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5036B - 具有改进的进入系统和模块化头部约束组件的高性能座椅总成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进入系统和模块化头部约束组件的高性能座椅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75036B CN108275036B CN201810002240.3A CN201810002240A CN108275036B CN 108275036 B CN108275036 B CN 108275036B CN 201810002240 A CN201810002240 A CN 201810002240A CN 108275036 B CN108275036 B CN 1082750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uator
- cable
- seat
- seat assembly
- seat b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2—Head-rests detach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60N2/832—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or stowed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5—Head-rests provided with side-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97—Head-rests with sleeves located in the back-rest for guiding the rods of the head-res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86—Side-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座椅总成包括座椅靠背框架,该座椅靠背框架在倾角调节机构处被枢转地连接至座椅元件。第一致动器被支撑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并且第二致动器被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该座椅靠背框架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其中中间部分被设置在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之间。第一缆线使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的上部部分互相连接,并且第二缆线使倾角调节机构与第二致动器的下部部分互相连接。第一致动器致动第二致动器,使其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第二致动器致动倾角调节机构,使其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第一缆线当第一致动器被致动时行进第一距离,并且第二缆线当第一致动器被致动时行进第二较小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被配置用于具有特定重量和支撑需求的高性能车辆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头部约束组件是可调节的,以适应特定的性能条件,并且进一步其中座椅靠背包括改进的进入系统,而非完全固定的比赛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高性能车辆中,座椅总成被配置用于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刚度,以将车辆乘员保持为安全地位于座椅总成内。此外,高性能车辆中的座椅总成通常被配置用于为车辆乘员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也是用于适应高性能车辆的重量考虑的整体轻量级座椅总成。尽管高性能车辆的座椅总成必须包括保持车辆乘员安全所必需的结构和支撑特征,但是还存在也可以是考虑到日常驾驶员的在高性能车辆中提供舒适和便利特征的需求。因此,期望具有用于适应特定比赛日要求(即,头盔)的可调节特征的头枕组件和提供改进的进入后排座椅的通道的座椅靠背。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座椅总成具有座椅靠背框架,该座椅靠背框架在倾角调节机构处被枢转地连接至座椅元件。第一致动器被支撑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并且第二致动器被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该座椅靠背框架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其中中间部分被设置在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之间。第一缆线使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的上部部分互相连接,并且第二缆线使倾角调节机构与第二致动器的下部部分互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座椅总成具有座椅靠背框架,该座椅靠背框架在倾角调节机构处被枢转地连接至座椅元件。第一致动器被支撑在座椅靠背框架上。致动器壳体被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并且容纳第二致动器,其中第二致动器被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致动器,以与第一致动器一起移动。第二致动器致动倾角调节机构,使其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座椅总成具有第一致动器,该第一致动器被支撑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第二致动器包括枢轴点以及分别设置在距枢轴点的第一和第二距离处的第一和第二安装孔。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一致动器在第一安装孔处通过第一缆线被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致动器。倾角调节机构在第二安装孔处通过第二缆线被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二致动器。
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和领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总成的前视透视图;
图2是图1的车辆座椅总成的后视透视图;
图3是图1的车辆座椅总成的内部框架部件的前视透视图;
图4A是具有座椅靠背框架调节系统的座椅靠背框架组件的前视透视图;
图4B是图4A的座椅靠背框架组件的后视透视图;
图5A是在图4B的位置VA处截取的第一致动器的特写图;
图5B是图5A的第一致动器的侧视图;
图5C是图4A的座椅靠背框架组件的上部部分的局部前视透视图,示出了致动器壳体;
图6A是图5C的致动器壳体的正视图,其中盖元件被移除以露出被示出为处于静止位置的第二致动器;
图6B是处于致动位置的图6A的第二致动器的正视图;
图6C是从图6B的致动器壳体的基板分解出的第二致动器的俯视透视图;
图6D是图6C的基板的后视透视图;
图6E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致动器壳体的分解的俯视透视图;
图6F是图6E的致动器壳体的分解的后视透视图;
图6H是被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的第一致动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前视透视图;
图6G是图6H的第一致动器的侧视图;
图7是在位置VII处截取的被连接至图4A的座椅靠背框架的倾角调节机构的局部俯视透视图;
图8A是头枕组件的分解的前视透视图;
图8B是图8A的头枕组件的分解的后视透视图;
图9A是用于头枕组件的支撑元件的前视透视图;
图9B是图9A的支撑元件的后视透视图;
图10A是用于头枕组件的前面板的后视透视图;
图10B是用于头枕组件的后面板的前视透视图;
图11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头枕组件的分解的前视透视图;
图11B是图11A的头枕组件的分解的后视透视图;
图12A是具有从其中分解出的锁止装置接合结构的容纳块的前视透视图;
图12B是具有安装表面的头枕包的后视透视图,其中互锁元件从安装表面向外延伸;
图12C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头枕组件的前视透视图,该头枕组件具有图12A的容纳块和从其中分解出的图12B的头枕包;
图12D是图12C的头枕组件的前视透视图,以虚像示出了图12B的被连接至头枕组件的头枕包;
图13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头枕组件的前视透视图;
图13B是具有从其中分解出的头枕包的图13A的头枕组件的前视透视图;
图13C是具有与其连接的头枕包的图13B的头枕组件的后视透视图;和
图13D是图13C的头枕组件的前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文的描述,术语“上”、“下”、“右”、“左”、“后”、“前”、“垂直”、“水平”及其派生应当如图1所示的取向与本公开相关联。然而,应当理解,本公开可以采取各种替代方向,除非明确地指定相反。还应当理解,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发明构思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特定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明确地另有说明。
现在参考图1,附图标记10总体上表示车辆座椅总成。图1中所示的车辆座椅总成10是被配置用于在高性能车辆中使用的高度贴合且风格化的座椅总成。车辆座椅总成10总体上包括座椅元件12,该座椅元件12被支撑在轨道系统14上,以在前后位置之间线性移动。车辆座椅10还包括座椅靠背16,该座椅靠背16被预计为可枢转地连接至座椅元件12。座椅靠背16被预计为沿如在完全向前位置F和倾斜位置R之间由箭头18所指示的路径在不同位置之间移动。在图1中,座椅靠背16总体上被示出为处于直立的使用位置,以适当地支撑车辆乘员。座椅总成10还包括头枕组件20,该头枕组件20具有基座部分22和支撑部分24,该支撑部分24包括起缓冲作用的头枕包26。头枕组件20的基座部分22还包括设置在其前部部分的胸部支撑缓冲垫28。考虑到与高性能车辆相关联的速度、性能、以及操纵,与常规机动车辆相比,高性能车辆中的车辆乘员承受更强的力,根据在高性能车辆中使用的需求,头枕组件20被设计成为车辆乘员的头部提供稳健的支撑系统。
