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8650B -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8650B
CN108338650B CN201710045489.8A CN201710045489A CN108338650B CN 108338650 B CN108338650 B CN 108338650B CN 201710045489 A CN201710045489 A CN 201710045489A CN 108338650 B CN108338650 B CN 108338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cooked
target
preset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54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38650A (zh
Inventor
李晶
房振
苏莹
王新元
杜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454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8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8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8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38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8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2Control mechanisms for pressure-coo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内锅、控制装置和加热装置;其中,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所述成分含量用于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烹饪曲线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时检测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以匹配合适的烹饪曲线,从而使不同品种的待烹饪食物的烹饪口感都能达到最佳,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和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食品的品种非常多,而不同的品种对应不同的烹饪方式,比如大米,不同的米种对应不同的米饭蒸煮方式,但是,市场上没有一款电饭煲可以自动实时识别米种,从而给出相应烹饪曲线。另外,大米成分(蛋白质、直链淀粉等)影响米饭的蒸煮特性,而要想将米饭煮好需要识别大米成分,但是,一般测试大米成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理化检测,这种方法无法在电饭煲上实现实时监测,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可以快速无损检测大米成分的方法,从而匹配合适的烹饪曲线,使每一种都达到最佳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实时检测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以匹配合适的烹饪曲线,从而使不同品种的待烹饪食物的烹饪口感都能达到最佳,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上述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内锅、控制装置和加热装置;其中,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所述成分含量用于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烹饪曲线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实时检测置于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进而可以通过控制装置依据与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匹配的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加热烹煮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如此,通过为具有不同成分含量的食物匹配对应的烹饪曲线,并按照确定的烹饪曲线进行食物的烹煮,即可使不同品种的待烹饪食物的烹饪口感都能达到最佳,从而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向所述待烹饪食物发射具有预设波长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所述近红外光谱测定所述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
由于待烹饪食物的不同成分均可以吸收相应的波长的光,即吸收相应波长的光量值与吸收该波长光的成分的含量存在线性关系,则具体地,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的数据采集模块向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发射具有预设波长的近红外光谱,从而确定该待烹饪食物的不同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吸收值及即光谱数据,以用于确定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如此,即可以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进而可以快速准确地获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以及对应的目标烹饪曲线,以使烹饪出的食物达到最佳口感。
其中,近红外光谱的预设波长的取值范围为780nm~2500nm,优选地可以为选为780nm~1100nm,以检测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等的成分含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还包括:数据转换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一方面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根据预先设定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烹饪曲线之间的逐级递进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待烹饪食物准确地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即通过在烹饪器具中预先存储不同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能使食物达到最佳口感的烹饪曲线之间的数据模型库,如此,在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测知当前的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后即可通过依次转换、与数据模型库中预存储的各个对应关系的比对匹配,快速准确地获知与该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烹饪曲线(即目标烹饪曲线),进而供控制装置按照该目标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加热烹煮食物,以达到不同食物的最佳口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光谱数据传输至数据服务器,以及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以及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将其测出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传输至数据服务器,以供数据服务器根据预先设定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烹饪曲线之间的逐级递进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待烹饪食物准确地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即通过在数据服务器中预先存储不同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能使食物达到最佳口感的烹饪曲线之间的数据模型库,如此,在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测知当前的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后即可通过依次转换、与数据模型库中预存储的各个对应关系的比对匹配,快速准确地获知与该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烹饪曲线(即目标烹饪曲线),进而供控制装置按照该目标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加热烹煮食物,以达到不同食物的最佳口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所述内锅置于所述锅体中,且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锅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和烹饪装置设置在烹饪器具的锅体中,具体地设置在锅体的底部,以便于对内锅进行加热烹饪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配合,且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锅盖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确保食物成分识别装置能够快速无损、准确地检测出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则可以将该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安装在锅盖上,具体可以将食物成分识别装置的采集模块设置为在锅盖扣合在锅体上时正对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电饭煲和电压力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至少包括电饭锅和电压力锅,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烹饪器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用于如上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检测所述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根据所述成分含量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目标烹饪曲线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实时检测置于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进而可以通过控制装置依据与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匹配的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加热烹煮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如此,通过为具有不同成分含量的食物匹配对应的烹饪曲线,并按照确定的烹饪曲线进行食物的烹煮,即可使不同品种的待烹饪食物的烹饪口感都能达到最佳,从而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成分含量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的步骤具体包括: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向所述待烹饪食物发射具有预设波长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所述近红外光谱测定所述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
