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7771B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7771B
CN108297771B CN201710391344.3A CN201710391344A CN108297771B CN 108297771 B CN108297771 B CN 108297771B CN 201710391344 A CN201710391344 A CN 201710391344A CN 108297771 B CN108297771 B CN 1082977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seat
recess
vehicle
diamet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13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7771A (zh
Inventor
尾沼昌彦
门野佑基
滨田英修
宫越正尚
冈田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97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7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7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77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4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A61H9/0092Cuff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76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ssag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03Constructive details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61H2201/5058Sensors or detectors
    • A61H2201/5071Pressure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4Hydro-pneumatic adjustments of the shap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具有:座椅主体,座椅主体具有坐垫和椅背;凹部,该凹部设置在坐垫和椅背中的至少一者中,并且设置在支撑就坐的车辆乘员的区域处,并且该凹部形成为在远离就坐的车辆乘员的方向上凹入的形状;以及生物信号检测部,该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气囊,该气囊被安装为跨越凹部,并且能够膨胀和收缩,并且该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检测在气囊膨胀的状态下施加到该气囊的压力。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7-061490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其中,气囊(可充气的囊袋)设置在椅背内部或者坐垫内部,利用压敏元件检测气囊内部的气压,并且获取车辆乘员的生物信息。注意,国际公开No.2003/84786中公开了一种结构作为车辆座椅,其中,气囊型压力传感器被安装于椅背和坐垫中的至少一者,并且检测车辆乘员的生物信号。
在JP-A No.2007-061490的结构中,当车辆乘员坐在车辆座椅中时,气囊与接触该气囊的受压板由座椅主体夹持,并且存在诸如车辆行驶期间的道路噪声等这样振动作为振动输入到气囊的情况。因此,在JP-A No.2007-061490中公开的结构中,从维持生物信息的检测精度良好的角度来看,具有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抑制了来自车身的振动向气囊的输入。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具有: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具有坐垫和椅背;凹部,该凹部设置在所述坐垫和所述椅背中的至少一者中,并且设置在支撑就坐的车辆乘员的区域处,并且该凹部形成为在远离所述就坐的车辆乘员的方向上凹入的形状;以及生物信号检测部,该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气囊,该气囊被安装为跨越所述凹部,并且能够膨胀和收缩,并且该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检测在所述气囊膨胀的状态下施加到所述气囊的压力。
根据第一方面,凹部形成为在远离就坐的车辆乘员的方向上凹入的形状,该凹部设置在座椅主体的坐垫和椅背中的至少一者中的支撑车辆乘员的区域中。能够膨胀和收缩的气囊被安装为跨越凹部。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气囊和压力传感器。在车辆乘员就坐并且气囊膨胀的状态下,由于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施加于气囊的压力,所以检测到车辆乘员的生物信号。在车辆座椅处,气囊被安装为跨越凹部。与不存在凹部的情况相比,当车辆乘员就坐时,抑制了膨胀的气囊被推挤到座椅主体。因此,抑制了在生物信号检测时来自车身的振动经由座椅主体而输入到气囊。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一方面中,安装片从所述气囊朝着外侧伸出,并且所述安装片被安装至所述凹部的周缘。
