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8543B - 旋盖头 - Google Patents
旋盖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28543B CN108328543B CN201710041984.1A CN201710041984A CN108328543B CN 108328543 B CN108328543 B CN 108328543B CN 201710041984 A CN201710041984 A CN 201710041984A CN 108328543 B CN108328543 B CN 1083285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
- chuck
- switching
- bottle cap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3/00—Clos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by applying caps
- B67B3/20—Clos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by applying caps by applying and rotating preformed threaded caps
- B67B3/206—Means for preventing rota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ca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Of Ja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旋盖头能够对多种口径的容器安装瓶盖,从而消除烦杂的更换作业并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多个卡盘部件(41)保持瓶盖(P1)(或者P2)并旋紧到容器上。第一抵接部(46a)设置于卡盘部件(41),与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的第一瓶盖(P1)的外周面抵接。第二抵接部(46b)设置于卡盘部件(41),与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的第二瓶盖(P2)的外周面抵接。旋盖头能够在通过第一抵接部(46a)保持第一瓶盖(P1)并旋紧到容器上的第一模式、和通过第二抵接部(46b)保持第二瓶盖(P2)并旋紧到容器上的第二模式中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持瓶盖并旋紧到容器的口部的旋盖头。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向塑料瓶等容器的口部安装瓶盖的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2、3中公开的装置。在这些装置中,瓶盖保持部件拆装自如地安装在装置本体上,在形成于瓶盖保持部件的凹部内收容并保持瓶盖,并安装到容器的口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33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175290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58-343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塑料瓶的主要口径,有φ28和φ38。以往,在一台压盖机中,向这些口径的塑料瓶安装瓶盖时,通过人工作业更换φ28用的旋盖头和φ38用的旋盖头。这样的更换作业非常烦杂,成为导致容器的充填工序的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盖头,该旋盖头能够对多种口径的容器安装瓶盖,从而能够消除烦杂的更换作业并提高生产效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旋盖头具备:多个卡盘部件,保持瓶盖并旋紧到容器上;第一抵接部,设置于多个卡盘部件,与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的第一瓶盖的外周面抵接;以及第二抵接部,设置于多个卡盘部件,与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的第二瓶盖的外周面抵接;能够在通过第一抵接部保持第一瓶盖并旋紧到容器上的第一模式、和通过第二抵接部保持第二瓶盖并旋紧到容器上的第二模式中动作。
旋盖头可以进一步具备:安装部件,以沿着第一或者第二瓶盖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摇动轴为中心,可摇动地支承卡盘部件;以及施力单元,朝着第一或者第二瓶盖的外周面对卡盘部件施力。
优选为,旋盖头进一步具备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以能够围绕第一或者第二瓶盖的轴心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于安装部件,并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该切换单元在第一模式中被定位成使卡盘部件与第一卡合部卡合,在第二模式中被定位成使卡盘部件与第二卡合部卡合。
旋盖头可以进一步具备被施力部,该被施力部设置于各个卡盘部件,与摇动轴相比,位于旋盖头的旋转方向前方。该被施力部具有被沿着第一或者第二瓶盖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支承的被施力部件,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分别能够与棒状部件卡合。
