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0331A - 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0331A
CN108290331A CN201680062547.1A CN201680062547A CN108290331A CN 108290331 A CN108290331 A CN 108290331A CN 201680062547 A CN201680062547 A CN 201680062547A CN 108290331 A CN108290331 A CN 108290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mber
component
air duct
plat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25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0331B (zh
Inventor
罗伯特·D·谢德
罗伯托·西西利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lacron LLC
Original Assignee
Athena Autom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hena Autom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Athena Automa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90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0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0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3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using fluid unde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207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2/00Producing hollow articles
    • B29D22/003Containers for packag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e.g. bottles, jars, cans, barrels,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2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using means movable from outside the mould between mould parts, e.g. robots
    • B29C45/4225Take-off members or carriers for the moulded articles, e.g. grippers
    • B29C2045/4233Take-off members or carriers for the moulded articles, e.g. grippers loading or holding moulded articles in take-off member by fluid ej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207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ed articles
    • B29C2045/7214Preform carriers for cooling pre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207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ed articles
    • B29C2045/7214Preform carriers for cooling preforms
    • B29C2045/7221Means for ejecting the pre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2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using means movable from outside the mould between mould parts, e.g. robots
    • B29C45/4225Take-off members or carriers for the moulded articles, e.g. gri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25Solid
    • B29K2105/253Pre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冷却板组件包括(a)具有板前表面的冷却板;(b)在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延伸的空气通道;(c)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进入所述冷却板的板孔,以在所述空气通道和冷却管的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所述冷却管能够安装到所述冷却板上;以及(d)在所述板孔内部的阀。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板孔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被阻碍,以减少所述腔和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气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板孔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传导到所述腔。

Description

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注塑机、以及用于注塑模塑物的后模塑处理的方法、组件和设备,包括接收、冷却以及脱模这样的制品。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第7,670,126号(McCready)声称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模塑物支架的气压通道中的气流的阀;能够与所述阀配合的模塑物支架;以及包括模塑物支架和阀的后模塑夹持设备。
美国专利第6,190,157号(Hofstetter)声称公开了一种用于移除预制件的拆卸设备的脱模件,所述脱模件能够使部分地冷却的预制件被安全地从成型工具上拆除,在完全冷却时,同样地,预制件能够被安全地、彻底地从所述拆卸设备上移除。
美国专利第7,252,497(Neter)声称公开了一种用于在能够延展的模塑塑料部件上操作的冷却管组件。所述冷却管组件包括具有异形内调节表面的多孔管/插入物,以及被配置为与所述多孔管配合的真空结构。在使用时,真空部在与内调节表面相邻处显露出减小的压力,以使所述能够延展的模塑塑料部件(可定位于所述冷却管组件内部)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多孔插入物的内调节表面,以便允许所述能够延展的部件的外表面的主体部分在冷却时获得与所述内调节表面的轮廓基本一致的轮廓。冷却管组件还包括其中的吸入通道,所述吸入通道被配置为与阀构件配合,用于控制通过吸入通道的吸入流,所述吸入流辅助将所述模塑物转移到所述冷却管组件中。
发明内容
以下总结意图向读者介绍申请人教授的各个方面,但非意图限定任何发明。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包括:(a)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具有板前表面;(b)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大致平行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以及(c)板孔,所述板孔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进入所述冷却板。所述板孔沿着板孔轴线在板孔第一端和板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板孔第一端对所述板前表面打开,所述板孔第二端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板孔能够提供在所述空气通道和冷却管的腔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冷却管能够安装到所述冷却板上。所述冷却管的所述腔被配置为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组件还包括(d)在所述板孔内部的阀,用于调节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的气流。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板孔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从而将所述模塑物拉入所述腔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被阻碍,以减少所述腔和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气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板孔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传导到所述腔,从而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中脱模。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阀可以包括阀座和能够相对于所述阀座运动的闭合构件。当所述阀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闭合构件能够被与所述阀座间隔分开,并且在所述阀座和所述闭合构件的密封表面之间能够提供气流间隙。所述第一气流通路可以包括所述气流间隙。当所述阀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表面可以与所述阀座接合,并且所述气流间隙可以被闭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气流通路可以包括指向所述腔的阀口。所述阀座可以限制所述阀口的至少一部分。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口可以不被阻塞,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闭合构件可以阻塞所述阀口。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气流通路可以包括指向所述腔的旁路口。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旁路口可以不被阻塞。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阀可以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具有限定阀室的中空内部。所述闭合构件能够运动地被保持在所述阀室内部。所述阀壳可以具有轴向地约束所述阀室的前壁,以及在所述前壁中的第一前口。所述阀口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前口。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阀壳可以包括在所述前壁中的第二前口,所述旁路口可以包括所述第二前口。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前口横向地邻接所述第一前口。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旁路口包括旁路流通道,所述旁路流通道部分地被所述阀壳的外表面径向地约束。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旁路流通道可以被所述阀壳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板孔的内表面径向地约束。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阀壳相对于所述冷却板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阀可以包括脱模构件,所述脱模构件能够滑动地就位于所述板孔内部,并且能够在脱模收缩位置与脱模前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脱模收缩位置用于适应所述腔内部的所述模塑物的所述部分的容纳,所述脱模前进位置用于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中脱模。所述阀座可以相对于所述脱模构件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脱模构件可以位于所述收缩位置,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脱模构件可以位于所述前进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脱模构件可以包括先导表面、轴向地相对的尾表面、以及内部第一管道,所述先导表面用于当所述脱模构件向所述脱模前进位置运动时抵靠所述模塑物,所述尾表面指向所述板孔第二端,所述内部第一管道在第一管道第一端和第一管道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管道第一端对所述先导表面打开,以与所述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端对所述尾表面打开,以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阀口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管道的轴向部分。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脱模构件可以包括内部第二管道,所述内部第二管道大体上平行于所述第一管道延伸,并且从所述第一管道横向偏移。所述旁路口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管道。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脱模构件可以包括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板孔的内直径紧密地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管道轴向地延伸穿过所述活塞。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气流通路可以包括在所述板孔内部延伸的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二气流通路可以包括在所述板孔内部延伸的第二输送管。所述脱模构件可以将所述板孔分隔为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输送管可以被所述脱模构件的外表面和所述板孔的内表面径向地约束。