根据第二方面,从气囊朝着外侧伸出的安装片被安装至凹部的周缘。由此,整个气囊能够被设置于在凹部内该气囊不接触座椅主体的位置处,并且更可靠地抑制了当车辆乘员就坐时来自车身的振动被输入到气囊。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气囊被构造为:在所述气囊在生物信号检测时膨胀的状态下,所述气囊不接触所述凹部的底表面。
根据第三方面,气囊被构造为在生物信号检测时的膨胀状态下,该气囊不接触凹部的底表面。当车辆乘员就坐时,更可靠地抑制了膨胀的气囊被推挤到座椅主体上。因此,在生物信号检测时,更可靠地抑制了来自车身的振动经由座椅主体而输入到气囊。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气囊被设置在所述就坐的车辆乘员的臀部下方。
根据第四方面,气囊设置在就坐的车辆乘员的臀部下方,并且当车辆乘员就坐时,压力稳定地施加到气囊。因此,能够稳定地检测生物信号。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车辆座椅在第一方面中具有在所述坐垫和所述椅背中的至少一者处的多个按摩气囊,其中,使得所述多个按摩气囊之中的至少一个按摩气囊作为所述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
根据第五方面,车辆座椅在坐垫和椅背的至少一者处具有多个按摩气囊。使得多个按摩气囊之中的至少一个按摩气囊作为所述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因此,能够使用按摩气囊检测生物信号。从而,不需要设置专用于检测生物信号的气囊,并且能够简化结构。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在第五方面中,在生物信号检测时,设置在所述生物信号检测部处的所述按摩气囊被设定为处于所述气囊不接触所述凹部的底表面的第一膨胀状态,并且在按摩时,所述气囊膨胀和收缩,并且当膨胀时,所述气囊被设定为处于第二膨胀状态,在该第二膨胀状态下,所述气囊比在所述第一膨胀状态下更加膨胀,并且接触所述凹部的所述底表面。
根据第六方面,在生物信号检测时,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被设定为处于气囊不接触凹部的底表面的第一膨胀状态。由此,在第一膨胀状态下,当车辆乘员就坐时,抑制了来自车身的振动经由座椅主体输入到气囊。此外,在按摩时,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膨胀和收缩,并且当膨胀时,气囊被设定为处于第二膨胀状态,在该第二膨胀状态下,气囊比在第一膨胀状态下更加膨胀,并且气囊接触凹部的底表面。由此,在第二膨胀状态下,由于来自气囊接触的凹部的底表面的反作用力,气囊推动车辆乘员的力变大。因此,能够提高利用气囊的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截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2-2的截面图,示出了设置在车辆座椅处的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以及凹部;
图3是示出气囊收缩的状态的截面图,该气囊是设置在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处的用于按摩的气囊,并且是与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不同的气囊;
图4是示出气囊膨胀的状态的截面图,该气囊是设置在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处的用于按摩的气囊,并且是与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不同的气囊;
图5是示出设置在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处的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的平面截面图;
图6是示出设置在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处的气囊驱动装置的方框图;
图7A是示出设置在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处的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截面图;
图7B是示出设置在图7A中所示的生物信号检测部处的压力传感器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设置在关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处的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处于生物信号检测时的第一膨胀状态下的截面图;以及
图9是示出设置在关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处的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处于按摩时的第二膨胀状态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在各个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座椅的前侧,箭头UP表示车辆座椅的上侧,并且箭头RH表示车辆座椅的右侧。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当未具体指明地使用前后、上下和左右方向时,它们表示车辆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前后、车辆座椅的上下方向上的上下以及车辆座椅的左右方向(车辆座椅的横向)上的左右。
[第一实施例]
通过使用图1至图7B描述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10具有:坐垫12,其支撑就坐的车辆乘员P(在图1中,作为实例为驾驶员)的臀部和大腿区域;以及椅背14,椅背被设置为从坐垫12的后端部向上延伸并且支撑车辆乘员P的腰部区域和背部区域。此外,支撑车辆乘员P的头部的头枕16设置在椅背14的上端部。此处,使得坐垫12和椅背14作为座椅主体11。车辆座椅10被设置为在车辆100的车厢102中面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车辆座椅10是用于驾驶员的车辆座椅。
