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4091B - 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34091B CN108134091B CN201711377968.6A CN201711377968A CN108134091B CN 108134091 B CN108134091 B CN 108134091B CN 201711377968 A CN201711377968 A CN 201711377968A CN 108134091 B CN108134091 B CN 1081340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n
- carbon
- complexing agent
- nano
- carbon compo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24—Alkaline accum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纳米锡/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各种碳材料为基底材料,以硝酸锡、氯化锡、硫酸锡、乙酸锡、柠檬酸锡等为锡原料,以含有机络合剂的水、乙二醇、丙二醇或其混合物为溶剂,以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水合肼等为还原剂。通过吸附‑分解‑还原法得到了一种纳米锡和碳的复合物,所述方法是通过将含锡离子的溶液吸附在碳材料的表面,滤去多余的溶液,在热处理之后得到氧化锡/锡与碳的复合物,并最终通过还原反应得到纳米锡/碳复合材料。此方法所得的复合材料中金属锡颗粒以纳米尺寸均匀分布在碳颗粒的表面,避免了传统的锡还原方法会造成大量锡团聚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碱性水系锌基电池,如锌锰、锌镍、锌空气电池等因使用不会燃烧的水系电解液,相对锂离子电池来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近年来,以锌镍、锌空气电池为代表的可以循环使用的二次水系电池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水系锌基电池的负极往往对电池的容量大小、工作电压、电能效率、充放电功率、可循环性、贮存性能等都有很大影响。人们通常将锌负极制备成锌粉、锌粒、锌球、锌片、锌丝等结构,以增大锌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同时,为了提高负极的电导率,又向其中加入导电碳、乙炔黑、石墨粉等导电从而使电池性能有所提高。然而,碳材料的存在使得其与锌形成了微电池,造成碳表面发生析氢,锌表面发生自放电反应,另外在充电时,低析氢过电位的碳表面会发生剧烈的析氢反应,这种副反应会消耗负极的活性物质从而降低电池容量,更严重的是,这会使电池内部出现大量的氢气气泡,从而导致电池报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将高析氢过电位的金属锡添加到锌负极以抑制锌负极表面的析氢反应。添加的方法通常为直接在锌负极中混入锡或氧化锡粉末,或者使用含锡的锌合金作为活性物质。然而直接混合锡粉末无疑无法保证锡在锌负极中的均匀分布,而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中的锌会经历锌-锌酸根离子-氧化锌或氢氧化锌的转变,锌锡合金不可能稳定存在,因此,这些方法无法保证锡在电极中的分布,更无法保证其对碳颗粒表面析氢反应的有效抑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布了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所述纳米锡/碳复合材料中,锡颗粒大小为 5-900nm。产物中锡颗粒所占比重为0.01-98wt%,纳米级锡颗粒均匀分布在碳材料的一次颗粒表面以及二次颗粒的孔隙中,没有出现大量金属锡团聚的现象。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
将碳材料加入溶液A中;搅拌;固液分离,干燥固体,得到备用料;所述溶液A中溶解有锡源;
步骤二
在保护气氛下,对步骤一所得备用料进行加热处理至200-500℃;保温;得到热处理后的备用料;
步骤三
将步骤二所得热处理后的备用料置于溶液B中,往溶液B加入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法还原得到纳米锡/碳复合材料;所述溶液B中不含络合剂和锡源。
用所得纳米锡/碳复合材料替代步骤一中的碳材料;按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的顺序循环操作N次后,得到锡含量大于等于35wt%的纳米锡/碳复合材料;所述N大于等于5。经过优选后,可得到锡含量为90-98wt%的纳米锡/碳复合材料;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所述溶液A通过下述步骤制备:
将络合剂加入到溶剂中,控制温度在20-80℃内和调整pH值在8-14内,在 20-40KHz频率下超声5-40分钟,再以200-1000转每分钟的转速搅拌5-45分钟后将锡源加入上述溶剂中,控制液体的温度为20-70℃、pH值为8-14,在20-50 KHz的频率下超声5-40分钟,或者以200-1000转每分钟的转速搅拌5-60分钟后,锡源溶解于溶液中;得到溶液A。作为优选,所述碱性溶液A中锡的浓度为0.12-250g/L、优选为2-100g/L、进一步优选为5-10g/L;络合剂的浓度为 0.15-400g/L。在本发明中,加入Sn源后,溶液A体系中不会形成沉淀。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将碳材料加入碱性溶液A中,在20-70℃温度内以15-40KHz的频率超声10-50分钟,再以200-800转每分钟的转速搅拌10-50分钟后,使含锡络合剂吸附在碳的表面以及内部,固液分离,干燥固体,得到备用料。为了提升产品的质量,一般采用在真空条件下,低温缓慢干燥;所述低温的温度小于等于90℃。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在保护气氛下,以2-7℃/min的升温速率将步骤一所得备用料升温至200-500℃;保温1-200min;得到热处理后的备用料。