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8673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8673A
CN108068673A CN201711103805.9A CN201711103805A CN108068673A CN 108068673 A CN108068673 A CN 108068673A CN 201711103805 A CN201711103805 A CN 201711103805A CN 108068673 A CN108068673 A CN 108068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ir bag
head rest
protrusion
res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038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崎圭太
户田启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68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8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5Head-rests provided with side-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4Hydro-pneumatic adjustments of the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002/899Head-res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车辆座椅包括头枕体,头枕体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上部处,座椅靠背由座垫可旋转地支撑,乘员就坐于座垫上。头枕体被蒙皮材料覆盖。头枕体包括驱动体,驱动体被构造成通过在头枕体的内部操作,而在蒙皮材料的座椅前侧的表面处形成隆起部并且在座椅高度方向上改变隆起部的形成位置,其中隆起部是朝向座椅的前侧隆起的蒙皮材料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报No.2013-189029(JP 2013-189029A)公开了一种颈部支撑装置。在该颈部支撑装置中,支撑乘员的颈部的颈部支撑部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和头枕之间。颈部支撑部大体上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可移动且通过紧固螺栓的紧固而固定。因此,颈部支撑部可根据乘员的颈部的位置布置,且因此颈部可被合适地支撑。
发明内容
然而,在JP 2013-189029A中公开的构造中,在颈部支撑部的高度被调整时,紧固螺栓需要被松开且然后在颈部支撑部移动之后被紧固,这导致调整颈部支撑部的位置的时间和努力的增加。因此,现有技术具有用于在以上所述方面中改进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容易地调整支撑乘员的颈部的部分的位置的车辆座椅。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头枕体,头枕体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上部处,座椅靠背由座垫可旋转地支撑,乘员就坐于座垫上。头枕体被蒙皮材料覆盖。头枕体包括驱动体,驱动体被构造成:通过在头枕体的内部操作,而在蒙皮材料的座椅前侧的表面处形成隆起部并且在座椅高度方向上改变隆起部的形成位置,其中隆起部是朝向座椅的前侧隆起的蒙皮材料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被蒙皮材料覆盖的头枕体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上部处,座椅靠背由座垫可旋转地支撑。在头枕体内,通过操作设置在头枕体的内部的驱动体,在蒙皮材料的座椅前侧表面处形成隆起部,隆起部是朝向座椅的前侧隆起的蒙皮材料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因此,定位在头枕体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乘员的颈部可通过隆起部被支撑。另外,因为隆起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隆起部的形成位置通过驱动体在座椅高度方向上被改变,所以隆起部可根据随着乘员改变的颈部的位置容易地被移动。
在根据本方面的车辆座椅中,驱动体可包括多个气囊,所述气囊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并且被构造成通过将空气供给到所述气囊中而膨胀。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因为驱动体包括气囊,气囊被构造成通过将空气供给到气囊中而膨胀,所以隆起部可通过将空气供给到气囊中来形成。另外,通过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气囊且调整供给到每个气囊的空气的量,隆起部的形成位置可在座椅高度方向上改变。即,一般地,在隆起部由促动器、马达等形成的构造的情况中,对于在座椅高度方向上改变隆起部的形成位置需要另外的促动器、马达等。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单个空气供给源调整供给到每个气囊的空气的量,可在座椅高度方向上改变隆起部的形成位置。因此,隆起部可被允许在相对小数目的部件的情况下隆起和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车辆座椅中,一个气囊被包括在多个气囊中并且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较高位置处,而另一个气囊被包括在所述多个气囊中并且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成与所述一个气囊相邻且在所述一个气囊的下方,所述一个气囊的下端部与所述另一个气囊的上端部可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相互重叠。
在根据本方面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多个气囊中的至少两个气囊可分别布置在头枕体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因为气囊分别布置在头枕体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所以在供给空气时,分开的气囊在乘员的头部的右侧和左侧上朝向着座椅的前侧隆起。因此,可从右侧和左侧支撑乘员的头部。