用于按摩的多个气囊30分别设置在坐垫12和椅背14的内部的正面侧(车辆乘员P就坐的侧面)。各个气囊30被构造为能够膨胀和收缩。由于各个气囊30膨胀并且推动车辆乘员P的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气囊30按摩车辆乘员P的腰部区域、背部区域、大腿区域等,并且使车辆乘员P放松或者消除疲劳。
在椅背14的内部的五个气囊30沿着椅背14的上下方向设置。在坐垫12的内部的五个气囊30沿着坐垫12的前后方向设置。此外,虽然未示出,但是在椅背14的内部的气囊30以在椅背14的横向上分开的多行(例如,两行)在上下方向上设置。虽然未示出,但是在坐垫12的内部的气囊30以坐垫12的横向上分开的多行(例如,两行)在前后方向上设置。
在坐垫12的内部的多个气囊30包括:气囊30A,其被构造为还充当后文描述的生物信号检测部60;以及多个气囊30B,其仅用于按摩。更具体地,在坐垫12的多个气囊30之中,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开始的第二个的气囊30A被设置在生物信号检测部60处。该气囊30A设置在就坐于车辆座椅10中的车辆乘员P的臀部下方。注意,在坐垫12的内部的气囊30以在横向上分开的多行(例如,两行)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结构中,横向上的多个(例如,两个)气囊30A被构造为还充当生物信号检测部60。
在椅背14的内部的气囊30是仅用于按摩的气囊30B。即,生物信号检测部60不设置在椅背14处。注意,在下面的说明中,当不需要区别气囊30A、30B时,存在省略字母A、B并且将气囊称为气囊30的情况。
如图2所示,坐垫12具有:坐垫框架20(必要时还参考图2称为侧框架),其设置在车辆横向的两侧处;以及坐垫衬垫22,其由坐垫框架20支撑。而且,坐垫12具有:板(slab)24,其成型为片材并且设置在坐垫衬垫22的正面侧;以及表皮18,其覆盖板24的正面侧。在远离就坐的车辆乘员P(见图1)的方向上凹陷的凹部62设置在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中(板24侧的正面22A)。即,凹部62设置在坐垫衬垫22的支撑车辆乘员P的区域处,并且凹部62形成为在远离就坐的车辆乘员P的方向上凹陷的形状。换言之,凹部62是从坐垫衬垫22的正面侧朝着背面侧凹陷的形状。例如,通过以凹状切除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而形成凹部62。气囊30A安装在凹部62中。
注意,图2示出了从车辆座椅10的前方观看时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右侧(从前方观看时的横向上的右侧)的气囊30A。在坐垫12的内部的气囊30以在坐垫12的横向上分开的多行(例如,两行)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结构中,从车辆座椅10的前方观看时,在左右方向上的左侧的其它气囊30A的安装结构是相同的,并且因此省略其图示。后文描述气囊30A的安装结构以及生物信号检测部60。
由坐垫本体形成坐垫衬垫22,并且坐垫衬垫22由诸如聚氨酯泡沫等这样的发泡树脂形成。板24由比坐垫衬垫22更柔韧并且能够弹性(弯曲地)变形的材料形成,例如,诸如聚氨酯泡沫等这样的空隙率与坐垫衬垫22的空隙率不同的发泡树脂。作为实例,设置板24以提高车辆座椅10的乘坐舒适性。此外,表皮18还构成车辆座椅10的设计表面。
在图3和图4中的截面图中示出了仅用于按摩的气囊30B,即,与设置于生物信号检测部60处的气囊30A不同的气囊30B。因为在坐垫12中的多个气囊30B与在椅背14中的多个气囊30B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利用坐垫12中的气囊30B作为实例来给出参考图3和图4的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气囊30B的背面(位于板24侧处的表面是正面,该背面是在表里方向上位于该正面的相反侧的表面)通过双面胶或粘合剂而固定至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所以气囊30B设置在坐垫衬垫22与板24之间。
如图2至图5所示,气囊30自身的结构对于气囊30A和气囊30B是相同的。因此,首先对气囊30A和气囊30B二者共同的结构进行描述。气囊30A、30B由诸如树脂材料或者橡胶材料等这样的能够伸缩的材料形成,其中树脂材料例如聚氨酯等。气囊30A、30B分别构造为利用后文所述的气囊驱动装置40(见图6)而独立地膨胀和收缩。气囊30A和30B具有:大直径部26,当从上方以正面图观看时,其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其外径是大的;以及小直径部28,其与大直径部26连通,并且是大致矩形,并且其外径比大直径部26的外径小(见图5)。小直径部28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大直径部26的上侧。
气囊30B具有与设置在生物信号检测部60处的气囊30A的安装结构不同的安装结构。如图3和4所示,气囊30B的大直径部26固定至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并且小直径部28设置在板24侧。由于气囊30B的膨胀,板24和表皮18在它们设置了坐垫12的气囊30B的部分处向上隆起并且被气囊30B推动,并且坐垫衬垫22由于弹性变形而朝着上下方向上的下侧下沉(见图4)。换言之,因为板24由比坐垫衬垫22更柔韧的并且能够弹性(弯曲地)变形的材料构成,所以当气囊30B膨胀时,板24和表皮18朝着车辆上侧凸出(见图4)。
此处描述将生物信号检测部60的气囊30A安装到坐垫12的安装结构。图2示出气囊30A膨胀的状态。
