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1855A - 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1855A
CN108291855A CN201680065852.6A CN201680065852A CN108291855A CN 108291855 A CN108291855 A CN 108291855A CN 201680065852 A CN201680065852 A CN 201680065852A CN 108291855 A CN108291855 A CN 108291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lux
mentioned
sensor
flux sensor
assemble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58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1855B (zh
Inventor
乡古伦央
坂井田敦资
谷口敏尚
冈本圭司
白石芳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91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1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8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2Thermal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7/00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 G01K17/06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 G01K17/08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r of a temperature
    • G01K17/20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r of a temperature across a radiating surface, combined with ascertainment of the heat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6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heat from the object to the 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K13/04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moving solid bodies
    • G01K13/08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moving solid bodies in rotary mov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4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9/00Testing; Calibrating; Fault detection or monitor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9/005Fault detection or monito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诊断装置(1)诊断具有滑动部的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诊断装置(1)具备检测从滑动部流向外部的热流通量的传感器部(2)、和基于传感器部(2)检测出的检测结果,判定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的控制装置(3)。在具有滑动部的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适当时和不适当时,来自滑动部的热流通量的大小不同。因此,根据诊断装置(1),能够诊断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

Description

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诊断具有滑动部的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检测热流通量的热流通量传感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76086号公报
然而,在生产设备等设备的新设置、修理以及维护等中,进行构成设备的组装部件的组装作业。在该组装作业中,需要在组装后判断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
但是,由人来判断组装状态是否适当较困难。因此,期望能够诊断组装状态是否适当的诊断装置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点,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诊断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
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所涉及的第一方式是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其诊断具有滑动部的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具备:传感器部,其检测从滑动部流向外部的热流通量;以及判定部,其基于传感器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判定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
在具有滑动部的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适当时和不适当时,来自滑动部的热流通量的大小不同。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诊断装置,能够诊断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
此外,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各单元的括号内的附图标记是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单元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
附图说明
在附加的附图中,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旋转轴的支承机构和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1的构成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传感器部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热流通量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4是在图3所示的IV-IV线的热流通量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轴承的预负荷状态适当时的传感器部的输出波形的图。
图6是表示轴承的预负荷状态为预负荷过度、预负荷不足时的传感器部的输出波形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装状态的诊断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使用一个热流通量传感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预负荷适当时,且在受到了环境温度的影响时的热流通量传感器的输出波形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移送装置和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0是图9中的移送装置的X箭头方向视图。
图11是表示两条导轨的组装状态适当时的传感器部的输出波形的图。
图12是表示两条导轨的组装状态不适当时的传感器部的输出波形的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部的剖视图。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中,对相互相同或同等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1诊断旋转轴的支承机构200的组装状态。
