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9153B - 旋蓋頭 - Google Patents

旋蓋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9153B
TWI679153B TW106102757A TW106102757A TWI679153B TW I679153 B TWI679153 B TW I679153B TW 106102757 A TW106102757 A TW 106102757A TW 106102757 A TW106102757 A TW 106102757A TW I679153 B TWI679153 B TW I6791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ap
chuck
capping head
engaging portion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2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7308A (zh
Inventor
青塚久和
Hisakazu Aotsuka
松井一
Hajime Matsui
野崎正俊
Masatoshi Nozaki
東崎隆司
Takashi Higashizaki
桝本悟志
Satoshi Masumoto
北元宏明
Hiroaki Kitamoto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澁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Shibuya Corpo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澁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Shibuya Corporation filed Critical 日商澁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2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915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7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7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153B/zh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Of Ja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旋蓋頭能夠對多種口徑的容器安裝瓶蓋,從而消除煩雜的更換作業並提高生產效率。藉由多個卡盤構件(41)固持瓶蓋(P1)(或者P2)並旋緊到容器上。第一抵接部(46a)設置於卡盤構件(41),與具有相對較小的直徑的第一瓶蓋(P1)的外周面抵接。第二抵接部(46b)設置於卡盤構件(41),與具有相對較大的直徑的第二瓶蓋(P2)的外周面抵接。旋蓋頭能夠在藉由第一抵接部(46a)固持第一瓶蓋(P1)並旋緊到容器上的第一模式、和藉由第二抵接部(46b)固持第二瓶蓋(P2)並旋緊到容器上的第二模式中動作。

Description

旋蓋頭
本發明涉及固持瓶蓋並旋緊到容器的口部的旋蓋頭。
以往,作為向塑膠瓶等容器的口部安裝瓶蓋的裝置,例如已知專利文獻1、2、3中公開的裝置。在這些裝置中,瓶蓋固持構件拆裝自如地安裝在裝置本體上,在形成於瓶蓋固持構件的凹部內收容並固持瓶蓋,並安裝到容器的口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1333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4175290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公昭58-3435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作為塑膠瓶的主要口徑,有ϕ28和ϕ38。以往,在一台壓蓋機中,向這些口徑的塑膠瓶安裝瓶蓋時,藉由人工作業更換ϕ28用的旋蓋頭和ϕ38用的旋蓋頭。這樣的更換作業非常煩雜,成為導致容器的充填步驟的生產效率下降的原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旋蓋頭,該旋蓋頭能夠對多種口徑的容器安裝瓶蓋,從而能夠消除煩雜的更換作業並提高生產效率。 〔解決問題之方式〕
本發明所涉及的旋蓋頭具備:多個卡盤構件,固持瓶蓋並旋緊到容器上;第一抵接部,設置於多個卡盤構件,與具有相對較小的直徑的第一瓶蓋的外周面抵接;以及第二抵接部,設置於多個卡盤構件,與具有相對較大的直徑的第二瓶蓋的外周面抵接;能夠在藉由第一抵接部固持第一瓶蓋並旋緊到容器上的第一模式、和藉由第二抵接部固持第二瓶蓋並旋緊到容器上的第二模式中動作。
旋蓋頭可以更具備:安裝構件,以沿著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軸心方向延伸的擺動軸為中心,以可擺動方式支持卡盤構件;以及施力單元,朝著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外周面對卡盤構件施力。
宜為,旋蓋頭更具備切換單元,該切換單元以能夠圍繞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軸心旋轉的狀態被安裝於安裝構件,並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該切換單元在第一模式中被定位成使卡盤構件與第一卡合部卡合,在第二模式中被定位成使卡盤構件與第二卡合部卡合。
