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2599A - 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2599A
CN108332599A CN201710038444.8A CN201710038444A CN108332599A CN 108332599 A CN108332599 A CN 108332599A CN 201710038444 A CN201710038444 A CN 201710038444A CN 108332599 A CN108332599 A CN 108332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ventilation heat
plate
plate body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84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0384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2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2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2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12Elements constructed in the shape of a hollow panel, e.g. with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包括通风换热板,所述通风换热板为空心板,所述通风换热板内设有带间隙的隔板,将通风换热板分成独立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两部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空腔内均设有多个分隔筋,将空腔分隔成多个风道,位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一端的每条分隔筋上设有多个通风孔,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的气体流向均呈U型路径分布。本发明在与原有通风换热板同等体积的条件下,能够大大缩短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果,且温度更均匀,热膨胀小;在与原有通风换热板同等冷却效果的条件下,可比原有通风换热板缩小一半的体积,大大节约原材料;作冷却用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独立工作;作承烧承压用时共同作用,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通风换热板通常是通过外部冷却,但外部冷却会大大减低冷却速度,冷却效果差。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通风换热板的内冷式结构。例如,通风换热板内开设多个风道,从风道的一端进风,从另一个风道出风,然而这种结构会使得风道内连接较长的通风管,大大浪费通风管材料,且冷却速度慢,冷却效果差。另外,现有的通风换热板强度低,不能用在高承烧承压场合,通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强度高,耐高温,冷却速度快,冷却效果好的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包括通风换热板,所述通风换热板为空心板,所述通风换热板内设有带间隙的隔板,将通风换热板分成独立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两部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空腔内均设有多个分隔筋,将空腔分隔成多个风道,每条分隔筋的一侧设有多个通风孔,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的气体流向均呈U型路径分布。
本发明的优点为:
(1)通过将通风换热板分成独立的两部分,即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独立换热通风,互不影响,在与原有通风换热板同等体积的条件下,能够大大缩短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果,且温度更均匀,热膨胀小;在与原有通风换热板同等冷却效果的条件下,可比原有通风换热板缩小一半的体积,大大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
(2)作冷却用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独立工作;作承烧承压用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合二为一,共同作用,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3)将通风换热板设计为空腔结构,可提高通风换热板的轻量化;
(4)通过在每条分隔筋的一侧开设多个通风孔,而不是在整条分隔筋上均开设通风孔,能够让每条风道内的气体按照通风孔的排布结构进行通风冷却,从一条风道流入,从另一条风道流出;
(5)通过设置成U型分布,使得气体从一条风道流入,从另一条风道流出的路径呈U型,这样,能够提高温度的均匀性,进而降低通风换热板的热膨胀系数;
(6)本发明的结构无需限制具体的U型路径大小,每条风道的气体可以流入其它任何一条风道,只要进风和出风的路径呈U型即可,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冷却速度快。
进一步,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通风孔的排布结构呈梯形分布,使得位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边缘的分隔筋上的通风孔数量少于位于中部的分隔筋上的通风孔数量。本发明优选呈等腰梯形分布,因为通风换热板在加热后,其边缘处的温度要比中部的温度低,因此,在对通风换热板进行通风降温时,设计成等腰梯形的结构,使得边缘处的气体在风道内流动的路径比中部风道的流动路径长,即边缘处的气体流动速度慢于中部处的流动速度,这样,在同一冷却时间内,通风换热板边缘处的温度能够与中部的温度相近,大大提高温度的均匀性,进而降低通风换热板的热膨胀系数,提高通风换热板的寿命。
进一步,所述通风换热板为一块空心的非金属板。
进一步,所述通风换热板由至少两块空心的非金属板连接组成,非金属板之间采用钎焊连接。
进一步,所述通风换热板由至少两块空心的非金属板和夹设于非金属板之间的金属层组成,所述金属层经熔化后渗入非金属板的机体孔隙中,与两块非金属板固定成一体。
通过在非金属板之间夹设金属层,在使用少、轻的材料之下能够形成强度和刚度大、耐高温、隔热效果好的整体,大大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且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低,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非金属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是:两块非金属板中的其中一块非金属板接头处设有台阶,使得两块非金属板在接头处相适配连接;由于金属层夹设于两块非金属板的台阶面之间,即呈L型,能够更好地连接两块非金属板,使得两块非金属板连接后不会产生松动,提高接头处的支撑强度。
非金属板之间的连接结构还可以是:两块非金属板的接头处为平面;这样,能够减少加工成本和加工强度。