旋盖头具备:切换单元,以能够围绕第一或者第二瓶盖的轴心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于安装部件,并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以及旋转限制单元,通过将切换单元固定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个,限制切换单元围绕瓶盖的轴心的旋转;在将切换单元固定在第一位置的第一模式中,定位成使卡盘部件与第一卡合部卡合,并且通过第一抵接部保持第一瓶盖并旋紧到容器上,在将切换单元固定在第二位置的第二模式中,定位成使卡盘部件与第二卡合部卡合,并且通过第二抵接部保持第二瓶盖并旋紧到容器上。
施力单元例如是弹簧或者磁铁。
旋转限制单元可以具备:至少一个凸部,设置于切换单元与安装部件中的任意一个;以及至少两个以上的凹部,设置于切换单元与安装部件中的另一个;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凸部与任意一个凹部卡合,切换单元被固定在第一或者第二位置,并且通过沿着瓶盖的轴心升降,使凸部从凹部中脱离,从而能够进行第一以及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旋盖头可以在各个卡盘部件上设置沿着第一或者第二瓶盖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在切换单元上设置供棒状部件插通的长孔,并将长孔的一端作为第一卡合部,将长孔的另一端作为第二卡合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能够消除烦杂的更换作业并提高生产效率的旋盖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盖头的压盖机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盖头的剖面图,中心线的左侧为图6的D箭视,中心线的右侧为图6的E箭视。
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箭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X-X线的箭视图。
图5是示出从图4的Y方向观察到的卡盘部件的图。
图6是沿着图2的B-B线的箭视图。
图7是第一模式中的沿着图2的C-C线的箭视图。
图8是第二模式中的沿着图2的C-C线的箭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模式中的安装部件、切换部件以及卡盘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第二模式中的安装部件、切换部件以及卡盘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旋盖头的侧视图。
图13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旋盖头被规定为第一模式的状态,图13中的(a)是沿着图12的A-A线的箭视图,图13中的(b)是沿着图12的B-B线的箭视图。
图14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旋盖头被规定为第二模式的状态,图14中的(a)是沿着图12的A-A线的箭视图,图14中的(b)是沿着图12的B-B线的箭视图。
图15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旋盖头,图15中的(a)是沿着图16的V-V线的箭视图,图15中的(b)是示出凸部和定位槽的剖面图。
图16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旋盖头被规定为第一模式的状态,图16中的(a)是沿着图15的C-C线的箭视图,图16中的(b)是沿着图15的D-D线的箭视图。
图17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旋盖头被规定为第二模式的状态,图17中的(a)是沿着图15的C-C线的箭视图,图17中的(b)是沿着图15的D-D线的箭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旋盖头
31:安装部件
41:卡盘部件
42:摇动轴
44:棒状部件
46a:第一抵接部
46b:第二抵接部
47:被施力部
48:被施力部件
51:弹性部件(施力单元)
61:切换部件(切换单元)
63:第一卡合部
64:第二卡合部
120:旋盖头
130:安装部件
134:卡盘部件
134a:第一抵接部
134b:第二抵接部
136:弹簧
138:定位销(旋转限制单元)
140:切换部件(切换单元)
148:第一定位凹部(旋转限制单元)
149:第二定位凹部(旋转限制单元)
166:凸部(旋转限制单元)
167、168:定位槽(旋转限制单元)
P1、P2: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作为充填系统的一部分的压盖机10的概略结构,压盖机10具备供给星形轮11、压盖星形轮12、瓶盖盘13以及排出星形轮14。
供给星形轮11在图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将通过充填器(未图示)充填了内容物后运送过来的塑料瓶等的容器传递至压盖星形轮12。压盖星形轮1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瓶盖盘13供给瓶盖,并旋紧安装到从供给星形轮11传递过来的容器的口部。安装了瓶盖的容器从压盖星形轮12通过排出星形轮14被传递至运送带(未图示),并被运送至下一工序。
图2示出了将瓶盖P1(或者P2)安装到容器上的旋盖头20的第一实施方式。沿着压盖星形轮12的外周缘每隔固定间隔设置旋盖头20。杆21与压盖星形轮12的轴心平行地延伸,通过凸轮机构(未图示)升降驱动,并且通过电机(未图示)围绕中心轴L旋转驱动。在杆21的顶端部固定有安装部件31,另外,在安装部件31上安装有切换部件(切换单元)61。
杆21的顶端部由圆柱部22和连接部23构成,安装部件31安装于连接部23。即,在连接部23的外周面形成有花键的凸型,其与在安装部件31的轴孔32的内壁面上形成的花键的凹型啮合。圆柱部22位于连接部23的基部侧(图中的上侧),与螺合于安装部件31的螺纹孔33的安装螺栓34的顶端抵接。即,安装部件31通过安装螺栓34固定在杆21的顶端部,并且安装部件31通过花键与杆21一体地围绕中心轴L旋转。
