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8612B -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28612B CN108128612B CN201711478861.0A CN201711478861A CN108128612B CN 108128612 B CN108128612 B CN 108128612B CN 201711478861 A CN201711478861 A CN 201711478861A CN 108128612 B CN108128612 B CN 1081286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roller
- layer
- line
- roller line
- dou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35—Containers
- B65G2201/0258—Trays, totes or bi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所述双层辊道线机构和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均设有3个,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前方连接设置双层辊道线机构,此双层辊道线机构作为1#双层辊道线机构,1#双层辊道线机构前方连接设置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此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作为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前方依次设置两组双层辊道线机构和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组合,分别作为2#双层辊道线机构、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双层辊道线机构、3#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本发明通过调整传送机构的结构,使其能实现托盘的来回循环输送,同时能够节约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水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自动化切生产中在一条主输送线上进行上料、下料、托盘循环使用的送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生产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上能够实现以机械代替人工来完场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运输系统是控制物料进出流水线的过程的系统。现有的运输系统会以一定频率将物料一个一个地摆放在一条输送线上进行上料,再通过另外一条输送线下料,不仅占地面积过大,而且效率低,影响运输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整个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通过调整传送机构的结构,使其能够在不增设传输线的情况下,实现托盘的来回循环输送,提高输送效率,同时能够节约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包括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所述双层辊道线机构和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均设有3个,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前方连接设置双层辊道线机构,此双层辊道线机构作为1#双层辊道线机构,1#双层辊道线机构前方连接设置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此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作为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前方依次设置两组双层辊道线机构和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组合,分别作为2#双层辊道线机构、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双层辊道线机构、3#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
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包括单层输送机支架、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单层输送机辊道线,所述单层输送机支架分为左右两部分,其右侧部分与双层辊道线机构紧贴,右侧部分为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表面为传送带,在移动机构的上表面放置有托盘,其左侧部分高于右侧部分,左侧部分内安装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所述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连接到移动机构,以此调节移动机构的高度,进而调节托盘的高度;
所述双层辊道线机构,包括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二层辊道线下层动力电机、二层辊道线辊道支架、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所述二层辊道线辊道支架分为三层,中层和上层支架内分别连接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和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所述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的下方区域和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的下放区域设置都设有动力电机,分别作为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和二层辊道线下层动力电机;
所述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包括三层辊道线支架、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三层辊道线下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所述三层辊道线支架分为左右两部分,右侧部分的支架为中空结构,所述三层辊道线下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通过垂直设置的连杆固定在一起,组成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三层辊道线支架的右侧部分的中空结构中,三层辊道线支架的左侧部分高于右侧部分,其左侧部分内设有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所述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连接到升降机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长度与单层输送机支架长度相同,双层辊道线机构的长度大于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或单层输送机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下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之间的间距与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和二层辊道线下层动力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下方均设有可调地脚。
进一步的,所述单层输送机支架、所述二层辊道线辊道支架、所述三层辊道线支架的边缘均设有倒圆角。以此确保托盘在传送过程中不会磕碰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的长度大于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长度,此时,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上不设置动力电机;或者托盘的长度小于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长度,此时,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上需要设置动力电机,以带动辊轮转动好输送托盘。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在单层辊道线升降机构上放置托盘,托盘内放置待加工工件,然后启动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带动移动机构移动到与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等高,同时调整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与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等高,此时启动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带动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移动,通过移动机构上层的传送带送来的托盘被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输送到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然后通过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将升降机构抬升,使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与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等高,此时,可将第二个托盘放置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上,然后通过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将托盘送到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然后继续依次输送到2#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和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并提升其升降机构,此时,如果放置于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的托盘内的待加工工件已经加工完成,则向下移动然后送到2#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上,并再输送到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此时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上的托盘内待加工工件已经完成加工,并被取走,于是空托盘也向下移动,此时在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上的托盘已经被移动到与2#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等高,并通过2#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向回输送空托盘,此时调整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移动机构到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等高,让回收的空托盘最后回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并再次放入待加工工件进行循环送料。
进一步的,当一组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不能满足循环需求送料的时候,此时通过增多的一组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进一步执行循环送料。
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至少一组,最好两组的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能够实现送料的循环往复,让空托盘能够在输送过程中完成循环作业,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循环传送带需设置弯道和至少两条传送带的方式,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节约空间,利用设定好的程序,调整时间差,满足工作需求,且可以根据加工产品的不同,设置一组或者两组甚至多组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结构,最大范围的适应不同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层辊道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为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2为1#双层辊道线机构、3为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4为2#双层辊道线机构、5为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6为3#双层辊道线机构、7为3#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8为托盘。