支承机构200设置于生产设备等。支承机构200具备旋转轴201、多个轴承202、壳体203、以及罩204。
旋转轴201以轴心CL为中心旋转。在旋转轴201安装有调整用螺帽205。调整用螺帽205是用于调整预负荷的部件。
轴承202是支承旋转轴201的部件。轴承202是具有滑动部的组装部件。多个轴承202分别配置在旋转轴201的轴向CL的第一方向侧和第二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向CL的第一方向侧配置一个轴承202。在轴向CL的第二方向侧配置两个轴承202。
轴承202具备内轮211、外轮212、以及作为转动体的球213。内轮211固定于旋转轴201。外轮212固定于壳体203。内轮211与旋转轴201一起旋转。此时,内轮211以及外轮212与球213在摩擦的同时相互滑动。即,内轮211以及外轮212中与球213在摩擦的同时相互滑动的部分成为滑动部。
壳体203是支承多个轴承202的支承部件。在壳体203的内部收纳多个轴承202。罩204覆盖壳体203的开口部。罩204通过固定用螺帽206固定于壳体203。
并且,支承机构200具备内轮侧隔离物207、和外轮侧隔离物208。内轮侧隔离物207夹在位于轴向CL的第一方向侧的内轮211和位于第二方向侧的内轮211之间。外轮侧隔离物208夹在位于轴向CL的第一方向侧的外轮212和位于第二方向侧的外轮212之间。
在支承机构200的组装中,如图1所示组合上述的旋转轴201、轴承202、壳体203等支承机构200的各部件,之后进行预负荷调整。预负荷是为了消除轴承202的内部间隙,而预先施加给轴承202的载荷。例如通过拧紧调整用螺帽205以推压位于轴向CL的第一方向侧和第二方向侧的内轮211彼此来进行预负荷调整。通过使内轮211与外轮212在轴心CL的方向偏移,成为在内轮211与外轮212之间推压球213的状态。
诊断装置1具备传感器部2、控制装置3、以及显示装置4。
传感器部2检测从轴承202朝向外部的热流通量。传感器部2朝向控制装置3输出与从轴承202朝向外部的热流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传感器部2安装于壳体203的表面。后述传感器部2的结构的详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传感器部2,使用两个传感器部2a、2b。第一传感器部2a与轴心CL方向的第一方向侧的轴承202对应地配置。第二传感器部2b与轴心CL方向的第二方向侧的轴承202对应地配置。
在控制装置3的输入侧连接传感器部2。控制装置3进行轴承202的组装状态的诊断控制。这里所说的轴承202的组装状态是指轴承202的预负荷状态。该诊断控制是基于传感器部2的检测结果,判定轴承202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的控制。因此,控制装置3构成基于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判定轴承202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的判定部。
在控制装置3的输出侧连接有显示装置4。控制装置3使判定结果显示于显示装置4。控制装置3通过具有微型计算机、存储装置等而构成。
显示装置4是用于向用户报告判定结果的报告装置。使用液晶显示器等作为显示装置4。
接下来,对传感器部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传感器部2具备两个热流通量传感器10、热缓冲体11、散热体12。两个热流通量传感器10、热缓冲体11以及散热体12均为平板状。
两个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内部结构相同。两个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一方为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两个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另一方为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
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与壳体203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相对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配置在远离壳体203,即、远离轴承202的一侧。热缓冲体11配置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之间。散热体12相对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配置在远离轴承202的一侧。即,传感器部2从接近轴承202的一侧朝向远离轴承202的一侧依次配置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热缓冲体11、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以及散热体12。
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输出与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的轴承202侧朝向热缓冲体11侧,并通过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的热流通量对应的第一传感器信号。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输出与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热缓冲体11侧朝向其相反侧,并通过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热流通量对应的第二传感器信号。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各自的平面形状是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矩形。
热缓冲体11具有规定的热容量。热缓冲体11由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构成。热缓冲体11如后述那样,以成为能够检测从轴承202朝向外部释放的热流通量的变化的热容量的方式,设定材质、厚度。热缓冲体11的平面形状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的平面形状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此外,热缓冲体11的平面形状也可以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的平面形状的形状和大小不同。
散热体12具有规定的热容量。散热体12由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构成。散热体12以其热容量比热缓冲体11的热容量大的方式,设定材质、厚度。散热体12的平面形状比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热缓冲体11、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平面形状大。散热体12以夹着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热缓冲体11、以及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状态,固定于壳体203。具体而言,在散热体12的外周部形成螺孔。通过插入到螺孔的螺丝13,散热体12固定于壳体203。此外,在壳体203与散热体12之间配置有隔离物14。螺丝13贯通隔离物14的内部。
如图3、4所示,一个热流通量传感器10具有将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120一体化,且在该一体化后的部件的内部交替地串联连接第一、第二热电部件130、140的结构。此外,在图3中,省略表面保护部件110。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120为薄片状,由热塑性树脂等具有可挠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绝缘基材100形成贯通其厚度方向的多个第一、第二导通孔101、102。在第一、第二导通孔101、102埋入由相互不同的金属、半导体等热电材料构成的第一、第二热电部件130、140。通过配置在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的表面导体图案111构成第一、第二热电部件130、140的第一连接部。通过配置在绝缘基材100的背面100b的背面导体图案121构成第一、第二热电部件130、140的第二连接部。
若在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厚度方向,热流通量通过热流通量传感器10,则在第一、第二热电部件130、140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产生温度差。由此,由于塞贝克效应而在第一、第二热电部件130、140产生热电动势。热流通量传感器10输出该热电动势,具体而言输出电压作为传感器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构成为通过彼此的热流通量为相同的大小时,输出绝对值相同的大小的传感器信号。