由于待烹饪食物的不同成分均可以吸收相应的波长的光,即吸收相应波长的光量值与吸收该波长光的成分的含量存在线性关系,则具体地,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向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发射具有预设波长的近红外光谱,从而确定该待烹饪食物的不同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吸收值及即光谱数据,以用于确定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如此,即可以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进而可以快速准确地获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以及对应的目标烹饪曲线,以使烹饪出的食物达到最佳口感。
其中,近红外光谱的预设波长的取值范围为780nm~2500nm,优选地可以为选为780nm~1100nm,以检测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等的成分含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成分含量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的步骤具体还包括: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以及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一方面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根据预先设定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烹饪曲线之间的逐级递进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待烹饪食物准确地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即通过在烹饪器具中预先存储不同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能使食物达到最佳口感的烹饪曲线之间的数据模型库,如此,在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测知当前的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后即可通过依次转换、与数据模型库中预存储的各个对应关系的比对匹配,快速准确地获知与该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烹饪曲线(即目标烹饪曲线),进而供控制装置按照该目标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加热烹煮食物,以达到不同食物的最佳口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成分含量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的步骤具体还包括: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将所述光谱数据传输至数据服务器,以及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以及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将其测出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传输至数据服务器,以供数据服务器根据预先设定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烹饪曲线之间的逐级递进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待烹饪食物准确地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即通过在数据服务器中预先存储不同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能使食物达到最佳口感的烹饪曲线之间的数据模型库,如此,在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测知当前的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后即可通过依次转换、与数据模型库中预存储的各个对应关系的比对匹配,快速准确地获知与该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烹饪曲线(即目标烹饪曲线),进而供控制装置按照该目标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加热烹煮食物,以达到不同食物的最佳口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食物成分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米饭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包括: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内锅104、控制装置106和加热装置108。
其中,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用于检测所述内锅104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所述成分含量用于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所述控制装置106,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烹饪曲线控制所述加热装置108对所述内锅104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10,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实时检测置于内锅104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进而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06依据与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匹配的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108加热烹煮内锅104中的待烹饪食物,如此,通过为具有不同成分含量的食物匹配对应的烹饪曲线,并按照确定的烹饪曲线进行食物的烹煮,即可使不同品种的待烹饪食物的烹饪口感都能达到最佳,从而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022,用于向所述待烹饪食物发射具有预设波长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所述近红外光谱测定所述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
由于待烹饪食物的不同成分均可以吸收相应的波长的光,即吸收相应波长的光量值与吸收该波长光的成分的含量存在线性关系,则具体地,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的数据采集模块1022向内锅104中的待烹饪食物发射具有预设波长的近红外光谱,从而确定该待烹饪食物的不同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吸收值及即光谱数据,以用于确定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如此,即可以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进而可以快速准确地获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以及对应的目标烹饪曲线,以使烹饪出的食物达到最佳口感。
其中,近红外光谱的预设波长的取值范围为780nm~2500nm,优选地可以为选为780nm~1100nm,以检测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等的成分含量。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还包括:数据转换模块1024、数据处理模块1026和数据传输模块1028。
基于该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具体实施例实现根据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确定与其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
实施例一:
所述数据转换模块1024用于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026用于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106。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根据预先设定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烹饪曲线之间的逐级递进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待烹饪食物准确地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即通过在烹饪器具10中预先存储不同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能使食物达到最佳口感的烹饪曲线之间的数据模型库,如此,在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测知当前的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后即可通过依次转换、与数据模型库中预存储的各个对应关系的比对匹配,快速准确地获知与该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烹饪曲线(即目标烹饪曲线),进而供控制装置106按照该目标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108加热烹煮食物,以达到不同食物的最佳口感。
实施例二: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1028用于将所述光谱数据传输至数据服务器,以及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以及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106。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将其测出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传输至数据服务器,以供数据服务器根据预先设定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烹饪曲线之间的逐级递进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待烹饪食物准确地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即通过在数据服务器中预先存储不同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能使食物达到最佳口感的烹饪曲线之间的数据模型库,如此,在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测知当前的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后即可通过依次转换、与数据模型库中预存储的各个对应关系的比对匹配,快速准确地获知与该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烹饪曲线(即目标烹饪曲线),进而供控制装置106按照该目标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108加热烹煮食物,以达到不同食物的最佳口感。