由图2、图3可知,安装部件31具备:圆筒状的本体35,具有与杆21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以及四个支承板部36,从本体35的下方部分向径方向外侧延伸。即,当从上方观察时,支承板部36呈十字状。在本体35上嵌合有形成于切换部件61的孔62,切换部件61能够相对于本体35相对地旋转位移。切换部件61为板状部件,在其外周缘具有四个第一卡合部63和四个第二卡合部64。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63、64为圆弧状的缺口,各个第一卡合部63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卡合部64之间。相对于本体35的中心,第一卡合部63形成为相对较近,第二卡合部64形成为相对较远。
在安装部件31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瓶盖P1(或者P2)的顶面抵接的环状的顶面抵接部37。在支承板部36上,通过摇动轴(螺栓)42和螺母43,可摇动地安装有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卡盘部件41,设置在卡盘部件41的摇动端的棒状部件44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承板部36之间。棒状部件44能够与切换部件61的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63、64卡合。
参照图2至图6,对卡盘部件41的结构进行说明。卡盘部件41以环绕瓶盖P1(或者P2)的方式配置在四个位置,在各个卡盘部件41中,在与瓶盖P1(或者P2)相对的壁面设置有第一抵接部46a和第二抵接部46b。第一抵接部46a与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的第一瓶盖P1的外周面抵接,第二抵接部46b与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的第二瓶盖P2的外周面抵接。在这些抵接部46a、46b上形成有凸部46c,所述凸部46c与形成在瓶盖P1(或者P2)的外周面的刻痕、即朝着瓶盖P1(或者P2)的轴方向延伸的纵槽G卡合。在卡盘部件41中,在位于摇动轴42的相反侧的摇动端竖立设置有被施力部47。被施力部47具有:棒状部件44,相对于卡盘部件41沿着垂直上方、即瓶盖P1(或者P2)的轴心方向延伸;以及被施力部件48,被轴支承在棒状部件44的上端;被施力部件48设置在切换部件61的上方。
通过旋盖头20向容器的口部安装瓶盖P1(或者P2)时,从上方观察,旋盖头20向顺时针方向(在图4中为逆时针方向,在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即,与摇动轴42相比,被施力部47(棒状部件44和被施力部件48)位于旋盖头20的旋转方向前方。为了可靠地进行通过该旋盖头20旋紧瓶盖P1(或者P2)的旋紧动作,设置有弹性部件(施力单元)51,该弹性部件51(施力单元)朝着瓶盖P1(或者P2)的外周面对卡盘部件41施力。弹性部件51为无端状,如图7、8所示,与所有的被施力部件48卡合。被施力部件48为圆柱部件,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向周方向延伸的沟槽,弹性部件51与被施力部件48的沟槽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中心轴L的周围每隔相等间隔设置有四个被施力部47,因此,弹性部件51在被安装于被施力部47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时呈大致正方形。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旋盖头20能够在将口径例如为φ28和φ38的瓶盖P1(或者P2)安装到容器的口部的两个模式中动作。通过改变切换部件61相对于安装部件31的旋转角度位置,来进行这些模式的切换。另外,在该切换中,选择适当长度的弹性部件51安装在被施力部件48上。
图7、9示出了旋盖头20被规定为第一模式的状态。在第一模式中,切换部件61被定位成,使设置于卡盘部件41的棒状部件44与第一卡合部63卡合,因此棒状部件44相对地位于内侧,在被施力部件48上安装有相对较短的弹性部件51。在该状态下,第一抵接部46a能够与φ28的瓶盖P1抵接,旋盖头20通过第一抵接部46a保持瓶盖P1,并旋紧到容器的口部。
与此相对地,如图8、10所示,在第二模式中,切换部件61被定位成,使棒状部件44与第二卡合部64卡合,棒状部件44相对地位于外侧,在被施力部件48上安装有相对较长的弹性部件51。在该状态下,第二抵接部46b能够与φ38的瓶盖P2抵接,旋盖头20通过第二抵接部46b保持瓶盖P2,并旋紧到容器的口部。
如图9、10所示,在卡盘部件41保持着瓶盖P1(或者P2)的状态下,瓶盖P1(或者P2)抵抗弹性部件51的施力,向外侧推压卡盘部件41。由此,在棒状部件44与第一卡合部63或者第二卡合部64之间会产生空隙,在瓶盖P1(或者P2)的旋紧动作中,有时会在棒状部件44与切换部件61之间发生碰撞。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切换部件61是通过合成树脂成形的,因此不会对金属制成的棒状部件44造成损伤,另外,也不会产生由于碰撞引起的噪音。
如上所述,旋盖头20能够将外径不同的多种瓶盖P1(或者P2)安装到容器上,其安装作用与公知的装置基本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在卡盘部件41与瓶盖P1(或者P2)抵接的状态下,具有产生使凸部46c陷入瓶盖P1(或者P2)的纵槽G(图2)中的力的形状。
当凸部46c与纵槽G卡合后旋盖头旋转时,在各个卡盘部件41中,位于旋转方向的前头的凸部46c从瓶盖P1(或者P2)受到反作用力F。该反作用力F的方向比摇动轴42的中心更靠近瓶盖P1(或者P2)侧。因此,当设相对于反作用力F的向量的、起始于摇动轴42的中心的垂线的长度为L时,使第一以及第二抵接部46a、46b向瓶盖P1(或者P2)侧旋转的力矩(=F×L)作用于卡盘部件41。由此,凸部46c陷入纵槽G,能够稳定并且可靠地将瓶盖P1(或者P2)安装到容器上。
