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2204A - 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2204A
CN108142204A CN201711243954.5A CN201711243954A CN108142204A CN 108142204 A CN108142204 A CN 108142204A CN 201711243954 A CN201711243954 A CN 201711243954A CN 108142204 A CN108142204 A CN 108142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canopy
bacterium
met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439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2204B (zh
Inventor
许国兴
池景良
陈飞
廉清皓
冀宝营
孔令新
王静
孟庆国
贾力伟
冯建
张伟
钟丽娟
杨普佳
张志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oyang Yurun Agricultural Co Ltd
LIAONING SCIENTIFIC ACADEMY OF MICROBI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oyang Yurun Agricultural Co Ltd
LIAONING SCIENTIFIC ACADEMY OF MICROBI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oyang Yurun Agricultural Co Ltd, LIAONING SCIENTIFIC ACADEMY OF MICROBIOLOGY filed Critical Chaoyang Yurun Agricultur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439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42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42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2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2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22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占地面积小、出菇率高、节水、能实现生态循环及有机互补的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其步骤如下:配料、过筛、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发菌培养越夏时发菌棚内菌棒疏散为每平方米40袋~50袋,菌袋两两一层上下交替呈井字型摆放,高度在8层以下;棚上腾空搭遮阳网遮阴,棚顶加设通风器,同时备好喷水设施以备高温时降温;出菇棚采用钢筋骨架结构,钢筋骨架下悬一层吊架,春秋季上层为遮阳网加塑料膜,下层悬吊一层塑料膜;间栽枣树,在作业道上每隔2.4米~2.6米栽植一颗成年株枣树,便于香菇棚通风换气;枣树通过设节水滴管和设施内水的渗透解决供水问题,香菇生产后变为菌糠,掺鸡粪发酵降解后制得有机肥,春季给枣树环施。

Description

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产品的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香菇自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以来,已有1800年历史。香菇的营养成分及保健食疗作用给其添加了“保健食品的顶峰”、“菇王”、“蕈中珍品”的桂冠,其感如肉,味奇香,烹饪做法千奇百样,是抗病毒、防肿瘤、疗诸病、强身健体的上等保健食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福建率先以香菇栽培为脱贫致富项目,进行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经济效益刺激了南方诸省政府和菇农的积极性,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实现了“南菇北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香菇为主产品的食用菌生产,在国内出现了一股开发热,形成了全国性的产业化发展。