为了提供高性能车辆中期望的增强的支撑结构,座椅总成10包括稳健的头枕组件20,该稳健的头枕组件20具有向前弯曲的基座部分22,该基座部分22具有与座椅靠背16的宽度相称的宽度。座椅靠背16包括设置在嵌入式中央部分16C的相对侧上的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垫16A、16B。类似地,座椅元件12包括从总体上嵌入式中央部分12C向外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垫12A、12B。通过座椅靠背16的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垫16A、16B以及座椅元件12的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垫12A、12B,座椅元件12和座椅靠背16的中央部分12C、16C总体上限定了用于车辆座椅总成10的斗式座椅构型。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垫12A、12B、16A、16B总体上被配置用于在驾驶高性能车辆时适当地定位和支撑、保持车辆乘员。
现在参考图2,由后视透视图示出了车辆座椅总成10,其中枢轴通道PA表示为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椅元件12的移动。如上所述,座椅靠背16被配置用于沿如由箭头18所指示的路径在前后位置F、R之间移动。在图2中,座椅靠背16被示出为处于直立的使用位置,以支撑车辆乘员。本发明的车辆座椅总成10包括用于使车辆座椅总成10用在也可以包括后部座椅选项的高性能车辆中的便利结构。为此,车辆座椅总成10包括易于进入系统(easy entrysystem),该进入系统提供座椅靠背16到完全向前位置F的自由移动,其中座椅靠背16朝向座椅元件12向前转动,以提供到后部座椅选项的通道。完全向前位置也可以被称为向前倾倒位置或易于进入位置。沿枢轴通道PA沿如由箭头18所指示的转动路径提供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椅元件12的转动。在图2的后视透视图中,座椅靠背16被示出为具有设置在其上的第一致动器30。第一致动器30可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操作,如下面进一步描述,并且被配置为当第一致动器30移动至致动位置时释放座椅靠背16,以移动至完全向前位置F。如图2所示,第一致动器30是可从座椅靠背16的后侧使用的外部致动器。
现在参考图3,框架组件32被示出为具有连接至轨道组件14的座椅元件框架34。座椅元件框架34包括由前和后横向元件40、42相互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侧元件36、38。框架组件32还包括座椅靠背框架50,该座椅靠背框架50具有由上和下横向元件56、58相互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侧元件52、54。第一和第二侧元件52、54包括上部部分52A、54A和下部部分52B、54B。第一和第二侧元件52、54的上部部分52A、54A被连接至上横向元件56,而第一和第二侧元件52、54的下部部分52B、54B被连接至下横向元件58。第一和第二侧元件52、54的下部部分52B、54B以枢转的方式被进一步连接至座椅元件框架34的侧元件36、38,使得座椅靠背框架50被配置用于沿枢轴通道PA沿如由箭头18所指示的路径枢转。由于框架组件32被配置用于支撑图1中所示的车辆座椅10的座椅元件12和座椅靠背16,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领会:座椅靠背框架组件50的移动与如贯穿本公开所描述的座椅靠背16的移动相关联。
还如图3所示,第一致动器30被示出为在第二侧元件54的上部部分54A处安装至座椅靠背框架50的第二侧元件54。尽管第一致动器30被示出为方便地位于第二侧元件54上的该位置,但是可以预计,第一致动器30可以被设置在框架组件32的任何部分上,用户可容易地使用该部分来调节座椅靠背框架50的位置。通过释放连接在座椅靠背框架50和座椅元件框架34之间的倾角调节机构来总体上提供座椅靠背框架50到完全向前位置F的移动,如下面进一步描述。
还如图3所示,座椅靠背框架50的上横向元件56包括上部部分56A和下部部分56B,其中上部部分56A包括容纳孔62、64,该容纳孔62、64被配置用于容纳导向套筒,以由座椅靠背框架50的上横向元件56来支撑头枕组件20(图1)。上部部分56A还包括安装孔57,该安装孔57被配置用于容纳头枕组件20的安装结构330(图10B),以由座椅靠背框架50的上横向元件56来支撑头枕组件20。上横向元件56的下部部分56B包括连接至其前侧的致动器壳体70。致动器壳体70被配置用于容纳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第二致动器。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器壳体70包括与其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缆线72、74。第一缆线72被示出为朝向座椅靠背框架50的第二侧元件54并且在组装过程中被连接至第一致动器30,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第二缆线74被示出为在相对于第一缆线72的致动器壳体70的相对侧上被连接至致动器壳体70,其中第二缆线74也朝向座椅靠背框架50的第二侧元件54,以连接至倾角调节机构,如下面进一步描述。在第一和第二缆线72、74被示出为朝向座椅靠背框架50的第二侧元件54,以及具有由座椅靠背框架50的第二侧元件54支撑的第一致动器30的情况下,可以预计,车辆座椅10(图1)是驾驶员侧座椅总成,其中框架组件32的第二侧元件54、38是当驾驶员侧的车门打开时使用户总体上可使用的外侧元件。然而,可以预计,本文公开的构思不限于驾驶员侧座椅总成,并且可以与位于车辆内部内的任何座椅总成共同使用。
现在参考图4A,座椅靠背框架50被示出为具有第一缆线72,第一缆线72具有第二端72B,该第二端72B被连接至致动器壳体70的上部部分。第二缆线74被示出为第一端74A,该第一端74A被连接至相对于第一缆线72的第二端72B的附接处的致动器壳体70的相对侧上的致动器壳体70的下部部分。还如图4A所示,第二缆线74还包括被连接至倾角调节机构80的第二端74B。倾角调节机构80被预计为是本领域已知的用于将座椅靠背框架50保持为直立的使用位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座椅靠背16的位置)的标准倾角调节机构。倾角调节机构80被配置用于沿如由箭头18所指示的路径为座椅靠背16提供倾斜功能。倾角调节机构80还用于释放座椅靠背框架50,以沿如由箭头18所指示的路径自由移动至如图1中所示的完全向前位置F。因此,倾角调节机构80可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操作,其中座椅靠背框架50当倾角调节机构80处于释放位置时,相对于座椅元件12自由移动。当第一致动器30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时,倾角调节机构80移动至释放位置,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第二缆线74的第二端74B到倾角调节机构80的连接参考图7被最佳示出,并且下面具体参考图7进行描述。
现在参考图4B,第一缆线72被示出为具有第一端72A,第一端72A被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致动器30,第一致动器30被进一步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50的第二侧元件54。座椅靠背框架50的上横向元件56被示出为具有设置在其下部部分56B上的安装孔76。安装孔76在图4B中被示出为具有穿过其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钩元件77、78,其中第一和第二钩元件77、78从致动器壳体70向后延伸,以将致动器壳体70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50的上横向元件56的安装孔76。
现在参考图5A,第一致动器30被示出为从装饰部件84的容纳孔82向外延伸的带的形式。装饰部件84被配置为连接至如图2所示的座椅靠背16的后部部分,而致动器30穿过容纳孔82从其向外延伸。安装支架86被示出为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50的第二侧元件54,并且包括被连接至装饰部件84的上端86A和被连接至第一缆线72的下端86B。如图5B最佳所示,第一缆线72的第一端72A在第一致动器30的连接部分30B处被连接至第一致动器30。第一致动器30包括手柄部分30A和连接部分30B(图5B),其中手柄部分30A从车辆座椅总成10的座椅靠背16(如图2中所示)向外延伸,使得第一致动器30容易被用户使用。如上所述,第一致动器30可以是带元件,该带元件可以包括用于在手柄部分30A处由用户更好地接合的环部分,或者可以包括设置在手柄部分30A上的任何类型的橡胶握持部分。
现在参考图5B,第一致动器30被示出为处于致动位置,其中致动器30的手柄部分30A被预计为已经沿如由箭头90所指示的方向从静止位置向致动位置向上和向外拉动。当将第一致动器30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如图5B所示)时,缆线72的第一端72A行进如图5B所示的第一距离D1。具体地,第一缆线72的第一端72A用附图标记72A1以虚线示出,72A1与当第一致动器30处于静止位置时第一端72A的位置相关。在致动器30处于图5B中所示的致动位置的情况下,第一缆线72的第一端72A被预计为从用72A1指示的位置移动至用72A2指示的位置。第一缆线72的这种移动等于大约为43-44mm的第一距离D1。还如图5B所示,安装支架86被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50的第二侧元件54,并且在其上端86A处被连接至容纳第一致动器30的装饰部件84。在安装支架86的下端86B处,第一缆线72的帽状件92被示出保持在其上。帽状件92被设置在第一缆线72的缆线外壳94的端部上,第一缆线72的缆线外壳94总体上保护如位于车辆座椅总成10内的第一缆线72。因此,如图5B所示,第一致动器30的致动行程是沿如由箭头90所指示的方向的大约43-44mm的向上和向外移动,然而,也可以预计第一致动器30的致动器行程的其他长度。在第一致动器30的连接部分30B被连接至第一缆线72的第一端72A的情况下,第一缆线72的移动或行程总体上等于第一致动器30从静止位置到致动位置的移动,使得第一缆线72行进的第一距离D1被预计为长度为大约43-44mm,非常类似于第一致动器30的致动行程。
现在参考图5C,致动器壳体70被示出为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50的上横向元件56的下部部分56B。致动器壳体70包括通过紧固件104连接至基板102的盖元件100,该盖元件100用于限定设置在盖元件100和基板102之间的空腔106。还如图5C所示,第一缆线72的第二端72B馈送进入致动器壳体70的空腔106内,而第二缆线74的第一端74A在相对于第一缆线72的致动器壳体70的相对侧上馈送进入致动器壳体70的空腔106内。第一和第二缆线72、74各自包括缆线外壳94,并且被可操作地连接至容纳在致动器壳体70内的第二致动器,以随其一起移动,现在将对其进行描述。