在一些示例中,从所述板孔中将空气拉入所述空气通道能够推进所述阀趋向所述第一位置,将加压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传导到所述板孔中能够推进所述阀趋向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包括:(a)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具有板前表面;(b)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大致平行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以及(c)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安装到所述冷却板上。所述冷却管具有腔,用于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组件还包括(d)组件孔,所述组件孔延伸穿过所述冷却管,并且从所述板前表面进入所述冷却板。所述组件孔沿着组件孔轴线在组件孔第一端和组件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组件孔第一端对所述腔打开,所述组件孔第二端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组件孔能够提供在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组件还包括(e)在所述组件孔内部的阀,用于调节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的气流。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组件孔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从而将所述模塑物拉入所述腔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被阻碍,以减少所述腔和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气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组件孔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传导到所述腔,从而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中脱模。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容纳和脱模模塑物的方法包括(a)从冷却管的腔穿过板孔将空气拉入空气通道,以将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拉入所述腔中;(b)使所述板孔内部的阀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用于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所述第二位置用于减小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穿过所述板孔的气流;以及(c)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推进加压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穿过所述板孔进入所述腔,以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中脱模。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b)包括使闭合构件从与所述板孔中的阀座间隔分开的解除接合的位置运动到与所述阀座接合。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注塑机的冷却管包括:(a)腔,所述腔用于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以及(b)管孔,所述管孔沿着板孔轴线在管孔第一端和管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管孔第一端对所述腔打开,所述管孔第二端用于与在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延伸的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管孔可以提供在所述腔和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冷却管还包括(c)在所述管孔内部的阀,用于调节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的气流。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管孔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从而将所述模塑物拉入所述腔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被阻塞,以减少所述腔和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气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管孔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传导到所述腔,从而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中脱模。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包括(a)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具有板前表面;(b)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大致平行于所述板前表面的空气通道延伸;以及(c)板孔,所述板孔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进入所述冷却板中。所述板孔沿着板孔轴线在板孔第一端和板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板孔第一端对所述板前表面打开,所述板孔第二端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板孔能够提供在所述空气通道和冷却管的腔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冷却管能够安装到所述冷却板上。所述腔被配置为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组件还包括(d)在所述板孔内部的脱模构件。所述脱模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冷却板在脱模收缩位置和脱模前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脱模收缩位置用于适应所述腔中的所述模塑物的部分的容纳,所述脱模前进位置用于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中脱模。所述组件还包括(e)在所述板孔内部的闭合构件。所述闭合构件能够相对于阀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阀座被固定于所述脱模构件。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闭合构件与所述阀座间隔分开,在所述闭合构件和所述阀座之间提供气流间隙,以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从而将所述模塑物拉入所述腔中,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闭合构件与所述阀座接合,所述气流间隙闭合,以减少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相对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的气流。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包括:(a)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具有板前表面;(b)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大致平行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c)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安装到所述冷却板上,所述冷却管具有腔,所述腔用于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以及(d)组件孔,所述组件孔延伸穿过所述冷却管,并且从所述板前表面进入所述冷却板。所述组件孔沿着组件孔轴线在组件孔第一端和组件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组件孔第一端对所述腔打开,所述组件孔第二端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组件孔能够提供在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组件还包括(e)在所述组件孔内部的脱模构件。所述脱模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腔在脱模收缩位置和脱模前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脱模收缩位置用于适应所述腔中的所述模塑物的所述部分的容纳,所述脱模前进位置用于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中脱模。所述组件还包括(f)在所述组件孔内部的闭合构件。所述闭合构件能够相对于阀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阀座固定于所述脱模构件。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闭合构件与所述阀座间隔分开,在所述闭合构件和所述阀座之间提供气流间隙,以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从而将所述模塑物拉入所述腔中,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闭合构件与所述阀座接合,所述气流间隙闭合,以减少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相对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的气流。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注塑机的冷却管包括(a)腔,所述腔用于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以及(b)管孔,所述管孔沿着管孔轴线在管孔第一端和管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管孔第一端对所述腔打开,所述管孔第二端用于与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空气通道在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延伸。所述管孔可以提供在所述腔和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冷却管还包括(c)在所述管孔内部的脱模构件。所述脱模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腔在脱模收缩位置和脱模前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脱模收缩位置用于适应所述腔中的所述模塑物的所述部分的容纳,所述脱模前进位置用于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中脱模。所述冷却管还包括(d)在所述管孔内部的闭合构件。所述闭合构件能够相对于阀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阀座固定于所述脱模构件。当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闭合构件与所述阀座间隔分开,在所述闭合构件和所述阀座之间提供气流间隙,以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从而将所述模塑物拉入所述腔中,当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闭合构件与所述阀座接合,所述气流间隙闭合,以减少所述空气通道与所述腔之间相对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的气流。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容纳和脱模的模塑物的方法包括:(a)将空气从冷却管的腔拉入冷却板的空气通道中,以将模塑物的一部分拉入所述腔中。所述空气穿过闭合构件和阀座之间的气流间隙被拉入,所述闭合构件能够运动,所述阀座固定于能够运动的脱模构件。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a)后的(b),推进加压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趋向所述腔。所述加压空气使所述闭合构件运动到与所述阀座接合,以闭合所述气流间隙,所述加压空气使所述脱模构件相对于所述冷却管前进,以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中脱模。