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69C - 车辆用雾灯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雾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69C
CN1082169C CN96122543A CN96122543A CN1082169C CN 1082169 C CN1082169 C CN 1082169C CN 96122543 A CN96122543 A CN 96122543A CN 96122543 A CN96122543 A CN 96122543A CN 1082169 C CN1082169 C CN 10821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dioptre
reflecting surface
fog lamp
optical axis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22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533A (zh
Inventor
志田浩士
鹭坂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1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雾灯,是装在车辆前端的左右1对雾灯,其透镜面上的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在左右雾灯上不是处于平行移动的位置关系,而是处于各光轴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反射面区域(光轴方向投影面积大的区域)前方。该位置避开在反射镜背面一体成形的凸起部的前方,处于光轴侧面该光轴与反射面外周缘间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前方,呈左右对称的位置关系。采用本发明,即使反射镜的反射面相对光轴而呈左右非对称形状,且为树脂制,雾灯也有充分的配光性能。

Description

车辆用雾灯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车辆前端部的左右一对雾灯,尤其涉及各雾灯的反射镜为树脂制、且其反射面相对反射镜光轴而呈左右非对称形状的车辆用雾灯。
近年来,车辆用灯具追求与车体之间的表面齐平,连设置在车辆前端部的左右1对雾灯,也大多是与车体外观一致。在这种场合,有时不得不使各雾灯的反射镜的反射面成为左右非对称形状,即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反射镜光轴左右两侧的光轴方向投影面积不同。
另一方面,在雾灯的透镜面上要形成水平扩散用透镜台阶和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为了简化配光设计作业,对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在透镜面上的形成位置,一般是左右的雾灯设定在同一位置(即平行移动的位置关系)。
然而,由于一般雾灯反射镜的反射面面积较小,当反射镜具有上述那种左右非对称形状的反射面时,要在左右雾灯的透镜面上以相同位置在设定适于热区形成的位置是不容易的。尤其当反射镜是树脂制时,由于成形时产生的气孔,反射面某些部位的面精度低下,故为了确保雾灯的配光性能,在设定上述热区形成位置时,必须避开反射面上气孔发生部位的前方位置,为此,更增加了在左右雾灯的透镜面上以相同位置设定适于热区形成的位置的困难。
鉴于上述实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雾灯,即使其反射镜是树脂制的且其反射面相对反射镜光轴为左右非对称形状,作为雾灯也能得到充分的配光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不是把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在透镜面上的形成位置设定于左右雾灯上的相同位置,而是设定在各雾灯的反射镜光轴左右两侧的反射面区域中光轴方向投影面积大的那一个反射面区域的前方。
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用雾灯,设置在车辆前端部,左右各一个,所述的各雾灯包括:灯泡;反射镜,所述的反射镜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及在该光轴左右两侧的光轴方向投影面积不同的反射面,将来自所述灯泡的光向前方反射,用树脂制成;以及透镜,所述的透镜的透镜面设置在该反射镜的所述反射面前方,并且在所述的透镜面上形成水平扩散用透镜台阶和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其特点是,上述各雾灯均在上述光轴左右两侧的反射面区域中上述光轴方向投影面积大的那一个反射面区域的前方形成上述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
如果是在反射镜光轴左右两侧的反射面区域中光轴投影面积大的那一个反射面区域的前方形成上述各雾灯的上述“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则对其形成位置无特别限制,而且,其形成位置既可以是左右1对雾灯相互间左右对称的,又可以是互相独立的位置关系。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左右1对雾灯均在上述光轴左右两侧的反射面区域中光轴方向投影面积大的那一个反射面区域的前方形成透镜面的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故即使在反射镜具有相对光轴而呈左右非对称形状的反射面的场合,无论左右雾灯均可在透镜面上容易地找出适于热区形成的位置。特别是,反射镜一般都是在左右雾灯上呈左右对称的构造,故反射镜形状及树脂制反射镜上的气孔发生部位也在左右雾灯上呈左右对称,因此很容易在左右雾灯的透镜面上以左右对称的位置设定适于热区形成的位置。
从而,采用本发明时,即使反射镜是树脂制的,且其反射面相对反射镜光轴呈左右非对称,作为雾灯,仍能得到充分的配光性能。