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以相互串联连接的状态与控制装置3电连接。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配置为在来自轴承202的热流通量依次通过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时,输出极性具有相反的关系的第一传感器信号和第二传感器信号。
具体而言,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配置为彼此的表面保护部件110对置。而且,虽然未图示,但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的表面导体图案111彼此经由外部布线151连接。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各自的背面导体图案121经由外部布线152与控制装置3连接。由此,在热流通量从背面保护部件120侧向表面保护部件110侧通过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的情况下,该热流通量在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从表面保护部件110侧向背面保护部件120侧通过。因此,从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输出的第一、第二传感器信号的极性相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在热流通量从背面保护部件120侧朝向表面保护部件110侧通过时,输出正的传感器信号。因此,若从轴承202侧朝向散热体12侧流过热流通量,则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输出正的传感器信号,并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输出负的传感器信号。
而且,传感器部2朝向控制装置3输出将第一传感器信号和第二传感器信号合并后的传感器信号。此时,若通过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的热流通量彼此之差较大,则从传感器部2输出的传感器信号较大。作为这样的情况,例如相当于从对象物释放的热流通量剧增时。另一方面,若通过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的热流通量彼此之差较小,则从传感器部2输出的输出变小。作为这样的情况,例如相当于从对象物释放的热流通量减少时,或者从对象物释放的热流通量恒定,且经过了规定时间时。
接下来,对控制装置3进行的轴承202的组装状态的诊断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对通过传感器部2的热流通量以及从传感器部2输出的传感器信号进行说明。
在支承机构200中,若旋转轴201旋转,则轴承202的滑动部发热。若旋转轴201的旋转停止,则轴承202的滑动部不发热。因此,若旋转轴201反复旋转和停止,则从轴承202的滑动部朝向外部的热流通量反复增大和减少。因此,在轴承202为预负荷适当的状态时,如图5所示,表示随着时间经过的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的变化的波形成为沿着旋转轴201的旋转与停止的周期规则地增减的波形。
其理由如以下那样。如上述那样,在旋转轴201反复旋转和停止时,从轴承202的滑动部朝向外部的热流通量反复增大和减少。此时,如图2所示,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没有遮挡来自壳体203的热流通量的部件。因此,通过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的热流通量与流过壳体203的热流通量相同地增减。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对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侧配置热缓冲体11。热缓冲体11进行蓄热和散热。因此,热流通量不通过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或者,通过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热流通量相对于通过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的热流通量延迟且缓慢地增减。从传感器部2朝向控制装置3输出的传感器信号是将第一传感器信号与第二传感器信号合并后的信号。因此,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按旋转轴201的旋转和停止的周期规则地增减。
在轴承202为预负荷过度的状态时,在轴承202的滑动部的摩擦增大。因此,在旋转轴201的旋转时,轴承202的滑动部的发热量增大。因此,在轴承202为预负荷过度的状态时,如图6中的实线所示,与波浪线示出的预负荷适当时的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相比较,旋转时的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增大。
另外,在轴承202为预负荷不足的状态时,在轴承202的滑动部的摩擦变小。因此,在旋转轴201的旋转时,轴承202的滑动部的发热量变小。因此,在轴承202为预负荷不足的状态时,如图6中的点划线所示,与波浪线示出的预负荷适当时的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相比较,旋转时的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变小。
这样,根据轴承202的预负荷状态分别为预负荷适当、预负荷过度、预负荷不足时,而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不同。由此,预先设定用于辨别预负荷适当的状态和预负荷过度的状态的上限阈值、和用于辨别预负荷适当的状态和预负荷不足的状态的下限阈值。然后,对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与上限阈值、下限阈值进行比较。由此,能够判定轴承202的预负荷状态是否适当。
因此,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3基于传感器部2的检测结果,进行组装状态的诊断。此外,图7中所示的各步骤构成实现各种功能的功能实现部。另外,按照传感器部2a和传感器部2b的各个检测结果进行该诊断。
具体而言,在步骤S1,控制装置3获取传感器部2的检测值。这里,获取规定的时刻的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具体而言,是电压值)。此外,也可以代替直接使用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而获取对输出值进行修正后的修正值作为检测值。
接着,在步骤S2,控制装置3对检测值与预先存储于存储装置的上限阈值、下限阈值进行比较,判定检测值是否在适当范围内。在检测值是上限阈值与下限阈值之间的值的情况下,即、在检测值在适当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进行肯定判定,并进入步骤S3。在步骤S3,控制装置3输出用于使显示装置4进行预负荷状态适当的显示的控制信号。由此,在显示装置4进行预负荷状态适当的主旨的显示。
另一方面,在步骤S2,检测值超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值比下限阈值低的情况下,即、在检测值在适当范围外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进行否定判定并进入步骤S4。在步骤S4,控制装置3输出用于使显示装置4进行预负荷状态不适当的显示的控制信号。由此,在显示装置4进行预负荷状态不适当的主旨的显示。此外,也可以在检测值在适当范围外的情况下,进行预负荷状态为预负荷过度的状态或者预负荷不足的状态的主旨的显示。
如以上的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能够诊断轴承202的预负荷状态是否适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中,传感器部2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之间配置热缓冲体11。控制装置3基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输出的第一传感器信号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输出的第二传感器信号,判定轴承202的预负荷状态是否适当。
热缓冲体11进行热量的积蓄和释放。因此,在从轴承202的滑动部释放的热流通量变化时,通过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热流通量与通过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的热流通量相比延迟且缓慢地变化。因此,能够根据第一传感器信号和第二传感器信号的不同,检测从轴承202的滑动部释放的热流通量的变化。