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包括(a)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具有板前表面;(b)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延伸,以将空气传导到冷却管的腔中以及从冷却管的腔传导出去,所述冷却管能够安装到所述冷却板上;(c)冷却剂通道,所述冷却剂通道在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延伸,以将冷却剂传导穿过所述冷却管,从而冷却就位于所述腔中的模塑物;以及(d)板孔,所述板孔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进入所述冷却板,以在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冷却管的所述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所述板孔在板孔第一端和板孔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板孔第一端对所述板前表面打开,所述板孔第二端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板孔贯穿所述冷却剂通道,并且将所述冷却剂通道的长度分隔为所述板孔上游的冷却剂通道第一段和所述板孔下游的冷却剂通道第二段。所述板孔的尺寸为容纳所述冷却管的龙头部分,从而阻塞穿过所述板孔在所述空气通道、所述冷却剂通道第一段和所述冷却剂通道第二段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组件还包括(e)在所述板孔内部的阀,用于调节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的气流。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用于从所述腔向所述空气通道传导空气,从而将所述模塑物拉入所述腔,所述第二位置用于减少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气流。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包括:(a)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具有板前表面;(b)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大致平行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以及(c)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安装到所述冷却板上。所述冷却管具有腔,以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组件还包括(d)组件孔,所述组件孔延伸穿过所述冷却管,并且从所述板前表面进入所述冷却板。所述组件孔沿着组件孔轴线在组件孔第一端和组件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组件孔第一端对所述腔打开,所述组件孔第二端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组件孔可以在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所述组件还包括(e)在所述组件孔内部的阀,用于调节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的气流。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组件孔具有第一有效流区域,以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从而将所述模塑物拉入所述腔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组件孔具有第二有效流区域,以将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传导到所述腔,从而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中脱模。所述第二有效流区域小于所述第一有效流区域。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注塑机的两片式的冷却板包括:(a)板第一部分,所述板第一部分在冷却板前表面和相对的第一配对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部分厚度;(b)至少一个空气通道,所述至少一个空气通道在所述第一部分厚度以内平行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以及(c)一组板孔,所述一组板孔延伸穿过所述板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厚度,与所述空气通道垂直。每个板孔在板孔第一端和板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板孔第一端对所述板前表面打开,所述板孔第二端对所述第一配对表面打开。每个板孔能够提供在所述空气通道和各自的冷却管的腔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冷却管能够安装到所述板第一部分。所述腔被配置为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板还包括(d)板第二部分,所述板第二部分能够安装到所述板第一部分。所述板第二部分具有在板后表面和相对的第二配对表面之间的第二部分厚度。所述第二配对表面与所述第一配对表面齐平地接合。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板还可以包括(e)头部,所述头部在所述第二部分厚度以内平行于所述第二配对表面延伸。所述头部穿过所述板第一部分的配对表面和所述板第二部分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以使空气传导进入所述空气通道和离开所述空气通道。
根据一些方面,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包括(a)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在板前表面和相对的板后表面之间具有板厚度,以及在所述厚度以内延伸的空气通道;以及(b)一组板孔。每个板孔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进入所述冷却板。每个板孔沿着板孔轴线在板孔第一端和板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板孔第一端对所述板前表面打开,所述板孔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每个板孔能够提供在所述空气通道和各自的冷却管的腔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冷却管能够安装到所述冷却板上。所述腔被配置为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空气通道轴向地作为所述冷却板前表面和每个板孔第二端的介质。
审阅说明的具体示例的以下描述,本说明的更多方面和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显然的。
附图说明
本文的附图用于示出本发明的物品、方法和设备的各种示例,并非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教授的范围。在所述附图中:
图1为注塑机的一部分的非操作者侧的正视图;
图2A为用于类似于图1中的机器的示例冷却板组件的后视图;
图2B为图2A的板组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2C为图2A的板组件的另一结构的后视图;
图2D为图2A的板组件的部分的正视图;
图3为图2A的板组件的部分沿着图2D的线3-3的剖面图,在第一条件下示出,并且示出了附接到运动的压板的模具半的部分,所述运动的压板表示到所述板组件的预制件;
图3A为图3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4A为图2A的板组件的部分沿着图2D的线4A-4A的剖面图,在第一条件下示出;
图4B为与图4A相似的剖面图,示出了在第二条件下的图2A的板组件的部分;
图5为图2A的板组件的脱模构件的部分的后视图;
图6为图5的脱模构件的部分的局部剖开的正视图,示出了图2A的板组件的闭合构件的部分;
图7为图6的闭合构件的部分的正视图;
图8A为用于与图1的机器相似的机器的可供选择的冷却板组件的部分的剖面图,在第一条件下示出,并且示出了附接到运动的压板的模具半的部分,所述运动的压板表示到所述板组件的预制件;
图8B为与图8A的剖面图相似的剖面图,在第二条件下示出了图8A的板组件的部分,以及容纳来自所述板组件的预制件的转移壳的部分;
图9A为图8A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9B为图8B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图8A的板组件的阀部分的正视图;
图10A为图10的阀的部分的局部剖开的正视图;
图11A为用于与图1的机器相似的机器的可供选择的冷却板组件的部分的剖面图,在第一条件下示出;
图11B为与图11A的剖面图相似的剖面图,示出了在第二条件下的图11A的板组件的部分;
图12为图11A的板组件的阀部分的正视图;
图12A为图12的阀部分的局部剖开的正视图;
图13A为用于与图1的机器相似的机器的可供选择的冷却板组件的部分的剖面图,在第一条件下示出;
图13B为与图13A的剖面图相似的剖面图,示出了第二条件下的图13A的板组件的部分;
图14为图13A的板组件的阀部分的正视图;
图14A为图14的阀部分的部分剖开的正视图;
图15A为与图1的机器相似的机器的可供选择的冷却板组件的部分的剖面图,在第一条件下示出,并且示出附接到运动的压板的模具半的部分,所述运动的压板表示到所述冷却板组件的预制件;
图15B为与图15A类似的剖面图,示出了第二条件下的图15A的板组件,以及容纳来自所述板组件的预制件的转移壳的部分;
图16A为图15A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6B为图15B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7为图15A的板组件的阀部分的正视图;
图17A为图17的阀部分的局部剖开的正视图;
图18A为图15A的冷却板组件的部分的正视图;
图18B为图18A的冷却板组件的部分的另一透视图;
图19A为用于与图1的机器相似的机器的可供选择的冷却板组件的部分的剖面图,在第一条件下示出;
图19B为与图19A的剖面图相似的剖面图,示出在第二条件下的图19A的板组件的部分;
图20为图19A的板组件的阀部分的正视图;
图20A为图20的阀部分的局部剖面正视图;
图21A为用于与图1的机器相似的机器的可供选择的冷却板组件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在第一条件下示出;
图21B为与图21A的剖面图相似的的剖面图,示出了第二条件下的图21A的板组件;
图22A为图21A的板组件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22B为图21B的板组件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23A为图21A的板组件的阀部分的后视图;以及
图23B为图23A的阀部分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各种设备或过程以提供每个声明的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不限制任何声明的发明,并且任何声明的发明可以涵盖与以下的那些描述不同的过程或设备。声明的发明不局限于具有以下描述的任一设备或过程的所有特征的设备或过程或者具有以下描述的多个或所有设备的公共特征。以下描述的设备或过程可能不是任何声明的发明。未在本文件中声明的以下描述的设备或过程中公开的任何发明可以是另一保护仪器的主题,例如,连续的发明申请,并且申请人、发明人或所有者不意图通过本文件中的公开来放弃、弃权或贡献给公众任何这样的发明。
参考图1,示例性的注塑机100包括底部102,具有安装在底部102的静态压板104和运动压板106,静态压板104和运动压板106经由系杆108联接。运动压板106能够沿着机器轴线105朝向静态压板104或者远离静态压板104平移。在压板104和压板106之间形成模具,所述模具至少部分地被第一模具半和第二模具半限定,所述第一模具半安装到静态压板104上,所述第二模具半安装到运动压板106上。注塑单元安装到底部102上,以将树脂或其他模塑材料注入到模具中,从而形成模塑物。
在示出的示例中,注塑机100被装配用于模塑物110(参见图3;也被称为预制件110),模塑物110能够作为输入材料使用,以进行后续处理,例如,进行吹塑操作,以制造饮料容器。
回到参考图1,在示出的示例中,注塑机100设置有部件处理设备112,用于移动和/或处理在注塑机100的模具中形成的注塑模塑物。部分处理设备112包括外送板114(也被称为外送设备114)、旋转转移壳116、以及可选的补充冷却设备118。外送设备114和补充冷却设备118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冷却板组件。以下参考图2A至图7更详细地描述了用于与外送设备114一起使用的示例性的冷却板组件120。冷却板组件120也可以与补充冷却设备118一起使用。PCT公开WO2013134874(Schad等人)描述了旋转转移壳116的示例。
外送设备114能够在模具和旋转转移壳116之间运动,以将预制件从模具转移到旋转转移壳116。外送设备114通常将预制件从模具转移到模具外面的位置,以通过旋转转移壳116的销117接合(也参见图8B)。
在示出的示例中,外送设备114由机器人携带,机器人能够将外送设备114沿着第一机器人轴线(z轴)在至少一个外送设备前进位置和至少一个外送设备收缩位置之间平移,在所述外送设备前进位置时,外送设备被安放于模具半之间,在所述外送设备的收缩位置时,外送设备114脱离模具。而且,在示出的示例中,外送设备114能够沿着第二机器人轴线(x轴)平行于机器轴线105地平移。
在示出的示例中,可选的补充冷却设备118能够相对于旋转转移壳116在接合位置和解除接合位置之间运动。在接合位置时,补充冷却设备118和旋转转移壳116被拉到一起。在解除接合位置时,补充冷却设备118与旋转转移壳116间隔分开。在示出的示例中,补充冷却设备118通过沿着平行于机器轴线105的轴线(x轴)平移而在接合位置和解除接合位置之间运动。
在使用时,在第一注塑循环中制造第一组预制件110。一旦预制件110已经部分地冷却,就打开模具,预制件110被从模具转移到外送设备114上被保持的接合处。一旦预制件110被装载到外送设备114上,外送设备114就从模具区域运出,以便模具可以重新闭合,从而在模具中制造后续的第二组预制件110。
在模具外部,外送设备114和旋转转移壳116可以被拉到一起,第一组预制件110可以从外送设备114上被保持的接合处被释放,并且被转移到旋转转移壳116上被保持的接合处。在将第一组预制件110转移到旋转转移壳116以后,外送设备114可以从旋转转移壳116(即沿着x轴)收缩,并且旋转转移壳116能够旋转180度,从而使第一组预制件110运动到面对补充冷却设备118。
补充冷却设备118和旋转转移壳116可以被拉到一起,然后,第一组预制件110可以从旋转转移壳116上的被保持的接合处被释放,并且被转移到补充冷却设备118上被保持的接合处。在补充冷却设备118与旋转转移壳116解除接合以前,第一组预制件110可以被平移回到旋转转移壳116。旋转转移壳116可以旋转到卸载位置,并且放下第一组预制件110。