旋蓋頭可以更具備被施力部,該被施力部設置於各個卡盤構件,與擺動軸相比,位於旋蓋頭的旋轉方向前方。該被施力部具有被沿著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軸心方向延伸的棒狀構件支持的被施力構件,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分別能夠與棒狀構件卡合。
旋蓋頭具備:切換單元,以能夠圍繞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軸心旋轉的狀態被安裝於安裝構件,並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以及旋轉限制單元,藉由將切換單元固定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個,限制切換單元圍繞瓶蓋的軸心的旋轉;在將切換單元固定在第一位置的第一模式中,定位成使卡盤構件與第一卡合部卡合,並且藉由第一抵接部固持第一瓶蓋並旋緊到容器上,在將切換單元固定在第二位置的第二模式中,定位成使卡盤構件與第二卡合部卡合,並且藉由第二抵接部固持第二瓶蓋並旋緊到容器上。
施力單元例如是彈簧或者磁鐵。
旋轉限制單元可以具備:至少一個凸部,設置於切換單元與安裝構件中的任意一個;以及至少兩個以上的凹部,設置於切換單元與安裝構件中的另一個;在這種情況下,藉由使凸部與任意一個凹部卡合,切換單元被固定在第一或者第二位置,並且藉由沿著瓶蓋的軸心升降,使凸部從凹部中脫離,從而能夠進行第一以及第二位置之間的切換。
旋蓋頭可以在各個卡盤構件上設置沿著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軸心方向延伸的棒狀構件,在這種情況下,在切換單元上設置供棒狀構件貫通的長孔,並將長孔的一端作為第一卡合部,將長孔的另一端作為第二卡合部。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能夠消除煩雜的更換作業並提高生產效率的旋蓋頭。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下面,參照圖示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圖1示出了作為充填系統的一部分的壓蓋機10的概略結構,壓蓋機10具備供給星形輪11、壓蓋星形輪12、瓶蓋盤13以及排出星形輪14。
供給星形輪11在圖中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將藉由充填器(未圖示)充填了內容物後運送過來的塑膠瓶等的容器傳遞至壓蓋星形輪12。壓蓋星形輪12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從瓶蓋盤13供給瓶蓋,並旋緊安裝到從供給星形輪11傳遞過來的容器的口部。安裝了瓶蓋的容器從壓蓋星形輪12經由排出星形輪14被傳遞至運送帶(未圖示),並被運送至下一步驟。
圖2示出了將瓶蓋P1(或者P2)安裝到容器上的旋蓋頭20的第一實施方式。沿著壓蓋星形輪12的外周緣每隔固定間隔設置旋蓋頭20。杆21與壓蓋星形輪12的軸心平行地延伸,藉由凸輪機構(未圖示)升降驅動,並且藉由電機(未圖示)圍繞中心軸L旋轉驅動。在杆21的頂端部固定有安裝構件31,另外,在安裝構件31上安裝有切換構件(切換單元)61。
杆21的頂端部由圓柱部22和連接部23構成,安裝構件31安裝於連接部23。即,在連接部23的外周面形成有花鍵的凸型,其與在安裝構件31的軸孔32的內壁面上形成的花鍵的凹型嚙合。圓柱部22位於連接部23的基部側(圖中的上側),與螺合於安裝構件31的螺紋孔33的安裝螺栓34的頂端抵接。即,安裝構件31藉由安裝螺栓34固定在杆21的頂端部,並且安裝構件31藉由花鍵與杆21一體地圍繞中心軸L旋轉。
由圖2、圖3可知,安裝構件31具備:圓筒狀的本體35,具有與杆21的外徑大致相同的外徑;以及四個支持板部36,從本體35的下方部分向徑方向外側延伸。即,當從上方觀察時,支持板部36呈十字狀。在本體35上嵌合有形成於切換構件61的孔62,切換構件61能夠相對於本體35相對地旋轉位移。切換構件61為板狀構件,在其外周緣具有四個第一卡合部63和四個第二卡合部64。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63、64為圓弧狀的缺口,各個第一卡合部63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二卡合部64之間。相對於本體35的中心,第一卡合部63形成為相對較近,第二卡合部64形成為相對較遠。
在安裝構件31的下表面設置有與瓶蓋P1(或者P2)的頂面抵接的環狀的頂面抵接部37。在支持板部36上,藉由擺動軸(螺栓)42和螺母43,以可擺動方式安裝有將在後面進行說明的卡盤構件41,設置在卡盤構件41的擺動端的棒狀構件44位於相鄰的兩個支持板部36之間。棒狀構件44能夠與切換構件61的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63、64卡合。
參照圖2至圖6,對卡盤構件41的結構進行說明。卡盤構件41以環繞瓶蓋P1(或者P2)的方式配置在四個位置,在各個卡盤構件41中,在與瓶蓋P1(或者P2)相對的壁面設置有第一抵接部46a和第二抵接部46b。第一抵接部46a與具有相對較小的直徑的第一瓶蓋P1的外周面抵接,第二抵接部46b與具有相對較大的直徑的第二瓶蓋P2的外周面抵接。在這些抵接部46a、46b上形成有凸部46c,前述凸部46c與形成在瓶蓋P1(或者P2)的外周面的刻痕、即朝著瓶蓋P1(或者P2)的軸方向延伸的縱槽G卡合。在卡盤構件41中,在位於擺動軸42的相反側的擺動端豎立設置有被施力部47。被施力部47具有:棒狀構件44,相對於卡盤構件41沿著垂直上方、即瓶蓋P1(或者P2)的軸心方向延伸;以及被施力構件48,被軸支持在棒狀構件44的上端;被施力構件48設置在切換構件61的上方。