代料栽培模式从架式(正季)到夏季地栽(反季),栽培总量每年在6000万袋以上。香菇的栽培模式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虽然地栽香菇栽培开创了北方反季栽培新模式,但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地栽香菇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菌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二是栽培场地老化,杂菌基数偏高,严重影响栽培者的效益;三是占地面积较大;四是浪费水资源,尤其是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矛盾更为突出,五是只能在秋季、冬、春三个季节出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土地、占地面积小、出菇率高、节水的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工艺,改变了只能在秋季、冬、春三个季节出菇的香菇栽培模式,能在夏季生产;同时,菌棚间作香菇,实现了生态循环,有机互补。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工艺,其步骤如下:
1.配料
按照重量百分比木屑81%~79%、麦麸18%~20%、石膏1%配制营养料,所述营养料含水率55%~60%;
2.过筛
营养料过6厘米~8厘米的网筛,去除大块木屑和杂质,使用拌料机在水泥或砖地上拌料,混合均匀,并确保水分均匀;
3.装袋
拌好的培养料经过2小时~3小时的闷堆后,使用装袋机及时装袋,将菌袋装紧,使用扎口机或手工扎口,轻拿轻放,高温生产时日料日清;
4.灭菌
当天装料当天灭菌,以免料变酸变质,排出冷气,防止人为造成灭菌死角;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30小时-36小时;
5.接种
将灭菌后的菌棒移入事先消毒的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发菌棚中冷却,待料温降到20℃以下进行无菌接种;接种时要求用菌种堵实菌穴并高于袋面3毫米~5毫米,呈钉子帽状,接种后用胶带纸或地膜封好菌穴口;
6.发菌培养
6.1)发菌棚空气湿度控制在40%~65%,菌袋温度控制在10℃~24℃,棚内地面每平方米摆放60棒~80棒,菌垛高度不超过12层,两排留出20厘米~40厘米通道;
6.2)刺孔增氧、转色管理
6.3)越夏管理
越夏时发菌棚内菌棒疏散为每平方米40袋~50袋,菌袋两两一层上下交替呈井字型摆放,高度在8层以下;棚上腾空搭遮阳网遮阴,棚顶加设通风器,同时备好喷水设施以备高温时降温;
7.出菇管理
7.1)出菇棚及出菇排架的搭建
出菇棚采用钢筋骨架结构,钢筋骨架下悬一层吊架,层间距75cm~85cm,春秋季上层为遮阳网加塑料膜,下层悬吊一层塑料膜;夏季上层只盖遮阳网,下层一层塑料膜。在距地面120cm高度位置设放风口,外层塑料膜通过放风器上下滑卷,决定放风量的大小;放风口内衬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架式菇:
出菇排架采用架式菇结构,层间距0.3米~0.35米,架间横向行距0.85米~0.95米,纵向间距1.15米~1.25米,每个行架架宽0.85米~0.95米,每层搭设4根拉线或细绳,每层架摆放2行香菇菌袋,每袋香菇菌带相距0.12米~0.15米,每架两端用地锚固定;每栋菇棚的两边留有0.7米~0.9米的作业道,方便管理和采摘;
7.2)间栽枣树
在搭建的设施食用菌栽培棚间空隙留有2.4米~2.6米宽的作业道,在作业道上每隔2.4米~2.6米栽植一颗成年株枣树,树冠离地面1.2米以上,便于香菇棚通风换气;枣树通过设置在枣树上地表的节水滴管和设施内水的渗透解决供水问题;
7.3)脱袋排场:菌棒完全达到生理成熟进行脱袋催菇
7.4)出菇管理
7.4.1)刺激出菇:菌棒培养达到生理成熟后,转色达到80%以上时,给以10℃~15℃的温差刺激,菌棒排放区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充分利用昼夜温差,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再受散射光的刺激,原基分化成带有菌盖、菌柄的菇蕾,逐渐长大成为香菇;棚内顶采用喷雾调湿,利用棚内下层塑料膜控温、保湿,气温在23℃以上早中晚通风并喷雾,当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喷雾一次;
7.4.2)菇蕾培养:形成菇蕾后,通风时结合喷雾,保持空气湿度为85%~90%,防止菇蕾枯死;
7.4.3)出茹:夏菇采摘前24小时不喷水喷雾,以减少菇体的含水量,延长保鲜时间;采摘并轻放周转筐里,及时放入保鲜库打冷降温保存;
7.4.4)养菌管理:出菇后及时清理菌棒上的死菇及菇根,尽量减少喷水,湿度控制在85%~90%,复壮养菌;养菌20天~25天,菌棒恢复硬度、菇脚坑转为红褐色,达到出菇条件时,注水催蕾,进行下一茬出菇管理;
