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50282U -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50282U
CN206350282U CN201621261237.6U CN201621261237U CN206350282U CN 206350282 U CN206350282 U CN 206350282U CN 201621261237 U CN201621261237 U CN 201621261237U CN 206350282 U CN206350282 U CN 206350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rear end
coolant flow
metal cooling
cool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612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昌杰
谢子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nxin CN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nxin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nxin CN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nxin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612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50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50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502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其包括金属冷却板及前端盖和后端盖,金属冷却板为带有多个直通道的型材,直通道作为冷却液流动主通道,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包含一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出液口和下一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入液口的位置处设有连通这两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凹槽,前端盖可拆式连接于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后端盖可拆式连接于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使前端盖与设于前端面上的每个凹槽之间的间隙及后端盖与设于后端面上的每个凹槽之间的间隙均形成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所有冷却液流动主通道通过所有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连通形成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优点是加工、清洗方便,不会泄漏冷却液,且冷却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元件运行频率及运行速率也在不断的提升,然而,高频、高速运行的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导致电子元件的温度越来越高,这对电子元件的性能及运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为了确保电子元件能够正常运行,需要对电子元件进行有效的散热。
目前,常见的电子元件散热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散热方式是利用液冷冷却板;另一种散热方式是利用风冷散热片。传统的液冷冷却板包括两块金属板,两块金属板上铣有相同的迂回槽,两块金属板对称焊接成一体形成金属冷却板,两个迂回槽对称形成一个迂回冷却通道,迂回冷却通道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位于金属冷却板的同一个端面上或分别位于金属冷却板的不同端面上;这种液冷冷却板不仅加工难度高、成本高,而且迂回冷却通道堵塞后不容易清洗,此外如果两块金属板焊接不好,则会出现冷却液泄漏情况。为解决传统的液冷冷却板可能存在的冷却液泄漏问题,业内人士提出增设一根迂回冷却管,即在传统的液冷冷却板的迂回冷却通道中安放一根相同形状的迂回冷却管,而迂回冷却管的增设使得成本更高。风冷散热片的散热效率不高,导致散热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清洗方便,不会泄漏冷却液,且冷却效果好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冷却板及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的金属冷却板为带有并列的多个独立的直通道的型材,所述的金属冷却板中的直通道作为冷却液流动主通道,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包含一个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出液口和下一个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入液口的位置处开设有连通这两个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凹槽,所述的前端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所述的前端盖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的槽口之间密封,且所述的后端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所述的后端盖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的槽口之间密封,使所述的前端盖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及所述的后端盖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均形成一个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所有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通过所有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连通形成一个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第一个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入液口外露作为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最后一个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出液口外露作为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出口。
所述的前端盖的内侧端上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上及所述的后端盖的内侧端上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上均一体设置有用于正好嵌入对应的所述的凹槽内的凸起部,所述的凸起部的内侧端向外凹陷形成凹陷腔以与对应的所述的凹槽的槽底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在此,通过设置凸起部给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固定提供了定位点,且为前端盖与凹槽之间及后端盖与凹槽之间的密封提供了方便;凹陷腔的设计是为了与凹槽之间有空隙形成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
所述的凹陷腔为弧形凹陷腔。在此,凹陷腔也可以设计成其它形状,只需保证凹陷腔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即可。
所述的前端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后端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此,紧固件采用螺钉,即利用螺钉将前端盖固定于金属冷却板的前端上,利用螺钉将后端盖固定于金属冷却板的后端上,要清洗冷却液流动主通道时,拆下前端盖和后端盖即可,且拆卸极为方便。
所述的金属冷却板及所述的前端盖和所述的后端盖的制作材料为铝材。在此,采用铝材制作金属冷却板及前端盖和后端盖,不仅重量轻,而且成本低。
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或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或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或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在此,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的位置与金属冷却板中设置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总个数有关,如果冷却液流动主通道有偶数个,那么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在同一侧,即要么在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要么在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如果冷却液流动主通道有奇数个,那么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在不同侧,即若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在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则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出口在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若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在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则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出口在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直接采用带有并列的多个独立的直通道的型材作为金属冷却板,将金属冷却板中的直通道作为冷却液流动主通道,并在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开设连通两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凹槽即可,这样在前端盖连接于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且后端盖连接于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后,前端盖与凹槽之间及后端盖与凹槽之间形成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