在根据本方面的车辆座椅中,与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较高位置处的气囊相比,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较低位置处的气囊可被设定为在膨胀状态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在沿着驱动体的座椅上下方向布置的气囊中,与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较高位置处的气囊相比,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较低位置处的气囊被设定为在膨胀状态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一般地,在具有相对大体格的乘员就坐的情况中,乘员的肩部定位在设置在头枕体的座椅下侧处的气囊附近。然而,在本发明的方面中,因为与乘员的肩部对应的气囊在膨胀状态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在座椅上下方向上较高位置处的气囊,所以乘员的肩部可被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较低位置处的气囊宽广地支撑。
在根据本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头枕体的蒙皮材料可被构造成与覆盖座椅靠背的蒙皮材料连续。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因为覆盖头枕体的蒙皮材料被构造成与覆盖座椅靠背的蒙皮材料连续,所以在形成隆起部时,乘员的从其颈部至与座椅靠背对应的乘员的肩部的部分可被蒙皮材料连续地支撑。即,乘员的从颈部至肩部的部分可被宽广地覆盖。
在根据本方面的车辆座椅中,驱动体可包括:上下调整马达,上下调整马达被构造成在座椅上下方向上调整隆起部的位置;和前后调整马达,前后调整马达被构造成在座椅前后方向上调整隆起部的位置。
利用根据本方面的车辆座椅,获得了容易地调整支撑乘员颈部的部分的位置的良好效果。
利用根据本方面的车辆座椅,获得了实现空间节约的良好的效果。
利用根据本方面的车辆座椅,获得了改进保持乘员头部的特性的良好效果。
利用根据本方面的车辆座椅,获得了改进在就坐时的舒适性的良好效果。
利用根据本方面的车辆座椅,获得了进一步改进在就坐时的舒适性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与工业意义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图示了其中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头枕体在车辆侧视图中被观察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图示了其中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头枕体内被操作的第一气囊在车辆侧视图中被观察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图示了其中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头枕体内被操作的第二气囊在车辆侧视图中被观察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图示了其中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头枕体内被操作的第三气囊在车辆侧视图中被观察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图示了其中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头枕体内被操作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在车辆侧视图中被观察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图示了其中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头枕体内被操作的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在车辆侧视图中被观察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A是图示了其中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头枕体的内部在车辆前视图中被观察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7B是图示了沿图7A中的线VIIB-VIIB截取的状态的截面图;并且
图8是图示了其中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头枕体在车辆侧视图中被观察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7B描述车辆座椅的第一实施例。在图中所示的箭头FR、RH、UP分别指示了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向、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方向、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向。在第一实施例中,在车辆座椅中,座椅前后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座椅上下方向与车辆上下方向一致,且座椅宽度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一致。
如在图1中图示,设置在车辆(未图示)的车辆舱室内的车辆座椅10被构造成包括:座垫(未图示),乘员就座在座垫上;座椅靠背12,座椅靠背12由座垫的后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头枕体14,头枕体14与座椅靠背12的上部一体地设置;和蒙皮材料16。座椅靠背12被构造成在座椅靠背12内包括座椅靠背框架18和附接到座椅靠背框架18的座椅靠背垫20。
头枕体14被构造成在头枕体14内包括头枕框架24、头枕垫26和驱动体28。头枕框架24被构造成包括头枕支柱30和头枕板32(见图7A)。头枕支柱30通过将金属管构件等弯曲来形成且形成为大体上U形,所述U形在车辆前视图中朝向车辆的下侧开放。头枕板32附接到头枕支柱30以覆盖头枕支柱30的车辆前侧。另外,头枕支柱30的下端部插入到座椅靠背框架18的上端部内,使得头枕支柱30且因此头枕框架24通过座椅靠背框架18保持。
