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4648A - 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4648A
CN108264648A CN201810084271.8A CN201810084271A CN108264648A CN 108264648 A CN108264648 A CN 108264648A CN 201810084271 A CN201810084271 A CN 201810084271A CN 108264648 A CN108264648 A CN 108264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urethane
temperature
warming
preparation
composit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842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64648B (zh
Inventor
刘鹏波
余智
吴鹏
陈少康
邹华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0842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4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4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4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64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4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36After-treatment
    • C08J9/40Impregnation
    • C08J9/42Impregnation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361/00 - C08J2377/00
    • C08J23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J23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08J2475/06Polyurethanes from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08J2475/08Polyurethanes from polyeth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元醇加入多异氰酸酯中,反应1~3h,加入扩链剂,得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2)将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溶于溶剂中,得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3)将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扩链固化,得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非常巧妙地将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中,制得了具有双连续基体结构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有效地改善了聚氨酯的耐热性,拓宽了其使用温度范围,在物质吸附、物质分离、隔热防护、减振缓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PU)是具有氨基甲酸酯结构单元的聚合物,通常由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广泛用于弹性体、泡沫、胶黏剂、涂料等领域。聚氨酯泡沫是聚氨酯的主要用途之一,具有质轻、隔热隔音、减振等优点。由于聚氨酯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下易于分解,使其性能急剧下降,因此其长期使用温度不超过80℃,短期使用温度不超过120℃,这极大地限制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应用。为了提高PU材料的耐热性能,常用的改进方法有:在PU分子链中引入降解温度较高的有机杂环基团;PU与其它材料进行共混复合等。
聚酰亚胺(PI)气凝胶是以聚酰亚胺为基体的多孔材料,具有连续的三维骨架网络,相互连通的微孔结构,且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621741.6)利用聚酰亚胺粉末为填料,与聚氨酯弹性体复合,制得了耐热性聚氨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但这种复合材料是一种弹性体复合材料,不具有多孔结构和轻质的特点,无法满足某些特殊领域对材料轻质的要求,这将严重限制了聚氨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针对现有聚氨酯泡沫材料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密度为0.15~0.45g/cm3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有效地改善了聚氨酯的耐热性,制得了耐热性能优异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元醇加入多异氰酸酯中,反应1~3h,加入扩链剂,得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
(2)将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溶于溶剂中,得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
(3)将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扩链固化,得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80℃,优选为65~75℃,更优选为70℃。
步骤(1)中,所述反应是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的。
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2h,优选为1.5h。
步骤(1)中,所述多元醇为聚四氢呋喃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或聚己内酯二醇,优选为聚四氢呋喃二醇。
步骤(1)中,所述多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或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优选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
步骤(1)中,所述扩链剂为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乙二胺,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
所述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2~1:5,优选为1:3~1:5,更优选为1:4。
步骤(1)中,所述扩链剂与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20~55,优选为1:25~50,更优选为1:33。
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二甲基乙酰胺、丙酮或丁酮,优选为丙酮。
步骤(2)中,所述溶剂与聚氨酯预聚物的质量比为40:60~95:5,优选为50:50~90:10,更优选为60:40~80:20。
步骤(3)中,所述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将聚酰胺酸、有机碱依次加入水中,配成聚酰胺酸盐的水溶液;
b、将聚酰胺酸盐的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再将其放入装有-10℃~-80℃的冷冻液的容器中冷冻,冻成固体后,冷冻干燥,升温至275±5℃进行热亚胺化,得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
步骤a中,所述有机碱为三乙醇胺、三乙胺、三丙胺、喹啉、三乙烯二胺或三正丁胺,优选为三乙胺;所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2:98~15:85,优选为3:97~8:92,更优选为3:97~5:95;所述聚酰胺酸与有机碱的质量比为1:0.4~0.8,优选为1:0.4~0.6,更优选为1:0.476。
步骤b中,所述冷冻液为干冰与甲醇混合物、干冰与丙酮混合物、干冰与乙醇混合物、干冰与正丙醇混合物、干冰与正丁醇混合物或液氮,优选为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所述冷冻液的温度为-25~-65℃,优选为-40~-65℃,更优选为-65℃。
步骤b中,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40~-50℃,5~20Pa,60~80h;所述升温为梯度升温,升温过程为:由室温升温至80℃后保温0.5h,由80℃升温至100℃后保温1h,由100℃升温至120℃后保温1h,由120℃升温至150℃后保温1h,由150℃升温至180℃后保温0.5h,由180℃升温至200℃后保温1h,由200℃升温至250℃后保温1h,由250℃升温至270℃后保温2h。
步骤(3)中,所述浸渍的时间为4~20h,优选为6~18h,更优选为12~15h。
步骤(3)中,所述扩链固化的温度为110~130℃,优选为115~125℃,更优选为120℃。
步骤(3)中,所述扩链固化的时间为15~25h,优选为18~22h,更优选为20h。
步骤(3)中,所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中聚氨酯与聚酰亚胺的质量比为92:8~30:70,优选为90:10~40:60,更优选为86:14~74:2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它是以前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所述多孔复合材料的基体为双连续结构。
前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在制备物质吸附、物质分离、隔热防护或减振缓冲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室温”为25±5℃。
本发明非常巧妙地利用聚酰亚胺气凝胶为骨架材料,通过浸渍聚氨酯预聚物,制得了具有双连续基体结构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不但有效地改善了聚氨酯的耐热性,拓宽了其使用温度范围,同时该多孔复合材料也兼具聚氨酯弹性体及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的诸多优良性能,如良好的弹性回复性,在物质吸附、物质分离、隔热防护、减振缓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的竖直方向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的水平方向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的竖直方向的循环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