卡盘部件41与公知的装置的不同,其以沿着瓶盖P1(或者P2)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摇动轴42为中心,可摇动地支承在安装部件31上。另外,与摇动轴42相比,设置在各个卡盘部件41的顶端的被施力部件48位于旋盖头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并被单一的弹性部件51向内侧施力。因此,通过卡盘部件41围绕摇动轴42的旋转位移来吸收瓶盖P1(P2)的外径的制造误差,并且第一以及第二抵接部46a、46b的凸部46c始终适当地与瓶盖P1(或者P2)的纵槽G卡合,因此,在向容器安装瓶盖P1(或者P2)的安装动作中,卡盘部件41不会相对于瓶盖P1(或者P2)空转。
另外,本实施方式采用了如下结构:相对于在水平面内摇动的卡盘部件41,在向垂直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44上设置被施力部件48,并在所有的被施力部件48上卷挂有弹性部件51。即,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单,另外也容易组装。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卡盘部件41、被施力部件48以及安装部件31等的零部件的大部分露出,未被收容在外壳等的结构体中。因此,在无菌充填系统中,例如在通过过氧化氢气体等的灭菌气体清洗旋盖头20的工序中,易于使灭菌气体遍及所有的零部件,从而能够有效地执行杀菌。
作为弹性部件51的一例,能够使用橡胶制成的O环,但是,也能够取而代之地使用磁铁。具体而言,只要为如下结构即可:在被施力部件48上安装磁铁或者磁性体,并在本体35上安装磁性体或者磁铁,使磁力发挥作用,从而朝本体35侧对被施力部件48施力。
图11概略性地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9。即,图11示出了安装部件31和卡盘部件41的位置关系,省略了弹性部件51的图示。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未设置切换部件61,安装部件31实现与切换部件61相同的作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卡盘部件41在安装部件31的各个支承板部36以摇动轴42为中心自如转动,在从摇动轴42向彼此相反方向延伸的两端部设置有第一以及第二棒状部件441、442。在第一棒状部件441的近旁形成有第一抵接部46a,在第二棒状部件442的近旁形成有第二抵接部46b。对于从摇动轴42起始的距离,第一抵接部46a短于第二抵接部46b,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一抵接部46a被用于安装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的第一瓶盖P1,第二抵接部46b被用于安装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的第二瓶盖P2。
在第一以及第二棒状部件441、44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部件的被施力部件481、482。由于被施力部件481、482位于距离摇动轴42大致相同的距离处,因此,对安装在这些被施力部件上的弹性部件可使用共通的零部件。在将弹性部件安装于各个被施力部件481的状态下,各个第一棒状部件441与安装部件31抵接。同样地,在将弹性部件安装于各个被施力部件482的状态下,各个第二棒状部件442与安装部件31抵接。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由于省略了切换部件,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削减零部件个数。
此外,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旋盖头20能够安装的瓶盖的直径均为两种,但是也能够设置成可对三种以上大小的瓶盖使用的结构。
图12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盖头120。沿着压盖星形轮12的外周缘每隔固定间隔设置旋盖头120。杆121与压盖星形轮12的轴心平行地延伸,在杆121的顶端部固定有安装部件130。杆121通过凸轮机构(未图示)升降驱动,并且通过电机(未图示)围绕其中心轴旋转驱动。由此,安装部件130也转动,通过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卡盘部件134抓持的瓶盖P1(或者P2)围绕其轴心L旋转驱动,从而被安装到容器上。
如图12以及图13中的(b)所示,安装部件130具备:圆筒状的本体131,具有与杆121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以及四个支承板部132,从本体131的下方部分向径方向外侧延伸。在各个支承板部132上固定有摇动轴133,在摇动轴133的比支承板部132更靠下侧的部分,以摇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卡盘部件134。在各个卡盘部件134的上表面设置有沿着瓶盖P1(或者P2)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135。棒状部件135通过设置于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切换部件140的弹簧支承销144之间的弹簧136,朝着使各个卡盘部件134抓持瓶盖P1(或者P2)的方向施力。
在卡盘部件134的与瓶盖对置侧的面形成有第一抵接部134a和第二抵接部134b。第一抵接部134a与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的第一瓶盖P1的外周面抵接,第二抵接部134b与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的第二瓶盖P2的外周面抵接。在这些抵接部134a、134b上形成有突起(爪),所述突起(爪)与形成在瓶盖P1(或者P2)的外周面的刻痕(纵槽)卡合。
在安装部件130上安装有板状的切换部件(切换单元)140。在切换部件140上形成有孔141,孔141与安装部件130的本体131嵌合。由此,切换部件140能够相对于安装部件130相对地旋转位移,并且能够沿着瓶盖P1(或者P2)的轴心升降。