参考图2A,示出了示例性的冷却板组件120,所述冷却板组件120用于与外送设备114和/或补充冷却设备118一起使用。冷却板组件120包括冷却板200和多个冷却管300,冷却板200在板前表面200a和板后表面200b之间具有板厚度207,多个冷却管300被安装到冷却板200上,以容纳、冷却和脱模多个预制件110(图3)。
在示出的示例中,板200为两件式构造,并且包括安装到板第二部分201b的板第一部分201a。板200的两件式构造可以有利于板组件120的部件的安装。在示出的示例中,板第一部分201a在板前表面200a和相对的第一配对表面200c之间具有板第一部分厚度207a(图2C)。板第二部分201b在板后表面200b和相对的第二配对表面200d之间具有板第二部分厚度207b(图9B)。当组装在一起时,第二配对表面200d与第一配对表面200c齐平地接合。
参考图3到图4B,示出了连接到冷却板200的代表性的冷却管300。参考图3,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管300包括冷却管本体302,冷却管本体302具有从冷却板前表面200a沿着中央的冷却管轴线301突出的本体腔部分302a。本体腔部分302a具有与板前表面200a相邻的底部,以及用于容纳与底部相对的预制件110的开口。
在示出的示例中,本体腔部分302a包括腔306。在示出的示例中,腔306至少部分地由本体腔部分302a的内腔表面308限定。腔表面308与在腔306内部容纳的预制件110的部分的外部轮廓大致匹配。作为冷却目标的预制件11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腔表面308抵靠。
在示出的示例中,腔306沿着腔轴线在打开的外端306a和相对的大致闭合的底端306b之间纵长地延伸,外端306a与板前表面200a轴向地间隔分开,以容纳预制件110。底端306b大体呈凹形,被配置为当预制件110就位于腔306内部时与预制件110的圆顶部分接合。腔轴线与冷却管轴线301大致同轴。
参考图4A,冷却板200包括至少一个流体通道202,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202在板200的厚度207以内大致平行于板前表面200a延伸(也参见图2C)。在示出的示例中,流体通道202在板第一部分201a的厚度207a以内延伸。流体通道202能够传导流体。在示出的示例中,流体为空气,在本文中流体通道202也被称为空气通道202。空气通道202在第一时间周期内与真空源流体连通,以将空气从各自的冷却管300的冷却管腔306中吸入,从而将预制件110拉入各自的腔306中。在示出的示例中,空气通道202在第二时间周期中与压力源流体连通,以将加压空气从空气通道202向腔306传导,从而辅助预制件110从各自的腔306中脱模。
参考图2B,在示出的示例中,供给线215(图2B;也被称为头部215)提供在空气通道202和压力源/真空源之间的流体连通。头部215在板200的厚度207以内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头部215在板第二部分201b的厚度207b以内延伸,并且越过板第一部分201a的配对表面和板第二部分201b的配对表面与空气通道202流体连通。
参考图2B和图2C,在示出的示例中,配对表面包括配对孔。配对孔具有配对孔第一部分212a和配对孔第二部分212b,配对孔第一部分212a对第一配对表面200c打开,并且延伸进入板第一部分201a,以与空气通道202流体连通,配对孔第二部分212b对第二配对表面200d打开,并且延伸进入板第二部分201b,以与头部215流体连通。
参考图3A,在示出的示例中,板组件120包括组件孔410,以在空气通道202和腔306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示出的示例中,板孔410沿着组件孔轴线在组件孔第一端411a和组件孔第二端411b之间纵长地延伸,组件孔第一端411a对腔306打开,组件孔第二端411b与空气通道202流体连通(也参见图4B)。在示出的示例中,组件孔第一端411a对腔306的底端306b打开。在示出的示例中,组件孔轴线大致与冷却管轴线301同轴。
参考图4B,在示出的示例中,组件孔410包括管孔310。在示出的示例中,管孔310穿过冷却管本体302沿着管孔轴线在管孔第一端311a和管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管孔第一端311a用于与腔306流体连通,管孔第二端用于与空气通道202流体连通。在示出的示例中,管孔第一端311a对腔306打开。在示出的示例中,组件孔第一端411a被管孔第一端311a限定。在示出的示例中,管孔轴线大致与冷却管轴线301同轴。
在示出的示例中,组件孔410还包括板孔210,所述板孔210从板前表面200a延伸进入板200。板孔210沿着板孔轴线在板孔第一端211a和板孔第二端211b之间纵长地延伸,板孔第一端211a对板前表面200a打开,板孔第二端211b与空气通道202流体连通。在示出的示例中,每个板孔210延伸穿过板第一部分201a的厚度207a,板孔第二端211b对第一配对表面200c打开(也参见图2C)。在示出的示例中,组件孔第二端411b被板孔第二端211b限定。板孔轴线201大致与冷却管轴线301同轴。
在示出的示例中,空气通道202从板孔210横向偏移。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板200包括板管道238,板管道238在空气通道202和板孔第二端211b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板管道238大致平行于板孔210纵长地延伸,并且在板管道第一端238a和板管道第二端238b之间垂直于空气通道202,板管道第一端238a对空气通道202打开,板管道第二端238b对板孔第二端211b打开。在示出的示例中,空气通道202轴向地(以大致垂直于板前表面200a的方向)作为板前表面200a和板孔第二端211b的介质。这可以有利于板200相对于冷却板的厚度和/或复杂度的减小,在冷却板中,空气通道轴向地作为板后表面和板孔第二端的介质。
参考图3,冷却板200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剂通道204,冷却剂通道204在冷却板200的厚度207以内大致平行于板前表面200a地延伸。冷却剂通道204与冷却源流体连通,以传导冷却剂,从而促进冷却就位于各自的腔306内部的预制件110。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剂为液体水。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剂通道204在板第一部分201a的厚度207a以内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剂通道204轴向地作为空气通道202和冷却板前表面200a的介质。
参考图3A,在示出的示例中,板孔210贯穿冷却剂通道204。板孔210将冷却剂通道204的长度分隔为板孔210上游的冷却剂通道第一段204a和板孔210下游的冷却剂通道第二段204b。
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管本体302还包括龙头部分302b,所述龙头部分302b从本体腔部分302a的底部轴向地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板孔210的尺寸为容纳紧密配合的龙头部分302b。龙头部分302b从板前表面200a延伸进入板孔210。管孔第二端311b对龙头部分302b的轴向端面303打开。
在示出的示例中,龙头部分302b贯穿冷却剂通道204,并且阻塞穿过板孔210在冷却剂通道第一段204a和冷却剂通道第二段204b之间的流体连通。在示出的示例中,龙头部分302b阻塞穿过板孔210在空气通道202和冷却剂通道204之间的流体连通。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管300包括龙头密封部305,龙头密封部305包括O型环,所述O型环安装到龙头部分302b的外表面上的槽中。龙头密封部305轴向地作为冷却剂通道204和龙头部分302b的轴向端面303的介质。龙头密封部305能够有助于阻塞在龙头部分302b的外表面和板孔210的内表面之间的流体流。
仍旧参考图3A,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管本体302包括冷却管道304,所述冷却管道304沿着本体腔部分302a的侧壁在冷却剂入口304a和冷却剂出口304b之间延伸。冷却管道304能够传导冷却剂,以帮助将热从本体腔部分302a转移出去,并且促进冷却就位于腔306内部的预制件110。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剂入口304a与冷却剂通道第一段204a流体连通,以将冷却剂传导到冷却管道304中。冷却剂出口304b与冷却剂通道第二段204b流体连通,以将流体从冷却管道304传导出去。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管道304沿着本体腔部分302a的侧壁成螺旋状地延伸。
参考图4A,在示出的示例中,板组件120包括组件孔410内部的阀130,以调节空气通道202和腔306之间的气流。阀130的全部或部分可以被保持在板孔210或管孔310中。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30被保持在板孔210内部。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30能够在第一位置(图4A)和第二位置(图4B)之间运动。参考图4A,当阀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组件孔410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332a打开,以将空气从腔306传导到空气通道202,从而有助于将预制件110拉入腔306中。
参考图4B,当阀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气流通路332a被阻碍,以减少在空气通道202和腔306之间相对于第一位置时的气流。当阀130位于第二位置时,在组件孔410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332b打开,以将空气从空气通道202传导到腔306。当阀位于第二位置时,加压空气可以从空气通道202穿过第二气流通路332b被传导到腔306,以辅助预制件110从腔306脱模。
在示出的示例中,当阀130位于第一位置时,组件孔410具有第一有效流区域,以将空气从腔306传导到空气通道202,从而将预制件110拉入腔306中。第一有效流区域至少部分地被第一气流通路332a限定。当阀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组件孔410具有第二有效流区域,以将空气从空气通道202传导到腔306,从而辅助预制件110从腔306脱模。第二有效流区域至少部分地被第二气流通路332b限定。第二有效流区域小于第一有效流区域。
在示出的示例中,将空气从组件孔410拉入空气通道202中推进阀130趋向第一位置。将加压空气从空气通道202传导到组件孔410中推进阀130趋向第二位置。
参考图4A,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30包括闭合构件330(也参见图7)和用于闭合构件330接合的阀座336。在示出的示例中,闭合构件330能够运动地被保持在阀座336和被轴向地间隔分开的保持表面394之间的阀室342内部。在示出的示例中,板第二部分201b的第二配对表面200d包括保持表面394。
闭合构件330能够相对于阀座336在打开位置(图4A)和闭合位置(图4B)之间运动,在打开位置时,第一气流通路332a打开,以将空气从腔306传导到空气通道202,在闭合位置时,闭合构件330阻碍第一气流通路332a,以减少在空气通道202和腔306之间相对于打开位置时的气流。在示出的示例中,当阀130位于第一位置时,闭合构件330位于打开位置。当阀130位于第二位置时,闭合构件330位于闭合位置。在示出的示例中,闭合构件33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沿着闭合构件轴线轴向地平移。在示出的示例中,闭合构件轴线大致与冷却管轴线301同轴。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30包括指向腔306的阀口131。阀座336限制阀口131的至少一部分。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气流通路332a包括阀口131。参考图4A,当阀130位于第一位置时,阀口131不被阻塞,气流通路332a打开。参考图4B,当阀位于第二位置时,闭合构件330阻塞阀口131,第一气流通路332a被阻碍。
在示出的示例中,闭合构件330具有密封表面338,密封表面338面对阀座336(图7),用于与阀座336接合和解除接合。参考图4A,当闭合构件330位于打开位置时,闭合构件330与阀座336轴向地间隔分开(解除接合),在阀座336和密封表面338之间提供气流间隙340。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气流通路332包括气流间隙340。参考图4B,当闭合构件330位于闭合位置时,密封表面338与阀座336接合,气流间隙340闭合,第一气流通路332a被阻碍。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30包括可选的脱模构件320,脱模构件320能够滑动地就位于组件孔410内部的(也参见图5和图6)。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座336相对于脱模构件320固定。脱模构件320能够相对于冷却板200(和腔306)在脱模收缩位置(图4A)和脱模前进位置(图4B)之间运动。
参考图4A,在示出的示例中,当位于脱模收缩位置时,脱模构件320适应腔306中的预制件110的容纳。参考图4B,当向脱模前进位置运动时,脱模构件420能够辅助预制件110从腔306脱模。在示出的示例中,当阀130位于第一位置时,脱模构件320位于脱模收缩位置。当阀130位于第二位置时,脱模构件320位于脱模前进位置。
参考图4B,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20包括先导表面322a(也参见图6),当脱模构件320向脱模前进位置运动时,先导表面322a突出进入腔306中,以抵靠预制件110。参考图4A,当脱模构件位于脱模收缩位置时,先导表面322a离开腔306。当脱模构件320位于脱模收缩位置时,先导表面322a限定腔306的闭合的底端306b的中央部分。
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20沿着脱模构件轴线纵长地延伸,并且在脱模收缩位置和脱模前进位置之间沿着脱模构件轴线轴向地平移。脱模构件轴线大致与冷却管轴线301同轴。
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气流通路332a包括在组件孔410内部延伸的第一输送管334a,第二气流通路332b包括在组件孔410内部延伸的第二输送管334b。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20将组件孔410分隔为第一输送管334a和第二输送管334b。
参考图6,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320包括内部第一管道329,用于在腔306和空气通道20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输送管334a包括第一管道329。当阀13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管道329(和第一输送管334a)不被阻塞,第一气流通路1332a打开。当阀位于第二位置时,闭合构件阻塞第一管道329,并且第一气流通路332a被阻碍。