现在参考图6A,致动器壳体70的基板102被示出为具有后表面110,其中向外延伸的周边部分112被设置在其周围。向外延伸的周边部分112包括设置在基板102的相对侧上的第一和第二侧元件112A、112B。第一和第二侧元件112A、112B中的每个都包括上进入孔和下进入孔114、116。第一缆线72在穿过侧元件112A设置的上进入孔114处进入致动器壳体70的空腔106。第二缆线74在侧元件112B的下进入孔116处进入致动器壳体70的空腔106。还如图6A所示,第二致动器120被设置在致动器壳体70的空腔106内,以沿如由箭头121指示的路径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在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致动器120被示出为处于静止位置。第二致动器120包括上部部分122和下部部分124,其中中间部分126被设置在上部部分122和下部部分124之间。如图6A所示,下部部分124在紧固件128处被枢转地连接至基板102,从而限定第二致动器120相对于基板102的枢轴点129。第一缆线72的第二端72B被示出为连接至设置在第二致动器120的上部部分122处的第一安装孔130A。第二缆线74的第一端74A被示出为连接至设置在第二致动器120的中间部分126处的第二安装孔130B。以这种方式,第一缆线72被连接至第二致动器120的上部部分122,而第二缆线74被连接至第二致动器120的中间部分126。第二致动器120的第一和第二安装孔130A、130B在相对于中心枢轴点129的不同距离处彼此间隔开,从而影响当第二致动器120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时拉动的缆线的长度。
具体参考图6B,第一安装孔130A距枢轴点129的距离由第一距离1D(预计约为56mm)表示。第二安装孔130B距枢轴点129的距离被表示为第二距离2D(预计约为25mm)。因此,如图6B所示,枢轴点129到第一安装孔130A的第一距离1D大于设置在枢轴点129和第二安装孔130B之间的第二距离2D。实际上,第一距离1D是第二距离2D的两倍多。这总体上是由于所示的构型,其中第一安装孔130A被设置在第二致动器120的上部部分122处,而第二安装孔130B被设置在第二致动器120的中间部分126处。第一距离1D和第二距离2D之间的这种距离不同与第二缆线74在连续致动期间与第一缆线72行进的距离相比行进减小的长度相关。
还参考图6B,第一缆线72的第二端72B在第一安装孔130A处被连接至第二致动器120的上部部分122。如上所述,参考图5A和5B,第一缆线72的第一端72A在连接部分30B处被连接至第一致动器30。因此,当第一致动器30被移动至致动位置(图5B)时,第二致动器120从静止位置(图6A)移动至致动位置(图6B)。该距离总体上与第一缆线72在第一致动器30处行进的第一距离D1相关。因此,由如被连接至第二致动器120的第一安装孔130A的第一缆线72的第二端72B从静止位置行进至致动位置的距离大约为43-44mm。推论可得,第二缆线74的第一端74A将从图6A中所示的第一端74A的位置移动大约20mm的第二距离D2到图6B中所示第一端74A的位置。这是由于第二致动器120上的第二安装孔130B的中间位置。因此,第一致动器30的移动向上拉动第一缆线72的第一端72A,这种拉动转化为在如被连接至第二致动器120的第二端72B处侧向拉动第一缆线72。这使得第一缆线72的移动成为第二致动器120上的输入移动。第二致动器120从静止位置(图6A)移动至致动位置(图6B)使第二缆线74的第一端74A响应于第一缆线72的输入动作而移动大约20mm第二距离D2。同样地,第二缆线74的移动是输出移动,该输出移动转化为倾角调节机构80的释放,如下面参考图7进一步描述。因此,第二缆线74响应于第一缆线72的输入移动而移动的长度小于第一缆线72所行进的距离的一半。在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的长度的两倍的情况下,第二致动器120用作对于系绳或第二缆线74的作用力减小器。
还如图6B所示,第二致动器120也可以移动超出图6B中所示的致动位置至由附图标记132所标识的范围,该范围指示第二致动器120的超程位置。第一缆线72从图6B中所示的致动位置到超程位置132的整个范围被预计为移动大约70mm。类似地,在第二致动器120移动至在范围132中所标识的全部超程位置的情况下,第二缆线74将行进大约29mm。以这种方式,第二致动器120在图6A中所示的静止位置和图6B中所示的致动位置之间操作,其中行进距离大约为45mm。第二致动器120还可以移动大约另一15mm到完全超程位置,以确保将发生第二缆线74的必要的缆线行进量,以足够引起倾角调节机构80(图7)的释放。
还如图6B所示,基板102的后表面110包括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导轨134、136,该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导轨134、136被配置用于引导第二致动器120以低摩擦的方式在静止位置、致动位置和超程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导轨134、136中的每个都包括设置在其相对端处的第一和第二邻接元件138,以通过邻接第二致动器120的相对侧面139A、139B来限制第二致动器120超过超程位置的移动以及在静止位置处的移动。此外,可以预计,第二致动器120通过沿调节组件设置的偏置机构被偏置到静止位置。
现在参考图6C,第二致动器120被示出为从基板102分解开,并且被示出为具有在第二致动器120的下部部分124处穿过其设置的容纳孔140。容纳孔140被配置用于容纳紧固件128,该紧固件128连接至基板102,以枢转地移动第二致动器120。第二致动器120还包括阶梯式引导件142,该阶梯式引导件142与基板102的弓形引导件144对齐,以引导第二致动器120以弓形方式移动。第二致动器120还包括后表面146,该后表面146被配置用于在组装过程中被可滑动地支撑在基板102的凸起的导轨134、136上,以在其上滑动移动第二致动器120。还如图6C所示,第一和第二安装孔130A、130B包括用于将第一和第二缆线72、74引导进入其分别的安装孔130A、130B内的进入槽148、150。还如图6C所示,第一缆线72的第二端72B包括被容纳在安装孔130A中的桶状件形式的接合元件152,而第一缆线72当将第一缆线72安装至第二致动器120时,穿过(threaded through)第二致动器120的进入槽148。类似地,设置在第二缆线74的第一端74A上的桶状件152被容纳在第二致动器120的安装孔130B中,而第二缆线74穿过(threaded through)第二致动器120的进入槽150。
现在参考图6D,基板102的外表面154被示出为相对于后表面110设置在基板102的相对侧上,并且包括用于将致动器壳体70连接和支撑至如图4B中最佳所示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上横向元件56的第一和第二钩元件77、78。
现在参考图6E和6F,示出了致动器壳体70A的另一实施例,该致动器壳体70A包括与上述致动器壳体70中存在的结构类似的多个结构,对于这些结构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致动器壳体70A的盖元件100被示出为从基板102分解开,其中基板102包括弹性的弹簧指式夹形式的多个接合结构160,该多个接合结构160被设置在基板102的周边周围。因此,盖元件100包括延伸远离其周边的多个接合结构162,该多个接合结构162以U形容纳部的形式示出,该U形容纳部被配置用于容纳基板102的接合结构160的夹状件。以这种方式,盖元件100可以夹至基板102,以限定空腔106,第二致动器120在不需要单独的紧固件的情况下在空腔106中移动。此外,具体参考图6F,基板102的外表面154包括弹性夹持元件164,该弹性夹持元件164可以用于将基板102可释放地夹至座椅靠背框架组件50的上横向元件56,以将致动器壳体70A固定到其上。
现在参考图6H,示出了第一致动器170的另一实施例,该第一致动器170被设置在装饰部件172内,该装饰部件172使用一个或多个弹性夹持元件174以及上接合结构176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50的第二侧元件54。在组装过程中,可以预计,装饰部件172在上接合元件176处被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组件50的第二侧元件54上,并且然后使用弹性夹持元件174将其夹持到位,以将装饰部件172牢固地安装到其上。在图6H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170包括连接部分170B和手柄部分170A,其中连接部分170B被连接至第一缆线72的第一端72A,使得第一缆线72随着第一致动器170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行进。在图6H中,第一致动器170被示出为处于静止位置。参考图6G,第一致动器170被示出为处于致动位置,其中环形手柄部分170A被预计为已经由使用者接合并且沿由箭头90所指示的方向向上提升,以使第一致动器170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这样,缆线72的第一端72A将从第一位置(标识为72A1)移动至第二位置(标识为72A2)。第一和第二位置72A1、72A2标识当第一致动器170在如图6H和6G所示的静止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缆线72的第一端72A的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
现在参考图7,第二缆线74被示出为具有连接至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50上的倾角调节机构80的第二端74B。如上所述,倾角调节机构80是本领域已知的倾角调节机构,并且可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操作,其中座椅靠背框架50当倾角调节机构80处于释放位置时可以移动至完全向前位置F(图1)。倾角调节机构80随着第二缆线74沿由箭头180所指示的方向向上移动而从锁定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以释放倾角调节机构80。如上所述,作为如由第一致动器30通过第一缆线72致动第二致动器120的输出响应,第二缆线74被拉动。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如图5B所示,第一致动器30被连接至第一缆线72的第一端72A。如图6A所示,第一缆线72包括第二端72B,该第二端72B被连接至第二致动器120的第一安装孔130A,由此使第一致动器30和第二致动器120互相连接。也如图6A所示,第二缆线74的第一端74A被连接至第二致动器120的安装孔130B。还参考图7,第二缆线74的第二端74B被连接至倾角调节机构80,以将倾角调节机构80从锁定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这样,当第一致动器30移动至致动位置(图5B)时,第二致动器120移动至致动位置(图6B)。第二致动器120向如图6B所示的致动位置的移动在倾角调节机构80处沿如由箭头180所指示的向上方向拉动第二缆线74,以致动倾角调节机构80使其释放,从而允许座椅靠背框架50(和座椅靠背16)向完全向前位置移动,以更好地提供进入车辆中的后排座椅选项的通道。