聚四氢呋喃二醇2000(PTMG2000):日本三菱化学公司;
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羟甲基丙烷(TMP):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聚酰胺酸(PAA)溶液:常州福润特塑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三乙胺(TEA):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公司FD-1A-50型真空冷冻干燥机;
鼓风干燥箱(DHG9055A),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热重分析仪(Q600型),美国TA公司;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ova Nano SEM 450型),美国FEI公司;
万能材料试验机(INSTRON 5966),美国Instron公司。
实施例1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四氢呋喃二醇2000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4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加入10.2g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2g的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搅拌3~5min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6g聚酰胺酸加入到194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2.86g三乙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3:97的聚酰胺酸的铵盐(PAS)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65±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48℃,干燥时间为72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具体的升温过程为:由室温升温至80℃后保温0.5h,由80℃升温至100℃后保温1h,由100℃升温至120℃后保温1h,由120℃升温至150℃后保温1h,由150℃升温至180℃后保温0.5h,由180℃升温至200℃后保温1h,由200℃升温至250℃后保温1h,由250℃升温至270℃后保温2h。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丙酮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丙酮的质量比为40:6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上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12h后取出,在120℃下加热20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2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四氢呋喃二醇2000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4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加入10.2g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开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2g的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6g聚酰胺酸加入到194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2.86g三乙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3:97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65±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48℃,干燥时间为72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具体的升温过程为:由室温升温至80℃后保温0.5h,由80℃升温至100℃后保温1h,由100℃升温至120℃后保温1h,由120℃升温至150℃后保温1h,由150℃升温至180℃后保温0.5h,由180℃升温至200℃后保温1h,由200℃升温至250℃后保温1h,由250℃升温至270℃后保温2h。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丙酮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丙酮的质量比为30:7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14h后取出,在120℃下加热20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3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四氢呋喃二醇2000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4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加入10.2g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开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2g的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6g聚酰胺酸加入到194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2.86g三乙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3:97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65±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48℃,干燥时间为72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具体的升温过程为:由室温升温至80℃后保温0.5h,由80℃升温至100℃后保温1h,由100℃升温至120℃后保温1h,由120℃升温至150℃后保温1h,由150℃升温至180℃后保温0.5h,由180℃升温至200℃后保温1h,由200℃升温至250℃后保温1h,由250℃升温至270℃后保温2h。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丙酮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丙酮的质量比为20:8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15h后取出,在120℃下加热20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4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乙二醇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5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80℃,加入10g的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通入N2并搅拌,反应2h后加入1g的扩链剂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10g聚酰胺酸加入到190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7g三丙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5:95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30±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60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升温程序见实施例1。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四氢呋喃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50:5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上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20h后取出,在115℃下加热22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5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丙二醇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3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加入10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2g的扩链剂1,4-丁二醇,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4g聚酰胺酸加入到196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2.38g三乙醇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2:98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40±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40℃,干燥时间为80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升温程序见实施例1。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丁酮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丁酮的质量比为60:4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上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4h后取出,在110℃下加热15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6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2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65℃,加入6.5g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搅拌,反应1.5h后加入0.6g的扩链剂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30g聚酰胺酸加入到170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23.79g三正丁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15:85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50±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45℃,干燥时间为70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升温程序见实施例1。