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06C - 将预拉直铜合金线材封装入桶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将预拉直铜合金线材封装入桶中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06C
CN1080606C CN95197292A CN95197292A CN1080606C CN 1080606 C CN1080606 C CN 1080606C CN 95197292 A CN95197292 A CN 95197292A CN 95197292 A CN95197292 A CN 95197292A CN 1080606 C CN1080606 C CN 10806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bucket
stretching
millimeters
lath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7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444A (zh
Inventor
罗伯特·吉莱斯皮
劳伦特·米查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efimetaux SAS
Original Assignee
Trefimetaux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efimetaux SAS filed Critical Trefimetaux SAS
Publication of CN1172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6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00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 B21F1/02Straight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19/00Devices for straightening wire or like work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drawing or wind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47/00Winding-up, coiling or winding-off metal wire, metal band or other flexible metal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evant to metal processing only
    • B21C47/02Winding-up or coiling
    • B21C47/10Winding-up or coiling by means of a moving guide
    • B21C47/14Winding-up or coiling by means of a moving guide by means of a rotating guide, e.g. laying the material around a stationary reel or dr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Metal Extraction Processe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由铜合金构成、具有小于6mm直径、400~750兆帕的机械强度的预拉直金属线材被封装在一圆筒形桶中的方法,其方法使得当其退卷时,线材是平直的,其挠度为每米小于5mm,可以直接进给一棒材转动机。

Description

将预拉直铜合金线材 封装入桶中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预拉直铜合金线材以线材绕卷状封装入桶中的方法,用于特别要求线材在其使用前必须拉直的各种应用场合。
通用术语“线材”以下将用来表示一切可以以绕卷形式发送的半成品,甚至非圆截面的那些。
用于进给自动焊机的预拉直钢质线材的装箱已经公知。
在当前的焊机中,线材通过一鞘管被不断进给。为了提高机器的自动化能力,线材被装在250公斤桶中。在线材安放到桶中之前预拉直,使得可能获得一种当线材从卷轮放出时不带任何残存的螺线圈或卷曲的产品。这就可能减小线材在鞘管里面的摩擦,并且保证线材在焊点处的自由段(“伸出段”-大约长30毫米)的平直度。
预拉直是以下列方式实现的(见图1):
-从一卷轮放出的线材通过一系列拉直辊轮,并由一可保持线材平直度的大直径绞盘预以拖动;
-然后,两对非机动辊轮,设置在通过线材轴线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之内并被驱动而围绕线材作转动,给线材一种扭转。线材随后由一圆筒导引,直至它以一种螺旋线卷的形式安置在桶的底部;