藉由旋蓋頭20向容器的口部安裝瓶蓋P1(或者P2)時,從上方觀察,旋蓋頭20向順時針方向(在圖4中為逆時針方向,在圖6中為順時針方向)旋轉。即,與擺動軸42相比,被施力部47(棒狀構件44和被施力構件48)位於旋蓋頭20的旋轉方向前方。為了可靠地進行藉由該旋蓋頭20旋緊瓶蓋P1(或者P2)的旋緊動作,設置有彈性構件(施力單元)51,該彈性構件51(施力單元)朝著瓶蓋P1(或者P2)的外周面對卡盤構件41施力。彈性構件51為無端狀,如圖7、8所示,與所有的被施力構件48卡合。被施力構件48為圓柱構件,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向周方向延伸的溝槽,彈性構件51與被施力構件48的溝槽卡合。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在中心軸L的周圍每隔相等間隔設置有四個被施力部47,因此,彈性構件51在被安裝於被施力部47的狀態下,從上方觀察時呈大致正方形。
對本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 旋蓋頭20能夠在將口徑例如為ϕ28和ϕ38的瓶蓋P1(或者P2)安裝到容器的口部的兩個模式中動作。藉由改變切換構件61相對於安裝構件31的旋轉角度位置,來進行這些模式的切換。另外,在該切換中,選擇適當長度的彈性構件51安裝在被施力構件48上。
圖7、9示出了旋蓋頭20被規定為第一模式的狀態。在第一模式中,切換構件61被定位成,使設置於卡盤構件41的棒狀構件44與第一卡合部63卡合,因此棒狀構件44相對地位於內側,在被施力構件48上安裝有相對較短的彈性構件51。在該狀態下,第一抵接部46a能夠與ϕ28的瓶蓋P1抵接,旋蓋頭20藉由第一抵接部46a固持瓶蓋P1,並旋緊到容器的口部。
與此相對地,如圖8、10所示,在第二模式中,切換構件61被定位成,使棒狀構件44與第二卡合部64卡合,棒狀構件44相對地位於外側,在被施力構件48上安裝有相對較長的彈性構件51。在該狀態下,第二抵接部46b能夠與ϕ38的瓶蓋P2抵接,旋蓋頭20藉由第二抵接部46b固持瓶蓋P2,並旋緊到容器的口部。
如圖9、10所示,在卡盤構件41固持著瓶蓋P1(或者P2)的狀態下,瓶蓋P1(或者P2)抵抗彈性構件51的施力,向外側推壓卡盤構件41。由此,在棒狀構件44與第一卡合部63或者第二卡合部64之間會產生空隙,在瓶蓋P1(或者P2)的旋緊動作中,有時會在棒狀構件44與切換構件61之間發生碰撞。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切換構件61是由合成樹脂成形的,因此不會對金屬製成的棒狀構件44造成損傷,另外,也不會產生由於碰撞引起的噪音。
如上所述,旋蓋頭20能夠將外徑不同的多種瓶蓋P1(或者P2)安裝到容器上,其安裝作用與公知的裝置基本相同。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下所述,在卡盤構件41與瓶蓋P1(或者P2)抵接的狀態下,具有產生使凸部46c陷入瓶蓋P1(或者P2)的縱槽G(圖2)中的力的形狀。
當凸部46c與縱槽G卡合後旋蓋頭旋轉時,在各個卡盤構件41中,位於旋轉方向的前頭的凸部46c從瓶蓋P1(或者P2)受到反作用力F。該反作用力F的方向比擺動軸42的中心更靠近瓶蓋P1(或者P2)側。因此,當設相對於反作用力F的向量的、起始於擺動軸42的中心的垂線的長度為L時,使第一以及第二抵接部46a、46b向瓶蓋P1(或者P2)側旋轉的力矩(=F×L)作用於卡盤構件41。由此,凸部46c陷入縱槽G,能夠穩定並且可靠地將瓶蓋P1(或者P2)安裝到容器上。
卡盤構件41與公知的裝置的不同,其以沿著瓶蓋P1(或者P2)的軸心方向延伸的擺動軸42為中心,以可擺動方式支持在安裝構件31上。另外,與擺動軸42相比,設置在各個卡盤構件41的頂端的被施力構件48位於旋蓋頭20的旋轉方向的前方側,並被單一的彈性構件51向內側施力。因此,藉由卡盤構件41圍繞擺動軸42的旋轉位移來吸收瓶蓋P1(P2)的外徑的製造誤差,並且第一以及第二抵接部46a、46b的凸部46c始終適當地與瓶蓋P1(或者P2)的縱槽G卡合,因此,在向容器安裝瓶蓋P1(或者P2)的安裝動作中,卡盤構件41不會相對於瓶蓋P1(或者P2)空轉。
另外,本實施方式採用了如下結構:相對於在水平面內擺動的卡盤構件41,在向垂直方向延伸的棒狀構件44上設置被施力構件48,並在所有的被施力構件48上卷掛有彈性構件51。即,本實施方式的結構簡單,另外也容易組裝。
再有,在本實施方式中,卡盤構件41、被施力構件48以及安裝構件31等的零件的大部分露出,未被收容在外殼等的結構體中。因此,在無菌充填系統中,例如在由過氧化氫氣體等的滅菌氣體清洗旋蓋頭20的步驟中,易於使滅菌氣體遍及所有的零件,從而能夠有效地執行殺菌。
作為彈性構件51的一例,能夠使用橡膠製成的O環,但是,也能夠取而代之地使用磁鐵。具體而言,只要為如下結構即可:在被施力構件48上安裝磁鐵或者磁性體,並在本體35上安裝磁性體或者磁鐵,使磁力發揮作用,從而朝本體35側對被施力構件48施力。
圖11概略性地示出了第二實施方式的結構,相當於第一實施方式的圖9。即,圖11示出了安裝構件31和卡盤構件41的位置關係,省略了彈性構件51的圖示。另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未設置切換構件61,安裝構件31實現與切換構件61相同的作用。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卡盤構件41在安裝構件31的各個支持板部36以擺動軸42為中心自如轉動,在從擺動軸42向彼此相反方向延伸的兩端部設置有第一以及第二棒狀構件441、442。在第一棒狀構件441的近旁形成有第一抵接部46a,在第二棒狀構件442的近旁形成有第二抵接部46b。對於從擺動軸42起始的距離,第一抵接部46a短於第二抵接部46b,因此,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第一抵接部46a被用於安裝具有相對較小的直徑的第一瓶蓋P1,第二抵接部46b被用於安裝具有相對較大的直徑的第二瓶蓋P2。