现在参考图8A,以分解图示出了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10的头枕组件20。在图8A的分解图中,头枕组件20被示出为具有前面板190,前面板190具有基座部分22A和支撑部分24A。头枕组件20还包括具有基座部分22B和支撑部分24B的后面板192。前面板190的基座部分22A和后面板192的基座部分22B配合在一起,以限定图1中所示的头枕组件20的基座部分22。类似地,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支撑部分24A、24B配合,以限定图1中所示的车辆座椅10的支撑部分24。在组装过程中,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彼此连接,并且还连接至支撑元件200,该支撑元件200被配置用于自座椅靠背框架50(图3)支撑头枕组件20,如下面进一步描述。在组装过程中,头枕组件20的头枕包26被配置为可移除地连接至前面板190的支撑部分24A。头枕组件20的胸部支撑缓冲垫28还被配置用于连接至前面板190的基座部分22A。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头枕包26和胸部支撑缓冲垫28被示出为连接至前面板190。
还如图8A所示,前面板190包括前外表面190A。前外表面190A包括多个安装槽194,该多个安装槽194被配置用于连接至如在图8B中最佳示出的胸部支撑缓冲垫28的夹持元件。前面板190的基座部分22A是向前弯曲的部分,该向前弯曲的部分具有与图1所示的座椅靠背16的宽度相称的宽度。以这种方式,基座部分22A向外延伸超过支撑部分24A的界限。基座部分22A的向前弯曲的构型为由头枕组件20支撑的车辆乘员的颈部和肩部提供支承作用。基座部分22A还包括安装孔196B,该安装孔196B被用于使用紧固件在安装孔196B处将基座部分22A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50(图3)。安装孔196A被设置在前面板190上,并且用于在设置在后面板192上的相互安装结构处将前面板190连接至后面板192,如下面进一步描述。前面板190的支撑部分24A包括总体上居中设置的安装表面198,该安装表面198总体上嵌入围绕其设置的框架199。在图8A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表面198包括穿过其设置的多个安装孔202,该多个安装孔202被配置用于容纳穿过其的紧固件204,以可移除地将头枕包26连接至前面板190。框架199大体上围绕安装表面198并且包括总体上成角度设置的侧壁,安装孔206被设置为穿过该侧壁并且用于在组装中将前面板190连接至后面板192。框架199相对于嵌入式安装表面198的向外延伸形成容纳支架210。如下文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头枕组件20被配置为具有可移除地安装至前面板190的安装表面198的头枕包26,使得当车辆乘员佩戴头盔时,头盔的后部部分可以被容纳在由向外延伸的框架199和嵌入式安装表面198限定的容纳支架210中。容纳支架210当头枕包26已经被移除时是可进入的。安装表面198当头枕包26已经被移除时,还用作用于车辆乘员的头盔的后部部分的刚性支撑表面。下面具体参考图8A-13D来进一步描述头枕包26的安装和移除。
还参考图8A,支撑元件200被示出为具有通过上横向元件216互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支撑元件200还包括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该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分别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从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向外延伸,并且进一步位于向前的方向,以匹配前面板190的向前弯曲的基座部分22A的构型,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在组装过程中被连接至该基座部分22A。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还包括在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的端部处的导向套筒224、226,其中导向套筒224、226可以与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一体成形,如下面进一步描述。支撑元件200还包括附接结构217A-217C,该附接结构217A-217C被用于在组装过程中将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连接至支撑元件200,如下面进一步描述。
还如图8A所示,由内表面192B示出了后面板192,并且该后面板192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向前弯曲的臂230、232的基座部分22B,该第一和第二向前弯曲的臂230、232还包括通孔234、236,该通孔234、236可以被配置用于容纳用于跨肩多带式座椅安全带的带,该跨肩多带式座椅安全带可以与本发明的高性能车辆座椅10结合使用。类似于前面板190,后面板192的支撑部分24B总体上包括中央设置的安装表面238,该安装表面238具有设置在其周围的框架239。安装表面238包括穿过其设置的多个安装孔242,该多个安装孔242被配置用于容纳紧固件204,以将安装表面238连接至前面板190的安装表面198。后面板192的基座部分22B的第一和第二臂230、232是向前弯曲的臂,该向前弯曲的第一和第二臂230、232与支撑元件200的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的构型以及前面板190的向前弯曲的基座部分22A相匹配。
现在参考图8B,示出了头枕包26和胸部支撑缓冲垫28的后侧,其中头枕包26包括设置在其后部部分上的安装板250。安装板250包括安装孔252,该安装孔252被配置用于与前面板190的安装表面198的安装孔202以及后面板192的安装表面238的安装孔242对齐。当头枕包26、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各自的安装孔252、202和242对齐时,紧固件204被用于将头枕包26连接至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还如图8B所示,多个夹持元件254被示出为从胸部支撑缓冲垫28向外延伸,该多个夹持元件254被用于与设置在前面板190的基座部分22A上的安装槽194连接。在图8B中,由其后部或内表面190B示出了前面板190。类似地,由其后部外表面192A示出了后面板192。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内表面190B和192B包括用于使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彼此连接以及将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连接至支撑元件200的多个连接结构。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内表面190B、192B在下文中具体参考图10A和10B来进一步描述。
现在参考图9A和9B,示出了头枕组件20的支撑元件200。如上所述,支撑元件200包括由上横向元件216互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使得支撑元件200具有总体上向下开口的U形构型。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成角度设置,以具有向外和向前延伸部分212A、214A。支撑元件200的这些向外和向前延伸部分212A、214A分别通过加强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安装表面198、238和框架199、239来进一步为容纳支架210提供支撑。还如图9A所示,附接结构217A-217C包括将附接结构217A-217C连接至支撑元件200的连接部分260。在图9A和9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元件200总体上被预计为是具有圆形外表面200A的刚性金属管状结构,该圆形外表面200A可以包括12-13mm直径。附接结构217A-217C的连接部分260被预计为是塑料复合材料结构,该塑料复合材料结构的连接部分260被包覆成型至支撑元件200的骨架结构。如本文所使用,术语“被包覆成型(overmolded)”和/或“包覆成型(overmolding)”指的是将一种热塑性材料模塑在另一种材料上以形成整体部件的工艺。在本发明的包覆成型工艺中,形成第一部件(或多个部件)并且将其放置在模具中。在将第一部件定位在模具中之后,将第二部件注入并且模塑在已经包含第一部件的模具中。以这种方式,第一和第二部件在第一部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彼此粘附。本发明的包覆成型工艺允许金属支撑元件200和塑料附接结构217A-217C形成由钢和塑料构成的整体混杂复合材料结构,以将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安装到其上。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也是包覆成型至支撑元件200的塑料部件,如下面进一步描述。
还如图9A和9B所述,附接结构217A被示出为设置在支撑元件200的腿状件212上,而附接结构217C被示出为设置在支撑元件200的腿状件214上。附接结构217B被示出为设置在支撑元件200的上横向元件216上。可以预计,附接结构217A-217C可以被连接至支撑元件200的任何部分,以在组装过程中为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提供加载面和安装特征。如上所述,附接结构217A-217C中的每个包括连接部分260,该连接部分260被包覆成型至支撑元件200的外表面200A。附接结构217A-217C中的每个还包括多个板262,该多个板262从连接部分260向外延伸。板262被间隔开以在其间限定向外开口的槽264、266。具体地,向外开口的槽264沿向前方向开口,以容纳前面板190的内表面190B的支撑肋。类似地,向外开口的槽266是向后开口的槽,该向后开口的槽被配置为容纳后面板192的内表面192B的支撑肋。以这种方式,由附接结构217A-217C的间隔开的板262限定的向外开口的槽264、266提供用于将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恰当地定位和安装至支撑元件200的安装和定位结构,使得支撑元件200可以提供用于支撑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刚性框架结构。
还如图9A和9B所示,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被示出为连接至支撑元件200的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并且从支撑元件200的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向外延伸,并且具有向前成角度设置的斜度。支撑翼220、222中的每个都在连接部分270处被连接至支撑元件200,该连接部分270被预计为包覆成型至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这些支撑翼220、222中的每个都包括上臂272、下臂274以及使上臂272和下臂274互相连接的端部部分276。上臂272、下臂274、端部部分276和连接部分270一起限定了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各自的通孔280A、280B。具体参考图9A中的第二支撑翼222,第二支撑翼222包括多个向后延伸的板282,该多个向后延伸的板282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多个向外开口的槽284,其中向外开口的槽284是向后开口的构型。下臂274被示出为具有板286,该板286沿下臂274以间隔开的方式从其向上延伸,以限定向外开口的槽288。向外开口的槽288是如位于下臂274的上部部分上的向上开口的槽的构型。板282、286和槽284、288的相同构型被示出为位于图9B中的第一支撑翼220上。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的槽284、288被配置用于容纳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支撑肋,如下面进一步描述。
