用于将容纳在第一开口115a的多个喷墨头111固定在底座115上。喷墨头111固定在结合板150上,结合板150可以结合在底座115上。
结合板150可以以其大小和配置与喷墨头111的大小和配置匹配地单独制作。通过利用单独制作的结合板150,能够利用各种大小的喷墨头111,并且能够改变喷墨头111的配置。并且,通过制作适合的结合板150,能够精巧地配置喷墨头111的喷嘴112。
并且,通过利用结合板150,能够容易组装或拆卸喷墨头111。例如,以与喷墨头111结合的状态拆卸结合板150之后,可以分离结合板150和喷墨头111。若将喷墨头111直接结合在底座115,则可能难以组装或拆卸喷墨头111。
结合板150可以结合在底座115的上部表面。例如,在底座115的第一开口115a的周围设置安装结合板150的安装面115c,在结合板150安装在安装面115c的状态下,可以利用螺栓(未示出)等进行固定。
为了将喷墨头111固定在底座115上,首先在将喷墨头111固定在结合板150的状态下,将结合板150结合在底座115上。
另外,在底座115与结合板150的结合部位或者结合板150与喷墨头111的结合部位可能会产生间隙,并产生高度偏差。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在其结合部位可以设置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橡胶环等来进行密封(sealing)。橡胶等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可以填充间隙并弥补高度偏差。
图19是表示在没有底座115的情况下基于周围气流的影响的油墨液滴落下位置的侧视图。
当钢板以比较快的速度经过时在钢板周围形成一定的气流(流动场)。因此,从喷嘴112滴落的油墨液滴并不是垂直滴落,而是向钢板的移动方向移动后滴落。
在喷墨头111周围向钢板的移动方向形成的均匀的流动场不会对印刷图像的品质产生影响。但是,当任意一个喷墨头111的周围产生不均匀的流动或者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均匀流动的流动场时,印刷图像可能会变形。
喷墨头111的周围可以产生不均匀的流动。不均匀的流动改变油墨的落下位置,导致印刷图像的品质下降。尤其,位于最前方的喷墨头111受前方气流的影响,喷墨头111的两侧方受周围气流的影响,从而油墨液滴在不均匀的流动下滴落的可能性大。但是,对于位于后方的喷墨头111,油墨液滴可在相对均匀的流动状态下滴落。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油墨液滴的落下位置的侧视图。
底座115确保流动发展距离,从而能够在印刷区域A内确保均匀的流动场,使得油墨液滴准确地滴落到目标位置。即,底座115可以被配置成向喷墨头111的前方和侧方延伸预定距离,确保位于最前方的喷墨头111的前方和喷墨头111的两侧方的流动发展距离,以在印刷区域A内形成均匀的流动。其中,印刷区域A是指喷嘴112所处的区域或油墨液滴滴落以形成印刷图像的区域。
图21是表示基于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的距离的印刷品质的照片。
参照图21可知,在印刷速度为50mpm的相同条件下,当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的距离为1mm时,几乎不产生油墨液滴的飞溅现象。并且可知,当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的距离从3mm增加到5mm时,油墨液滴的飞溅现象也随之增加。例如,当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的距离为5mm时,在钢板的长度方向上,产生150mm以上的飞溅现象,而且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也会产生角度为6.73度的飞溅现象。
为了防止基于印刷高度(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的距离)的油墨的飞溅所导致的图像品质的下降,需要在印刷区域内形成能够确保均匀流动的充分的流动发展距离。其中,均匀的流动是指在整个印刷高度区间,发展一定的流动场。
图22是表示基于钢板与喷墨头111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发展流动距离的曲线图。
图22是通过流动分析得出的,x轴表示喷嘴112与钢板之间的距离(Stand Off),y轴表示最小发展流动距离。
印刷条件相同,即,钢板速度为50mpm、油墨喷射速度为20Khz、分辨率为600dpi,印刷高度不同,即,0.7mm、1mm、1.5mm、2mm、2.7mm、3mm、5mm。
参照曲线图可知,当喷嘴112向底座115的内侧凹进的情况(200)和喷嘴112相比底座115向下方突出0.3mm的情况(201)所需的最小流动发展距离不同,喷嘴112向内侧凹进0.3mm的情况(200)表示出更短的最小流动发展距离。但是,如上所述,实际上将喷嘴112设置成向底座115的内侧凹进的设计存在困难。
另外,在底座115的入口部202,由于外部的流动场被吸入到钢板与底座115之间,因此需要最长的流动发展距离。
通过以上的结果,根据印刷高度可以计算出从底座115的入口部到配置第一个喷墨头111的最小距离。
为了在均匀的流动场下进行印刷,位于最前方的喷墨头111的喷嘴112与底座115的开始端部需要确保最小发展距离L1以上的距离,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1可以通过以下数学式1得出。
[数学式1]
L1=9.25461-10.14318*d+11.49179*d^2-1.48561*d^3
(其中,d表示喷嘴与钢板之间的距离,即Stand Off)
并且,在喷嘴112相比底座115向下方突出的形式(例如,突出0.3mm)的情况下,为了在均匀的流动场下进行印刷,需要在喷墨头111的喷嘴112的前方确保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2以上的距离,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2可以通过以下数学式2得出。
[数学式2]
L2=-7.90133+14.3516*d-1.34369*d^2
(其中,d表示喷嘴与钢板之间的距离,即Stand Off)