当络合剂为有机物或有机物的衍生物时,热处理的温度大于其分解温度。热处理时,必须严格控制其温度;避免出现纳米氧化锡被碳还原成锡;这样一来,不利于后续纳米氧化锡的生成的负载。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将步骤二所得热处理后的备用料置于溶液B中,往溶液B中逐滴加入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法还原得到纳米锡/ 碳复合材料。本发明步骤二所得热处理后的备用料中锡以纳米氧化锡和/或纳米锡存在。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所述溶液B包括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液A的溶剂包括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
碳材料选自导电炭黑,乙炔黑,石墨粉,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锡源选自硝酸锡,氯化锡,磷酸锡,硫酸锡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络合剂选自磷酸盐类络合剂、醇胺类络合剂、氨基羧酸盐类络合剂、羟基羧酸盐类络合剂、有机膦酸盐类络合剂、聚丙烯酸类络合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
所述磷酸盐类络合剂选自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醇胺类络合剂选自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氨基羧酸盐类络合剂选自氨三乙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盐、二乙烯三胺五羧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羟基羧酸盐类络合剂选自酒石酸、庚糖酸盐、葡萄糖酸钠、海藻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膦酸盐类络合剂选自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盐、胺三甲叉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丙烯酸类络合剂选自水解聚马来酸酐、聚丙烯酸、聚羟基丙烯酸、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以及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所述保护气氛为真空气氛或惰性气氛;所述惰性气氛的气体选自氮气、氩气、氦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真空气氛中,气压小于等于1000Pa。所述惰性气氛中氧的分压小于200Pa。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所述还原剂选自为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水合肼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固液分离的方式包括抽滤、离心分离、漏斗直接过滤等方式。
本发明首先将锡盐溶解在溶液A中(溶液A的溶剂包括水),得到含锡离子的溶液,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碳材料,搅拌以保证溶液能够充分润湿碳材料的表面。随后将多余的溶液与固体分离,并将已润湿的碳材料烘干。将吸附有含锡络合剂的碳材料在惰性气体或真空状态下进行热处理,此时得到前驱体。再将前驱体转移至溶液B中,再使用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前驱体,以得到纳米锡/碳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吸附-分解-还原法获得了粒径分布较窄的纳米锡。
本方法与传统的制备纳米锡的液相还原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液相还原反应开始前,将多余的溶液滤去,并不在含锡的溶液中直接还原,因此直接避免了溶液中锡元素在还原时发生锡金属团聚的现象,以获得到纳米锡金属。
同时,本发明还能制备锡含量极高的纳米锡/碳复合材料;而且最终所得产品中,最外层锡还能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本方法的核心步骤是使用碳材料吸附含有锡离子的溶液,再通过后续处理以得到纳米/碳复合材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通过锡离子在碳材料表面的均匀分布,这种方法避免了在还原过程中溶液本体中大量的锡离子被还原后会形成大块金属锡的情况,从而得到均匀分布在碳一次颗粒缝隙中的小体积锡单质颗粒。
2.本方法得到的锡颗粒尺寸极小(5-950nm),且可通过调整锡浓度和煅烧温度等方法调整锡的含量和尺寸。同时本发明同一批次下所得产品中,纳米Sn 粒度的跨度小于等于40nm、优化后可至10-15nm。
3.将本发明所得到的锡碳复合材料加入到锌膏电极后,其析氢过电位相对普通方法得到的锡碳复合材料或锡碳简单混合的材料增加了0.22-0.45V,说明这种纳米级的锡均匀负载在碳表面可以更好的抑制碳表面的析氢反应。
4.此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和苛刻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实施例1所得产物A的投射电子显微镜(T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一
在250毫升烧杯中加入100毫升去离子水,然后溶解氢氧化钠1.2g,加入 EDTA-Na4.8g搅拌溶解后加入硝酸锡2.32g,超声30分钟得到澄清溶液,
步骤二
加入3g导电炭黑,然后搅拌2小时是碳粉均匀分散,最后抽滤除去水溶液,步骤三
将所得固体在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后,在280度氩气气氛中煅烧30分钟。