7.4.5)香菇生产后变为菌糠,按照重量比0.45:0.55~0.55:0.45掺鸡粪发酵降解后制得有机肥,春季给枣树环施。
所述环施是在枣树树干周围70cm处挖封闭的30cm深的环形沟,填入制得的有机肥填并覆土。
所述木屑利用枣树修剪的枝叉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避灾
进行设施栽培实施,运用水、气、温、光综合调控技术,对环境条件没有依赖性。所以能够有效地避免干旱区的少雨、高温、冰雹等自然灾害损失度。降低损失度可达90%以上。
二、节水
采用雾化水喷淋(微喷)技术,可及时进行菌棒的湿度控制,节约水资源,减轻劳动强度,菌棒保湿效率高,不出现积水现象,有利于菌棒的转色和出菇。食用菌栽培设施间空的枣树通过节水滴管和设施内水的渗透解决供水,这样就能有效节约农业用水30%以上。
三、能充分利用土地、占地面积小、出菇率高
出菇棚采用钢筋骨架结构,钢筋骨架下悬一层吊架,春秋季上层为遮阳网加塑料膜,下层悬吊一层塑料膜;夏季上层只盖遮阳网,下层一层塑料膜。在距地面120cm高度位置设放风口,外层塑料膜通过放风器上下滑卷,决定放风量的大小;放风口内衬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架式菇:出菇排架采用架式菇结构,是菌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较大充分利用土地、占地面积小、出菇率高。
四、通过越夏管理,解决了只能在秋季、冬、春三个季节出菇的香菇栽培模式,能在夏季生产,4月中旬出菇至当年的11月份出菇结束。
五、实现农业互补、生态循环,达到高效农业。
设施食用菌栽培棚间空都留有2.5米的作业道或说是排水沟,以往模式此处都是空闲,本发明利用此空闲创造了植菌间作的一种设施食用菌高效栽培模式。食用菌没有叶绿素,靠吸收空气中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枣树属于植物,叶子中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和氧气。氧气排出后为食用菌所用。这样棚内的香菇和棚外的枣树能够实现气体的有机互换,互为气体肥源。另外,枣树能为食用菌棚遮阴,食用菌棚能够反射一定的太阳光,补充枣树叶面侧面和反面光线的不足,能够有效促进彼此的生长,从而实现两者都能增产20%以上.实现了互补;香菇生产后变为菌糠,掺部分鸡粪发酵降解后是很好的有机肥,枣树环施后生长更为茂盛、增产效果明显。枣树修剪的枝杈又是香菇栽培的很好原料。香菇、枣树实现了有机的生态循环,这样增加了香菇和大枣的产量,增加了收入又大大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实现了产业的效益最大化。每亩栽培香菇11000可收入11万元。大枣每亩地栽植130棵,产值35750元。每亩地栽培0.85亩香菇,栽植0.15亩大枣。亩设施示范区产值可达10万元。相当于百亩田的产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工艺,其步骤如下:
1.配料
按照重量百分比木屑81%、麦麸18%、石膏1%配制营养料,营养料含水率55%;
2.过筛
营养料过筛孔为6厘米的网筛,去除大块木屑和杂质,使用拌料机在水泥或砖地上拌料,混合均匀,并确保水分均匀;
3.装袋
拌好的培养料经过2小时的闷堆后,使用装袋机及时装袋,将菌袋装紧,使用扎口机或手工扎口,轻拿轻放,高温生产时日料日清;
4.灭菌
当天装料当天灭菌,以免料变酸变质,排出冷气,防止人为造成灭菌死角;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30小时;
5.接种
将灭菌后的菌棒移入事先消毒的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发菌棚中冷却,待料温降到20℃时进行无菌接种;接种时要求用菌种堵实菌穴并高于袋面3~5毫米,呈钉子帽状,接种后用胶带纸或地膜封好菌穴口;
6.发菌培养
6.1)发菌棚空气湿度控制在40%~50%,菌袋温度控制在20℃~24℃,棚内地面每平方米摆放60棒,菌垛高度12层,两排留出20厘米通道;
6.2)刺孔增氧、转色管理;
6.3)越夏管理
越夏时发菌棚内菌棒疏散为每平方米40袋,菌袋两两一层上下交替呈井字型摆放,高度为8层;棚上腾空搭遮阳网遮阴,棚顶加设通风器,同时备好喷水设施以备高温时降温;
7.出菇管理
7.1)出菇棚及出菇排架的搭建
出菇棚采用钢筋骨架结构,钢筋骨架下悬一层吊架,层间距75cm,春秋季上层为遮阳网加塑料膜,下层悬吊一层塑料膜;夏季上层只盖遮阳网,下层一层塑料膜。在距地面120cm高度位置设放风口,外层塑料膜通过放风器上下滑卷,决定放风量的大小;放风口内衬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架式菇:
出菇排架采用架式菇结构,层间距0.3米,架间横向行距0.85米,纵向间距1.15米,每个行架架宽0.85米,每层搭设4根拉线或细绳,每层架摆放2行香菇菌袋,每袋香菇菌带相距0.12米,每架两端用地锚固定;每栋菇棚的两边留有0.7米的作业道,方便管理和采摘;
7.2)间栽枣树