还如图9A和9B所示,第一和第二导向套筒224、226是可以分别包覆成型至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的端部部分的整体部件,并且可以预计为与第一和第二支撑翼结构220、222为整体部件。在组装过程时,导向套筒224、226被配置为被容纳在如图3所示的座椅靠背框架50的上横向元件56的容纳孔62、64中。以这种方式,第一和第二导向套筒224、226可以自座椅靠背框架50的上横向元件56以竖直和向上延伸的方式支撑支撑元件200。
现在参考图10A和10B,示出了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内表面190B、192B。具体参考图10A,前面板190的内表面190B被示出为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多个间隔开的支撑肋300。具体地,支撑肋300被设置在前面板190的支撑部分24A的周边周围。如上所述,前面板190的支撑部分24A总体上由嵌入式安装表面198限定,该嵌入式安装表面198大体上被向外延伸的框架199包围。在图10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199包括第一和第二侧部199A、199B以及使第一和第二侧部199A、199B互相连接的顶部部分199C。支撑肋300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侧部199A、199B和顶部部分199C周围,以围绕安装表面198的外部部分。当设置在框架199的界限周围时,支撑肋300用于使框架199加固,并且还用作与图9A、9B中最佳所示的支撑元件200的附接结构217A-217C的配对连接结构。具体地,前面板190的支撑肋300被配置为被容纳在如图9A中最佳所示的支撑元件200的向外开口的槽264中,该向外开口的槽264在支撑元件200的前侧上沿向前方向开口。在支撑肋300被设置在框架199的侧部部分199A、199B和顶部部分199C上的情况下,支撑肋300可以附接至设置在支撑元件200的第一和第二腿状件212、214和上横向元件216上的附接结构217A-217C的向外开口的槽264。
具体参考图10B,后面板192的内表面192B被示出为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多个间隔开的支撑肋302。具体地,支撑肋302被设置在后面板192的支撑部分24B的周边周围。如上所述,后面板192的支撑部分24B总体上由安装表面238限定,该安装表面238大体上由框架239包围。在图10B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239包括第一和第二侧部239A、239B以及使第一和第二侧部239A、239B互相连接的顶部部分239C。支撑肋302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侧部239A、239B和顶部部分239C周围,以围绕安装表面238的外部部分。当设置在框架239的界限周围时,支撑肋302用于使框架239固定,并且还用作与图9A、9B中最佳所示的支撑元件200的附接结构217A-217C的配对连接结构。具体地,后面板192的支撑肋302被配置为被容纳在如图9B最佳所示的支撑元件200的向外开口的槽266中,该向外开口的槽266在支撑元件200的后侧上沿向后方向开口。在支撑肋302被设置在框架239的侧部部分239A、239B和顶部部分239C上的情况下,后面板192的支撑肋302可以附接至支撑元件200的附接结构217A-217C的向外开口的槽266,同时前面板190的支撑肋300附接至支撑元件200的附接结构217A-217C的向外开口的槽264。
还参考图10A,前面板190被示出为具有第一和第二通孔304、306,该第一和第二通孔304、306分别具有设置在其周围的周边308、310。多个支撑肋312、314被示出为从前面板190的第一和第二通孔304、306的周边308、310向外延伸。在组装过程中,支撑肋312、314被配置为被容纳在图9A和9B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的向上开口的槽288中。以这种方式,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通孔304、306的周边308、310周围的多个支撑肋312、314限定了位于前面板190的基座部分22A上的支撑肋。
再次参考图10B,后面板192被示出为具有第一和第二通孔234、236,该第一和第二通孔234、236分别具有设置在其周围的周边316、318。多个支撑肋320、322被示出为从后面板192的第一和第二通孔234、236的周边316、318向外延伸。在组装过程中,支撑肋320、322被配置为被容纳在图9A和9B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支撑翼220、222的向后开口的槽284中。以这种方式,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通孔234、236的周边316、318周围的多个支撑肋320、322限定了位于后面板192的基座部分22B上的支撑肋。
在组装过程中,前面板190的第一和第二通孔304、306(图10A)被配置为与后面板192的第一和第二通孔234、236对齐(图10B)。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第一和第二通孔304、306和234、236还被配置为与支撑元件200的通孔280A、280B(图9A)对齐。因此,车辆座椅总成10(图1)包括当头枕组件20的零部件连接在一起时设置在如图1所示的头枕组件20的基座部分22上的第一和第二通孔。该通孔被配置用于为具有穿过第一和第二通孔的跨肩约束带的多点式安全带提供通道。
前面板190被配置为在前面板190的安装孔206处连接至后面板192,前面板190的安装孔206被配置为与后面板192的安装凸台324对齐。此外,设置在其基座部分22A上的前面板190的安装孔196A被配置为连接至后面板192的安装凸台326,该后面板192的安装凸台326被设置在限定后面板192的基座部分22B的第一和第二臂230、232上。可以使用延伸穿过前面板190的安装孔206、196A的紧固件来形成上述连接,该紧固件被容纳在后面板192的安装凸台324、326中并且被连接至后面板192的安装凸台324、326。此外,可以使用热熔技术或者使用粘合剂将后面板192的安装凸台324、326粘附至前面板190的安装孔206、196A来形成上述连接。以这种方式,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连接至支撑元件200,并且在安装孔206、196A和安装凸台324、326处还彼此连接。可以预计,使用热熔技术或粘合剂来将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附着至支撑元件200的附接结构217A-217C,从而保持在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支撑肋300、314、312、302、320、322处的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与支撑元件200的附接结构217A-217C的连接。如上所述,前面板190还在安装孔196B处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50。如图10B所示,后面板192包括由多个间隔开的肋332限定的安装结构330,以形成向下的钩形构型,该向下的钩形构型被配置为被容纳在设置在如图4B所示的座椅靠背框架50的上部部分56A上的安装孔57中。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支撑元件200、以及座椅靠背框架50的这种互相连接为在图1和2的车辆座椅总成10中所示的组件中的头枕组件20提供了加固和支撑构型。
现在参考图11A,头枕组件20被示出为类似于图8A中所示的头枕20。图11A的头枕组件20包括用于提供头枕包连接系统的多个接合结构,该头枕包连接系统允许最终用户容易地从其安装和移除头枕包26。具体地,如图11A所示,后面板192包括安装表面238,该安装表面238具有穿过其设置的单个安装孔242。可以预计,多个安装孔242可以与本发明一起使用,但是,将用设置在后面板192的安装表面238中的单个安装孔242来描述图11A中所示的实施例。后面板192的安装孔242被配置为与前面板190的安装孔202对齐。前面板190的安装孔202也设置在前面板190的安装表面198上。安装孔242和202总体上分别居中地位于后面板和前面板192、190的安装表面238、198的下部部分。当彼此对齐时,安装孔242、202被配置为容纳保持紧固件204,以将头枕包26保持在前面板190的安装表面198上,如下面进一步描述。
还如图11A所示,前面板190的安装表面198包括穿过其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各自包括第一和第二端344、346。如图11A所示,第一端344大于第二端346,使得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总体上限定锁眼槽。如上所述,前面板190的安装表面198被向外延伸的框架199包围,以限定容纳支架210。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被设置为穿过安装表面198,以可释放地将头枕包26连接至前面板190,使得头枕包26可以被可释放地容纳在容纳支架210中。如上所述,头枕包26被配置为从前面板190移除,以便提供进入容纳支架210的通道,该容纳支架210被配置为当车辆座椅10(图1)在特定条件下在高性能车辆中使用时容纳由车辆乘员佩戴的头盔的后部部分,其中车辆乘员需要或者选择佩戴头盔。以这种方式,车辆座椅10可配置在具有如图1所示的连接至前面板190的头枕包26的舒适设置之间,并且还可配置为满足比赛日条件,其中头枕包26被移除,以提供进入容纳支架210的通道。