从而得到一个仅具有一个冷却液进口和一个冷却液出口的密闭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加工极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的前端盖是可拆卸的连接于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的,且后端盖是可拆卸的连接于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的,因此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堵塞需清洗冷却液流动主通道和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时,只需拆下前端盖和后端盖即可,清洗、疏通杂质极为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的前端盖与设于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的每个凹槽的槽口之间密封,且后端盖与设于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的每个凹槽的槽口之间密封,因此不会出现泄漏冷却液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的冷却方式为液冷,相对风冷散热片,散热效果更好;且金属冷却板的冷却覆盖面积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的剖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中的金属冷却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中的前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中的后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的剖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金属冷却板1及前端盖2和后端盖3,金属冷却板1为带有并列的多个独立的直通道的型材,金属冷却板1中的直通道作为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包含一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的出液口43和下一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的入液口42的位置处开设有连通这两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的凹槽44,前端盖2可拆卸的连接于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前端盖2覆盖设于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的两个凹槽44,前端盖2与设于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的每个凹槽44的槽口之间密封,且后端盖3可拆卸的连接于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后端盖3覆盖设于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的三个凹槽44,后端盖3与设于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的每个凹槽44的槽口之间密封,使前端盖2与设于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的每个凹槽44之间的间隙及后端盖3与设于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的每个凹槽44之间的间隙均形成一个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45,所有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通过所有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45连通形成一个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第一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的入液口42外露作为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进口47,最后一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的出液口43外露作为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出口48。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前端盖2的内侧端上与设于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的每个凹槽44相对应的位置上及后端盖3的内侧端上与设于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的每个凹槽44相对应的位置上均一体设置有用于正好嵌入对应的凹槽44内的凸起部5,凸起部5的内侧端向外凹陷形成凹陷腔51以与对应的凹槽44的槽底之间存在间隙形成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45。在此,通过设置凸起部5给前端盖2和后端盖3的固定提供了定位点,且为前端盖2与凹槽44之间及后端盖3与凹槽44之间的密封提供了方便;凹陷腔51的设计是为了与凹槽44之间有空隙形成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45;凹陷腔51为弧形凹陷腔,凹陷腔也可以设计成其它形状,只需保证凹陷腔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即可。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前端盖2通过紧固件与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端盖3通过紧固件与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此,紧固件采用螺钉,即利用螺钉将前端盖2固定于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上,利用螺钉将后端盖3固定于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上,要清洗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时,拆下前端盖2和后端盖3即可,且拆卸极为方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金属冷却板1及前端盖2和后端盖3的制作材料为铝材。在此,采用铝材制作金属冷却板1及前端盖2和后端盖3,不仅重量轻,而且成本低。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有六个,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进口47和冷却液出口48在同一侧,均在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的其它结构都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两者的尺寸大小不同,如图6所示,即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中的金属冷却板1中并列压设有五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进口47和冷却液出口48在不同侧,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进口47在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出口48在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中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进口47和冷却液出口48的位置与金属冷却板1中设置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的总个数有关,如果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有偶数个,那么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进口47和冷却液出口48在同一侧,即要么在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要么在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如果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有奇数个,那么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进口47和冷却液出口48在不同侧,即若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进口47在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则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出口48在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若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进口47在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则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的冷却液出口48在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直接采用带有并列的多个独立的直通道的型材作为金属冷却板1,将金属冷却板1中的直通道作为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并在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开设连通两个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的凹槽44即可,这样在前端盖2连接于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且后端盖3连接于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后,前端盖2与凹槽44之间及后端盖3与凹槽44之间形成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45,从而得到一个仅具有一个冷却液进口47和一个冷却液出口48的密闭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加工极为方便;前端盖2是可拆卸的连接于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的,且后端盖3是可拆卸的连接于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的,因此需清洗冷却液流动主通道41和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45时,只需拆下前端盖2和后端盖3即可,清洗极为方便;前端盖2与设于金属冷却板1的前端面上的每个凹槽44的槽口之间密封,且后端盖3与设于金属冷却板1的后端面上的每个凹槽44的槽口之间密封,因此不会出现泄漏冷却液的问题;冷却方式为液冷,相对风冷散热片,散热效果更好;且金属冷却板1的冷却覆盖面积大。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使用时,将电子元件装配于金属冷却板1上,如果电子元件发热,则电子元件的热量通过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46中流动的冷却液带出,具有很好的散热保护作用。