步骤四
将所得的样品重新分散在30℃的水中,电磁搅拌下缓慢滴加50ml的3g L-1的硼氢化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3分钟,并将反应溶液迅速抽滤,再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反复清洗,得到产物A-纳米锡/碳复合材料(3.6g)。产物A中,锡的颗粒尺寸为10-40nm。
附图1中可看到在TEM深色的颗粒是电子难以穿透的金属锡粒子,尺寸在10-40nm之间,可看到其均匀分布在无定型碳颗粒的表面和缝隙中。没有发生团聚现象。
取此产物0.1g,普通导电碳和锡按此产物的比例混合并称取0.1g,以及常规直接液相法制备的等比例的锡碳复合材料(对比例1)0.1g;分别加入0.8g锌粉和0.08g PTFE粘结剂和0.02g CMC凝胶剂后,加入一定去离子水混成浆料并涂敷在铜网上,压实干燥后得到锌膏电极,以-6mA做恒流阴极极化,结果表明:添加有本实施例得到的材料的电极的析氢过电位分别比另外两个电极高了0.23 和0.33V,说明这种纳米级的锡均匀负载在碳表面可以更好的抑制碳表面的析氢反应。
以纳米锡/碳复合材料替代步骤二中的导电炭黑;按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的顺序循环操作5次后,再进行一次步骤四的处理,得到产物B-纳米锡/碳复合材料(6g),此时产物B锡的颗粒尺寸仍为10-40nm。
实施例2:
在100毫升烧杯中加入40毫升丙二醇,加入氯化锡0.8g,超声30分钟得到澄清溶液,然后加入1g碳纤维,然后搅拌1.5小时是碳粉均匀分散,最后过滤除去溶液,将所得固体在70℃下真空干燥10小时后,在350℃氮气气氛中煅烧40分钟。将所得的样品重新分散在30℃的水中,电磁搅拌下缓慢滴加40ml的 1.5g L-1的硼氢化钠异丙醇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2分钟,并将反应溶液迅速抽滤,再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反复清洗,得到最终产物。最终产物中,锡的颗粒尺寸为5-15nm。
取此产物0.1g,普通导电碳和锡按此产物的比例混合并称取0.1g,以及常规直接液相法制备的等比例的锡碳复合材料(对比例1)0.1g;分别加入0.8g锌粉和0.08g PTFE粘结剂和0.02g CMC凝胶剂后,加入一定去离子水混成浆料并涂敷在铜网上,压实干燥后得到锌膏电极,以-5mA做恒流阴极极化,结果表明:添加有本实施例得到的材料的电极的析氢过电位分别比另外两个电极高了0.25 和0.31V,说明这种纳米级的锡均匀负载在碳表面可以更好的抑制碳表面的析氢反应。
实施例3:
在250毫升烧杯中加入120毫升去离子水,加入海藻酸钠3.8g,搅拌溶解后加入硝酸锡2.1g,超声40分钟得到澄清溶液,然后加入2.4g碳纳米管,然后搅拌2.5小时是碳粉均匀分散,最后抽滤除去水溶液,将所得固体在60℃下真空干燥14小时后,在330℃氩气气氛中煅烧30分钟。将所得的样品重新分散在 30℃的水中,电磁搅拌下缓慢滴加30ml的2g L-1的硼氢化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2分钟,并将反应溶液迅速抽滤,再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反复清洗,得到最终产物。最终产物中,锡的颗粒尺寸为8-20nm。
取此产物0.1g,普通导电碳和锡按此产物的比例混合并称取0.1g,以及常规直接液相法制备的等比例的锡碳复合材料(对比例1)0.1g;分别加入0.8g锌粉和0.08g PTFE粘结剂和0.02g CMC凝胶剂后,加入一定去离子水混成浆料并涂敷在铜网上,压实干燥后得到锌膏电极,以-5mA做恒流阴极极化,结果表明:添加有本实施例得到的材料的电极的析氢过电位分别比另外两个电极高了0.23 和0.38V,说明这种纳米级的锡均匀负载在碳表面可以更好的抑制碳表面的析氢反应。
实施例4:
在500毫升烧杯中加入200毫升去乙二醇,加入聚羟基丙烯酸8.0g,搅拌溶解后加入硝酸锡4.6g,超声50分钟得到澄清溶液,然后加入6.0g石墨粉,然后搅拌3小时是碳粉均匀分散,最后过滤除去溶液,将所得固体在80℃下真空干燥10小时后,在400℃氮气气氛中煅烧35分钟。将所得的样品重新分散在 30℃的异丙醇中,电磁搅拌下缓慢滴加100ml的2gL-1的硼氢化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5分钟,并将反应溶液迅速抽滤,再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反复清洗,得到最终产物。最终产物中,锡的颗粒尺寸为20-60nm。
取此产物0.1g,普通导电碳和锡按此产物的比例混合并称取0.1g,以及常规直接液相法制备的等比例的锡碳复合材料(对比例1)0.1g;分别加入0.8g锌粉和0.08g PTFE粘结剂和0.02g CMC凝胶剂后,加入一定去离子水混成浆料并涂敷在铜网上,压实干燥后得到锌膏电极,以-5mA做恒流阴极极化,结果表明:添加有本实施例得到的材料的电极的析氢过电位分别比另外两个电极高了0.25 和0.33V,说明这种纳米级的锡均匀负载在碳表面可以更好的抑制碳表面的析氢反应。
对比例1:
使用常规的直接液相法制备锡碳复合材料,其它条件均匀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将络合剂,锡源等完全溶解,导电碳均匀分散后,并不滤去主体溶液,而是直接在该液相体系下滴加加50ml的3g L-1的硼氢化钠水溶液进行还原。滴加完毕后,反应3分钟,并将反应溶液迅速抽滤,再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反复清洗,得到最终产物。所得产物中,锡的尺寸分布跨度非常大;大的可以达到10-100 μm,小的也有10-30nm。
Claims (6)
1.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锡/碳复合材料,纳米锡颗粒大小为5-950nm,纳米级锡颗粒均匀分布在碳材料的一次颗粒表面以及二次颗粒的孔隙中;所述纳米锡/碳复合材料纳米锡颗粒所占比重为0.01-98wt%;
所述纳米锡/碳复合材料通过下述步骤制备:
步骤一
将碳材料加入溶液A中;搅拌;固液分离,干燥固体,得到备用料;所述溶液A中溶解有锡源;所述溶液A通过下述步骤制备:
将络合剂加入到溶剂中,控制温度在20-80℃内和调整pH值在8-14内,在20-40KHz频率下超声5-40分钟,再以200-1000转每分钟的转速搅拌5-45分钟后将锡源加入上述溶剂中,控制液体的温度为20-70℃、pH值为8-14,在20-50KHz的频率下超声5-40分钟,或者以200-1000转每分钟的转速搅拌5-60分钟后,锡源溶解于溶液中;得到溶液A;所述溶液A中锡的浓度为0.12-250g/L;络合剂的浓度为0.15-400g/L;
步骤二
在保护气氛下,以2-7℃/min的升温速率将步骤一所得备用料升温至200-500℃;保温1-200min;得到热处理后的备用料;
步骤三
将步骤二所得热处理后的备用料置于溶液B中,往溶液B中逐滴加入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法还原得到纳米锡/碳复合材料;
所述溶液B中不含络合剂和锡源且包含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将碳材料加入溶液A中,在20-70℃温度内以15-40KHz的频率超声10-50分钟,再以200-800转每分钟的转速搅拌10-50分钟后,使含锡的络合剂吸附在碳的表面以及内部,固液分离,干燥固体,得到备用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碳材料选自导电炭黑,石墨粉,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锡源选自硝酸锡,氯化锡,磷酸锡,硫酸锡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络合剂选自磷酸盐类络合剂、醇胺类络合剂、氨基羧酸盐类络合剂、羟基羧酸盐类络合剂、有机膦酸盐类络合剂、聚丙烯酸类络合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磷酸盐类络合剂选自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醇胺类络合剂选自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氨基羧酸盐类络合剂选自氨三乙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盐、二乙烯三胺五羧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羟基羧酸盐类络合剂选自酒石酸、庚糖酸盐、葡萄糖酸钠、海藻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膦酸盐类络合剂选自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盐、胺三甲叉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丙烯酸类络合剂选自水解聚马来酸酐、聚丙烯酸、聚羟基丙烯酸、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以及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氛为真空气氛或惰性气氛;所述惰性气氛的气体选自氮气、氩气、氦气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选自为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水合肼中的至少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77968.6A CN108134091B (zh) | 2017-12-19 | 2017-12-19 | 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77968.6A CN108134091B (zh) | 2017-12-19 | 2017-12-19 | 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34091A CN108134091A (zh) | 2018-06-08 |
CN108134091B true CN108134091B (zh) | 2020-07-17 |
Family
ID=62390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7796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34091B (zh) | 2017-12-19 | 2017-12-19 | 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340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77329B (zh) * | 2019-06-13 | 2022-10-11 | 天津师范大学 | 一种碳基-金属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 |
CN110911641B (zh) * | 2019-11-26 | 2020-10-30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长链缔合包裹石墨型立体网络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969192B (zh) * | 2020-08-18 | 2022-10-11 | 湖南大学 | 超长循环寿命钠离子二次电池合金类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3634235B (zh) * | 2021-08-05 | 2023-08-29 | 德之昭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羟基羧酸盐改性纳米活性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4246A (zh) * | 2009-08-07 | 2012-05-30 | 鲍尔热尼系统公司 | 碳纤维锌负电极 |