-桶随着它被填装而下降,以致线材的自由表面与该圆筒底部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
-桶被填装之后,一塑料环圈安放在线材的顶部螺线圈上面,此环圈由一弹性带条连接于桶底部,使产品能保持就位。
这种技术用于由高度应变强化的钢材所制成的焊丝,该焊丝机械强度一般在600与1,200N/mm2之间,而直径从0.8到1.6毫米。
预拉直技术可使预拉直的线材适当地在一几十毫米长的鞘管中滑移,使得可能从一种它本身始终是固定的沉重的线材储存设备处供给一种活动的焊接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具体地说,在于改进用于微细车削由铜合金,特别是黄铜制成的半成品的当前技术。
在微细切削中,有两种类型的机器或方法:
类型1:其中机加工是用一旋转刀具专门完成的,材料则静止不动,
类型2:其中一固定的刀具用于一种旋转的材料,比如述于专利申请WO 81/01378之中的那种。
为了确保高速机加工的最佳精度,希望材料转动,而刀具保持静止不动。这就要求材料以长度较小的平直得足以转动的短节的形式(一般3至4米)提供。
为了制作这些短节,它们也用“棒材”一词表示,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
方法A:各棒材由线材产家用拉伸矫直机制作出来。
微细车削机床在此情况下配备一称作“棒材进给器”的“棒材容器”,用以向微细车削刀具供以棒材。
这种技术具有以下一些缺点:
*由于现有的棒材进给器和车床技术,棒材必须是完全笔直的,不然棒材就会卡在棒材进给器里,或者它们会在转动期间造成振动,这种振动会是加工出来的零件上不良几何缺陷的原因。
为了确保棒材是完全笔直的,黄铜棒材的厂家必须采用专门的线材拉直机器(拉伸矫直机),价格较高,其次还有,拉直速度显著地低于拉引速度,从而生产能力大为降低。由于这两种原因,这一方法需要较高的费用。
*由于棒材进给器的能力限于几十根棒材,车床的自动化能力也因而受到限制。为此必需每几小时定期重新装载棒材进给器,这会对车床操作者的生产率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在棒材储运期间的空间限制,它们的长度受到限制(大约4米)。这会妨碍它们的使用,因为对于每一所用的棒材,大约200毫米,或者其长度的5%,被浪费了。
方法B:
厂家将线材形成各线材绕卷,其单位重量一般是250公斤。各线材绕卷放置在圆柱形纸板桶之中,桶在底部由一木质底板封闭,而在顶部由一可卸下的木质或金属项盖封盖。
为形成这种线材绕卷,黄铜线材厂家正好在将其封装在桶中以前向线材施加一稍许的塑性变形,以便给它一自然曲率,其直径近似于桶的直径。这一点是必需的,以便各螺线圈以均匀的方式排定位置,以消除在储运期间纠缠起来的风险,以及在线材退卷期间发生卡住的风险。
在车削设备处,线材借助于一专门退卷装置从桶中拉出,此后通过一带有滚轮的旋转框架而被拉直,再后由一剪切刀具切成段。因而,获得了可以转动起来用于车削的各个棒材。
与方法A相比,方法B具有以下各项优点:
*每一棒材的制备是与前一棒材的车削期间同时进行的。因而,拉直作业,比车削快捷得多,并不导致生产率的任何损失。
*一只桶容纳大约10,000米线材,代表几千根棒材。因而,车床的自动化能力相对于方法A要高数以百倍计。
*棒材的长度限制不再受限于运送和封装,而是与车削车间里面可供使用的空间有关。因而,有可能至少在理论上加工更长的棒材,从而降低损耗(废料少于5%)。
方法B因而日益受到微细车床操作者的欢迎,尤其那些从事大批量加工的人,此时高生产率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方法B具有以下一些缺点:
a)与方法A不同,其中黄铜线材厂家配备有限数量的拉伸矫直机用于制作棒材,而此时车床操作者必须装设大量的此种机器(每一车床一台拉伸矫直机)。因而,拉伸矫直机必须是比较简单的型号;不然它将代表一笔相当大的投资。
b)不过,由于采用了“简单的”拉伸矫直机,拉直的精确性能就比方法A中的要低得多,而棒材通常具有一种几厘米的挠度。车床操作者已经通过修改车床的进给装置而部分地纠正了这种缺陷,方式是,在机加工的过程中,棒材封裹在一充油的鞘管之中。油浴可使棒材在转动期间自动地自我找中。不过,由于各棒材不是完全笔直的,所以车削的精度并非最佳(10微米范围;名义值+10微米,名义值-10微米,或者名义值+/-5微米,视各种情况而定)。
c)方法B限于比较容易拉直的各种线材,而具有大直径和高机械强度的一些线材是无法精确地拉直的。因而,方法B不能用于直径大于3毫米的线材,或者,在线材具有高机械强度(一般为700牛顿/平方毫米级)的情况下,甚至更小的那些线材。
d)当机加工很长工件时,特别是当机加工是靠转动刀具而完成时,采用线材会导致工件具有拉直装置无法消除的过度残余挠度(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称之为“黄铜记忆”):对于一40毫米长的工件,挠度为0.15毫米级,而允差是0.07毫米。这一问题发生在两种类型的车削机床上:其中材料保持静止不动的那些机床(类型1)和材料处于转动之中的那些机床(类型2)。在此情况下,必须使线材绕卷经受一种事先的、由合金的一种部分重结晶构成的补充性热处理,这样作所增加的成本是不可忽视的。这种热处理使得可能获得的挠度为0.05毫米的、很长(40毫米)的工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由一种铜合金,一般是黄铜制成的线材的封装方法,可消除上面针对方法A和B所指出的各种缺点,特别是针对方法B的a)至d)的那些缺点,亦即:
1)不再是每一台车床需要一部拉伸矫直机,
2)获得一种精度较大或速度较高的车削作业,
3)可用的线材范围扩大,包括具有较大直径和/或较高机械强度等级的线材,
4)不需事先的热处理,大为减少或者消除了很长工件中的残余挠度。
其次,按照本发明的封装方法,尽管它解决了车床操作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都不会显著地增加对于线材厂家的限制。
本发明的第一主题是一种封装方法,此方法的目的在于在一圆筒形桶中获得预拉直金属线材,其中,
a)有待预拉直的线材经过一系列拉直辊轮,同时由一可保持线材平直度的大直径绞盘预以拖动;
b)线材随后在它经过两对设置在两个相互垂直平面之内并被驱动而围绕线材旋转的非机动辊轮经受扭转;
c)线材由一具有同样旋转运动的圆筒导引,以一螺线圈形式被铺放在桶的底部;
d)桶随着它被填装而下降,以致线材的自由表面与圆筒底部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
此线材是一种铜合金线材,其直径小于6毫米,机械强度在400兆帕与750兆帕之间,封装方式使得线材退卷时是平直的,挠度为每米小于5毫米,而且可以直接进给一车削机床。
按照采用本发明的第一主题的方法而获得的线材的第二种应用形式,此平直而挠度小于5毫米的退卷的线材,被进给一台配备一部拉伸矫直机的车削机床。
在此情况下,当它离开拉伸矫直机时,线材具有一小于0.5毫米/米的挠度,这是从事高精度机加工所必需的水平。
由于应用(车削)第一主题的预拉直线材,最好是选择黄铜作为铜合金,但如以下将要指出的那样,其他“硬”于或“脆”于黄铜的合金也是可以采用的。
对于预拉直线材的直径和机械强度的最大限度具体地出自于,必需限制在预拉直线材置放于桶中期间它所积蓄的能量。超出一定的限值,此积蓄的能量就可能大得无法由一桶的护壳容纳,并且甚至可能出现万一桶器破裂而导致应力全部释放的危险。
本申请人惊异地发现,按照本发明封装线材可使以下的选择成为可能:
*是按照方法B,不使用带有旋转框架的拉伸矫直机而进给车削机床,这样可大大简化这些车床的调节和维护,并显著减少投资;
*还是按照方法B,使用带有旋转框架的拉伸矫直机而进给车削机床,这样使得可能通过允许使用较大直径的,高达10毫米而不是3毫米,以及较高机械强度的,高达750兆帕百不是650兆帕,各种线材来扩大可以按照方法B使用的线材的范围,并显著地把机加工精度提高到5微米的范围之内:名义值+5,名义值-5微米,或者名义值+/-2.5微米,这要视各种情况而定,这也使得可能减少刀具上的磨损和车刀破损率:因而,每只车刀车削的黄铜平均数量从2000公斤增加到5000公斤。
在任何情况下,本发明解决了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一生产率和/或质量等级问题。其次,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不可能由先前技术中关于封装焊接用钢质线材所提出的装置推出或提出的。
事实上,对于一名黄铜车削技术的专家来说,线材的拉直被理解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作业,与按照方法B的机加工是分不开的。此专家恐怕永远也想不到消除线材拉直作业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此专家与焊接技术中的熟练人员不同,而在钢质线材焊接领域中已知的工具又无法为黄铜线材车削方面的专家构成某种普通的教益,或者在相关领域中的教益。
最后,由于在有待解决的问题上有所区别,即使此车削专家具有在焊接领域中使用预拉直钢质线材的知识,他也绝不会想到,用以使得一条钢质线材穿过一鞘管而滑移的装置会足以成形一根棒材而不必拉直线材。
本发明的另一主题是这样一种封装方法,此方法的目的在于在一圆筒形桶中获得一种预拉直金属线材,其中,
a)有待预拉直的线材经过一系列拉直辊轮,同时由一可保持线材平直度的大直径绞盘预以拖动,
b)线材随后在它经过两对设置在两个相互垂直平面之内并被驱动而围绕线材旋转的非机动辊轮经受扭转,
c)线材由一具有同样旋转运动的圆筒导引,以一螺线圈形式被铺放在桶的底部;
d)桶随着它被填装而下降,以致线材的自由表面与圆筒底部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
此线材是一种用于电火花机加工的线材,外面包括一层Cu-Zn合金,直径在0.15毫米与0.35毫米之间,以及机械强度在500兆帕与1100兆帕之间,封装的方式使得线材当其退卷时是平直的,其挠度小于每米30毫米。
用于电火花机加工的线材的构造在许多专利中有所叙述,比如欧洲专利第526361-A1号,它是以本申请人的名义申报专利的。
本申请人注意到,所发现的使用用于车削的线材的方法也可应用于用于电火花机加工的线材。在此情况下,有待解决的技术如下:当线材存在断裂时,线材必须自动地重新自我连接,以致电火花机加工可以继续下去而不需要任何人工介入。