树脂制反射镜大多是在形成于反射镜后顶部的灯泡插入孔的周围设有与反射镜连为一体的灯泡安装部,这时,如果在上述灯泡安装部的周围形成与反射镜连为一体的围住该灯泡安装部的筒状壁,则容易在该筒状壁上安装覆盖灯泡及灯泡安装部的灯座罩等,但另一方面,在如上述那样使灯泡安装部及筒状壁与反射镜形成一体的场合,由于其前方的反射面区域容易产生气孔,故采用本发明的构造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又,当在反射镜的反射面背面形成与反射镜连为一体的凸起部的场合,由于凸起部前方的反射面区域容易产生气孔,故采用本发明的构造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这里所说的“凸起部”也包含前述的灯泡安装部及筒状壁,除此之外,还有反射镜支承凸起部、大灯对光支架、换气孔凸起部等。
当如上述那样在反射镜的反射面背面形成与反射镜连为一体的凸起部的场合,如果在反射面上的凸起部前方部位形成减薄孔,则可使反射镜的凸起部形成部位的壁厚均匀,故虽然反射面上形成减薄孔的部位本身损失了部分反射面,但可在减薄孔周边部位得到气孔减少、面精度较高的反射面,故可扩大在透镜面上选择适于热区形成的位置时的选择范围。
在反射镜上,距离灯泡较近的灯泡插入孔附近部位因受到来自灯泡的辐射热而形成高温,故在采用某些树脂构成反射镜时可能产生热变形,但如果在反射镜上安装灯罩,以防止光线照射反射面的插入孔附近区域,则即使用耐热温度较低的树脂也能构成反射镜。
以下是以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雾灯一实施例的左右1对雾灯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IV方向向视图。
图5是图4的V方向向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上述实施例的左右1对雾灯的反射镜的主视图。
图8是上述实施例的左右1对雾灯的透镜的要部剖视图(图8(a)是图3的VIII部放大图)。
图9是用上述实施例的左右1对雾灯形成的配光图形。
图10是上述实施例的变形示例,与图2对应。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车辆用雾灯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图1的IV方向向视图,图5是图4的V方向向视图,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雾灯是设置在车辆前端部的左右1对雾灯10L、10R。这些雾灯10L、10R除了后述的透镜12的透镜台阶局部外,呈左右对称的构造。以下先以右侧的雾灯10R说明其构造。
如图2-6所示,雾灯10R是具有所谓单元可动型大灯对光机构的灯具,设有透镜12、反射镜14及灯泡16。
上述透镜12是树脂(聚碳酸酯)制的,其基端部全周通过超声波焊接而与反射镜14连接。
上述透镜12的透镜面如图2所示,呈上部比下部更向前方凸出的上下倾斜状(向下倾斜),同时又如图3所示,呈车宽方向的外侧端部(右端部)比车宽方向的内侧端部(左端部)更向后方缩进的左右倾斜状。另外,在图2和图3中,围住雾灯10R的厚壁构件102是缓冲罩,设置在其下方及车宽方向内侧的薄壁构件104是车体面板,其上部后方所示的构造物106是清洗罐。
上述反射镜14是树脂制(聚碳酸酯)的反射镜,具有把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轴作为光轴Ax的旋转抛物面组成的反射面18,可将来自灯泡16的光向前方反射。该反射面18如图1(a)所示,从灯具前面看具有圆形轮廓,而光轴Ax位于圆心O的右斜下方(从灯具前方看是左斜下方)。因此,反射面18在光轴Ax的上下及左右,各光轴方向投影面积不同。即,光轴Ax的上侧较之下侧、光轴Ax的车宽方向内侧较之车宽方向外侧,其光轴方向投影面积更大。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上述反射镜14的后顶部,形成灯泡插入孔14a,在该灯泡插入孔14a的周围,形成与反射镜14连为一体的灯泡安装部20。另外,在该灯泡安装部20的周围,形成与反射镜14连成一体的围住该灯泡安装部20的筒状壁22。
上述灯泡16是所谓C-6式的卤素灯泡,以其灯丝位于反射镜14的焦点位置F的状态,经过灯座24及适配器26而安装于反射镜14的灯泡安装部20上。又,在上述反射镜14的筒状壁22上安装着覆盖灯泡16和灯泡安装部20的灯座罩52。
如图4-6所示,在反射镜14的反射面18背面部,除了上述灯泡安装部20和筒状壁22以外,还有若干凸起部与反射镜14形成一体。
即,在反射镜14的上部左右2个部位形成反射镜支承凸起部28、30,在反射镜14的下部1个部位形成大灯对光支架32,在反射镜支承凸起28的略下方形成换气孔凸起部34。
在上述各反射镜支承凸起部28、30的向四方延伸的脚部顶端形成上方鼓出部28a、30a,在该上方鼓出部28a、30a上嵌入枢轴轴承36、38。这些枢轴轴承36、38固定于缓冲罩102上,这样,雾灯10R被安装在缓冲罩102上,可相对缓冲罩102而在上下方向作倾斜动作。
另外,上述大灯对光支架32呈一侧开口的箱形,在其顶端部的开口部嵌有自锁螺帽40。该自锁螺帽40与大灯调节螺钉42螺纹结合,该大灯调节螺钉42的球状顶端部嵌入枢轴轴承46,而且在该球状顶端部附近还固定着大灯对光齿轮44。另外,上述枢轴轴承46固定于缓冲罩102上。通过用驱动器108使上述大灯对光齿轮44旋转,可使反射镜14围绕连接上述反射镜支承凸起部28、30的水平轴线而作上下方向的倾斜动作。
上述换气孔凸起部34的顶端部形成小直径,并以在其顶端部蒙上薄膜状过滤器48的状态嵌入管子50内。该换气孔凸起部34内形成与反射镜14的反射面18前方的空间连通的换气孔34a。
图7(a)是右侧雾灯10R的反射镜14的主视图。
如该图所示,灯泡安装部20在灯泡插入孔14a的周围形成环状,其上下2个部位形成块状,与筒状壁22相连接。另外,如图2所示,在这些形成块状的部分用螺钉把适配器26固定在灯泡安装部20上。为了用该螺钉进行固定,在上述块状部分形成孔20a,在该孔20a附近部位,从反射面18一侧形成使上述块状部分壁厚均匀的减薄孔20b。
如图1(a)所示,雾灯10R的透镜12上形成上下4段划分成长方形弓状块的多个透镜台阶。这些透镜台阶中,加有斜线的那个弓状块上形成的透镜台阶是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其余透镜台阶均为水平扩散用透镜台阶54B。这些透镜台阶54A和54B的水平剖面形状如图3及其VIII部放大后的图8(a)所示,热区形成用透镜54A被设定为左侧较厚的棱镜状,而水平扩散用透镜台阶54B则被设定为凹透镜状。