在搭建的设施食用菌栽培棚间空隙留有2.4米宽的作业道,在作业道上每隔2.4米栽植一颗成年株枣树,树冠离地面1.2米以上,便于香菇棚通风换气;枣树通过设置在枣树上地表的节水滴管和设施内水的渗透解决供水问题;
7.3)脱袋排场
菌棒完全达到生理成熟进行脱袋催菇;
7.4)出菇管理
7.4.1)刺激出菇
菌棒培养达到生理成熟后,转色达到80%时,给以10℃的温差刺激,菌棒排放区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充分利用昼夜温差,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再受散射光的刺激,原基分化成带有菌盖、菌柄的菇蕾,逐渐长大成为香菇;棚内顶采用喷雾调湿,利用棚内下层塑料膜控温、保湿,气温在23℃以上早中晚通风并喷雾,当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喷雾一次;
7.4.2)菇蕾培养
形成菇蕾后,通风时结合喷雾,保持空气湿度为85%~90%,防止菇蕾枯死;
7.4.3)出茹
夏菇采摘前24小时不喷水喷雾,以减少菇体的含水量,延长保鲜时间;采摘并轻放周转筐里,及时放入保鲜库打冷降温保存;
7.4.4)养菌管理
出菇后及时清理菌棒上的死菇及菇根,尽量减少喷水,湿度控制在85%~90%,复壮养菌;养菌20天,菌棒恢复硬度、菇脚坑转为红褐色,达到出菇条件时,注水催蕾,进行下一茬出菇管理;
7.4.5)香菇生产后变为菌糠,按照重量比0.45:0.55掺鸡粪发酵降解后制得有机肥,春季给枣树环施;环施时在枣树树干周围70cm处挖封闭的30cm深的环形沟,填入制得的有机肥填并覆土。
步骤1.1中所述木屑利用步骤1.7中枣树修剪的枝叉制得。
实施例2
一种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工艺,其步骤如下:
1.配料
按照重量百分比木屑79%、麦麸20%、石膏1%配制营养料,营养料含水率60%;
2.过筛
营养料过筛孔为8厘米的网筛,去除大块木屑和杂质,使用拌料机在水泥或砖地上拌料,混合均匀,并确保水分均匀;
3.装袋
拌好的培养料经过3小时的闷堆后,使用装袋机及时装袋,将菌袋装紧,使用扎口机或手工扎口,轻拿轻放,高温生产时日料日清;
4.灭菌
当天装料当天灭菌,以免料变酸变质,排出冷气,防止人为造成灭菌死角;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36小时;
5.接种
将灭菌后的菌棒移入事先消毒的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发菌棚中冷却,待料温降到15℃时进行无菌接种;接种时要求用菌种堵实菌穴并高于袋面3~5毫米,呈钉子帽状,接种后用胶带纸或地膜封好菌穴口;
6.发菌培养
6.1)发菌棚空气湿度控制在55%-65%,菌袋温度控制在15℃~20℃,棚内地面每平方米摆放80棒,菌垛高度11层,两排留出40厘米通道;
6.2)刺孔增氧、转色管理;
6.3)越夏管理
越夏时发菌棚内菌棒疏散为每平方米50袋,菌袋两两一层上下交替呈井字型摆放,高度7层;棚上腾空搭遮阳网遮阴,棚顶加设通风器,同时备好喷水设施以备高温时降温;
7.出菇管理
7.1)出菇棚及出菇排架的搭建
出菇棚采用钢筋骨架结构,钢筋骨架下悬一层吊架,层间距85cm,春秋季上层为遮阳网加塑料膜,下层悬吊一层塑料膜;夏季上层只盖遮阳网,下层一层塑料膜。在距地面120cm高度位置设放风口,外层塑料膜通过放风器上下滑卷,决定放风量的大小;放风口内衬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架式菇:
出菇排架采用架式菇结构,层间距0.35米,架间横向行距0.95米,纵向间距1.25米,每个行架架宽0.95米,每层搭设4根拉线或细绳,每层架摆放2行香菇菌袋,每袋香菇菌带相距0.15米,每架两端用地锚固定;每栋菇棚的两边留有0.9米的作业道,方便管理和采摘;
7.2)间栽枣树
在搭建的设施食用菌栽培棚间空隙留有2.6米宽的作业道,在作业道上每隔2.6米栽植一颗成年株枣树,树冠离地面1.2米以上,便于香菇棚通风换气;枣树通过设置在枣树上地表的节水滴管和设施内水的渗透解决供水问题;
7.3)脱袋排场
菌棒完全达到生理成熟进行脱袋催菇;
7.4)、出菇管理
7.4.1)刺激出菇
菌棒培养达到生理成熟后,转色达到82%时,给以15℃的温差刺激,菌棒排放区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充分利用昼夜温差,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再受散射光的刺激,原基分化成带有菌盖、菌柄的菇蕾,逐渐长大成为香菇;棚内顶采用喷雾调湿,利用棚内下层塑料膜控温、保湿,气温在23℃以上早中晚通风并喷雾,当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喷雾一次;
7.4.2)菇蕾培养
形成菇蕾后,通风时结合喷雾,保持空气湿度为85%~90%,防止菇蕾枯死;
7.4.3)出茹
夏菇采摘前24小时不喷水喷雾,以减少菇体的含水量,延长保鲜时间;采摘并轻放周转筐里,及时放入保鲜库打冷降温保存;
7.4.4)养菌管理