由于此原因,用于电火花机加工的线材不能具有任何记忆,这种记忆可能导致一条起初曾在一卷筒上面或一线材绕卷之中的线材的端部由于反转过来盖住其本身而趋向于形成一只回环。
因而,在线材断裂之后,线材的端部必须保持其轨迹,彷佛线材不曾有过任何断裂。
直至目前,这一问题都是依靠线材热处理和/或在缠绕之前预以拉直的办法来解决的。本发明使得可能免除这些处理办法,并且避免使用卷筒,以及与其使用相关联的各种限制。事实上,使用卷筒限制了每一线材绕卷的线材数量(标准重量5公斤),尽管这一数量有增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超过15公斤,就必须把卷筒安装在一机动的退卷装置上,这样会加大成本,又造成与电火花加工的精度不相容的振动。
最后,重复利用这些由塑料制成的卷筒的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了。一只卷筒的使用最多不能超过3-4次,因为缠绕期间它经受很大的应力,这种应力趋于使它解体,随后准会毁坏。
按照本发明封装在桶中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特别良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即:
*有可能使用单位重量较大的桶而不需一部机动的退卷装置;
*桶可以重复应用许多次,因为封装作业不会造成显著的机械应力;
*桶可以由一些象纸板和钢材这样的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构成。
在按照本发明的封装方法中,为了避免线材发生应力腐蚀的风险,桶可以是一种密封的桶,可以包含其他用具,如除湿袋、能够固定氨的产品,或者吸附在线材表面上的保护性产品,以避免这种风险。
在金属线材是由黄铜制成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确保预拉直线材绕卷15的密封储存,这样可避免在潮湿大气中,或在存在氨的情况下线材发生应力腐蚀(“风干裂纹”)的风险。其他用具也可以用来进一步减小这种风险:添加一些除湿袋、能够固定氨的产品,或者吸附在线材表面上的保护性产品,以及桶的绝热物,后者可以减小环境温度变动的冲击。
图1表明一种用于预拉直有待预拉直的线材1的设备的横截面示意图,此设备依次包括:
*一用于放出预拉直线材1的装置4,以及用于调整它如何放出的“松紧调节器”5,
*4个分别有7个拉直辊轮的平面系列,第二系列的取向与第一系列成90°,第三系列的取向偏右45°,第四系列的取向偏左45°。只有第三系列6表示在图1中,
*一大直径(1,000毫米)的绞盘7,以便在绞盘的出端提供一条平直的线材,
*两对装在同一旋转台板8上面的带槽圆筒形辊轮,它们夹紧线材,通过此台板的旋转给其以反扭矩,
*一圆筒16,被带动进行与台板8同样的旋转运动,使预拉直线材2被导引进入桶3,从而形成预拉直线材的一个绕卷15,
*一桶3和用于落下桶的装置9,落下的方式使得圆筒16的底部总是正好处在形成在桶里面的预拉直线材绕卷15之上,其直径基本上决定了此绕卷15的内径。
图2以横截面形式表明,预拉直线材绕卷15的最终封装方式使得可以防止在运输期间各线材螺线圈的任何纠缠。
一塑料环圈10借助于卡扣11、一弹性带条12,以及一根由一圆环14紧固于桶3底部的刚性直杆13而保持紧压于绕卷15的顶部。
各卡扣11、弹性带条12和刚直直杆13设置得可使线材在使用前的运输和储存期间保持就位,在线材使用期间,它们要被卸掉,以使各螺线圈从绕卷退去。
本发明的其他一些主题包括:使用按照本发明的预拉直线材的封装方法直接地把线材供向机加工设备,特别是车床和车削机床,或者供向冷锻机床;以及使用按照本发明的预拉直线材封装方法把线材供向电火花加工设备。
本发明还包括使用任何预拉直线材的封装方法,无论线材是由钢材或是由铜材以外的有色合金制成的,以直接把线材进给机加工设备,特别是车床和车削设备,或者进给冷锻机床。事实上,本申请人能够证实,如上所述,采用诸如黄铜这样的各种铜合金所研究出来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钢质线材。
实施例1
制备一预拉直线材2的绕卷15。此线材具有以下特性:
组分:具有36%Zn和3%Pb的黄铜
直径:1.825毫米
机械强度:620兆帕
采用示于图1的设备。
4个分别有7个拉直辊轮的平面系列6用作拉直器,并且彼此的相对取向是:(+90°/-45°/+45°)。
线材的进给速度是250米/分钟,一对辊轮8和圆筒16的旋转速度是130转/分钟。
此线材封装在一适当的250公斤桶3中,如图2所示。
此桶的直径必须大到足以不使线材限制到会超过其弹性极限的曲率。一般,此直径,在小直径(<1毫米)线材的情况下,是510毫米;在中等规格线材(直径为1.8毫米级)的情况下,是580毫米;以及在直径为3毫米级线材的情况下,是620毫米。
获得的预拉直线材2在一台“TORNOS”(R)拉伸矫直机上进行测试,使用和不使用带有一旋转框架的拉直器。
不使用旋转框架时,获得了4米长的、具有每米4毫米挠度的棒材。这一挠度值大约与在一带有辊轮的旋转框架上对于具有同样组分和几何特性的线材直行拉直作业之后,采用按照方法B所生产的一种棒材而获得的挠度值是一样的。
使用旋转框架之后,获得了4米长的、具有最大挠度值为0.5毫米每米的棒材,此值大约对应于按照方法A获得的各棒材的平直度水平。