并且,在喷嘴112相比底座115向上方凹进的形式(例如,凹进0.3mm)的情况下,为了在均匀的流动场下进行印刷,需要在喷墨头111的喷嘴112的前方确保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3以上的距离,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3可以通过以下数学式3得出。
[数学式3]
L3=-3.27115+8.8348*d-0.74598*d^2
(其中,d表示喷嘴与钢板之间的距离,即Stand Off)
另外,通过数学式2和数学式3所得出的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2、L3可以适用于位于最前方喷墨头111的后方的喷墨头111,且在前方和两侧方都均可以适用。
图23是表示基于钢板的移动速度的印刷品质的照片。
参照图23,在印刷高度为5mm的相同的条件下,当印刷速度为10mpm时,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产生角度为31.67度的比较大的油墨液滴的宽度方向的飞溅现象。但是,当印刷速度增加到50mpm时,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产生角度为6.73度的油墨液滴的宽度方向的飞溅现象。其中,印刷高度为5mm是将产生的油墨液滴的飞溅达到最大的条件来设定。
并且,随着印刷速度从10mpm增加到50mpm,油墨液滴的移动方向的飞溅从120mm增加到150mm以上。
如上所述,印刷高度变高、印刷速度增加时产生较大的油墨液滴的宽度方向的飞溅,这是因为在油墨液滴滴落到钢板的期间受到周围气流的影响较大。
前面说明了能够利用底座115确保流动发展距离。具体地,为了在作为喷嘴112与钢板之间的空间的喷射空间(Jetting zone)发展均匀的流动场,需要在印刷区域A(印刷区,Printing zone)周围确保必要的流动发展距离。这种流动发展距离可以根据印刷高度和印刷速度而不同。
图24是表示基于钢板的移动速度的最小发展流动距离的曲线图。
图24是通过流动分析得出的,x轴表示印刷速度,y轴表示最小发展距离。
印刷条件为油墨喷射速度为20Khz、分辨率为600dpi,印刷高度相同,印刷速度因钢板速度为10mpm、30mpm、50mpm而不同。
参照曲线图可知,当喷嘴112向底座115的内侧凹进的情况(210)和喷嘴112相比底座115向下方突出0.3mm的情况(211)所需的最小流动发展距离不同,喷嘴112向内侧凹进0.3mm的情况(210)表示出更短的最小流动发展距离。
但是,如上所述,实际上将喷嘴112设置成向底座115的内侧凹进的设计存在困难。
另外,在底座115的入口部212,由于外部的流动场被吸入到钢板与底座115之间,因此需要最长的流动发展距离。通过该结果,根据印刷速度可以计算出从底座115的入口部到配置第一个喷墨头111的最小距离。
下面,参照图25至图28,对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2的问题进行说明。
图25是放大表示喷墨头111的结合状态的侧剖视图。
如上所述,印刷单元110-2利用结合板150以固定容纳在底座115的第一开口115a的喷墨头111。
通常,喷墨头111的喷嘴112被配置成相比喷墨头111更为突出。当喷嘴112具有与喷墨头111或者其周围相同的高度时,难以进行清洗,因此采用喷嘴112突出的结构。
并且,优选地,在喷嘴112周围不存在比喷嘴112还要向下突出的部分。钢板与喷嘴112之间的距离仅仅是0.8mm至1.2mm的范围,鉴于钢板的波形,钢板与喷嘴112之间的距离还可能小于上述的范围。若在喷嘴112周围存在比喷嘴112还要向下突出的部分,则钢板会受损。
底座115的底部的高度可以位于喷墨头111与喷嘴112之间。例如,喷嘴112可以被配置成相比底座115突出0.3mm左右。
并且,结合板150的底部被配置成相比底座115凹进。即,喷墨头111与底座115之间形成凹陷的空间。
另外,为了使油墨液滴准确地滴落到目标位置,需在印刷区域A内形成均匀的流动场。均匀的流动场可以在均匀的表面下产生。因此,在喷墨头111或者喷嘴112周围存在凹凸时,难以发展均匀的流动场。
可以在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重叠配置多个喷墨头111。此时,由于受到相邻的喷墨头111之间的空间的影响而可能会产生气流。并且,由于从喷墨头111突出的相邻的喷嘴112之间的空间也可能产生不均匀的流动。如上所述,在喷嘴112周围形成阶梯差时,产生宽度方向的流动,对油墨液滴的移动路径产生影响。
图26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2的气流的图。
图26表示为了宽度方向流动分析而进行流动分析的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在高度方向偏差大的两个喷嘴112-1、112-2之间的间距,产生相对于长度方向增加33%的流速且以长度方向为基准偏离而形成25°,从而在印刷区域内形成不均匀的流动场。可以预想到这种不均匀的流动场会导致印刷钢板的图像品质下降和在进行连续图像印刷时,对后端的图像产生不利的影响。
具体地,可知在两个喷嘴112-1、112-2的两侧部产生气流。这是由于喷嘴112相比喷墨头111的端部突出,对沿钢板的移动方向流动的气流产生阻碍。
并且可知,在相邻的两个喷嘴112-1、112-2之间的空间以对角线的方向产生气流,并且气流的速度加快。只在预定区域内的气流速度加快或者气流方向相对于钢板的移动方向偏离时,油墨液滴的到达位置产生误差,从而会对印刷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
图27是表示基于高度阶梯差的印刷品质的照片。
图27是为了确认在印刷区域A内喷嘴112周围的高度方向偏差对图像品质产生的影响,在钢板与喷嘴112之间的预定间距下,以预定的速度进行印刷时测试油墨液滴飞溅的程度的照片。
从测试结果可知,由于产生宽度方向的流动,在图像内部和图像的边缘部表现出不明显的形状,在图像的后端产生倾向于一侧的油墨飞溅现象。
图28是表示基于钢板的移动速度的油墨侧面速度的曲线图。
图28是通过流动分析得出的,x轴表示钢板的宽度方向距离,y轴表示宽度方向的流动速度。并且,在x轴上0.00表示两个喷嘴112-1、112-2交叉的位置,-0.10表示位于后方的喷嘴112-2的外侧棱角,0.10表示位于前方的喷嘴112-1的外侧棱角。
参照曲线图,在两个喷嘴112-1、112-2交叉的位置出现0.1m/s左右的快速的宽度方向的流动。并且可知,在交叉的位置,流动向不同的方向分开。并且,在喷嘴112的外侧棱角也出现约0.05m/s左右的宽度方向的流动。