如图2和图5所示,从大直径部26朝着横向外侧延伸出来的安装片64被设置在气囊30A的大直径部26的横向上的两侧处。安装片64由板状体构成,并且被固定至大直径部26。安装片64由诸如聚氨酯等这样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通过粘合、熔接等而结合至大直径部26的横向上的两侧处的侧部。虽然未示出,但是大直径部26由例如被贴附在一起的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这两个部件构成,并且在安装片64被夹在上侧部件与下侧部件之间的状态下,上侧部件与下侧部件通过粘合、熔接等而被结合在一起。注意,代替该结构,气囊30A与一对安装片64可以由树脂材料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
如上所述,凹部62设置在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中,并且凹部62形成为长方体形状或立方体形状。凹部62具有:四个侧壁62A,其为大致的矩形,并且大致沿着上下方向而设置;以及底表面62B,其从侧壁62A的上下方向上的下侧处的端部开始在大致前后方向和大致横向上设置(见图2)。凹部62的尺寸大于气囊30A的尺寸。即,在气囊30A设置在凹部62内部的大致中央部处的状态下,在大直径部26与凹部62的侧壁62A之间形成间隙。
在气囊30A设置在凹部62内的状态下,一对安装片64的外侧端部64A被固定至在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处的凹部62的周缘。例如,一对安装片64的外侧端部64A通过粘合等而结合至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处的凹部62的周缘。气囊30A被构造为使得在膨胀状态下,大直径部26和小直径部28不接触凹部62的侧壁62A,并且大直径部26不接触凹部62的底表面62B。
后文描述的用于向气囊30A供应空气并且从气囊30A排出空气的公共管48连接至大直径部26。由此,空气从公共管48供应到大直径部26内,而且,空气被供应到与大直径部26连通的小直径部28。因为板24由比坐垫衬垫22更柔韧的并且能够弹性(弯曲地)变形的材料构成,所以当气囊30A膨胀时,使得板24和表皮18朝着车辆上侧凸出(见图2)。
注意,如图4所示,同样在气囊30B处,公共管48连接至大直径部26的结构与气囊30A处的结构相同。
此处,通过使用图6等来说明气囊驱动装置40以及具有气囊30A的生物信号检测部60,该气囊驱动装置40执行向气囊30A、30B供应空气并且从气囊30A、30B排出空气。首先,说明气囊驱动装置40的结构,并且之后,说明生物信号检测部60的结构。
如图6所示,气囊驱动装置40被构造为包括:空气供应/排出装置50,多个气囊30(气囊30A、30B)连接至该空气供应/排出装置50,并且该空气供应/排出装置50使各个气囊30独立地膨胀和收缩;以及控制装置(ECU)58,该控制装置控制空气供应/排出装置50。空气供应/排出装置50被构造为包括吸气孔52、排气孔54、用于在压力下输送空气的泵56以及多个电磁阀32。
为每个气囊30(气囊30A、30B)设置电磁阀32。每个电磁阀32都是三通阀,并且具有公共口34、吸气口36和排气口38。公共管48连接至各个公共口34,并且吸气管46连接至各个吸气口36。排气管44连接至各个排气口38。
各个公共管48连接至对应的气囊30(气囊30A、30B),并且吸气管46连接至泵56。排气管44连接至排气孔54。此外,泵56与吸气孔52彼此连通,并且通过吸入管道42连接在一起。注意,吸气管46和排气管44分别从单个管分支,并且连接至各个电磁阀32。
控制装置58电连接至空气供应/排出装置50,并且控制泵56的操作和电磁阀32的各个口(公共口34、吸气口36、排气口38)的打开和关闭。注意,控制装置58被配置为能够独立地控制各个电磁阀32的各个口(公共口34、吸气口36、排气口38)的打开和关闭。
此外,控制装置58电连接至由就坐在车辆座椅10中的车辆乘员P操作的操作部(未示出)。另外,由于车辆乘员P操作所述操作部,所以多个(一些或者全部)气囊30(气囊30A、30B)的膨胀和收缩独立地且间歇地重复。
具体地,当由于控制装置58的控制而设定供应状态时,空气从泵56供应到气囊30(气囊30A、30B)内,在该供应状态下,电磁阀32的公共口34和吸气口36打开,并且排气口38关闭,并且公共管48与吸气管46彼此连通。由此,气囊30A如图2所示地膨胀,并且气囊30B如图4所示地膨胀。
此外,当由于控制装置58的控制而设定排出状态时,空气从气囊30A、30B的内部排出,在该排出状态下,电磁阀32的公共口34和排气口38打开,并且吸气口36关闭,并且公共管48与排气管44彼此连通。由此,气囊30如图3所示地收缩。注意,关于气囊30A的收缩,其收缩状态与图3所示的气囊30B的收缩状态大致相同,并且因此,省略其图示。
气囊驱动装置40(空气供应/排出装置50和控制装置58)设置在椅背14内或者在坐垫12内。
如图6和图7A所示,生物信号检测部60具有气囊30A以及压力传感器68,该压力传感器68安装至分支管66的末端部,所述分支管66从连接于气囊30A的公共管48分支。
如图7A和7B所示,压力传感器68固定至分支管66的末端部的内壁。压力传感器68检测施加到气囊30A的压力的变化,即,当从外部施加压力时气囊30A的内部压力(气压)的变化。控制部70设置在压力传感器68处,控制部70将压力传感器68的检测结果转换为电信号,并且测量压力的变化。压力传感器68和控制部70通过例如粘合等而固定至分支管66的内壁。控制部70经由导线72连接至控制装置58(见图6)。
注意,在多个(例如,两个)气囊30A设置在坐垫12内部的横向上的结构中,虽然未示出,但是压力传感器68和控制部70被设置为跨越从用于各个气囊30A的公共管48分支的多个(例如,两个)分支管66。由此,压力传感器68检测分别施加到多个(例如,两个)气囊30A的压力的变化。
生物信号检测部60设置在坐垫12内。在生物信号检测部60处,由于例如通过车辆乘员P的呼吸或心跳或脉搏等而检测到施加于气囊30A的压力变化,所以检测到已经被转换为电信号的生物信号。此外,由于在控制部70处根据生物信号测量出压力变化,所以获取了诸如车辆乘员P的呼吸频率或心率或脉率等这样的生物信息。而且,生物信息从控制部70输入到控制装置58,并且,基于生物信息,控制装置58操作空气供应/排出装置50。例如,当基于生物信息而检测到就坐在车辆座椅10中的车辆乘员P处于紧张状态时,通过操作空气供应/排出装置50来启动气囊30的按摩操作。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的操作和效果。
