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9457B - 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9457B
CN108239457B CN201611209303.XA CN201611209303A CN108239457B CN 108239457 B CN108239457 B CN 108239457B CN 201611209303 A CN201611209303 A CN 201611209303A CN 108239457 B CN108239457 B CN 1082394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water
aqueous
peelable glue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93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9457A (zh
Inventor
刘鹏飞
张国臻
姚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93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94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9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9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9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9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for coatings strippable as coherent films, e.g. temporary coatings strippable as coherent fil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12/00Crosslin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水性可剥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包括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B组分包括水分散多异氰酸酯;其中,A组分和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00:5~100:30。本发明中的水性可剥胶以双组份PU为主体,成膜过程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成膜后能够形成交联网络,因此具有较高的耐水性和耐热性。同时,由于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可以增加水性体系对基材的润湿性以及成膜时的流平性。氟改性水性聚氨酯成膜后,含氟端基会因疏水性大而分布在界面处,这种结构可以增加保护胶耐水性,并且可以降低保护胶剥离时的剥离力。

Description

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水性可剥胶是一种以涂布、淋涂、喷涂、刷涂、旋涂等方式均匀分布在待保护物表面,成膜后具有一定硬度,对待保护物质有一定临时防护作用的胶水。相比传统保护膜使用起来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可针对异形基材施工等优势。相比溶剂型可剥胶具有更优异的环保属性。
现有的水性可剥胶大多采用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为主要原料,包括单组份水性聚氨酯乳液、助剂、填料等组份。这些胶水由于成膜过程不存在化学反应,存在成膜后耐水性差,耐热性差的缺陷。且由于水性产品本身较溶剂型产品性能较差,需要添加更多的助剂改善,这些小分子助剂残留在保护膜中,在高温下或长时间存放会转移到被保护物表面,造成污染。
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成膜后耐水性、耐热性高,且小分子残留少的水性可剥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性可剥胶成膜后耐水性、耐热性差,且小分子残留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性可剥胶,其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包括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B组分包括水分散多异氰酸酯;其中,A组分和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00:5~100:30。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A组分包括10~30份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20~70份的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17~70份的水。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A组分还包括4~10份的成膜助剂,成膜助剂为2,4,6-三(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十二碳醇酯、乙二醇丁醚、苯甲醚及丙二醇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A组分包括12~20份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50~55份的水性丙烯酸酯乳液、17~30份的水以及5~8份的成膜助剂。
进一步地,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为羟基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进一步地,羟基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中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5000。
进一步地,水分散多异氰酸酯中的多异氰酸酯为亲水改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亲水改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亲水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水性可剥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配置A组分和B组分;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得到水性可剥胶。
进一步地,配置A组分的步骤包括:将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混合,得到混合液;以及向混合液中加入成膜助剂,得到A组分。
进一步地,配置A组分的步骤中,将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混合,在搅拌速度100~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20min后,得到混合液;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成膜助剂,在搅拌速度100~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20min,得到A组分;优选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的步骤中,将B组分加入到A组分中,在搅拌速度300~7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后,得到水性可剥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性可剥胶的应用,其中,将上述水性可剥胶涂覆在待涂覆表面,待固化后形成保护膜以对待涂覆表面进行保护。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水性可剥胶的组分中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包括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B组分包括水分散多异氰酸酯;其中,A组分和所述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00:5~100:30。