11为单层输送机支架、12为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13为单层输送机辊道线、
21为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22为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23为二层辊道线下层动力电机、24为二层辊道线辊道支架、25为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
31为三层辊道线支架、32为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33为三层辊道线下层辊道、34为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35为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包括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下方均设有可调地脚;所述双层辊道线机构和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均设有3个,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前方连接设置双层辊道线机构,此双层辊道线机构作为1#双层辊道线机构2,1#双层辊道线机构2前方连接设置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此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作为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前方依次设置两组双层辊道线机构和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组合,分别作为2#双层辊道线机构4、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5、3#双层辊道线机构6、3#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7;
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包括单层输送机支架11、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12、单层输送机辊道线13,所述单层输送机支架11分为左右两部分,其右侧部分与双层辊道线机构紧贴,右侧部分为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表面为传送带,在移动机构的上表面放置有托盘8,其左侧部分高于右侧部分,左侧部分内安装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12,所述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12连接到移动机构,以此调节移动机构的高度,进而调节托盘8的高度;
所述双层辊道线机构,包括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21、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22、二层辊道线下层动力电机23、二层辊道线辊道支架24、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所述二层辊道线辊道支架24分为三层,中层和上层支架内分别连接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21和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所述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的下方区域和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21的下放区域设置都设有动力电机,分别作为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22和二层辊道线下层动力电机23;所述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22和二层辊道线下层动力电机23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包括三层辊道线支架31、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32、三层辊道线下层辊道33、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34、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35,所述三层辊道线支架31分为左右两部分,右侧部分的支架为中空结构,所述三层辊道线下层辊道33、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34、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35通过垂直设置的连杆固定在一起,组成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三层辊道线支架31的右侧部分的中空结构中,三层辊道线支架31的左侧部分高于右侧部分,其左侧部分内设有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32,所述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32连接到升降机构侧面。
所述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长度与单层输送机支架11长度相同,双层辊道线机构的长度大于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或单层输送机支架11。所述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下层辊道33、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34、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35之间的间距与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21、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的间距相等。
所述单层输送机支架11、所述二层辊道线辊道支架24、所述三层辊道线支架31的边缘均设有倒圆角。以此确保托盘8在传送过程中不会磕碰损坏。
所述托盘8的长度大于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长度,此时,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上不设置动力电机;或者托盘8的长度小于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长度,此时,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上需要设置动力电机,此时的动力电机可以正反转,以带动辊轮转动,好能朝不同方向输送托盘8。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在单层辊道线升降机构上放置托盘8,托盘8内放置待加工工件;
S2、然后启动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12,带动移动机构移动到与1#双层辊道线机构2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等高,同时调整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35与1#双层辊道线机构2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等高,此时启动1#双层辊道线机构2的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22,带动1#双层辊道线机构2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移动,通过移动机构上层的传送带送来的托盘8被1#双层辊道线机构2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输送到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35,然后通过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的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32将升降机构抬升,使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34与1#双层辊道线机构2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等高;
S3、在完成上述步骤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需要,提前一点),可将第二个托盘8放置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上,然后通过1#双层辊道线机构2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将托盘8送到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34,然后继续依次输送到2#双层辊道线机构4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和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5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35,并提升其升降机构,此时,如果放置于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35的托盘8内的待加工工件已经加工完成,则向下移动然后送到2#双层辊道线机构4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上,并再输送到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5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34,此时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5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35上的托盘8内待加工工件已经完成加工,并被取走;
S4、此时操作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5的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32,空托盘8也随着升降机构向下移动,此时在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5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34上的托盘8已经被移动到与2#双层辊道线机构4的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21等高,并通过2#双层辊道线机构4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25向回输送空托盘8,此时调整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的移动机构到1#双层辊道线机构2的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21等高,让回收的空托盘8最后回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并再次放入待加工工件进行循环送料。
S5、当一组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不能满足循环需求送料的时候,此时通过增多的一组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进一步执行循环送料。
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1#双层辊道线机构2、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2#双层辊道线机构4、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5、3#双层辊道线机构6、3#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7均设有各自的控制装置,以确保运转过程不会出现衔接错误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所述双层辊道线机构和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均设有3个,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前方连接设置双层辊道线机构,此双层辊道线机构作为1#双层辊道线机构,1#双层辊道线机构前方连接设置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此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作为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前方依次设置两组双层辊道线机构和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组合,分别作为2#双层辊道线机构、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双层辊道线机构、3#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