如图2等所示,以远离就坐的车辆乘员P的凹状形成凹部62设置在车辆座椅10的坐垫12中。能够膨胀和扩张的气囊30A被安装为跨越凹部62。更具体地,安装片64从气囊30A的横向上的两侧朝着外侧延伸出去,并且安装片64被安装至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处的凹部62的周缘。生物信号检测部60具有气囊30A和压力传感器68。在气囊30A膨胀的状态下,由于通过压力传感器68检测到施加至气囊30A的压力,所以检测到生物信号。
在上述车辆座椅10中,气囊30A被安装成跨越凹部62。气囊30A被构造为:在检测生物信号时气囊30A膨胀的状态下,气囊30A不接触凹部62的侧壁62A和底表面62B。由此,当车辆乘员P就坐时,抑制了膨胀的气囊30A被推挤到坐垫12的凹部62的侧壁62A和底表面62B上。因此,在车辆行驶期间或者空转期间,抑制了来自车身的振动经由坐垫12而被输入到气囊30A。因此,能够提高生物信号检测部60检测生物信息的精度。
此外,在车辆座椅10处,安装片64从气囊30A的横向两侧朝着外侧延伸出来。安装片64被安装至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处的凹部62的周缘。由此,整个气囊30A能够设置在不接触坐垫12的位置处,并且当车辆乘员P就坐时,更可靠地抑制了来自车身的振动经由坐垫12而被输入到气囊30A。
此外,在车辆座椅10处,生物信号检测部60的气囊30A被设置在就坐的车辆乘员P的臀部之下(见图1)。当车辆乘员P就坐时,压力稳定地施加到气囊30A。因此,能够由生物信号检测部60稳定地检测车辆乘员P的生物信号。
而且,车辆座椅10在坐垫12和座椅14处具有多个用于按摩的气囊30。使得多个气囊30之中的气囊30A成为生物信号检测部60的气囊30A。因此,能够通过使用用于按摩的气囊30来检测车辆乘员P的生物信号。因此,不需要设置专用于检测生物信号的气囊,并且能够简化结构。
现在描述比较例的车辆座椅。虽然未示出,但是在比较例的车辆座椅中,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用于按摩的气囊,该气囊固定至坐垫的座椅衬垫的正面;以及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经由连接至气囊的的分支管和公共管而安装。气囊设置在座椅衬垫与板之间,从而与二者接触(参见与图4所示的气囊30B类似的结构)。
在上述比较例的车辆座椅中,当车辆乘员就坐时,气囊被车辆乘员与座椅衬垫压扁,并且因此,在车辆的行驶或者空转时,气囊由于座椅衬垫与车辆乘员之间的相对移动而被压缩。由此,存在诸如道路噪声等这样的振动将输入气囊并且生物信息的检测精度劣化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在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中,气囊30A被安装为跨越坐垫衬垫22的凹部62,并且气囊30A是这样的结构:在生物信号检测时气囊30A膨胀的状态下,该气囊30A不接触凹部62的侧壁62A和底表面62B。由此,当车辆乘员P就坐时,抑制了气囊30A被推挤到凹部62的侧壁62A和底表面62B。因此,在车辆行驶期间或者空转期间,抑制了来自车身的振动经由坐垫12而被输入到气囊30A。因此,能够利用生物信号检测部60提高车辆乘员P的生物信息的检测精度。
[第二实施例]
通过使用图8和图9描述关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80。注意,在第二实施例中,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的结构元件、部件等,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关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80中,以远离就坐的车辆乘员P(见图1)的凹状形成的凹部84设置在坐垫12处的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中。通过以凹状切除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而形成凹部84。凹部84具有:四个侧壁84A,其为大致的矩形,并且大致沿着上下方向而设置;以及底表面84B,其从侧壁84A的上下方向上的下侧处的端部开始在大致前后方向和大致横向上设置。
凹部84处的侧壁84A的上下方向长度比第一实施例的凹部62的侧壁62A(见图2)的上下方向长度短。换言之,凹部84的底表面84B的深度比第一实施例的凹部62的底表面62B(见图2)的深度浅。
生物信号检测部82具有气囊30A。气囊30A具有一对安装片64。一对安装片64的外侧端部64A固定至坐垫衬垫22的正面22A处的凹部84的周缘。在气囊30A设置在凹部84内部的大致中央部处的状态下,在大直径部26与凹部84的侧壁84A之间形成间隙。虽然未示出,但是生物信号检测部82具有压力传感器68(见图7A),经由从气囊30A的公共管48分支的分支管而安装该压力传感器68。
气囊30A被构造为使其膨胀状态在生物信号检测时与按摩时不同(见图8和图9)。如图8所示,在生物信号检测时,气囊30A处于气囊30A不接触凹部84的底表面84B的第一膨胀状态。即,在生物信号检测时,气囊30A的大直径部26不接触凹部84的底表面84B。此外,气囊30A被构造为在车辆乘员P(未示出)就坐在车辆座椅80中的状态下进行生物信号检测时,气囊30A不接触凹部84的侧壁84A和底表面84B。
此外,气囊30A被构造为在按摩时膨胀和收缩。如图9所示,在按摩时,气囊30A处于第二膨胀状态,在该状态下,气囊30A比图8所示的第一膨胀状态更加膨胀,并且气囊30A接触凹部84的底表面84B。即,气囊30A的大直径部26接触底表面84B。在车辆座椅80处,利用气囊驱动装置40(见图6)控制供应到气囊30A的空气的量使其在按摩时比在生物信号检测时大。由此,使在按摩时处于第二膨胀状态的气囊30A的膨胀量被控制为比在生物信号检测时处于第一膨胀状态的气囊30A的膨胀量大。
在上述车辆座椅80中,如图8所示,在生物信号检测时,气囊30A处于该气囊30A不接触凹部84的底表面84B的第一膨胀状态。因此,在车辆乘员P就坐的状态下,抑制了在生物信号检测时气囊30A被推挤到凹部84的侧壁84A和底表面84B。因此,在车辆行驶期间或者空转期间,抑制了来自车身的振动经由坐垫12输入到气囊30A,并且能够提高利用生物信号检测部82检测车辆乘员P的生物信息的精度。