Claims (6)

1.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冷却板及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的金属冷却板为带有并列的多个独立的直通道的型材,所述的金属冷却板中的直通道作为冷却液流动主通道,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包含一个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出液口和下一个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入液口的位置处开设有连通这两个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凹槽,所述的前端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所述的前端盖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的槽口之间密封,且所述的后端盖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所述的后端盖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的槽口之间密封,使所述的前端盖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及所述的后端盖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均形成一个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所有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通过所有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连通形成一个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第一个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入液口外露作为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最后一个所述的冷却液流动主通道的出液口外露作为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盖的内侧端上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上及所述的后端盖的内侧端上与设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的每个所述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上均一体设置有用于正好嵌入对应的所述的凹槽内的凸起部,所述的凸起部的内侧端向外凹陷形成凹陷腔以与对应的所述的凹槽的槽底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辅助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腔为弧形凹陷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后端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及所述的前端盖和所述的后端盖的制作材料为铝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或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或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进口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所述的冷却液流动迂回通道的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前端面上或位于所述的金属冷却板的后端面上。
CN201621261237.6U 2016-11-11 2016-11-11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0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61237.6U CN206350282U (zh) 2016-11-11 2016-11-11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61237.6U CN206350282U (zh) 2016-11-11 2016-11-11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50282U true CN206350282U (zh) 2017-07-21

Family

ID=5932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6123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0282U (zh) 2016-11-11 2016-11-11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5028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673A (zh) * 2016-11-11 2017-05-31 宁波安信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CN107612271A (zh) * 2017-08-09 2018-01-19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电机初级和直线电机初级的冷却结构的加工方法
CN108770283A (zh) * 2018-05-04 2018-11-06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基于小尺寸冷凝器的大功率风冷环路热管散热器
CN109494429A (zh) * 2018-11-16 2019-03-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恒温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EP3575919A1 (en) 2018-05-29 2019-12-04 Dcx Sp. Z O.O. Dlc block for use in electronic and electric components
CN110783838A (zh) * 2019-11-22 2020-02-11 徐州硕途电气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热地区的配电柜封闭互传式层叠散热片组件
CN113412390A (zh) * 2020-01-16 2021-09-17 神乐燃气技术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673A (zh) * 2016-11-11 2017-05-31 宁波安信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CN107612271A (zh) * 2017-08-09 2018-01-19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电机初级和直线电机初级的冷却结构的加工方法
CN107612271B (zh) * 2017-08-09 2023-10-03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电机初级和直线电机初级的冷却结构的加工方法
CN108770283A (zh) * 2018-05-04 2018-11-06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基于小尺寸冷凝器的大功率风冷环路热管散热器
EP3575919A1 (en) 2018-05-29 2019-12-04 Dcx Sp. Z O.O. Dlc block for use in electronic and electric components
CN109494429A (zh) * 2018-11-16 2019-03-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恒温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783838A (zh) * 2019-11-22 2020-02-11 徐州硕途电气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热地区的配电柜封闭互传式层叠散热片组件
CN113412390A (zh) * 2020-01-16 2021-09-17 神乐燃气技术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50282U (zh)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CN106793673A (zh) 一种组合式液冷冷却板结构
US20080314559A1 (en)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and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0584169C (zh) 液冷散热装置
CN106455456B (zh) 一种铜铝复合水冷板及其加工制作方法、水冷散热方法
TWI790540B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熱水冷排
CN112840497A (zh) 用于车辆电池模块的蛇形逆流冷却板
CN207882840U (zh) 用于计算机内部零件散热的水冷散热器的水冷头
TW202203740A (zh) 提高換熱效率的液冷散熱器及液冷散熱器系統
JP2009170583A (ja) 液冷式冷却装置
JP2016070657A (ja) 熱交換器
CN206506814U (zh) 电机控制器水冷板
WO2017049867A1 (zh) 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板
TWI808656B (zh) 液冷散熱裝置及具有該液冷散熱裝置的液冷散熱系統
CN107403775B (zh) 一种微通道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952001A (zh) 一种双面搅拌摩擦焊冷板及其加工方法
JP2012028361A (ja) ヒートシンク
CN104777887B (zh) 微槽道式水冷芯片散热器
CN107660011A (zh) 用于微波加热装置的冷却组件和微波加热装置
JP7129875B2 (ja) ヒートシンク、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熱交換器
JP2005011928A (ja) 液冷循環システム
CN208227558U (zh) 散热器及其散热单元
CN107630744A (zh) 汽车散热器和汽车
CN206525069U (zh) 用于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器
CN202565146U (zh) 功率模块用内置式水冷散热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