然而,即使代替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而仅使用一个热流通量传感器10,也能够检测从轴承202的滑动部释放的热流通量。
但是,该情况下,若旋转轴的支承机构200的周围的环境温度变化,则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通过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热流通量也变化。即,即使在轴承202的滑动部的发热量相同,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和较低时,环境温度较低时的通过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热流通量也较大。
因此,如图8所示,即使轴承202的预负荷状态为适当的状态,由于一天的环境温度的变动,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也有超过阈值的情况。该情况下,控制装置3误判定为轴承202的预负荷状态不适当。另外,为了避免该误判定,考虑在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动的基础上,较高地设定上限阈值。但是,该情况下,即使轴承202的预负荷状态为预负荷过度的状态,也误判定为适当。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的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配置在热缓冲体11的两侧。因此,两者配置在比较近的位置。另外,传感器部2的周围的环境温度的变化通常在一天这样的长期间缓慢地产生。因此,即使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之间配置热缓冲体11,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从环境温度受到的影响也相同或者接近相同。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各个输出与受到相同的环境温度的影响的热流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中,相对于相同的热流通量的大小的输出的绝对值相同。因此,通过使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输出的和,能够除去(即,消除)环境温度对传感器部2的检测结果的影响。
因此,轴承202为预负荷适当的状态时的传感器部2的输出波形如图5所示的预负荷适当时的输出波形那样,除去了环境温度的影响。由此,能够避免一天的环境温度的变动所引起的误判定。另外,不需要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动,而较高地设定上限阈值。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轴承202的组装状态的诊断。此外,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中,也可以相对于相同的热流通量的大小的输出的绝对值并不一定相同。只要两者的输出的绝对值接近即可。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输出的和,也能够降低环境温度对传感器部2的检测结果的影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中,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在来自轴承202的滑动部的热流通量依次通过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时,输出极性具有相反的关系的第一传感器信号和第二传感器信号。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在相互串联连接的状态下,与控制装置3电连接。由此,能够从传感器部2朝向控制装置3输出将第一传感器信号和第二传感器信号合并后的传感器信号。因此,能够省略在控制装置3的第一传感器信号与第二传感器信号的和的运算。即,能够使控制装置3的运算处理简单化。
然而,传感器部2也可以是不具有散热体12的构成。但是,在传感器部2不具有散热体12的情况下,由于风吹到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表面等理由,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表面温度瞬间地变化。这对通过传感器部2的热流通量造成影响。因此,传感器部2的热流通量的检测精度降低。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具备具有规定的热容量的散热体12。由此,即使在短期间传感器部2的表面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在散热体12的蓄热和散热,也能够抑制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温度变化的产生。因此,能够使传感器部2的热流通量的检测精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中,散热体12的热容量比热缓冲体11的热容量大。由此,即使在从轴承202的滑动部释放较大的热量时,也能够从轴承202的滑动部朝向散热体12流通热量。因此,能够抑制在传感器部2的内部蓄热。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用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1诊断移送装置300的组装状态。
如图9、10所示,移送装置300具备滚珠丝杠301、支承部件302、马达303、台座304、导轨305、以及导块306。此外,在图10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支承部件302进行示出。
滚珠丝杠301是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要素部件。滚珠丝杠301具有螺杆轴311、螺帽312、以及滚珠313。滚珠313进入螺杆轴311与螺帽312之间。若螺杆轴311旋转,则螺帽312进行直线运动。支承部件302支承螺杆轴311的轴向的两端部。马达303是使螺杆轴311旋转的动力源。
台座304用于安装想要移送的装置等。台座304是以与螺杆轴31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即,图9的上下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平面矩形形状。台座304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与螺帽312连结。台座304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与导块306连结。
导轨305是直线状部件。使用两条导轨305,如图10所示,固定于基板307。导块306与导轨305接合。导块306是沿着导轨305移动的引导部件。在导块306在导轨305上移动时,导轨305与导块306相互滑动。导轨305中与导块306相互滑动的部分是滑动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条导轨305构成具有滑动部的组装部件。
若通过马达303而螺杆轴311旋转,则这样的移送装置300的台座304与螺帽312一起沿着导轨305行驶。由此,能够将台座304移送到所希望的位置。
在移送装置300的组装时,上述的导轨305、导块306等移送装置300的各构成部件如图9、10所示那样组装。此时,平行地设置两条导轨305。
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相同。传感器部2安装在移送装置300的导块306的表面。虽然未图示,传感器部2从接近导块306的一侧朝向远离导块306的一侧依次配置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热缓冲体11、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以及散热体12。
控制装置3诊断两条导轨305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这里所说的两条导轨305的组装状态是两条导轨305的设置状态。控制装置3诊断两条导轨305的设置状态是否适当,即、两条导轨305的平行性是好还是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组装状态的诊断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对从传感器部2输出的传感器信号进行说明。移送装置300反复将台座304的行驶和停止作为一个周期的运转周期。在台座304的行驶中,由于导轨305的滑动部与导块306的滑动部的摩擦,而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增加。在台座304的停止中,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降低。