如图13中的(a)所示,在切换部件140上形成有供摇动轴133插通的第一长孔142和供棒状部件135插通的第二长孔143。另外,在切换部件140的上表面竖立设置有弹簧支承销144,弹簧支承销144和棒状部件135通过弹簧136连接。始终向弹簧支承销144侧拉拽棒状部件135,由此,各个卡盘部件134向瓶盖的外周面施力。即,弹簧136构成施力单元。
在安装部件130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瓶盖P1(或者P2)的顶面抵接的环状的顶面抵接部137。瓶盖P1(或者P2)被顶面抵接部137与卡盘部件134的第一抵接部134a或者第二抵接部134b支承,通过杆121的旋转被旋紧到容器的口部。在卡盘部件134中,第一抵接部134a形成在距离摇动轴133相对较远的位置,第二抵接部134b形成在距离摇动轴133相对较近的位置。
各个摇动轴133的比支承板部132更靠上侧的部分穿过切换部件140的第一长孔142向上方突出,在形成于摇动轴133上端的凸缘145与嵌合于摇动轴133的垫圈146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47。因此,通过四个压缩弹簧147,经由垫圈146始终向支承板部132侧对切换部件140施力,并且切换部件140在安装部件130的上表面抵接于设置有支承板部132的部分的附近。
在安装部件130的上表面的未设置支承板部132的部分,设置有定位销(凸部)138。定位销138能够选择性地与形成在切换部件140下表面的第一以及第二定位凹部148、149中的一个卡合。定位销138与第一以及第二定位凹部148、149构成限制切换部件140的旋转的旋转限制单元,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定位凹部148、149中的任意一个与定位销138卡合,切换部件140被固定于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
第一长孔142具有以安装部件130的本体131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与之相对地,第二长孔143以直线状延伸,其长轴相对于从本体131的轴心延伸的放射线倾斜。形成在第二长孔143的一端的第一卡合部151距离本体131的轴心相对较近,形成在另一端的第二卡合部152距离本体131的轴心相对较远。因此,当棒状部件135与第一卡合部151卡合时,各个卡盘部件134相对地位于内侧,与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的第一瓶盖P1的外周面抵接。与此相对地,当棒状部件135与第二卡合部152卡合时,各个卡盘部件134相对地位于外侧,与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的第二瓶盖P2的外周面抵接。
为了保持棒状部件135与第一卡合部151卡合的状态,第一定位凹部148与定位销138卡合。在本说明书中,将此时的切换部件140相对于本体131的旋转角度位置定义为第一位置。与此相对地,为了保持棒状部件135与第二卡合部152卡合的状态,第二定位凹部149与定位销138卡合。在本说明书中,将此时的切换部件140相对于本体131的旋转角度位置定义为第二位置。这样,切换部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个,相对于安装部件130的、围绕瓶盖P1(或者P2)的轴心L的旋转被限制。
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切换部件140时,工作人员抵抗压缩弹簧147以使切换部件140离开支承板部132,并使第一或者第二定位凹部148、149从定位销138中脱离之后,使切换部件140围绕本体131旋转,并使第一或者第二定位凹部148、149与定位销138卡合。即,以在第二长孔143中与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151、152中的任意一个卡合的状态保持棒状部件135。
第二长孔143的宽度D形成为稍大于棒状部件135的直径φd。因此,当杆121下降从而向由各个卡盘部件134和顶面抵接部137划分的空间内供给瓶盖P1(或者P2)时,即使卡盘部件134的抵接部134a、134b与瓶盖P1(或者P2)的外周面的刻痕不吻合,卡盘部件134也能够向外侧摇动。之后,通过弹簧136的弹力,瓶盖P1(或者P2)稍微转动,从而使抵接部134a、134b的突起(爪)与瓶盖的刻痕卡合,卡盘部件134向内侧摇动,从而可靠地抓持瓶盖。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旋盖头120能够在将口径例如为φ28和φ38的瓶盖P1(或者P2)安装到容器的口部的两个模式中动作。通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切换部件140相对于安装部件130的旋转角度位置,来进行这些模式的切换。
图13中的(a)、(b)示出了旋盖头120被规定为第一模式的状态。在第一模式中,切换部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以使第一定位凹部148与定位销138卡合,由此,定位成使设置于卡盘部件134的棒状部件135与第二长孔143的第一卡合部151卡合。因此,棒状部件135相对地位于内侧,在该状态下,第一抵接部134a能够与φ28的瓶盖P1抵接,旋盖头120通过第一抵接部134a保持瓶盖P1,并旋紧到容器的口部。