头枕垫26由例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的柔性材料形成,其与座椅靠背垫20一体地形成,且设置在头枕框架2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
座椅靠背12、头枕体14和座垫被蒙皮材料16覆盖。蒙皮材料16由具有弹性的布制成。第一实施例的蒙皮材料16包括:座椅靠背前表面覆盖部34,座椅靠背前表面覆盖部34覆盖了座椅靠背12的车辆前侧;和头枕覆盖部36,头枕覆盖部36连续地覆盖了座椅靠背12的车辆后侧和头枕体14的车辆前侧和车辆后侧,且所述蒙皮材料16通过将座椅靠背前表面覆盖部34和头枕覆盖部36合适地缝合来形成。具体地,头枕覆盖部36的端部38被折回到车辆的前侧,且所述端部38和座椅靠背前表面覆盖部34的车辆上侧的端部40被相互缝合。即,头枕覆盖部36与座椅靠背前表面覆盖部34连续。
将丝42插入到头枕覆盖部36的端部38的折叠部内。端部38的折叠部和丝42被容纳在沟槽44内,所述沟槽44形成在座椅靠背垫20(头枕垫26)内且朝向车辆的前侧开放。丝42通过拱曲环48连接到插入丝46,所述插入丝46插入模制在座椅靠背垫20内。
驱动体28被构造成包括多个气囊50,且气囊50附接到布置在头枕支柱3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头枕垫26的车辆前侧表面。气囊50具体地包括:第一气囊52,第一气囊5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布置在较高位置处;第二气囊54,第二气囊54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布置在比第一气囊52的位置低的位置处;和第三气囊56,第三气囊56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布置在比第二气囊54的位置低的位置处。即,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布置。第一气囊52的下端部53布置为与第二气囊54的上端部5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类似地,第二气囊54的下端部57布置为与第三气囊56的上端部59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另外,第三气囊56的下端部61布置在与头枕板32的下端部60对应的位置处(见图7A)。
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分别经由管道连接到设置在车辆座椅10内部的泵(未图示),所述管道将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的内部连通。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被构造成通过将空气从泵经由管道供给到所述各气囊而膨胀。泵设置有控制器(未图示),使得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可通过控制器被个别地供给以空气。
如在图7A中图示,第一气囊52作为一对右气囊和左气囊布置,在所述一对右气囊和左气囊之间,垂直线V在车辆前视图中通过头枕体14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中间。第一气囊52的上端部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布置在与头枕板32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对应的位置处。在图7A中,头枕垫26的图示被省去以便于理解头枕板32和气囊50之间的关系。
类似于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作为一对右气囊和左气囊布置,使得垂直线V在车辆前视图中处于所述一对右气囊和左气囊之间。第二气囊54在膨胀状态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体上等于第一气囊52在膨胀状态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第三气囊56被构造成一个单独体,且设定为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具有比第一气囊52和第二气囊54在膨胀状态中更大的尺寸。
气囊的操作
气囊50如下操作。首先,在具有相对大的体格的乘员A(未图示)在车辆座椅10上就坐的情况中,乘员A的颈部定位在头枕体14的车辆上侧处。在此情况中,通过操作操作开关(未图示)来操作泵和控制器,如在图2中所图示,将空气供给到第一气囊52,使得第一气囊52朝向车辆的前侧隆起。因此,作为朝向车辆的前侧隆起的头枕覆盖部36(蒙皮材料16)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一部分的隆起部22形成在头枕体14的车辆上侧处。乘员A的颈部可通过形成在头枕体14的车辆上侧处的隆起部22支撑。
在具有近似标准体型的体格的乘员B(未图示)在车辆座椅10上就坐的情况中,乘员B的颈部大体上定位在头枕体14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中间内。在此情况中,通过操作操作开关来操作泵和控制器,如在图3中图示,将空气供给到第二气囊54,使得第二气囊54朝向车辆的前侧隆起。因此,作为朝向车辆的前侧隆起的头枕覆盖部36(蒙皮材料16)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一部分的隆起部22大体形成在头枕体14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中间内。乘员B的颈部可通过大体上形成在头枕体14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中间的隆起部22支撑。
此外,在具有相对小的体格的乘员C(未图示)在车辆座椅10上就坐的情况中,乘员C的颈部定位在与头枕体14的车辆下侧对应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中,通过操作操作开关(未图示)来操作泵和控制器,如在图4中图示,将空气供给到第三气囊56,使得第三气囊56朝向车辆的前侧隆起。因此,作为朝向车辆的前侧隆起的头枕覆盖部36(蒙皮材料16)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一部分的隆起部22形成在头枕体14的车辆下侧处。乘员C的颈部可通过形成在头枕体14的车辆下侧处的隆起部22支撑。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气囊52的下端部53布置为与第二气囊54的上端部5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如在图5中图示,所以通过将空气供给到第一气囊52和第二气囊54中的每个气囊,头枕体14内的隆起部22形成在与第一气囊52和第二气囊54之间的重叠部对应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中,隆起部22布置为比将空气仅供给到第一气囊52的情况更靠近车辆的下侧,且隆起部22布置为比将空气仅供给到第二气囊54的情况更靠近车辆的上侧。