在第一以及第二棒狀構件441、442的上端分別設置有用於安裝彈性構件的被施力構件481、482。由於被施力構件481、482位於距離擺動軸42大致相同的距離處,因此,對安裝在這些被施力構件上的彈性構件可使用共通的零件。在將彈性構件安裝於各個被施力構件481的狀態下,各個第一棒狀構件441與安裝構件31抵接。同樣地,在將彈性構件安裝於各個被施力構件482的狀態下,各個第二棒狀構件442與安裝構件31抵接。
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由於省略了切換構件,因此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能夠削減零件個數。
此外,在第一以及第二實施方式中,旋蓋頭20能夠安裝的瓶蓋的直徑均為兩種,但是也能夠設置成可對三種以上大小的瓶蓋使用的結構。
圖12示出了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蓋頭120。沿著壓蓋星形輪12的外周緣每隔固定間隔設置旋蓋頭120。杆121與壓蓋星形輪12的軸心平行地延伸,在杆121的頂端部固定有安裝構件130。杆121藉由凸輪機構(未圖示)升降驅動,並且藉由電機(未圖示)圍繞其中心軸旋轉驅動。由此,安裝構件130也轉動,藉由將在後面進行說明的卡盤構件134抓持的瓶蓋P1(或者P2)圍繞其軸心L旋轉驅動,從而被安裝到容器上。
如圖12以及圖13中的(b)所示,安裝構件130具備:圓筒狀的本體131,具有與杆121的外徑大致相同的外徑;以及四個支持板部132,從本體131的下方部分向徑方向外側延伸。在各個支持板部132上固定有擺動軸133,在擺動軸133的比支持板部132更靠下側的部分,以擺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有卡盤構件134。在各個卡盤構件134的上表面設置有沿著瓶蓋P1(或者P2)的軸心方向延伸的棒狀構件135。棒狀構件135藉由設置於將在後面進行說明的切換構件140的彈簧支持銷144之間的彈簧136,朝著使各個卡盤構件134抓持瓶蓋P1(或者P2)的方向施力。
在卡盤構件134的與瓶蓋對置側的面形成有第一抵接部134a和第二抵接部134b。第一抵接部134a與具有相對較小的直徑的第一瓶蓋P1的外周面抵接,第二抵接部134b與具有相對較大的直徑的第二瓶蓋P2的外周面抵接。在這些抵接部134a、134b上形成有突起(爪),前述突起(爪)與形成在瓶蓋P1(或者P2)的外周面的刻痕(縱槽)卡合。
在安裝構件130上安裝有板狀的切換構件(切換單元)140。在切換構件140上形成有孔141,孔141與安裝構件130的本體131嵌合。由此,切換構件140能夠相對於安裝構件130相對地旋轉位移,並且能夠沿著瓶蓋P1(或者P2)的軸心升降。
如圖13中的(a)所示,在切換構件140上形成有供擺動軸133貫通的第一長孔142和供棒狀構件135貫通的第二長孔143。另外,在切換構件140的上表面豎立設置有彈簧支持銷144,彈簧支持銷144和棒狀構件135藉由彈簧136連接。始終向彈簧支持銷144側拉拽棒狀構件135,由此,各個卡盤構件134向瓶蓋的外周面施力。即,彈簧136構成施力單元。
在安裝構件130的下表面設置有與瓶蓋P1(或者P2)的頂面抵接的環狀的頂面抵接部137。瓶蓋P1(或者P2)被頂面抵接部137與卡盤構件134的第一抵接部134a或者第二抵接部134b支持,藉由杆121的旋轉被旋緊到容器的口部。在卡盤構件134中,第一抵接部134a形成在距離擺動軸133相對較遠的位置,第二抵接部134b形成在距離擺動軸133相對較近的位置。
各個擺動軸133的比支持板部132更靠上側的部分穿過切換構件140的第一長孔142向上方突出,在形成於擺動軸133上端的凸緣145與嵌合於擺動軸133的墊圈146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147。因此,藉由四個壓縮彈簧147,經由墊圈146始終向支持板部132側對切換構件140施力,並且切換構件140在安裝構件130的上表面抵接於設置有支持板部132的部分的附近。
在安裝構件130的上表面的未設置支持板部132的部分,設置有定位銷(凸部)138。定位銷138能夠選擇性地與形成在切換構件140下表面的第一以及第二定位凹部148、149中的一個卡合。定位銷138與第一以及第二定位凹部148、149構成限制切換構件140的旋轉的旋轉限制單元,藉由第一以及第二定位凹部148、149中的任意一個與定位銷138卡合,切換構件140被固定於將在後面進行說明的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
第一長孔142具有以安裝構件130的本體131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弧狀,與之相對地,第二長孔143以直線狀延伸,其長軸相對於從本體131的軸心延伸的放射線傾斜。形成在第二長孔143的一端的第一卡合部151距離本體131的軸心相對較近,形成在另一端的第二卡合部152距離本體131的軸心相對較遠。因此,當棒狀構件135與第一卡合部151卡合時,各個卡盤構件134相對地位於內側,與具有相對較小的直徑的第一瓶蓋P1的外周面抵接。與此相對地,當棒狀構件135與第二卡合部152卡合時,各個卡盤構件134相對地位於外側,與具有相對較大的直徑的第二瓶蓋P2的外周面抵接。
為了保持棒狀構件135與第一卡合部151卡合的狀態,第一定位凹部148與定位銷138卡合。在本說明書中,將此時的切換構件140相對於本體131的旋轉角度位置定義為第一位置。與此相對地,為了保持棒狀構件135與第二卡合部152卡合的狀態,第二定位凹部149與定位銷138卡合。在本說明書中,將此時的切換構件140相對於本體131的旋轉角度位置定義為第二位置。這樣,切換構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個,相對於安裝構件130的、圍繞瓶蓋P1(或者P2)的軸心L的旋轉被限制。