出菇后及时清理菌棒上的死菇及菇根,尽量减少喷水,湿度控制在85%~90%,复壮养菌;养菌25天,菌棒恢复硬度、菇脚坑转为红褐色,达到出菇条件时,注水催蕾,进行下一茬出菇管理;
7.4.5)香菇生产后变为菌糠,按照重量比0.55:0.45掺鸡粪发酵降解后制得有机肥,春季给枣树环施;环施时在枣树树干周围70cm处挖封闭的30cm深的环形沟,填入制得的有机肥填并覆土。
步骤1中所述木屑利用步骤7中枣树修剪的枝叉制得。
实施例3
一种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工艺,其步骤如下:
1.配料
按照重量百分比木屑80%、麦麸19%、石膏1%配制营养料,含水率58%;
2.过筛
营养料过筛孔为7厘米的网筛,去除大块木屑和杂质,使用拌料机在水泥或砖地上拌料,混合均匀,并确保水分均匀;
3.装袋
拌好的培养料经过2.5小时的闷堆后,使用装袋机及时装袋,将菌袋装紧,使用扎口机或手工扎口,轻拿轻放,高温生产时日料日清;
4.灭菌
当天装料当天灭菌,以免料变酸变质,排出冷气,防止人为造成灭菌死角;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33小时;
5.接种
将灭菌后的菌棒移入事先消毒的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发菌棚中冷却,待料温降到10℃时进行无菌接种;接种时要求用菌种堵实菌穴并高于袋面3~5毫米,呈钉子帽状,接种后用胶带纸或地膜封好菌穴口;
6.发菌培养
6.1)发菌棚空气湿度控制在45%-55%,菌袋温度控制在10℃~15℃,棚内地面每平方米摆放70棒,菌垛高度10层,两排留出宽度为30厘米的通道;
6.2)刺孔增氧、转色管理;
6.3)越夏管理
越夏时发菌棚内菌棒疏散为每平方米45袋,菌袋两两一层上下交替呈井字型摆放,高度在6层;棚上腾空搭遮阳网遮阴,棚顶加设通风器,同时备好喷水设施以备高温时降温;
7.出菇管理
7.1)出菇棚及出菇排架的搭建:
出菇棚采用钢筋骨架结构,钢筋骨架下悬一层吊架,层间距80cm,春秋季上层为遮阳网加塑料膜,下层悬吊一层塑料膜;夏季上层只盖遮阳网,下层一层塑料膜。在距地面120cm高度位置设放风口,外层塑料膜通过放风器上下滑卷,决定放风量的大小;放风口内衬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架式菇:
出菇排架采用架式菇结构,层间距0.32米,架间横向行距0.9米,纵向间距1.2米,每个行架架宽0.9米,每层搭设4根拉线或细绳,每层架摆放2行香菇菌袋,每袋香菇菌带相距0.135米,每架两端用地锚固定;每栋菇棚的两边留有0.8米的作业道,方便管理和采摘;
7.2)间栽枣树
在搭建的设施食用菌栽培棚间空隙留有2.5米宽的作业道,在作业道上每隔2.5米栽植一颗成年株枣树,树冠离地面1.2米以上,便于香菇棚通风换气;枣树通过设置在枣树上地表的节水滴管和设施内水的渗透解决供水问题;
7.3)脱袋排场
菌棒完全达到生理成熟进行脱袋催菇;
7.4)出菇管理
7.4.1)刺激出菇
菌棒培养达到生理成熟后,转色达到85%时,给以12℃的温差刺激,菌棒排放区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充分利用昼夜温差,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再受散射光的刺激,原基分化成带有菌盖、菌柄的菇蕾,逐渐长大成为香菇;棚内顶采用喷雾调湿,利用棚内下层塑料膜控温、保湿,气温在23℃以上早中晚通风并喷雾,当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喷雾一次;
7.4.2)菇蕾培养
形成菇蕾后,通风时结合喷雾,保持空气湿度为85%~90%,防止菇蕾枯死;
7.4.3)出茹
夏菇采摘前24小时不喷水喷雾,以减少菇体的含水量,延长保鲜时间;采摘并轻放周转筐里,及时放入保鲜库打冷降温保存;
7.4.4)养菌管理
出菇后及时清理菌棒上的死菇及菇根,尽量减少喷水,湿度控制在85%~90%,复壮养菌;养菌23天,菌棒恢复硬度、菇脚坑转为红褐色,达到出菇条件时,注水催蕾,进行下一茬出菇管理;
7.4.5)香菇生产后变为菌糠,按照重量比1:1掺鸡粪发酵降解后制得有机肥,春季给枣树环施;环施时在枣树树干周围70cm处挖封闭的30cm深的环形沟,填入制得的有机肥填并覆土。
步骤1中所述木屑利用步骤7中枣树修剪的枝叉制得。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配料
按照重量百分比木屑81%~79%、麦麸18%~20%、石膏1%配制营养料,所述营养料含水率55%~60%;
2)过筛
营养料过6厘米~8厘米的网筛,去除大块木屑和杂质,使用拌料机在水泥或砖地上拌料,混合均匀,并确保水分均匀;
3)装袋
拌好的培养料经过2小时~3小时的闷堆后,使用装袋机及时装袋,将菌袋装紧,使用扎口机或手工扎口,轻拿轻放,高温生产时日料日清;
4)灭菌
当天装料当天灭菌,以免料变酸变质,排出冷气,防止人为造成灭菌死角;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30小时-36小时;
5)接种