另外,因为第二气囊54的下端部57布置为与第三气囊56的上端部59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如在图6中所图示,所以通过将空气供给到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中的每个气囊,头枕体14内的隆起部22形成在与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之间的重叠部对应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中,隆起部22布置为比将空气仅供给到第二气囊54的情况更靠近车辆的下侧,且隆起部22布置为比将空气仅供给到第三气囊56的情况更靠近车辆的上侧。因此,通过控制供给到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中的每个气囊的空气的量,隆起部2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隆起量可被控制,且形成隆起部22的位置可在座椅高度方向上改变。
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下面,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在图1中所图示,被蒙皮材料16覆盖的头枕体14设置在座椅靠背12的上部处,座椅靠背12由座垫可旋转地支撑。在头枕体14内,通过操作在头枕体14内部设置的驱动体28内的气囊50,作为朝向车辆的前侧隆起的蒙皮材料16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一部分的隆起部22形成在蒙皮材料16的座椅前侧的表面处。因此,定位在头枕体1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乘员的颈部可被隆起部22支撑。另外,因为隆起部22被构造成使得通过控制供给到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中的每个气囊的空气的量而在座椅高度方向上改变隆起部22的形成位置,所以隆起部22可根据随乘员变化的颈部的位置容易地移动。因此,支撑乘员的颈部的部分的位置可容易地被调整。
另外,因为驱动体28被构造成包括气囊50,气囊50被构造成通过将空气供给到气囊50中而膨胀,所以只要设置气囊50和向气囊50供给空气的泵则隆起部22可形成。另外,通过将气囊50的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沿车辆上下方向布置且使用控制器调整供给到每个气囊50的空气的量,则隆起部22的形成位置可在座椅高度方向上改变。即,一般地,在隆起部22由促动器、马达等形成的构造的情况中,对于在高度方向上改变隆起部22的形成位置需要另外的促动器、马达等。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单个泵和控制器调整供给到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中的每个气囊的空气的量,隆起部22的形成位置可在座椅高度方向上改变。因此,隆起部22可被允许在相对小数目的部件的情况下隆起和移动。作为结果,可实现空间节约。
此外,覆盖了头枕体14的蒙皮材料16的头枕覆盖部36与覆盖了座椅靠背12的座椅靠背前表面覆盖部34连续地设置。因此,在形成隆起部22时,从乘员的颈部至通过座椅靠背12支撑的乘员的肩部的乘员的部分可被蒙皮材料16连续地支撑。即,乘员的从颈部至肩部的部分可被宽广地覆盖。因此,可改进在就坐时的舒适性。
此外,如在图7A中所图示,第一气囊52被分为右气囊和左气囊,在右气囊和左气囊之间,垂直线V在车辆前视图中通过头枕体14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且右部和左部分别布置在头枕体14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因此,在供给空气时,如在图7B中所图示,右部和左部在乘员的头部H的右侧和左侧上朝向车辆的前侧隆起。因此,可从右侧和左侧支撑乘员的头部H。因此,保持乘员头部的特性可被改进。
另外,布置为更靠近车辆的下侧的第三气囊56设定为在膨胀状态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具有比布置为更靠近车辆的上侧的第一气囊52和第二气囊54更大的尺寸。一般地,在具有相对大体格的乘员A就坐的情况中,乘员A的肩部定位在设置在头枕体14的车辆下侧处的第三气囊56附近。然而,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中,因为与乘员A的肩部对应的第三气囊56在膨胀状态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第一气囊52和第二气囊54,所以乘员A的肩部可被宽广地支撑。因此,可进一步改进就坐时的舒适性。
在第一实施例中,气囊50由第一气囊52、第二气囊54和第三气囊56构成。然而,气囊50不限制于此且也可由两个气囊或四个以上的气囊形成。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8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与以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基本上类似的相同元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且将省去其描述。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62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相同的基本构造,且其特征在于驱动体64通过驱动马达被操作。
即,如在图8中所图示,驱动体64设置在头枕体14内部。驱动体64被构造成包括:延伸和收缩部66、第一丝68、第二丝70、前后调整马达72和上下调整马达74.。
延伸和收缩部66被构造成包括:弯曲板76、上支撑部分78和下支撑部80。上支撑部78和下支撑部80布置于头枕支柱8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头枕支柱8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且上支撑部78和下支撑部80附接到头枕支柱82从而可相对于头枕支柱8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移动。弯曲板76由弹性可变形的材料制成且附接到上支撑部78和下支撑部80的车辆前侧表面。