每米的挠度愈小,在棒材高速旋转期间出现的振动愈少,而机加工的精度愈高,或者,可选择地,机加工速度愈高。
一般,使用一根具有大约4毫米/米的挠度的棒材,目前可以达到的精度是10微米,而使用一根具有0.5毫米/米或更小的挠度的棒材,可达到的精度是5微米级。
同样,在考虑精度水平不变情况下的机加工速度时,如果一具有4毫米/米的挠度的棒材用一具有1毫米或更小挠度的棒材来代替,生产率的增长大约是15%。
本申请人作过大量的其他测试,变更铜合金的组分及其几何或机械特性,以及机加工工艺和机加工工件的几何状况。
具体地说,本申请人注意到,在机加工大长度(一般40毫米)工件时,按照本发明的预拉直线材可以避免原先为消除“黄铜记忆”所需要的绕卷的热处理,以及在不作热处理的情况下获得具有挠度为0.05毫米的工件,允差为0.07毫米。
本申请人还曾使用按照本发明的预拉直线材不仅用机加工,而且用冷锻来制作工件。在此,本申请人再次注意到,由于在置放于桶之前的卷绕期间所造成的残余变形,在一般从30到50毫米的大长度工件之中,挠度问题依然出现,而且可以导致最终产品的报废,尽管多次重复调节拉直装置。
同样在此情况下,在此实例中的预拉直线材可以显著地减小挠度值。
从严格的几何允差角度看,一种由冷锻获得的工件的典型实例是碱性电池的阳极。
还对具有不同直径的线材作了测试(对具有3和6毫米直径的黄铜线材作了测试),也对具有不同等级机械强度的线材作了测试:“硬”和“脆”合金,诸如加铅青铜(Cu-Sn-Pb)或加铅镍银(Cu-Zn-Ni-Mn-Pb)的测试结果成功地在权利要求1所指出的界限之内。
这些界限出自这样的需要:为了使因机加工(方法B)目的而进行旋转的棒材获得小于5毫米/米的挠度。
如果使用太粗和/或太强韧的线材,它们就会导致棒材的残余挠度大于5毫米/米的界限。
实施例2
制备一预拉直线材2的绕卷15,用于电火花机加工。这种线材,相当于欧洲专利0526361-A1的实例中所述的线材,具有以下各种特性:
组分:Cu-Zn37
直径:0.25毫米
机械强度:910兆帕
这种按照本发明的线材在一种电火花机床上经受测试,与一种标准线材作对比。在缠绕前,标准线材经受某种热处理或某种机械拉直处理。
按照本发明的桶中线材的性能等同于按照先前技术的卷筒上经过热处理或机械预拉直处理的线材的性能。
本发明解决了各种类型的用户和在各种类型的设备上所遇到的问题,这些设备是:车削机床和电火花机床,以及冷锻机床。
在每一这种情况下,改进之处涉及用于一切用途的工件,比如电气连接装置的生产速度,并因而涉及生产率,或者涉及这些工件的最终优良品质、为生产这些工件所需的低水平的投资,或者这些优点的某种组合。
在车削的情况下,本发明消除了与原先标示为A和B的已知各方法相关联的一些缺点,是它们的一种综合。
*与方法A一样,进行车削的客户不必为拉直棒材而操心,同样,进行电火花机加工的客户也不必为万一线材断裂时出现残余的一些螺线圈而操心。
*同时,与方法B中一样,线材供应商不必使用重型设备。事实上,所使用的预拉直设备很容易在一条拉制生产线的末尾处加入而不会降低拉制的生产率水平,或者增加生产成本,其次,这些设备所需的投资远远少于各种工业用拉伸矫直机。
总的说来,虽然对于线材厂家来说,预拉直设备仍然是必需的,但在另一方面,对于车床操作者来说,不再必需为每一台车床配一拉伸矫直机了,这一点构成了一项相当大的节约。
因而,拉直作业可以分解为两个工序:
一预拉直工序,由线材厂家完成。此作业以高速进行(一般从4到9米/秒),与为确保高生产率所需的高拉制速度相适应。
一精整拉直工序,是可选择的,由用户完成。这一精整拉直作业,要求小心从事,是在低速下进行的(一般从0.1到0.5米/秒),可以用一种不贵的设备从事高质量拉直。在此情况下,低速不会构成困难,因为拉直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唯一的限制工序发生在机加工阶段。
总起来说,如上面所强调的那样,必不可少的是,拉直设备要便宜,因为车床操作者必须为他的每一车床配备一台这种类型的设备。
以这种方式分解按照本发明的拉直作业,质量和生产率二者就都可得以优化,因为参与的双方,线材厂家和用户,被允许以它们各自的特征速度进行生产。
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优点中,值得指出的是:
*采用具有很高机械强度的线材的可能性,这种线材比“较软的”线材更适合于车削,因为切屑较为细小(一般是0.05毫米,而非0.5毫米)并容易清除。
*接近于消除在线材拉直期间出现断裂的风险,因为不再有线材的任何塑性变形,而在先前技术中,平均地说,据观察每250公斤桶的线材有一次断裂。
*与较低水平的挠度相关联的显著降低的振动,这也会导致一较低的刀具破损率:采用本发明,刀具的消耗从每2000公斤线材一把刀具降到5000公斤线材一把刀具。
*用出自桶的线材进给机加工或成形设备的可能性,这些桶不象先前技术中那样设置在各机床的底部,而是设置在离开这些机床的某个地方,比如一储放场所,鞘管会从那里导引此线材通向机加工设备,因为也已经知道,一条预拉直线材可以顺利通过一根鞘管。
这种类型的设计可减少每一机床所需的空间,并可减少各桶的移动和装卸,从而减少了发生事故或冲撞的风险。
*在桶中封装“硬”或“脆”性合金的可能性。这些合金是不适合于封装在桶中的,或是因为它们具有很高的屈服强度并在置放到桶里之前的卷绕期间以及在退卷之后的拉直期间,需要相当大的力量以达到弹性范围,或是因为它们具有极窄的塑性变形范围,以致甚至诸如一次卷绕或一次拉直的有限的塑性变形就会局部超过其断裂时的伸长限度,从而导致线材的多次断裂。