此外,如图9所示,在按摩时,气囊30A处于第二膨胀状态,在该状态下,气囊30A比图8所示的第一膨胀状态更加膨胀,并且气囊30A接触凹部84的底表面84B。在第二膨胀状态下,气囊30A的大直径部26接触底表面84B,气囊30A推动车辆乘员P的力由于来自所述底表面84B的反作用力而变大。因此,在车辆座椅80处,能够提高气囊30A的按摩效果。
注意,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30A被设置在就坐于车辆座椅中的车辆乘员P的臀部之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可以使用设置在坐垫12处的除了车辆乘员P的臀部之下以外的位置处的气囊作为生物信号检测部。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使得设置在坐垫12处的用于按摩的气囊30之中的气囊30A作为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30A。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其中,使得设置在椅背14处的用于按摩的气囊30之中的至少一个气囊作为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例如,通过使得设置在车辆乘员的心脏附近的气囊作为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能够更精确地获取车辆乘员的诸如呼吸率或心率这样的生物信息。此外,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其中,使得坐垫12和椅背14两者处的多个气囊30之中的气囊作为用于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即,用于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既设置在坐垫12处又设置在椅背14处的结构。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具有如下结构:从气囊30A朝着外侧延伸出来的一对安装片64被安装至坐垫衬垫处的凹部的周缘。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其中,从气囊30A朝着外侧延伸出来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安装片被安装至座椅主体处的凹部的周缘。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气囊30A被安装为跨越通过切除坐垫衬垫22的正面而形成的凹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其中,使用在坐垫衬垫的正面的角部附近以凹状而下沉的凹部,或者在坐垫衬垫由多个衬垫构成的情况下在衬垫之间的接缝附近以凹状下沉的凹部(即,不是通过切除而形成的凹部),并且气囊30A被安装为跨越该凹部。
而且,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设置了具有大直径部26和小直径部28的具有两阶结构的气囊3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并且气囊30的形状可以是不同的形状。
而且,在第一实施例中,使得用于按摩的气囊30之中的气囊30A作为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30A,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其中,使得不用于按摩并且专用于生物信号检测并且设置在坐垫12和椅背14中的至少一者处的气囊作为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气囊。
注意,已经使用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各种其它实施例是可能的。

Claims (7)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座椅主体,所述座椅主体具有坐垫和椅背;
凹部,该凹部设置在所述坐垫和所述椅背的至少一者中,并且设置在支撑就坐的车辆乘员的区域处,并且该凹部形成为在远离所述就坐的车辆乘员的方向上凹入的形状;以及
生物信号检测部,该生物信号检测部具有:气囊,该气囊被安装为跨越所述凹部,并且能够膨胀和收缩;以及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检测在所述气囊膨胀的状态下施加到所述气囊的压力,
其中,所述气囊被构造为:在所述气囊在生物信号检测时膨胀的状态下,所述气囊不接触所述凹部的底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
安装片从所述气囊朝着外侧伸出,并且
所述安装片被安装至所述凹部的周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就坐的车辆乘员的臀部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包括:
位于所述坐垫和所述椅背中的至少一者处的多个按摩气囊,
其中,使得所述多个按摩气囊中的至少一个按摩气囊作为所述生物信号检测部的所述气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在生物信号检测时,设置在所述生物信号检测部处的所述按摩气囊被设定为处于所述气囊不接触所述凹部的底表面的第一膨胀状态,并且在按摩时,所述气囊膨胀和收缩,并且当膨胀时,所述气囊被设定为处于第二膨胀状态,在该第二膨胀状态下,所述气囊比在所述第一膨胀状态下更加膨胀,并且接触所述凹部的所述底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
所述气囊具有:大直径部,该大直径部从上方正面图中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以及小直径部,该小直径部与所述大直径部连通,并且是大致矩形,并且该小直径部的外径比所述大直径部的外径小,并且
所述小直径部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大直径部的上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安装片设置在所述大直径部的横向两侧处,所述安装片是从所述大直径部朝着横向外侧伸出的板状体,并且所述安装片的一端被固定至所述大直径部,并且所述安装片的另一端被安装至所述凹部的周缘。