现在参考图11B,头枕包26被示出为具有设置在其后部部分上的安装板250。在图11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板250包括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元件350、352,该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元件350、352被间隔开,以与前面板190的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对齐。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元件350、352各自包括头部部分354和轴部部分356。如图11B所示,头部部分354具有第一宽度,而轴部部分356具有第二宽度。头部部分354的第一宽度大于轴部部分356的第二宽度。考虑到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元件350、352的上述构型,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元件350、352被配置为被容纳在前面板190的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中并且被保持在前面板190的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中。为了将紧固件元件350、352连接至容纳槽340、342,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元件350、352的头部部分354穿过容纳槽340、342的较大的第一端344被容纳。在图11A和11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竖直设置,使得头枕包26在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元件350、352的头部部分354穿过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的较大的第一端344被容纳后向下移动。随着头枕包26沿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向下移动,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元件350、352的轴部部分356被容纳在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的第二端346中。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元件350、352的头部部分354的宽度总体上大于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的第二端346的宽度,使得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元件350、352的头部部分354在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的第二端346处被保持在第一和第二容纳槽340、342内。
还如图11B所示,头枕包26的安装板250包括向外延伸的安装凸台251,该向外延伸的安装凸台251被配置为分别与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安装孔202、242对齐。以这种方式,保持紧固件204可以穿过前面板和后面板190、192的安装孔202、242被容纳,并且连接至从头枕包26的安装板250向后延伸的安装凸台251。以这种方式,保持紧固件204保持头枕包26,使其不能沿容纳槽340、342竖直移动。如上所述,头枕包26的可释放性提供了进入前面板190的容纳支架210的通道,以容纳由车辆乘员佩戴的头盔的后部部分。前面板190的安装表面198是嵌入式安装表面,而框架199是大体上围绕安装表面198的向外延伸的框架。以这种方式,安装表面198和框架199配合以限定容纳支架210。如图11A和11B所示,头枕包26包括从安装板250向外延伸的前部缓冲元件27。缓冲元件27的大小和向外延伸当车辆乘员佩戴头盔时将为坐在车辆座椅10中的车辆乘员造成不舒适的位置。同样地,在将头枕包26从前面板190移除的情况下,容纳支架210被配置为容纳由车辆乘员佩戴的头盔的后部部分,该头盔的后部部分总体上占据由头枕包26先前所占据的相同的空间量。以这种方式,车辆乘员当坐在头枕包26就位的车辆座椅10中时,或者当车辆乘员佩戴头盔时坐在头枕包26从其移除的车辆座椅10中时,车辆乘员可以具有相同的位置。
现在参考图12A,示出了容纳块370,其中容纳块370包括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容纳槽374的主体部分372。容纳槽374包括设置在容纳块370的主体部分372的前表面378上的开口的第一端376。容纳槽374还包括用于保持互锁元件的比第一端376更宽的第二端380,如下面进一步描述。容纳槽374的第二端380包括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容纳孔384、386的前表面382。第一和第二容纳孔384、386被配置为容纳第一和第二锁止接合结构390、392。锁止接合结构390、392中的每个都包括具有从其向外延伸的可伸缩接合元件396的主体部分394。可伸缩接合元件396被预计为朝向如图12A所示的向外延伸的位置偏置,并且可抵抗设置在主体部分394内的偏置机构伸缩,以允许插入和移除互锁元件,如下面进一步描述。
现在参考图12B,头枕包26被示出为具有从头枕包26的安装板250向外延伸的互锁元件400。互锁元件400包括基座部分402和板状部分404,其中基座部分402具有小于板状部分404的宽度的宽度。按照图12B所示的方式进行配置,互锁元件400被配置为被容纳在图12A所示的容纳块370的容纳槽374中。具体地,板状部分404被配置为被设置并且保持在容纳槽374的第二端380中,而互锁部件400的基座部分402被配置为被容纳在容纳槽374的第一端376中。以这种方式,容纳槽374的第一端376的第一和第二侧面376A、376B被配置为当互锁元件400被容纳在容纳槽374中时保持互锁元件400的板状部分404的第一和第二侧面404A、404B。此外,由容纳槽374的第一端376的下壁376C来保持互锁元件400的板状部分404的下端404C,其中如图12A所示,下壁376C使第一和第二侧面376A和376B互相连接。
互锁元件400还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嵌入式锁止结构408、410的外表面406。第一和第二嵌入式锁止结构408、410总体上被设置为向内延伸至互锁元件400的板状部分404内的凹坑。嵌入式锁止结构408、410可以包括适当地适合于容纳容纳块370的第一和第二锁止结构390、392的可伸缩接合元件396的各种构型。
现在参考图12C,前面板190被示出为被连接至后面板192,以限定头枕组件20的基座部分22和支撑部分24。容纳块370被示出为被容纳在前面板190的安装表面198上,其中由于向外延伸的框架199围绕安装表面198以限定容纳支架210,所以安装表面198是嵌入式安装表面。头枕包26被示出为从支撑部分24分解开,其中以虚线示出的互锁元件400位于头枕包26的后表面。互锁元件400被示出为与容纳块370的容纳槽374对齐以被容纳在其中。还示出了容纳块370的锁止接合结构390、392,该锁止接合结构390、392与互锁元件400的第一和第二嵌入式锁止结构408、410对齐,使得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锁止接合结构390、392的可伸缩接合元件396可以分别被容纳在嵌入式锁止结构408、410中。
现在参考图12D,头枕包26被示出为被容纳在容纳支架210中并且通过互锁元件400和容纳槽374和容纳块370的互相连接而被连接至安装表面198。在这种构型中,可伸缩的锁止接合特征390、392被配置为具有被容纳在互锁元件400的嵌入式锁止结构408、410中的接合元件396。具有球形构型的接合元件396被配置为当由互锁元件400的板状部分404连接时向内插入主体部分394(图12A)内,并且当接合元件396与互锁元件400的嵌入式锁止结构408、410对齐时,又延伸至延伸位置,例如被偏置至延伸位置。接合元件396和嵌入式锁止结构408、410的这种接合保持头枕包26以防向上竖直运动。还可以预计,图12D中所示的头枕组件20还可以包括保持紧固件,诸如图11A和11B中所示的保持紧固件204,以进一步限制被容纳在容纳支架210中时的头枕包26的竖直运动。
现在参考图13A,示出了头枕组件418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前面板和后面板420、422被配置为连接至支撑元件200以及彼此相连。支撑元件200被预计为具有与如图11A和11B所示的支撑元件200相似的构型。前面板和后面板420、422包括总体上仿效支撑元件200的界限的构型,使得前面板和后面板420、422总体上配合以限定第一和第二侧部424、426,该第一和第二侧部424、426通过上部部分428互相连接。第一和第二侧部424、426与上部部分428配合以限定容纳支架430,该容纳支架430被配置为容纳由车辆乘员佩戴的头盔的后部部分。容纳支架430包括被设置在其中的连接板元件432,该连接板元件432具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侧部424、426以及上部部分428互相连接的三条腿状件434、436和438。如图13B所示,连接板元件432的每个腿状件434、436和438都包括穿过其设置的容纳孔440,以容纳用于连接至头枕组件450的紧固件。
现在参考图13B,头枕组件450被示出为具有设置在后部部分上的安装板452和前部缓冲元件454。安装板452包括多个向外延伸的安装凸台454,该多个向外延伸的安装凸台454被配置为与连接板元件432的容纳孔440对齐。以这种方式,穿过连接板元件432的容纳孔440的紧固件可以连接至头枕组件450的向外延伸的安装凸台454,以将头枕组件450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连接板元件432。
在图13C和13D所示的实施例中,头枕组件450被示出为通过被预计为嵌入在容纳孔440内的紧固件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至连接板元件43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所描述的公开内容和其它部件的构造,不限于任何特定的材料。本文公开的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形成,除非另有说明。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术语“连接”(其全部形式,连接(couple)、正在连接(coupling)、被连接(coupled)等)通常是指两个部件(电的或机械的)直接或间接地彼此连接。这种连接可能是在本质上静止的或在本质上可移动的。这种连接可以通过两个部件(电的或机械的)和与彼此或该两个部件一体地形成为单个整体的任何附加的中间元件来实现。这种连接本质上可以是永久性的,或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以是可去除的或可释放的。
同样重要的是注意到,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元件的构造和设置仅是说明性的。虽然在本公开中仅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阅读本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许多修改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大小、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值、安装设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取向等),而不脱离所述主题的新颖性教导和优点。例如,示为整体形成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或示为多个部件的元件可以整体形成,接口的操作可以颠倒或改变,结构和/或元件或连接器的长度或宽度或系统的其他元件可以变化,在元件之间提供的调节位置的性质或数量可以变化。应当注意,系统的元件和/或总成可以由任意各种各样的颜色、纹理和组合的提供足够的强度或耐久性的各种材料中的任何一种构成。因此,所有这些修改旨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期望的和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操作条件和设置中进行其他的替换、修改、改变和省略。