CN103137955A (zh) * | 2013-03-12 | 2013-06-05 |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用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801333A (zh) * | 2015-03-03 | 2015-07-29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型镍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
2017
- 2017-12-19 CN CN201711377968.6A patent/CN10813409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4246A (zh) * | 2009-08-07 | 2012-05-30 | 鲍尔热尼系统公司 | 碳纤维锌负电极 |
CN103137955A (zh) * | 2013-03-12 | 2013-06-05 |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用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801333A (zh) * | 2015-03-03 | 2015-07-29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型镍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34091A (zh) | 2018-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34090B (zh) | 一种纳米铋/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134091B (zh) | 一种纳米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054366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EP3496189A1 (en) | Compou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e, and use in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 |
AU2010265710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lithium iron phosphate material and composite lithium iron phosphate material produced thereby | |
CN110581272A (zh) | 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19227598A1 (zh) |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及负极的制备方法 | |
CN111048764A (zh) |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7732174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包覆LiFEPO4/CNTs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WO2015010437A1 (zh) | 一种纳米硅/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0783C (zh) | 碱性蓄电池、吸氢合金电极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8134092B (zh) | 一种纳米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357956A (zh) | 碳/二氧化钛包覆氧化锡纳米颗粒/碳组装介孔球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11785944A (zh) | 等离子活化切割硅废料制备多孔硅/碳/纳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 |
CN109786769B (zh) | 一种碳载贵金属氧化物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8039476B (zh) | 一种纳米氧化铟/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562713A (zh) | 一种表面负载碳量子点的新型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 |
Zhang et al. | Utilizing the Alterable Solubility of Chitosan in Aqueous Solution to Synthesize Nanosized Sulfur for High Performance Li–S Batteries | |
CN114497567B (zh) | 一种用于铝-氧化银电池的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956193B (zh) | 一种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8470901B (zh) | 一种碳纳米管锰酸锂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4835159B (zh) | 铅炭电池用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氧化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655581A (zh) | 一种调控气氛下有机酸铅配合物制备超细铅粉的方法 | |
CN114927675A (zh) | 一种复合金属包覆碳化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188929A (zh) | 氧化铅纳米颗粒锚定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