因此,如图11所示,表示两条导轨305的平行性良好的状态时的随着时间经过的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的变化的波形成为按移送装置300的运转周期规则地增减的波形。
有由于两条导轨305的至少一部分有波纹,或者浮起等理由,而两条导轨305产生局部不平行的部分的情况。这样,在两条导轨305的平行性较差的状态下,滑动部的摩擦变大,来自滑动部的热流通量变大。因此,如图12所示,表示平行性较差的状态时的随着时间经过的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的变化的波形与平行性较好的状态时相比成为输出的峰值较大的波形。
这样,在两条导轨305的平行性较好的状态时和较差的状态时,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不同。由此,预先设定用于辨别两条导轨305的平行性较好的状态和较差的状态的阈值,并对传感器部2的输出值与阈值进行比较。由此,能够判定两条导轨305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控制装置3基于传感器部2的检测结果,进行组装状态的诊断。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对传感器部2的检测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在如图12中的波浪线那样,检测值未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判定为组装状态适当。另一方面,在如图12中的实线那样,检测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判定为组装状态不适当。这样一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能够诊断两条导轨305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所使用的传感器部2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相同的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中,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相同的效果。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所使用的传感器部2,也可以仅使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传感器部2的构成。诊断装置1的其它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具有平板状的受热体16。受热体16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相比配置在壳体203侧,即、配置在轴承202侧。因此,受热体16配置在轴承202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之间。
受热体16与热缓冲体11、散热体12相同,具有规定的热容量。受热体16由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构成。受热体16以其热容量比热缓冲体11以及散热体12小的方式,设定材质、厚度。受热体16的平面形状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的平面形状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此外,受热体16的平面形状也可以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的平面形状的形状和大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中,通过受热体16的蓄热和散热,能够抑制不是检测目的的噪声等短期产生的热流通量的变化对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造成影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中,较小地设定受热体16的热容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能够检测作为检测目的的旋转轴201的旋转和停止所引起的热流通量变化。即,在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中,受热体16的热容量设定为能够检测旋转轴201的旋转和停止所引起的热流通量变化的大小。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轴承202的预负荷状态是否适当的诊断。此外,也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构成为传感器部2具有受热体16。由此,起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传感器部2的构成。诊断装置1的其它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的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经由具有折弯后的形状的弯曲形状部10c相连。弯曲形状部10c与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相同,是层叠了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以及背面保护部件120的结构。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使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一体化。
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具有一个热流通量传感器10以夹着热缓冲体11的方式被折弯的结构。如上述那样,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分别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热流通量传感器10折弯。由此,实现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之间配置了热缓冲体11的构成。
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彼此的背面导体图案121彼此相连。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不通过外部布线151,而通过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内部的布线图案电连接。此外,也可以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彼此的表面导体图案111彼此相连。
据此,利用一个热流通量传感器10构成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a、10b,能够除去用于连接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外部布线151。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的削减。
(其它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如下述那样,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
(1)第一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将轴承202的组装状态作为诊断对象。第二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1将两条导轨305的组装状态作为诊断对象。诊断装置1的诊断对象并不限定于它们。诊断装置1能够将其它的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作为诊断对象。但是,其它的组装部件是在组装状态适当时和不适当时,来自滑动部的热流通量的大小不同的组装部件。
(2)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中,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在相互串联连接的状态下,与控制装置3电连接,但也可以以并联的方式与控制装置3连接。
(3)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中,以输出极性具有相反的关系的第一传感器信号和第二传感器信号的方式,配置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但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输出极性相同的第一传感器信号和第二传感器信号的方式,配置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该情况下,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以并联的方式与控制装置3连接。另外,在诊断控制中,控制装置3对第一传感器信号与第二传感器信号的差进行运算。由此,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能够进行诊断控制。