第一丝68插入到第一保持管86内,且第一丝68的第一端部84附接到延伸和收缩部66的下支撑部80。另外,第一丝68的第二端部88附接到卷绕齿轮90。卷绕齿轮90通过来自连接到操作开关(未图示)的前后调整马达72的驱动力旋转以使第一丝68卷绕。第一保持管86的第一端部92通过上支撑部78保持。因此,第一保持管86与上支撑部78整体地移动。此外,卷绕齿轮90和前后调整马达72被构造成通过保持构件(未图示)与上支撑部78整体地移动。
第二丝70布置在头枕支柱8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且插入到附接到头枕支柱82的第二保持管94和第三保持管96内。具体地,第二丝70具有椭圆环形形状,使得在车辆侧视图中车辆上下方向作为其长轴,第二丝70的车辆上侧插入到第二保持管94内,且第二丝70的车辆下侧插入到第三保持管96内。另外,第二丝70的车辆前侧的部分固定到下支撑部80。此外,齿条98附接到第二丝70的车辆后侧的部分。齿条98由具有柔性的构件制成,且被构造成与通过上下调整马达74的驱动力而旋转的上下调整齿轮100啮合,所述上下调整马达74连接到固定到头枕体14的内部的操作开关(未图示)。
驱动体的操作
驱动体64如下操作。首先,在具有相对大体格的乘员A在车辆座椅62上就坐的情况中,乘员A的颈部定位在头枕体14的车辆上侧处。在此情况中,通过操作操作开关来操作前后调整马达72,减少了上支撑部78和下支撑部80之间的间隔,且弯曲板76朝向车辆的前侧弹性变形。因此,形成了作为朝向车辆的前侧隆起的头枕覆盖部36(蒙皮材料16)的部分的隆起部22(见图8中的双点划线)。伴随着隆起部22的形成,通过操作操作开关来操作上下调整马达74,以将下支撑部80朝向车辆的上侧移动。因此,延伸和收缩部66的整体朝向着车辆的上侧沿头枕支柱82移动,且隆起部22可朝向着头枕体14的车辆上侧移动。乘员A的颈部可通过在头枕体14的车辆上侧处形成的隆起部22支撑。
另外,在具有近似标准体型的体格的乘员B(未图示)在车辆座椅62上就坐的情况中,乘员B的颈部大体上定位在头枕体14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中间内。在此情况中,通过操作前后调整马达72使得弯曲板76朝向着车辆的前侧弹性变形,且通过操作上下调整马达74使延伸和收缩部66的整体移动到头枕体14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大体上中间。因此,隆起部22形成在头枕体14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大体上中间处。乘员B的颈部可通过在头枕体14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大体上中间处形成的隆起部22支撑。
此外,在具有相对小的体格的乘员C(未图示)在车辆座椅62上就坐的情况中,乘员C的颈部定位在与头枕体14的车辆下侧对应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中,通过操作前后调整马达72使得弯曲板76朝向着车辆的前侧弹性变形,且通过操作上下调整马达74使延伸和收缩部66的整体朝向着头枕体14的车辆下侧移动。因此,隆起部22形成在头枕体14的车辆下侧处。乘员C的颈部可通过在头枕体14的车辆下侧处形成的隆起部22支撑。另外,隆起部22朝向着车辆的前侧隆起的隆起量可通过调整前后调整马达72的操作量被调整。另外,隆起部2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隆起位置可通过调整上下调整马达74的操作量被调整。
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下面,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因为除了驱动体64通过驱动马达而操作之外,第二实施例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的构造相同,所以可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此外,因为驱动体64通过前后调整马达72和上下调整马达74而操作,所以移动隆起部22的隆起位置和调整隆起部22的隆起量可迅速地执行。
在根据以上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62中,头枕体14与座椅靠背12一体地形成。然而,头枕体14不限制于此且也可与座椅靠背12分开地形成。
此外,虽然驱动体28、64被构造成通过操作对应的操作开关而被操作,但驱动体28、64不限制于此。驱动体28、64也可被构造成使用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在车辆座椅10、62上就坐的乘员的颈部的位置,且基于检测结果自动调整隆起部22的形成位置。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上文中已被描述,但本发明不限制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且除了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之外的各种修改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作出。

Claims (7)

1.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枕体,所述头枕体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上部处,所述座椅靠背由座垫可旋转地支撑,乘员就坐于所述座垫上,其中:
所述头枕体被蒙皮材料覆盖;并且