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管道329沿着第一管道轴线在第一管道第一端329a和第一管道第二端329b之间纵长地延伸,第一管道第一端329a与腔306流体连通,第一管道第二端329b用于与空气通道202流体连通。参考图5和图6,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管道第一端329a对脱模构件320的先导表面322a打开,第一管道第二端329b对脱模构件320的尾表面322b打开。第一管道轴线大致与冷却管轴线301同轴。
参考图4B,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室342至少部分地被第一管道329的一部分限定。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管道329具有管道第一轴向部分和管道第二轴向部分,管道第一轴向部分对脱模构件320的先导表面322a打开,管道第二轴向部分对尾表面322b打开(也参见图6)。在示出的示例中,管道第二轴向部分限定阀室342的至少一部分。
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管道329为台阶状,管道第二轴向部分具有比管道第一轴向部分更大的直径。在管道第一轴向部分和管道第二轴向部分之间的过渡中,第一管道329具有指向组件孔第二端411b的内表面部分。在示出的示例中,内表面部分大致为圆锥形。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管道329的内表面部分包括阀座336。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口131包括管道第一轴向部分。
参考图4A,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20包括脱模活塞324,以及从脱模活塞324向腔306延伸的脱模销326。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活塞324被保持在板孔210的内部,脱模销326在板孔210的内部延伸,管孔310趋向腔306。脱模销326的前向表面包括脱模构件320的先导表面322a。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活塞324与脱模销326为整体的、统一的一件式结构,在将板第一部分201a附接到板第二部分201b以前,此结构能够穿过板孔第二端211b被插入板孔210中。
参考图4B,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活塞324能够滑动地被保持在活塞室328内部。在示出的示例中,板孔210具有板孔第一轴向部分和板孔第二轴向部分,板孔第一轴向部分从板孔第一端211a向板孔第二端211b延伸,板孔第二轴向部分从板孔第一轴向部分向板孔第二端211b延伸。板孔210为台阶状,板孔第二轴向部分具有比板孔第一轴向部分更大的内直径。在示出的示例中,板孔第二轴向部分包括活塞室328。
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活塞324与板孔210的内直径紧密地滑动配合。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20包括脱模密封部325,脱模密封部325安装到脱模活塞324的外表面上的槽中。脱模密封部325可以包括O型环和/或滑移环。脱模密封部325能够有助于气流推进脱模活塞324的平移,这是通过抑制围绕脱模活塞324周围的空气泄漏来实现的。脱模密封部325也有助于在板孔210内部维持脱模活塞324的径向对准,并且可以减少活塞324和板孔210之间的摩擦,从而有助于实现脱模构件在脱模前进位置和脱模收缩位置之间的平滑、低阻的运动。
参考图4A,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输送管334b的至少一部分被脱模构件320的外表面和组件孔410的内表面径向地约束。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输送管334b被脱模销326的外表面和组件孔410的内表面径向地约束。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销326包括从脱模活塞324向腔306延伸的脱模颈344。脱模颈344的外直径小于组件孔410的内直径。在示出的示例中,在径向的脱模颈344的外表面和组件孔410的内表面之间提供环形空间348。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输送管334b包括环形空间348。
参考图5,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20包括脱模头346,所述脱模头346从脱模颈344向脱模构件320的先导表面322a延伸。脱模头346大致为圆筒形,并且具有外直径,外直径的尺寸在脱模头346的径向外表面和管孔310的内表面之间提供紧密的滑动配合。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头346的径向外表面上的材料在围绕脱模头部的圆周的离散位置被移除。材料被移除的部分可以呈现截然相对的平面形式。被移除的材料提供在脱模头346的外表面和管孔310的内表面之间的气流空间350。第二输送管334b包括气流空间350。
参考图4B,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头346包括延伸到先导表面322a的脱模唇352。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唇352的外直径的尺寸为在管孔310的内部紧密地滑动配合。围绕脱模唇352的圆周没有提供平面或其他材料移除部分,在唇352的外表面和管孔310的内表面之间几乎没有或没有空间。
参考图4A,在示出的示例中,当脱模构件320位于脱模收缩位置时,脱模唇352就位于与管孔第一端311a相邻的管孔310的内部,并且可以抑制腔306和第二输送管334b之间的气流穿过管孔第一端311a。参考图4B,当脱模构件320位于脱模前进位置时,脱模唇352突出进入腔306中,并且离开管孔310,允许气流在腔306和第二传输管334b之间穿过管孔第一端311a。
参考图4B,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30包括旁路口133。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气流通路332b包括旁路口133。当阀位于第二位置时,旁路口133通常不被阻塞,第二气流通路1332b打开,将空气从空气通道202传导到腔306。
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20包括内部第二管道354,所述内部第二管道354沿着第二管道轴线纵长地延伸。第二管道轴线与第一管道轴线平行,并且从第一管道轴线横向地偏移。在示出的示例中,旁路口133包括第二管道354。
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管道354轴向地延伸穿过脱模活塞324,以提供空气202和第二输送管334b之间的流体连通。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管道第一端对脱模活塞324的前面打开,所述前面指向板孔第一端211a,第二管道第二端对脱模活塞324的轴向相对的后面打开,所述后面指向板孔第二端211b。
参考图5,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20还包括至少一个垫片356,所述至少一个垫片356从脱模活塞324向板孔第二端211b轴向地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20包括四个垫片356。在示出的示例中,当脱模构件320位于脱模收缩位置时,垫片356将脱模构件320的尾表面322b的部分与第二配对表面200d间隔分开。这种间隔可以促进空气通道202和第一管道329之间的流体连通。
参考图7,在示出的示例中,闭合构件330具有闭合构件本体360,所述闭合构件本体360在密封表面338和轴向地相对的尾表面362之间延伸。闭合构件本体360具有外直径,所述外直径与由第一管道329限定的阀室342的部分的内直径大致相等。在示出的示例中,从闭合构件本体360的外表面移除材料,以提供多个轴向地延伸并且在圆周上间隔分开的闭合构件通道364。当闭合构件330位于打开位置时,闭合构件通道364允许气流穿过阀室342。当闭合构件330位于闭合位置时,密封表面338与阀座336的接合抑制气流穿过阀室342。
在示出的示例中,闭合构件330还包括多个支柱366,所述多个支柱366从闭合构件本体360的尾表面362轴向地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当闭合构件330位于打开位置时,支柱366将闭合构件330的尾表面362的部分与第二配对表面200d间隔分开。当加压空气被从空气通道202传导到板孔210中时,这种间隔可以促进闭合构件330向闭合位置平移。
现在将描述冷却板组件120的操作的示例。参考图3,示出了外送设备114被安放于模具半之间的位置时的冷却管300。示出了通过例如模具脱模机构将预制件110与模芯间隔分开。随后可以穿过模芯供给加压空气,从而推进预制件110进一步地远离模芯趋向冷却管300。
参考图4A,随着穿过模芯供给加压空气,吸入源在板组件120的空气通道202中提供负气压,以辅助从模具中移除预制件110。负气压推进阀趋向第一位置。推进闭合构件330趋向打开位置(在此位置,闭合构件330相对于脱模构件320收缩,并且与阀座336间隔分开),推进脱模构件320趋向脱模收缩位置(在此位置,脱模构件320相对于冷却板200和腔306收缩)。
一旦闭合构件330与阀座336解除接合,负气压将空气从冷却管300的腔306穿过打开的第一气流通路332a拉入空气通道202,以在腔306中产生真空力。这种真空力能够有助于将预制件110从模芯拉入腔306中。
一旦预制件110就位于腔306内部,预制件110中的热能量被经由冷却管本体302转移到在冷却管道304中流动的冷却剂中。在预制件110已经被腔306夹持了预期的时间周期以后,在示出的示例中,使预制件110从冷却管300中脱模,并且运动到转移壳。
为了辅助预制件110从腔306脱模,空气通道202中的负气压被大量的加压空气取代。参考图4B,在示出的示例中,加压空气推进阀130趋向第二位置。推进闭合构件330趋向闭合位置,以闭合间隙340(图4A)并且阻碍第一气流通路332a,推进脱模构件320趋向脱模前进位置。推进闭合构件330的密封表面338抵靠固定于脱模构件320的阀座336,连续的力能够推进脱模构件320趋向脱模前进位置。
在示出的示例中,因为脱模构件320向脱模前进位置前进,脱模构件320的先导表面322a抵靠预制件110,以辅助预制件110从腔306中脱模。脱模密封部325能够有助于建立脱模活塞324后面的气压,从而强制地推进脱模构件320趋向脱模前进位置。一旦脱模构件320的脱模唇352离开管孔第一端311a,并且预制件110被部分地替代,就可以从空气通道202穿过第二气流通路332b将加压空气推进到腔306。这能够建立预制件后面的气压,以进一步辅助预制件110从腔306中脱模。
当阀130位于第二位置时,从空气通道202到腔306的气流相对于第一位置时显著地减少。在示出的示例中,当位于闭合位置时,从空气通道202到腔306的气流经由阻碍第一气流通路332a的闭合构件330被减少。在预制件110从腔306脱模以后,这可以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空气量。对于任何其余仍然夹持预制件110的腔306来说,这转而能够有助于提供更多可用的气压,以辅助这些其余的预制件110脱模,并且能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能量效率和可靠性。
在预制件110已经脱模以后(例如,被转移到旋转转移壳116的销117上被保持的接合处),向空气通道202供应的正气压被负气压取代(来自吸入源)。这能够推进阀130向回趋向第一位置,并且在腔306中产生真空力,以帮助将下一预制件110拉入腔306中。
参考图2A至图2C,冷却板组件120能够被配置用于多个阶段的冷却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在至少一个随后的注塑循环中,第一注塑循环的预制件110可以保持驻留在特定的一组冷却管中。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板组件120被配置用于与24个冷却管300(这些冷却管300中的六个在图2A和图2C中示出)和八个腔的模具一起使用,八个腔的模具用于提供三组每组八个的冷却管300(即第一组八个第一冷却管300a、第二组八个第二冷却管300b和第三组八个第三冷却管300c)。第一冷却管300a能够容纳来自第一注塑循环的预制件110,第二冷却管300b能够容纳来自第二注塑循环的预制件110,第三冷却管300c能够容纳来自第三注塑循环的预制件110。在冷却板200第四次进入模具区域以前,第一冷却管300a中的预制件110可以被转移到旋转转移壳116中。
在示出的示例中,板200包括三个头部215,每个与两个各自的空气通道202流体连通。在示出的示例中,板200包括六个空气通道202,每个用于将空气穿过各自的板孔210传导到四个各自的冷却管腔306中以及从四个各自的冷却管腔306传导出去。
参考图8A,示出了冷却板组件1120的另一示例,所述冷却板组件1120用于与外送设备114和/或补充冷却设备118一起使用。板组件1120与板组件120相似,相同的特征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增加1000表示。
在示出的示例中,板组件1120包括冷却板1200、空气通道1202、冷却管1300、以及组件孔1410,所述空气通道1202在板1200的厚度以内延伸,所述冷却管1300安装到冷却板1200上,并且沿着冷却管轴线1301纵长地延伸,所述组件孔1410用于在空气通道1202和冷却管1300的腔1306之间提供流体连通。组件孔1410包括板孔1210和管孔1310。
在示出的示例中,板组件1120包括组件孔1410内部的阀1130,用于调节在空气通道1202和腔1306之间的气流。阀1130能够在第一位置(图8A)和第二位置(图8B)之间运动。也参考图9A,当阀1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组件孔1410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1332a打开,以将空气从腔1306传导到空气通道1202,从而将预制件1110拉入腔1306中。
参考图9B,当阀1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气流通路1332a被阻碍,以减少空气通道1202和腔1306之间相对于第一位置时的气流。当阀1130位于第二位置时,在组件孔1410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1332b打开,以将空气从空气通道1202传导到腔1306,从而辅助预制件1110从腔1306脱模。
参考图9A,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130包括闭合构件1330和用于闭合构件1330接合的阀座1336。闭合构件1330能够相对于阀座1336在打开位置(图9A)和闭合位置(图9B)之间运动。在示出的示例中,闭合构件1330能够运动地被保持在阀室1342的内部,所述阀室1342位于阀座1336和轴向地间隔分开的保持表面1394之间(图9B)。在示出的示例中,闭合构件1330包括球。