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包括单层输送机支架、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单层输送机辊道线,所述单层输送机支架分为左右两部分,其右侧部分与双层辊道线机构紧贴,右侧部分为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表面为传送带,在移动机构的上表面放置有托盘,其左侧部分高于右侧部分,左侧部分内安装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所述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连接到移动机构,以此调节移动机构的高度,进而调节托盘的高度;
所述双层辊道线机构,包括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二层辊道线下层动力电机、二层辊道线辊道支架、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所述二层辊道线辊道支架分为三层,中层和上层支架内分别连接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和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所述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的下方区域和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的下放区域设置都设有动力电机,分别作为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和二层辊道线下层动力电机;
所述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包括三层辊道线支架、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三层辊道线下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所述三层辊道线支架分为左右两部分,右侧部分的支架为中空结构,所述三层辊道线下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通过垂直设置的连杆固定在一起,组成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三层辊道线支架的右侧部分的中空结构中,三层辊道线支架的左侧部分高于右侧部分,其左侧部分内设有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所述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连接到升降机构侧面;
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1#双层辊道线机构、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2#双层辊道线机构、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3#双层辊道线机构、3#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均设有各自的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长度与单层输送机支架长度相同,双层辊道线机构的长度大于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或单层输送机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下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之间的间距与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和二层辊道线下层动力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下方均设有可调地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输送机支架、所述二层辊道线辊道支架、所述三层辊道线支架的边缘均设有倒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长度大于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长度,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上不设置动力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长度小于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长度,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上需要设置动力电机,以带动辊轮转动好输送托盘。
9.一种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在单层辊道线升降机构上放置托盘,托盘内放置待加工工件,然后启动单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带动移动机构移动到与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等高,同时调整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与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等高,此时启动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动力电机,带动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移动,通过移动机构上层的传送带送来的托盘被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输送到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然后通过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链轮链条升降机构将升降机构抬升,使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与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等高,此时,可将第二个托盘放置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上,然后通过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将托盘送到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然后继续依次输送到2#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和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并提升其升降机构,此时,如果放置于1#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的托盘内的待加工工件已经加工完成,则向下移动然后送到2#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上,并再输送到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此时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上层辊道上的托盘内待加工工件已经完成加工,并被取走,于是空托盘也向下移动,此时在2#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三层辊道线中层辊道上的托盘已经被移动到与2#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等高,并通过2#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上层辊道向回输送空托盘,此时调整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的移动机构到1#双层辊道线机构的二层辊道线下层辊道等高,让回收的空托盘最后回到单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并再次放入待加工工件进行循环送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一组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不能满足循环需求送料的时候,此时通过增多的一组双层辊道线机构、三层辊道线升降输送机进一步执行循环送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78861.0A CN108128612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78861.0A CN108128612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28612A CN108128612A (zh) | 2018-06-08 |
CN108128612B true CN108128612B (zh) | 2023-07-04 |
Family
ID=62393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78861.0A Active CN108128612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286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9723A (zh) * | 2019-04-03 | 2019-07-05 | 易视智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轨道传输方法、串联轨道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1228908B (zh) * | 2020-03-19 | 2021-12-17 | 五邑大学 | 空气滤芯生产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77817A (en) * | 1993-12-22 | 1995-01-03 | Jervis B. Webb Company | Bi-directional accumulation roller conveyor |
CN101337224A (zh) * | 2008-08-12 | 2009-01-07 |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翻板串联式轮胎分级输送装置 |
US20100300840A1 (en) * | 2009-05-27 | 2010-12-02 | Bleichert, Inc. | Gravity Conveyor System |
CN205457875U (zh) * | 2016-03-10 | 2016-08-17 | 黑龙江大学 | 一种智能自动化传菜系统 |
CN106743279A (zh) * | 2016-12-13 | 2017-05-31 | 广元欣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医用物流系统 |
CN207671179U (zh) * | 2017-12-29 | 2018-07-31 |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 |
-
2017
- 2017-12-29 CN CN201711478861.0A patent/CN10812861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28612A (zh) | 2018-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34532B (zh) | 一种板材打磨加工的加工线 | |
CN200951837Y (zh) | 货物自动分拣分装装置 | |
CN107902356B (zh) | 一种全自动物料输送系统 | |
CN104555317A (zh) | 一种自动循环供料系统 | |
CN210365854U (zh) | 一种用于铸造模具转运的转向输送设备 | |
CN203820065U (zh) | 自动循环式成型砖码垛系统 | |
TWI571421B (zh) | Automatic stacking machine and automatic stacking method | |
CN107841726B (zh) | 全自动镀膜机 | |
CN108128612B (zh) |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5802417U (zh) | 电芯自动输送线 | |
CN202272461U (zh) | 塑料瓶胚多层冷却循环装置 | |
CN108502480A (zh) | 自动传送线 | |
CN113043448A (zh) | 一种陶瓷生产线 | |
CN105253683A (zh) | 自动叠料机 | |
CN203095029U (zh) | 传送线托盘循环使用装置 | |
CN211444041U (zh) | 一种双层物料循环输送设备 | |
CN110391475B (zh) | 一种小物料循环倾倒系统 | |
CN102009162B (zh) | 铜铝复合排浇铸系统中的储料及输送装置 | |
CN107187875A (zh) | 真空玻璃生产转运方法 | |
CN106697879A (zh) | 一种丝网印刷机进出料输送装置及方法 | |
CN216763409U (zh) | 一种自动连续上料机构 | |
CN207671179U (zh) | 一种铸件自动打磨用的新型混料运输系统 | |
CN209956710U (zh) | 一种自动上下料料仓 | |
CN210022666U (zh) | 一种用于油边机的多头油边装置及自动油边机 | |
CN110155737B (zh) | 一种自动靠边拆垛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