(4)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中,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也可以由树脂材料以外的具有可挠性的绝缘材料构成。并且,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也可以由不具有可挠性的绝缘材料构成。另外,热流通量传感器10也可以是不具有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使用与上述的构成不同的构成的传感器作为热流通量传感器10。
(5)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中,热流通量传感器10的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也可以由树脂材料以外的具有可挠性的绝缘材料构成。另外,热流通量传感器10也可以是不具有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的结构。该情况下,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成为经由由绝缘基材100构成的弯曲形状部10c相连的结构。总而言之,弯曲形状部10c只要包含与绝缘基材100相同的绝缘材料构成即可。
(6)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2具备两个热流通量传感器10、热缓冲体11、以及散热体12,但也可以不具备散热体12。该情况下,使用其它的固定部件,或者使用粘合剂来进行传感器部2的固定。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电压作为传感器部2的传感器信号,但也可以使用电流。
(8)上述各实施方式并不是相互无关系的实施方式,除了组合显然不可能的情况之外,能够适当地组合。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明示了必需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认为显然必需的情况等之外,当然并不一定必需。
(总结)
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示出的第一观点,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具备传感器部、和判定部。传感器部检测从滑动部流向外部的热流通量。判定部基于传感器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判定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
另外,根据第二观点,传感器部具有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以及配置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之间的热缓冲体。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输出与通过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的热流通量对应的第一传感器信号。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输出与通过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的热流通量对应的第二传感器信号。判定部基于第一传感器信号和第二传感器信号,判定对象装置的异常的有无。
在第二观点中,传感器部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之间配置热缓冲体。因此,在从滑动部释放的热流通量变化时,通过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的热流通量与通过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的热流通量相比延迟且缓慢地变化。因此,能够根据第一传感器信号与第二传感器信号的不同,检测从滑动部释放的热流通量的变化。
而且,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配置在热缓冲体的两侧,两者配置在比较接近的位置。另外,通常设置传感器部的环境的温度亦即环境温度的变化在长期间缓慢地产生。因此,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从环境温度受到的影响相同或者接近相同。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的各个输出与受到相同或者接近相同的环境温度的影响的热流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因此,通过使用两者的传感器信号,能够除去或降低环境温度对传感器部的检测结果的影响。由此,根据第二观点的诊断装置,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的诊断。
另外,根据第三观点,传感器部具有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相比配置在远离组装部件的一侧,且具有规定的热容量的散热体。
据此,即使在短期间传感器部的表面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在散热体的蓄热和散热,也能够抑制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的温度变化的产生。因此,能够使传感器部的热流通量的检测精度提高。
另外,根据第四观点,散热体的热容量比热缓冲体的热容量大。据此,即使在从滑动部释放较大的热量时,也能够从滑动部朝向散热体流通热量。因此,能够抑制在传感器部的内部蓄热。
另外,根据第五观点,传感器部具有与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相比配置在组装部件侧的受热体。受热体的热容量比热缓冲体的热容量小。
据此,通过受热体的蓄热和散热,能够抑制不为检测目的的噪声等在短期产生的热流通量的变化对第一、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造成影响。另外,通过较小地设定受热体的热容量,能够通过传感器部检测从作为检测目的的滑动部释放的热流通量的变化。
另外,根据第六观点,传感器部以在来自滑动部的热流通量依次通过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时,第一传感器信号与第二传感器信号的极性相反的方式,配置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据此,传感器部能够输出将第一传感器信号与第二传感器信号合并后的传感器信号。因此,能够省去第一传感器信号与第二传感器信号的和的运算处理。
另外,根据第七观点,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和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的各个通过具备具有可挠性的薄片状的绝缘基材、多个第一热电部件、以及多个第二热电部件而构成。多个第一热电部件和多个第二热电部件以串联的方式交替地连接第一热电部件与第二热电部件。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经由包含绝缘材料构成的弯曲形状部相连。
据此,能够省去用于连接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与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的外部布线。
附图标记说明
1…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2…传感器部,3…控制装置,10a…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b…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1…热缓冲体,12…散热体,16…受热体,202…轴承,305…导轨。

Claims (7)

1.一种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其中,
是诊断具有滑动部的组装部件(202、305)的组装状态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具备:
传感器部(2),其检测从上述滑动部流向外部的热流通量;以及
判定部(3),其基于上述传感器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判定上述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其中,
上述传感器部具有:
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10a);