参考图10,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130包括指向腔1306的阀口1131。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座1336限制阀口1131的至少一部分。参考图9A,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气流通路1332a包括阀口1131。当阀1130位于第一位置时,阀口1131被不被阻塞,并且第一气流通路1332打开。参考图9B,当阀位于第二位置时,闭合构件1330阻塞阀口1131,并且第一气流通路1332a被阻碍。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130包括旁路口1133。参考图9B,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气流通路1332b包括旁路口1133。当阀位于第二位置时,旁路口1133通常不被阻塞,并且第二气流通路1332b打开,以将空气从空气通道1202传导到腔1306。
参考图10和图10A,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130包括阀壳1372。阀壳1372具有中空的内部,中空的内部包括阀室1342、以及限定阀座1130的内表面。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1372沿着阀壳轴线纵长地延伸。阀壳轴线与冷却管轴线1301大致同轴。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1372为两件式构造。
参考图10A,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1372包括前壁1386,前壁1386具有指向腔1306的前壁前面1372a和轴向相对的前壁后面1372b。阀室1342被前壁后面1372b轴向地约束。
参考图10,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1372在前壁1386中具有第一前口1374。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口1131包括第一前口1374。第一前口1374大致与冷却管轴线1301同轴。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1372在前壁1386中具有第二前口1378。旁路口1133包括第二前口1378。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前口1378包括前壁1386中的两个第二前口开口1378a、1378b。第二前口开口1378a、第二前口开口1378b横向地邻接第一前口1374。在示出的示例中,两个第二前口开口1378a、1378b关于第一前口1374的外围彼此呈180度地间隔分开。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1372包括从前壁1386后向延伸的侧壁1388。阀室1342被侧壁1388的内表面径向地约束。阀壳1372还包括多个保持部1395,所述多个保持部1395与前壁后面1372b轴向地间隔分开,并且从侧壁1388径向地向内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保持部1395包括保持表面1394。
参考图8B,在示出的示例中,阀1130包括脱模构件1320,脱模构件1320能够滑动地就位于板孔1210内部,并且能够相对于冷却板1200(以及腔1306)在脱模收缩位置(图8A)和脱模前进位置(图8B)之间运动。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座1336相对于脱模构件1320固定。
参考图8B,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1320包括内部第一管道1329,所述内部第一管道1329在管道第一端1329a和管道第二端1329b之间延伸,管道第一端1329a对脱模构件1320的先导表面1322a打开,管道第二端1329b对脱模构件1320的尾表面1322b打开。
参考图9A,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1372被保持在第一管道1329内部,并且相对于脱模构件1320固定。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口1131和旁路口1133经由第一管道1329与腔1306流体连通。
参考图9B,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1372包括壳体外表面1400,所述壳体外表面1400与第一管道1329的管道内表面接合。这种接合抑制气流经过阀壳1372的外直径和第一管道1329的内直径。
参考图11A,示出了冷却板组件2120的另一示例,所述冷却板组件2120与外送设备114和/或补充冷却设备118一起使用。板组件2120与冷却板组件1120相似,相同的特征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增加1000表示。
参考图11A,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板组件2120包括组件孔2410内部的阀2130,用于调节在冷却板2200的空气通道和冷却管2300的腔之间的气流。阀2130能够在第一位置(图11A)和第二位置(图11B)之间运动。
参考图11A,当阀2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组件孔2410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2332a打开,以将空气从腔传导到空气通道。参考图11B,当阀2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气流通路2332a被阻碍,以减少空气通道和腔之间相对于第一位置时的气流,在组件孔2410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2332b打开,以将空气从空气通道传导到腔。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2130包括闭合构件2330、阀座2336、阀室2342和阀壳2372。阀2130包括阀口2131和旁路口2133。第一气流通路2332a包括阀口2131,第二气流通路2332b包括旁路口2133。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口2131包括阀壳2372的前壁2386中的第一前口2374。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2130还包括脱模构件2320,所述脱模构件2320具有内部第一管道2329。阀壳2372被保持在第一管道2329内部,并且相对于脱模构件2320固定。
参考图11A和图11B,在示出的示例中,允许在阀壳2372的外表面2400和第一通道2329的内表面之间经由旁路流通道2416进入一些气流。在示出的示例中,旁路口2133包括旁路流通道2416。旁路流通道2416至少部分地被阀壳2372的外表面径向地约束。参考图12,在示出的示例中,在阀壳2372的外表面的离散位置移除材料,以提供旁路流通道2416。旁路流通道2416与冷却管腔经由第一管道2329流体连通。
参考图13A,示出了冷却板组件3120的另一示例,所述冷却板组件3120用于与外送设备114和/或补充冷却设备118一起使用。板组件3120与冷却板组件1120相似,相同的特征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增加2000表示。
参考图13A,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板组件3120包括组件孔3410内部的阀3130,以调节冷却板3200的空气通道和冷却管3300的腔之间的气流。阀3130能够在第一位置(图13A)和第二位置(图13B)之间运动。当阀3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组件孔3410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3332a打开,以将空气从腔传导到空气通道。当阀3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气流通路3332a被阻碍,以减少空气通道和腔之间相对于第一位置时的气流,在组件孔3410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3332b打开,以将空气从空气通道传导到腔。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3130包括闭合构件3330、阀座3336、阀室3342和阀壳3372。在示出的示例中,壳体3372为一件式构造。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3130包括阀口3131和旁路口3133。第一气流通路3332a包括阀口3131,第二气流通路3332b包括旁路口3133。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口3131包括阀壳3372的前壁3386中的第一前口3374,旁路口3133包括阀壳3372的前壁3386中的第二前口3378。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3130还包括脱模构件3320,所述脱模构件3320具有内部第一管道3329。阀壳3372被保持在第一管道3329的内部,并且相对于脱模构件3320固定。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3320包括内部第二管道3354。在示出的示例中,旁路口3133还包括第二管道3354。
参考图15A,示出了冷却板组件4120的另一示例,所述冷却板组件4120与外送设备114和/或补充冷却设备118一起使用。冷却板组件4120与冷却板组件1120相似,相同的特征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增加3000表示。
冷却板组件4120提供了一个具有与冷却板组件1120的特征相似的特征但是无需可选的脱模构件的实施例的示例。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对于一些预制件的几何结构),脱模构件可能不是必需的,并且推进加压空气进入腔可能足以使特定类型的预制件脱模。在这样的情况下省略脱模构件可以提供简化的并且更加划算的冷却板组件。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板组件4120包括冷却板4200、空气通道4202、冷却剂通道4204、冷却管4300、以及组件孔4410,所述空气通道4202在冷却板4200的厚度4207以内延伸,所述冷却剂通道4204在厚度4207的内部延伸,所述冷却管4300安装到冷却板4200上,所述组件孔4410用于在空气通道4202和冷却管4300的腔4306之间提供流体连通。组件孔4410包括板孔4210和管孔4310。
在示出的示例中,板组件4120包括组件孔4410内部的阀4130,用于调节空气通道4202和腔4306之间的气流。阀4130能够在第一位置(图16A)和第二位置(图16B)之间运动。参考图16A,当阀4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组件孔4410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4332a打开,以将空气从腔4306传导到空气通道4202,从而将预制件4110拉入腔4306中。
参考图16B,当阀4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气流通路4332a被阻碍,以减少空气通道4202和腔4306之间相对于第一位置时的气流。当阀4130位于第二位置时,在组件孔4410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4332b打开,以将空气从空气通道4202传导到腔4306,从而辅助预制件4110从腔4306脱模。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4130包括闭合构件4330、阀座4336、阀室4342以及阀壳4372。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4372为两件式构造。参考图16A,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4372(和阀座4336)相对于冷却板4200固定。阀壳4372被保持在板孔4210的内部,板孔4210位于冷却管4300的龙头部分4302b的轴向端面4303和被轴向间隔分开的板孔4210的台阶表面4213之间。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4372被压配合在板孔4210的内部。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4130包括阀口4131和旁路口4133。第一气流通路4332a包括阀口4131,第二气流通路4332b包括旁路口4133。参考图17,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口4131包括阀壳4372的前壁4386的第一前口4374,旁路口4133包括阀壳4372的前壁4386中的第二前口4378。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4372包括壳外表面4400,所述壳外表面4400与板孔4210的孔内表面接合。这种接合抑制气流经过阀壳4372的外直径和板孔4210的内直径。
参考图19A,示出了冷却板组件5120的另一示例,冷却板组件5120与外送设备114和/或补充冷却设备118一起使用。冷却板组件5120与冷却板组件4120相似,相同的特征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增加1000表示。
参考图19A,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板组件5120包括组件孔5410内部的阀5130,以调节冷却板5200的空气通道5202和冷却管的腔之间的气流。阀5130能够在第一位置(图19A)和第二位置(图19B)之间运动。
参考图19A,当阀5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组件孔5410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5332a打开,以将空气从腔传导到空气通道5202。
参考图19B,当阀5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气流通路5332a被阻塞,以减少空气通道5202和腔之间相对于第一位置时的气流,在组件孔5410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道5332b打开,以将空气从空气通道5202传导到腔。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5130包括闭合构件5330、阀座5336、阀室5342以及阀壳5372。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5372为两件式构造。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5372(以及阀座5336)相对于冷却板5200固定。阀壳5372被保持在板孔5210的内部,板孔5210位于冷却管的龙头部分5302b的轴向端面5303和被轴向间隔分开的板孔5210的台阶状表面5213之间。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壳5372被压配合在板孔5210的内部。