将灭菌后的菌棒移入事先消毒的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发菌棚中冷却,待料温降到20℃以下进行无菌接种;接种时要求用菌种堵实菌穴并高于袋面3毫米~5毫米,呈钉子帽状,接种后用胶带纸或地膜封好菌穴口;
6)发菌培养
6.1)发菌棚空气湿度控制在40%~65%,菌袋温度控制在10℃~24℃,棚内地面每平方米摆放60棒~80棒,菌垛高度不超过12层,两排留出20~40厘米通道;
6.2)刺孔增氧、转色管理
6.3)越夏管理
越夏时发菌棚内菌棒疏散为每平方米40袋~50袋,菌袋两两一层上下交替呈井字型摆放,高度在8层以下;棚上腾空搭遮阳网遮阴,棚顶加设通风器,同时备好喷水设施以备高温时降温;
7)出菇管理
7.1)出菇棚及出菇排架的搭建
出菇棚采用钢筋骨架结构,钢筋骨架下悬一层吊架,层间距75cm~85cm,春秋季上层为遮阳网加塑料膜,下层悬吊一层塑料膜;夏季上层只盖遮阳网,下层一层塑料膜。在距地面120cm高度位置设放风口,外层塑料膜通过放风器上下滑卷,决定放风量的大小;放风口内衬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架式菇:
出菇排架采用架式菇结构,层间距0.3米~0.35米,架间横向行距0.85米~0.95米,纵向间距1.15米~1.25米,每个行架架宽0.85米~0.95米,每层搭设4根拉线或细绳,每层架摆放2行香菇菌袋,每袋香菇菌带相距0.12米~0.15米,每架两端用地锚固定;每栋菇棚的两边留有0.7米~0.9米的作业道,方便管理和采摘;
7.2)间栽枣树
在搭建的设施食用菌栽培棚间空隙留有2.4米~2.6米宽的作业道,在作业道上每隔2.4米~2.6米栽植一颗成年株枣树,树冠离地面1.2米以上,便于香菇棚通风换气;枣树通过设置在枣树上地表的节水滴管和设施内水的渗透解决供水问题;
7.3)脱袋排场:菌棒完全达到生理成熟进行脱袋催菇
7.4)出菇管理
7.4.1)刺激出菇:菌棒培养达到生理成熟后,转色达到80%以上时,给以10℃~15℃的温差刺激,菌棒排放区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充分利用昼夜温差,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再受散射光的刺激,原基分化成带有菌盖、菌柄的菇蕾,逐渐长大成为香菇;棚内顶采用喷雾调湿,利用棚内下层塑料膜控温、保湿,气温在23℃以上早中晚通风并喷雾,当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喷雾一次;
7.4.2)菇蕾培养:形成菇蕾后,通风时结合喷雾,保持空气湿度为85%~90%,防止菇蕾枯死;
7.4.3)出茹:夏菇采摘前24小时不喷水喷雾,以减少菇体的含水量,延长保鲜时间;采摘并轻放周转筐里,及时放入保鲜库打冷降温保存;
7.4.4)养菌管理:出菇后及时清理菌棒上的死菇及菇根,尽量减少喷水,湿度控制在85%~90%,复壮养菌;养菌20天~25天,菌棒恢复硬度、菇脚坑转为红褐色,达到出菇条件时,注水催蕾,进行下一茬出菇管理;
7.4.5)香菇生产后变为菌糠,按照重量比0.45:0.55~0.55:0.45掺鸡粪发酵降解后制得有机肥,春季给枣树环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环施是在枣树树干周围70cm处挖封闭的30cm深的环形沟,填入制得的有机肥填并覆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木屑利用枣树修剪的枝叉制得。
CN201711243954.5A 2017-11-30 2017-11-30 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42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43954.5A CN108142204B (zh) 2017-11-30 2017-11-30 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43954.5A CN108142204B (zh) 2017-11-30 2017-11-30 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2204A true CN108142204A (zh) 2018-06-12
CN108142204B CN108142204B (zh) 2020-01-21

Family

ID=62465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4395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42204B (zh) 2017-11-30 2017-11-30 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422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848A (zh) * 2019-12-20 2020-03-20 竹山县绿谷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春栽香菇催菇方法