當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切換切換構件140時,工作人員抵抗壓縮彈簧147以使切換構件140離開支持板部132,並使第一或者第二定位凹部148、149從定位銷138中脫離之後,使切換構件140圍繞本體131旋轉,並使第一或者第二定位凹部148、149與定位銷138卡合。即,以在第二長孔143中與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151、152中的任意一個卡合的狀態固持棒狀構件135。
第二長孔143的寬度D形成為稍大於棒狀構件135的直徑ϕd。因此,當杆121下降從而向由各個卡盤構件134和頂面抵接部137劃分的空間內供給瓶蓋P1(或者P2)時,即使卡盤構件134的抵接部134a、134b與瓶蓋P1(或者P2)的外周面的刻痕不吻合,卡盤構件134也能夠向外側擺動。之後,藉由彈簧136的彈力,瓶蓋P1(或者P2)稍微轉動,從而使抵接部134a、134b的突起(爪)與瓶蓋的刻痕卡合,卡盤構件134向內側擺動,從而可靠地抓持瓶蓋。
對第三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 旋蓋頭120能夠在將口徑例如為ϕ28和ϕ38的瓶蓋P1(或者P2)安裝到容器的口部的兩個模式中動作。藉由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切換切換構件140相對於安裝構件130的旋轉角度位置,來進行這些模式的切換。
圖13中的(a)、(b)示出了旋蓋頭120被規定為第一模式的狀態。在第一模式中,切換構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以使第一定位凹部148與定位銷138卡合,由此,定位成使設置於卡盤構件134的棒狀構件135與第二長孔143的第一卡合部151卡合。因此,棒狀構件135相對地位於內側,在該狀態下,第一抵接部134a能夠與ϕ28的瓶蓋P1抵接,旋蓋頭120藉由第一抵接部134a固持瓶蓋P1,並旋緊到容器的口部。
與此相對地,如圖14中的(a)、(b)所示,在第二模式中,切換構件140被固定在第二位置,以使第二定位凹部149與定位銷138卡合,由此,定位成使棒狀構件135與第二長孔143的第二卡合部152卡合。因此,棒狀構件135相對地位於外側,在該狀態下,第二抵接部134b能夠與ϕ38的瓶蓋P2卡合,旋蓋頭120藉由第二抵接部134b固持瓶蓋P2,並旋緊到容器的口部。此外,在旋緊動作中,旋蓋頭120的旋轉方向在圖13、14中為順時針方向。
如上所述,第三實施方式具備:安裝構件130,以沿著瓶蓋P1(或者P2)的軸心L的方向延伸的擺動軸為中心,以可擺動方式支持卡盤構件134;以及切換構件140,以能夠圍繞瓶蓋P1(或者P2)的軸心L旋轉的狀態被安裝於安裝構件130,並具有第一卡合部151以及第二卡合部152。而且,在將切換構件140固定在第一位置的第一模式中,定位成使卡盤構件134與第一卡合部151卡合,並且藉由第一抵接部134a固持具有相對較小的直徑的瓶蓋P1,並旋緊到容器上;在將切換構件140固定在第二位置的第二模式中,定位成使卡盤構件134與第二卡合部152卡合,並且藉由第二抵接部134b固持具有相對較大的直徑的瓶蓋P2,並旋緊到容器上。在第一模式與第二模式的切換作業中,只要使切換構件140相對於安裝構件130旋轉位移,並使第一或者第二定位凹部148、149與定位銷138卡合即可。
這樣,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只要使切換構件140相對於安裝構件130旋轉位移,就能夠切換多個卡盤構件134的位置,從而與外徑不同的瓶蓋相對應。因此,在一台壓蓋機中,不必為了向多種口徑的塑膠瓶等安裝瓶蓋而準備這些口徑的旋蓋頭,可提高瓶蓋安裝步驟中的生產效率。
另外,在第三實施方式中,以使第一模式(圖13)中的彈簧136的長度S1(參照圖13中的(a))與第二模式(圖14)中的彈簧136的長度S2(參照圖14中的(a))大致相同的方式,規定了彈簧支持銷144和第二長孔43的位置以及傾斜。因此,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作用於瓶蓋P1(或者P2)的彈簧力的大小大致相同,能夠使相對於瓶蓋P1(或者P2)的抓持力大致固定。
再有,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卡盤構件134和安裝構件130等的零件的大部分露出,未被收容在外殼等的結構體中。因此,在無菌充填系統中,例如在由過氧化氫氣體等的滅菌氣體清洗旋蓋頭120的步驟中,易於使滅菌氣體遍及所有的零件,從而有效地執行殺菌。
參照圖15至圖17對第四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四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採用磁鐵代替彈簧136和壓縮彈簧147。在圖15的(a)中,作為剖面示出的部分是沿著圖16中的(a)的V-V線觀察的剖面。下面,以與第三實施方式不同的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對於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示出,並省略其說明。
在形成於切換構件140的四個收容凹部160中分別收容有切換磁鐵161。切換磁鐵161被設置成位於相鄰的兩個支持板部132之間。切換磁鐵161與卡盤構件134的棒狀構件135相對應地設置,藉由磁力吸引棒狀構件135,從而朝著瓶蓋P1(或者P2)側對卡盤構件134施力。切換磁鐵161例如是釹磁鐵。
在切換構件140的上表面載置有襯墊162,在襯墊162的上表面載置有罩163。罩163和襯墊162藉由螺栓164固定於切換構件140。如圖15中的(a)所示,在切換構件140的下表面設置有凸部166,在安裝構件130的位於相鄰的兩個支持板部132之間的部分形成有能夠供凸部166卡合的兩個定位槽(凹部)167、168。在圖16和圖17中省略了這些定位槽167、168。在凸部166與任意一個定位槽167、168卡合的狀態下,切換構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卡盤構件134被規定在與第一或者第二瓶蓋P1(或者P2)的外周面相對應的位置。