CN201710391344.3A 2016-09-23 2017-05-27 车辆座椅 Active CN1082977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5886 2016-09-23
JP2016185886A JP6521924B2 (ja) 2016-09-23 2016-09-23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7771A CN108297771A (zh) 2018-07-20
CN108297771B true CN108297771B (zh) 2020-07-07

Family

ID=61687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1344.3A Active CN108297771B (zh) 2016-09-23 2017-05-27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0756B2 (zh)
JP (1) JP6521924B2 (zh)
CN (1) CN1082977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5359B2 (ja) * 2016-12-27 2021-02-0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20190106031A1 (en) * 2017-10-11 2019-04-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xhaust rail for inflatable seats
US20190143856A1 (en) * 2017-11-13 2019-05-16 Gulfstream Aerospace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that includes a modular foam arrangement and a pneumatic bladder sub-assembl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202515B2 (en) * 2017-12-12 2021-12-21 Dreamwell, Ltd. Active comfort controlled bedding systems
DE102018127495A1 (de) * 2018-11-05 2020-05-07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Kraftfahrzeugsitz
CN109480535A (zh) * 2018-12-17 2019-03-19 陶超凡 一种充气垫体、座垫、靠垫及自行车鞍座
DE102019113629B4 (de) * 2019-05-22 2022-05-25 Alfmeier Präzision SE Massagevorrichtung und Sitz mit einer solchen Massagevorrichtung
DE102019113816A1 (de) * 2019-05-23 2020-11-2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sitz
JP7427892B2 (ja) * 2019-09-17 2024-02-06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空気袋及び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DE102019214576B4 (de) * 2019-09-24 2023-05-04 Alfmeier Präzision SE Fluidbefüllbares Blasensystem, Schweiß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chweißwerkzeugs
US11590873B2 (en) * 2020-05-13 2023-02-28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CN116194018A (zh) 2020-09-29 2023-05-30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
WO2022215645A1 (ja) * 2021-04-05 2022-10-1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検出装置および着座判定装置
US20230227164A1 (en) * 2022-01-14 2023-07-20 B/E Aerospace, Inc. Passenger positioning devices for aircraft seats for regulatory complian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7695Y (zh) * 2008-07-03 2009-08-12 余立成 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
US7727171B2 (en) * 2005-01-19 2010-06-01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s with plurality of pneumatic massaging elements
US8162398B2 (en) * 2009-03-26 2012-04-24 Schukra of North America Co. Zone lumbar massage system
WO2014200061A1 (ja) * 2013-06-14 2014-12-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骨格形状測定装置