进一步,所述金属层的材质为不锈钢、铜、钛、镍或合金。金属层选用高熔点的金属材料,使得形成的三层复合板可用于高温环境下,即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不会使得金属层产生熔化而导致板体松动的现象发生,适用范围广,且能够大大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所述非金属板可以是但不限于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碳化硅板、刚玉板或合成纤维板。本发明优选为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由于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具有耐高温、散热快、线膨胀系数低、强度高、耐腐蚀和质量轻等优点;另外,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容易成型,易于加工,且成本低,虽然刚玉板也能耐高温,但是不易于成型。
进一步,所述通风换热板的底部设有垂直于分隔筋方向的加强筋。通过在通风换热板的底部设置加强筋,能够加强非金属板连接处的连接强度,使得相邻非金属板的连接处不易折断,特别适用于高温、高强度环境下作业。
进一步,通风换热板通过多点支座与外部骨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可以是但不限于板条、L型、T型或U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通过钎焊和/或螺栓与通风换热板连接固定。通过钎焊或螺栓都可以提高复合结构的连接强度,而以钎焊和螺栓的组合方式效果更佳。
进一步,所述通风换热板在抽真空环境下进行通风换热,所述风道内通入保护气体。由于是对高温环境下的通风换热板进行冷却,若通入空气,则通风换热板的材质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冷却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通入保护气体,既可以达到冷却效果,也能避免通风换热板发生氧化反应。保护气体可以是但不限于氮气、稀有气体、氨气等。
进一步,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通风孔内均穿入通风管道,使得通风换热板内的气
体流向呈固定的U型分布。通过设置通风管道,能够使得通风换热板内的气体流向路径固定,可以找出提高温度均匀性的最佳路径来设置通风管道的布置位置,如每相邻两个风道内设置一根通风管道;又或者在间隔设置的每两个风道内设置一根通风管道。
进一步,所述通风管道通过钎焊和/或螺栓与风道之间连接固定。通过钎焊和/或螺栓连
接可以保证通风管道不会产生漏气,提高密封性。
进一步,所述通风换热板的中部设有横向或纵向布置的所述带间隙的隔板。其中,纵向是指平行于通风换热板短边方向的那一面,横向是指平行于通风换热板长边方向的那一面。
进一步,通风换热板耐温≥120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1的前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包括通风换热板1,通风换热板1为空心板,通风换热板1的中部设有纵向设置的带间隙的隔板9,将通风换热板1分成独立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两部分,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空腔内均设有多个分隔筋2,将空腔分隔成多个风道3,靠近隔板9一侧的每条分隔筋2上设有多个通风孔4,使得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内的气体流向均呈U型路径分布。
具体地,通风换热板1在抽真空环境下进行通风换热,风道3内通入氮气。通风换热板1的左右两端均未封闭,使得左右两端均通风,氮气从第一板体11的左端进入,经隔板9左侧的通风孔4后在隔板9的阻挡下折回,形成U型路径;或者从第二板体12的右端进入,经隔板8右侧的通风孔4后在隔板9的阻挡下折回,形成U型路径。
通风孔4的排布结构呈等腰梯形分布,即位于通风换热板1边缘的分隔筋上的通风孔数量少于位于通风换热板中部的分隔筋上的通风孔数量,且从边缘到中部的通风孔数量递增,而位于中间那一部分的分隔筋上的通风孔数量相同。且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通风孔沿隔板9对称分布。
通风换热板1由两块空心的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5通过钎料51钎焊连接;钎料51采用铜基。本实施例是在隔板、分隔筋、通风孔均加工完成后,在最终将两块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5钎焊连接成一体。
通风换热板1的底部设有垂直于分隔筋2方向的七块加强筋6,由于两块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5的搭接处在高强度作业下容易弯折,因此加入加强筋6提高稳固性。本实施例中,加强筋6可以是板条、L型、T型、U型结构或它们之间的组合。加强筋6通过钎焊和螺栓与通风换热板1连接固定。
通风换热板1通过多点支座7与外部骨架8连接。多点支座7与加强筋6、通风换热板1之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相间隔的加强筋6上连接多点支座7,每个加强筋6处连接三个多点支座。多点支座7上设有与外部骨架8连接的安装板7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对通风换热板1的第一板体11进行冷却时,从通风换热板的左侧风道进氮气,每个风道3的气流经该风道右侧的通风孔4进入其它风道的右侧,再从其它风道的左侧送出。当对通风换热板1的第二板体12进行冷却时,从通风换热板1的右侧风道进氮气,每个风道的气流经该风道左侧的通风孔4进入其它风道的左侧,再从其它风道的右侧送出。
本实施例可对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单独冷却;而作承烧承压用时,可共同作用,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包括通风换热板1',通风换热板1'为空心板,通风换热板1'的中部设有横向设置的带间隙的隔板9',将通风换热板1'分成独立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两部分,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空腔内均设有与隔板9'平行的多个分隔筋2',将空腔分隔成多个风道3',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左端均封闭,每条分隔筋2'的左侧设有多个通风孔4',氮气从第一板体11'或第二板体12'的右端进入,通风孔4'的设置使得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内的气体流向均呈U型路径分布。
通风孔4'的排布结构呈等腰梯形分布,即位于通风换热板1'边缘的分隔筋上的通风孔数量少于位于通风换热板中部的分隔筋上的通风孔数量,且从边缘到中部的通风孔数量递增,而位于中间那一部分的分隔筋上的通风孔数量相同。且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通风孔的排布方式相同。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对通风换热板1'的第一板体11’进行冷却时,从第一板体11'的右侧风道进氮气,每个风道3'的气流经该风道左侧的通风孔4'进入其它风道的左侧,再从其它风道的右侧送出。当对通风换热板1'的第二板体12'进行冷却时,从第二板体12'的右侧风道进氮气,每个风道3'的气流经该风道左侧的通风孔4'进入其它风道的左侧,再从其它风道的右侧送出。
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一板体11"的左端封闭,第一板体11"内的每条分隔筋的左侧设有多个通风孔4",氮气从第一板体11"的右端进入,通风孔4"的设置使得第一板体11"内的气体流向均呈U型路径分布。
第二板体12"的右端封闭,第二板体12"内的每条分隔筋的右侧设有多个通风孔4",氮气从第二板体12"的左端进入,通风孔4"的设置使得第二板体12"内的气体流向均呈U型路径分布。
即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的气流流向相反。