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10b),其与上述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相比配置在远离上述组装部件的一侧;以及
热缓冲体(11),其配置在上述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与上述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之间,且具有规定的热容量,
上述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输出与从上述组装部件侧朝向上述热缓冲体侧通过上述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的热流通量对应的第一传感器信号,
上述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输出与从上述热缓冲体侧朝向上述热缓冲体侧的相反侧通过上述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的热流通量对应的第二传感器信号,
上述判定部基于上述第一传感器信号和上述第二传感器信号,判定上述组装部件的组装状态是否适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其中,
上述传感器部具有与上述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相比配置在远离上述组装部件的一侧,且具有规定的热容量的散热体(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其中,
上述散热体的热容量比上述热缓冲体的热容量大。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其中,
上述传感器部具有与上述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相比配置在上述组装部件侧的受热体(16),
上述受热体的热容量比上述热缓冲体的热容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其中,
上述传感器部将上述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和上述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配置为在来自上述滑动部的热流通量依次通过上述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和上述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时,上述第一传感器信号与上述第二传感器信号的极性相反,
上述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与上述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和上述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的各个具有:
至少由绝缘材料构成,且具有可挠性的薄片状的绝缘基材(100);
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材,且由热电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一热电部件(130);以及
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材,且由与上述第一热电部件不同的热电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二热电部件(140),
在上述多个第一热电部件和多个上述第二热电部件中,上述第一热电部件和上述第二热电部件交替地串联连接,
上述第一热流通量传感器与上述第二热流通量传感器经由包含上述绝缘材料构成的弯曲形状部(10c)相连。
CN201680065852.6A 2015-11-12 2016-11-09 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91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2444 2015-11-12
JP2015222444A JP6358233B2 (ja) 2015-11-12 2015-11-12 組付状態の診断装置
PCT/JP2016/083239 WO2017082298A1 (ja) 2015-11-12 2016-11-09 組付状態の診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855A true CN108291855A (zh) 2018-07-17
CN108291855B CN108291855B (zh) 2020-03-27

Family

ID=58695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585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91855B (zh) 2015-11-12 2016-11-09 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5256B2 (zh)
EP (2) EP3376197A4 (zh)
JP (1) JP6358233B2 (zh)
KR (1) KR102131855B1 (zh)
CN (1) CN108291855B (zh)
TW (1) TWI639819B (zh)
WO (1) WO20170822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8234B2 (ja) 2015-11-12 2018-07-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稼働状態の診断装置
JP6249009B2 (ja) * 2015-11-12 2017-12-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異常診断装置
JP6358233B2 (ja) * 2015-11-12 2018-07-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組付状態の診断装置
JP6500825B2 (ja) * 2016-04-08 2019-04-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監視装置
JP6743772B2 (ja) * 2017-06-27 2020-08-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位置検出装置
JP6950427B2 (ja) * 2017-10-03 2021-10-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位置検出装置
WO2019159838A1 (ja) * 2018-02-13 2019-08-22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およびスピンドル装置
JP6967495B2 (ja) * 2018-09-03 2021-11-17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KR20210081410A (ko) 2018-10-31 2021-07-01 에누티에누 가부시기가이샤 베어링 장치
JP7206141B2 (ja) * 2019-03-25 2023-01-17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13249A (ja) * 1990-01-16 1991-09-18 Omron Corp 熱流計測を利用した工具のモニタリング方法
JPH0478933B2 (zh) * 1987-04-02 1992-12-14 Keio Teito Dentetsu Kk
WO2014196290A1 (ja) * 2013-06-04 2014-12-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発熱量制御装置
CN106461472A (zh) * 2014-10-20 2017-02-22 株式会社电装 状态检测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7614A (ja) * 1981-12-08 1983-06-10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製品検査装置
JPS60201224A (ja) * 1984-03-27 1985-10-11 Kyushu Daigaku 多層薄膜熱伝達ゲ−ジ
US4779994A (en) * 1987-10-15 1988-10-25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Heat flux gage
US5216625A (en) * 1989-11-01 1993-06-01 Luxtron Corporation Autocalibrating dual sensor non-contact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JPH0478933A (ja) * 1990-07-20 1992-03-12 Fujitsu Ltd 仮想プロセッサによるプログラム処理方式