印刷速度不同时,为了防止由油墨液滴的飞溅导致的图像品质的下降,需要找出产生宽度方向的飞溅的原因。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2在钢板的宽度越大时需要将多个喷墨头111-1、喷墨头111-2排列成“Z”字形,但是由于系统的结构特征,在位于前方的喷墨头111-1与位于后方的喷墨头111-2相交的位置形成如凹陷的谷地形态的空间,通过该空间产生钢板的宽度方向的流动场,而没有产生钢板的移动方向,即长度方向的流动场。
并且,在宽度方向上连续的喷嘴112-1、112-2之间也会在宽度方向上产生大的流动。
尤其,由于在钢板的移动方向上位于后方的喷墨头111-2配置在位于前方的喷墨头111-1的后方,会同时受到由配置结构导致的不均匀的流动和位于前方的喷墨头111-1产生的不均匀的流动场的影响,因此会在更加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印刷。
因此,在喷嘴112-1、112-2之间的连接部分,需要挡住引发宽度方向的不均匀的流动的空间。
图29是表示设置第一辅助板151的状态的立体图。
第一辅助板151可以被配置成包围喷嘴112的周围,以在喷嘴112的周围在宽度方向上发展均匀的流动场。
第一辅助板151可以被配置成填充喷嘴112与喷墨头111之间的空间。例如,第一辅助板151的厚度可以是与喷嘴112与喷墨头111的阶梯差对应的的厚度。在印刷单元110-2设置第一辅助板151时,消除喷嘴与112与喷墨头111之间的阶梯差,从而能够去除大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不均匀的流动。
图30是表示设置第一辅助板151后基于钢板的移动速度的油墨侧面速度的曲线图。
图30是通过流动分析得出的,x轴表示钢板的宽度方向距离,y轴表示宽度方向的流动速度。并且,在x轴上0.00表示两个喷嘴112-1、112-2交叉的位置,-0.10表示位于后方的喷嘴112-2的外侧棱角,0.10表示位于前方的喷嘴112-1的外侧棱角。
参照曲线图可知,通过设置第一辅助板151,去除了两个喷嘴112-1、112-2交叉的位置的宽度方向的流动。并且可知,从两个喷嘴112-1、112-2交叉的位置到喷嘴112的外侧棱角,几乎不存在宽度方向的流动。
另外可知,印刷速度的增加所引起的宽度方向的流动速度之差并不大。即,即使为了提高生产性而增加印刷速度也不会对品质产生大的影响。
图31是表示设置第二辅助板152的状态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3还可以包括第二辅助板152,以用于去除喷墨头111周围的阶梯差。
第二辅助板152可以被配置成填充喷墨头111与底座115的第一开口115a之间的空间。例如,第二辅助板152的厚度可以是与结合板150与底座115之间的阶梯差对应的厚度。
在印刷单元110-3设置第二辅助板152时,消除底座115与喷墨头111之间的阶梯差,从而能够去除大部分的不均匀的流动。但是,喷墨头111与底座115之间存在阶梯差时,第二辅助板152与喷墨头111之间可能形成微小的阶梯差。
另外,与附图不同地,第二辅助板152的厚度可以是与结合板150与喷墨头111之间的阶梯差对应的厚度。在喷墨头111的端部相比底座115的底部凹进的情况下,如果设置第二辅助板152,则能够消除喷墨头111与第二辅助板152之间的阶梯差,从而能够去除大部分的不均匀的流动。但是,第二辅助板152与底座115之间可能会形成微小的阶梯差。
另外,与附图不同地,第二辅助板152可以分为具有与结合板150与喷墨头111之间的阶梯差对应的厚度的板和具有与喷墨头111与底座115之间的阶梯差对应的厚度的板。并且,两个板可以分离或结合。
图32是设置第一辅助板151和第二辅助板15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3是图32的侧剖视图。
并且,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印刷单元110-4还可以包括:第一辅助板151,用于消除喷嘴112周围的阶梯差;及第二辅助板152,用于消除喷墨头111周围的阶梯差。
同时设置第一辅助板151和第二辅助板152时可以消除喷嘴112周围的所有阶梯差。即,底座115与喷嘴112之间可以被填充为相同的平面。因此,能够消除所有的不均匀的流动,在喷嘴112周围发展均匀的流动,从而提高印刷品质。
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所述实施例只是例示而已,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从所述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实施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范围应根据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附图说明标记
10:张力控制装置 11、12:张紧辊
13:张力测量传感器 14:张力控制器
20:蛇行控制装置 21、22:转向辊
23:蛇行测量传感器 24:蛇行控制器
30、40:速度控制装置 31、41:夹送辊
51、52:偏导辊 53:浮动辊
60:钢板移动方向控制装置 61:驱动辊
62:移动辊 71:前方构造物
72:后方构造物 73:印刷构造物
100:印刷装置 110:印刷单元
111:喷墨头 112:喷嘴
113:固化装置 114:油墨供应装置
115:底座 116:虚拟喷墨头
117:虚拟固化装置 120:紧贴移送单元
131、132:钢板支承辊 133:传送带
134:真空腔室 135:泵
136、137:钢板加压辊 138:膨胀腔室
139:泵 140:波高调节单元
141、142:波高调节辊 143:波高测量传感器
150:结合板 151:第一辅助板
152:第二辅助板

Claims (24)

1.一种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包括利用喷墨印刷对钢板表面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所述印刷装置包括:
多个喷墨头,在印刷区域配置在所述钢板的移动方向上;
多个固化装置,配置在各所述喷墨头的后方,且配置在所述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固化滴落到所述钢板上的油墨液滴;
底座,将所述多个喷墨头约束成一个装置,并且形成有暴露所述喷墨头的喷嘴的第一开口;及