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二甲基乙酰胺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二甲基乙酰胺的质量比为10:90。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上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18h后取出,在125℃下加热18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实施例7本发明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1)将聚己内酯二醇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65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5℃,加入20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5g的扩链剂乙二胺,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储存待用。
(2)在室温下,取16g聚酰胺酸加入到184g去离子水中,然后滴加6.4g三乙胺,磁力搅拌均匀得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8:92的聚酰胺酸的铵盐水溶液。
在一个大容器中配制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冷冻液,通过干冰的加入量来配制温度范围为-55±5℃的冷冻液。
将制备的PAS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冷冻液中,冷冻液的液面高于模具中的液面,当模具中的溶液都完全冻成固体后,将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70h,实际压强为5~20Pa。
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被放入鼓风烘箱中,梯度升温实现热亚胺化。升温程序见实施例1。热亚胺化完成后,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
(3)在室温下,将步骤(1)制备的聚氨酯预聚物溶于丁酮中,混合均匀,得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聚氨酯预聚物与丁酮的质量比为5:95。
在室温下,再将步骤(2)中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上述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浸渍6h后取出,在130℃下加热25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对比例1聚氨酯材料的制备
将聚四氢呋喃二醇2000在120℃真空条件下除去水及小分子,取40.0g放入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加入10.2g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通入N2并开搅拌,反应1.5h后加入1.2g的三羟甲基丙烷,在120℃下加热20h,使聚氨酯扩链固化,最终得到聚氨酯材料。
以下用实验例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1热稳定性分析
准确称取6mg左右样品,使用美国TA公司Q600型热重分析仪,表征材料的热稳定性。N2气流率为100ml/min,升温速率为10℃/min,测试温度范围为30-800℃。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PU/PI多孔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PU制成泡沫后,耐热性能将下降,本申请通过将PU与PI各向异性气凝胶复合制备得到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反而提高7~20℃,800℃下的残重也大幅度提高,说明与PI复合后PU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地改善。
实验例2扫描电镜(SEM)分析
采用美国FEI公司Nova Nano SEM 45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微观形貌。将多孔复合材料用液氮脆断,脆断面在英国Quorum公司的Q150RS型真空磁控离子溅射镀膜仪上喷金2分钟,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断面形貌。由于本发明所制备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结构,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多孔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可见,采用浸渍复合法制备的PU/PI多孔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此外,聚氨酯均匀地附着在聚酰亚胺孔壁上。
实施例3循环压缩测试
采用美国Instron公司INSTRON 5966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材料的弹性回复性能。样品直径25mm,高度15mm。在样品竖直方向进行10次循环压缩,测试速率为4mm/min,压缩应变30%。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PU/PI多孔复合材料在10次压缩循环中,只发生很小的塑性形变,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性。
综上,本发明非常巧妙地利用聚酰亚胺气凝胶为骨架材料,通过浸渍聚氨酯预聚物,制得了具有双连续基体结构的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不但有效地改善了聚氨酯的耐热性,拓宽了其使用温度范围,同时该多孔复合材料也兼具聚氨酯弹性体及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的诸多优良性能,如良好的弹性回复性,在物质吸附、物质分离、隔热防护、减振缓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laims (10)

1.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元醇加入多异氰酸酯中,反应1~3h,加入扩链剂,得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
(2)将聚氨酯预聚物/扩链剂混合物溶于溶剂中,得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
(3)将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聚氨酯预聚物的溶液中,扩链固化,得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80℃,优选为65~75℃,更优选为70℃;所述反应是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的;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2h,优选为1.5h;所述多元醇为聚四氢呋喃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或聚己内酯二醇,优选为聚四氢呋喃二醇;所述多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或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优选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所述扩链剂为1,4-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烷、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乙二胺,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所述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2~1:5,优选为1:3~1:5,更优选为1:4;所述扩链剂与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20~55,优选为1:25~50,更优选为1: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二甲基乙酰胺、丙酮或丁酮,优选为丙酮;所述溶剂与聚氨酯预聚物的质量比为40:60~95:5,优选为50:50~90:10,更优选为60:40~8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将聚酰胺酸、有机碱依次加入水中,配成聚酰胺酸盐的水溶液;
b、将聚酰胺酸盐的水溶液倒入模具中,再将其放入装有-10℃~-80℃的冷冻液的容器中冷冻,冻成固体后,冷冻干燥,升温至275±5℃进行热亚胺化,得各向异性的聚酰亚胺气凝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有机碱为三乙醇胺、三乙胺、三丙胺、喹啉、三乙烯二胺或三正丁胺,优选为三乙胺;所述聚酰胺酸与水质量比为2:98~15:85,优选为3:97~8:92,更优选为3:97~5:95;所述聚酰胺酸与有机碱的质量比为1:0.4~0.8,优选为1:0.4~0.6,更优选为1:0.476;步骤b中,所述冷冻液为干冰与甲醇混合物、干冰与丙酮混合物、干冰与乙醇混合物、干冰与正丙醇混合物、干冰与正丁醇混合物或液氮,优选为干冰和乙醇的混合物;所述冷冻液的温度为-25~-65℃,优选为-40~-65℃,更优选为-65℃;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40~-50℃,5~20Pa,60~80h;所述升温为梯度升温,升温过程为:由室温升温至80℃后保温0.5h,由80℃升温至100℃后保温1h,由100℃升温至120℃后保温1h,由120℃升温至150℃后保温1h,由150℃升温至180℃后保温0.5h,由180℃升温至200℃后保温1h,由200℃升温至250℃后保温1h,由250℃升温至270℃后保温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浸渍的时间为4~20h,优选为6~18h,更优选为12~15h;所述扩链固化的温度为110~130℃,优选为115~125℃,更优选为120℃;所述扩链固化的时间为15~25h,优选为18~22h,更优选为20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中聚氨酯与聚酰亚胺的质量比为92:8~30:70,优选为90:10~40:60,更优选为86:14~74:26。