相比传统水性可剥胶,本发明中的水性可剥胶以双组份PU为主体,成膜过程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成膜后能够形成交联网络,因此具有较高的耐水性和耐热性。同时,由于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可以增加水性体系对基材的润湿性以及成膜时的流平性。氟改性水性聚氨酯成膜后,含氟端基会因疏水性大而分布在界面处(基材与保护膜界面,保护膜与空气界面),这种结构可以增加保护胶耐水性,并且可以降低保护胶剥离时的剥离力。另外,本品中氟改性聚氨酯可以代替小分子助剂,起到提升物性的作用,因此没有添加任何小分子助剂,这样的好处是涂覆保护胶的基材在长时间储存或在高温环境下不会因保护胶中助剂析出而遭受污染。总之,本发明中的水性可剥胶相比传统胶水,具有耐热性高,耐水性好及低转移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水性可剥胶存在成膜后耐水性差、耐热性差,且小分子残留多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可剥胶,该水性可剥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包括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B组分包括水分散多异氰酸酯;其中,A组分和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00:5~100:30。
相比传统水性可剥胶,本发明提供的水性可剥胶以双组份PU为主体,成膜过程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成膜后能够形成交联网络,因此具有较高的耐水性和耐热性。同时,由于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可以增加水性体系对基材的润湿性以及成膜时的流平性。氟改性水性聚氨酯成膜后,含氟端基会因疏水性大而分布在界面处(基材与保护膜界面,保护膜与空气界面),这种结构可以增加保护胶耐水性,并且可以降低保护胶剥离时的剥离力。另外,本品中氟改性聚氨酯可以代替小分子助剂,起到提升物性的作用,因此没有添加任何小分子助剂,这样的好处是涂覆保护胶的基材在长时间储存或在高温环境下不会因保护胶中助剂析出而遭受污染。总之,本发明中的水性可剥胶相比传统胶水,具有耐热性高,耐水性好、无小分子残留及低转移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水性可剥胶中,只要A组分中含有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就能够使胶水具有成膜后的较高的耐水性、耐热性和低转移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A组分包括10~30份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20~70份的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17~70份的水。将A组分中的各成分用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成膜后的耐水、耐热及低转移性能。同时,上述含量内的水性丙烯酸酯乳液还能够进一步改善胶水的成膜性能,使胶水在涂覆后形成更为光滑平整的胶膜,且具有更好的可剥离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可以是任意的类型,优选其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制备带亲水基团并含-NCO端基的预聚物,在高速搅拌下将其分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多元胺水溶液进行扩链,生成高分子量的水性聚脲聚胺脂。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A、在一配备搅拌、滴液漏斗、温度计和氮气进出口的反应器中,加入计量的聚乙二醇、1,4一丁二醇,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开动搅拌,通人氮气,分批次加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升温至40℃~90℃,反应1~3h;
B、向步骤A所得溶液中滴加二羟甲基丙酸,保温反应0.5~3h;继续滴加二乙醇胺,反应1~6h,得到聚氨酯预聚体溶液;
C、氮气保护下,向步骤B所得预聚体溶液中加入计量的偶氮二异丁腈,缓慢滴加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保持温度80~90℃,反应5~10h,制得水性有机氟改性聚氨酯;
D、将步骤C中所制有机氟改性聚氨酯在强烈搅拌下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得到均匀、稳定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其中,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20:1。聚乙二醇为PEG800,PEG1000或PEG2000。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4一丁二醇重量比为5~30:1。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的重量比为1~10:1。
以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能够进一步提高水性可剥胶的成膜性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A组分还包括4~10份的成膜助剂,该成膜助剂为2,4,6-三(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CAS编号:90-72-2,DMP)、十二碳醇酯、乙二醇丁醚、苯甲醚及丙二醇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成膜助剂能够进一步提高水性可剥胶的成膜质量,例如表观,韧性等。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A组分中各组分的用量关系进行调整。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A组分包括12~20份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50~55份的水性丙烯酸酯乳液、17~30份的水以及5~8份的成膜助剂。将A组分中各组分用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胶水成膜后的性能更佳,各方面的综合性能较高。
上述水性可剥胶中采用的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可以是本领域中常用的类型。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为羟基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更优选为羟基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羟基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具有更好的亲水性,使用其形成的水性可剥胶,粘度更为适宜,且涂覆时成膜更佳平滑。更优选地,羟基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中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500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分散多异氰酸酯中的多异氰酸酯为1,6-己二异氰酸酯、亲水改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如Bayer公司的Bayhydur 304,Bayhydur 310,Bayhydur305)、亲水改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如Bayer公司的Bayhydur 401-70)及亲水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的亲水改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是指基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的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亲水改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是指基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的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亲水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是指基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具体地,“亲水改性”是指在多异氰酸酯的分子链上引入亲水基团如羟基、羧基等。