与此相对地,如图14中的(a)、(b)所示,在第二模式中,切换部件140被固定在第二位置,以使第二定位凹部149与定位销138卡合,由此,定位成使棒状部件135与第二长孔143的第二卡合部152卡合。因此,棒状部件135相对地位于外侧,在该状态下,第二抵接部134b能够与φ38的瓶盖P2卡合,旋盖头120通过第二抵接部134b保持瓶盖P2,并旋紧到容器的口部。此外,在旋紧动作中,旋盖头120的旋转方向在图13、14中为顺时针方向。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具备:安装部件130,以沿着瓶盖P1(或者P2)的轴心L的方向延伸的摇动轴为中心,可摇动地支承卡盘部件134;以及切换部件140,以能够围绕瓶盖P1(或者P2)的轴心L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于安装部件130,并具有第一卡合部151以及第二卡合部152。而且,在将切换部件140固定在第一位置的第一模式中,定位成使卡盘部件134与第一卡合部151卡合,并且通过第一抵接部134a保持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的瓶盖P1,并旋紧到容器上;在将切换部件140固定在第二位置的第二模式中,定位成使卡盘部件134与第二卡合部152卡合,并且通过第二抵接部134b保持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的瓶盖P2,并旋紧到容器上。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的切换作业中,只要使切换部件140相对于安装部件130旋转位移,并使第一或者第二定位凹部148、149与定位销138卡合即可。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只要使切换部件140相对于安装部件130旋转位移,就能够切换多个卡盘部件134的位置,从而与外径不同的瓶盖相对应。因此,在一台压盖机中,不必为了向多种口径的塑料瓶等安装瓶盖而准备这些口径的旋盖头,可提高瓶盖安装工序中的生产效率。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以使第一模式(图13)中的弹簧136的长度S1(参照图13中的(a))与第二模式(图14)中的弹簧136的长度S2(参照图14中的(a))大致相同的方式,规定了弹簧支承销144和第二长孔43的位置以及倾斜。因此,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作用于瓶盖P1(或者P2)的弹簧力的大小大致相同,能够使相对于瓶盖P1(或者P2)的抓持力大致固定。
再有,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卡盘部件134和安装部件130等的零部件的大部分露出,未被收容在外壳等的结构体中。因此,在无菌充填系统中,例如在通过过氧化氢气体等的灭菌气体清洗旋盖头120的工序中,易于使灭菌气体遍及所有的零部件,从而有效地执行杀菌。
参照图15至图17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磁铁代替弹簧136和压缩弹簧147。在图15的(a)中,作为剖面示出的部分是沿着图16中的(a)的V-V线观察的剖面。下面,以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并省略其说明。
在形成于切换部件140的四个收容凹部160中分别收容有切换磁铁161。切换磁铁161被设置成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承板部132之间。切换磁铁161与卡盘部件134的棒状部件135相对应地设置,通过磁力吸引棒状部件135,从而朝着瓶盖P1(或者P2)侧对卡盘部件134施力。切换磁铁161例如是钕磁铁。
在切换部件140的上表面载置有衬垫162,在衬垫162的上表面载置有罩163。罩163和衬垫162通过螺栓164固定于切换部件140。如图15中的(a)所示,在切换部件140的下表面设置有凸部166,在安装部件130的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承板部132之间的部分形成有能够供凸部166卡合的两个定位槽(凹部)167、168。在图16和图17中省略了这些定位槽167、168。在凸部166与任意一个定位槽167、168卡合的状态下,切换部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卡盘部件134被规定在与第一或者第二瓶盖P1(或者P2)的外周面相对应的位置。
为了维持切换部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的状态,在切换部件140设置有定位磁铁170,在安装部件130的支承板部132的基部设置有第一以及第二定位磁性体171、172。这些定位磁性体171、172被埋设在支承板部132的基部,定位磁铁170被收容在形成于切换部件140的收容槽173中。当切换部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个时,定位磁铁170通过磁力吸引第一或者第二定位磁性体171、172,从而保持切换部件140的位置。
图16中的(a)、(b)示出了旋盖头被规定为第一模式的状态,在切换部件140中,凸部166与定位槽167卡合,定位磁铁170接近第一定位磁性体171。在该状态下,棒状部件135被切换磁铁161吸引,并与第一卡合部151卡合,切换部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
图17中的(a)、(b)示出了旋盖头120被规定为第二模式的状态,在切换部件140中,凸部166与定位槽168卡合,定位磁铁170接近第二定位磁性体172。在该状态下,棒状部件135被切换磁铁161吸引,并与第二卡合部152卡合,切换部件140被固定在第二位置。
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切换部件140时,只要使切换部件140沿着瓶盖的轴心移动,从而离开安装部件130的支承板部132并旋转即可。即,只要使凸部166从定位槽167或者168中脱离,并使切换部件140旋转从而与定位槽168或者167卡合即可。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凸部166和定位槽167、168构成限制切换部件140的旋转的旋转限制单元。此外,旋紧动作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旋盖头120的旋转方向在图16、17中为顺时针方向。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可获得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但是,由于未设置弹簧136和压缩弹簧147,因此旋盖头120的外表面的凹凸比第三实施方式更少,从而使清洗工序中灭菌气体的清洗效果得到提高。