参考图19A和图19B,在示出的示例中,阀5130包括阀口5131和旁路口5133。第一气流通路5332a包括阀口5131,第二气流通路5332b包括旁路口5133。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口5131包括阀壳4372的前壁5386中的第一前口5374。
参考图19B,在示出的示例中,在阀壳5372的外表面5400和板孔5210的孔内表面之间经由旁路流通道5416允许进入一些气流。在示出的示例中,旁路口5133包括旁路流通道5416。旁路流通道5416至少部分地被阀壳5372的外表面径向约束。参考图20,在示出的示例中,在阀壳5372的外表面上的离散位置移除材料,以提供旁路流通道5416。
参考图21A,示出了冷却板组件6120的另一示例,冷却板组件6120与外送设备114和/或补充冷却设备118一起使用。冷却板组件6120与冷却板组件120相似,相同的特征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增加6000表示。
在示出的示例中,冷却板组件6120包括冷却板6200和安装到冷却板6200上的冷却管6300。冷却板6200包括空气通道6202和组件孔6410,所述空气通道6202在板6200的厚度以内延伸,所述组件孔6410用于在空气通道6202和冷却管6300的腔6306之间提供流体连通。组件孔6410包括板孔6210和管孔6310。
在示出的示例中,板组件6120包括被保持在管孔6310内部的阀6130,以调节空气通道6202和腔6306之间的气流。阀6130能够在第一位置(图21A)和第二位置(图21B)之间运动。
参考图22A,当阀6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组件孔6410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6332a打开,以将空气从腔6306传导到空气通道6202。
参考图22B,当阀6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气流通路6332a被阻碍,以减少空气通道6202和腔6306之间相对于第一位置时的气流,在组件孔6410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6332b打开,以将空气从空气通道6202传导到腔6306。
参考图22A,在示出的示例中,阀6130包括闭合构件6330和用于闭合构件6330接合的阀座6336。闭合构件6330能够相对于阀座在打开位置(图22A)和闭合位置(图22B)之间运动。在示出的示例中,闭合构件6330能够运动地被保持在阀室6342内部,阀室6342位于阀座6336和轴向间隔分开的保持表面6394之间。在示出的示例中,阀6130包括指向腔6306的阀口6131。在示出的示例中,阀座6336限制阀口6131的至少一部分。参考图9A,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气流通路6332a包括阀口6131。
在示出的示例中,阀6130还包括脱模构件6320,脱模构件6320能够相对于冷却管6300在脱模收缩位置(图22A)和脱模前进位置(图22B)之间运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阀座6336相对于脱模构件6320固定。
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气流通路6332a包括在管孔6310内部延伸的第一输送管6334a,第二气流通路6332b包括在管孔6310内部延伸的第二输送管6334b。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6320将管孔6310分隔为第一输送管6334a和第二输送管6334b。
在示出的示例中,脱模构件具有内部第一管道6329。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输送管6334a包括第一管道6329。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管道6329沿着第一管道轴线在第一管道第一端6329a和第一管道第二端6329b之间纵长地延伸,第一管道第一端6329a对脱模构件6320的先导表面6322a打开,第一管道第二端6329b对脱模构件6320的尾表面6322b打开。
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管道6329具有管道第一轴向部分和管道第二轴向部分,所述管道第一轴向部分对脱模构件6320的先导表面6322a打开,所述管道第二轴向部分对尾表面6322b打开。在示出的示例中,管道第二轴向部分具有从第一管道第二端6329b延伸到管道第一轴向部分的内表面部分。在示出的示例中,内表面部分大致为圆锥形。在示出的示例中,内表面部分包括阀座6336,阀口6131包括管道第一轴向部分。
参考图22B,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输送管6334b的至少一部分被脱模构件6320的外表面和管孔6310的内表面径向地约束。脱模构件6320包括脱模活塞6324和脱模销6326,所述脱模销6326从脱模活塞6324向腔6306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在脱模销6326的外表面和管孔6310的内表面之间提供环形间隙6348。第二输送管6334b包括环形间隙6348。在示出的示例中,从脱模活塞6324的外表面移除材料。当脱模构件6320位于脱模前进位置时,被移除的材料沿着脱模活塞6324的轴向长度在脱模活塞6324的外表面和管孔6310的内表面之间提供间隙6368。第二输送管6334b包括间隙6348、间隙6368。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a)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具有板前表面;
b)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大致平行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
c)板孔,所述板孔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进入所述冷却板,所述板孔沿着板孔轴线在板孔第一端和板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板孔第一端对所述板孔前表面打开,所述板孔第二端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板孔用于在所述空气通道和冷却管的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所述冷却管能够安装到所述冷却板上,所述腔用于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d)在所述板孔内部的阀,用于调节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的气流,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板孔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从而将所述模塑物拉入所述腔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被阻碍,以减少所述腔和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气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板孔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传导到所述腔,从而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阀包括阀座和能够相对于所述阀座运动的闭合构件,其中,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闭合构件与所述阀座间隔分开,在所述阀座和所述闭合构件的密封表面之间提供气流间隙,所述第一气流通路包括所述气流间隙,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表面与所述阀座接合,所述气流间隙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气流通路包括指向所述腔的阀口,所述阀座限制所述阀口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口未被阻塞,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闭合构件阻塞所述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气流通路包括指向所述腔的旁路口,其中,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旁路口未被阻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具有限定阀室的中空内部,所述闭合构件能够运动地被保持在所述阀室内部,其中,所述阀壳具有轴向地约束所述阀室的前壁,所述前壁上具有第一前口,所述阀口包括所述第一前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阀壳还包括所述前壁上的第二前口,所述旁路口包括所述第二前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前口横向地邻接所述第一前口。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旁路口包括旁路流通道,所述旁路流通道部分地被所述阀壳的外表面径向地约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旁路流通道被所述阀壳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板孔的内表面径向地约束。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阀壳相对于所述冷却板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阀包括脱模构件,所述脱模构件能够滑动地就位于所述板孔内部,并且能够在脱模收缩位置和脱模前进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脱模收缩位置用于适应所述腔内部的所述模塑物的所述部分的容纳,所述脱模前进位置用于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脱模,其中,所述阀座相对于所述脱模构件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其中,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脱模构件位于所述收缩位置,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脱模构件位于所述前进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脱模构件包括先导表面、轴向相对的尾表面和内部第一管道,当所述脱模构件向所述脱模前进位置运动时所述先导表面用于抵靠所述模塑物,所述尾表面指向所述板孔第二端,所述内部第一管道在第一管道第一端和第一管道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管道第一端对所述先导表面打开,以与所述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端对所述尾表面打开,以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其中,所述阀口包括所述第一管道的轴向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脱模构件包括内部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管道延伸,并且横向偏离所述第一管道,其中所述旁路口包括所述第二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脱模构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板孔的内直径紧密地滑动配合,其中,所述第二管道轴向地延伸穿过所述活塞。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气流通路包括由所述脱模构件的外表面和所述板孔的内表面径向地约束的输送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将空气从所述板孔拉入所述空气通道推进所述阀趋向所述第一位置,将加压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传导到所述板孔中推进所述阀趋向所述第二位置。
18.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a)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具有板前表面;
b)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冷却板的厚度以内大致平行于所述板前表面延伸;
c)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安装到所述冷却板上,所述冷却管具有腔,以容纳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
d)组件孔,所述组件孔延伸穿过所述冷却管,并且从所述板前表面进入所述冷却板,所述组件孔沿着组件孔轴线在组件孔第一端和组件孔第二端之间纵长地延伸,所述组件孔第一端对所述腔打开,所述组件孔第二端与所述空气通道流体连通,所述组件孔用于在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以及
e)在所述组件孔内部的阀,用于调节在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腔之间的气流,所述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组件孔内部延伸的第一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从而将所述模塑物拉入所述腔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被阻碍,以减少所述腔和所述空气通道之间的气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组件孔内部延伸的第二气流通路打开,以将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传导到所述腔,从而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脱模。