CN112673892A (zh) * 2020-12-24 2021-04-20 临县食用菌协会 北方香菇架式栽培技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9054A (zh) * 2012-10-23 2013-02-13 陕西春天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 袋料香菇生产方法
CN106258494A (zh) * 2016-08-22 2017-01-04 山东福禾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枣树树枝培养香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9054A (zh) * 2012-10-23 2013-02-13 陕西春天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 袋料香菇生产方法
CN106258494A (zh) * 2016-08-22 2017-01-04 山东福禾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枣树树枝培养香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剑华等: "果树采摘园间作香菇栽培技术", 《食用菌》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848A (zh) * 2019-12-20 2020-03-20 竹山县绿谷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春栽香菇催菇方法
CN112673892A (zh) * 2020-12-24 2021-04-20 临县食用菌协会 北方香菇架式栽培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2204B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3590B (zh)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CN105993613B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季种植方法
CN103125273B (zh) 一种灵芝栽培方法
CN103907471B (zh) 一种麦冬无遮盖套种羊肚菌的方法
CN102550252B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栽培方法
CN106358751A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3563644B (zh)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4221704B (zh) 一种木耳挂袋栽培的方法
CN104335819A (zh) 一种平菇与葡萄的套种方法
CN106550768A (zh) 一种香菇的反季节栽培方法
CN108990656A (zh) 一种防止猕猴桃烂根和早期落叶的高厢高台式栽培方法
CN104094756A (zh) 铁皮石斛安全越冬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5493894A (zh) 一种桑树套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CN109997605A (zh) 一种羊肚菌箱式立体高效栽培方法
CN107396751A (zh) 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CN106034945A (zh) 一种南方林地的高效利用方法
CN101926265B (zh) 一种高温蘑菇的栽培方法
CN102860218B (zh) 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
CN108925363A (zh) 一种林下仿野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6941928A (zh) 一种桑黄的种植方法
CN108184590B (zh) 一种人参种质资源保存及种子种苗繁育方法
CN108142204A (zh) 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
CN104303966B (zh) 一种野生金线莲的栽培方法
CN102577837A (zh) 一种夏季生物荫棚套种平菇的方法
CN101584282A (zh) 菇瓜豆立体栽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