因而,由一种组分为Cu-Sn-Pb(“加铅青铜”)和Cu-Zn-Ni-Mn-Pb(“加铅镍银”)的合金制成的预拉直线材能够封装在桶之中。
在电火花机加工的情况下,本发明呈现出来的各种优点在以下各方面也是显著的:
*消除了热处理或机械拉直处理;
*每单位重量可以较大,因而自动化性能也可以较高,每卷筒的线材重量一般是5公斤,而每桶线材重量是不受限制的;
*消除了需要机动退卷装置的、在有限次数的转动之后必然损毁的卷筒,而各桶可以重新使用许多次。
最后,无论按照本发明的预拉直线材如何使用,本申请人注意到,按照本发明的封装方法,在同样的桶尺寸下,可以相对于传统的封装在桶中的线材方法来说,使线材数量加倍(与按照先前技术的250公斤相比,按照本发明可达500公斤)。这是由于,在传统的封装方法中,各螺线圈必须是相对来说“充气的”,以便减少在退卷期间的纠缠问题,而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所有的螺线圈都是极为紧贴的和密实成层的。

Claims (8)

1.一种封装方法,其目的在于在一圆筒形桶中获得一种预拉直金属线材,其特征在于,
a)有待预拉直的线材经过一系列拉直辊轮,同时由一可保持线材平直度的大直径绞盘预以拖动;
b)所述线材随后在它经过两对设置在两个相互垂直平面之内并被驱动而围绕线材旋转的非机动辊轮时经受扭转;
c)所述线材由一具有同样旋转运动的圆筒导引,以一螺线圈方式被铺放在桶的底部;
d)所述桶随着它被填装而下降,以致线材的自由表面与圆筒底部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
所述线材是一种铜合金线材,其直径小于6毫米,机械强度在400兆帕与750兆帕之间,封装的方式使得所述线材当其退卷时是平直的,挠度为每米小于5毫米,而且可以直接进给一车削机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是一种黄铜。
3.一种封装方法,其目的在于在一圆筒形桶中获得预拉直金属线材,其特征在于,
a)有待预拉直的线材经过一系列拉直辊轮,同时由一保持线材平直度的大直径绞盘预以拖动;
b)所述线材随后在它经过两对设置在两个相互垂直平面之内并被驱动而围绕线材旋转的非机动辊轮时经受扭转;
c)所述线材由一具有同样旋转运动的圆筒导引,以一螺线圈形式被铺放在桶的底部;
d)所述桶随着它被填装而下降,以致线材的自由表面与圆筒底部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
所述线材是一种用于电火花机加工的线材,外部具有一层Cu-Zn合金,直径在0.15毫米与0.35毫米之间,机械强度在500兆帕与1,100兆帕之间,封装方式使得所述线材当其退卷时是平直的,而且挠度小于每米30毫米。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避免所述线材发生应力腐蚀的风险,所述桶可以是一种密封的桶,可以包括其他工具(除湿袋、能够固定氨的产品、或者吸附在线材表面上的保护性产品)以避免这种风险。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何一项所获得的封装在一桶中的方法,其应用于直接把线材进给机加工设备,特别是车床和车削机床,或者冷锻机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材是一种由钢材或一种有色合金制成的线材。
7.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获得的封装在一桶中的方法,其应用于把线材进给电火花机加工设备。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获得的封装在一桶中的方法,直接把线材进给机加工设备,特别是车床和车削机床,或者冷锻机床。
CN95197292A 1995-01-16 1995-12-04 将预拉直铜合金线材封装入桶中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806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95/00607 1995-01-16
FR9500607A FR2729373A1 (fr) 1995-01-16 1995-01-16 Conditionnement en fut de fil d'alliage de cuivre pre-dres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44A CN1172444A (zh) 1998-02-04
CN1080606C true CN1080606C (zh) 2002-03-13

Family

ID=9475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729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80606C (zh) 1995-01-16 1995-12-04 将预拉直铜合金线材封装入桶中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EP (1) EP0804301B1 (zh)