19.一种用于容纳和脱模模塑物的方法,包括:
(a)将空气从冷却管腔穿过板孔拉入空气通道,以将模塑物的至少一部分拉入所述腔中;
(b)在所述板孔内部使阀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用于将空气从所述腔传导到所述空气通道,所述第二位置用于减少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穿过所述板孔的气流;以及
(c)当所述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推进加压空气从所述空气通道穿过所述板孔进入所述腔,以辅助所述模塑物从所述腔脱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使闭合构件从与所述板孔中的阀座间隔分开的解除接合的位置运动到与所述阀座接合。
CN201680062547.1A 2015-08-25 2016-08-25 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 Active CN108290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09861P 2015-08-25 2015-08-25
US62/209,861 2015-08-25
US201662279906P 2016-01-18 2016-01-18
US62/279,906 2016-01-18
PCT/CA2016/051002 WO2017031589A1 (en) 2015-08-25 2016-08-25 Cooling plate assembly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0331A true CN108290331A (zh) 2018-07-17
CN108290331B CN108290331B (zh) 2021-07-20

Family

ID=5809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2547.1A Active CN108290331B (zh) 2015-08-25 2016-08-25 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357911B2 (zh)
EP (1) EP3341176B1 (zh)
CN (1) CN108290331B (zh)
BR (1) BR112018003062B1 (zh)
CA (1) CA2994568C (zh)
WO (1) WO20170315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9329A1 (de) * 2019-10-30 2021-05-06 Ma Micro Automation Gmbh Handhabungsvorrichtung und Entnahmesta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8324A (ja) * 1997-08-08 1999-02-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プリフォーム取出機
US6190157B1 (en) * 1996-06-11 2001-02-20 Otto Hofstetter Ag, Werkzeug-Und Formenbau Ejection device
CN1324293A (zh) * 1998-10-22 2001-11-28 内兹塔尔机械公司 压铸机和制造套筒状压铸件尤其是预制件的方法
US20070264384A1 (en) * 2006-05-12 2007-11-15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Molded article holder
CN101137479A (zh) * 2005-03-10 2008-03-05 赫斯基注射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选择性受控转移流结构的模制后调节设备和方法
KR20110112032A (ko) * 2010-04-06 2011-10-12 페트원 주식회사 사출성형기용 성형물 취출 냉각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4542A (en) * 1974-03-05 1981-12-08 National Can Corporation Porous core rod
US5368468A (en) * 1993-06-09 1994-11-29 Boskovic; Borislav Air knockout for plastic molds
US5447426A (en) * 1993-07-06 1995-09-05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Take-off plate device
JP3040386B2 (ja) * 1997-12-25 2000-05-15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基板の射出成形用金型
US6443421B1 (en) * 1999-08-03 2002-09-03 David Lowell Wolfe Poppet valve with sleeve
US6391244B1 (en) * 2000-04-05 2002-05-21 R & D Tool & Engineering, Co. Air-powered ejection system for preform take out plate assembly
ITRM20010138A1 (it) * 2001-03-16 2002-09-16 Sipa Spa Dispositivo e metodo per il raffreddamento e il condizionamento termico di un oggetto tubolare.
US6767497B2 (en) * 2001-11-20 2004-07-27 Wentworth Mold, Inc., Electra Form Industries Division Robotic parison hand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30203063A1 (en) * 2002-04-30 2003-10-30 Kazuaki Ano Air release molding system
US20030206984A1 (en) * 2002-05-01 2003-11-06 Bellasalma Gerard Jay Air introduction valve for a mold assembly
US20060138696A1 (en) * 2002-11-05 2006-06-29 Robert Weinman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secondary treatment and the cooling of preforms
US7104779B2 (en) * 2002-12-20 2006-09-12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Suction sleeve extension for a take-off device
US7264464B2 (en) * 2003-06-09 2007-09-04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Cooling tube with a low friction coating
US7326046B2 (en) * 2005-03-10 2008-02-05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Multi-layer porous member for a post-molding molded article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7293980B2 (en) * 2005-03-10 2007-11-13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Porous member for a post-molding molded article 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an integrally formed cooling structure
US7670126B2 (en) * 2006-05-12 2010-03-02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Valv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in a molded article holder
US7595018B2 (en) * 2006-10-16 2009-09-29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Molded article picker
US7473093B1 (en) * 2007-09-28 2009-01-06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Molded article picker
DE102011007553A1 (de) * 2011-04-15 2012-10-18 Mht Mold & Hotrunner Technology Ag Kühlhülse mit Stützelement
US10052804B2 (en) * 2015-03-20 2018-08-21 Athena Automation Ltd. Cooling plate assembly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0157B1 (en) * 1996-06-11 2001-02-20 Otto Hofstetter Ag, Werkzeug-Und Formenbau Ejection device
JPH1148324A (ja) * 1997-08-08 1999-02-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プリフォーム取出機
CN1324293A (zh) * 1998-10-22 2001-11-28 内兹塔尔机械公司 压铸机和制造套筒状压铸件尤其是预制件的方法
CN101137479A (zh) * 2005-03-10 2008-03-05 赫斯基注射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选择性受控转移流结构的模制后调节设备和方法
US20070264384A1 (en) * 2006-05-12 2007-11-15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Molded article holder
KR20110112032A (ko) * 2010-04-06 2011-10-12 페트원 주식회사 사출성형기용 성형물 취출 냉각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41176A4 (en) 2019-04-17
CA2994568A1 (en) 2017-03-02
CA2994568C (en) 2023-08-29
CN108290331B (zh) 2021-07-20
US11090849B2 (en) 2021-08-17
EP3341176A1 (en) 2018-07-04
US20190283299A1 (en) 2019-09-19
BR112018003062B1 (pt) 2022-01-18
BR112018003062A2 (zh) 2017-03-02
US10357911B2 (en) 2019-07-23
EP3341176B1 (en) 2023-05-17
US20170057140A1 (en) 2017-03-02
WO2017031589A1 (en)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15198U (zh) 用于模制预制件的模具堆、注塑模具,以及模制系统
JP2005534534A (ja) 射出成型装置用バルブピン案内・芯合わせシステム
CA2598010A1 (en) Molding machine
CN104254436B (zh) 对注塑模制品的模制后冷却
US20180345554A1 (en) Cooling plate assembly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209191200U (zh) 带有异形水路的金属3d打印塑料杯模具模芯
CN108290331A (zh) 用于注塑机的冷却板组件
KR20140138604A (ko) 수형 몰드 요소
EP1137525B1 (en) Injection molding cooling core having a ribbed cap
JP2007276224A (ja) 円弧状コア型の冷却構造、及び該コア型に円弧状冷却水孔を形成する方法
JPH10264208A (ja) 冷却コアを有する射出成形装置
US697637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quenching thin-walled metal hollow casing
CN109079119A (zh) 一种铝制缸体压铸模具局部抽真空结构
US11213884B1 (en) Stationary vacuum valve
CN210791795U (zh) 一种螺纹镶件运水装置及模具
US11559929B2 (en) Injection-moulding machine with an index shaft having a channel for a fluid
CN210789183U (zh) 温控系统以及包括该温控系统的锌合金成型模具
CN220499899U (zh) 软质导管生产加工冷却降温装置
WO2022211136A1 (ja) 鋳造金型
CN213797969U (zh) 一种多孔一体管冷却定型水箱
CN214820251U (zh) 一种硅胶套发泡塞
CN215039681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注塑机
CN217095604U (zh) 母灌嘴结构
CN215848206U (zh) 护理机器人的管道快速对接结构
CN214562528U (zh) 新型注塑机挤出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after: Nigan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before: Athena Automation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2

Address after: Batesville, USA

Patentee after: MILACRON LLC

Address before: Ontario, Canada

Patentee before: Nigan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