其它结构同实施例2。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2/3的区别在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通风孔内穿入通风管道,使得气体流向
呈固定的U型路径分布。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中,每相邻两个风道内连接一根通风管道,通风管道通过钎焊和螺栓与风道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对通风换热板的第一板体进行通风冷却时,从通风换热板的风道左侧进氮气,每个风道的气流经该风道另一侧的通风管道进入与该通风管道相连的相邻风道的一侧,再从该风道的另一侧送出;第二板体的原理与第一板体相同;如此循环,使得通风换热板快速降温。
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2/3。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中,每隔五个通道之间的通风孔内穿入通风管道,即第一根分隔筋与第六根分隔筋的通风孔之间连接通风管道,第二根分隔筋与第七根分隔筋的通风孔之间连接通风管道,以此类推。
其它结构同实施例4。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2/3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两块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中的其中一块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接头处设有台阶,其接头截面呈L型,使得不锈钢片也呈L型,两块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在接头处相适配连接。
其它同实施例1/2/3。
由于实施例4~实施例6的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因此未再用其它附图进行表示。
总之,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通风换热板分成独立的两部分,使两部分独立换热通风,互不影响,在与原有通风换热板同等体积的条件下,能够大大缩短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果,且温度更均匀,热膨胀小;在与原有通风换热板同等冷却效果的条件下,可比原有通风换热板缩小一半的体积,大大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另外,作冷却用时,每部分独立工作;作承烧承压用时,可共同作用,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2)通风孔的排布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温度的均匀性,降低通风换热板的热膨胀系数,提高通风换热板的使用寿命;
(3)通过在两块非金属板的连接处夹设金属层,在使用少、轻的材料之下能够形成强度和刚度大、耐高温、隔热效果好的整体,大大提高通风换热板的整体强度,且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低,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达到耐高温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换热板,所述通风换热板为空心板,所述通风换热板内设有带间隙的隔板,将通风换热板分成独立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两部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空腔内均设有多个分隔筋,将空腔分隔成多个风道,每条分隔筋的一侧设有多个通风孔,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的气体流向均呈U型路径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通风孔的排布结构呈梯形分布,使得位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边缘的分隔筋上的通风孔数量少于位于中部的分隔筋上的通风孔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换热板为一块空心的非金属板;或者所述通风换热板由至少两块空心的非金属板连接组成,非金属板之间采用钎焊连接;或者所述通风换热板由至少两块空心的非金属板和夹设于非金属板之间的金属层组成,所述金属层经熔化后渗入非金属板的机体孔隙中,与两块非金属板固定成一体;或者所述金属层的材质为不锈钢、铜、钛、镍或合金;或者所述非金属板为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板、碳化硅板、刚玉板或合成纤维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换热板的底部设有垂直于分隔筋方向的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风换热板通过多点支座与外部骨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板条、L型、T型或U型结构;或者所述加强筋通过钎焊和/或螺栓与通风换热板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换热板在抽真空环境下进行通风换热,所述风道内通入保护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通风孔内均穿入通风管道,使得通风换热板内的气体流向呈固定的U型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通过钎焊和/或螺栓与风道之间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换热板的中部设有横向或纵向布置的所述带间隙的隔板。
CN201710038444.8A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Pending CN108332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8444.8A CN108332599A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8444.8A CN108332599A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2599A true CN108332599A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2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8444.8A Pending CN108332599A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2599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0472A (en) * 1961-04-13 1965-11-30 Dean Products Inc Heat exchange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DE3129407A1 (de) * 1981-07-25 1983-02-10 Hans-Gottfried 4799 Borchen Bruckschen "fussbodenheizung"
FR2604246B1 (fr) * 1986-09-19 1989-07-13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Echangeur de chaleur modulaire.