其中,烹饪器具与数据服务器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优选地包括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网)等无线方式。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10还包括:锅体,所述内锅104置于所述锅体中,且所述控制装置106和所述加热装置108设置在所述锅体上。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6和烹饪装置设置在烹饪器具10的锅体(图中未示出)中,具体地设置在锅体的底部,以便于对内锅104进行加热烹饪控制。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10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配合,且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设置在所述锅盖上。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确保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能够快速无损、准确地检测出内锅104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则可以将该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安装在锅盖(图中未示出)上,具体可以将食物成分识别装置102的采集模块1022设置为在锅盖扣合在锅体上时正对内锅104中的待烹饪食物放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10包括电饭煲和电压力锅。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至少包括电饭锅和电压力锅,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烹饪器具10。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10,所述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302,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检测所述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
步骤304,根据所述成分含量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
步骤306,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目标烹饪曲线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实时检测置于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进而可以通过控制装置依据与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匹配的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加热烹煮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如此,通过为具有不同成分含量的食物匹配对应的烹饪曲线,并按照确定的烹饪曲线进行食物的烹煮,即可使不同品种的待烹饪食物的烹饪口感都能达到最佳,从而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304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向所述待烹饪食物发射具有预设波长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所述近红外光谱测定所述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
由于待烹饪食物的不同成分均可以吸收相应的波长的光,即吸收相应波长的光量值与吸收该波长光的成分的含量存在线性关系,则具体地,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向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发射具有预设波长的近红外光谱,从而确定该待烹饪食物的不同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吸收值及即光谱数据,以用于确定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如此,即可以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进而可以快速准确地获知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以及对应的目标烹饪曲线,以使烹饪出的食物达到最佳口感。
其中,近红外光谱的预设波长的取值范围为780nm~2500nm,优选地可以为选为780nm~1100nm,以检测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等的成分含量。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步骤304具体还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实施例实现根据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确定与其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
实施例一:
步骤304具体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以及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根据预先设定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烹饪曲线之间的逐级递进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待烹饪食物准确地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即通过在烹饪器具中预先存储不同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能使食物达到最佳口感的烹饪曲线之间的数据模型库,如此,在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测知当前的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后即可通过依次转换、与数据模型库中预存储的各个对应关系的比对匹配,快速准确地获知与该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烹饪曲线(即目标烹饪曲线),进而供控制装置按照该目标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加热烹煮食物,以达到不同食物的最佳口感。
实施例二:
步骤304具体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将所述光谱数据传输至数据服务器,以及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以及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将其测出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传输至数据服务器,以供数据服务器根据预先设定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烹饪曲线之间的逐级递进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待烹饪食物准确地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即通过在数据服务器中预先存储不同食物的光谱数据、成分含量、口感类别以及能使食物达到最佳口感的烹饪曲线之间的数据模型库,如此,在快速无损、准确地获知测知当前的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后即可通过依次转换、与数据模型库中预存储的各个对应关系的比对匹配,快速准确地获知与该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烹饪曲线(即目标烹饪曲线),进而供控制装置按照该目标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加热烹煮食物,以达到不同食物的最佳口感。
其中,烹饪器具与数据服务器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优选地包括WIFI等无线方式。
下面结合图4和图5对本发明的烹饪米饭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40、内锅50、上盖60,其中,锅体4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内锅50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402,上盖60中设置有近红外光谱装置602(相当于食物成分识别装置),该近红外光谱装置602主要包括:近红外光发射和接收模块6022(相当于数据采集模块)、光谱数据转化模块6024(相当于数据转换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和传输模块6026(相当于数据传输模块),其中,近红外光发射和接收模块6022朝下,可以发射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谱测定内锅50中的大米的光谱数据,光谱数据转化模块6024通过光谱数据和化学成分测定值的数据转化,得到大米的关键成分含量(比如蛋白质、直链淀粉),再根据大米关键成分与米饭口感的数据转化,得到米饭的硬度、粘性、弹性口感指标,确定大米的类别,经传输模块6026将确定的大米类别自动传输给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由控制装置根据为该大米类别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或者由近红外光谱装置602根据确定的大米类别直接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进而由传输模块6026将匹配出的烹饪曲线自动传输至控制装置,从而使控制装置根据该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402工作,实现米饭蒸煮。
上述烹饪器具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50,采用近红外光谱装置进行大米的光谱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步骤S52,根据光谱数据与成分检测数据模型得到大米成分含量;
在该步骤中,近红外光谱装置应用原理:进行大米样品的光谱数据采集;通过用标准的化学方法对大米样品进行蛋白质和直链淀粉成分测定,将光谱数据和成分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回归计算建立数据模型;利用模型得到大米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即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光谱数据确定大米的成分含量。
步骤S54,根据大米成分含量自动确定大米所属的分类;
步骤S56,根据大米所属的分类匹配相应的烹饪曲线,即每一类对应一条烹饪曲线;