所述头枕体包括驱动体,所述驱动体被构造成通过在所述头枕体的内部操作,而在所述蒙皮材料的座椅前侧的表面处形成隆起部并且在座椅高度方向上改变所述隆起部的形成位置,其中所述隆起部是朝向所述座椅的前侧隆起的所述蒙皮材料在所述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体包括多个气囊,所述气囊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并且被构造成通过将空气供给到所述气囊中而膨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一个气囊被包括在所述多个气囊中并且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较高位置处,而另一个气囊被包括在所述多个气囊中并且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成与所述一个气囊相邻且在所述一个气囊的下方,所述一个气囊的下端部与所述另一个气囊的上端部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相互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囊中的至少两个气囊分别布置在所述头枕体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与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较高位置处的气囊相比,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较低位置处的气囊被设定为在膨胀状态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体的蒙皮材料被构造成与覆盖所述座椅靠背的蒙皮材料连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体包括:上下调整马达,所述上下调整马达被构造成在座椅上下方向上调整所述隆起部的位置;以及前后调整马达,所述前后调整马达被构造成在座椅前后方向上调整所述隆起部的位置。
CN201711103805.9A 2016-11-14 2017-11-10 车辆座椅 Pending CN1080686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1926 2016-11-14
JP2016221926A JP6546145B2 (ja) 2016-11-14 2016-11-14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8673A true CN108068673A (zh) 2018-05-25

Family

ID=60262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03805.9A Pending CN108068673A (zh) 2016-11-14 2017-11-10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3610B2 (zh)
EP (1) EP3323674B1 (zh)
JP (1) JP6546145B2 (zh)
CN (1) CN10806867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55230A1 (en) * 2015-03-12 2018-03-01 Tangtring Seating Technology Inc. Gradual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lumbar support of seat
US10479225B2 (en) * 2016-10-18 2019-11-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882430B2 (en) * 2017-05-23 2021-01-05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KR102633948B1 (ko) 2018-11-09 2024-02-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시트백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20087430A1 (en) * 2019-01-07 2022-03-24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Headrest for a seat and seat
US10773619B1 (en) * 2019-03-11 2020-09-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ing assembly cover
US11027635B1 (en) * 2019-12-10 2021-06-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Upper thoracic support f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CN111823987A (zh) * 2020-07-27 2020-10-27 盐城工学院 一种汽车座椅靠枕调节装置
WO2022079457A1 (ja) * 2020-10-12 2022-04-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3459914A (zh) * 2021-07-27 2021-10-0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调节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1364A (en) * 1981-02-19 1985-01-01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Lumber support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JPH0528246U (ja) * 1991-09-24 1993-04-16 アラコ株式会社 硬さおよび形状調整式ヘツドレスト
CN1748617A (zh) * 2004-09-17 2006-03-22 格拉默股份公司 带人体工程机构的座椅
CN102458916A (zh) * 2009-06-29 2012-05-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
JP2016172487A (ja) * 2015-03-17 2016-09-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サポー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5021A (en) * 1971-11-18 1974-03-05 V Moniot Head positioning pillow
JPS5353211Y2 (zh) * 1973-08-23 1978-12-19
US4580837A (en) * 1984-04-25 1986-04-08 Car Tec Inc. Vehicle seat
JPH0642514Y2 (ja) * 1989-02-27 1994-11-09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一体シートバック
FR2665127B1 (fr) * 1990-07-30 1992-11-13 Faure Bertrand Automobile Appuie-tete electrique, notamment pour sieges de vehicules.