上述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作为双PU组份中的一种PU成分,与水性可剥胶中的其他组分的相容性较高。同时,其反应条件较低,固化较快,且粘度适宜。作为可剥胶成分中的一种,除了成膜性较高、可剥离性较好外,形成的交联网络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胶水的成膜后的耐水耐热性及低转移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水性可剥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配置A组分和B组分;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得到水性可剥胶。
本发明提供的该制备方法,是将包括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的A组分和包括水分散多异氰酸酯的B组分混合,形成了水性可剥胶产品;其中,A组分和所述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00:5~100:30。相比传统水性可剥胶,本发明提供的水性可剥胶以双组份PU为主体,成膜过程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成膜后能够形成交联网络,因此具有较高的耐水性和耐热性。同时,由于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可以增加水性体系对基材的润湿性以及成膜时的流平性。氟改性水性聚氨酯成膜后,含氟端基会因疏水性大而分布在界面处(基材与保护膜界面,保护膜与空气界面),这种结构可以增加保护胶耐水性,并且可以降低保护胶剥离时的剥离力。另外,本品中氟改性聚氨酯可以代替小分子助剂,起到提升物性的作用,因此没有添加任何小分子助剂,这样的好处是涂覆保护胶的基材在长时间储存或在高温环境下不会因保护胶中助剂析出而遭受污染。总之,本发明中的水性可剥胶相比传统胶水,具有耐热性高,耐水性好及低转移的优点。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配置A组分的步骤包括:将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混合,得到混合液;以及向混合液中加入成膜助剂,得到A组分。该混合方式更有利于改善A组分中各成分的分散性,是可剥胶胶水呈现更好的成膜性。
在具体的配置过程中,优选条件如下:
配置A组分的步骤中,将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混合,在搅拌速度100~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20min后,得到混合液;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成膜助剂,在搅拌速度100~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20min,得到A组分;
优选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的步骤中,将B组分加入到A组分中,在搅拌速度300~7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后,得到水性可剥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水性可剥胶的应用,其是将水性可剥胶涂覆在待涂覆表面,待固化后形成保护膜以对待涂覆表面进行保护。应用本发明上述的水性可剥胶,成膜后的耐热性高,耐水性好及低转移的优点。
在具体的涂覆过程中,可以采用涂布、淋涂、喷涂、刷涂、旋涂等方式均匀分布在待保护物表面。待涂覆后,优选将喷涂好的器件放入温度60~150℃下烘烤,以进行固化。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有益效果:
以下采用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由以下方法制得:在一配备搅拌、滴液漏斗、温度计和氮气进出口的反应器中,加入380kg的30kg的1,4一丁二醇,0.6k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开动搅拌,通人氮气,分批次加入二异氰酸酯500kg,升温至60℃,反应2h。向反应液中滴加45kg二羟甲基丙酸,继续反应1.5h。继续滴加38kg二乙醇胺,反应1h,得到聚氨酯预聚体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3kg,缓慢滴加65k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度80~90℃,反应8h,制得水性有机氟改性聚氨酯。将所制有机氟改性聚氨酯在搅拌条件下分散到3000kg去离子水中,得到均匀、稳定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实施例1
A组份
组份 质量份数
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12
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分子量3000) 50
去离子水 30
DMP 8
B组份
亲水改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型号Bayhydur 304)
A与B组份比例100:5
制备步骤:
将定量氟改性水性聚氨酯,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搅拌,转速300转/分钟,搅拌15min,加入DMP保持原速搅拌10分钟。将B组份加入混合好的A组分中,搅拌,500转/min,15分钟。将上述混合液喷涂到直径10厘米球形的金属器件上。将喷涂好的器件放入烘箱80℃中烘烤30min。
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061
实施例2
A组份
组份 质量份数
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20
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分子量5000) 55
去离子水 17
DMP 8
B组份
亲水改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型号Bayhydur 401-70)
A与B组份比例约100:5.5
制备步骤:
将定量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搅拌,转速100转/分钟,搅拌20min,加入DMP保持原速搅拌20分钟。将B组份加入混合好的A组分中,搅拌,700转/min,10分钟。将配制好的保护胶用滚涂工艺涂布到100um PI膜上涂布好的PI膜放入烘箱150℃中烘烤30min。
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071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081
实施例3
A组份
组份 质量份数
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20
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分子量5000) 50
去离子水 25
DMP 5
B组份
亲水改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型号Bayhydur 310)
A与B组份比例约100:30
制备步骤:
将定量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搅拌,转速600转/分钟,搅拌5min,加入DMP保持原速搅拌5分钟。将B组份加入混合好的A组分中,搅拌,300转/min,20分钟。将配制好的保护胶用滚涂工艺涂布到100um PI膜上涂布好的PI膜放入烘箱150℃中烘烤30min。
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082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091
实施例4
A组份
组份 质量份数
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10
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分子量5000) 70
去离子水 17
DMP 4
B组份
亲水改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型号Bayhydur 401-70)
A与B组份比例约100:30
制备步骤:
将定量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搅拌,转速80转/分钟,搅拌20min,加入DMP保持原速搅拌4分钟。将B组份加入混合好的A组分中,搅拌,200转/min,10分钟。将配制好的保护胶用滚涂工艺涂布到100um PI膜上涂布好的PI膜放入烘箱150℃中烘烤30min。