JP (1) JP2919975B2 (zh)
KR (1) KR100387022B1 (zh)
CN (1) CN1080606C (zh)
AT (1) ATE176878T1 (zh)
AU (1) AU4307196A (zh)
CA (1) CA2209766C (zh)
DE (1) DE69507967T2 (zh)
FR (1) FR2729373A1 (zh)
HK (1) HK1001515A1 (zh)
TW (1) TW383237B (zh)
WO (1) WO19960221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11209C2 (de) * 1998-03-10 2000-02-24 Ethico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ichten von Draht
US6019303A (en) * 1998-12-16 2000-02-01 Lincoln Glob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ing wire in a storage drum
FR2867166B1 (fr) * 2004-03-02 2006-06-02 Laurent Bernard Edmond Michard Conditionnement de fil metallique pre-dresse, et dispositif pour le remplissage d'un tel conditionnement
US20060196794A1 (en) * 2005-03-07 2006-09-07 Lincoln Global, Inc. Welding wire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060266794A1 (en) * 2005-05-25 2006-11-30 Lincoln Glob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aging wire in a wire container
US8894001B2 (en) * 2009-06-03 2014-11-25 Grant Calverley Gyroglider power-gene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480677A (zh) * 2013-09-30 2014-01-01 无锡常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收线机的校直器支架装置
GB201401597D0 (en) * 2014-01-30 2014-03-19 Harrison Spinks Components Ltd Coi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DE202015104530U1 (de) * 2015-08-26 2016-12-01 Dirk Hagenbäumer Transportsicherung für einen in einem Behältnis, insbesondere Fass, eingespulten Draht, insbesondere Schweißdraht
FR3051696B1 (fr) * 2016-05-27 2018-06-15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traction et de dressage d'un monofilament metallique
CN106044372A (zh) * 2016-07-29 2016-10-26 河南省西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乱丝飞轮盘机构的高速桶装机
CN107042270A (zh) * 2016-12-20 2017-08-15 陈关莲 弹簧机送料机构
CN110146324B (zh) * 2019-06-14 2021-09-17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焊丝化学元素分析用铁屑取样装置及其取样方法
CN117381090B (zh) * 2023-11-13 2024-05-0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2025A1 (de) * 1981-03-26 1982-10-06 VOEST-ALPINE Aktiengesellschaft Anlage zum Aufwickeln gerichteter Blechbänder
JPS58157931A (ja) * 1982-03-16 1983-09-20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高力導電用銅合金