第一辅助板,被配置成填充所述喷墨头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底座还形成有暴露所述固化装置的照射部的第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底座被配置成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后方及两侧方延伸,以防止在所述喷墨头的周围产生气流的不均匀的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还包括虚拟喷墨头,所述虚拟喷墨头配置在所述多个喷墨头中位于最前方的喷墨头的前方,且配置在所述钢板的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还包括虚拟固化装置,所述虚拟固化装置配置在所述虚拟喷墨头与位于最前方的所述喷墨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喷墨头和所述多个固化装置彼此以预定的间距配置,
所述虚拟喷墨头以与所述多个喷墨头之间的间距相同的间距配置在位于最前方的所述喷墨头的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还包括紧贴移送单元,所述紧贴移送单元在所述印刷装置的印刷区域下方支承所述钢板,
所述紧贴移送单元包括支承部,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钢板,并且包括向上凸出的弯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包括:
传送带,被配置成其形状可改变,并以履带进行旋转运动;及
膨胀腔室,位于所述传送带支承所述钢板的区域下面,可通过孔或狭缝提供气压,
通过从所述膨胀腔室提供的气压,所述传送带保持弯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钢板被配置成紧贴在所述传送带上,以具有与所述传送带的弯曲面相同的曲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各所述喷墨头与所述钢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各所述喷墨头与所述钢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0.8mm至1.2mm的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底座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即所述钢板接近的方向和两侧方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底座还包括结合板,所述结合板中形成有容纳所述喷墨头的第三开口,将所述喷墨头固定在所述第三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底座被配置成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后方及两侧方延伸,以防止在所述喷墨头的周围产生气流的不均匀的流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喷墨头在所述钢板的宽度方向上平行地配置多个,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钢板的长度方向上部分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还包括第二辅助板,所述第二辅助板被配置成填充重叠配置的所述喷墨头中位于前方的喷墨头与位于后方的喷墨头之间的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结合板被配置成从所述底座凹进。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辅助板相比所述喷墨头的喷嘴不突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多个喷墨头中位于最前方的喷墨头从所述底座的前方端部隔开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1)以上,以在印刷区域内确保均匀的流动场,所述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1)通过以下数学式得出,
L1=9.25461-10.14318*d+11.49179*d^2-1.48561*d^3
其中,d表示喷墨头与钢板之间的距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喷墨头被配置成相比所述底座向下方突出,所述底座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延伸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2)以上,以在印刷区域内确保均匀的流动场,所述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2)通过以下数学式得出,
L2=-7.90133+14.3516*d-1.34369*d^2
其中,d表示喷墨头与钢板之间的距离。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喷墨头被配置成相比所述底座向上方凹进,所述底座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延伸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3)以上,以在印刷区域内确保均匀的流动场,所述最小发展流动距离(L3)通过以下数学式得出,
L3=-3.27115+8.8348*d-0.74598*d^2
其中,d表示喷墨头与钢板之间的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各所述喷墨头与所述钢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0.8mm至1.2mm的范围。
23.一种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包括利用喷墨印刷对钢板表面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所述印刷装置包括:
多个喷墨头列,在印刷区域上,配置在所述钢板的移动方向上,并且包括在所述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喷墨头;及
底座,将在所述钢板的宽度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喷墨头约束成一个装置,并且形成有暴露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部的第一开口,
所述底座向所述喷墨头的前方即所述钢板接近的方向和两侧方延伸,
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部从所述喷墨头的端部向下突出,
并且包括:第一辅助板,所述第一辅助板设置在所述喷墨头的端部,并且被配置成填充所述喷嘴部周围的空间;第二辅助板,被配置成填充所述喷墨头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空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辅助板被配置成相比所述喷嘴部没有向下方突出。
CN201680064072.XA 2015-11-03 2016-11-03 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1083492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50153841 2015-11-03
KR10-2015-0153841 2015-11-03
KR10-2016-0105305 2016-08-19
KR1020160105305A KR20180021321A (ko) 2016-08-19 2016-08-19 잉크젯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PCT/KR2016/012602 WO2017078433A1 (ko) 2015-11-03 2016-11-03 잉크젯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9243A CN108349243A (zh) 2018-07-31
CN108349243B true CN108349243B (zh) 2020-08-11

Family

ID=58662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4072.XA Active CN108349243B (zh) 2015-11-03 2016-11-03 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35824B2 (zh)
CN (1) CN108349243B (zh)
WO (1) WO20170784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03222B1 (ko) * 2017-06-13 2019-07-2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BE1026112B1 (fr) * 2018-02-26 2019-10-17 Bke-Machines International Sa Traçage sur une tôle destinée à un usage en chaudronnerie
KR102164121B1 (ko) * 2018-08-30 2020-10-12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잉크젯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CN112874173B (zh) * 2019-11-29 2022-03-04 格洛布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在连续金属条带上数字打印的打印组件及方法
CN112848721A (zh) * 2021-01-14 2021-05-28 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 一种在金属表面形成纹路的方法和用途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8440B1 (en) * 2000-01-07 2001-12-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Buckling control for a heated belt-type media support of a printer
JP2008213443A (ja) * 2007-02-08 2008-09-18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111844A (ja) * 2011-11-29 2013-06-1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8485637B2 (en) * 2011-01-27 2013-07-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rriage with capping surface for inkjet printhead
JP2013147038A (ja) * 2013-05-02 2013-08-01 Konica Minolta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0611B2 (ja) * 2005-09-29 2012-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画装置
JP2008105268A (ja) * 2006-10-25 2008-05-08 Toshiba Tec Corp 光硬化型インクの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238427A (ja) * 2007-03-26 2008-10-09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
KR100926517B1 (ko) * 2009-02-06 2009-11-12 주식회사 씨.아이.제이코리아 강판용 인쇄장치