JPH05301144A (ja) 1992-04-23 1993-11-16 Suzuki Motor Corp 工作機械の暖機装置
US5464284A (en) * 1994-04-06 1995-11-07 Luxtron Corporation Autocalibrating non-contact temperature measuring technique employing dual recessed heat flow sensors
US6392431B1 (en) * 1996-10-23 2002-05-21 Aetrium, Inc. Flexibly suspended heat exchange head for a DUT
JP4172576B2 (ja) * 2001-08-31 2008-10-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湿度センサの温度制御装置
DE102006016956B4 (de) 2006-04-11 2009-10-08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 N.V.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der von einem Gargut aufgenommenen Wärme in einem Gargerät und Gargerät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5656674B2 (ja) * 2011-02-02 2015-01-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伝熱管の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CN102879419B (zh) * 2011-07-15 2014-04-09 郭晓明 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的监控系统
KR101436234B1 (ko) * 2012-01-31 2014-08-29 도시바 기카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절삭 가공 온도의 측정 방법
US9377370B2 (en) * 2012-02-29 2016-06-28 Solar Turbines Incorporated Heat flux gauge with micro-scale temperature sensors
JP5376086B1 (ja) 2012-05-30 2013-12-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電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熱電変換装置を備え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4956108B (zh) * 2013-01-24 2017-05-31 加特可株式会社 摩擦联接元件的温度推定运算装置
JP5987811B2 (ja) 2013-06-04 2016-09-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の異常判定装置
JP5761302B2 (ja) * 2013-06-04 2015-08-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の快適温調制御装置
JP6451484B2 (ja) * 2015-05-11 2019-01-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流束セン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熱流発生装置
JP6358233B2 (ja) * 2015-11-12 2018-07-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組付状態の診断装置
JP6249009B2 (ja) 2015-11-12 2017-12-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異常診断装置
JP6358234B2 (ja) 2015-11-12 2018-07-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稼働状態の診断装置
JP6274246B2 (ja) * 2016-04-08 2018-0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監視装置
JP6673306B2 (ja) * 2017-03-03 2020-03-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診断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8933B2 (zh) * 1987-04-02 1992-12-14 Keio Teito Dentetsu Kk
JPH03213249A (ja) * 1990-01-16 1991-09-18 Omron Corp 熱流計測を利用した工具のモニタリング方法
WO2014196290A1 (ja) * 2013-06-04 2014-12-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発熱量制御装置
CN106461472A (zh) * 2014-10-20 2017-02-22 株式会社电装 状态检测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9819B (zh) 2018-11-01
US10845256B2 (en) 2020-11-24
EP3376197A4 (en) 2018-11-14
KR20180064520A (ko) 2018-06-14
CN108291855B (zh) 2020-03-27
EP3376197A1 (en) 2018-09-19
US20180328796A1 (en) 2018-11-15
WO2017082298A1 (ja) 2017-05-18
JP6358233B2 (ja) 2018-07-18
TW201732254A (zh) 2017-09-16
KR102131855B1 (ko) 2020-07-08
EP3734250A1 (en) 2020-11-04
JP2017090318A (ja) 2017-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1855A (zh) 组装状态的诊断装置
CN108351277A (zh) 异常诊断装置
Bossuyt et al. Cyclic endurance reliability of stretchable electronic substrates
US9304015B2 (en) Slip-ring unit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condition of a slip-ring unit
US5585577A (en) Bearing with a sensor arrangement for obtaining an indication of various parameters within the housing of the bearing
US20180136050A1 (en) Fixing element with a built-in temperature sensor
WO2017175850A1 (ja) 熱流束計および異常診断装置
CN110967549A (zh) 电流采样方法和电流采样电路
EP3153868A1 (en) Wind direction meter, wind direction and flow meter, and movement direction meter
JP6653122B2 (ja) 電動圧縮機、制御装置及び監視方法
JP2016161407A (ja) 異常検出装置
CN108351276A (zh) 运行状态的诊断装置
CN109073576A (zh) 监视装置
TWI829811B (zh) 用於熱監測之系統及方法
CN203290695U (zh) 电饭煲锅口沿测温装置
RU115747U1 (ru) Осевая передача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Lall et al.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Folding-Reliability of Flexible Electronics in Wearable Applications
Chen et al. MXene‐Based Pressure Sensor with a Self‐Healing Property for Joule Heating and Friction Sliding
JP2000146713A (ja) 回転体の温度計測装置
CN112641425A (zh) 一种可穿戴柔性多参量传感器设计及制备
JP2018204965A (ja) 風速計および風向計
CN104068738A (zh) 电饭煲测温方法及测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