应当理解,任何所描述的过程或者所描述的过程中的步骤可以与其它公开的过程或步骤组合以形成本公开范围内的结构。本文公开的示例性结构和过程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方法进行变化和修改,并且还应当理解,这样的构思旨在被以下权利要求覆盖,除非这些权利要求通过他们的文字明确另有声明。
Claims (18)
1.一种座椅总成,包含:
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在倾角调节机构处被枢转地连接至座椅元件;
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被支撑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上;
被连接至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其中中间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上部部分和所述下部部分之间,所述下部部分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上;
第一缆线,所述第一缆线使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上部部分互相连接;和
第二缆线,所述第二缆线使所述倾角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中间部分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可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可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操作,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当所述第一致动器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时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倾角调节机构可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操作,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倾角调节机构当所述第二致动器处于所述致动位置时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当所述倾角调节机构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保持在直立位置,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当所述倾角调节机构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可移动至完全向前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一缆线随着所述第一致动器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而行进第一距离,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第二缆线随着所述第一致动器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而行进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一半。
8.一种座椅总成,包含:
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在倾角调节机构处被枢转地连接至座椅元件;
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被支撑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上;和
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其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上部部分和所述下部部分之间,所述下部部分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上;
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致动所述倾角调节机构,使其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通过被连接至所述第二致动器的上部部分的第一缆线被连接至所述第二致动器;
其中所述倾角调节机构通过被连接至所述第二致动器的中间部分的第二缆线被连接至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中间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上部部分和所述下部部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可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操作,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当所述第一致动器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时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致动器壳体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穿过其设置的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在所述第二致动器的下部部分处被枢转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基板包括一个或多个凸起的导轨,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的后表面沿所述一个或多个凸起的导轨可滑动地设置,以在所述静止位置和所述致动位置之间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基板包括设置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凸起的导轨的相对端上的第一和第二邻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的第一侧面在所述静止位置邻接所述第一邻接元件,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的第二侧面当所述第二致动器处于超程位置时邻接所述第二邻接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总成,包括:
盖元件,所述盖元件被连接至所述基板,以限定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二致动器的空腔。
14.一种座椅总成,包含:
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被支撑在座椅靠背框架上;
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具有枢轴点以及第一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孔分别被设置在距所述枢轴点的第一和第二距离处,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处被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致动器;和
倾角调节机构,所述倾角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被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致动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通过第一缆线被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致动器,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倾角调节机构通过第二缆线被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致动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可在静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操作,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当所述第一致动器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时从静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一缆线随着所述第一致动器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而行进第一长度,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第二缆线随着所述第一致动器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而行进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总成,其中所述第一长度是所述第二长度的至少两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398,915 | 2017-01-05 | ||
US15/398,915 US10239426B2 (en) | 2017-01-05 | 2017-01-05 | Performance seat assembly with improved entry system and modular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75036A CN108275036A (zh) | 2018-07-13 |
CN108275036B true CN108275036B (zh) | 2023-01-24 |
Family
ID=62568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02240.3A Active CN108275036B (zh) | 2017-01-05 | 2018-01-02 | 具有改进的进入系统和模块化头部约束组件的高性能座椅总成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39426B2 (zh) |