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092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101
实施例5
A组份
组份 质量份数
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30
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分子量5000) 20
去离子水 70
十二碳醇酯 10
B组份
亲水改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型号Bayhydur 305)
A与B组份比例约100:30
制备步骤:
将定量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搅拌,转速300转/分钟,搅拌15min,加入DMP保持原速搅拌10分钟。将B组份加入混合好的A组分中,搅拌,500转/min,15分钟。将配制好的保护胶用滚涂工艺涂布到100umPI膜上涂布好的PI膜放入烘箱150℃中烘烤30min。
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102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111
实施例6
A组份
组份 质量份数
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8
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分子量5000) 22
去离子水 70
B组份
亲水改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型号Bayhydur 304)
A与B组份比例约100:30
制备步骤:
将定量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搅拌,转速300转/分钟,搅拌15min,加入DMP保持原速搅拌10分钟。将B组份加入混合好的A组分中,搅拌,500转/min,15分钟。将配制好的保护胶用滚涂工艺涂布到100umPI膜上涂布好的PI膜放入烘箱150℃中烘烤30min。
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112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121
对比例1
A组份
组份 质量份数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10
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分子量5000) 70
去离子水 17
DMP 4
B组份
亲水改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型号Bayhydur 401-70)
A与B组份比例约100:30
制备步骤:
将定量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羟基丙烯酸酯乳液,去离子水加入容器中,搅拌,转速80转/分钟,搅拌20min,加入DMP保持原速搅拌4分钟。将B组份加入混合好的A组分中,搅拌,200转/min,10分钟。将配制好的保护胶用滚涂工艺涂布到100um PI膜上涂布好的PI膜放入烘箱150℃中烘烤30min。
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122
Figure BDA0001190635620000131
由以上数据可知,对比例1中未采用氟改性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其制得的胶水的涂覆膜出现缩孔、鱼眼、气泡、易脱落等情况,相应的剥离力很小,但表观性能很差,膜表面残留多。而本发明实施例1至6中制备的水性可剥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同时,其剥离力较低,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剥离性。同时,成膜后的膜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热性,且表面没有小分子残留。
特别地,由实施例1至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A组分包括12~20份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50~55份的羟基改性丙烯酸酯乳液、17~30份的水以及5~8份的成膜助剂时,水性可剥胶的表观性能更佳,且其粘结性能也较佳。同时,成膜后的可剥离性能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水性可剥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可剥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所述B组分包括水分散多异氰酸酯;其中,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00:5~100:30;按重量份计,所述A组分包括10~30份的所述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20~70份的所述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17~70份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可剥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A组分还包括4~10份的成膜助剂,所述成膜助剂为2,4,6-三(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十二碳醇酯、乙二醇丁醚、苯甲醚及丙二醇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性可剥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A组分包括12~20份的所述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50~55份的所述水性丙烯酸酯乳液、17~30份的水以及5~8份的所述成膜助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可剥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为羟基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性可剥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中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500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可剥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多异氰酸酯中的多异氰酸酯为亲水改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亲水改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亲水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7.一种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可剥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A组分和B组分;
将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混合,得到所述水性可剥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所述A组分的步骤包括:
将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混合,得到混合液;以及
向所述混合液中加入成膜助剂,得到所述A组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配置所述A组分的步骤中,将所述氟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所述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以及水混合,在搅拌速度100~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20min后,得到所述混合液;然后向所述混合液中加入所述成膜助剂,在搅拌速度100~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20min,得到所述A组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混合的步骤中,将所述B组分加入到所述A组分中,在搅拌速度300~7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后,得到所述水性可剥胶。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可剥胶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水性可剥胶涂覆在待涂覆表面,待固化后形成保护膜以对所述待涂覆表面进行保护。