如图7(a)中双点划线所示,上述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设在反射面18上光轴Ax左右两侧的反射面区域中光轴方向投影面积大的那一个反射面区域(即车宽方向内侧的反射面区域)的前方。考虑到在光轴Ax侧面的该光轴Ax与反射面18外周缘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是反射面18上适于热区形成的理想部位,而且避开形成于背面部的若干凸起部(图中虚线所示)之前方部位的位置是反射面18上无气孔发生、面精度良好的理想部位,故把该反射面区域内的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的形成位置设定在图中所示的位置。
如图1(b)所示,在左侧的雾灯10L的透镜12上也划分成与右侧的雾灯10R的透镜同样的弓形块,形成其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的弓形块也如斜线所示,设定于与右侧雾灯10R的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左右对称的位置。不言而喻,该位置如图7(b)中双点划线所示,位于光轴Ax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反射面区域的前方。
不过,关于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的水平剖面形状,如果是左配光用雾灯,则应使来自反射镜14的反射光相对光轴Ax方向而略向左(右配光用雾灯则略向右)偏移而形成热区,故在采用左配光用雾灯的本实施例中,如图8(b)所示,左侧雾灯10L的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的水平剖面形状与右侧雾灯10R的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的水平剖面形状不是设定为左右对称的,而是设定为将后者作水平移动后形成的剖面形状。
图9表示用左右雾灯10L、10R形成的配光图形。
图中加斜线表示的配光图形P(A)是用透过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的光形成的配光图形,配光图形P(B)是用透过水平扩散用透镜台阶54B的光形成的配光图形。而图中虚线所示的配光图形P(A)’、P(B)’是未装透镜12时的配光图形,P(A)’是来自图7所示的反射镜14的反射面18上双点划线所示部分54A的反射光所形成的配光图形,P(B)’是来自其余部分的反射光所形成的配光图形。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左右1对雾灯10L、10R各具有树脂制的反射镜14,且其反射面18相对反射镜14的光轴Ax而呈左右非对称形状,但各雾灯10L、10R的透镜面上的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的形成位置都是设定在光轴Ax左右两侧的反射面区域中光轴方向投影面积大的那一个反射面区域的前方,故左右雾灯都容易在透镜面上找出适于热区形成的位置。实际上就是在那样的位置上形成了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
即,如图7所示,反射镜14在左右雾灯10L、10R上形成左右对称构造,其反射面1 8的形状及气孔发生部位也在左右雾灯10L、10R上左右对称,而在本实施例中,是避开了在反射面18背面部形成的若干凸起部(灯泡安装部20、筒状壁22、反射镜支承凸起部28、30、大灯对光支架32及换气孔凸起部34)的前方部位,并在光轴Ax侧面的该光轴Ax与反射面18外周缘之间大致中央位置的前方形成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的,故可用来自反射面18上的无气孔发生、面精度良好、且适于热区形成位置的反射光而形成热区。
从而,采用本实施例时,即使反射镜用树脂制,其反射面相对反射镜光轴而呈左右非对称形状,雾灯仍能获得充分的配光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反射镜14的反射面18上、在容易产生气孔的灯泡安装部20的块状部分的前方部位形成了减薄孔20b,故可使上述块状部分的壁厚均匀。因此,虽然反射面18上形成减薄孔20b的部位本身损失了部分反射面,但在减薄孔20b的周边部位可得到气孔减少、面精度较高的反射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左配光用雾灯,而如果是右配光用雾灯,只要使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54A的水平剖面形状与图8所示的剖面形状左右相反,其他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即可得到所需的配光性能。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反射镜14的材料是使用耐热温度较高的聚碳酸酯树脂,当然也可使用其他树脂。不过反射镜14上距离灯泡16较近的灯泡插入孔14a附近部位要受到来自灯泡16的辐射热而形成高温,故采用某些树脂构成反射镜14时可能会发生热变形。在这种场合,只要如图10那样在灯座24上安装圆筒状灯罩56,以防止光线照射反射面的灯泡插入孔附近区域,则即使采用耐热温度较低的树脂也能构成反射镜14。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雾灯,设置在车辆前端部,左右各一个,所述的各雾灯包括:
灯泡;
反射镜,所述的反射镜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及在该光轴左右两侧的光轴方向投影面积不同的反射面,将来自所述灯泡的光向前方反射,用树脂制成;以及