為了維持切換構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的狀態,在切換構件140設置有定位磁鐵170,在安裝構件130的支持板部132的基部設置有第一以及第二定位磁性體171、172。這些定位磁性體171、172被埋設在支持板部132的基部,定位磁鐵170被收容在形成於切換構件140的收容槽173中。當切換構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個時,定位磁鐵170藉由磁力吸引第一或者第二定位磁性體171、172,從而保持切換構件140的位置。
圖16中的(a)、(b)示出了旋蓋頭被規定為第一模式的狀態,在切換構件140中,凸部166與定位槽167卡合,定位磁鐵170接近第一定位磁性體171。在該狀態下,棒狀構件135被切換磁鐵161吸引,並與第一卡合部151卡合,切換構件14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
圖17中的(a)、(b)示出了旋蓋頭120被規定為第二模式的狀態,在切換構件140中,凸部166與定位槽168卡合,定位磁鐵170接近第二定位磁性體172。在該狀態下,棒狀構件135被切換磁鐵161吸引,並與第二卡合部152卡合,切換構件140被固定在第二位置。
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切換切換構件140時,只要使切換構件140沿著瓶蓋的軸心移動,從而離開安裝構件130的支持板部132並旋轉即可。即,只要使凸部166從定位槽167或者168中脫離,並使切換構件140旋轉從而與定位槽168或者167卡合即可。因此,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凸部166和定位槽167、168構成限制切換構件140的旋轉的旋轉限制單元。此外,旋緊動作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旋蓋頭120的旋轉方向在圖16、17中為順時針方向。
根據第四實施方式,可獲得與第三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但是,由於未設置彈簧136和壓縮彈簧147,因此旋蓋頭120的外表面的凹凸比第三實施方式更少,從而使清洗步驟中滅菌氣體的清洗效果得到提高。
此外,在第三以及第四實施方式中,旋蓋頭120能夠安裝的瓶蓋的直徑均為兩種,但是也能夠設置成可對三種以上大小的瓶蓋使用的結構。
另外,在第三以及第四實施方式中,與擺動軸133相比,抵接部134a、134b在卡盤構件134中位於旋轉方向前方,另外,抵接部134a、134b的爪的形狀被設定為:隨著旋蓋頭120的旋轉,在卡盤構件134產生圖13、14、16、17中的順時針方向的轉矩,也就是使爪陷入瓶蓋P1(或者P2)。因此,只要將彈簧136和磁鐵161的施力設定為從瓶蓋盤13中取出瓶蓋P1(或者P2)並將其移送至容器口部所需的大小即可。
第三實施方式中的定位銷138和第四實施方式中的凸部166也可以具有像球塞等那樣始終朝著突出的方向對銷施力的結構。根據這樣的結構,不需要完全提升切換構件140以使定位銷138或者凸部166從定位凹部148、149或者定位槽167、168中脫離,而是在不提升或者稍微提升的狀態下使切換構件140旋轉,就能夠使定位銷138或者凸部166向沒入方向位移,與第三實施方式以及第四實施方式相比,能夠更簡單地進行第一模式與第二模式之間的切換。
另外,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凸部166和定位槽167、168的剖面形狀為矩形,但是也可以是三角形或者半圓形。
再有,也可以不將彈簧136和磁鐵161設置於切換構件140,而安裝於本體131。
10‧‧‧壓蓋機
11‧‧‧星形輪
12‧‧‧壓蓋星形輪
13‧‧‧瓶蓋盤
14‧‧‧排出星形輪
20‧‧‧旋蓋頭
21‧‧‧杆
22‧‧‧圓柱部
23‧‧‧連接部
31‧‧‧安裝構件
32‧‧‧軸孔
33‧‧‧螺紋孔
34‧‧‧安裝螺栓
35‧‧‧本體
36‧‧‧支持板部
37‧‧‧頂面抵接部
41‧‧‧卡盤構件
42‧‧‧擺動軸
43‧‧‧螺母
44‧‧‧棒狀構件
46a‧‧‧第一抵接部
46b‧‧‧第二抵接部
46c‧‧‧凸部
47‧‧‧被施力部
48‧‧‧被施力構件
51‧‧‧彈性構件(施力單元)
61‧‧‧切換構件(切換單元)
62‧‧‧孔
63‧‧‧第一卡合部
64‧‧‧第二卡合部
120‧‧‧旋蓋頭
121‧‧‧杆
130‧‧‧安裝構件
131‧‧‧本體
132‧‧‧支持板部
133‧‧‧擺動軸
134‧‧‧卡盤構件
135‧‧‧棒狀構件
134a‧‧‧第一抵接部
134b‧‧‧第二抵接部
136‧‧‧彈簧
137‧‧‧頂面抵接部
138‧‧‧定位銷(旋轉限制單元)
140‧‧‧切換構件(切換單元)
141‧‧‧孔
142‧‧‧第一長孔
143‧‧‧第二長孔
144‧‧‧彈簧支持銷
145‧‧‧凸緣
146‧‧‧墊圈
147‧‧‧壓縮彈簧
148‧‧‧第一定位凹部(旋轉限制單元)
149‧‧‧第二定位凹部(旋轉限制單元)
151‧‧‧第一卡合部
152‧‧‧第二卡合部
160‧‧‧收容凹部
161‧‧‧切換磁鐵
162‧‧‧襯墊
163‧‧‧罩
164‧‧‧螺栓
166‧‧‧凸部(旋轉限制單元)
167、168‧‧‧定位槽(旋轉限制單元)
170‧‧‧定位磁鐵
171‧‧‧第一定位磁性體
172‧‧‧第二定位磁性體
173‧‧‧收容槽
441‧‧‧第一棒狀構件
442‧‧‧第二棒狀構件
481、482‧‧‧擺動軸
P1、P2‧‧‧瓶蓋