JP5707784B2 (ja) * 2010-08-30 2015-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136360B2 (ja) * 2013-02-26 2017-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5704209B2 (ja) * 2013-10-21 2015-04-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267001B2 (ja) * 2014-02-25 2018-01-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8440B1 (en) * 2000-01-07 2001-12-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Buckling control for a heated belt-type media support of a printer
JP2008213443A (ja) * 2007-02-08 2008-09-18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485637B2 (en) * 2011-01-27 2013-07-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rriage with capping surface for inkjet printhead
JP2013111844A (ja) * 2011-11-29 2013-06-1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47038A (ja) * 2013-05-02 2013-08-01 Konica Minolta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9243A (zh) 2018-07-31
JP2018534136A (ja) 2018-11-22
WO2017078433A1 (ko) 2017-05-11
JP6735824B2 (ja) 2020-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9243B (zh) 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
CN107031202B (zh) 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22005B1 (ko) 잉크젯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US7497567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8342673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2161992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の位置決め機構、液滴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液滴吐出ヘッドの位置決め方法ならびに交換方法
JP5011802B2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WO2015186592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TWI708688B (zh) 噴墨印刷裝置及噴墨印刷方法
JP2007276426A (ja) 液滴吐出装置
KR101791108B1 (ko) 잉크젯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US8235484B2 (en) Printbar support mechanism
KR102030150B1 (ko)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KR101987659B1 (ko) 잉크젯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JP60509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KR20180021320A (ko) 잉크젯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JP733325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におけるヘッドの高さ傾き検出方法
KR101722015B1 (ko) 잉크젯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CN109080269B (zh) 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
KR20180021321A (ko) 잉크젯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CN112638655B (zh) 利用喷墨印刷的涂覆钢板的制造装置
KR20180135640A (ko)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JP201718574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とインク塗布方法
JP446885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POSCO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buk,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POSCO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6

Address after: Gyeongbuk,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POSCO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POSCO Holding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