JP3113439B2 (ja) * 1993-03-01 2000-11-2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レイント
JP2577471Y2 (ja) * 1993-04-21 1998-07-30 天龍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用座席のエアクッション
DE4335778C2 (de) * 1993-10-20 1997-03-20 Daimler Benz Ag Volumenveränderliche Nackenstütze
US5567015A (en) * 1995-03-01 1996-10-22 Arias; Antonio Inflatable headrest apparatus
DE29504287U1 (de) * 1995-03-13 1995-05-11 Bonke Christoph Dr Individuell anpaßbare Kopfstütze für Sitze mit Rückenlehne
US5829838A (en) * 1997-08-11 1998-11-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Integral automotive seatback and headrest cushion
JP3956476B2 (ja) * 1998-03-31 2007-08-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US6203105B1 (en) * 1999-08-20 2001-03-20 Mccord Winn Textron Inc. Vehicle impact responsive multiple bladder seating and headrest system and method
EP1374739A3 (de) * 2002-06-18 2004-04-14 Hygrama Ag Konturverstellbarer Sitz und Modulträger
DE20302464U1 (de) * 2003-02-15 2004-07-01 Friedr. Fingscheidt Gmbh Kopfstütze mit Verstellmechanik
JP4517882B2 (ja) 2005-02-21 2010-08-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8194298A (ja) 2007-02-14 2008-08-28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08037232A1 (de) * 2008-08-09 2010-02-11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Anordnung für eine Rückenlehne eines Fahrzeugsitzes zur Veränderung der Lehnenkontur
US8157322B2 (en) * 2008-12-22 2012-04-1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eat back assembly with low density frame
JP5599645B2 (ja) * 2010-04-26 2014-10-0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EP2691302B1 (en) * 2011-03-28 2020-04-29 Safran Seats USA LLC Adjustable head rest
DE102011121120B3 (de) * 2011-12-14 2013-06-13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Kopfstütze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JP5903941B2 (ja) 2012-03-12 2016-04-1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ネックサポート装置
DE102012213285A1 (de) * 2012-07-27 2014-01-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zur Auswahl und Steuerung von Massagefunktionen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US9340131B1 (en) * 2014-11-06 2016-05-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ead restraint with a multi-cell bladder assembly
JP6308227B2 (ja) * 2015-05-07 2018-04-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US9987958B2 (en) * 2015-10-26 2018-06-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Quick disconnect headrest
US10220752B2 (en) * 2016-01-13 2019-03-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justable headrest assembly with neck support feature
US10632866B2 (en) * 2016-06-03 2020-04-28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Mov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1364A (en) * 1981-02-19 1985-01-01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Lumber support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JPH0528246U (ja) * 1991-09-24 1993-04-16 アラコ株式会社 硬さおよび形状調整式ヘツドレスト
CN1748617A (zh) * 2004-09-17 2006-03-22 格拉默股份公司 带人体工程机构的座椅
CN102458916A (zh) * 2009-06-29 2012-05-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
JP2016172487A (ja) * 2015-03-17 2016-09-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サポー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46145B2 (ja) 2019-07-17
EP3323674A1 (en) 2018-05-23
US10843610B2 (en) 2020-11-24
US20180134189A1 (en) 2018-05-17
EP3323674B1 (en) 2020-08-12
JP2018079748A (ja) 2018-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8673A (zh) 车辆座椅
CN105799566B (zh) 柔性车辆座椅
US10118518B2 (en) Passive air suspended seat comfort layer having areas of differing pressures
JP5892138B2 (ja) ショルダサポートアジャスタ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9340131B1 (en) Head restraint with a multi-cell bladder assembly
US9211824B2 (en) Adjustable firmness vehicle seat
US201400320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assage functions of a motor vehicle seat
US10427570B2 (e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shell disposed on a seat back frame
CN109922990A (zh) 可调节的车辆座椅
CN106004602A (zh) 多层座椅
CN108297752B (zh) 分布板载荷分配
US10239430B2 (en) Vehicle seat and airbag structure
CN111391732B (zh) 用于车辆座椅头枕的颈托模块
WO2013099815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10369913B2 (en) Seat assemblies with adjustable side bolster cushions
JP607043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47265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3147542B (zh) 汽车座椅坐垫、汽车座椅及汽车
JP716699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000870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CN116653712A (zh) 车辆后排座椅的控制方法、后排座椅和车辆
JP2023152049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300205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501671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9990041856A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퍼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