KR20030086956A (ko) * 2003-10-06 2003-11-12 이성우 슬림형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636126A (zh) * 2002-02-19 2005-07-06 德纳加拿大公司 薄型翅片换热器
CN103003018A (zh) * 2010-03-16 2013-03-27 法国原子能及替代能源委员会 用于通过具有添加加强物的非反应性钎焊接合由SiC为基础的材料制成的部件的方法,钎焊组合物以及通过所述方法获得的接合部和组件
CN103477179A (zh) * 2010-12-09 2013-12-25 埃赛力达技术埃尔科斯有限责任公司 Led阵列的均匀液体冷却
CN103568396A (zh) * 2012-08-02 2014-02-12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高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3561248U (zh) * 2013-11-11 2014-04-23 鞍山市东大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气—水换热器
CN204887836U (zh) * 2015-07-14 2015-12-16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机箱散热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0472A (en) * 1961-04-13 1965-11-30 Dean Products Inc Heat exchange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DE3129407A1 (de) * 1981-07-25 1983-02-10 Hans-Gottfried 4799 Borchen Bruckschen "fussbodenheizung"
FR2604246B1 (fr) * 1986-09-19 1989-07-13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Echangeur de chaleur modulaire.
CN1636126A (zh) * 2002-02-19 2005-07-06 德纳加拿大公司 薄型翅片换热器
KR20030086956A (ko) * 2003-10-06 2003-11-12 이성우 슬림형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003018A (zh) * 2010-03-16 2013-03-27 法国原子能及替代能源委员会 用于通过具有添加加强物的非反应性钎焊接合由SiC为基础的材料制成的部件的方法,钎焊组合物以及通过所述方法获得的接合部和组件
CN103477179A (zh) * 2010-12-09 2013-12-25 埃赛力达技术埃尔科斯有限责任公司 Led阵列的均匀液体冷却
CN103568396A (zh) * 2012-08-02 2014-02-12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高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夹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3561248U (zh) * 2013-11-11 2014-04-23 鞍山市东大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气—水换热器
CN204887836U (zh) * 2015-07-14 2015-12-16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机箱散热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22911U (zh) 一种高温用空心板
JP5426563B2 (ja) 自動車用の排ガス冷却器
CN101228409B (zh) 热交换器、发动机组件和包括这种发动机组件的飞行器
SG163575A1 (en)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wear-resistant tube plate lining
CN206350282U (zh)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CN103987607B (zh) 车辆用地板下装置的冷却装置
CN108832848A (zh) 一种便携小型化温差发电机
FR2868737A1 (fr) Ensemble de chauffage pour installation de chauffage, de ventilation et/ou d'air climatise d'un habitacle de vehicule
CN102042075A (zh) 基于热介质分流技术的车用中冷器
CN101454559B (zh) 热交换器
CN108332599A (zh) 一种高效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CN105576482B (zh) 一种用于激光器晶体的纵向式冷却器系统
CN108332585A (zh) 一种高温通风换热装置
CN210040354U (zh) 一种电池箱
CN208333183U (zh) 换热管和包括它的换热器
US20200340751A1 (en) Offset/slanted cross counter flow heat exchanger
CN207045657U (zh) 一种具有热防护功能的热结构
JP2007510882A (ja) 熱伝達体、特に過給空気/冷却剤−クーラー
CN109004315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
CN210239822U (zh) 发动机冷却风道
CN105416563A (zh) 一种飞机嵌入式蒙皮热交换器
CN208570864U (zh) 冷却板、电池箱和车辆
CN207035907U (zh) 冷却器
CN114459275B (zh) 一种适用于大温度梯度的预冷器连接法兰
CN210036338U (zh) 一种带弧度全铝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