此外,在第三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旋盖头120能够安装的瓶盖的直径均为两种,但是也能够设置成可对三种以上大小的瓶盖使用的结构。
另外,在第三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与摇动轴133相比,抵接部134a、134b在卡盘部件134中位于旋转方向前方,另外,抵接部134a、134b的爪的形状被设定为:随着旋盖头120的旋转,在卡盘部件134产生图13、14、16、17中的顺时针方向的转矩,也就是使爪陷入瓶盖P1(或者P2)。因此,只要将弹簧136和磁铁161的施力设定为从瓶盖盘13中取出瓶盖P1(或者P2)并将其移送至容器口部所需的大小即可。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定位销138和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凸部166也可以具有像球塞等那样始终朝着突出的方向对销施力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完全提升切换部件140以使定位销138或者凸部166从定位凹部148、149或者定位槽167、168中脱离,而是在不提升或者稍微提升的状态下使切换部件140旋转,就能够使定位销138或者凸部166向没入方向位移,与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更简单地进行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的切换。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凸部166和定位槽167、168的剖面形状为矩形,但是也可以是三角形或者半圆形。
再有,也可以不将弹簧136和磁铁161设置于切换部件140,而安装于本体131。
Claims (2)
1.一种旋盖头,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卡盘部件,保持瓶盖并旋紧到容器上;
第一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多个卡盘部件,与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的第一瓶盖的外周面抵接;
第二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多个卡盘部件,与具有相对较大的直径的第二瓶盖的外周面抵接;
安装部件,以沿着所述第一或者第二瓶盖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摇动轴为中心,可摇动地支承所述卡盘部件;
施力单元,朝着所述第一或者第二瓶盖的外周面对所述卡盘部件施力;以及
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以能够围绕所述第一或者第二瓶盖的轴心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并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
能够在通过所述第一抵接部保持所述第一瓶盖并旋紧到容器上的第一模式、和通过所述第二抵接部保持所述第二瓶盖并旋紧到容器上的第二模式中动作,
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第一模式中被定位成使所述卡盘部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在所述第二模式中被定位成使所述卡盘部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头,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被施力部,该被施力部设置于各个所述卡盘部件,与所述摇动轴相比,位于旋盖头的旋转方向前方;
所述被施力部具有被沿着所述第一或者第二瓶盖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支承的被施力部件;
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分别能够与所述棒状部件卡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41984.1A CN108328543B (zh) | 2017-01-20 | 2017-01-20 | 旋盖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41984.1A CN108328543B (zh) | 2017-01-20 | 2017-01-20 | 旋盖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28543A CN108328543A (zh) | 2018-07-27 |
CN108328543B true CN108328543B (zh) | 2021-06-08 |
Family
ID=6292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41984.1A Active CN108328543B (zh) | 2017-01-20 | 2017-01-20 | 旋盖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285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5073B (zh) * | 2022-04-11 | 2024-01-12 | 苏州新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夹持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夹持设备、开合盖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94385A (ja) * | 1996-12-27 | 1998-07-28 | Kao Corp | キャップ締付装置 |