圖1是示出具備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旋蓋頭的壓蓋機的俯視圖。 圖2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旋蓋頭的剖面圖,中心線的左側為圖6的D箭視,中心線的右側為圖6的E箭視。 圖3是沿著圖2的A-A線的箭視圖。 圖4是沿著圖2的X-X線的箭視圖。 圖5是示出從圖4的Y方向觀察到的卡盤構件的圖。 圖6是沿著圖2的B-B線的箭視圖。 圖7是第一模式中的沿著圖2的C-C線的箭視圖。 圖8是第二模式中的沿著圖2的C-C線的箭視圖。 圖9是示出第一模式中的安裝構件、切換構件以及卡盤構件的位置關係的圖。 圖10是示出第二模式中的安裝構件、切換構件以及卡盤構件的位置關係的圖。 圖11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二實施方式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12是示出第三實施方式的旋蓋頭的側視圖。 圖13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旋蓋頭被規定為第一模式的狀態,圖13中的(a)是沿著圖12的A-A線的箭視圖,圖13中的(b)是沿著圖12的B-B線的箭視圖。 圖14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旋蓋頭被規定為第二模式的狀態,圖14中的(a)是沿著圖12的A-A線的箭視圖,圖14中的(b)是沿著圖12的B-B線的箭視圖。 圖15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旋蓋頭,圖15中的(a)是沿著圖16的V-V線的箭視圖,圖15中的(b)是示出凸部和定位槽的剖面圖。 圖16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旋蓋頭被規定為第一模式的狀態,圖16中的(a)是沿著圖15的C-C線的箭視圖,圖16中的(b)是沿著圖15的D-D線的箭視圖。 圖17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旋蓋頭被規定為第二模式的狀態,圖17中的(a)是沿著圖15的C-C線的箭視圖,圖17中的(b)是沿著圖15的D-D線的箭視圖。

Claims (8)

  1. 一種旋蓋頭,其特徵在於,具備: 多個卡盤構件,固持瓶蓋並旋緊到容器上; 第一抵接部,設置於該多個卡盤構件,與具有相對較小的直徑的第一瓶蓋的外周面抵接;以及 第二抵接部,設置於該多個卡盤構件,與具有相對較大的直徑的第二瓶蓋的外周面抵接; 能夠在藉由該第一抵接部固持該第一瓶蓋並旋緊到容器上的第一模式、和藉由該第二抵接部固持該第二瓶蓋並旋緊到容器上的第二模式中動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旋蓋頭,其中,更具備: 安裝構件,以沿著該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軸心方向延伸的擺動軸為中心,以可擺動方式支持該卡盤構件;以及 施力單元,朝著該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外周面對該卡盤構件施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旋蓋頭,其中, 更具備切換單元,該切換單元以能夠圍繞該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軸心旋轉的狀態被安裝於該安裝構件,並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 該切換單元在該第一模式中被定位成使該卡盤構件與該第一卡合部卡合,在該第二模式中被定位成使該卡盤構件與該第二卡合部卡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旋蓋頭,其中, 更具備被施力部,該被施力部設置於各個該卡盤構件,與該擺動軸相比,位於旋蓋頭的旋轉方向前方; 該被施力部具有被沿著該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軸心方向延伸的棒狀構件支持的被施力構件; 該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分別能夠與該棒狀構件卡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旋蓋頭,其中,更具備: 切換單元,以能夠圍繞該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軸心旋轉的狀態被安裝於該安裝構件,並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以及 旋轉限制單元,藉由將該切換單元固定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個,限制該切換單元圍繞該瓶蓋的軸心的旋轉; 在將該切換單元固定在該第一位置的第一模式中,定位成使該卡盤構件與該第一卡合部卡合,並且藉由該第一抵接部固持該第一瓶蓋並旋緊到容器上, 在將該切換單元固定在該第二位置的第二模式中,定位成使該卡盤構件與該第二卡合部卡合,並且藉由該第二抵接部固持該第二瓶蓋並旋緊到容器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旋蓋頭,其中, 該施力單元是彈簧或者磁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旋蓋頭,其中, 該旋轉限制單元具備:至少一個凸部,設置於該切換單元與該安裝構件中的任意一個;以及至少兩個以上的凹部,設置於該切換單元與該安裝構件中的另一個; 藉由使該凸部與任意一個凹部卡合,該切換單元被固定在該第一或者第二位置,並且藉由沿著該瓶蓋的軸心升降,使該凸部從該凹部中脫離,從而能夠進行該第一以及第二位置之間的切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之旋蓋頭,其中, 在各個該卡盤構件上設置有沿著該第一或者第二瓶蓋的軸心方向延伸的棒狀構件, 在該切換單元上設置有供該棒狀構件貫通的長孔,並將該長孔的一端作為第一卡合部,將該長孔的另一端作為第二卡合部。