透镜,所述的透镜的透镜面设置在该反射镜的所述反射面前方,并且在所述的透镜面上形成水平扩散用透镜台阶和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雾灯均在所述光轴左右两侧的反射面区域中所述光轴方向投影面积大的那一个反射面区域的前方形成所述热区形成用透镜台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雾灯,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所述反射镜后顶部的灯泡插入孔周围设有与所述反射镜连为一体的灯泡安装部,在该灯泡安装部的周围形成与所述反射镜连为一体的、围住该灯泡安装部的筒状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雾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镜的所述反射面背面部形成与所述反射镜连为一体的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雾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面的所述凸起部前方部位形成减薄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雾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镜上安装防止光线从所述灯泡射入所述反射面的所述灯泡插入孔附近区域的灯罩。
CN96122543A 1995-09-20 1996-09-19 车辆用雾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1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6517/95 1995-09-20
JP26651795A JP3281229B2 (ja) 1995-09-20 1995-09-20 車輌用フォグラン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33A CN1159533A (zh) 1997-09-17
CN1082169C true CN1082169C (zh) 2002-04-03

Family

ID=17432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225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169C (zh) 1995-09-20 1996-09-19 车辆用雾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81229B2 (zh)
KR (1) KR0183414B1 (zh)
CN (1) CN108216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5034B2 (ja) * 1996-06-13 2001-05-1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補助前照灯
JP3983381B2 (ja) * 1998-06-16 2007-09-2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フォグランプ取付構造
JP4786455B2 (ja) * 2006-08-09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ハロゲンバルブの配置構造
JP6176931B2 (ja) * 2013-01-28 2017-08-0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前照灯
DE102015119106A1 (de) * 2015-11-06 2017-05-11 Siteco Beleuchtungstechnik Gmbh Innen- oder Außenleuchte, insbesondere Straßenleuchte, mit verlagerbarer Freiformlin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33A (zh) 1997-09-17
KR0183414B1 (ko) 1999-04-01
JPH0992007A (ja) 1997-04-04
JP3281229B2 (ja) 200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3818B2 (en) Vehicular marker lamp
US6511215B2 (en) Headlamp
US6416210B1 (en) Headlamp for a vehicle
JP2663310B2 (ja) 自動車用前照灯
EP2418121A2 (en) Vehicular headlamp
JP2009117279A (ja) 車両用前照灯
GB2275993A (en) A vehicular headlamp with an auxiliary lamp
GB2054815A (en) Reflectors for lamps especially headlamps for motor vehicles
JPS6232561B2 (zh)
CN1082169C (zh) 车辆用雾灯
CN1110643C (zh) 车辆用灯具
EP2141732B1 (en) Automotive lamp and reflector for low beam and advanced forward lighting system
CN1130514C (zh) 车辆用灯具
JP6628674B2 (ja) 車両用灯具
US4545001A (en) Sealed lens member for use in a motor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EP1538021B1 (en) Vehicle headlight
CN1103018C (zh) 车辆用前大灯
CA2235912C (en) Vehicle lamp with light-trapping dome
JP2011040248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H1012003A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
CN1255598A (zh) 车辆用前大灯
JP3256403B2 (ja) 自動車用前照灯
JPH0411283Y2 (zh)
JP2527241B2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
JPH04132101A (ja) 車輌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403

Termination date: 200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