CN201611209303.XA 2016-12-23 2016-12-23 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082394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9303.XA CN108239457B (zh) 2016-12-23 2016-12-23 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9303.XA CN108239457B (zh) 2016-12-23 2016-12-23 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9457A CN108239457A (zh) 2018-07-03
CN108239457B true CN108239457B (zh) 2020-07-24

Family

ID=62704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9303.XA Active CN108239457B (zh) 2016-12-23 2016-12-23 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9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9682A (zh) * 2020-04-10 2020-06-12 珠海市泽涛粘合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喷涂用水性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058257B (zh) * 2021-11-17 2022-12-13 美氟新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优异耐老化与抗菌的非硅离型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68768B (zh) * 2022-05-09 2023-08-22 首牵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环保可剥离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75420A (zh) * 2022-12-22 2023-04-18 南京青锐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镀锡铜带用水性可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7345A (zh) * 2010-12-17 2011-07-20 武汉吉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水性涂料组合物、其制作方法及其用作可剥涂层保护膜的方法
CN102850923A (zh) * 2012-09-11 2013-01-02 南通博宇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可剥离防护涂料
CN104164174A (zh) * 2014-05-16 2014-11-26 深圳市谷域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
CN105622854A (zh) * 2014-10-31 2016-06-01 郁丁丁 一种水性有机氟改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2244167B2 (en) * 2012-10-24 2014-05-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eelable flexible coat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7345A (zh) * 2010-12-17 2011-07-20 武汉吉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水性涂料组合物、其制作方法及其用作可剥涂层保护膜的方法
CN102850923A (zh) * 2012-09-11 2013-01-02 南通博宇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可剥离防护涂料
CN104164174A (zh) * 2014-05-16 2014-11-26 深圳市谷域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
CN105622854A (zh) * 2014-10-31 2016-06-01 郁丁丁 一种水性有机氟改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9457A (zh)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9426B (zh) 一种潜固化剂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
CN108239457B (zh) 水性可剥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JP5170499B2 (ja) ブロックイソシアネート含有エマルジョン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焼付け型塗料用又は接着剤用組成物
CN100392017C (zh) 丙烯酸聚氨酯水分散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151645A (ja) 水性ウレタン系樹脂組成物
JP5299420B2 (ja) ブロックイソシアネート含有エマルジョン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多孔質基材用水性下地処理剤及び水性焼付け型塗料組成物
CN109593454B (zh) 一种聚氨酯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97130A (zh) 一种水分散型超支化多异氰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1702B (zh) 双重固化的聚氨酯水分散体及水性uv涂料
CN105085890A (zh) 一种亲水性超支化的封闭型异氰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CN102344747B (zh) 有机硅低表面能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更新方法和应用
CN106987202B (zh) 一种流平型地坪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喷涂方法
JP2011157527A (ja) カルボニル基含有ウレタンウレア樹脂の水分散体
CN113817126B (zh) 一种适用于双组份水性环氧体系的反应型粘度调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EP3394143B1 (en) Non-hazardous water-based polyurethane dispersion
CN110358048B (zh) 一种耐温转移涂料用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10835396B (zh) 一种改善水性纳米涂层柔韧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5344875B2 (ja) カチオン性ブロック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及びこれを含むウレタン組成物
CN114933690A (zh) 利用核壳结构制备耐污紫外固化树脂的方法
CN112500550B (zh) 一种无有机溶剂制备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方法
CN114213955A (zh) 一种低气味的水性双组分哑光清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4864B (zh) 有机海泡石改性双组分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155322A (ja) カルボキシル基含有水性ブロック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水性塗料組成物
JP3454548B2 (ja) 床用水性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
CN113621120B (zh) 一种可潮气固化的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