步骤S58,根据烹饪曲线完成米饭蒸煮。
当然,也可以通过上述传输模块6026将近红外光发射和接收模块6022采集的内锅50中的大米的光谱数据发送至与该烹饪器具连接的数据服务器进行光谱数据和化学成分测定值的数据转化,得到大米的关键成分含量(比如蛋白质、直链淀粉),再根据大米关键成分与米饭口感的数据转化,得到米饭的硬度、粘性、弹性口感指标,确定大米的类别,进而为其匹配适合的烹饪曲线,再将其确定的烹饪曲线自动传输至控制装置,从而使控制装置根据该烹饪曲线控制加热装置402工作,实现米饭蒸煮。其中,烹饪器具与数据服务器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优选地包括WIFI等无线方式。
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识别大米,并自动选择烹饪曲线的烹饪器具,比如电饭煲,其无需对大米进行理化测定分析,当用户将购买到的不同大米放入烹饪器具的内锅中,选择功能键启动,烹饪器具会自动匹配相应烹饪曲线,使米饭达到最佳口感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实时检测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以匹配合适的烹饪曲线,从而使不同品种的待烹饪食物的烹饪口感都能达到最佳,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内锅、控制装置和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所述成分含量用于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烹饪曲线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其中,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向所述待烹饪食物发射具有预设波长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所述近红外光谱测定所述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
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还包括:
数据转换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或
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还包括: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光谱数据传输至数据服务器,以及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以及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体,所述内锅置于所述锅体中,且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锅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配合,且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锅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电饭煲和电压力锅。
5.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检测所述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的成分含量;
根据所述成分含量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目标烹饪曲线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成分含量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向所述待烹饪食物发射具有预设波长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所述近红外光谱测定所述待烹饪食物的光谱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成分含量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以及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成分含量确定与所述待烹饪食物匹配的目标烹饪曲线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通过所述食物成分识别装置将所述光谱数据传输至数据服务器,以及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预设光谱数据与预设成分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光谱数据对应的所述成分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成分含量与预设口感类别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成分含量对应的目标口感类别,以及获取与所述目标口感类别对应的所述目标烹饪曲线,以将所述目标烹饪曲线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CN201710045489.8A 2017-01-22 2017-01-22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338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5489.8A CN108338650B (zh) 2017-01-22 2017-01-22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5489.8A CN108338650B (zh) 2017-01-22 2017-01-22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8650A CN108338650A (zh) 2018-07-31
CN108338650B true CN108338650B (zh) 2020-08-25

Family

ID=62974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5489.8A Active CN108338650B (zh) 2017-01-22 2017-01-22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8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0546B (zh) * 2017-04-25 2021-07-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烹饪器具
FR3071393B1 (fr) * 2017-09-27 2019-09-20 Seb S.A. Systeme et procede pour la cuisson de riz
WO2020043528A1 (en) * 2018-08-27 2020-03-0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utomatic main ingredient extraction from food recipe
CN109008657B (zh) * 2018-09-25 2020-08-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80603A (zh) * 2018-10-16 2019-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0658775B (zh) * 2019-11-08 2021-12-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与装置、烹饪器具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31502A (zh) * 2021-01-31 2022-08-02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根据历史烹饪数据进行烹饪的方法及其智能烹饪器具
CN112890572B (zh) * 2021-02-07 2021-08-17 广州一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材烹调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7330B (zh) * 2008-05-25 2012-08-29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米饭蒸煮控制方法
WO2013021325A1 (en) * 2011-08-05 2013-02-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oking food
CN106264068A (zh) * 2015-06-05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
CN105708306B (zh) * 2016-02-26 2018-01-3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8650A (zh) 201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8650B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09254539B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KR102324199B1 (ko) 조리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459500B (zh) 一种智能烹饪方法、装置及灶具
EP3237805B1 (en) Gas detection apparatus, coo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es
CN106175409B (zh) 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08897245A (zh) 一种智能烹饪系统
CN107257645A (zh) 运行电机驱动的厨用机器的方法
CN108309021A (zh) 一种智能调控自动炒菜机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CN104730931A (zh) 一种美食交互系统和美食食谱的生成方法
CN111743381B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90038184A (ko) 자동 조리 장치 및 방법
EP3033609A1 (en)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 content property of foodstuff
CN105555148A (zh) 烹饪过的诸如肉类的食物的再加热
CN109480603A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08720546B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7249417U (zh) 一种烹饪锅内状态映射工具以及烹饪锅和烹饪炉具
CN110376948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08877893A (zh) 推送方法、获取方法及其装置、烹饪器具和服务器
CN108873764A (zh) 烹饪菜单的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14840038A (zh) 一种智能烹饪分享方法及烹饪装置
CN114831500A (zh) 进行实时烹饪调配的方法及其智能烹饪器具
CN114831514A (zh) 智能预约烹饪方法及烹饪器材
CN111352346A (zh) 一种破壁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破壁机及存储介质
CN211825806U (zh) 一种能检测烤肉成熟度的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