CN (1) | CN108275036B (zh) |
DE (1) | DE10201810004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83730A1 (en) * | 2014-05-27 | 2015-12-03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Seat back and process of making seat back of hybrid construction |
WO2018029899A1 (ja) | 2016-08-09 | 2018-02-15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フレーム |
DE102016215048B4 (de) * | 2016-08-12 | 2023-10-12 | Lear Corp. | Sitz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r Sitzanordnung |
CN109017484B (zh) * | 2018-07-13 | 2024-04-19 | 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
US11628755B2 (en) * | 2020-10-05 | 2023-04-18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Screwless shoulder bezel attachment for a vehicle seat |
US11787313B2 (en) * | 2022-01-12 | 2023-10-17 |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 Pull-strap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8801833U1 (de) * | 1988-02-12 | 1988-03-31 | Keiper Recaro GmbH & Co, 5630 Remscheid | Rückenleh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US5571702A (en) | 1991-03-29 | 1996-11-05 | Genentech, Inc. | Amplification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human PF4A receptors |
WO1998054024A1 (en) * | 1997-05-27 | 1998-12-03 | Bertrand Faure Components Ltd. | Slide/fold/ez entry seat mechanism |
JP2000043625A (ja) * | 1998-07-31 | 2000-02-15 | Central Motor Co Ltd | 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 |
JP2001121997A (ja) * | 1999-10-22 | 2001-05-08 | Nissan Shatai Co Ltd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
JP2001301498A (ja) * | 2000-04-19 | 2001-10-31 | Oi Seisakusho Co Ltd | 車両用シートロックの保護装置 |
DE10057723A1 (de) * | 2000-11-15 | 2002-05-29 | Brose Fahrzeugteile | Fahrzeugsitz |
FR2830804B1 (fr) * | 2001-10-15 | 2004-01-16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 dossier rabattable vers l'avant |
KR100494550B1 (ko) * | 2002-11-15 | 2005-06-1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럼버서포트 장치 연동형 등판 지지구조 |
DE102007025318B3 (de) * | 2007-05-31 | 2009-01-22 | Lear Corp., Southfield | Fahrzeugsitz |
US7819479B2 (en) | 2007-10-10 | 2010-10-26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assembly having walk-in and fold-flat features |
US8376459B2 (en) * | 2007-12-03 | 2013-02-19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eat |
JP5125617B2 (ja) * | 2008-03-03 | 2013-01-23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5207791B2 (ja) * | 2008-03-24 | 2013-06-12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
KR101054778B1 (ko) * | 2008-12-01 | 2011-08-05 | 주식회사다스 | 시트의 워크인 및 폴딩장치 |
JP5406946B2 (ja) | 2010-01-08 | 2014-02-05 | ニッサン・モータースポーツ・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 レーシング用バケット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ーシング用クーリングシステム |
BR112012026382A2 (pt) | 2010-05-17 | 2016-08-02 | Magna Seating Inc | conjunto de assento para um veículo automotivo |
CN103038094B (zh) * | 2010-06-24 | 2015-08-05 |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 机电推压按钮式车辆座椅致动机构 |
JP5229832B2 (ja) * | 2010-12-22 | 2013-07-03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US8585145B2 (en) | 2011-01-14 | 2013-11-19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easy entry system |
US20120261964A1 (en) * | 2011-04-13 | 2012-10-18 |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eat |
US9283873B2 (en) | 2012-12-17 | 2016-03-1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Flex and fold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
-
2017
- 2017-01-05 US US15/398,915 patent/US102394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1-02 DE DE102018100040.5A patent/DE102018100040A1/de active Pending
- 2018-01-02 CN CN201810002240.3A patent/CN10827503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239426B2 (en) | 2019-03-26 |
CN108275036A (zh) | 2018-07-13 |
US20180186257A1 (en) | 2018-07-05 |
DE102018100040A1 (de) | 2018-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75035B (zh) | 模块化头部约束结构和造型支持结构 | |
CN108275036B (zh) | 具有改进的进入系统和模块化头部约束组件的高性能座椅总成 | |
US9061619B2 (en) | Insert for recess in upholstery and vehicle seat | |
US10286818B2 (en) | Dual suspension seating assembly | |
EP1623891B1 (en) | Child seat and belt system | |
US10035442B2 (en) | Adjustable upper seatback module | |
CN108275044B (zh) | 可移除的头部约束包结构 | |
CN104890552B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饰板和泡沫总成 | |
US9090181B2 (en) | Child safety seat | |
US9756408B2 (en) | Integrated sound system | |
US10052990B2 (en) | Extended seatback module head restraint attachment | |
CN107107791B (zh) | 车用座椅 | |
US9776543B2 (en) | Integrated independent thigh supports | |
JP2012136063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MX2013005032A (es) | Sistema de ajuste de aparato de asiento. | |
KR101788719B1 (ko) | 카시트 | |
EP2769876A1 (en) | Motor car chair for a child | |
WO2007104989A2 (en) | Child safety seat headrest | |
JP6240276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5584610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GB2513212A (en) | Child seat having an anchoring harness | |
HU229677B1 (en) | Buckle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 |
JP2023004320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2014196107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CN115476742A (zh) | 车辆的靠背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