TW106102757A 2017-01-25 2017-01-25 旋蓋頭 TWI679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2757A TWI679153B (zh) 2017-01-25 2017-01-25 旋蓋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2757A TWI679153B (zh) 2017-01-25 2017-01-25 旋蓋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7308A TW201827308A (zh) 2018-08-01
TWI679153B true TWI679153B (zh) 2019-12-11

Family

ID=63960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2757A TWI679153B (zh) 2017-01-25 2017-01-25 旋蓋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915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4593U (en) * 2001-04-20 2002-04-21 Chi Jing Machinery Co Ltd Structure of rotating cover clip for cover sealing machine
WO2008043489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Weightpack S.P.A. Cap gripper in capping head of a capping machine
CN203065127U (zh) * 2012-11-29 2013-07-17 上海首达包装机械材料有限公司 磁力旋盖头组件
JP2016222327A (ja) * 2015-06-02 2016-12-28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4593U (en) * 2001-04-20 2002-04-21 Chi Jing Machinery Co Ltd Structure of rotating cover clip for cover sealing machine
WO2008043489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Weightpack S.P.A. Cap gripper in capping head of a capping machine
CN203065127U (zh) * 2012-11-29 2013-07-17 上海首达包装机械材料有限公司 磁力旋盖头组件
JP2016222327A (ja) * 2015-06-02 2016-12-28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7308A (zh)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1873B2 (ja) 蓋締めチャックアセンブリー
JP5027212B2 (ja) スターホイール
JP5686503B2 (ja) 容器を搬送するための装置
US10121692B2 (en)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US5473855A (en) System for installing closures on containers
US6945011B2 (en)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
JP6906620B2 (ja) 把持機構用の支持装置及びカム制御軸
EP2139797A1 (en) Starwheel conveying device including a wheel vertical adjustment device
TWI679153B (zh) 旋蓋頭
CA3031606A1 (en) Self-adjusting capping chuck for applying the closure elements on containers
CN108328543B (zh) 旋盖头
JP6547490B2 (ja)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JP2013199315A (ja) グリッパ
JP6600998B2 (ja)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JP6793527B2 (ja)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JP7417048B2 (ja)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KR101385551B1 (ko) 캡 회전장치
JP5022245B2 (ja) 容器蓋巻締ヘッド
US20070025828A1 (en) Anti-disengaged screw device
JP2006167894A (ja) ダブルナット締付工具
JP3209252B2 (ja) クランプ式容器搬送装置のクランプアーム
JP6600997B2 (ja)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JP4400384B2 (ja) 回転式キャッピング装置
TWI816321B (zh) 氣瓶端蓋支架
CN109071046B (zh) 包装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