8.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以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复合材料的基体为双连续结构。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在制备物质吸附、物质分离、隔热防护或减振缓冲材料中的应用。
CN201810084271.8A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264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84271.8A CN108264648B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84271.8A CN108264648B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4648A true CN108264648A (zh) 2018-07-10
CN108264648B CN108264648B (zh) 2020-12-25

Family

ID=62776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84271.8A Active CN108264648B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464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3188A (zh) * 2018-08-28 2019-01-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高模量共聚改性氨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2036A (zh) * 2020-10-22 2021-02-0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盖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181423A (zh) * 2021-12-17 2022-03-15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一种聚酰亚胺/聚氨酯气凝胶薄膜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4874474A (zh) * 2022-04-18 2022-08-09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耐高温高储能全有机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8351A (zh) * 2014-11-26 2015-03-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简化的聚氨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4520365A (zh) * 2012-06-04 2015-04-15 巴斯夫欧洲公司 包含气凝胶的聚氨酯复合材料
CN105860127A (zh) * 2016-05-03 2016-08-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氨酯硬质泡沫-气凝胶复合阻燃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2995A (zh) * 2015-08-11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石墨烯气凝胶和其杂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750493A (zh) * 2017-01-16 2017-05-31 东华大学 一种聚酰亚胺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7417961A (zh) * 2017-07-28 2017-12-01 四川大学 一种各向异性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0365A (zh) * 2012-06-04 2015-04-15 巴斯夫欧洲公司 包含气凝胶的聚氨酯复合材料
CN104448351A (zh) * 2014-11-26 2015-03-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简化的聚氨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6422995A (zh) * 2015-08-11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石墨烯气凝胶和其杂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860127A (zh) * 2016-05-03 2016-08-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氨酯硬质泡沫-气凝胶复合阻燃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0493A (zh) * 2017-01-16 2017-05-31 东华大学 一种聚酰亚胺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7417961A (zh) * 2017-07-28 2017-12-01 四川大学 一种各向异性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MITH,TM ET AL.: ""Polyimide-Aerogel Hybrid Foam Composites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LYIMIDES AND OTHER HIGH-TEMPERATURE POLYMERS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MST CONFERENCES》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3188A (zh) * 2018-08-28 2019-01-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高模量共聚改性氨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83188B (zh) * 2018-08-28 2021-09-2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高模量共聚改性氨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2036A (zh) * 2020-10-22 2021-02-0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盖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181423A (zh) * 2021-12-17 2022-03-15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一种聚酰亚胺/聚氨酯气凝胶薄膜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4181423B (zh) * 2021-12-17 2023-02-24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一种聚酰亚胺/聚氨酯气凝胶薄膜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4874474A (zh) * 2022-04-18 2022-08-09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耐高温高储能全有机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4648B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4648A (zh) 一种聚氨酯/聚酰亚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6147B (zh) 一种增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及制备方法
Basso et al. Alkaline tannin rigid foams
CN109267350A (zh) 一种环保型帘子布浸胶液
CN110484184B (zh) 一种水凝胶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167949A (zh) HFC-365mfc/227型环保聚氨酯喷涂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0493A (zh) 一种聚酰亚胺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0685170B (zh) 具有保暖功能的羊毛角蛋白/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涂层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190020748A (ko) 폴리실록산 기반 에어로겔
CN112522949A (zh) 一种气凝胶毡制造方法
CN103012712A (zh) 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改性聚氨酯化学注浆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903454B (zh) 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822543A (zh) 一种氰酸酯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1052A (zh) 一种纳米纤维素/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
CN106866074A (zh) 一种耐高温高硬度防水墙面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21976A (zh) 一种碳纤维表面改性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6751826B (zh) 一种增强增韧自固化硬质聚酰亚胺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3122A (zh) 一种阻燃型复合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864589A (zh) 一种轻质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1167A (zh) 一种耐高温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36492B (zh) 一种耐久型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3053A (zh) 一种墙面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27281A (zh) 一种隔音抗压二氧化硅气凝胶聚氨酯复合保温墙板
CN107868220A (zh) 聚氨酯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3032A (zh) 气凝胶隔热软泡及其原位合成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