CN205573873U (zh) * 2016-05-11 2016-09-14 王洋 客车座椅及客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0061A (en) * 1977-10-13 1978-10-17 Clark Harold E Pneumatic mattress with valved cylinders of variable diameter
JPS60102016U (ja) * 1983-12-16 1985-07-11 天昇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波状マツサ−ジ器内蔵の三層構造布団
JP4172193B2 (ja) * 2002-03-26 2008-10-2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AU2003236260A1 (en) 2002-04-09 2003-10-20 M.I.Laboratories Corporation Air bag start control device of vehicle
JP2007061490A (ja) * 2005-09-01 2007-03-15 Honda Motor Co Ltd 乗員状態検出装置
DE202011109531U1 (de) * 2011-12-24 2012-02-06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Kraftfahrzeugsitz
US9504416B2 (en) * 2013-07-03 2016-11-29 Sleepiq Labs Inc. Smart seat monitoring system
JP6421718B2 (ja) 2015-07-30 2018-1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7171B2 (en) * 2005-01-19 2010-06-01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s with plurality of pneumatic massaging elements
CN201287695Y (zh) * 2008-07-03 2009-08-12 余立成 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
US8162398B2 (en) * 2009-03-26 2012-04-24 Schukra of North America Co. Zone lumbar massage system
WO2014200061A1 (ja) * 2013-06-14 2014-12-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骨格形状測定装置
CN205573873U (zh) * 2016-05-11 2016-09-14 王洋 客车座椅及客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86238A1 (en) 2018-03-29
JP6521924B2 (ja) 2019-05-29
JP2018047862A (ja) 2018-03-29
CN108297771A (zh) 2018-07-20
US10220756B2 (en)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7771B (zh) 车辆座椅
EP3124320B1 (en) Vehicle seat
US11076698B2 (en) Seat device
US9021638B2 (en) Mattress
US20100207443A1 (en) Vehicle seat cushion with inflatable air bladder
US20090302584A1 (en) Set Mounted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CN107000616B (zh) 座椅缓冲垫及座椅
JP201809501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1391732A (zh) 用于车辆座椅头枕的颈托模块
JP201408391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312679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705233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07043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118101B1 (ko) 차량용 공압 안마기
JP732849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03941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7019440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205631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3887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230365041A1 (en) Vehicle seat
US10899251B2 (en)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JP201314648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3001005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4053545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
JP2014151062A (ja) 車両シート用マッサー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