JPS62220218A (ja) * 1986-03-19 1987-09-28 Nippon Steel Weld Prod & Eng Co Ltd 溶接ワイヤ装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94703A (en) * 1931-06-03 1933-01-17 Nat Standard Co Wire straightening apparatus
BE531234A (zh) * 1953-08-18
DE1452981C3 (de) * 1964-06-11 1975-10-30 Ferrotest Gmbh, Basel (Schweiz) Vorrichtung zum Richten und Kaltverfestigen von zu Bunden gewickeltem Drahtmaterial aus Stah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2025A1 (de) * 1981-03-26 1982-10-06 VOEST-ALPINE Aktiengesellschaft Anlage zum Aufwickeln gerichteter Blechbänder
JPS58157931A (ja) * 1982-03-16 1983-09-20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高力導電用銅合金
JPS62220218A (ja) * 1986-03-19 1987-09-28 Nippon Steel Weld Prod & Eng Co Ltd 溶接ワイヤ装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209766C (fr) 2005-05-17
TW383237B (en) 2000-03-01
AU4307196A (en) 1996-08-07
ATE176878T1 (de) 1999-03-15
WO1996022166A1 (fr) 1996-07-25
JPH10510763A (ja) 1998-10-20
EP0804301A1 (fr) 1997-11-05
CN1172444A (zh) 1998-02-04
JP2919975B2 (ja) 1999-07-19
CA2209766A1 (fr) 1996-07-25
EP0804301B1 (fr) 1999-02-24
KR19980701422A (ko) 1998-05-15
FR2729373B1 (zh) 1997-02-28
HK1001515A1 (en) 1998-06-26
MX9704982A (es) 1998-06-30
DE69507967D1 (de) 1999-04-01
DE69507967T2 (de) 1999-08-19
FR2729373A1 (fr) 1996-07-19
KR100387022B1 (ko) 200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06C (zh) 将预拉直铜合金线材封装入桶中的方法
CN1257036C (zh) 利用摩擦搅动的连接方法及设备
CN1132675A (zh) 小型集成加工中心
JP2013129046A (ja) ワークの切断方法
CN1072040C (zh) 全连续冷轧钢筋成套设备
CN1384780A (zh) 制造轮胎带材的方法和设备
US3760488A (en) Process for surface finishing of metals
CN88101659A (zh) 无缝钢管的穿孔和制造方法
CN1729070A (zh) 切削头、调整环和机床、尤其是去荒皮机床
CN110435028A (zh) 一种环形绞合金刚石线锯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018478A (ja) 棒状材の切断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切断装置
JP5994766B2 (ja) ワークの切断方法
CN105834690B (zh) 钢丝绳卷筒的加工工艺
CN1251949C (zh) 用于卷绕卷带的装置和方法
EP2842677A1 (en) Method for making tools for machines adapted for forming threads on cylindrical bodies by mean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CN1827361A (zh) 用于卷绕卷带的装置和方法
CN111670088B (zh) 工件的切断方法及线锯
CN115026461B (zh) 一种修复用打底层埋弧镍基药芯焊丝及其制备工艺
JP2008055571A (ja) リンクチェーン用振動式研磨機
JPS5942115A (ja) 鋼線の連続引抜機
CN116922594B (zh) 一种晶硅切片降低断线后焊线造成色差的切割方法
JP7447828B2 (ja) ワークの切断方法
CN201713577U (zh) 激光熔覆同步送丝装置
JPH0871643A (ja) ワイヤ供給装置
CN108746434A (zh) 一种盘状辐条原料放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