JP2005154066A (ja) * | 2003-11-25 | 2005-06-16 | Toyo Food Equipment Co Ltd | 異径ボトル対応ボトルグリップ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ボトル搬送装置 |
JP4076285B2 (ja) * | 1998-10-05 | 2008-04-16 | 東洋食品機械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ピング装置におけるヘッドのキャップ保持器 |
JP4141370B2 (ja) * | 2003-10-20 | 2008-08-27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巻締装置 |
JP4175290B2 (ja) * | 2004-04-30 | 2008-11-05 |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保持装置 |
CN103476701A (zh) * | 2011-03-03 | 2013-12-25 | 国际密封系统公司 | 加盖卡盘组件 |
JP2016222328A (ja) * | 2015-06-02 | 2016-12-28 |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
-
2017
- 2017-01-20 CN CN201710041984.1A patent/CN1083285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94385A (ja) * | 1996-12-27 | 1998-07-28 | Kao Corp | キャップ締付装置 |
JP4076285B2 (ja) * | 1998-10-05 | 2008-04-16 | 東洋食品機械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ピング装置におけるヘッドのキャップ保持器 |
JP4141370B2 (ja) * | 2003-10-20 | 2008-08-27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巻締装置 |
JP2005154066A (ja) * | 2003-11-25 | 2005-06-16 | Toyo Food Equipment Co Ltd | 異径ボトル対応ボトルグリップ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ボトル搬送装置 |
JP4175290B2 (ja) * | 2004-04-30 | 2008-11-05 |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保持装置 |
CN103476701A (zh) * | 2011-03-03 | 2013-12-25 | 国际密封系统公司 | 加盖卡盘组件 |
JP2016222328A (ja) * | 2015-06-02 | 2016-12-28 |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28543A (zh) | 2018-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20225B1 (en) | Capping chuck assembly | |
JP5687285B2 (ja) | 星形コンベヤ用のグリップ装置および星形コンベヤ | |
KR200393678Y1 (ko) | 자동 캡핑장치 | |
CN108328543B (zh) | 旋盖头 | |
US20090308025A1 (en) | Ball grip and friction engaging capping chuck | |
CA3031606A1 (en) | Self-adjusting capping chuck for applying the closure elements on containers | |
KR101508058B1 (ko) | 페트병 회전이송장치 | |
US6508046B1 (en) | Self-adjusting capping chuck assembly for filler and/or capper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 |
US20040237471A1 (en) |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 | |
JP6906620B2 (ja) | 把持機構用の支持装置及びカム制御軸 | |
JP2019529287A (ja) | スピンドル駆動部を有する容器グリッパを備えた搬送装置 | |
JP6793527B2 (ja) |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 |
JP6600998B2 (ja) |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 |
JP6547490B2 (ja) |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 |
TWI679153B (zh) | 旋蓋頭 | |
EP1498371B1 (en) | Rotary conveyor | |
JP2013199315A (ja) | グリッパ | |
JP7417048B2 (ja) |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 |
JP5022245B2 (ja) | 容器蓋巻締ヘッド | |
JP6600997B2 (ja) |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 |
JP2007314235A (ja) | キャッパ | |
JP2011005594A (ja) | 受渡し装置 | |
JP5331430B2 (ja) | 容器蓋巻締ヘッド | |
JP2003020099A (ja) | 容器把持装置 | |
JP2005089110A (ja) | 物品搬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